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 格式:ppt
- 大小:848.50 KB
- 文档页数:35
第六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第一节软硬酸碱理论与配合物的稳定性一、概述络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可用其稳定常数来表征。
大量的无机和有机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已经由各种方法测出。
本章拟讨论逐级稳定常数间的规律性,软硬酸碱原理,络合物的稳定性与各种因素的关系,以及稳定常数的测定方法。
二、络合物的逐级生成和逐级生成常数之间的规律体的轨道能量千差万别,还未有看到用分子轨道理论来系统概括、说明和预测络合物稳定性的简明规则。
目前,比较能概括说明并预测中心金属和配位原子性质同络合物稳定性关系的是软硬酸碱理论。
1、软硬酸、碱概念(指Lewis酸碱)软硬酸碱原理是1963年由皮尔逊提出来的。
他把路易斯酸碱区分为硬酸、硬碱和软酸、软碱。
硬酸:其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离子)正电荷高,变形性低。
如:Li+、Mg2+、Al3+。
软酸:其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离子)正电荷低,变形性高。
如:Cu+、Ag+、Au+。
硬碱:其给出电子对的原子变形性小,电负性大。
如: F-、OH-。
软碱:其给出电子对的原子变形性大,电负性小。
如: I-、S2-。
交界酸:性质介于硬酸和软酸之间。
交界碱:性质介于硬碱和软碱之间。
软硬酸碱(HSAB)原理是大量化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其内容是:硬酸优先与硬碱结合;软酸优先与软碱结合。
用更通俗的话来说,是“硬亲硬,软亲软,软硬交界就不管”。
2、软硬酸碱规则在配合物稳定性中的应用1)硬酸倾向于与硬碱结合;2)软酸倾向于与软碱结合;配位化学中,作为中心离子的硬酸与配位原子各不相同的配体形成配合物倾向为:F>Cl>Br>I (1) O>>S>Se>Te (2)N>>P>As>Sb (3) F>O>N> Cl>Br>I>C~S (4) 而与软酸中心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倾向的顺序为:F < Cl < Br < I (5)O << S ~ Se ~ Te (6)N << P > As > Sb (7)F<O<N< Cl<Br<I<C~S (8)对(7)的解释:σ键增强N << P < As < Sb空d轨道:无3d 4d 5d反馈π键减弱π键作用大于σ键。
有机溶剂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摘要:溶剂的性质和溶液的离子强度对配合物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1]。
本论文以铜离子为中心离子,用5 -(3-吡啶基)-间苯二甲酸为配体以溶液热的方法配成配合物,并在其中加入各种有机溶剂来研究其稳定性。
关键词:PIA 有机溶剂配合物稳定性1.前言随着高新技术的日益发展,具有特殊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功能的所谓功能配合物在国际上得到蓬勃的发展,特别是与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结合。
虽然在科学发展上有重要主导地位,但离子强度、支持电解质对一些配阳离子、配阴离子和中性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很大,为此要得到稳定的配合物,我们做出一些必要的实验研究。
1.1配位化学的进展历程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沿学科。
它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配位化合物。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配位化学集中在研究以金属阳离子受体为中心(作为酸)和以含N、O、S、P等给体原子的配体(作为碱)而形成的所谓“Werner配合物”。
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化与高科技的发展对无机化合物和新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配合物的本性及其稳定性差别很大,随着其内容的不断发展和丰富,配合物又被扩展为是由2种或多种可以独立存在的简单物种相结合而可以独立存在的一种新的化合物。
这时不在强调它的规则几何构型,而是注重其组建方式,并使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界限变得不明确。
由于这种多中心键配合物的时间理论的出现,Ny-holm将它称之为无机化学的复兴时期。
当代的配位化学沿着广度、深度和应用3个方向发展.在深度上表现在有众多与配位化学有关的学者获得了诺贝尔奖,如Werner创建了配位化学,Ziegler 和Natta的金属烯烃催化剂,Eigen的快速反应。
Lipscomb的硼烷理论,Wnkinson 和Fischer发展的有机金属化学,Hoffmann的等瓣理论,Taube研究配合物和固氮反应机理,Cram,Lehn和Pedersen在超分子化学方面的贡献,Marcus的电子传递过程。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5-1概述一、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例:AgNO3标液滴定CN-:Ag++ 2CN-⇌[Ag(CN)2]- , K=1.0⨯1021滴定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多加一滴AgNO3溶液,Ag+就与[Ag(CN)2]-反应生成白色的Ag[Ag(CN)2]-沉淀,以指示终点的到达。
终点反应为:[Ag(CN)2]-+ Ag+⇌Ag[Ag(CN)2]-配合物的稳定性以配合物稳定常数K稳表示。
配位反应在分析化学中应用非常广泛,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配合物。
二. 配合物的分类(一)无机配位剂(一般无机配位剂很少用于滴定分析)原因:⑴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不够稳定;⑵存在逐级配位现象,化学计量关系不稳定。
M + n L == ML n (L只有一个配位原子)与多元酸相似,无机配合物通常是逐级形成的(分步),一般稳定性不高。
例:配合离子Cu(NH3)42+的形成过程Cu + NH3== Cu(NH3)2+k1 = 1.4⨯104Cu(NH3)2++ NH3== Cu(NH3)22+k2 = 3.1⨯103Cu(NH3)22++ NH3== Cu(NH3)32+k3 = 7.8⨯102Cu(NH3)32++ NH3== Cu(NH3)42+k4 = 1.4⨯102(1)分步稳定常数:k,1/k = k离,n ——分步离解常数(2)累计稳定常数:β第一级累积稳定常数β1 = k1第二级累积稳定常数β2= k1k2┇┇第n级累积稳定常数β4 = k1 k2…k n(3)总稳定常数K:K= βn(二)有机配位剂(用于配位滴定的通常是有机配位剂,而有机配位剂中最常用的又是氨羧配位剂)氨羧配位剂指:含有—N(CH2COOH)2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几乎能与所有金属离子配合。
目前已研究的有几十种,重要的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氨三乙酸(NTA)、乙二胺四丙酸(EDTP)等。
第06章习题解答第06章(02362)所有配合物生成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生成配合物后电对的电极电势不变。
............................. ()解:错第06章(02363)对于电对Ag+/Ag来说,当Ag(Ⅰ)生成配离子时,Ag的还原性将增强。
........................................................... ()解:对第06章(02365)在某些金属的难溶盐中,加入含有可与该金属离子配位的试剂时,有可能使金属难溶盐的溶解度增大。
................................. ()解:对第06章(02364)对于电对Cu2+/Cu来说,当Cu(Ⅱ)生成配离子时,Cu(Ⅱ)的氧化性将增强。
.()解:错第06章(02366)所有物质都会因生成某一配合物而使溶解度增大。
... ()解:错第06章(02367)所有配合物在水中都有较大的溶解度。
............. ()解:错第06章(02368)在含有少量AgCl沉淀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氨水,可以使AgCl 溶解,如果再加入适量的HNO3溶液,又可看到AgCl沉淀生成。
.......... ()解:对第06章(02369)AgI在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 ()解:对第06章(02370)在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Cl溶液,生成AgCl沉淀。
只要加入溶液,AgCl就因生成Ag(NH3)2+而全部溶解。
.................................................................................. ()解:错第06章(02371)在[Ni(NH3)6]2+溶液中加入乙二胺(en),将会有[Ni(en)3]2+生成。
................................................................. ()解:对第06章(02372)在FeCl3溶液中先加入少量KCNS(s),再加入适量的NaF溶液,最终溶液呈血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