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3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自然经济1、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农产品商品化(丝茶大量出口:和古代丝茶出口的区别在于市场体系不同。
),“织”“耕”分离,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二、外国资本1、19世纪四五十年代,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船坞和工厂,开始进行早期资本输出。
2、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三、民族工业(一)洋务企业1、背景:(1)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刺激)。
(2)统治阶级的分化:顽固派和洋务派。
(3)思想渊源: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时间:19世纪60一90年代。
3、洋务企业:(1)“自强”阶段,创办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等。
属于封建官办企业。
(2)“求富”阶段,创办民用工业。
(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为军事工业服务)。
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和开平煤矿等。
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成分。
4、影响。
(1)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军事力量有所增强;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的步伐,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1、背景:(1)鸦片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高一历史学科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表现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
③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2.洋务运动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影响: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思维点拨
——用“一、二、三”巧记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一个根源: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受封建主义(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一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高一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一)重点关注两个知识点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近代工业出现。
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相关结论
(二)要点分析
1、产生背景: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2)近代工业出现。
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2、发展历程
(1)产生: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客观上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的发展;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2.表现:⑴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⑵近代企业出现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②洋务运动推动了封建经济的解体表现:①洋纱涌入,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的棉纺织业“纺”与“织”分离;洋布输入,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②农产品商品化影响: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②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二.洋务运动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5.代表人物:恭亲王奕 (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6.内容:(1)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2)打出“求富”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注意:这些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但带有其性质(3)筹划海防:北洋(规模最大),南洋,福建三支海军(4)教育:a.创办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b. 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7.失败标志: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避战保船政策)8.评价:(1)局限性:自强未强,求富未富,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2)积极作用:①洋务派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④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⑤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9.失败的根本原因: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