浅谈俄语新闻标题中常用的修辞格
- 格式:pdf
- 大小:340.73 KB
- 文档页数:1
俄汉报刊标题中仿拟辞格的使用对比王伟2013-3-11 13:42:13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3期(运城学院外语系,山西运城 044000)摘要:当今世界已进入“读题时代”。
标题是报刊新闻内容的凝缩,好的标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研究报刊新闻标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俄汉报刊新闻标题中均使用了仿拟辞格,增强了标题的感染力。
但俄汉两种语言的仿拟辞格又打上了各自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烙印。
通过语言的对比,挖掘出两个民族在语言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深层次的异同,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俄汉报刊标题的研究。
关键词:俄语;汉语;报刊标题;仿拟辞格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11)03-0057-03 作者简介:王伟(1982-),女,辽宁绥中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俄语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
报刊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凝缩,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标题不仅能准确传达文章的信息,而且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仿拟辞格在报刊标题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语言时尚,符合广大读者追新求异的心理和语言自由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它与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体现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在标题中使用仿拟辞格,使得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呈现多样化,意味深长,令人回味,起到了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重要作用。
同时,在报刊新闻标题中使用仿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增强了报刊新闻标题的感染力。
一、俄语标题中仿拟辞格的运用“仿拟是一种模仿现成格式而临时新创的修辞方式,又称仿用与仿化。
所仿用的大多为现成的词语、句子、篇章的结构形式。
被仿的词语、句子、篇章称原体,仿拟而成的新词语、句子、篇章称为变体。
仿拟虽是模仿现成的格式,往往是用自己的语言,融入新的思想,因此它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修辞活动,具有增强言语表达的感染力和幽默风趣或讽刺、诙谐的修辞效果,使人感到新鲜,能引起读者思考与想象,加深对变体含义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新时期俄罗斯报刊标题修辞手段的特点报纸标题是概括新闻内容,新闻传播价值的集中体现所以报纸标题的斟酌是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从修辞学的角度探讨新时期俄罗斯报纸标题的修辞手段特点。
标签:报刊标题,修辞特点报刊,作为传媒的主流力量,靠的是运用语言,向读者传达信息,表达意见。
新俄罗斯在前苏联解体后蓬勃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所变化,变化也不可避免的体现在报刊语言中。
下面我们将讨论新时期俄语报刊标题的修辞手段方面的特点。
一、外来词的大量使用外来词可引入外来新概念,填补词汇空白(王福祥,现代俄语辞格学,2002)。
不同语言系统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会产生概念的不对等性。
新的事物概念的引入经常要借用别的语言的词汇,如интернет 等一大堆的計算机方面的词汇。
同时,外来词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言语,体现语言经济的原则。
例如《Майами Хит второй год подряд стал чемпионом НБА(Известия10.06.2013)(“迈阿密热火”连续两年夺得NBA冠军)НБА实际上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这一外来语节省了很多音节、文字和空间。
此外外来词语的应用还有可以表露特殊文化心态,把读者带到编者所描绘的异域风情中去;或者表达正式内容使格调庄重,添加严谨色彩,表现出报导信息的权威性等。
二、使用词序倒装的手段虽然在俄语中词序并不影响俄语的句法结构,“任意排列都会产生句子新的色彩”(褚敏,俄语修辞学教程,2010)。
但倒装在俄罗斯报刊标题有着强调平衡结构,制造悬念的作用。
例如:В Великобритании простились с солдатом,убитым исламистами(Известия 12.07.2013)(英国民众与被伊斯兰枪杀的士兵道别);Арестован водитель Ferrari,подозреваемый в ДТП со смертельным исходом(Известия 12.07.2013)(有故意杀人嫌疑并造成交通事故的法拉利车主被逮捕);С взяточников решили много не брать(Известия11.07.2013)(政府决定将对受贿者降低罚款金额)。
第3卷第10期H媒论狄文化传播探析俄语广告中的修辞特点童晓萌(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摘要: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紧密,贸易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商品涌入中国,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俄语 广告。
广告是大众媒体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宣传手段,具有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
本文从俄语修辞学的角度入手,研究 俄语广告的语体属性及其修辞特点,以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俄语广告的修辞特点和俄罗斯民众的心理,进而对中国 产品进行更好地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修辞学;功能语体;俄语广告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0-0155-01本文在中俄关系日渐紧密,中俄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大 背景下,从功能修辞学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俄语广告的语体 属性、修辞特点和交际功能。
希望通过了解俄语广告的修辞 特点,更好的理解和分析受众心理。
一、 修辞学修辞学(CTHJIHCTHKa)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修辞 的学科,也就是通过使用各种语言手段加强语言的感染力,以期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实现交际目的,增强共情能力。
20 世纪,已发展为独立学科的修辞学迎来了新的发展一*‘功 能修辞学”(4>yHKUHOHajlI>Haa CTHJIHCTHKa)。
该学科从语用的 角度出发,认为语言作为思维和文化的承载者,是交际的工 具,在交际过程中要完成一定的功能,实现一定的目的,在研 宄过程中着重分析语言的功能性以及为实现各种功能所采 用的手段。
语言根据其存在的不同社会领域和实现的不同社会功 能,被划分成不同的功能类别,即所说的功能语体。
因此,功 能修辞学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划分语体,其次是研究各语体中 的语言使用特点和修辞特点。
自功能语体出现以来,学者们 对其进行了多种分类。
但被俄语学界广泛认同和采用的是由 苏联科学院俄语研宄所集体撰写的《PyCCKHft 83M K H COBeT- CK〇e o6meCTB〇》一书中提出的“五大语体”B卩:报刊政论语体 (nyGjIHIIHCTOTeCKHH CTHJlfc)、科学语体(HayHHblft CTHJIt)、公 文事务语体(CTHjit)、文学语体(xyao- KeCTBeHHHft C T H J I I j)和口 语体(pa3r〇B〇pHBlfi CTHJIB)。
浅析俄语成语中的夸张修辞手段摘要: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修辞格是准确生动描述语言的手段。
成语的构成也多借助于夸张、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格。
俄语中有大量以夸张形式构成的成语,本文旨在介绍俄语成语中的夸张修辞手段及其语言特征,分析夸张成语的语用和修辞功能。
关键词:俄语成语;夸张;修辞手段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62-02修辞就是根据表达要求,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鲜明、准确和生动。
而成语是人民思想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
每种语言都拥有大量的成语,它们是经过许多世纪提炼出来的定型的词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色彩。
研究词汇学的人多重视成语的语义,而忽略了它的修辞色彩。
俄语成语大多数来自于生活口语和历史故事,其语言活泼,形象生动。
了解成语中修辞的运用能更好的懂得俄语的内涵,更好的运用成语。
一、俄语夸张成语的概念夸张源自希腊语hyperbolê,意为преувеличение(扩大),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对客观事物的形象、程度、特征、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某些方面进行言过其实的阐述的一种修辞手法。
夸张成语:俄语中有大量以夸张形式构成的成语称之为“夸张成语”。
如:“затридевятьземель”(遥远的地方)、“морепоколено”(满不在乎)、литькакизведра(大雨倾盆)、“вподметкинегодится”(提鞋都不够格)等。
二、俄语夸张成语的分类及语言特征俄语的夸张成语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夸饰性的描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肯定或否定,态度鲜明,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俄语夸张成语可以分为夸大式夸张成语和缩小式夸张成语。
(一)夸大成语:гипербола(夸大)是对事物的特征、程度、性质进行扩大的修饰,极言其大、其高、其多、其快、其险。
8海外文摘作为报纸阅读者我们都有这样的心理,打开报纸后首先会阅读文章标题,如果标题引人入胜,那么我们会继续阅读下去,如果标题平淡无奇,我们就不会再理会文章的内容,转而把注意力投向下一个标题。
透过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要简练、具体、准确地概括全文,让读者第一时间理解笔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还应该透过文字展现独特的魅力,在短时间内抓住读者的心,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因此,新闻撰写者往往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提高题目的质量,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赚足受众的眼球。
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报刊语言受西方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影响,一改之前严肃呆板的形象,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景象。
在研究俄语报刊标题时,我们可以发现,作者通过在词汇、词法、句法、修辞、标点等方面进行加工,使文章标题更具有表现力。
本文主要从语义辞格(тропы)的角度,对当代俄语报刊标题中常用的语言形象表现力手段进行分析研究。
语义辞格是词、词组或句子的转义用法,是一种词汇语义现象,通过形象联想用某事物、现象、属性来称谓另一事物、现象、属性,这种联想关系可以是相似(如明喻、隐喻、比拟)、对比(如逆饰、反讽)、临近(如借代)、数量(如提喻、夸张、缩小)等。
(樊明明2014,29)在当代的俄语报刊中常用到的语义辞格有以下几种:1 隐喻(Метафора)隐喻作为一种形象对比手段,借助两个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通过联想,将某种性质由其中一个赋予另一个。
(樊明明 2014,35)它是认识客观世界、创造文学形象、产生新的意义的手段之一,具有认知、称名、文学和意义构成等功能。
隐喻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旨在唤起语言接收者的想象力,并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比如:каменное сердце (铁石心肠), море людей (人山人海), армия безработных (失业大军), болезнь общества (社会病), играть главную роль (扮演主角), гореть желание (燃起愿望 ), чувства рождаются(产生了情感)等。
浅议俄语成语中的比喻修辞手段【摘要】俄语成语是俄罗斯语言的精华,当中存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段,20世纪以来,比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对更好地理解话语含义、正确表达句子及提高语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俄语成语中的比喻修辞手段及其语言特征,以期能更清晰地认识俄语成语,为我们的言语教学实践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性材料。
【关键词】俄语成语比喻修辞手段一、引言俄罗斯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成语,它集精炼、形象于一体,言简意赅。
比喻辞格在成语中的运用,可以更精炼地表达各种思想,更准确地表达出深远的内涵,表达更形象、生动,并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科普文章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段的成语(简称“比喻成语”)都非常常见。
本文介绍了俄语比喻成语的概念、分类和语言特征,以期对提高俄语的阅读欣赏能力、语言实践能力和俄语教育水平有所帮助。
二、俄语比喻成语的概念比喻成语即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段的成语。
“Большо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俄罗斯大百科》(В.Н.Ярцева,1998)对成语(фразеологизм)的解释是:фразеологизм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有别于单词),具有固定的词汇组成成分、语法结构以及表达完整统一意义的固定词组,(例如:воздушные замки空中楼阁)和固定句子(例如:Век живи век учись——活到老学到老),其中“复现性”,是成语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其语义结构和词汇—语法组成成分是固定的,可直接用于交际当中,不用现行组合。
俄语中的成语包括熟语性成语:ловить рыбу в мутной воде(混水摸鱼);格言警句:Из искры возгорится плам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谚语:Что посеешь,то и пожнёш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俗语:лёгок на помине(说曹操,曹操到)。
俄语专八、俄语考研100%必考的修辞词汇сравнение比喻троп转喻(包括隐喻、换喻、提喻)метафора隐喻(скрытоесравнение)——солнечнаяулыбкаметонимия换喻、借代——"Леспоёт"вм."Птицывлесупоют"синекдоха提喻——"КраснаяШапочка"вм."девочкавкраснойшапочке"要能区别оксиморон和катахреза哦оксиморон逆喻(矛盾修辞法)——живойтруп活尸катахреза词的异常搭配——путешествоватьморем(ШЕСТВОВАТЬпоморюнельзя)其他常用的修辞手法олицетворение拟人антономазия代称——"Геркулес"вм."силач",用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尔库勒斯指代大力士гипербола夸张литота表示两种修辞方式:1.极言其小(与夸张反义)——Жизньчеловека—одинмиг2.间接肯定法,反语法——Оннеблещетумом他并不聪明——небезсожаления未免有些遗憾повтор重叠——векживи-векучись!анафора头语重复(重复邻接语段开头的音、词、句)——люблютвойстрогий,стройныйвид.ирония讽刺риторическийвопрос反诘语句антифразис反语——какойвыумный!инверсия倒装——мойдорогойдруг(другмойдорогой)каламбур双关语(借助同音异义词、一词多义形成)。
浅谈新闻标题的修辞特点新闻标题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达到准确、简明、生动的效果。
本文对新闻标题常用修辞手法———明喻、暗喻、对偶、重复、夸张、拟人、头韵、尾韵、拟声、双关、仿拟、回文和隽语,进行举例分析,有助于其语用价值的理解。
新闻标题修辞手法语用价值一、明喻英语里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格之一,即把要描述的事物——本体用比喻词与另一具有鲜明的同一特征的事物—喻体联系起来。
在新闻标题中运用明喻,可以使标题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例如,“rumours as damaging as bombs”。
“rumour”(谣言)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人们往往不屑一顾。
此标题把“rumour”形容成像“bomb”(炸弹)一样,可见这个“rumour”一定具有轰动效果,会引起轩然大波,更能吸引读者仔细阅读。
二、暗喻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不用比喻词,有时甚至不用本体只说喻体,或者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描写。
其比喻关系隐含在句意中,从而更形象,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于新闻标题,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动,简洁明了,活泼有趣。
例如,“children under parents’ wing”。
讲述了美国中学发生枪击事件后,许多家长亲自送孩子上学。
标题形象地运用“wing”(翅膀)来比喻父母的保护,贴切形象,将父母对子女的呵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对偶对偶又称平行对照,即两个相反或相似的语言结构的对仗或对照。
由于其结构工整,兼具匀称的形式美和和谐的音律美,而且能够拓展意义空间,产生语义上的张力美,突出题旨意义,因而在拟就新闻标题时常常用到。
例如,“money attracts, money attacks”。
标题中“attracts”和“attacks”语义上的鲜明对比,词尾重音和爆破音的强烈冲击,在凸现金钱对人的诱惑与腐蚀的同时,余音未尽,发人深省。
四、重复重复的基本用法是连续或间隔重复使用同一单词、短语或句子。
俄语同音异义词的运用及其修辞功能俄语同音异义词的运用及其修辞功能中文摘要:同音异义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意义截然不同的词。
在俄语中,同音异义词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
由于受到俄语语音规则的影响、语法规则的作用、以及外来词的借用等原因,产生了不同类别的同音异义词。
同音异义词的运用非常广泛,在俄罗斯著名作家、诗人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在报刊、杂志,乃至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同音异义词所营造的语言氛围。
同音异义词被广泛运用于小说、诗歌、戏剧、谜语及笑话中,修辞功能极为丰富:第一,同音异义词的双关功能。
在文艺作品、报刊杂志、标语口号、对话中使用同音异义词,可起到双关作用,或使语言幽默风趣,或起讽刺作用;第二,同音异义词的韵律功效。
同音异义词用于诗歌中起押韵作用,可使原诗朗读时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产生一种音乐美;第三,同音异义词的文字游戏功用。
同音异义词用于诗歌、谜语、谚语、俗语等,可作单纯的文字游戏,使语言简洁、醒目,不失诙谐幽默的修辞效果。
因此,同音异义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语言命题。
关键词:同音异义词;概念;类别;多义词;修辞功能引言同音异义词是指读音一样但意思没有关联的词。
这种读音吻合但是意义完全不同的现象称之为同音异义现象。
同音异义现象在语言文学中早就出现,并且在俄罗斯和中国为许多学者所研究。
两国学者为研究同音异义现象做出了巨大贡献。
俄罗斯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这一现象并且从很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这些方面涉及了同音异义词的概念、来源、类型、功能等。
本文以俄语同音异义词为主要研究对象。
首先从同音异义词的概念入手,界定本文所需的同音异义词的定义及研究范畴;其次分析同音异义词的来源,从而研究如何区分同音异义词和多义词,描述同音异义词和多义词的区分方法;接着分析出其不同类别,分别研究分类标准以及各个类别;最终归纳出其运用时的修辞功能。
本文旨在通过对同音异义词的概念、来源、类别、修辞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其与多义词的区别以及同音异义词丰富的修辞功能,使大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同音异义词,并能正确、熟练、得体地运用同音异义词。
新闻标题的修辞新闻标题的制作,要领是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做标题虽不太难,但佳句十分难得。
用好修辞手法,把标题做得生动形象,是编辑的刻意追求。
若要炉火纯青,则须终身求索。
修辞并非卖弄技巧,高深莫测。
标题讲究修辞,是为了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把词句修饰得生动些,感人些,优美些。
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新闻的要旨,力求简洁鲜明,出神入化,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可读性强的好新闻“包装”上可读性强的好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再创作,做一个好标题并不比写一篇新闻省力。
常常是一夜辛苦为一题。
这个“再创作”和“一夜艰辛”,功夫全在修辞上。
标题上常用的修辞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比喻。
做标题时可以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和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这就是比喻的方法。
用好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
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借喻隐去本体,单述喻体,在标题中更为常用,而且富有文采,修辞效果好。
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进入新阶段(肩题)胜利截流腰斩“黄龙”(主题)(1980年1月1日《人民日报》)“黄龙”是黄河的喻体,但在主题上只有喻体,隐去本体,故是借喻。
腰斩“黄龙”,气势雄伟,形象感人。
二、比拟。
就是将人拟物(以物比人)和将物拟人(以人比物)。
用得较多的是拟人。
如:征地造房为啥等煞人(肩题)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主题)希望有关部门舍繁就简,多办实事,加快住宅建设步伐(副题)(1980年9月19日《文汇报》)“旅行”在这里用于公文,已有“拟人”的味道,再加上“背着39颗印章”,更加形象逼真了。
拟人手法的运用,当在情感饱满、物我交融之时。
三、对偶。
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作对排列成功的,便是对偶。
用于标题,看起来赏心悦目,读起来琅琅上口,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962年4月29日,《文汇报》在一版头条位臵刊登一则新闻,报道《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200周年忌日前夕,全国和首都文化界以及《红楼梦》研究者为纪念活动进行准备,深入细致地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对要解决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