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与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277.08 KB
- 文档页数:4
枇杷储藏保鲜实用技术作者:敖礼林来源:《科学种养》2017年第09期成熟枇杷果色黄艳、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度,是露地栽培上市最早的水果之一,深受消费者垂爱。
枇杷果自然状态下只能存放10~15天,过期腐烂较快,对栽培者的经济效益、上市期影响较大。
科学储藏保鲜好枇杷果,既保产、增值明显,又可延长供市期。
一、科学采收1. 品种、水肥管理与储藏性的关系红肉枇杷品种肉感较粗、皮较厚,相对较耐储藏,如朝宝、大红袍等;白肉枇杷品种果肉白色或乳白色,肉感细嫩、皮薄,耐储性较差,如华白一号、黄蜜等。
早熟和中熟品种多不耐储藏,晚熟品种最耐储藏。
偏施或施速效化肥过多的枇杷果,储藏性没有施用有机肥的好。
枇杷果采收前10~15天灌水,会降低其耐储性。
2. 采收期与储藏性的关系枇杷品种不同,成熟期也各异,就是同一品种在同一产地、同一果穗上的果实成熟期也有早晚,应分开和分期采收。
用于储藏保鲜的果实多在八九成熟时采收,随采随上市的果实宜充分成熟后再采收。
采收过早,酸度高、含糖低,适口性差,售价低,不耐储藏;采收过晚,虽风味佳,但极易变质腐烂、无储藏性,同样影响经济效益。
当枇杷果实膨大充分、果实和种子着色较好、果肉软化适中且糖分含量较高时应及时采收。
3. 精细采收枇杷果皮薄多汁、毛易脱落、稍不注意就会挤(碰)伤,影响耐储性,应轻采、轻放、轻装、轻运和轻卸。
事先要在果箱底部和四周铺垫干净的塑料薄膜或稻草等。
采收时戴手套,用剪刀齐果肩剪下(留下的果柄越短越好),以免果柄刺伤果实。
随采随分级和装箱,不要多次分拣,以免增加碰伤产生的机会。
不同品种和成熟度的果实应分开采收和装储等,不可混采、混装和混储。
二、做好场地消毒和果实的储前防腐处理储藏地选好后,在枇杷果实入储前1~2天先将场地打扫干净,然后在墙面刷一遍25%石灰水、地面撒一薄层生石灰粉,接着用40%福尔马林(每立方米20毫升熏蒸)或硫黄(每立方米20克,与适量木屑混合后点燃)等密闭消毒10小时以上,待药味散去后即可入储;密闭消毒处理时将储藏用具等放入一同进行;密闭消毒处理可杀灭多种病原菌,控制储藏中病害的发生,减少果损烂耗。
枇杷果实程序降温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枇杷是一种热带水果,果实富含维生素C、糖类以及营养物质,口感鲜美,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枇杷果实的存储期限较短,在常温下易受微生物的污染和氧化
变质,导致果实腐烂,影响食用品质。
因此,采用先进的程序降温贮藏技术对枇杷进
行保鲜处理,成为保证枇杷品质及延长保鲜期的有效措施。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程序降温贮藏技术对枇杷果实保鲜的效果及机理,提高枇杷果实的保鲜期限。
三、研究内容
1.研究程序降温对枇杷果实温度、甜度、酸度及硬度等品质指标的影响。
2.比较常温下和程序降温条件下枇杷果实的氧化变质情况,探究程序降温的保鲜机理。
3.制定最佳的程序降温工艺条件,为枇杷果实的贮藏保鲜提供技术支撑。
四、研究方法
1.选择同样成熟度的枇杷进行实验,分别采用常温下和程序降温条件下进行贮藏,并对枇杷果实的品质指标(温度、甜度、酸度、硬度)进行测定。
2.比较程序降温条件下和常温条件下的氧化变质情况,通过检测果实内相关的自由基、酶活性、抗氧化能力等指标来探究程序降温的保鲜机理。
3.在不同的程序降温条件下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制定最佳的程序降温工艺条件。
五、预期结果
通过研究程序降温贮藏技术对枇杷果实的保鲜效果及机理,制定最佳的程序降温工艺条件,提高枇杷果实的贮藏期限,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枇杷鲜果的贮藏保鲜1、贮藏适温枇杷果实的贮藏性与温度密切相关,贮温越高,果实腐烂发生越大,好果率下降就越快,温度越低,好果率保持越高。
认为枇杷为非冷敏果实,其适宜贮温为1―5℃。
2、贮藏方法(1)机械冷藏温度1―3℃,相对湿度90%―95%,在此条件下贮藏1个月,腐烂加干耗不超过10%,但风味变淡。
(2)简易贮藏法①沟藏法选择背阳通风的山坡,挖南北向沟,长10m,深0.8m,宽1m。
沟底铺5―10cm的干燥细砂,并用农药杀虫灭菌。
在沟的两端和上部,都铺设铁丝网,以防鼠害。
选择无机械伤、无病虫害的枇杷果实,装在木箱或竹筐内,每箱装15kg左右。
沟上搭“人”字形支架,以遮荫通风,沟内温度保持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80%―85%之间,应用此法可贮藏20―30天。
②楼铺法将果实铺摊在楼板上,最好是木质楼板,以减轻果实接触楼板部分因发汗而腐烂。
采用此法贮藏,果实采摘时一定要细心,不仅不使果实碰伤,而且果面的茸毛和果粉也尽量不碰擦。
最好连果梗整穗采下,这样在果实铺摊时,果实间因枝梗的支撑而不会过分堆压,另外在贮藏新时期,果实还能从枝梗吸收部分水分和养分,减轻萎蔫。
采用此法贮藏期一般为15―20天,果实烂耗在0.5%以下,但干耗大,可达14%―26%。
③挂篮法将枇杷果实装在小竹篮内,每篮装5―7kg,挂在房间内。
用此法贮藏20天,腐烂率在1.5%―2.5%,干耗为12%―21%。
④松针法先取新鲜的松针铺于楼板上,然后将枇杷果实铺摊于松针上。
用此法贮藏20天,腐烂率在1.6%―2.4%,干耗为11%―18%。
⑤坛缸法将果实装于酒缸或小缸内,坛缸的底部铺稻草,上面盖竹帘。
此法以坛、缸保湿,以稻草通气并吸收果实发汗出来的水滴。
贮藏15―20天,腐烂率在3.6%―5.2%,干耗仅2.1%―2.6%。
(3)化学药剂保鲜处理在枇杷果实的贮藏中,常用保鲜剂处理,以减少腐烂发生。
①二氧化硫果实采收后,即用1%二氧化硫(体积百分比)熏蒸20min,然后存入贮藏库。
2.2 选用优质苗 嫁接苗生长快,要结果,就应注意控制冬梢抽发,并注意砧穗的配合,尽量选用赤壳软枝或凤梨穗做接穗。
有条件的还要采用高压苗,以抑制营养生长。
2.3 培养良好的结果母枝 营养生长过旺或过弱,应从施肥、灌水、治虫、修剪、喷生长调节剂、断根、环剥及环割等方面来调控。
一般生长旺的要控,生长差的要促;开花结果多的要促,结果少的要控;11月前要促,11月后要控。
施肥应看花看果因树施肥,重施农家肥,不偏施氮肥。
修剪是培养良好结果母枝的主要技术措施。
原则是枝条疏朗,阳光透照。
那种把内膛枝全部剪掉,只留外面薄薄一层的伞形修剪法并不可取。
正确的修剪法是预计株间会交叉郁闭就应预留内膛枝作为后备枝,并把交叉枝全部剪除,保持各树冠独立不郁闭,各方都能照到阳光。
这在成年果园尤应注意。
2.4 喷布生长调节剂 11月底喷布多效唑、比久、乙烯利控抽冬梢。
春梢吐出10c m左右,可以喷布300×10-6乙烯利抑梢促生雌花,隔8天再喷一次。
2.5 采用人工措施保证花穗的发育 花穗分化初期,人工摘除花穗上的小叶和新梢。
当花穗主轴长10c m左右时,可把主轴截去1c m左右,以后还可再短截侧花穗。
2.6 开花结果期应营造有利果实生长的条件 开花挂果期防旱防涝。
防旱可以用灌水、喷水、松土、盖草等办法。
幼果形成后及时防治椿象、木虱、蜡蝉、蒂蛀虫等。
结果多的要注意疏果、增施肥料和根外追肥,保证龙眼正常生长。
枇杷保鲜技术研究及应用苏云中 李敏清 林 杰 阮 深 陈声武(福建省古田县农技推广中心 352200) 枇杷果肉柔软多汁,且又成熟于初夏高温多雨季节,故一般条件下难于贮藏和长途运销,致使鲜果集中上市,果价大跌,未销完者出现大量烂果,从而严重制约了枇杷的发展。
我们于1993~1996年开展了枇杷贮藏保鲜研究,并于1997年将该技术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连晴3天后采收解放钟、太城4号枇杷果实(栽种于古田湖畔的极乐村),采时留果柄。
国内外枇杷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综述应本友1王慧萍2马礼良2陈世林3(1.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委办公室318050;2.路桥区农机总站;3.路桥区新桥镇农办)枇杷为原产我国的亚热带著名水果,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口、风味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止咳润肺等医疗功效,倍受人们的喜欢。
但因其成熟于初夏高温多雨季节,采后在常温下极易失水皱缩和变质腐烂,且易受机械伤害和病菌侵染,一般条件下难以贮存和长途运销,果实采后损失率极高。
目前,人们对果蔬的消费需求正在向新鲜、方便、营养、安全方向发展。
因此,很多专家都在研究枇杷果实的贮藏保鲜技术。
1影响水果贮藏保鲜的因素采收后的水果仍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还会进行休眠、水分蒸发、呼吸作用等复杂的生命活动,仍维持消耗O 2排出CO 2的新陈代谢。
水果新陈代谢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TCA )和电子传递链等系列酶促反应的复杂过程。
这些活动都与水果保鲜密切相关,影响并制约着水果的贮藏寿命,其中影响水果新陈代谢活动及贮藏效果的外界主要因素是温度、气体成分、湿度。
1.1温度温度影响水果新陈代谢速率,是决定水果贮藏质量的重要因素。
低温可以抑制水果呼吸和其它一些代谢过程,并且能减少水分子的动能,使液态水的蒸发速率降低,从而延缓衰老,保持水果的新鲜和饱满。
不同品种水果的最适贮藏温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对于大多数水果来说,在不发生冷害或冻害的前提下,采用尽可能低的温度可以维持水果贮藏稳定性,延长货架期。
另一方面,水果采后的热处理可以驱除虫害,控制疾病,并且通过影响蛋白质合成、组织软化、叶绿素损失、呼吸和乙烯的生成,从而延缓水果的衰老。
1.2气体成分采后果实细胞的代谢主要是呼吸基质的氧化反应,其中,氧气的供应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代谢的速率,从而影响水果贮藏的质量。
改变周边环境中的气体组成,例如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减缓新陈代谢。
线粒体中电子传递链的末端氧化酶对氧气有很高的亲和力,因此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0%时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呼吸作用;另一方面,氧气浓度接近2%时,会引起组织的厌氧呼吸。
枇杷果实保护的冷库贮藏技术与管理要点枇杷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但其果实采摘后容易腐烂,所以保鲜非常重要。
冷库是一种常见的果实贮藏方式,下面将介绍枇杷果实保护的冷库贮藏技术与管理要点。
1. 温度管理:枇杷的理想贮藏温度为0℃到5℃之间。
太低的温度会导致果实冻伤,太高的温度则会促进果实的腐烂。
因此,在冷库中保持恰当的温度非常重要。
2. 湿度管理:枇杷对湿度要求较高,一般在85%到90%之间。
过高的湿度容易导致果实腐烂,而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果实失水。
因此,在冷库中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助于果实的保鲜。
3. 气氛管理:保持冷库内的气氛成分稳定也是枇杷果实贮藏的关键。
一般来说,将冷库内的氧气浓度控制在3%到5%之间,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到3%之间。
这样可以延缓果实的呼吸速度,减缓果实的老化过程。
4. 包装管理:在冷库中存储枇杷时,可以使用适当的包装材料来保护果实。
通常可以选择氧气和湿度透过性较好的保鲜袋,以减少果实的失水和腐烂。
5. 安全管理:冷库内要检查并确保运作正常,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虫害侵入。
同时,要定期巡视冷库,检查果实的质量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果实,以防止其蔓延。
6. 储藏管理:在枇杷果实贮藏中,要注意先进先出原则,及时销售或加工快要腐烂的果实,以保证果实的质量和口感。
另外,要避免果实压挤、碰撞以及过度堆叠,以免损坏果实。
同时,要对果实进行分类和记录,及时了解果实的储存时间和质量,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总而言之,枇杷果实的冷库贮藏需要合理的温度、湿度和气氛管理,适宜的包装和安全管理,以及严格的储藏管理。
这些要点的合理运用将可以保持枇杷果实的新鲜度和口感,延长储存时间,使其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除了上述提到的冷库贮藏技术与管理要点外,还有一些相关内容可以进一步探讨,以确保枇杷果实的保鲜和质量。
7. 预处理:在将枇杷放入冷库之前,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应该首先进行果实的清洗和消毒,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并杀死可能存在的病菌和病毒。
枇杷果实采后的贮存条件与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实施枇杷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水果,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欢迎。
然而,枇杷果实采摘后容易腐烂、变质,所以研究枇杷果实的贮存条件和保鲜技术对于延长枇杷的保鲜期和提高其市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枇杷果实的贮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体组成和光线等方面。
研究表明,贮存温度是影响枇杷果实保鲜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枇杷的最佳贮存温度为0~2℃,相对湿度为80%~90%。
低温可以减缓果实的新陈代谢速度,延缓果实变质;而高湿度有助于减少蒸腾作用和水分流失,保持果实的水分含量。
此外,果实贮存期间需要避光,以免引起果皮变色和变软。
其次,针对枇杷果实贮存期间容易发生褐变、软化和腐烂等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保鲜技术。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贮存过程中应用适宜的气体组成。
研究表明,高氧(2%~5%)和低二氧化碳(0.5%~1.0%)浓度对于减缓枇杷果实的呼吸作用和乙烯产生有益。
适当的贮存气体可以阻止果实褐变和软化,延长果实的保鲜期。
此外,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处理剂,如乙烯抑制剂和抗氧化剂等,来保护果实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另外,机械处理也是保鲜枇杷果实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采摘的果实进行分级、洗涤和包装等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果实的损伤率和腐烂率。
同时,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应选用透气性好、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材料,以增加果实的保鲜效果。
最后,科学的贮存条件和保鲜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
通过研究果实的生理和生化特性,了解果实的鲜度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果实的变化规律和贮存特性,从而改善果实的贮存条件和保鲜技术,并提高果实的保鲜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枇杷果实的贮存条件和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实施对于延长枇杷的保鲜期和提高其市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贮存温度、湿度、气体组成和光线等条件,采用适宜的保鲜技术,可以有效地延缓果实的新陈代谢和变质,保持果实的品质和口感,在市场上赢得更高的满意度和口碑。
枇杷实用储藏保鲜技术枇杷是淡季佳果,也是较难储藏的果品。
现介绍它的储藏方法如下,以帮助广大栽培者增收致富。
一、品种的储藏性与采收法枇杷红肉品种(如大红袍)比白肉品种耐储藏,晚熟品种比早、中熟品种储藏性好。
储藏的枇杷以八九成熟为宜,过早过晚都不利于储藏。
采果必须用剪刀,戴手套,剪口要平,果梗越短越好,注意轻采轻放,不要弄伤表皮。
二、储藏前防腐处理储前用0.1%多菌灵溶液浸果2~3分钟,也可用0.1%多菌灵加0.02%的2,4-d混合药液浸果2分钟,然后捞出晾干,装入底部垫有碎纸的篓或箱里,每篓(箱)限装果15~20公斤,有条件的可用保鲜纸单果包装后装箱。
三、窖藏储藏前先将地窖打扫干净,然后将包装等用具放在窖内,用40%福尔马林喷洒,或用20克/立方米硫磺粉燃烧熏蒸24小时,然后打开窖门及进、出气孔,将装箱后的枇杷码垛于窖内。
一般码垛4~5层,垛与垛之间需留间隙。
温度20℃、相对湿度85%~90%时,用此法可储藏25天左右。
若在包装箱(篓)外套上打孔的塑料袋,则储藏效果更好。
四、沟藏选一方便管理的无鼠、无虫及无牲畜危害的阴凉、干燥处,挖深1~1.5米、宽1~1.5米、长10~15米的沟,沟底铺6~7厘米的干净细湿沙(湿度以用手捏成团后触之即散为宜),然后将装有枇杷的果箱(篓)摆放在沟内,沟上用打有孔的塑料膜覆盖,最后沿沟搭一凉棚。
此法在20℃以下、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可储藏25~30天。
五、塑料薄膜简易气调储藏将经防腐处理的果实放在通风处发汗2天,然后用0.02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包装,再放入箱(篓)内,箱(篓)外再套一打孔的聚乙烯袋(每个袋上打8个直径为1.5厘米的圆孔),即可扎紧袋口储藏,在温度3~8℃、相对湿度85%时,此法可储藏3个月。
枇杷鲜果的贮藏保鲜技术枇杷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而且枇杷果肉口感清脆、甜香可口,深得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枇杷质地柔软,容易受潮变质,所以贮藏保鲜是枇杷果实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就介绍具体的枇杷鲜果的贮藏保鲜技术。
一、底层放置法将新鲜枇杷洗净,用毛巾荫干水分,并依次倒放在干燥的竹筐、果箱或塑料篮子底层。
每层枇杷间架一层塑料薄膜或布,隔绝上下层次之间的接触,以免轧伤变质。
二、低温保鲜法直接将枇杷放在冰箱冷冻室的贮藏室内,低温贮藏时应适度控制湿度,最适宜的湿度为95%左右。
这样可以使其保鲜期延长40 天左右,同时温度保持在1℃左右。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低温保存会影响枇杷口感,应避免过长时间的冷藏。
三、熏蒸法熏蒸法是指用烟熏篮或薄薄的纸盒将枇杷装起来,使其在密闭状态下,减少氧气和微生物的滋生。
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操作,能够有效地抑制枇杷的腐烂,并且使用过程中也不会污染环境。
在熏蒸之前,应将枇杷放在草纸上晾晒干燥,然后放入熏蒸篮中,用木炭进行熏蒸。
四、湿润包装法将新鲜枇杷用湿毛巾包好,放到塑料袋中,然后将其密封,将封装好的枇杷放入冰箱冷藏。
在低温的状态下,枇杷的保质期能够延长30天左右。
这种方法可以将枇杷的蒸发量降低到极低水平,起到了相对稳定的润度维护作用,这样枇杷的风味和口感也会保持得比较好。
以上就是关于枇杷鲜果的贮藏保鲜技术的介绍,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科学的贮藏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枇杷的营养和口感,延长枇杷的使用寿命,增强了枇杷的经济价值。
日期:•引言•枇杷保鲜技术概述•枇杷保鲜方法•枇杷保鲜技术应用与优化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引言0102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枇杷保鲜技术的研究对于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促进枇杷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枇杷保鲜技术概述保鲜技术的定义保鲜技术的分类保鲜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国内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国外保鲜技术研究现状国内外保鲜技术研究现状枇杷保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枇杷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水果,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
但是,由于其采摘期集中、不耐贮藏等特点,很容易出现腐烂变质等问题,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因此,研究枇杷保鲜技术对于保障其品质和新鲜度、延长其保质期和货架期具有重要意义。
紧迫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对高品质、新鲜、安全的水果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枇杷等水果的特殊性,其保鲜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腐烂变质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研究新的保鲜技术以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枇杷保鲜方法低温保鲜通过调节冷库内的气体成分,如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以抑制枇杷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期。
气调保鲜辐射保鲜将枇杷表面涂上一层保鲜膜,以隔绝氧气和水分,延缓枇杷成熟,延长保鲜期。
涂膜保鲜化学药剂处理基因工程保鲜枇杷保鲜技术应用与优化实际应用案例01020304低温保鲜技术气调保鲜技术辐射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贮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参数,及时调整保鲜技术参数,提高保鲜效果。
加强贮藏环境监控综合应用多种保鲜技术改进包装材料加强运输环节控制结合使用多种保鲜技术,如低温保鲜、气调保鲜、辐射保鲜等,以达到最佳的保鲜效果。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如透气性、阻隔性良好的材料,以保持枇杷的新鲜度和品质。
在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枇杷在运输过程中变质。
技术优化与改进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研究结论低温保鲜技术01气调保鲜技术02涂膜保鲜技术03研究不足与展望缺乏综合保鲜技术加强枇杷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参考文献王日葵, 孙万林, 王文华, 等. 枇杷果实套袋技术研究 [J]. 中国南方果树, 2017, 46(3): 90-92.郑重禄. 枇杷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南方果树, 2018, 47(5): 25-29.张俊, 王世明, 王文华, 等. 枇杷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J]. 保鲜与加工,2019, 19(2): 1-6.010203参考文献感谢观看。
枇杷的贮藏保鲜方法枇杷皮薄,易受机械损伤,伤口易腐烂,果皮易变褐色,如未经处理在室温下存放10天,即有80%果实腐烂,因此枇杷的保鲜对枇杷的运输和销售极为重要,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枇杷的贮藏保鲜方法。
枇杷的贮藏保鲜方法:1、采收:枇杷一般以果实充分着色的时间作为果实采收期。
采收时用手捏住果穗或一个支轴摘下,轻采轻放,尽量不碰压果面;采果篮内壁应光滑平整,或用软纸衬垫,防止果实碰伤。
2、选果:采下的果实根据大小、色泽、成熟度、机械伤和病虫害情况进行分级,分级后的果实移入通风良好、地面干燥、能防止外部潮湿空气侵入和无阳光直射的地方,果实可以放在果筐内或放在地面上(先铺1?2厘米的稻草)。
3、化学防腐处理:选无病虫害、无损伤、含水量正常和成熟度一致的优质果及时进行防腐处理,最好当天采收,当天处理。
①药剂熏蒸:1公斤枇杷用仲丁胺0.15克或溴氯烷0.4克密封熏蒸24小时。
②防腐剂浸果:防腐剂主要有:多菌灵800×10-6,苯来特600×10-6,0.2%农抗120,扑海因600×10-6,甲基托布津800×10-6,赤霉素1000×10-6。
可选一种或两种加赤霉素50×10-6或2,4-D200×10-6或比久300×10-6溶液浸果5分钟后晾干。
③抗氧化剂浸果:用0.1%抗坏血酸加0.1%柠檬酸或2%亚硫酸钠加3%柠檬酸或0.2%茶多酚或0.05%植酸浸果4?10分钟,对防止枇杷果实褐变和氧化变质有一定作用。
以上3组药品可任选几种配合使用,经以上处理后放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晾干,预冷1天。
4、包装:用0.02厘米厚聚乙烯套在枇杷专用箱内,在箱两侧各打4个直径1.5厘米的圆孔(把聚乙烯袋一起打穿),然后一层枇杷一层卫生纸装好,装果时在不同部位放3?4袋吸有饱和高锰酸钾的蛭石,在上下部各放一袋二氧化氯,然后扭转袋口,用细绳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