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病例讨论文件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病例分享(4)闭经(卵巢早衰)初诊:2017年8⽉7 ⽇黄某某,⼥,33岁,反复腰痛乏⼒⼀年半。
⾃诉2016年3⽉,在怀孕后期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尿检(Pr +++),4⽉4⽇因“急性肾衰”⽽剖腹早产⼀男婴,产后于6⽉24⽇⾏肾穿刺⽰:局灶节段性肾⼩球硬化症。
2017年2⽉因“”闭经”到钦州第⼀、第⼆⼈民医院求治,诊为:卵巢早衰,予“雌激素”治疗三个⽉,⽉经来临(撤药性出⾎所致)。
病⼈停⽤雌激素之后出现闭经,遂到北京某医院中西医及针灸治疗,⽉经仍不来临,被医⽣告知:“卵巢早衰 ” ,西医难以治愈!这个消息对⼀个年轻⼥性来说,简直晴天霹雳!这意味着年纪轻轻就过着没有⽉经的⽣活。
压⼒⼭⼤!⽆奈之下⾛进我院⼤门。
当时症见:忧郁神态,脸⾊晃⽩,腰酸乏⼒,恶寒,下肢发凉。
⼝⼲喜热饮,眼睛⼲涩,⽿鸣多梦,纳可眠安,⼆便如常,⾆红少苔有裂痕,脉细弱。
患者1984年10⽉(甲⼦年五之⽓)出⽣,推算其中医体质:甲⼰化⼟(甲为阳⼲),⼟运太过,⼦午少阴君⽕,故司天为少阴君⽕,在泉阳明燥⾦,主⽓阳明燥⾦,客⽓少阳相⽕。
且2017年(丁⾣年)的运⽓:主运⽊不及,司天阳明燥⾦,在泉少阴君⽕。
天⼈合⼀综合分析,患者呈现肝肾阴虚,⼼⽕和肺⽕过旺的态势。
治则:柔肝滋阴清热,化痰通络拟⽅:乌梅40 ⽩芍15 百合25 ⽢草5 桔梗15 ⽜膝10 寄⽣15 菟丝15 合欢⽪15 莲⼦15 黄精15元胡10 五味⼦10 红花.5执3付,⽔煎分三次服,⽇⼀剂⼆诊:2017-8-14 ,服完汤药次⽇,⽉经来临,量中等,夹瘀块,持续三天。
此时患者喜极⽽泣,终于恢复⼥⼈的正常⽣理。
经后腰酸乏⼒,眼睛⼲涩,忧郁多梦,⾆红苔少⼲裂脉沉细柔四逆散合当归补⾎汤加⼭茱萸20 ⽩术15 桔梗12 莲⼦20 黄精15 补⾻脂20 熟地20随后经过中药辨证治疗2个多⽉,辅以督脉灸、⽿⽳压⾖、⽳位敷贴等连续调理,病⼈精神⼤振,⾯⾊红润,⽉经正常,微⼝⼲,纳可眠安,⼆便如常。
闭经5
戴某,女,38岁
就诊时间:2008-12-10
主诉:闭经16个月;
现病史:结婚8年,生育一子;系长期居处阴冷潮湿而致闭经。
素怕冷,每到冬天手脚冰凉;饮食尚可,二便可,睡眠可,舌边缘瘀紫斑,苔薄白,脉弦。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外伤、中毒、手术、输血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体查:腹软,无压痛,无积块。
辅助检查: B超检查正常。
诊断:闭经(寒凝血脉,瘀滞不通)
治则:温阳祛寒,行气活血
取穴:关元气海中极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合谷
操作:捻转泻法,关元、气海加TDP照射;每次选择2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15次后,月经来潮。
按:
凡发育正常的女子,年龄在14岁左右月经便按期来潮,如超过18周岁而尚未来潮,或以形成月经周期,复停止3个月以上,[妊娠和哺乳期除外],均可称为闭经。
本病分为虚实两类。
由于多产,思虑过度,素体亏损,久病体弱等原因致使脾胃生化功能减弱,阴血亏耗过甚,因而血源枯竭,无血以下,乃至血枯经闭;有因受寒饮冷,邪气客于跑宫,或情志忧郁气机不畅,淤血凝结,经脉阻滞,成为血滞经闭。
本例患者属寒凝血脉,瘀滞不通,故温阳祛寒,行气活血而愈。
1 / 1。
闭经是妇科常见症状和病症,临床表现为月经停闭,生殖内分泌功能失调和低下,分为原发性闭经与继发性闭经。
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初潮,称为原发性闭经;曾有月经来潮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约占闭经总数的5%,继发性闭经中大约15%属于功能下丘脑性闭经,卵巢早衰的发病率在闭经中约占2%~10%,在一般人群中约占1%~3%。
因其致病因素多,病情复杂,而成为临床上的难治病,影响妊娠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闭经文献报道日益增多,积累了很多临床经验,现将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1 中药治疗1.1 辨证治疗郑碧霞将闭经辨证分为六型:(1)肝肾亏损型:偏于肝肾阴虚者,宜以滋肾养肝,药用熟地、山茱萸、怀山药、白茯苓、当归、益母草、泽泻、牡丹皮;偏于肾阳虚者,可用熟地、川杜仲、枸杞、怀山药、当归、西党参、肉桂、制附子、山茱萸、鹿角胶。
(2)气血虚弱型:宜以益气养血,药用当归、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白芍、熟地、何首乌、远志、肉桂、炙甘草。
(3)阴虚血燥型:宜以养阴清热调经,药用生地、熟地、白芍、麦冬、知母、地骨皮、黄精、枳壳、炙甘草。
(4)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行滞,药用当归、乌药、生地、赤芍、丹参、牛膝、香附、吴茱萸、枳壳、桔梗、桃仁、红花、甘草。
(5)寒湿凝滞型:治以活血通经、燥湿散寒,寒甚于湿者,药用川芎、白芍、吴茱萸、当归、党参、阿胶、熟地、黄芪、桂枝;湿甚于寒者,药用苍术、茯苓、炒白术、滑石、法半夏、香附、川芎、当归。
(6)痰涎壅盛型:治以祛痰通经,药用附子、白茯苓、苍术、川芎、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壳、当归、甘草。
刘逴慜等研究南宋妇科名医陈沂治疗闭经经验,归纳为(1)活血调经法,宜桃仁红花煎,活血化瘀、益气行血。
热盛加大黄清热泻火,寒凝加肉桂、艾叶散寒暖宫。
(2)辛温逐寒法,宜桂附丸,祛冷积,行滞气,破瘀血。
(3)导痰行血法,宜四物汤合二陈导痰汤,健脾化痰、养血行血。
(4)调气开郁法,宜乌药散。
肝肾虚亏型闭经吴××,31岁,已婚。
月经一向超早,二年前由上海赴外地后环境变迁,月讯杳然无迹,身体羸瘦,头眩目花,小便频数,腰酸畏寒,精神疲惫,乃于1962年2月初返沪就诊。
初诊:2月16日。
闭经16个月,面色不华,腰酸神疲,性生活淡薄,眼泡虚浮,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
症属肝肾虚亏,癸源不足。
治拟补肝肾益气血。
紫河车9g 紫丹参9g 巴戟9g 川牛膝9g 木瓜9g 仙灵脾9g 杜仲9g 熟地9g 白芍6g 紫石英9g (先煎)白术9g 黄芪9g二诊:2月19日。
四肢不温,小腹有虚冷感,冲任虚寒之象也。
治宜温肾暖宫。
淡附片6g 肉桂2.4g 玉竹9g 鹿角霜9g 熟地9g 丹参9g 鸡血藤膏9g 香附9g 仙灵脾9g 巴戟9g 川牛膝9g 三诊:2月21日。
小腹虚冷感已瘥,胃口不佳,精力疲乏,脾胃为气血之源,必须重视。
治拟健脾益血,充养癸源。
白术6g 新会皮6g 茯苓9g 黄芪9g 熟地9g (砂仁2.4g 拌)丹参9g 巴戟天9g 陈艾叶6g 炒枳壳4.5g 益母草9g 泽兰叶6g四诊:2月23日。
服药后小腹冷痛已愈,胃口渐开,刻小腹坠胀感,冲任渐趋流利,治拟理气调经。
香附9g 广郁金6g 白术6g 黄芪6g 当归6g 黄精9g 炒枳壳4.5g 川牛膝9g 陈皮6g 茺蔚子9g 香橼皮4.5g 五诊:2月25日。
腿膝酸软,胸闷不舒,略有白带,腰酸殊甚,肾气不足。
治拟固肾宽胸。
鹿角霜9g 紫河车9g 陈皮6g 香附9g 潞党参9g 冬术6g 茯苓9g 黄精9g 巴戟9g 玫瑰花3g 月季花2.4g 六诊:2月27日。
调理后眼泡虚浮已好,面色渐润,腰酸亦瘥,腿膝健朗,病有转机。
再当调补肝肾。
巴戟9g 黄精9g 丹参9g 党参9g 熟地9g (砂仁2.4拌)炒阿胶9g 香附9g 焦白术6g 川牛膝9g 炒枳壳4.5g 陈皮6g七诊:3月1日。
服药后精力已充,带下亦少,经水虽尚未来,身体已渐复原。
PBL教学实施预案中医妇科教研室一.案例你是附属医院的妇科门诊医生。
这天接诊了一位病人,病人反映月经已经大半年没来了,人倒是比原来胖了很多,说话时病人情绪显得有些急躁,反复询问她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什么原因得的?看得好吗?有什么不良影响和后遗症?平时生活和饮食当中要注意什么?还有她想口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减肥药品想请教医生这可以吗?经过对病人的详细询问你又得到了以下资料。
(1)基本资料姓名:叶×,性別:女,出生日期:1978年 7月8日,年龄:28岁,职业:外企销售,婚姻:已婚,身高:160cm,体重:72 kg门诊日期:2006年 8月6日(2)主诉:月经量少2年,闭经7月(3)现病史:患者14岁初潮,周期尚准,经量中等,近两年逐渐出现月经量少甚至点滴即净,颜色暗红,近半年来月经停闭,体重上升,下腹胀满,白带量时多时少但均如白粥状。
末次月经2005年12月26日。
刻下胸闷、喉中带痰、神疲倦怠、胃纳欠佳、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夜寐不佳、心烦梦多。
(4)既往史:* 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炎、甲状腺及乳腺疾病等全身慢性疾病史;否认有手术史及外伤史;预防接种按时完成;* 全身八大系统回顾未发现明显疾病(5)個人史:职业:婚前在国企工作,2003年婚后转入外企销售工作经常熬夜加班。
生活习惯:饮食无规律,工作忙时常吃快餐,无烟酒嗜好,但喜饮咖啡。
运动较少。
個性:较敏感,近年来情绪较易急躁;居住条件: 家庭环境良好(6)月经史:初潮:16岁;周期:30-60天;经期:2-4天;经量及伴随症状:月经量少,无痛经;2000年患者曾有类似闭经史,服用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和中药治疗后月经正常。
(7)婚育史:2000年结婚,婚后工具避孕;2005年起未避孕至今但亦未怀孕;0-0-0-0(8)家族史:父亲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史,母亲尚体健;母亲及姐妹均未有闭经病史(9)四诊---望诊、闻诊、切诊望诊:精神尚可,体型肥胖;面色白皙,唇色淡紅,面部见较多痘痕,毛发较油腻。
病案分享-月经后期-闭经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28简要病史:月经后期两年余,用西药激素治疗时好时坏,月经推迟15天以上,甚至6月一至,行经5-7天,月经量少,偶有痛经。
甲低病史20年。
体格检查:脸有痤疮,心烦易怒,盗汗,失眠易醒,气短乏力,腰痛,舌红,苔少,有瘀点,脉细数。
辅助检查:激素六项查睾酮↑,B超子宫内膜偏薄。
临床诊断:闭经-阴虚血燥证方药:一阴煎合生脉饮加减盐黄柏15 山茱萸15 知母10 山药10 何首乌15 元胡10 巴戟天10 党参10 鳖甲10 生地10 牛膝10 香附10 熟地15 川芎6鸡血藤15 茯苓10 陈皮10 当归5 五味子10 麦冬10上药2剂水煎服。
嘱咐其饮食宜清润,忌食辛辣油炸燥热之品。
二诊:服药2剂后,月经未至,失眠心烦好转,精神较好,脸上痤疮开始消退,乳房胀痛,便溏。
舌红,苔少,脉细数。
继续以加减一阴煎治疗,方药:盐黄柏10 山茱萸15 杜仲10 首乌15 山药15 香附10 巴戟天10 鳖甲15 菟丝子10 路路通10 郁金10 柴胡10 生地25 当归6白芍10 知母103剂水煎服。
三诊:上三剂药最后一剂未服完月经来潮,行经7天,量少夹血块,腰痛,乳房胀痛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数。
拟滋阴补肾,补血活血,行气调经之法。
方药:鸡血藤15香附10 当归6 白芍10 生地10 菟丝子10 陈皮10 柴胡10 益母草10 枸杞15 茯苓10 麦冬10 炙甘草10 路路通10 牛膝103剂,水煎服。
此后半个月都以滋阴补肾,活血行气之法调经,本来以为此病也差不多治好了,后来出现了小小的插曲。
因为年关将近,患者有不少亲友摆酒婚宴,饮食方面大量饮酒,食物太油腻辛辣。
患者再次复诊时,满脸痤疮,脸色潮红,口臭便秘。
查体腹胀满,舌红苔燥,脉洪大。
辨为阳明腑实,热伤津液之证,拟增液承气汤加减,方药: 大黄15 枳实10 芒硝15(冲服)生地30 麦冬15 玄参10 石膏30 连翘15 银花12 甘草52剂四诊: 二便通,口不臭,痤疮消退大部分,便溏,一日大便三次,舌淡红,苔干,脉弱。
卵巢性闭经3例证治临床上引起闭经的原因很多,按其病变部位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
由于卵巢性激素水平低落,子宫内膜不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出现闭经时,称为卵巢性闭经,临床常用人工周期疗法,我们以中药辨证治疗数例,或良好疗效,择典型病例探讨如下。
病历资料例1:患者,女,37岁,2011年10月24日初诊,闭经近4个月。
已婚已产,近1年余因工作劳累,睡眠欠佳,出现月经量渐少,经期渐后错2~3周,经色色淡,乏力心悸,睡眠较差,于2011年7月初月经点滴而行后至末诊未再行,面色萎黄,舌淡紫苔白,脉沉细。
查激素六项,黄体生成素(LH)10.33mIU/ml(参考值:2~10mIU/ml),余正常。
诊断闭经,气虚血亏血瘀型,予益气养血,化瘀通经,处方:黄芪20g,茯苓30g,白术30g,山药20g,当归20g,川芎15g,制首乌20g,龙眼肉20g,白芍20g,丹参30g,桃仁20g,路路通10g,王不留30g,桂枝15g。
日1剂,水煎服。
2011年11月10日复诊,服上方后月经11月1日已行,量稍少色暗,白带稍增,患者诉在当地查有子宫肌瘤,于上方减白芍、桃仁,加鳖甲10g、川牛膝30g,水煎服。
2011年11月28日再行,睡眠尚可,食欲差,舌紫苔白腻,脉微滑。
于2011年10月24日方减白芍、龙眼肉,加红花10g、九节菖蒲20g、苍术15g,水煎服。
2011年12月3日电话复诊,服上方后月经已行,饮食增加,嘱经停可继服2011年10月24日方。
2012年3月15日复诊,近3个月月经能按日而行,量尚可,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于2011年10月24日方加龟甲胶15g、谷精草10g,水煎服。
例2:患者,女46岁,2011年12月29日初诊。
月经后错量少3年,闭经5月余。
余3年前月经后延,两三个月甚则半年1行,2011年1月、3月、7月点滴而行,色暗,伴心烦,情绪低落,面黄有大片褐斑,腰痛,皮肤发干,大量脱发,便秘,舌质紫苔白,脉弦细。
病例分析室月经失调病例分享患者,女,27岁,未婚,有性生活史,0-0-0-0,因“月经不规则2年,闭经6月余”于2019-04-10在我院门诊就诊。
12岁月经来潮,既往月经规律,月经周期30天,经期7天,量中,无痛经。
2015年开始健身,每日至少一小时有氧运动,同时改为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短期体重变化不详,自2015年至今体重缓慢减轻8kg。
2017年开始出现月经不规则,周期30-75天,经期由7天缩短为4天,经量较前减少约1/3,同时伴有乳房缩小,患者未重视,未予治疗。
LMP:2018-10-04,2019-03-02在外院予口服中药治疗2周(具体不详)。
体格检查:身高165cm,体重52kg,BMI 19.1kg/m2。
双侧乳房发育正常,无溢乳。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毛分布正常阴道畅,内见少量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前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双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2019-03-21外院查生殖激素:FSH 6.95 IU/L,LH 3.15 IU/L,E2 108.71 pmol/L,P 1.08nmol/L,PRL 167.72 mIU/L ,T 0.72nmol/L,DHEA-S 4.76umol/L,FT4 11.15pmol/L,TSH 0.87 mIU/L,超声检查:子宫正常大,内膜厚0.2cm(双层),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
初步诊断:继发性闭经治疗:予芬吗通1/10 1片po q.d.(从白片起服用),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脂,适当减少运动量,并增加体重,月经的第2-5天来院复诊。
----------知识点1闭经(amenorrhea)是多种疾病导致的女性体内病理生理变化的外在表现,是一种临床症状而并非某一疾病。
月经的发生依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启动,卵巢内有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以及形成黄体,同时周期性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周期性发生增殖期和分泌期变化;如果卵子未受精或受精卵未着床发育,则黄体萎缩,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脱落出血,自阴道排出即形成月经。
闭经
华某某,女,32岁,已婚。
2003年10月9日初诊。
患者,15岁初潮,月经尚调。
22岁结婚,于1993年6月份因怀孕3个月自然流产,出血较多,经清宫,中药等治疗痊愈。
自此身体逐渐发胖,月经量逐月减少,渐至闭经。
先后服用中药500余剂无效,唯有做西医人工周期疗法,月经始潮,否则不至,亦再也未能受孕。
诊见:形体丰满,体重78千克(病前58千克),纳欠馨,大便不成形,小便量少,伴见神疲乏力,周身骨节疼痛,动则汗出,微恶风寒,性欲淡漠,带下清稀,月经2年未潮,患者盼子心切。
观前医处方,多为温经通脉,理气活血,调补冲任等药。
舌体胖有齿痕,质略暗,苔白腻,脉沉细滑,下肢水肿(++)。
诊为脾虚失运,湿阻经脉而致闭经。
治法宗《金匮要略》“去水,其经自下”,方选防己黄芪汤加味。
处方:防己12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生、炒薏苡仁各30克,泽泻12克,藿、苏梗各10克,防风10克,香附10克,益母草15克,车前子草各15克,炙甘草10克。
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乏力,恶风,体重有减,下肢水肿(+),舌脉同前。
上方去防风加桂枝10克,川芎10克,以增化瘀活血之力。
再进14剂。
服药至第12剂,月经来潮,但经量极少,色淡,两天即停。
其余诸症悉减,体重减至76千克,上方略有出入,先后进药100余剂,体重减至65千克,诸症消失,月经周期、量、色基本正常。
于2005年2月26日顺产一男婴。
按:本例患者流产后,出血较多,气血俱损,复因过早上班,工作劳累,再加饮食欠于调理,致使脾气受损,失于健运,水湿不化,聚湿酿痰,化为脂膏,停于皮下脂膜,而渐致肥胖;水湿阻于经脉,气血运行失常,冲任不调而致闭经;脾主肌肉四肢,脾虚湿阻则神疲乏力,肢体酸重;气虚则卫外不固,而微恶风寒,时汗出;脾虚湿阻,升降失常,则纳少便溏;湿邪趋下,故见带下清稀,下肢水肿。
本病先起于脾虚湿困,而后闭经,符合“水分”之诊断,故治以健脾祛湿之防已黄芪汤,使脾土健运,以堵水湿产生之源;用利水祛湿之品,使已成之水从表里分消而去;复加行气化瘀之品,使气行、湿行、血行,以舒畅阻闭之经脉。
立方遣药,恰中病机,故十年闭经顽症,经3个多月的调理终收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