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世界古代史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岳麓版!
- 格式:doc
- 大小:249.50 KB
- 文档页数:5
教案
精
讲部分
6、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
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入侵。
7、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官吏和武士)、吠舍(从事农业、牧业、商业的平民)、
首陀罗(从事低贱的各种职业)
8、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互动设计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班级: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课题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第 课时 共 课时
教
学目标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
互动设计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重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
导
入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奴隶
社会)的四个国家,包括 埃及 、 印度、巴比伦 和 中 国 。
它们分别发源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东亚的黄河流域。
精讲部分
1、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
国王称为法老。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3、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
域,首都在巴比伦。
5、《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练
习
部分
完成同步练习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第 周
教务处检查(签章) 年 月 日。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学习目标】1、掌握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及文明代表。
2、理解人类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
3、掌握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4、通过种姓制度初步了解古代印度社会。
【重点难点】1、重点: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知识。
2、难点:古代人类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印度种姓制度。
【自主学习】知识点1 古代埃及1、埃及位于_________流域,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_______。
国王称为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3、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__________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__________统一了两河流域,首都在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知识点3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6、公元前___________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
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入侵。
7、印度的种姓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合作探究】1、为什么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何处?从这句话中反映了当时何种社会情况?3、婆罗门祭司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
想一想,其用意是什么?4、根据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分布,结合新课所学的大河对各国文明的影响,分析概括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当堂达标】1.“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学习目标1.识别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概括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预习导学1.古代埃及(1)建立统一国家: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
(2)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名师点拨】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并结合课文中的楷体字,了解金字塔的规模,感受古代埃及人的聪明智慧。
2.古巴比伦王国(1)城市国家的建立: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 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
(2)统一国家的建立: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在巴比伦。
(3)文明成就: 《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名师点拨】通过阅读教材图片《<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掌握该法典颁布的时间、内容以及历史地位,认识其本质。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公元前2300 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
公元前15世纪后, 雅利安人陆续侵入印度。
(2)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官吏和武士)、吠舍(从事农业、牧业、商业的平民)、首陀罗(从事低贱的各种职业)。
(3)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名师点拨】采用列表归纳法,对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四个等级进行归纳,比较他们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区别,从而认识到该制度的本质是一种等级制度。
能力提升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模拟场景——吠舍和婆罗门的对话。
(安排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吠舍和婆罗门并展开辩论。
通过辩论,感受种姓制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制度)主要角色:吠舍一名,婆罗门一名。
2、亚非文明古国《亚非文明古国》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岳麓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中的第一单元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第一,说教材刚结束中国历史的学习,将学生的视野拉回到世界古代史。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
四五千年前,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形成四大文明古国。
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
因此,本课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世界的重要一课。
在世界古代史中地位较重要。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目主要讲述埃及的统一和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第二目主要讲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第三目主要讲述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产生、传播。
第二,说目标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本节课学生要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了解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综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检索有效信息。
利用课件找出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的地理位置,了解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它们与亚非文明的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积极收集并讨论有关金字塔、佛教的图片、资料,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增强团队意识和每位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认识统治阶级对奴隶的残酷奴役和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体会高超的建筑技术以及奴隶们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古埃及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古巴比伦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城邦的出现和奴隶制小国的建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①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③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
②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③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指导他们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③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重点:三个文明古国的概况《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教学难点:种姓制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导入新课提示学生注意以下问题:①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②为什么古代文明多产生于大河流域?各个文明是怎样产生、发展的?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即都在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
第二个问题要一下解决有困难,提示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学习,学完之后再来总结,以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新内容一、古代埃及1.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学生看书。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材分析亚非文化是古代奴隶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知识与能力: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的种姓制度。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检索有效信息。
利用课件找出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的地理位置,了解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它们与亚非文明的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积极收集并讨论有关金字塔、佛教的图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认识统治阶级对奴隶的残酷奴役和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体会高超的建筑技术以及奴隶们非凡的智慧和才能;通过分析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其体现的阶级本质。
通过了解佛教的产生及教义,体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
体验远古文明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难点: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教学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埃及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印度种姓制度怎样产生?如何评价这个制度?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此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通过视频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师:今天我想带大家到四大文明古国去神游一番,播放《四大文明古国简介》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指出:其实四大文明古国远不止视频中提到的伟大成就,它们还有很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灿烂文化,想了解更多就跟老师一块进入本课学习吧。
(一)知识储备1、金字塔建造之谜2、汉谟拉比生平事迹3、种姓制度(二)自主探究1、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2、在古代埃及,什么是其最主要的文明象征?3、古巴比伦王国:统一者是谁?他颁布哪部法典?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哪几个等级?(三)合作探究1、问题:胡夫金字塔修建于4600多年前,当时没有起重机、汽车等机械,你认为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建造的?(要求:先学生各抒己见,培养想像能力,然后教师列举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几种主要观点。
第2课时 亚非文明古国【课前自主梳理】(5—10分钟梳理,轻松搞定基础。
)【课堂合作研习】(15分钟充分互动,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1.小强的家人计划到北非某国家旅游,右图是他搜集到的一张反映该国古代文明的图片,请你判断小强的家人旅游目的地是( )A .印度 B. 伊垃克C .埃及D .伊朗2.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文明是( )A.印度河的馈赠B.幼发拉底河的馈赠C.尼罗河的馈赠D.底格里斯河的馈赠3.局势动荡、世界关注的伊拉克位于两河流域,这里曾经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属于这一地区文明的是( )A .金字塔B .《汉谟拉比法典》C .种姓制度D .《论语》 4.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
今天的印度人口结构主要以语言、宗教以及古代的一种制度来划分,这一制度是( )A .种姓制度B .世袭制度C .分封制度D .禅让制度5.每一个人一出生便隶属于其家庭的种姓,其社会地位终身难以改变。
一般来说,种姓的 职业世袭不变,不同种姓之间的交往乃至通婚都严格受限。
它描述的是哪里的制度( )A .古代埃及B .古代中国C .古代印度D .古代西亚6.金字塔建筑表现了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
请你收集资料并思考,在当时尚不具备现代搬运、起重工具的条件下,古代埃及人可能采用哪些方法来修建金宇塔?亚非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 古代埃及 地理位置:位于西亚 流域 国家出现:约 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 文明标志: 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灭亡: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时间: 世纪 人物:国王 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首都: 国家统一 地理位置:位于北非 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时间:约在 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都城: 统治者:国王称为 ,掌握国家一切大权 文明标志: 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地理位置: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 城邦: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 古代印度 形成:从公元前1500年到前600年的 时代划分标准:社会成员按 的高低 等级:分为 、刹帝利、 、首陀罗 种姓制度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课后拓展探究】(源于教材、宽于教材,拓展探究显身手。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一: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现代人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该亚的传说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厄瑞斯忒的传说②通过课后的温故知新题,思考原始农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③通过课后题“想一想,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就早期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画一幅想象画”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②介绍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思考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自然,也创造了美。
③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目的课中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使学生会懂得劳动创造了人,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正是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前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通过讨论第一目的课中题,培养学生平等、博爱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难点: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及其原因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新课教学1.早期人类——南方古猿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镜内最早的古猿——元谋人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有关南方古猿生活的时间及所在的大洲等情况,再进一步分析:南方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说明南方古猿处在由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
将南方古猿与元谋人进行比较,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古人类较早生活的地区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提问: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什么标志着古猿演变成了真正的人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①首先是劳动促使了古猿的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手脚分工解放了上肢,能更好地满足劳动的需要。
②制造工具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创举,动物怒会制造工具。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学习目标】
1、掌握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及文明代表。
2、理解人类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
3、掌握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4、通过种姓制度初步了解古代印度社会。
【重点难点】
1、重点: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知识。
2、难点:古代人类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印度种姓制度。
【自主学习】
知识点1 古代埃及
1、埃及位于_________流域,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_______。
国王称为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
3、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__________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__________统一了两河流域,首都在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知识点3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6、公元前___________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
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入侵。
7、印度的种姓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等级。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合作探究】
1、为什么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
2、“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何处?从这句话中反映了当时何种社会情况?
3、婆罗门祭司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
想一想,其用意是什么?
4、根据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分布,结合新课所学的大河对各国文明的影响,分析概括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当堂达标】
1.“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新中国60周年献礼歌曲《国家》的歌词。
而古代埃及出现国家的时间是( )
A.约公元前3500年
B.约公元前3100年
C.约公元前3000年
D.约公元前1894年
2.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有许多世界公认的“埃及符号”,下列各项与其相符的是( )
A.种姓制度
B.金字塔
C.甲骨文
D.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文明多诞生于大河流域,位于“新月沃地”东部的两河流域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4.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是( )
A.秦始皇
B.汉谟拉比
C.胡夫
D.启
5.古代历史上的“种姓制度”出现在(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6.阿育王是印度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首先完成了对印度半岛的统一,请问,根据印度的种姓制度,阿育王属于哪一种姓(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7.一支考古队从非洲出发,自西向东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顺序应该是( )
①尼罗河流域②黄河流域③两河流域④印度河流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8.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1)图一所示地区诞生的古代文明古国是哪一国?
(2)图二所示为该地区的文明标志,它是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
(3)图三是一个古今热点地区,公元前18世纪在这里产生了哪一奴隶制国家?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可以通过哪一著名商路到达这一地区?
(4)图四是图三地区一部刻在石柱上的珍贵法典,它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它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尼罗河孟斐斯法老
2.金字塔
3.3000年
4. 汉谟拉比巴比伦
5.汉谟拉比法典
6.2300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7.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
【合作探究】
1、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
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尼罗河孕育着古代埃及的文明。
2、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为控制奴隶而制定法律,反应了奴隶社会奴隶主的专制。
3、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4、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文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
【当堂达标】
1.A
2.B
3.B
4.B 5 C 6.B 7.B
8.(1)古代埃及(2)金字塔;法老陵墓。
(3)古巴比伦王国;丝绸之路。
(4)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