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芍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用量

芍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用量

芍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用量

一、性味归经

性味:苦、酸,微寒,无毒。

归经:入心、肝、脾经。

二、功能主治

1.凉血解毒:芍药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散癖的功效。可用于热毒疮疖肿、痈肿疮疡等症。

2.止血收敛:芍药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可用于崩漏、衄血、吐血等问题。

3.舒肝理气:芍药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可用于肝郁气滞、经行胁痛等症。

4.养血调经:芍药具有养血调经的功效,可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问题。

5.安胎止痛:芍药可用于流产后腹痛不适、胎动不安等症。

三、用量

内服用量:3~9g。

外用用量:适量,研粉制剂外敷。

四、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孕妇忌服芍药。

2.服药禁忌:内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需要遵医嘱使用。

3.药物相互作用:芍药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需谨慎选择和使用。如与紫草、三棱、胡黄连等药物不宜同时使用。

4.保存方法: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5.保质期:3年。

五、药材购买建议

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芍药草材购买时应选择正规药材市场或药店购买,确保药材的质量安全。

2.重视品质:购买芍药时应注重品质,选择外观鲜艳、无虫蛀、无异味

的草材。

3.老年人、儿童用量需减半:老年人和儿童使用芍药时,应减少用量。

4.服药须遵医嘱:在使用芍药治疗疾病时,应咨询医生的意见,遵医嘱

使用。

以上内容为芍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用量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请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储存,遵医嘱使用。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芍药别称将离、离草、红药等,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江苏、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等地,其根入药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对妇女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吧! 芍药的药用价值 【性味】味苦、酸,味微寒 【归经】肝、脾经。 【功效】养血和宫、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 芍药的药用功效 1、芍药具有养血柔肝、散郁祛瘀、改善面部黄褐斑、皮肤粗糙衰老的功效。 2、芍药具有清热解暑、去斑、清心润肺、平肝明目、护肤养颜等的功效。 3、芍药具有使人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的功效。 4、芍药具有调节女性内分泌、去除黄气及色斑、令容颜润泽的功效。 芍药的药用禁忌 1、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2、血虚无瘀之症及痈疽已溃者慎服。 3、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

痛已止、痈疽已溃不宜服。 芍药的食用方法 1、白芍乌梅茶 【材料】白芍5克,乌梅2枚,木瓜3克,绿茶3克。 【用法】用250毫升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敛肝养胃,治胃阴不足、纳差、无食欲、口渴、舌红少苔。 2、白芍钩藤茶 【材料】白芍5克、钩藤3克、绿茶3克。 【用法】用250毫升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柔肝清热、平肝熄风,治肝阳偏亢之眩晕、高血压、目赤。 3、丹参白芍茶 【材料】丹参5克,白芍3克,白芷3克,花茶3克。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治妇女乳房肿痛。芍药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 2、《本草再新》:白芍药泻肝降火,润肺健脾,养血和血,消湿止泻,敛汗宽中。 3、《本草从新》:白芍药,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为手足太阴行经药。

白芍

白芍 目录 “白芍”在《中国药典》 “白芍”在《*辞典》 “白芍”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白芍 【拼音名】 Bái Sháo 【英文名】 RADIX PAEONIAE ALBA 【别名】芍药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鉴别】(1)本品粉末黄白色。糊化淀粉团块甚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1~35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20~65μm。纤维长梭形,直径15~40μ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纹孔。 (2)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0ml,蒸干,加醋酐1ml 与硫酸4~5滴,先显黄色,渐变成红色、紫色,最后呈绿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炮制】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酒白芍:取净白芍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润后放锅内炒至微黄色。(每100斤用黄酒10斤)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 6~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赤芍又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赤芍的功效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赤芍的作用是治温毒发斑,肠风下血,目赤肿痛,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血虚者慎服赤芍。 基本概述 药名:赤芍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10g;或入丸、散。 药材基源:赤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 炮制方法 1、赤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炒赤芍:取赤芍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偶有焦斑,取出放凉。 3、酒赤芍:取赤芍片,加黄酒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冷。每赤芍100kg,用黄酒15kg。酒炒制其寒。 功效作用 1、《别录》记载:赤芍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2、《本经》记载:赤芍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3、《药品化义》记载:赤芍泻肝火。 4、《博济方》记载:赤芍治疗五淋: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 5、《开宝本草》记载:赤芍利小便,下气。 6、赤芍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 7、《圣济总录》芍药汤记载:赤芍治疗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炙)、地榆各一两,上三味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浆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8、《滇南本草》记载:赤芍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9、《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记载:赤芍治疗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二两、黄柏二两(以蜜拌合涂炙令尽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淡浆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10、《药性论》记载:赤芍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11、《太平圣惠方》如神散记载:赤芍治疗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份,为末,盐一捻,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服,食前。 12、《日华子本草》记载:赤芍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13、赤芍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证。赤芍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赤芍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14、《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记载:赤芍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一至二两,生甘草二钱,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 15、《事林广记》记载:赤芍治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

白芍

西洋参 味苦、微甘、性凉,能益气养阴,凉心脾,益肺肾,调补五脏。有滋阴降火﹑益气生津之功效, 中医学上认为人参是热“阳”,能大补元气、提振精力;而西洋参则被认为是冷“阴” 能益气养阴、清降虚火,药性温和,属“凉补”,所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补而不燥是西洋参的特别之处。 临床上多用西洋参治疗肺火旺﹑咳嗽痰多﹑失血劳伤等虚证。很适合给大病初愈的人服用来调理身体,其效果是渐进而缓和的。它有降火作用,对消化、呼吸、排泄系统的功效显著,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有平衡血压、降胆固醇、平衡血糖、强精、助消化及消除疲倦的功效,且有助于抵抗辐射伤害,改善内分泌腺的功能。 1.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增强学习记忆、促进神经生长、抗惊厥、镇痛、解热的作用,适用于神经衰弱、精神病、记忆减退、老年病等症; 2.对于心血管系统,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损伤等的作用,适用于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症; 3.对于血液系统,具有抗溶血、止血、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板凝聚、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等的作用,适用于高脂血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病、糖尿病等症; 4.对于适应原样作用,有抗疲劳、抗缺氧缺血、抗休克、抗饥渴、抗高低温和各种化学因素,适用各种休克; 5.对于免疫系统,具有降过氧化脂以及丙二醛等、增强SOD活力、抑制淋巴细胞转化、脾重等的作用,适用于老年病和癌症等; 6.对于内分泌系统,作用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ACTH样)和垂体—性腺系统、促进血清蛋白合成、促进骨髓蛋白合成、促进器官蛋白合成、促进脑内蛋白合成和脂肪合成、促进肝细胞蛋白(RNA聚合酶活力)合成、促进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等作用,适用于老年病、性机能低下、贫血和癌症等; 7.对于泌尿系统,具有抗利尿作用,适用于阿狄森氏症和老年病等; 8.对于肿瘤和病毒,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抑制单纯疱疹等病毒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癌症和病毒性疾病。 黄芪 【歌诀】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译注】黄芪味甘,性温。甘补温升,为补气升阳的要药。卫气虚则肌表不固,可引起汗出不止,本品能补肺气固卫气,故常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阴虚盗汗者也可应用。气充则血足,所以又能补气血,治疗因气血亏虚无力托毒排脓或不易收口生肌的痈疽疮疡等外症。因此本品是治疗气虚不可缺少的药物。

白芍

白芍拼音:Baishao 英文:Paeony Root 日文:シヤクヤク 拉丁文:Radix Paeoniae Alba 【异名】 白芍药《本草经集注》,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杭芍,亳芍。 【品种考证】 白芍是芍药之一种,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陶弘景谓:“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开宝本草》载:“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红白二色。”《本草图经》载:“芍药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又载:“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夏开花,有红白紫数种,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时采根。”现用药材有白芍、赤芍之分,主产区多栽培单瓣芍药入药,这和《植物名实图考》中所说:“今入药用单瓣者”相一致。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植物/动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大,圆柱形。茎直立,上部略分枝。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花大形,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单生于茎枝顶端;萼片3~4,叶状;花瓣10片或更多;雄蕊多数;心皮3~5,分离。果3~5个。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生于山地灌丛中。主要为栽培。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亦产。以安徽亳州白芍产量大,杭白芍质量佳。 【栽培】 喜温湿气候,耐寒,怕涝;宜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种,忌连作。于8~9月采收时,切取根头,分成2~4块,每块带有2~3个壮芽,按株距40~50cm,行距50~60cm穴栽,深度10~13cm,每穴1~2块,出苗后耕除草和培土,4~5月及时摘除花蕾,夏、秋季分别施追肥;或于8~9月采收种子迸行条播,行距33cm,每亩用种量3.5~4kg,幼苗生长2~3年后定植或移栽。5~7月有灰霉病为害,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加0.2%

白芍药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白芍药 药材名称: 白芍药 拼音名称: BAISHAOYAO 别名: 白芍药、金芍药、杭芍,亳芍。 科属: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产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生于山地灌丛中。主要为栽培。 性味: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 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应用: 1、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等证。有养血调经之效。常配当归、熟地黄等同用;若阴虚有热,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漏不止,可加阿胶、地骨 皮等同用。 2、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等证。有养肝阴,调肝气,平肝阳,缓急止痛之效。治肝阳上亢的头 痛眩晕,常配生地、牛膝、石决明等同用;治肝郁胁肋疼痛,常配当归、白术、柴胡等同用;治脘腹手足挛急疼痛,常配甘草同用;治肝脾不调,腹痛泄泻, 常配防风、白术同用。

3、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能敛阴、和营而止汗。治营卫不和,表虚自汗,常与挂枝配伍,调和营卫而止汗;治阴虚盗汗,可配生地黄、牡蛎、浮小麦等,敛阴而止汗 配伍效用: 1、白芍配伍柴胡:白芍养血柔肝止痛,清解虚热;柴胡疏肝解郁理气,和解退热。二者合用,一散一敛,一补一泻,共奏养血柔肝、解郁止痛之功效,用 于治疗肝郁血虚之头晕、目眩、胸胁苦满、两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 2、白芍配伍甘草:白芍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平,补中益气、缓急和中。二者伍用,酸甘化阴,共奏调和肝脾、养血益阴、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血亏虚、血行不畅之脘腹挛急作痛、手足拘挛、头晕头痛、痛经等症。 3、白芍配伍枸杞子:白芍酸苦微寒,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止汗;枸杞子甘平,入肝、肾、肺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二者合用,肝 肾同补,滋水涵木,共奏养血滋阴、柔肝平肝之功效,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心 悸怔忡、两目干涩、视物不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崩漏、月经过多等证属 肝肾阴虚所致者。 4、白芍配伍石决明:白芍平抑肝阳而敛阴;石决明平肝潜阳。二者合用,有平肝潜阳养阴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筋脉挛急等症。 5、白芍配伍熟地:白芍养血敛阴;熟地滋阴补血。二者合用,可加强其补血滋阴之功效,用于治疗精血亏虚之头晕目眩、心悸怔忡、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闭经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大剂量可用15~30G。平肝阳宜生用,养肝柔肝宜炒用。 注意事项: 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反藜芦。 鉴别用药: 白芍与赤芍:《神农本草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 二者虽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

芍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芍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芍药的性味 芍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其性味特点如下: •性味:苦、酸、寒 •味道:微苦微酸 •性质:寒凉 芍药的归经 芍药归属于以下经络: •归心包经 •归三焦经 芍药的功能主治 经过世代的使用和实践,芍药被发现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 1.舒肝解郁:芍药具有舒肝解郁的功效,可以缓解肝经郁结所导致的不适症状,如头痛、胸闷、胁肋疼痛等。同时,芍药还能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2.止血散瘀:芍药具有对瘀血的止血和散化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如月经过多、产后出血等。此外,芍药还可以舒缓经络,改善淤血引起的疼痛。 3.清热解毒:芍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病、感染性疾病等。芍药具有凉血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对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湿疹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4.缓解痉挛:芍药可以缓解痉挛,对于痉挛性疼痛、经期痛经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它还可以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 5.补血养颜:芍药具有补血养颜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色苍白、气色不佳等问题。同时,芍药还可以滋养肌肤,保持皮肤富有弹性和光泽。 6.收敛止泻:芍药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等症状。它可以调节肠道功能,增加肠蠕动的节律性,缓解腹泻问题。

注意事项 在使用芍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孕妇忌用:芍药具有收敛作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 2.儿童慎用:对于儿童来说,芍药的寒凉性质有可能影响到其生长发育, 请儿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过敏体质慎用:对于芍药过敏的人群,慎用芍药,避免发生过敏反应。 4.用量控制:芍药的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控制,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 反应。 总结 芍药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如舒肝解郁、止血散瘀、 清热解毒、缓解痉挛、补血养颜和收敛止泻等。在使用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控制好用量,并注意对于孕妇、儿童和过敏体质的人群要特别慎重。芍药的功效和主治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中药白芍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及应用

中药白芍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及应用 中药白芍功效分类 补血类中药 中药白芍说明 中药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栽培于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夏秋季采挖,去净泥土及支根,去皮,沸水浸或略煮至受热均匀,晒干。用时润透切片。生用、炒用或酒炒用。 中药白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白芍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白芍主治:用于月经不调,崩漏,虚汗,脘腹急痛,胁肋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中药白芍作用 1、增强免疫功能 2、抗菌作用 3、抗炎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5、镇静作用 6、保肝作用 7、改善心血管功能 8、改善记忆力作用 9、改善血液功能 10、镇痛作用 11、抗溃疡作用 中药白芍功效与主治的应用 1、中药白芍既能养血柔肝,又可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与牛膝、代赭石等同用,如建瓴汤。

2、中药白芍有敛阴止汗之效。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可与桂枝、生姜等同用,如桂枝汤;用于阴虚阳浮所致的盗汗,与牡蛎、龙骨同用,以增强敛阴止汗之功。 3、中药白芍味酸入肝,善于养血敛阴,由于药性寒凉,多用于血虚有热诸证。用于阴血不足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常与当归、熟地黄、川芎同用,增强养血调经之功,即四物汤。若经行腹痛甚者,与当归、香附等同用。用于血虚崩漏不止、面色无华、心慌气短,常与当归、阿胶等同用。 4、中药白芍既能养血柔肝,又可缓急止痛。用于血虚肝郁所致的胁肋疼痛,或妇女经行腹痛、乳房胀痛,常与当归、柴胡等同用,如逍遥散。用于肝脾失和所致的脘腹急痛和血虚引起的四肢拘挛作痛,常与甘草同用,即芍药甘草汤。亦可以用于治疗腹痛泄泻,多与防风、白术同用,用于下痢腹痛,又常与黄连、木香同用,如芍药汤。 中药白芍用法参考 反藜芦。平肝、敛阴多生用;舒肝和胃、调经止痛,宜炒用或酒炒用。10-15克。

白芍

白芍 [拉丁名称] [别名] [药材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栽培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夏秋季采挖,去净泥土和支根,去皮,沸水浸者略煮至受热均匀,晒干。用时润透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药性说明] 白芍酸寒而润,主入肝经,既能养血敛阴以补肝体之不足,又能平肝柔肝以泻肝用之有余。故肝阳偏旺及阴血不足之证,本品均为要药。 [功效] 1.平肝泄火本品苦酸寒,善泄肝火,可治疗肝阳亢盛引起的头痛、眩晕。2.缓急止痛治疗胃脘痛、腹痛、肌肉挛痛。 3.养血和阴治疗阴血不足的月经不调、带下、崩漏,也可治疗营卫不和、表虚自汗。 [药理知识] 1.治疗面肌抽搐:白芍45g,炙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连服2个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43)。 2.治疗老年跟骨骨质增生:生白芍、炒白芍、生赤药、生甘草、炙甘草各30g,生地、熟地各15g。水煎3次,3次药汁共取100ml,混匀后分4次于昼夜温服完。(《河南中医》,1990;(2):30)。 3.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白芍200g,甘草150g,冰片15g,白胡椒20g。共研细末,每次5g,日3次,饭前30分钟口服。(《黑龙江中医药》1992;(1):26)。 4.腓肠肌痉挛症:芍药30g,桂枝、甘草各15g,木瓜10g。每日1剂,水煎服。(《中医杂志》1985;(6);50)。 5.治疗骨质增生症:以白芍30~60g,木瓜12g,鸡血藤15g,威灵仙15g,甘草12g,并随症加味,每日1剂,水煎服。(《新中医》1980;(1):18)。 [有效成分]主含芍药甙,另含芍药碱、芍醇;d—儿茶精,没食子酸乙酯、挥发油、苯甲酸等。其中芍药甙含量少于赤芍。 [临床应用] 1.芍药甙有镇静、镇痛作用。是通过抑制神经中枢而显示。 2.芍药甙对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胃酸分泌。预防大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3.芍药甙有抗炎、解热作用。煎剂对多种致病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4.芍药甙有抗血栓形成。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以及保肝。降酶等作用。

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生白芍,多年生草本,高50~80cm。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2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花顶生并腋生;萼片4,微紫红色;花瓣6~9,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心皮4~5,无毛或密被白毛,骨突果卵形,先端外弯成钩状。花期6月,果期8~9月。你知道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文名:生白芍 别名:杭芍、毫芍、川芍。 来源: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R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 处方用名:白芍、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等。 生白芍(生用,多用于平肝),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白芍又称炙白芍。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多用于养血、敛阴。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为白芍片用黄酒淋洒拌匀,然后炒干入药者。寒性缓解,活血功效增强。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为白芍片用米醋喷淋,用文火微炒入药者。偏于敛肝止痛,养血止血。 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灭尽火星,然后晾干入药者。偏于敛血止血。 功能主治: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生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g—9g,煎服。或入丸、散。 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芍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是

芍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是 芍药的性味 芍药,又称白芍、白芍药,具有苦、酸味,性凉。芍药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根、叶和花瓣都含有草酸和皂甙等成分。 芍药的归经 芍药归入了中医经典中的归经,主要归属于心、肝、脾经。 芍药的功能主治 芍药有着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清热解毒:芍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热病、疮疡肿毒等症 状的治疗。 2.止痛:芍药可以减轻疼痛,对于经痛、腹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固涩:芍药对于湿气的排出有一定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腹泻等症状。 4.补血:芍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补充血液,对于 贫血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5.调经止带:芍药具有调节月经、止带的作用,可以用于痛经、不调等 妇科疾病的治疗。 6.缓解肌肉痉挛:芍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舒缓肌肉痉挛的作用,可以用 于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 芍药的主要应用领域 芍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内科疾病:芍药可以用于治疗中暑、感冒、肠炎、痢疾等内科疾病。 2.妇科疾病:芍药对于痛经、不调、白带异常等妇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 3.皮肤病:芍药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疮疡、痤疮等皮肤病症状。 4.运动损伤:芍药可以缓解运动过程中的肌肉痉挛、扭伤等损伤问题。 5.血液系统疾病:芍药可以用于治疗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疾病。 综上所述,芍药作为中药材具有苦、酸味,性凉,主要归属于心、肝、脾经, 具有清热解毒、止痛、固涩、补血、调经止带、缓解肌肉痉挛的功能主治。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内科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病、运动损伤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在使用芍药时,需要遵循中医的用药原则,根据具体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用法。+

芍药的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

芍药的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 一、芍药的功能主治 芍药,学名为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多种功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抗炎止痛:芍药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 够有效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2.活血化瘀:芍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液淤积,达 到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各种疾病。 3.调经止痛:芍药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期疼 痛等妇科疾病。 4.养血安神:芍药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养血安神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状。 5.抗菌消炎:芍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对于一些细 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芍药的用法用量 芍药可以外用和内服,具体的用法用量如下: 1. 外用 芍药外用主要是将鲜芍药或芍药片研末后敷于患处,具有镇痛、消肿、祛瘀等 作用。外用时使用的芍药用量一般为适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用方式: •芍药敷贴:将芍药研末加适量清水调成糊状,然后敷于患处,用纱布固定。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芍药浸泡:取适量干芍药,加入适量温水浸泡15-20分钟,然后用浸泡的芍药液擦拭患处。每日2-3次。 2. 内服 芍药内服主要是将芍药煎剂或芍药颗粒口服,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调整用量。以 下是一些常见的内服用法: •芍药煎剂:取干芍药10克,加水适量煎煮,分2次服用,每日2-3剂。可根据病情酌情增减用量。 •芍药颗粒: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服用,一般为每次10克,每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内服芍药时应注意饮食调理,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避免饮酒和烟草等刺激物。 三、使用芍药的禁忌 虽然芍药有很多功效,但并不适合所有人使用,以下是一些使用芍药的禁忌情况: 1.孕妇禁用:芍药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妇在妊娠期和分娩后禁止使 用芍药。 2.体质寒凉者慎用:芍药有一定的凉性,体质寒凉者使用芍药应适量, 避免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3.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芍药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应 慎用或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4.过敏体质者禁用:对芍药过敏的人禁止使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在使用芍药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方式和用量。 以上就是芍药的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介绍。芍药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医嘱,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白芍、白术功效和配伍

白芍、白术功效和配伍 白芍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入肝、脾经。 【功效】补血敛阴,柔肝止痛,养阴平肝。 【功效特点】本品酸能收敛,苦凉泄热,而有补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之功,为治疗诸痛之良药,凡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肝郁不舒之胸胁、胃、腹绞痛、四肢拘挛、肝脾不和、腹中挛急作痛、泻痢腹痛、营阴不固、虚汗不止以及肝阴不足、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肌肉跳动等证,皆可应用。 【功效作用】 1.补血敛阴:①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可与当归、川芎、熟地等同用。②用于表虚自汗,可与桂枝同用,以调和营卫;用于盗汗,可与黄芪、五味子等药同用。③用于崩漏、子宫功能性出血,可与熟地、阿胶、焦白术等同用。④用于血痹,症见肌肤麻木不仁,不痛,状

如风痹,营气虚则不仁,故用白芍养血和营,可配当归、川芎、黄芪、白术等药同用,效果更好。 2.柔肝止痛:①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胃、腹胀满疼痛,可与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解郁药同用。②用于脘腹疼痛、四肢拘挛,可与甘草同用。③用于痢疾腹痛,可与黄芩、黄连、木香等药同用。 3.养阴平肝: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亢盛引起的头痛、眩晕等,可与生地、天麻、石决明、钩藤、桑叶、菊花等同用。 【鉴别应用】 1.白芍与当归,二者皆能补血,且常同用于血虚之证,然 当归性温,主治血虚有寒之证,而白芍微寒,主治血虚有热之 证,均能止痛,但当归补血活血,专治血虚有瘀滞或有寒之痛, 不似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而止痛。

2.白芍与赤芍,古代二者不分,统称芍药,但其功能差异显著,临床应用时自有分别,白芍以养血敛阴柔肝为主,赤芍以泻火凉血、化瘀活血为主,虽都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但前者柔川止痛,后者化瘀止痛。 3.欲敛其阴,平肝多生用,用以舒肝和脾、调经止痛多炒用。 【配伍应用】 1.配当归: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血中气药,长于动而活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为血中阴药,善于静而敛阴。一动一静,相配有养血理血之效,主治心肝血虚之心悸不宁、头晕耳鸣、筋脉挛急、妇女月经不调等。 2.配桂枝桂枝能助心阳,通经络,解肌以去在表的风邪,芍药养阴和里,能固护在里的营阴。桂枝为阳药,芍药为阴药,其意在于一散一收,阴阳相配,刚柔相济以达到调和营卫、养阴止汗的目的。 3.配柴胡: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透邪,白芍和营止痛,平肝

杭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杭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杭白芍的功效: 杭白芍即浙江杭州白芍,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炒白芍又称炙白芍,还有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杭白芍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的功效,杭白芍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等,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杭白芍。 药名:杭白芍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杭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大剂量可用15-30g。 药材基源:杭白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及毛果芍药的根。 炮制: 1、白芍《金匮玉函经》载:刮去皮。《雷公炮炙论》: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上了,锉之。《世医得效方》:去芦,铡碎。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条,浸至六、七成透,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2、炒白芍:《经效产宝》载:炒黄。《妇人良方》:微炒。炒焦黄。

现行,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炒用性缓,柔肝,和脾,止泻。 3、酒白芍:《扁鹊心书》载:酒炒。《汤液本草》:酒浸。《炮炙大法》:酒浸蒸切片。《本草崇原》:切片,酒润,覆盖过宿。现行,取白芍片,喷淋黄酒拌匀,稍闷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黄酒10kg。酒制行经,止中寒腹痛。 4、醋白芍《纲目》载:醋炒。现行,取白芍片,用米醋拌匀,稍闷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米醋15kg,醋炒敛血、止血。 5、土炒白芍《时病论》载:土炒。现行,取灶心土(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用中火炒热,倒入白芍片,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灶心土20kg。 6、白芍炭《丹溪心法》载:炒成炭。烧灰存性。《医学纲目》:煅存性。现行,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制炭止血。此外,还有煨白芍、盐白芍、麸炒白芍。 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白芍又称炙白芍。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为白芍片用黄酒淋洒拌匀,然后炒干入药者。寒性缓解,活血功效增强。

每日一味中药——赤芍

每日一味中药——赤芍 赤芍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草芍药或川芍药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四川及东北各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土,刮去粗皮,晒干。润软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处方用名】 芍药、赤芍药、京芍药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经。 【功效主治】 本品主入肝经血分,故能清血分实热,善散瘀血留滞,消肿而止疼痛。为凉血去瘀之要药。 1、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吐衄发斑。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降,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与生地、丹皮等同用,以凉血清热。若斑疹色不红活之证,可配伍紫草、蝉蜕等药,以解毒透疹。 2、活血化瘀: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证,常与当归、川芎、等配伍,以本品去瘀行滞,缓解疼痛。用于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瘀血瘀滞之证,如配伍乳香、桃仁、红花等,用治外伤瘀血肿痛,治疮痛肿痛,可配伍金银花、黄连、蚤休等同用。 此外,治目赤肿痛,常与菊花、黄芩、夏枯草等配伍;治肝瘀胁痛,可配伍柴胡、香附、陈皮等同用。 【用量用法】 6~15克,煎服。酒炒可引药力上行,增强活血散瘀作用,用治目赤肿痛等证。 【使用注意】 血瘀无瘀,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反藜芦。 【药效比较】

丹皮与赤芍作用相似,均能清热凉血散瘀,用治血热瘀滞证,故二药常相须为用。但牡丹皮清热凉血作用较强,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分伏热及阴虚发热,尚有止血作用;芍药活血祛瘀之力为胜,并善通经止痛,兼能清肝治目疾。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癉(dàn),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 《本草备要》:“赤芍主治略同(白芍),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疾,血痹疝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能行血中之滞。” (内容选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本草逢原》:“赤芍药,性专下气,故治痛不减当归。” 药物成分:主含芍药甙,另外尚含挥发油、苯甲酸、脂肪油、糖、柔质等。 药理:本品有解热、镇静、镇痛、解痉、抗惊厥、扩张血管等作用,并能抗菌和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

中药赤芍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赤芍的功效和作用 是什么? 1、《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 2、《名医别录》:“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3、《本草从新》:“白芍药……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血中之滞。赤 白各随花色,单瓣者入药。” 中药赤芍的基本信息: 【入药部位】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10g;或入丸、散。 【禁/宜人群】不与藜芦同用。血虚者慎服。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炒赤芍:取赤芍片,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酒赤芍:取赤芍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 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赤芍片,用黄酒12kg。 【地理分布】 1、芍药: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2、川赤芍: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等地。 3、草芍药: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 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炒赤芍:炒后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1、与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同用,可用于血热吐衄。 2、与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同用,可用于热毒壅盛,痈肿疮疡。 3、与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同用,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等症。 10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40-1750px,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花期5-6月,果期6-8月。芍药喜光照,耐旱。芍药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发育变化。主要表现为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最为关健。芍药的春化阶段,要求0℃低温下,经过40天左右才能完成。然后混合芽方可萌动生长。芍药属长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长日照下发育开花,混合芽萌发后,若光照时间不足或在短日照条件下通常只长叶不开花或开花异常。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芍药的中药属性

芍药的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 性味归经 【性味】味酸、微苦、性微寒 【归经】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10g、或入丸、散。 禁/宜人群 血虚无瘀之症及痈疽已溃者慎服。 炮制方法 切制: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炒制:取赤芍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偶有焦斑,取出,放凉。 酒制:将赤芍片与黄酒拌匀,焖润至酒尽时,置锅内用交火炒至微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地理分布 在中国分布于江苏、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南部。在东北分布于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分布于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在朝鲜、日本、蒙古及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在中国四川、贵州、安徽、山东、浙江等省及各城市公园也有栽培,花瓣各色。 芍药的应用价值 观赏价值 芍药花大艳丽,品种丰富,在园林中常成片种植,花开时十分壮观,是近代公园中或花坛上的主要花卉。或沿着小径、路旁作带形栽植,或在林地边缘栽培,并配以矮生、匍匐性花卉。有时单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赏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芍药构成专类花

园称芍药园。芍药又是重要的切花,或插瓶,或作花篮。如在花蕾待放时切下,放置冷窖内,可储存数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为重瓣品种;单瓣的插瓶,几天就辨落花谢。古人 评花:芍药第一,牡丹第二,谓牡丹自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因为它开花较迟,故又称 为“殿春”。 其他价值 芍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栲胶,也 可用作土农药,可以杀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 芍药的培育方法 1、用地要求 栽植地选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处,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城土。在盐碱较 重的地段种植,需要换土;在地势较低处种植,要筑高台,应有充足的清洁的灌概水源。 芍药忌连作。大田栽培一般每3~4年轮作一次,否则长势减弱,病虫危害严重。因土地 局限不能按时轮作时,要于栽植前1-2个月进行保深翻。深度60~100厘米,每666。7 平方米可施腐熟粪干1500~2000千克或200~250千克的饼肥,切记不可施用没有腐熟的 生肥。 2、栽植适期 不论播种苗还是分株苗的定植,在菏泽均为8月下旬处暑至9月下旬秋分,在扬州为 9月下旬秋分至11月上旬立冬。一般都结合分株进行。 3、栽植规格 庭园观赏栽培株行距可用1米×1米,栽植点可呈“品字形”排列,这样栽植可以均 匀合理地利用土地,利于植株的匀称生长,但田间操作有时不便为便于田间管理和观察记载,常用横竖成行的“方块形”排列方式。栽植穴的规格,深度约35cm,上口直径18cm,挖坑要上窄下宽,观赏栽培繁殖时不去粗根,药用栽培使用去根后的催根苗浙江东阳作法,穴裸25厘米左右。若直接用去根后的芍头栽位,深度还可浅些。 4、栽植方法 穴底施以腐熟的粪干或饼肥。与底土掺匀。栽前芍药苗用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加甲基 异柳磷1000倍液的混合液处理,以防病虫危害。手持芍药苗,使根疏展地放于穴中,当 填土至半坑时,抖动并上提苗株,使根系与土壤结合紧密。苗株上提高度,以芽与地面相 平为准,经浇水土坑下沉,正好为适宜的栽植深度。栽植过深,芽不易萌发出土,即使出苗,生长发育也不旺盛;栽植过浅,根茎露出地面,夏季受日光曝晒,易导致死亡。最后 填土至穴满,捣实,上堆10厘米左右的土堆,以防寒保墒,也起标志和保护作用。视土 壤墒情,若土壤湿润,栽后可不浇水,一般应栽后即灌水。

白芍质量标准

4.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P30 5.质量标准 5.1 通用名称:白芍 5.2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冼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5.3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 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 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 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5.4 鉴别: 5.4.1 本品粉末黄白色。糊化淀粉团块甚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1~35μm,存 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具缘纹孔导管及网纹 导管直径20~65μm。纤维长梭形,直径15~40μ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 纹孔。 5.4.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 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 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05版药典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 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 —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醛硫酸溶液,加热 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 色斑点。 5.5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2005版附录IX 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 万分之二十。 5.6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05版药典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 -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勺药苷峰计 算应不低于2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