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编号:12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两首诗描绘的情景。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村居》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村居》。
2、能结合书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感受春光的美好,激发学生珍惜童年时
光的感情。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时杜甫52岁。
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内容简析“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却看”、“漫卷”,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却看”就是“回头看”。
“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注释1.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一部分。
2.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
第4课古诗两首[课课通]一、课文解读。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题目中的“河”指黄河,“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南以北的大片土地;《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
2、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被推崇为“诗史”;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许多诗篇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3、安史之乱: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前后达8年之久。
4、一个“满”字突出了诗人悲喜交集、喜极而泣的神态;“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的动作,把惊喜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从”“穿”“便下”“向”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表现出诗人的归心似箭,呈现出一泻千里的气势,要读出诗人的兴奋之情。
5、“元知”与“但悲”相对,显示出诗人矛盾的心理,衬托出诗人内心深深的遗恨;弥留之际,诗人不以儿女情长为念,却以“北定中原”为最后遗愿,以“无忘告乃翁”为嘱托,流露出诗人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之情。
朗读时,语速宜慢些,一二句读出无奈与遗憾的心情,三四句要读得语重心长。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严整的格律诗,对仗工整,以“喜”贯穿,叙事与抒情交融一体,先后描绘了喜讯传来、沉浸其中、引发思考和展望回程的完整经过,是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真实的心路历程,其心情可用“欣喜若狂”来形容,表现了诗人对安定生活和祖国统一的殷切渴望,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7、《示儿》从诗人毕生的心事写到临终前嘱托和盼望,跨度之大涵盖身前死后,在万事皆空与只悲九州不同的强烈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之情。
二、字词句积累。
1、多音字(1)传:chuán传说;zhuàn自传(2)卷:juǎn卷发;juàn试卷(3)空:kōng天空;kîng空地2、同音字(1)tì-涕(涕零);剃(剃刀)(2)luî-洛(洛阳);落(降落)3、填字组成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4 古诗两首(1)【基础须知】我会解词语山郭(shān guō):山城。
郭,外城。
酒旗(jiǔ qì):悬挂在酒店门前用布制成的标志,或称酒帘。
南朝(nán cháo):我国南北朝时期,据有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四朝的总称。
楼台(lóu tái):亭台楼阁。
四百八十寺(sì bǎi bā shí sì):南朝统治者崇信佛教,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烟雨(yān yǔ):蒙蒙的细雨。
云淡(yún dàn):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wǔtiān):中午的时候。
傍花随柳(bàng huā suí liǔ):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依傍,靠近。
随,沿着。
川(chuān):河流。
时人(shí rén):当时的人。
余心(yú xīn):我的心。
余,我。
将谓(jiāng wèi):就要说。
偷闲(tōu xián):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重点梳理】主题解说《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赞美和向往,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春日偶成》通过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及对春天的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难点再现】“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诗人程颢对“时人”的“将谓偷闲”难道真的就不在乎吗?作为理学家的程颢其实还是十分在乎他人的闲话的,只不过面对一派大好春光,觉得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诗人是著名理学家,平日忙于讲学,整个心思用在传经布道上,哪有空闲时间赏花观柳、沉醉于春光之中•呢?今天偶然出门散心,适逢风和日朗,竟然留恋难舍,早就忘乎所以了,怎会在乎时人的闲言碎语呢?。
4古诗两首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难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突破措施: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四、导学准备:春景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我会想
①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②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③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④《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
题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课件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描写春天的景色,你们觉得春天美不美?(美)生答。
有两首古诗把春景描绘得更美,要不要一块来赏析呢?(要)生答。
好的,今天我们一块走进春天,学习一下我们课本上的两首古诗。
(2)初读这两首古诗,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古诗。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感悟:古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古诗,小组讨论并回答其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两首古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江南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春日偶成》又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师生交流
《江南春》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纵观《江南春》整首诗,有什么特点?
《春日偶成》中“傍”“随”“过”三个字写出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春日偶成》后两句诗人将“时人”和自己对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春日偶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六、课堂检测:
1.我会想
(1)从《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2)本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
(3)从《春日偶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4)《春日偶成》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
题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卷,其中“____”这个词我最喜欢,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拓展:
1.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背诵古诗的情况
2.默写这两首古诗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春之物语》、《春天的讯息》。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句子。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1.“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4.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四、板书设计:
江南春春日偶成
杜牧程颢
千里莺啼绿映红,云淡风轻近午天,
水村山郭酒旗风。
傍花随柳过前川。
南朝四百八十寺,时人不识余心乐,
多少楼台烟雨中。
将谓偷闲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