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山煤田奥灰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7.23 KB
- 文档页数:2
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探查及治理技术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深部煤矿开采水害问题愈发突出。
奥灰水是指一种具有卓越的导水能力的含矿层,当煤矿开采穿越奥灰水带时,水会突然涌入矿井,造成严重的水害事故,给矿山生产和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煤矿开采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技术,以减轻水害给矿山生产造成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探查及治理技术,旨在为煤矿开采水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通过对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煤矿开采实践,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为煤矿开采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2 问题阐述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工艺,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水害问题,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井底部或工作面出现大量水涌入,给生产作业和矿工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当前针对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的治理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对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探查及治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方案,为煤矿生产中遇到水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和高效开采。
2. 正文2.1 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原因分析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内部存在高压含水层(奥灰水),开采作业导致该含水层释放出水,从而引发地下水涌入矿井和工作面,造成水害问题。
这种水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大的特点,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1. 奥灰水层水压过高:煤层内部的奥灰水层水压较高,一旦开采,压力会得到释放,导致水位上升,反过来影响矿井和工作面的稳定性。
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探查及治理技术探讨煤矿奥灰水带是指煤层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硫酸钙和镁硫酸盐的水,这种水具有较高的酸碱度和腐蚀性,对矿井和矿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水害。
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其进行探查及治理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奥灰水带的形成】煤矿奥灰水带是由于地下含硫煤层中的矿体对地下水的影响引起的。
当煤层被开采时,因矿体上覆盖层和下伏层的破坏,地下的含硫煤层受氧、水的浸润后,其中的含硫物质开始氧化,产生酸性物质和硫酸盐,这些物质溶解于地下水中形成了硫酸盐水,就是我们所说的煤矿奥灰水带。
煤矿奥灰水带的形成不仅对矿井设施造成了腐蚀,还对地下水体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1. 地下水位突变: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煤矿奥灰水带的形成使得地下水位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对矿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地下水腐蚀性增强:煤矿奥灰水带中的水具有较高的酸碱度和腐蚀性,对地下的设施和设备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3. 地下水体污染:煤矿奥灰水带中的水对地下水体和地表水体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对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进行有效的探查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了解煤矿地下的地质情况,包括煤层的厚度、平面分布、倾角、岩性等。
其次需要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和采样分析,了解煤矿地下水的水位变化、水质特点、水文地质条件等。
最后需要进行矿井设施和设备的检测,了解地下水对设施和设备的腐蚀情况。
针对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工程等学科的知识,采用一系列的治理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水位控制:通过钻孔灌浆、封水注浆、沉井、地下拦砂墙等方法,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减少水位的波动对矿井的影响。
2. 地下水防治: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地下水进行防治,包括加固井筒、封堵矿井、加强水源地保护等措施。
井田位于太行山东麓中段鼓山东麓丘陵地区,沿鼓山边缘向东倾斜,井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170~+240 m,相对高差约70m,其坡度约为11.6‰。
第四纪沉积物主要以冲、洪积物及风化黄土构成,其黄土具有垂直节理特征。
井田内发育有香山沟、南岗沟、二十四会沟、现到沟、上牛沟、断头沟、西佐沟,冲沟具有壁陡谷宽呈“U”字形,沟深5~20m,宽15~20m,一般坡度73%。
其余皆为村庄和农田。
冲沟底部有基岩地层零星出露。
牛儿庄井田整体上是向东南倾斜的单斜构造。
西部F4断层为井田的自然边界,断层倾向南东,落差120~130m,其下盘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与上盘的煤系含水层对接,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水位标高约+122.10m(2009年11月),由于2、4、6号煤层埋藏较浅,大部分位于+120m标高以上,天然状态下,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与煤系的大煤顶板砂岩、野青石灰岩、山伏青石灰岩含水层不产生水力联系,仅与煤系大青石灰含水层产生侧向水力联系。
对开采上组煤层(2、4、6号煤层)而言,其F4断层为相对隔水边界断层。
对于井田内的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为补给边界断层。
BF2、F22、BF7、F18等断层带组成井田东部自然边界。
位于井田东北部的BF7断层倾向东南,落差340~370m,使井田内下盘的煤系地层与上盘的二叠系上统石盒子组泥岩和粉砂岩等地层对接,形成井田东北部隔水边界,阻隔了煤系地层中含水层向东运移。
位于井田东南部的BF2断层,向北东方向与BF7断层相交,BF2断层倾向北西,落差180~290m,使井田内的下盘煤系地层中的含水层与上盘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对接,其间产生水力联系,但与其相互平行、且倾向相同的F22断层的存在,产生一定的阻水能力,因而BF2断层可视为弱透水边界。
井田北部和南部为技术边界,可视为透水边界。
井田内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的补给条件与区域补给条件一致,处于黑龙洞岩溶水文地质单元牛儿庄~五矿~一矿~黑龙洞泉群强径流带上,地下水向东南径流。
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探查及治理技术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探查及治理技术探讨引言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炭开采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奥灰水带压引发的水害问题成为困扰矿工和矿主的重要难题。
奥灰水是一种高硫、高铁的富含煤层中的特殊水体,其在地下压力巨大,一旦突然涌入矿井,会给矿井的生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解决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问题,矿业界和科研单位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本文旨在对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因及相关探查、治理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这里需要再补充或者调整内容,让其达到2000字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的探查及治理技术,旨在深入分析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的成因,探讨有效的水害探查技术,研究可行的治理技术,并总结防治工程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通过对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探讨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治理技术的有效性,为未来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治理提供参考。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的探查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成因分析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条件影响:煤矿奥灰水带存在于煤层中,其水文地质条件对水压的形成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地下水的流动受地质结构、断裂带、构造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奥灰水带的不稳定性和水压增大。
2. 煤层压力变化: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采空区的形成使地下水的压力重新分布,煤层内部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奥灰水带的水压升高。
3. 采煤工艺影响:采煤工艺的选择和实施对奥灰水带的水压有很大影响。
如采用高度采煤工艺、过大的工作面施工进度等均可能导致水压的急剧增加。
井田位于太行山东麓中段鼓山东麓丘陵地区,沿鼓山边缘向东倾斜,井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标高+170~+240 m,相对高差约70m,其坡度约为11.6‰。
第四纪沉积物主要以冲、洪积物及风化黄土构成,其黄土具有垂直节理特征。
井田内发育有香山沟、南岗沟、二十四会沟、现到沟、上牛沟、断头沟、西佐沟,冲沟具有壁陡谷宽呈“U”字形,沟深5~20m,宽15~20m,一般坡度73%。
其余皆为村庄和农田。
冲沟底部有基岩地层零星出露。
牛儿庄井田整体上是向东南倾斜的单斜构造。
西部F4断层为井田的自然边界,断层倾向南东,落差120~130m,其下盘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与上盘的煤系含水层对接,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水位标高约+122.10m(2009年11月),由于2、4、6号煤层埋藏较浅,大部分位于+120m标高以上,天然状态下,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与煤系的大煤顶板砂岩、野青石灰岩、山伏青石灰岩含水层不产生水力联系,仅与煤系大青石灰含水层产生侧向水力联系。
对开采上组煤层(2、4、6号煤层)而言,其F4断层为相对隔水边界断层。
对于井田内的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为补给边界断层。
BF2、F22、BF7、F18等断层带组成井田东部自然边界。
位于井田东北部的BF7断层倾向东南,落差340~370m,使井田内下盘的煤系地层与上盘的二叠系上统石盒子组泥岩和粉砂岩等地层对接,形成井田东北部隔水边界,阻隔了煤系地层中含水层向东运移。
位于井田东南部的BF2断层,向北东方向与BF7断层相交,BF2断层倾向北西,落差180~290m,使井田内的下盘煤系地层中的含水层与上盘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对接,其间产生水力联系,但与其相互平行、且倾向相同的F22断层的存在,产生一定的阻水能力,因而BF2断层可视为弱透水边界。
井田北部和南部为技术边界,可视为透水边界。
井田内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含水层的补给条件与区域补给条件一致,处于黑龙洞岩溶水文地质单元牛儿庄~五矿~一矿~黑龙洞泉群强径流带上,地下水向东南径流。
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探查及治理技术探讨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煤矿的开采水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奥灰水带压开采是指在煤矿开采中,由于煤层下部存在高压水系,导致煤层底部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使得开采水害更加突出的一种开采方式。
探查和治理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已成为当前煤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一、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的成因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引起:1. 水系条件复杂:奥灰水带压开采通常发生在煤层下部岩溶地质区域,地下水位较深,地下水流动规律复杂,导致煤层底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水害。
2. 采矿工作面开采规模大:奥灰水带压开采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规模相对较大的煤矿,由于开采规模大,挖掘范围广,导致大量地下水被破坏从而充实到矿井中。
3. 围岩条件较差:奥灰水带压开采区域的围岩条件一般较差,地下水体储量丰富,如遇到地下水体,易引发水害。
以上这些因素都对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对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探查,目前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1. 地质雷达技术: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探测地下水体的位置、深度和体积等信息,为矿井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2.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取地下水体及围岩的地震反射、折射信息,通过解释反射波和折射波的速度和幅度变化,来判断地下水体的位置、形态和体积等信息。
3. 井下水文地质观测:井下水文地质观测是指通过在矿井井下实施水文地质勘探,获得矿井井下水位、水压、水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
以上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快速、准确地探查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的情况,为治理提供依据。
1.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奥灰水带压开采区域的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地下水位、水压和水质等情况。
2. 井下水封隔堵技术:对已发生的地下水体进行封堵,防止地下水体进入矿井和煤层中,减少开采水害的发生。
3. 井下排水技术:采用井下排水技术将地下水体排出井下,减少地下水影响矿井生产的程度。
奥灰水特征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奥灰水那些事儿。
奥灰水啊,就像是地下世界的一个神秘家伙。
你说它普通吧,那可不对,它可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呢!
它有时候静悄悄的,好像在那里安安静静地思考着什么深奥的问题。
但你可别小瞧了它这安静的模样,说不定啥时候就给你来个小惊喜——或者是小惊吓呢!就好比那看似温顺的小猫,冷不丁也会伸出小爪子挠你一下。
奥灰水的分布也挺有意思,就像个调皮的孩子,这里藏一点,那里躲一些。
你想要一下子就抓住它的全部,那可不容易哟!它在地下的那些缝隙和孔洞里窜来窜去,让人捉摸不透。
它的水质呢,也有自己的特点。
有时候清清凉凉的,感觉能让你在炎热的夏天一下子就凉爽下来。
但有时候又好像带着点神秘的气息,让你忍不住想去探究一番。
你想想看,要是我们在开采矿产或者进行其他地下作业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奥灰水,那可咋办呀?这就像是走路的时候突然遇到了一个小水坑,你得小心翼翼地跨过去,不然就会弄湿了鞋子。
而且奥灰水的存在还会影响到很多工程呢!就好像一个爱捣乱的小精灵,时不时地出来捣捣乱。
它要是发起脾气来,那可不得了,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呢!
咱可得好好了解了解这个奥灰水,知道它的脾气和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它相处呀,对吧?不然它冷不丁地给我们来个“下马威”,那我们不就傻眼啦?
奥灰水虽然有时候让人头疼,但它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呀,我们得尊重它。
就像我们尊重每一个有个性的朋友一样,不能因为它有点麻烦就不理它啦。
所以啊,对于奥灰水,我们要既小心又重视,可不能掉以轻心哦!毕竟它在地下的世界里也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你们说是不是呀?。
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探查及治理技术探讨煤矿奥灰水带压开采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一种采煤方式,但与此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水害问题。
水是煤矿开采中很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奥灰水带压开采中更为突出。
探查和治理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成为了当下煤矿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形成原因奥灰水带压开采导致水害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源与煤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奥灰水带压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压力的释放,地下水源会被煤层岩石结构中的小裂隙中挤压出来,形成水害。
奥灰水带压开采时,煤层的变形以及地表和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导致地下水源的携带和排放,使水害得以形成。
二、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的危害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对煤矿开采安全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水害会导致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恶化,增加矿工工作难度,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水害使得矿井地质条件不断恶化,加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威胁矿山的安全生产。
最为严重的是,水害可能导致矿井井下电气设备的短路和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探查方法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探查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等。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煤层和地下水源的分布情况,地下水位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判断地下水的来源和性质,从而为水害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四、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治理技术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治理技术包括传统的防渗、抽水、排水技术,以及现代的地下水利用、防渗堵漏等新技术。
防渗、抽水、排水技术是传统的治理方法,主要通过密封措施和抽水排水来控制地下水位,减缓水害的发生。
而现代的地下水利用、防渗堵漏等新技术则可以更精确地判断和控制地下水源,具有更高的治理效果。
五、奥灰水带压开采水害治理实例以某煤矿为例,该矿床为奥灰水带压开采区域,因地下水源排放过多导致严重水害。
针对该情况,矿山采取了地下水位监测和化学成分分析,结合抽水排水和防渗堵漏技术,成功治理了水害,有效保障了矿山的安全生产。
奥灰水“奥陶纪”是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纪。
奥陶纪灰岩层形成于4亿至5亿年前,当时的地质层基本属于浅海环境,是地质史上海侵蚀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含水量非常丰富。
过去的研究认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西部以及宁夏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主要开采的煤层形成于1.4亿至1.9亿年前的采侏罗纪,这些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小,矿区地下水补给能力差,矿坑涌水量小。
因此,人们预防煤矿瓦斯危害的意识,远远强于对煤矿水害的防范。
“现在是抽排多少水,井下就会涌出多少来。
”虎维岳说,“这次透水事故警示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西北干旱地区煤矿水害。
”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曹安雅说,近日他们对乌海市和其相邻的鄂尔多斯市境内的调查显示,两市受奥陶纪灰岩水害威胁和影响的煤矿有32处,其中乌海市有21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有11处。
这些煤矿井下巷道距奥陶纪灰岩含水层已很近。
为汲取此次透水事故的教训,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日前提出“四个重新”的决定,以预防煤矿水害。
一是重新审查设计,对矿井设计存在缺陷的一律要重新补充设计;二是重新审查《安全专篇》,对缺乏防水措施或措施不细不全的一律要重新补充;三是重新检查防治水工程,对工程不到位或存在缺陷的一律要重新进行施工;四是重新检查防治水措施,凡措施不健全、不落实的一律重新修订完善。
亟须防范“地下暗河” 本刊记者了解到,在神华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封堵井下水源工程中,一台钻机打通地面与井下巷道的钻孔后抽取钻杆时,钻孔喷起八九米高的水柱。
水压极大的“奥灰水”,再次显示了它的威力。
实施井底水源封堵工程的施工人员,利用最先打通的一个钻孔于3月14日凌晨开始往井下巷道输送速凝水泥、石子、石岩、水玻璃等原料混合而成的灌浆,截至3月28日已累计投料2003立方米。
但是,对于是否能够很快实现堵截水源的问题,技术人员表示“不好说”。
神华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兰毅说,封堵井下水源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缺乏相应的经验。
一、底板含水层特征1、底部太原组灰岩承压含水层5(4+5)号煤层底部发育L1~L5层灰岩含水层,其中L5石灰岩发育稳定,均厚4.7m ,据1996年勘探期间的资料显示水位+748~+782m ,为弱富水含水层,经过多年的人为疏排,据相邻双柳煤矿资料显示,该含水层水位已下降至+590m ;5(4+5)号煤层下距L5石灰岩间距平均为23.38m ,5100工作面在试运行生产过程中打钻探查,单孔疏排水量达45m 3/h ,水量稳定,持续时间较长,可见,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富水性不均一,局部区域含水层的富水性大于地质勘探期间揭露的区段。
西坡煤矿一、二采区5(4+5)号煤层开采标高约为+380m ~+580m ,按照相邻井田太灰水水位+590m 考虑,一、二采区5(4+5)号煤层开采为带压开采,如果煤层底板存在导水构造或不完整区段,将发生底板出水,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2、底部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本区奥灰水位约为+801.26~+805.80m (原勘探资料),目前奥灰水位在+698.3m 以下,该数据以356钻孔孔口标高,高于开采煤层底板标高(最低约为+380m ),如有导水陷落柱或大的导水断层存在,奥灰水也是本区5(4+5)号煤层的充水水源之一。
二、底板带压开采突水分析评价带压开采安全的标准是突水系数,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计算突水系数公式如下:MP Ts = 式中:P -水压值(MPa );M -隔水层厚度(m )。
“Ts 值应根据本区资料确定,一般情况下,在具有构造破坏的地区按0.06MPa/m 计算,隔水层完整无断裂构造破坏地区按0.1MPa/m 计算”。
由于本区没有实际Ts 资料,所以选择上述数据作为Ts 的临界值,在有构造破坏的地区,Ts 大于0.06MPa/m ,则存在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反之,则一般不发生底板突水;在没有构造破坏的地区,Ts大于0.1MPa/m,则存在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反之,则一般不发生突水。
《桌子山煤田矿井奥灰水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
收
神华集团科技发展部
【期刊名称】《神华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本刊讯近日,《桌子山煤田矿井奥灰水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项目根据桌子山煤田水文地质补勘取得的主要成果,结合野外水文地质调查资料,从奥陶系灰岩岩性及岩溶裂隙发育、奥灰水水化学、构造控水等方面,对桌子山煤田奥灰系灰岩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以骆驼山煤矿发现的西北地区第一例突水陷落柱为例,详细分析了西北地区岩溶陷落柱形态特征、岩溶陷落柱与构造控制关系及发育分布规律等;模拟分析了煤层顶板覆岩破坏规律和煤层底板采动破坏规律及流固耦合关系.针对桌子山煤田9#煤、16#煤的主要水害类型,评价了桌子山煤田煤层带压开采可行性,提出了矿井防治水总体方案。
【总页数】1页(P10-10)
【作者】神华集团科技发展部
【作者单位】神华集团科技发展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桌子山煤田棋盘井矿区奥灰水防治技术研究
2.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煤层气地质特征
3.华北型煤田奥灰水害井下综合防治技术探讨与应用
4.陕渑煤田矿井奥灰水防治技术
5.《山女鳟引进驯化及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阶段验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桌子山煤田奥灰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王世东
【期刊名称】《煤炭科学技术》
【年(卷),期】2022(50)8
【摘要】桌子山煤田奥陶系灰岩地下水是区域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水源,同时也是乌海市重要的地下水水源,研究该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对矿井水害防治及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以奥陶系灰岩水为研究对象,采集煤田奥陶
系灰岩地下水样37组,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例关系分析了奥陶系灰岩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桌子山煤田奥陶系灰水水
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与地下水径流方向密切相关,Na^(+)+K^(+)、HCO^(-)_(3)、Cl^(-)和SO^(2-)_(4)的离子浓度及理化指标TDS、pH值由补给区向排泄区呈现
增大的趋势,Ca^(2+)和Mg^(2+)浓度呈现减小的趋势,并且以上指标在煤田北部
和南部地区变化较大;由桌子山补给区向甘德尔山再转南北向径流的水化学类型变
化较为明显,主要为“水迟缓交替作用带”,经历正向离子交换作用,而由桌子山补给区向南径流的水化学类型始终为SO_(4)·Cl-Ca·Na型,控制作用由“水迟缓交替作
用带”转为“水消极交替作用带”,反向离子交换作用强烈;整个桌子山煤田可划分
为北、中、南3个水化学特征区,煤田北部因地质构造的缘故使地下水形成滞留区,径流过程紊乱且形成过程较复杂,中部未受到地质构造阻挡,径流方向不变,地下水化学形成过程简单,而南部因地层加深和断层阻隔的缘故形成滞留带,使地下水水化学
形成过程较复杂。
【总页数】9页(P180-188)
【作者】王世东
【作者单位】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41
【相关文献】
1.《桌子山煤田矿井奥灰水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2.桌子山煤田棋盘井矿区奥灰水防治技术研究
3.桌子山煤田奥陶纪灰岩水演化机理和循环特征
4.华北型煤田奥灰水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研究——以兖州煤田为例
5.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桌子山煤田棋盘井井田奥灰边界构造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