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思想史 陈鹤琴篇
- 格式:ppt
- 大小:12.05 MB
- 文档页数:30
学年论文2015届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述评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教育学院专业学前教育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6年6月10日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述评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着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陈鹤琴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都主要散见于他的教育论着中,并体现在他亲自创建的幼稚师范学校的教育实践中。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先进性等特点,他的“活教育”思想家庭教育思想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探讨。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1 陈鹤琴的生平陈鹤琴(1892—1982年),中国着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南京师范学院院长,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享有“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的美誉。
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8月考取公费赴美国留学,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同年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
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作为理论研究的实验基地。
为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1920年他以自己的长子一鸣为观察研究的对象,对孩子的动作能力、情绪、言语、学习、绘画等各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和实验。
陈鹤琴在儿童心理学方面吸收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同时引进了西方其他儿童心理学的先进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
在实际观察研究的事实基础上,结合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原则,运用克伯屈教授的启发式教育法、民主自由讨论法以及德可乐利学校的分组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思想。
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教育》、《家庭教育》等着作。
他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创立的幼儿教育理论至今仍有生命力,对改革当前幼儿教育的弊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陈鹤琴的教育思想2.1 论幼稚教育的对象、性质、任务和意义孙爱月在《继承与发扬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中提到关于这方面的内容:2.1.1 幼稚教育的对象应从“0”岁开始。
儿童,幼儿教育,中国幼儿教育科学化的先锋-陈鹤琴内容导读:当然越多。
所以要使小孩子与环境有的接触。
”(1924)他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进展的规律,所以他“应幼儿的特点,多给幼儿感性的知识,创造环境和条件,多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多观察,多活动,扩大的眼界”。
(1979)陈鹤琴明确游戏对儿童进展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他:“游戏儿童生来就喜欢的。
儿童的生活说游戏。
”“名义上是游陈鹤琴是一位经历过私塾教育洗礼、对传统教育思想深有感受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经受过西方教育熏陶、对现代教育思潮深有感悟的教育家。
他毕生以事推进中国幼儿教育科学化的事业,在他的引领下,中国的幼儿教育吸纳现代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扎根中国的文化土壤和幼儿教育实践,不断向着科学化的道路迈进。
陈鹤琴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探讨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纵观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儿教育科学化进展的基本理路。
探讨教育以探讨儿童开始,探讨儿童是如何进展的,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是什么,儿童的行为特点是怎样的,这是陈鹤琴幼儿教育探讨的起步性探讨内容。
正是这些探讨,加上西方儿童进展论述的影响,形成了陈鹤琴基本的儿童观。
陈鹤琴儿童观的本质内容是要科学认识儿童,顺应儿童的天性,给予儿童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给予儿童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并且要热爱儿童。
他认为儿童是在实践中学习的。
他指出:“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
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当然越多。
所以我们要使小孩子与环境有充分的接触。
”(1924)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进展的规律,所以他指出“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多给幼儿感性的知识,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多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多观察,多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
(1979)陈鹤琴明确提出游戏对儿童进展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他指出:“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
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
”“名义上虽说是游戏,但所学确是很好的学问,很好的东西。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基石,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领域,陈鹤琴先生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陈鹤琴先生强调,幼儿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天性。
儿童生来就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兴趣。
因此,教育者不应压抑孩子的天性,而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自由和探索机会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能够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尝试,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陈鹤琴先生还十分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方式。
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能够锻炼各种能力,如身体协调能力、社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比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孩子可以模拟不同的社会角色,理解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在搭积木的游戏中,孩子能够锻炼空间认知和动手能力。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
幼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而应当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让孩子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如帮忙摆放餐具、整理玩具等,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让他们懂得劳动的价值。
陈鹤琴先生注重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应当是安全、温馨、富有启发性的。
幼儿园的布置应当色彩鲜艳、充满童趣,教具和玩具应当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和支持。
在教育方法上,陈鹤琴主张采用启发式教育。
教育者不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比如,当孩子对某个事物感到好奇时,教育者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观察等方式,帮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陈鹤琴先生还强调了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文四篇第一篇: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 20世纪初,中国还是一个有着专制传统和80%文盲的国家,千百年来,孩子一直被看做是家庭的附属品,大人们无知却专制地看管着他们,没有尊重和平等。
这时,一位教育家站了起来,愤然地说:孩子的价值有时还不如一只羊、一头牛。
人们对养孩子的方法始终抱着事前无准备,事后不研究的态度。
这位站在时代前沿的儿童教育家就是陈鹤琴,他针对民国时期的死教育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以鼓楼幼稚园为实验基地,进行了有益尝试,他的思想和实践对现今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重视儿童的不成熟的力量陈鹤琴的活教育区别于封建、僵化、陈旧的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便是在教育的中心与主体儿童的身上。
因此教师和家长的儿童观对于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陈鹤琴眼中无论是在外表上将孩子打扮成大人的模样还是在行动上去模仿大人的举止,这样都是旧式家庭愚昧的做法。
正是因为没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儿童,中国才多是少年老成的小孩子。
他说:在培养儿童这件事情上,最紧急的就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儿童,将他们看作儿童对待。
卢梭也曾有过类似的观点:大自然期望孩子们在年少的时候,只长成孩童的样子。
所谓的儿童的样子,即非成人,即按照他们孩童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有特征生长。
陈鹤琴把儿童样子的标准归纳为一种未成熟的力量,他要求人们去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这种不成熟,要去相信儿童具有主动性,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潜力。
然而,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着儿童成人化的现象,即儿童与成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具体表现为:穿着成人化、心理早熟等。
现今儿童听话乖巧的表象下是他们真实的活泼好动的本真。
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园的课堂中,不乏看起来乖巧的学生,他们两手重叠,背脊挺值地端坐在课桌前,俨然一副懂事的样子,像一个稚气消逝的成熟的儿童。
我们在欣慰这看似和谐的画面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这真的是儿童应该有的样子吗?这与陈鹤琴所描述的旧教育中少年老成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如出一辙。
浅析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摘要】陈鹤琴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其早期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对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和研究价值进行介绍,探讨了其教育思想的来源、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
陈鹤琴提倡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并积极倡导家校合作和尊重儿童个性。
其教育思想启示着我们应当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性,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未来的研究应当深入挖掘陈鹤琴的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将继续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育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陈鹤琴、早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研究价值、教育思想来源、早期教育重视、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成果、启示、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陈鹤琴的教育理念陈鹤琴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对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视和关注上。
她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和关爱。
她强调儿童在早期教育阶段应该得到良好的启蒙和培养,以便他们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
陈鹤琴认为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合作,共同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她强调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应该是儿童成长的温暖港湾和支持系统。
陈鹤琴倡导教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
她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未来公民。
1.2 研究价值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陈鹤琴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
研究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来源和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有助于揭示其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理论基础。
通过分析陈鹤琴的教育方法、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启示,以指导当代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实践。
总结陈鹤琴的早期教育思想启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推动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持续创新和进步。
陈鹤琴教育思想评价(精选5篇)第一篇:陈鹤琴教育思想评价陈鹤琴教育思想评价陈鹤琴主要教育思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提出了儿童教育“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儿童学。
后称“单元教学”,并被准确定义为:以一个中心把各项活动联系起来。
他强调:幼儿园教育教学应紧密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儿童心理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
陈鹤琴提出:“重视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情况,按时令季节和幼儿实际生活的情况制定计划。
”他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关注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情况,主题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时令季节,最大可扩充到大自然、大社会。
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
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1951年,陈鹤琴发表了《幼稚园的课程》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他批判了欧美国家所实行的完全从儿童出发,缺乏系统性的单元教学的课程编制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稚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十大原则,以及三种编制的具体方法。
十大原则是:1.课程的民族性:课程应是民族的,不是欧美的;2.课程的科学性:课程硬实科学的,不是封建迷信的;3.课程的大众性:课程应是大众的,不是资产阶级的;4.课程的儿童性:课程应是儿童化的,不是成人化的;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课程应是连续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6.课程的现实性:课程应符合实际需要,而不能脱离现实;7.课程的适合性:课程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促进儿童健康;8.课程的教育性:课程应培养儿童五爱、国民公德和团结、勇敢等优良品质;9.课程的陶冶性:课程应陶冶儿童性情,培养儿童情感;10.课程的言语性:课程应培养儿童说话技能,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陈鹤琴还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
对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感悟我曾是一个工厂的工人,半路出家迈向了幼儿教育事业,在工作七年中,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经历了很多困难与艰辛,也从中在不断学习成长,我知道了幼教事业的先老前辈——陈鹤琴先生。
在他的所倡导“活教育”的思想中,我感悟至深。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活教育”,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的心理,才能谈到教育儿童,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他指出完全不顾儿童心理特点的“死”教育、抄袭教育,严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对儿童及儿童儿理特点的研究与了解是实施好“活教育”的前提,同时,他认为对儿童的热爱与尊重,具有“爱满天下”的情怀,是贯穿“活教育”实施过程的一条主线。
他指出“幼稚时期(从出生到六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体格,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
”所以幼儿教师要热爱和尊重儿童。
他呼吁全社会都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
热爱儿童,是作为优良教师的起码条件。
允许他们犯错,给他们探索的自由,把他们视为独立人格的人。
对儿童的体罚只能打击儿童的自尊心。
一、不让儿童自己去做他所能做的事情,不让儿童去想他所能想的事情,等于阻止了儿童身心的发展。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陈鹤琴先生强调提出:不让儿童自己去做他所能做的事情,不让儿童去想他所能想的事情,等于阻止了儿童身心的发展。
现在在我带的小班孩子中,有些孩子的入园适应期就特别长,有些孩子的适应期就很短,有些孩子的能力强,有些孩子的能力就弱一些,但经过幼儿园锻炼的过程中都会有所长进。
我发现孩子能力的强弱对于家庭原因关系很大。
现在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老人带的孩子,他们的能力就相对差一些,因为孩子的好多事情,老人都在帮着做,因为他们做的慢,一直在帮他做,不锻炼,孩子自然就做的慢,有些就不会做。
在幼儿园里适应期自然就长,哭闹时间就长。
而爸爸妈妈带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思想比爷爷奶奶先进一些,还有工作忙的原因,很多事情不会包办,而这些孩子的能力就会强一些,独立性好一些,穿衣服穿鞋等就会快一些。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文四篇幼儿教育指3&mdash6岁儿童的教育。
幼儿教育也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从广义上讲,所有能够影响儿童身体发育和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和参加社会活动,都可以被视为幼儿教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为了能更好的同时实现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陈鹤琴明确提出:教师首先必须转型教学思想,展开自我改造,后发生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后从本质上展开转型,不再做旧教师,而是必须搞一个人民的教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大力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一)20世纪初中国幼稚教育的问题在陈鹤琴的主张里,幼稚阶段是人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幼稚时期也是奠定人生健全发展的时期,小的来说幼稚阶段对儿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的来说,幼稚教育可以直接影响整个教育质量。
但在20世纪初我国的幼儿教育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陈鹤琴一共总结以下几点:第一:功课太过于简单,在幼儿课堂中教师只会让幼儿折纸、玩积木、看图书等等。
第二:儿童与外界环境接触太少,呆在游戏室时间太多,陈鹤琴认为小孩子生来是没有知识和能力的,是需要和外界环境接触,与环境接触越多,小孩子的知识也就越丰富,文化知识就更高。
第三: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幼儿教师只会采用团体教学法,完全没有针对性教学,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第四: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部分的幼儿教师根本不知道幼儿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应该培养幼儿什么习惯及技能等等。
(二)陈鹤琴的幼儿教育主张为了更好的改善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陈鹤琴又在1927年发表了新的幼儿教育主张,第一主张:幼稚园应该适应国情,如:幼稚园的设施应体现本国文化,教材、教法只要不违背相关国情均可以使用。
第二主张: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的责任,家长千万不能存在孩子放在学校就认为是教师的责任心理,只有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相互促进,方可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第一篇: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摘要: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
他倡导“活教育”,为改革传统教育提出了极有价值的思路。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育”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对后世教育的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活教育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陶行知先生有一句批判旧教育的名言:“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
30年代末,陈鹤琴提出:教师如何“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如何“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陈鹤琴在总结自己以往的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活教育”的主张。
“活教育”的主张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它要求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
将教学这个过程“活”起来。
而不再像旧教育那样“死”教书。
严格地按照教材所写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死板,照本宣科,没有创新。
这些就是旧教育中所谓的“死”教书,是不可能立足于现今社会的。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这也要求了教育也要有发展、有变革。
而对于学生而言,“活”教育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要有创新思维。
在当下这个人才聚集、竞争激烈的市场,博学不再是竞争的筹码,毕竟现在很多人都拥有广博的知识。
关键在于,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去,如何进行创新。
一个人光有知识而不懂得运用,那么知识学来也是白学。
因此在“活”教育主张中,要求学生将读书这一过程“活”起来,是适应现在这个处处充满着激烈的人才竞争的社会的一种需要。
在“活教育”这一教育主张中,首先提到的是“活教育”的目的论。
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这点让我印象深刻。
谈论到做人,不论在什么时代,身处怎样的环境,学会做人都是我们的必修课。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是一种群居的生物,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个人都难以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班级:姓名:学号:[摘要]琛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创者和改革者,他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教育之路,形成了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
为了继承、弘扬和发展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本文着重介绍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产生、发展的过程,并分析其成因。
Mr. Chen Heqin is our country modern preschool education pioneer and innovator, he explores a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meet the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oad, forming a unique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and ideological system. In order to inherit, carry forward and develop Chen Heqin's preschool education thought,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the Chen Heqin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and thought,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causes.[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活教育;教育实验和研究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和“中国的福禄贝尔”。
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幼儿教育问题,探索和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