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亚非文明古国 第2课 古巴比伦王国教案 川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87.50 KB
- 文档页数:3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川教版【教案使用说明】上古亚非文明讲述古老四大文明古国出中国之外的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知识要点有: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重点是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课时详解按照教材的内容,设置了三个学点,其中神奇的金字塔和汉莫拉比法典应该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讲解本课的内容时,要注意把四大文明古国联系在一起,找出他们共同的知识点,分析四大文明古国都处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迁移应用所选取的例题基本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选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概括整合里的知识概括突出文明古国的整体内容,与教材的体系稍做整改,便于按照国家去整合知识点。
精析精练通过对本课重点难点的讲解,把知识点进行了概括性归纳,系统性较强。
定时巩固检测围绕本课的三个知识点,设计了14个题目练习,选择题中1、4、6、7、9综合性及灵活性强,应当精讲。
11-14题为材料题,11、14考查种姓制度,12题考查金字塔知识,13题考查汉莫拉比法典,都应该精讲,以巩固本课的学习。
【案例一】课时详解【课堂导入】“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这是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说明了古代埃及和尼罗河息息相关。
除了埃及,你还知道哪几个文明古国?她们诞生的相同地理条件是什么?尼罗河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形成于什么时间?她们各自的发展史是怎样的?为什么称她们为文明古国?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久远而又神秘的时代吧。
【课前自主学习】【预习学案】1、埃及地处非洲的北部,滔滔不尽的河流经全境,古代埃及建造作为法老的坟墓。
其中金字塔是最大的,塔下建有保存法老的宫殿式坟墓。
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阶级利益的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
2、通过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的能力。
3、通过金字塔建筑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科学探索精神;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处理历史信息和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印度种姓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也是古印度文明标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导入新课。
2、充分发挥课文中地图的作用。
3、对重点内容,可以采用讨论、阅读等方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和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吗?(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在地图上演示: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师:今天,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走进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去领略她们灿烂的文明。
二、新授:(一)神奇的金字塔(教师演示第一目:神奇的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与金字塔图片,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壮观。
) 师:金字塔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度?学生:古代埃及。
师:埃及在哪里呢?学生:非洲东北部。
师:那一条河流流经埃及呢?学生:尼罗河。
(教师演示尼罗河)师: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有什么关系?(学生看书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演示、归纳)师:埃及地处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在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课题:上古亚非文明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金字塔的建造及其表现出的种种“神奇”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理解文明的能力;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进步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和社会制度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印度种姓制度落后性的剖析,并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产生于亚洲大河流域这一共性特征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习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字塔精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科学性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史观;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法典阶级实质的分析,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通过学习上古亚洲文明的历史,认识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世界历史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二、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课型:新课教学方法:讲解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习了中国历史,知道了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本期开始,我们要面向世界,走出国门,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上节课我们已到达了第一站,了解了世界人类的形成。
那么,我们的第二站就去考察上古亚非文明吧!上古即指奴隶社会的历史。
二、学习新课出示历史图册:3张金字塔图片。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图片?(学生回答)(一)神奇的金字塔1.尼罗河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这些金字塔在上古奴隶制时期就已经修建,至今已有四千年多的历史,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
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
前。
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明发展到了顶峰。
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
制统治的法典
1.两河流经炎热干旱的西亚地区,向东南流入波斯湾,形成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成为古代哪一地区文明的摇篮( C )
A.东亚
B.北非
C.西亚
D.南亚
2.在两河流域建立的最早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是( B )
A.古埃及
B.阿卡德王国
C.古巴比伦
D.吉萨王朝
1894
A.《民法典》
B.《刑法典》
C.《权利法案》
5.《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是( A )
①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②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
护商人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半部浮雕形
包括诉讼、财产、商业、债务、奴隶、婚姻、
面。
法典的内容宗旨贯穿着铲除邪恶。
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教学目标1.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代表性成就——《汉谟拉比法典》,理解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古巴比伦王国的自然环境,理解两河流域在古巴比伦王国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情境式导入)展示图片空中花园,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2(材料式导入)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
前30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众多城邦。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
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
骁勇善战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
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
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
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由此导入新课。
课堂探究板块一两河流域的早期国家1.看图片(见课件)两河流域指的是哪两河?这一地区什么时候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答案: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前3000年代初开始。
2.在两河流域建立的最早统一国家是哪个?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答案:阿卡德王国;苏美尔人。
过渡语:公元前2006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两河流域南部又陷入分裂之中。
随后,阿摩利人建立起古巴比伦王国。
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1.看图片(见课件)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结合课本知识说出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时间和民族是什么?谁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达到了空前繁荣?答案: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
2.分组讨论:汉谟拉比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的表现有哪些?答案: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官僚机构,组建了直接由他掌控的常备军队,编订了加强专制统治的法典,统一管理税收和水利系统,将国家行政、军事、司法等大权都集于一人之手。
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学习目标】1.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代表性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古巴比伦王国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两河流域在古巴比伦王国的重要地位。
【重点难点】1.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2.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自主学习】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源于小亚细亚半岛,向东南流入波斯湾,形成辽阔的“______________”平原,史称两河流域,这里是古代_______________文明的摇篮。
2.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前3000年代初开始,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____________人建立的为数众多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2371年,兴起的______________王国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最早的统一国家。
3.古巴比伦王国在第六代国王_______________时强大起来。
建立起_______________的专制统治。
他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_____________机构,组建了直接由他掌控的常备军队,编订了加强专制统治的法典——__________________,将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权都集中于一人之手。
4.《汉谟拉比法典》是结合_____________人的习惯法编订的。
法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以保护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利益。
它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合作探究】1. 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在这一流域较早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年代?2.议一议:汉谟拉比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的表现有哪些?3.下图是考古发现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石柱上部浮雕人物是谁?下部是用哪种文字铭刻的法典原文?法典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通过《汉谟拉比法典》,我们能了解到古巴比伦社会的哪些历史信息?这部法典有何历史价值?【当堂达标】1. 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班级组别姓名点击新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金字塔的建造及其表现出的种种“神奇”的了解,培养认识历史、理解文明的能力;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进步性的认识,培养对历史文献和社会制度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印度种姓制度落后性的剖析,并将其与自己生活联系,培养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产生于亚洲大河流域这一共性特征的比较,学习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字塔精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科学性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史观;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法典阶级实质的分析,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通过学习上古亚洲文明的历史,认识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世界历史观点的教育。
课前小热身一、神奇的金字塔-古代埃及1.地理环境埃及地处_________北部,滔滔不尽的_________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
2.金字塔(1)用途: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______________。
(2)数量与分布:__________余座大小金字塔至今仍然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__________一带。
(3)特点:金字塔规模宏大,巍峨神奇。
__________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呈________形状,塔下建有保存法老“__________伊”的宫殿式墓室。
塔的四面正对__________方向,几乎没有误差。
(4)评价:金字塔建筑的__________和高超的技术,表现出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
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
教学目标1.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代表性成就——《汉谟拉比法典》,理解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古巴比伦王国的自然环境,理解两河流域在古巴比伦王国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
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教学内容新
课
导
入
导入1(情境式导入)展示图片空中花园,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2(材料式导入)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
前30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众多城邦。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
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
骁勇善战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
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
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
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由此导入新课。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两河流域的早期国家
1.看图片(见课件)两河流域指的是哪两河?这一地区什么时候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答案: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前3000年代初开始。
2.在两河流域建立的最早统一国家是哪个?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答案:阿卡德王国;苏美尔人。
过渡语:公元前xx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两河流域南部又陷入分裂之中。
随后,阿摩利人建立起古巴比伦王国。
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
1.看图片(见课件)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结合课本知识说出古巴比伦王国建
立的时间和民族是什么?谁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达到了空前繁荣?
答案: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
2.分组讨论:汉谟拉比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的表现有哪些?
答案: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官僚机构,组建了直接由他掌控的常备军队,编订了加强专制统治的法典,统一管理税收和水利系统,将国家行政、军事、司法等大权都集于一人之手。
3.你知道随着汉谟拉比的死亡,古巴比伦王国也随着走向衰落的原因吗?
答案:汉谟拉比以军事征服建立的统一国家缺乏稳固的基础。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最终在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民族所灭,但它却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明遗产——《汉谟拉比法典》。
板块三《汉谟拉比法典》
1.看图片(见课件)《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结合课本知识说一说石柱上部浮雕人物
是谁?下部是用哪种文字铭刻的法典原文?法典原文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案:汉谟拉比;楔形文字;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2.分组讨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我们能了解到古巴比伦社会的哪些历史信息?
这部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答案:《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时期两河流域地区的社会面貌,体现了保护私有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价值: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结束语:两河流域是世界上建立奴隶制国家较早的地区之一,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尤其是《汉谟拉比法典》,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板
书
设
计
当堂达标1.两河流经炎热干旱的西亚地区,向东南流入波斯湾,形成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成为古代哪一地区文明的摇篮( C )
A.东亚
B.北非
C.西亚
D.南亚
2.在两河流域建立的最早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是( B )
A.古埃及
B.阿卡德王国
C.古巴比伦
D.吉萨王朝
3.大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巴比伦城建国,谁在位时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了空前繁荣( C )
A.胡夫
B.阿卡德
C.汉谟拉比
D.阿育王
4.观察下图,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是( D )
A.《民法典》
B.《刑法典》
C.《权利法案》
D.《汉谟拉比法典》
5.《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是( A )
①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②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③保护奴隶的权利不受侵犯④保护商人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教材图片分析1.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由阿摩利人建立,在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期强大起来。
汉谟拉比时代,两河流域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2.《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并且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史料积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半部浮雕形象表现了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从太阳神手中接过法典的场景,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君权神授意识。
下半部是用楔形文字铭刻出的法典全文,计49栏、282条,8 000余字,包括诉讼、财产、商业、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
法典的内容宗旨贯穿着
铲除邪恶、弘扬道德的思想。
为世界各国人民以法治国,立下了最早最正规的标本。
教
学
反
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