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花这个名字挺好听的,很多人见过芍药花,但是却不知道花名。因为芍药花和牡丹花很相似,所以很多人就会误以为芍药花就是牡丹花。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古人都说芍药第一,牡丹第二。我们都知道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具有美好的寓意,不过芍药花也是具有相似的寓意的,它的花语是情有所钟。

一、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栲胶,也可用作土农药,可以杀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

芍药花的作用及功效:养血柔肝,散郁祛瘀,改善面部黄褐斑,皮肤粗糙衰老。泄热,养血柔肝,强五脏,散恶血,调经。可以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雀斑、黄褐斑、暗疮。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肌体免疫力,抑制脸上的暗疮,延缓皮肤衰老。养血柔肝,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具有清热解暑、去斑、清心润肺、平肝明目、护肤养颜等功能。常饮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能调节女性内分泌,去除黄气及色斑,令容颜润泽。

药用价值。芍药的根鲜脆多汁,可供药用。根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中医认为: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

二、芍药的繁殖方法:

1、分株法

分株法是芍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芍药产区的苗木生产,基本采用此法繁殖。其优点有三:一是比播种法提早开花,播种苗4~5年开花,而分株苗隔年即可开花;二是分株操作简便易行,管理省工,利于广泛应用;三是可以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缺点是繁殖系数低,三年生的母株,只能分3~5个子株,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化大生产及

不断飞速增长的国内外花卉市场的需要。这一直是困扰芍药苗木生产的一大难题。

2、播种法

种子宜采后即播,随播种时间延迟,种子含水量降低,发芽率下降。种子有上、下胚轴双重休眠特性,播种后秋天的土壤温度使种子的下胚轴解除休眠状态,胚根发育生根。当年生根情况愈好,则来年生长愈旺盛;若播种过迟,地温不能解除下胚轴休眠,不能生很,则第二年春天发芽率大大降低。秋天播种生根后,经过冬天长时间的低温,可解除上胚轴的休眠。翌年春天气温上升,湿度适宜时,胚芽出土。

三、芍药的养殖

1、盆栽牡丹宜选择茎节短、植株矮、适应性强、容易开花、花型好的品种,如洛阳红、赵粉、胡红、大戏剪绒、二乔、淑女装、蓝田玉、白雪塔等。植株宜选用以芍药为根砧的三年生的嫁接幼株或具有3—5个枝干的牡丹分株苗。

2、由于牡丹为深根系植物,且根系粗大,因此宜选择深40—55cm、口径25—30cm的瓦盆。盆土宜选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可用腐熟堆肥、园土、粗砂各1/3混合作培养土。

3、牡丹不宜多浇水。通常在上盆后立即浇一次透水,以后视盆土实际干湿情况,再酌情浇水。一般应在盆表土变干后再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度。

4、牡丹喜肥,除在培养土内施足基肥外,开花前需追肥1—2次用芝麻饼泡制的稀薄液肥;开花后约半个月再追施1—2次同样液肥;伏天施一次干肥,如麻酱渣等。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芍药花的相关方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对此有所了解了吧。其实芍药花还能够给女性来带美丽的容颜,常喝芍药花冲泡的花茶,能够给身体清热解毒,还能够祛斑养颜。如果是上班族常常要对着电脑,眼睛疼的话,也是可以泡花茶喝的,能够缓解眼疼的症状。

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别名别离草、花中丞相,

属毛茛目,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cm。

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花期5~6月,花一般着生于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花瓣5~13枚。园艺品种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花径10~30厘米,花瓣可达上百枚。果实呈纺锤形,种子呈圆形、长圆形或尖圆形。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十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另外,“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是被誉为红楼梦中经典情景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芍药

•种

•分布区域

中朝鲜、日本、蒙古及西伯利亚地区

•环境分布

山坡草地、林下(东北)

•生态习性

•生活型

多年生草本

•日照

喜光照

•水分

耐旱

•温度

喜温耐寒

•土壤

砂质壤土

•海拔

1000~2300米,东北480~700m

•花期

5~6月

•药用价值

镇痛、镇痉、祛瘀、通经

•工业价值

制肥皂和涂料

•特殊用途

观赏价值

•毒性

无毒(待查)

•象征意义

友谊,爱情

•原产地

中国扬州仪征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芍药

「释名」将离(《纲目》)、犁食(《别录》)、白术(《别录》)、余容(《别录》)、铤(《别录》),白者名金芍药(《图经》),时珍曰∶芍药,犹约也。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约,雅翼言》∶制食之毒,莫良于芍,故得药名,亦通。郑风诗云∶伊芳其相谑,赠之以芍药。《韩诗外传》云∶芍药,离草也。董子云∶芍药一名将离,故将别赠之。俗呼其花之千叶者,为小牡丹;赤者为木芍药,与牡丹同名也。

「集解」《别录》曰∶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尺许。余处亦有而

多赤,赤者小利。

志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二色。

颂曰∶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夏初开花,有红白紫数种,结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时采根。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非矣。《安期生服炼法》∶芍药有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

承曰∶《本经》芍药生丘陵。今世多用人家种植者,乃欲其花叶肥大,必加粪壤。每岁八、九月取根分削,因利以为药。今淮南真阳尤多,根虽肥大而香味不佳,入药少效。

时珍曰∶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天下。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十月生芽,至春乃长,三月开花。其品凡三十余种,有千叶、单叶、楼子之异。入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浓。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

「修治」曰∶凡采得,竹刀刮去皮并头土,锉细,以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

时珍曰∶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者以酒炒,入女人血药以醋炒耳。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酸,微寒,有小毒。普曰∶神农∶苦;桐君∶甘,无毒;岐伯∶咸;雷公∶酸。李当之∶小寒。

元素曰∶性寒,味酸,气浓味薄,升而微降,阳中阴也。

杲曰∶白芍药酸,平,有小毒,可升可降,阴也。

好古曰∶味酸而苦,气薄味浓,阴也,降也,为手足太阴行经药,入肝脾血分。

之才曰∶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禹锡曰∶别本须丸作雷丸。时珍∶同白术补脾,同芎泻肝,同人参补气,同当归补血,以酒炒补阴,同甘草止腹痛,同黄连

「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本经》)。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别录》)。治脏腑壅气,强五脏,补肾气,治时疾骨热,妇人血闭不通,能蚀脓(甄权)。

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治风补劳,退热除烦,发背疮疥(大明)。泻肝,安脾肺,收胃气,止泻利,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元素)。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好古)。止下痢腹痛后重(时珍)。

「发明」志曰∶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

大明曰∶赤者补气,白者补血。

弘景曰∶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不减当归。白者道家亦服食之,及煮石用。

成无己曰∶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酸以收之,甘以缓之,故酸甘相合,用补阴血。

收逆气而除肺燥。又云∶芍药之酸,敛津液而益营血,收阴气而泄邪热。

元素曰∶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与姜同用,温经散湿通塞,利腹中痛,胃气不通。白芍入脾经补中焦,乃下利必用之药。盖泻利皆太阴病,故不可缺此。

得炙甘草为佐,治腹中痛,夏月少加黄芩,恶寒加桂,此仲景神方也。其用凡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痢,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

宗曰∶芍药须用单叶红花者为佳,然血虚寒人禁之。古人云∶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震亨曰∶芍药泻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凡腹痛多是血脉凝涩,亦必酒炒用。

然止能治血虚腹痛,余并不治。为其酸寒收敛,无温散之功也。

下痢腹痛必炒用,后重者不炒。产后不可用者,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必不得已,亦酒炒用之。

时珍曰∶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日华子》言∶赤补气,白治血,欠审矣。产后肝血已虚,不可更泻,故禁之。酸寒之药多矣,何独避芍药耶?以此杲曰∶或言古人以酸涩为收,《本经》何以言利小便?曰∶芍药能益阴滋湿而停津液,故小便自行,非因通利也。曰∶又言缓中何也?曰∶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故四物汤用芍药。大抵酸涩者为收敛停湿之剂,故主手足太阴经收敛之体,又能治血海而入于九地之下,后至厥阴经。白者色在西方,故补;赤者色在南方,故泻。

「附方」旧六,新一十。

服食法∶颂曰∶安期生服炼芍药法云∶芍药有二种∶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其木芍药,色紫瘦多脉。若取审看,勿令差错。凡采得,净洗去皮,以东流水煮百沸,阴干。停三日,又于木甑内蒸之,上覆以净黄土,一日夜熟,出阴干,捣末。以麦饮或酒服三钱匕,日三。服满三百日,可以登岭绝谷不饥。(《图经本草》)

腹中虚痛∶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钱。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水二盏,煎一半,温服。(《洁古用药法象》)风毒骨痛在髓中。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香港脚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事林广记》)

消渴引饮∶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日三服。鄂渚辛之患此九年,服药止而复作。苏朴授此方,服之七日顿愈。古人处方,殆不可晓,不可以平易而忽之也。(陈日华《经验方》)小便五淋∶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服。(《博济方》)

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事林广记》)

衄血咯血∶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为末。新水服一钱匕,血止为限。(《古今录验》)

煎六合,入酒五合,再煎七合,空心分为两服。亦可为末,酒服二钱。(《圣惠方》)

经水不止∶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之。(《熊氏补遗》)

血崩带下∶赤芍药、香附子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盐一捻,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二服。十服见效,名如神散。(《良方》)赤白带下,年深月久不瘥者。取白芍药三两,并干姜半两。锉熬令黄,捣末。空心水饮服二钱匕,日再服。《广济方》∶只用芍药炒黑,研末,酒服之。(《贞元广利方》)

金疮血出∶白芍药一两。熬黄为末。酒或米饮服二钱,渐加之。仍以末敷疮上即止,良验。(《广利方》)

痘疮胀痛∶白芍药为末,酒服半钱匕。(《痘疹方》)木舌肿满,塞口杀人。红芍药、甘草煎水热漱。(《圣济总录》)

鱼骨哽咽∶白芍药嚼细咽汁。(《事林广记》)

功效与作用:

芍药属于补血药,其药性苦、酸、甘、微寒,归于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的功效。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血虚,月经不调等证。还可以用来治疗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此外,对于肝气不舒导致的多种疼痛,以及自汗、盗汗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

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以下疾病:

1、此药可以用来治疗血虚,月经不调证。使用时,对于血虚,月经不调等,可以配伍当归、熟地黄等一同使用。对于阴虚有热,月经先期,崩漏不止等,可以配伍阿胶、地骨皮等一同使用。

2、此药可以用来治疗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等。此药既能养血敛阴,又可以平抑肝阳。使用时,可以配伍生地黄、牛膝等一同使用。

3、此药可以有用来治疗肝气不舒导致的多种疼痛。使用时,可以配伍炙甘草一同使用。对于肝郁血虚,胁肋疼痛等,可以配伍柴胡、当归等一同使用。

4、此药可以用来治疗自汗、盗汗证。使用时,对于营卫不和,表虚自汗等,可以配伍桂枝等一同使用。对于阴虚盗汗,可以配伍生地黄、牡蛎、浮小麦等一同使用。

现代意义:

现代药理研究,此药具有解痉、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镇痛、保肝、抑菌、增强应激能力、抑制胰淀粉酶活性等作用。现代应用此药,可以用来治疗便秘、面肌抽搐、肌肉痉挛、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芍药甘草附子汤症

初诊,男,1948年生,服用降血糖药物与施打胰岛素控制血糖有十年了,近年来因为眼睛白内瘴而做雷射手术,手术后因为仍然出血,于是连开六次刀,结果仍然出血,而且因为服用西药降血压药又吃各种维他命,还有每天一片阿斯匹林与ㄧ片利尿剂,结果这一年来,不但无法痊愈,反而造成全身血管非常容易破裂,于是经过有人介绍来找我治。

初诊纪录:失眠多年,每天都有大便,小便色深黄,胃口很好,口渴尚好,双足冰冷且麻木,脉沈无力。查双眼几乎接近失明,眼白红赤疼痛,惧光。

诊断:此人肾阳极衰,肝损伤重,血不归肝,心阳不足,下焦寒湿之重症。

处方:炮附子五钱、白芍ㄧ两、炙甘草ㄧ两、川芎四钱、丹皮三钱、桃仁三钱、天花粉四钱、淮山三钱、白术四钱、茯苓五钱、熟地五钱、泽泻六钱、桂枝三钱、酸枣仁三钱、柴胡三钱、郁金五钱、黄精三钱。

(正耀注:白芍ㄧ两、炙甘草ㄧ两、炮附子五钱------------------------芍药甘草附子汤温补心阳化瘀止痛;

熟地五钱、淮山三钱、桂枝三钱、泽泻六钱、茯苓五钱、丹皮三

钱---------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

柴胡三钱、郁金五钱、酸枣仁三钱------------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川芎四钱、桃仁三钱--------------------------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白术四钱、黄精三钱、天花粉四钱------------健脾益气生津降糖。)

(正耀注:倪师一钱等于4克(3.75克),二钱等于8克(7.5克),三钱12克(11.25克),4钱等于15克(15克),5钱等于18克(18.75克),六钱等于24克(22.5克),一两等于38克(37.5克)。

用九碗水煮成三碗,早晚餐前各一碗,同时病人服用汉唐-61号,中餐与睡前各一次。

中间过程繁不足言,但是今天09/05/2006来诊,自述有一年吃我开的药物了,这一年来已经完全断绝西药,体重下降17磅,血糖正常一直都很好,眼力恢复正常,双脚温热不再麻木了,睡眠从开始吃中药至今都夜夜好眠,身体不再出血了,每天早上阳举如年轻人般,今天是来看看是否需要继续吃药?

舌诊:舌苔黄湿,稍厚。脉诊弦细稍数,有透到寸上寸位。大便每日行。小便呈中黄色。

诊断:这是上焦仍有湿热现象,宜去湿热即可。

处方:黄连4黄芩3黄柏3生地2用粉剂即可。吃到黄舌苔退尽则止。

上方第一剂处方就是以芍药甘草附子汤为主力方,其他的药物等到人纪班学员学完金匮后,我自会详加解说这方义的。这种病况就是标准西药场制造出来的问题。

芍药甘草附子汤症作者:倪海厦

芍药甘草附子汤症

初诊,男,1948年生,服用降血糖药物与施打胰岛素控制血糖有十年了,近年来因为眼睛白内瘴而做雷射手术,手术后因为仍然出血,于是连开六次刀,结果仍然出血,而且因为服用西药降血压药又吃各种维他命,还有每天一片阿斯匹林与ㄧ片利尿剂,结果这一年来,不

但无法痊愈,反而造成全身血管非常容易破裂,于是经过有人介绍来找我治。

初诊纪录:失眠多年,每天都有大便,小便色深黄,胃口很好,口渴尚好,双足冰冷且麻木,脉沈无力。查双眼几乎接近失明,眼白红赤疼痛,惧光。

诊断:此人肾阳极衰,肝损伤重,血不归肝,心阳不足,下焦寒湿之重症。

处方:炮附子五钱、白芍ㄧ两、炙甘草ㄧ两、川芎四钱、丹皮三钱、桃仁三钱、天花粉四钱、淮山三钱、白术四钱、茯苓五钱、熟地五钱、泽泻六钱、桂枝三钱、酸枣仁三钱、柴胡三钱、郁金五钱、黄精三钱。

用九碗水煮成三碗,早晚餐前各一碗,同时病人服用汉唐-61号,中餐与睡前各一次。

中间过程繁不足言,但是今天09/05/2006来诊,自述有一年吃我开的药物了,这一年来已经完全断绝西药,体重下降17磅,血糖一直都很好,眼力恢复正常,双脚温热不再麻木了,睡眠从开始吃中药至今都夜夜好眠,身体不再出血了,每天早上阳举如年轻人般,今天是来看看是否需要继续吃药?

舌诊:舌苔黄湿,稍厚。脉诊弦细稍数,有透到寸上寸位。大便每日行。小便呈中黄色。

诊断:这是上焦仍有湿热现象,宜去湿热即可。

处方:黄连4黄芩3黄柏3生地2用粉剂即可。吃到黄舌苔退尽则止。

上方第一剂处方就是以芍药甘草附子汤为主力方,其他的药物等到人纪班学员学完金匮后,我自会详加解说这方义的。这种病况就是标准西药场制造出来的问题。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芍药别称将离、离草、红药等,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江苏、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等地,其根入药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对妇女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吧! 芍药的药用价值 【性味】味苦、酸,味微寒 【归经】肝、脾经。 【功效】养血和宫、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 芍药的药用功效 1、芍药具有养血柔肝、散郁祛瘀、改善面部黄褐斑、皮肤粗糙衰老的功效。 2、芍药具有清热解暑、去斑、清心润肺、平肝明目、护肤养颜等的功效。 3、芍药具有使人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的功效。 4、芍药具有调节女性内分泌、去除黄气及色斑、令容颜润泽的功效。 芍药的药用禁忌 1、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2、血虚无瘀之症及痈疽已溃者慎服。 3、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

痛已止、痈疽已溃不宜服。 芍药的食用方法 1、白芍乌梅茶 【材料】白芍5克,乌梅2枚,木瓜3克,绿茶3克。 【用法】用250毫升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敛肝养胃,治胃阴不足、纳差、无食欲、口渴、舌红少苔。 2、白芍钩藤茶 【材料】白芍5克、钩藤3克、绿茶3克。 【用法】用250毫升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柔肝清热、平肝熄风,治肝阳偏亢之眩晕、高血压、目赤。 3、丹参白芍茶 【材料】丹参5克,白芍3克,白芷3克,花茶3克。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治妇女乳房肿痛。芍药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 2、《本草再新》:白芍药泻肝降火,润肺健脾,养血和血,消湿止泻,敛汗宽中。 3、《本草从新》:白芍药,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为手足太阴行经药。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芍药,中医药材的一种,属于百合科芍药属植物。芍药的主要功效包括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清热解毒等。它的中文名字“芍药”,源自于它鲜花的颜色如纱裹,状如剪裁,细腻柔和,芍药之名取意淑女贤惠、温雅端庄,令人心生喜爱。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对读者了解和使用该药物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有许多功效与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1. 活血化瘀 芍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凝结的血块溶解,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它可用于治疗痛经、血淤以及各种因血液凝结引起的疼痛疾病,如瘀血性痛经、瘀血型痛风等。 2. 调经止痛 芍药是一种能够调节女性月经的植物药物。对于月经不调、经期疼痛等症状,芍药能够起到调节和缓解作用。同时,芍药还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以及盆腔炎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3. 养血安神 芍药含有丰富的铁质,能够滋养血液,增加造血功能,从而起到养血的作用。在中医药理论中,血液对身体的养分和能量运输至关重要,血虚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功能下降。而芍药通过补充血液中的养分,能够改善血虚症状,同时也对于失眠、焦虑和情绪波动等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安神作用。

4. 清热解毒 芍药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能够用于治疗由于热毒引起的咽喉炎、扁桃体炎、牙龈炎等疾病。它能够凉血解毒、清热去火,具有镇痛、消炎的作用。此外,芍药还能够用于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瘰疬以及湿疹等疾病。 5. 调理肝脾 芍药对肝脏和脾脏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肝脾失调是导致许多身体问题的原因之一,如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芍药能够调理并增强肝脏和脾脏的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肝气郁结等症状。 6. 其他作用 除了以上主要功效与作用,芍药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例如,它能够改善血管壁的弹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能够提高肝脏解毒的能力,有助于排毒养颜。此外,芍药还有一些抗菌、抑制病毒的作用。 二、使用芍药的注意事项 尽管芍药有许多功效和作用,但还是有一些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1. 孕妇禁用 由于芍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在孕期使用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应禁止使用芍药。同时,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

介绍一种中草药——白芍

介绍一种中草药——白芍 白芍,中药名。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1] 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芍药,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数枚鞘状膜质鳞片。叶互生;叶柄长达9cm,位于茎顶部者叶柄较短;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5~

12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近革质。花两性,数朵生茎顶和叶腋,直径7~12c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cm,宽1~1.7cm,绿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长3.5~6cm,宽1.5~4.5cm,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雄蕊多数,花丝长7~12mm,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钝圆;心皮2~5,离生,无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圆形,长2.5~3cm,直径1.2~1.5cm,先端具椽,花期5~6月,果期6~8月。 毛果芍药,植物形态特征与芍药的主要区别是心皮和幼果密生柔毛,成熟的蓇葖果疏被柔毛。

补血、止痛、提高人体免疫力、扩张作用。白芍也是中药常用的一味中药。 功效有: 第一、首先具有补血的作用,用于治疗血虚的月经病或者痛经,还有血虚出现的心悸、失眠、头晕、无力等等。 第二、也有一定的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它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也就是它止痛内在的机理。 第三、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能够升高人体的免疫力。 所以白芍的提纯品也用来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还有类风湿等等这些疾病。研究发现,它含有的苷类和酚类物质都是天然的抗炎成分,能消除人体的多种炎症,对人体的渗出、水肿,

白芍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疗方法

白芍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疗方法 中药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夏秋季采挖,去净泥土及支根,去皮,沸水浸或略煮至受热均匀,晒干。才可以药材。同样也会有很多的功效作用。以下是小编推荐白芍的功效作用知识,欢迎阅读! 白芍的功效作用 (一)调节免疫: 增强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白芍水煎剂和白芍总苷灌服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芍药酸性多糖和中性多糖均有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作用。 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白芍总苷对T细胞功能呈双向调节作用。可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调节细胞的诱导。白芍总苷腹腔注射对特异性Ts细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 调节体液免疫功能:芍药总苷腹腔注射对正常小鼠SRRC溶血素抗体无明显影响,但能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使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还可明显减轻60CO照射所致的胸腺、脾脏的萎缩以及溶血素抗体生成的抑制作用。白芍总苷既能促进IgM生成,又能使IgM生成降低,对体液免疫起着双向调节作用。 (二)抗炎: 芍药苷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丹皮酚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芍药苷和丹皮酚对多种致炎剂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和水肿以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功效。 (三)对消化系统 保肝:白芍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均有显著的保护。对急性肝损伤白芍可使A1T显著下降.使肝细胞病变和坏死恢复。 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芍药总苷腹腔注射可使ALT显著下降,肝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细胞再生活跃,肝脏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肝苏联膜特异性脂蛋白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得到恢复,表明芍药总苷不但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功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花这个名字挺好听的,很多人见过芍药花,但是却不知道花名。因为芍药花和牡丹花很相似,所以很多人就会误以为芍药花就是牡丹花。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古人都说芍药第一,牡丹第二。我们都知道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具有美好的寓意,不过芍药花也是具有相似的寓意的,它的花语是情有所钟。 一、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掺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叶富有鞣质,可提制栲胶,也可用作土农药,可以杀大豆蚜虫和防治小麦秆锈病等。 芍药花的作用及功效:养血柔肝,散郁祛瘀,改善面部黄褐斑,皮肤粗糙衰老。泄热,养血柔肝,强五脏,散恶血,调经。可以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雀斑、黄褐斑、暗疮。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肌体免疫力,抑制脸上的暗疮,延缓皮肤衰老。养血柔肝,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具有清热解暑、去斑、清心润肺、平肝明目、护肤养颜等功能。常饮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能调节女性内分泌,去除黄气及色斑,令容颜润泽。 药用价值。芍药的根鲜脆多汁,可供药用。根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中医认为: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 二、芍药的繁殖方法: 1、分株法 分株法是芍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芍药产区的苗木生产,基本采用此法繁殖。其优点有三:一是比播种法提早开花,播种苗4~5年开花,而分株苗隔年即可开花;二是分株操作简便易行,管理省工,利于广泛应用;三是可以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缺点是繁殖系数低,三年生的母株,只能分3~5个子株,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化大生产及

不断飞速增长的国内外花卉市场的需要。这一直是困扰芍药苗木生产的一大难题。 2、播种法 种子宜采后即播,随播种时间延迟,种子含水量降低,发芽率下降。种子有上、下胚轴双重休眠特性,播种后秋天的土壤温度使种子的下胚轴解除休眠状态,胚根发育生根。当年生根情况愈好,则来年生长愈旺盛;若播种过迟,地温不能解除下胚轴休眠,不能生很,则第二年春天发芽率大大降低。秋天播种生根后,经过冬天长时间的低温,可解除上胚轴的休眠。翌年春天气温上升,湿度适宜时,胚芽出土。 三、芍药的养殖 1、盆栽牡丹宜选择茎节短、植株矮、适应性强、容易开花、花型好的品种,如洛阳红、赵粉、胡红、大戏剪绒、二乔、淑女装、蓝田玉、白雪塔等。植株宜选用以芍药为根砧的三年生的嫁接幼株或具有3—5个枝干的牡丹分株苗。 2、由于牡丹为深根系植物,且根系粗大,因此宜选择深40—55cm、口径25—30cm的瓦盆。盆土宜选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可用腐熟堆肥、园土、粗砂各1/3混合作培养土。 3、牡丹不宜多浇水。通常在上盆后立即浇一次透水,以后视盆土实际干湿情况,再酌情浇水。一般应在盆表土变干后再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度。 4、牡丹喜肥,除在培养土内施足基肥外,开花前需追肥1—2次用芝麻饼泡制的稀薄液肥;开花后约半个月再追施1—2次同样液肥;伏天施一次干肥,如麻酱渣等。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芍药花的相关方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对此有所了解了吧。其实芍药花还能够给女性来带美丽的容颜,常喝芍药花冲泡的花茶,能够给身体清热解毒,还能够祛斑养颜。如果是上班族常常要对着电脑,眼睛疼的话,也是可以泡花茶喝的,能够缓解眼疼的症状。 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别名别离草、花中丞相,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异名 本药处方名有生白芍、炒白芍。处方只写“白芍”,药房付生白芍。
(白芍)点击图片浏览大图 性味功效 味苦、酸,性凉。功效: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 敛阴。 传统应用 主治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崩漏,以及自汗、盗汗,头痛、眩晕等病症。 传统方剂

1、芍药甘草汤(《伤寒论》):白芍、甘草,治疗伤暴脚挛急。 又《本草纲目》:白芍、炙甘草,治疗腹中虚痛。又《本草纲目》: 白芍、甘草,治疗消 渴引饮。 2、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白芍、当归、黄连、木香、 槟榔、大黄、黄芩、官桂、甘草,治疗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3、芍药汤《圣济总录》:白 芍、桂、甘草,治疗产后血气攻心 腹痛。 4、著名方剂调和营卫、解表退热的桂枝汤中,养血调经的四物汤 中,疏肝和胃的四逆散、逍遥散中,调和肝脾的痛泻要方中,清肝泻 火的大柴胡汤中,治疗历节痹痛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中,白芍均是重要 的配伍药。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用法收集 【舒心茶】 材料:白梅花 3 克(疏肝醒脾)、厚朴花 3 克(行气降气)、玫 瑰花 3 克(理气活血)、白芍 6 克(柔肝缓急)、炙甘草 3 克(柔 肝缓急)。 做法:每天代茶饮用。 功效:缓解空虚综合征。 出处:健康之路 20151021 重阳话养老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结肠易激综合征。 2、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3、治疗坐骨神经痛、头痛、癫痫。 4、治疗冠心病。 5、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6~15g。 临床常用剂量:6~12g。 大剂量:15~30g。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 临床体会 (一)白芍传统的十大功效 在古书和著名的古方中只有芍药和白芍,而没有赤芍。白芍和赤 芍常合在一起记述。这在赤芍一节中已有详细论述。据古书中记载, 白芍的功效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十大功效:① “缓中止痛”(《本草 备要》);② 益脾:“益脾,泻木,调血”,“安脾经,收胃气”(《本 草纲 目》);③ 补血,凉血:“酸寒能凉血补血”(《本草经疏》);④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芍药,又名白芍、青芍、白芍草,是由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的根茎和根制成的药材。芍药是中国传统药材之一,因其药理活性成分多样,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一、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1. 活血止痛:芍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疼痛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中医理论中,瘀血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芍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瘀血,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 2. 温经止血:芍药对于血瘀倾向强的体质具有调节作用,通过温经止血的功效,可以有效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经血过多、痛经等问题。此外,在中医治疗中,芍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3. 调理肝气:芍药在中医体系中被归类为能够疏肝解郁的药物,可缓解因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胁肋疼痛、口苦口干等症状,对于调理肝气亢盛的体质具有一定的作用。 4. 抗炎消肿:芍药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肿胀和疼痛。因此,芍药常被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肿肌肉疼痛等疾病。 5. 抗菌消痈:芍药对于多种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用

于外用治疗各种疮疡、溃疡等皮肤感染问题。此外,芍药还具有收敛作用,可以减少疮疡分泌物,促进伤口愈合。 6. 调理肠胃:芍药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能够缓解肠胃肌肉痉挛,减少肠胃蠕动,对于治疗腹痛、腹泻、便秘等肠胃问题具有一定的帮助。 7. 抗氧化抗衰老:芍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损伤,延缓细胞老化,对于预防和改善衰老相关疾病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二、芍药的禁忌 1. 孕妇慎用:由于芍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孕妇来说,会增加子宫的收缩和血流量,导致流产的风险增加。所以,孕妇在选择中药时应慎用芍药。 2. 月经期禁用:芍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会加重月经出血,导致血流过多。因此,月经期间不宜使用芍药。 3. 脾胃虚寒者禁用:芍药性味辛凉,对于脾胃虚寒体质的人来说,容易导致寒凉内侵,引起腹泻、腹痛等问题,所以脾胃虚寒者应禁用芍药。 4. 糖尿病患者慎用:芍药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患者在使用芍药前应咨询医生。 5. 高血压患者慎用:芍药具有收敛作用,可能会增加血管的收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白芍的吃法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白芍的吃法 【别名】白芍药、芍药、金芍药、离草根、可离根、将离根、天斗、玉斗、天魁、玉魁、冠芳等。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白芍主要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芍药内酯、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等。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调节免疫、解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压、扩张血管、抗炎、抗菌等作用。白芍是一味很常用的补血药物。中医学认为血液具有滋养和濡润的作用,如血虚则不能濡养颜面,表现为脸色苍白、萎黄、没有光泽,嘴唇、指甲颜色偏淡,头晕眼花等;血不养心则表现为心慌、失眠、多梦等;血虚不能充盈胞宫,妇女则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血量少、颜色偏淡等;血虚不能濡养皮肤则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手脚麻木等。各种贫血患者或身体虚弱人群常会出现这些症状。这时可以用白芍与其他补血药如熟地黄、当归、阿胶、龙眼肉等配伍使用。白芍的常规用法是加水煎煮,用量是5~15克,大剂量至15~30克。按照中药的“十八反”理论,白芍不能与藜芦同用。 四物汤:熟地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川芎6克,水煎服。

补血。治疗血虚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各种贫血、月经不调等见上述证候者可选用。 补肝汤:当归、生地、芍药、川芎、酸枣仁、木瓜各9各9克,甘草3克,水煎服。养血柔肝,活血调经。治疗肝血不足,头晕目眩,月经量少,肢体麻木等。 白芍川芎炖鱼头:白芍、川芎各10克,甘草6克,鲤鱼头1只,料酒、姜、葱、盐各适量。白芍、甘草、川芎润透切片;鲤鱼头洗净,去鳃;姜切片,葱切段。鱼头抹上料酒、盐,放入炖锅内,加入白芍、甘草、川芎,注入清水800毫升,放入姜片、葱段。炖锅置于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煮20分钟即成。每日1次,每次吃鱼头50~100克。行气补血,镇静止痛。

中草药白芍的功效和作用

中草药白芍的功效和作用 白芍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 白芍能养血敛阴,治妇科疾患,常与当归、熟地黄、川芎等药配合应用。本品如与桂枝同用,能协调营卫,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药同用,可敛阴潜阳,用治阴虚阳浮所致的自汗、盗汗等症。 2.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等症。 白芍功能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故可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等症。治胁痛,常与柴胡、枳壳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挛,常与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与黄连、木香等同用。 3.用于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头痛、眩晕。 白芍生用,能敛阴而平抑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等症,常与桑叶、菊花、钩藤、白蒺藜等同用。 4.美容养血 在中医理论中,白芍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 白芍的食用方法 芍药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功效。白芍生用敛阴平肝作用较强;白芍炒后长于养血和肝,多用于肝旺脾虚痛泻者;白芍酒炒后偏于养血活血,血虚兼寒凝血瘀之证最宜;白芍醋炒增强柔肝止痛之力。 白芍的基本介绍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是我国药用的传统花卉,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目前在秦岭、大别山等地尚有野生。主产于山东、安徽、浙江、四川、贵州等省,东北、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有栽培。白芍按产区可分为三大类:产于浙江的称“杭芍”,产于安徽的称“亳芍”,产于四川的称“川芍”。

芍药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 《诗经·郑风》中就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诗句。因多在男女惜别时相赠,故我国古代人民把芍药作为将离草。古代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由于芍药具色、香、韵三者之美,历代文人倍加赞颂。芍药分赤芍、白芍,赤芍活血祛瘀,白芍和血养阴,属于祛邪固本的良药。中医药界有一首小诗描述了白芍的外观特点与功效:“白芍条匀两头齐,坚重粉色菊纹细,补血敛阴平肝阳,柔肝止痛用之宜。” 白芍的选购 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 白芍的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蛀。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白芍,又称白芍药、白芍藥,是中医药范畴中的一味世界性著名药材之一。它是黄芪科芍药属植物染云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茎。白芍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誉为“百草之王”、“乌头之祖”,是中药中的常用药材之一。白芍能够入药,主要因为其根中含有芍药苷、甘露醇、鞣质等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广泛,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然而,白芍并非适合所有人,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来说,应该禁忌使用白芍。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活血化瘀: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血液淤滞的症状。对于瘀血导致的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此外,白芍还可以治疗痤疮、瘰疬等皮肤疾病。 2.安神血府:白芍具有安神的作用,可以舒缓紧张不安的情绪,治疗失眠、健忘、多梦等神经衰弱的症状。此外,白芍还可以调节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低血压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润肠通便:白芍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软化大便,去除体 内积聚的毒素,预防和治疗便秘。此外,白芍还可以治疗腹泻、胃痛等症状,对于肠胃功能不佳的人群也有辅助作用。 4.止血收敛:白芍具有止血收敛的作用,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预防出血。对于盗汗、便血、肺痿、咳嗽、崩漏等症状也有一

定的疗效。此外,白芍还可以治疗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 5.调理肝脾:白芍具有调理肝脾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 促进食欲,预防和治疗肝脾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此外,白芍还可以改善肝气郁结导致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6.抗炎作用:白芍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 症状,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尽管白芍具有诸多功效与作用,但对于特定人群来说,应禁忌使用白芍。以下是使用白芍的禁忌人群: 1.孕妇: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妇在妊娠期间应该避免 使用白芍,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药物的代谢 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不适宜使用白芍。 3.出血性疾病患者:白芍具有止血的作用,因此对于出血性疾 病患者,如消化性溃疡、白血病、血友病等,应慎用白芍。 4.过敏体质者:白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对于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使用白芍,以免出现过敏症状。 5.其他禁忌:白芍在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在使用白芍前,应了解是否存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不良反应。

芍药作用与功效

芍药作用与功效 芍药,又称白芍药,是指白芍药、川芍药和赤芍药的干燥根茎。芍药属蔷薇科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芍药的主要成分是茉莉酸、芍药苷、芍药酮等化学成分,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芍药的作用和功效。 首先,芍药具有抗炎作用。芍药中的芍药苷和芍药酮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反应的发生。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通常伴随组织损伤、细胞坏死和疼痛等症状。使用芍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相关症状。 其次,芍药有镇痛作用。芍药对于多种痛感具有镇痛作用,比如头痛、经痛、骨伤等。芍药中的芍药苷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神经内源性疼痛和炎性疼痛。此外,芍药还能通过抑制神经传递物质的合成和释放,有效缓解神经痛。 再次,芍药对于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芍药中的茉莉酸和芍药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轻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损害。此外,芍药还能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对于肝纤维化和肝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芍药还具有抗痉挛、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过敏等多种作用。芍药中的芍药苷具有抗痉挛作用,可以通过抑制平滑肌收缩,缓解胃肠道痉挛和疼痛。芍药中的茉莉酸和芍药苷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另外,芍药中的芍药苷还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芍药还可以通过抑制过

敏反应的发生,减轻过敏症状,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芍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不仅局限于单一的药理作用,还与其多种化学成分的综合作用有关。芍药苷和芍药酮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此外,芍药还可以与其他药物共同使用,增强其药物疗效。 芍药在临床上有多种应用方式。常见的用法是饮片煎剂和药酒,还可以制成洗剂、敷贴剂和内外用丸剂等。根据具体病症,可以选择不同剂型和用法。芍药的剂量一般为3-9g,具体剂量 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然而,芍药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和禁忌症。长期或过量使用芍药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此外,芍药具有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孕妇和经期妇女应慎用。对于个别药物敏感性患者和有精神病史的人群,也应避免使用芍药。 综上所述,芍药具有抗炎、镇痛、保肝、抗痉挛、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过敏等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是,使用芍药时应遵医嘱,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应注意芍药的禁忌症和药物相互作用,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的简介: 芍药,别名将离、离草,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芍药可分为草芍药、美丽 芍药、多花芍药等多种品种。其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4900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 花卉。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其根制成中药具有镇痉、镇痛的药用价值。位 列草本之首,其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另外,芍药在红 楼梦中是一种重要的花,史湘云醉眠芍药茵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情景之一。 是什么? 芍药的根鲜脆多汁,可供药用入药时分赤芍,白芍两种。根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 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中医认为: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对妇女的腹痛、胃痉挛、眩晕、痛风、利尿等病症有效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 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 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 伤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