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学概论

交通工程学概论

交通工程学概论

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第一章交通工程学概论

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与发展

1.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交通研究可分为两个门类,一个是交通工程,一个是交通科学。交通科学基础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制约交通系统的基本规律;而交通工程的目的则是交通运输网络和交通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指导下的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多种提法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交通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探索、研究、认识并提出自己的定义,因此对这一学科的理解和定义有多种提法:

20世纪40年代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道路规划、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连区域用地与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以便使客货运输安全、有效、经济和方便。

澳大利亚著名的交通工程学教授布伦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关于交通和出行的计测科学,是研究交通流和交通发生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为了使人、物安全而有效地移动,将此学科的知识用于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营。

1983年世界交通工程师协会会员指南提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规划、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连用地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关系。

前苏联学者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行的规律及其对道路结构、人工构造物的影响的科学。

英国学者的定义:道路工程中研究交通用途与控制,交通规划,

线形设计的那一部分称为交通工程学。

日本学者的定义:考虑客、货运输的安全、便利与经济,综合探讨公路、城市道路及相邻连接地带的整体用地规划、几何线形设计和营运管理等问题,属于工程上的分支学科。

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2.范畴

(1)道路工程学

道路工程学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的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道路通常是指为陆地交通运输服务,通行各种机动车、人畜力车、牲畜及行人的各种路的统称。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农村道路、林区道路等。城市高速干道和高速公路则是交通出入受到控制的、高速行驶的汽车专用道路。

道路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道路网规划和路线勘测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排水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附属设施工程和养护工程等。

(2)交通运输工程学(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交通运输工程学是把现代技术和科学原理应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及运输设施的规划、功能设计、运营和管理,以实现安全、迅速、舒适、方便、经济和与环境相协调地运送旅客和货物。交通运输系统由5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组成,即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应统筹规划、合理分工、扬长避短、协调发展,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美国(1978年)已将交通工程学会改为运输工程学会,并将运输工程学的定义为:“适用于所有交通工具的设施规划、机能设计,以及运用管理方面的、技术方面的科学,以实现人员、财物运输的安全、迅速、舒适、便利、经济,并且与环境相协调”,并将相对应的交通工程学定义改为:“处

理道路、街道、高速公路及其网络、起终点站、相关联的土地使用,线形几何设计、交通运用以及处理与其他交通的关系”。显然运输工程具有广泛的含义。同时,也说明随着科技进步学科内容更新,其定义与含义也自然会随之发展。

(3)交通工程学(American Institute of Traffic Engineering)40年代美国:是道路工程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道路规则、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连区域用地与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以便使客货运输安全、有效和方便。

(1983)美国交通工程师协会(ITE,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提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亦称道路交通工程,仅研究道路上的交通)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涉及规划、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站点用地、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

一般概念:交通工程学是以人(驾驶员和行人等)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有关的内容统一在道路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的科学。它寻求的是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能源消耗与公害影响最低、运输效率最高而费用最省的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目的。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内容涉及工程(Engineering)、执法(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等许多领域,人称“五E”科学。

3.研究目的:

●提高道路通行力(通畅)

●提高运输速度(快速)

●减少交通事故(安全)

●提高交通舒适和方便程度

●减少交通污染(环保)

●节省能源消耗(节能)

1.1.2 交通工程发展的回顾

1.步行时代

在车辆发明以前漫长的远古时期,人类为了追捕、逃避兽类,就要迅速奔跑,为了获取食物,就要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但真正的运输活动要从创造和使用运输工具的时期算起,最早的运输工具是木棒,在木棒的一端缚上重物,由人背负,或木棒的中部放置一个重物,由两人抬行。

在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畜牧时代,某些野兽如牛、驴、马等。经过驯化供人役使,成为人类的运输工具。以后人类又发明了一种运输工具,这就是撬,可用于雪地、草地或土地,

用以拖曳物品。其后又在撬板的底下安放圆木,以滚动代替滑动,从而大大减少了摩阻力。2.马车时代

近代世界上一些文明古国所在地都先后从出土文物中发现过车的遗迹。中国是最早发明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在4600年前黄帝时代已创造了车,至商代中国的车工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两轮车,表明商代的车已有一辕、一衡、两轭、一舆。从舟车到马车,使人类交通进入车辆时代,车轮的发明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在古代用马、牛、骆驼或人来牵引车轮进行运输,但最常用、最有效、最普遍的还是马车,历史上称为车轮文化,又称马车时代。车轮文化在中国和欧洲均较发达,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交通工程学是随着车轮文化的出现而产生的。

我国古代对交通工程极为重视,交通也相当发达。但也不能不指出在车辆的动力方面,长期以来均依靠人、畜与风力,没有较大的进展,拉车速度最高的动力就是马,故一般称其为马车时代,其速度受马力所限无法提高。

3.汽车时代

19世纪末,产业革命之后出现了蒸气机和电动机,为运输工具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于是,以动力机械驱动的各种机动车辆纷纷制成,成为道路交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最先出现的是蒸气机车,它们组成列车在轨道上行驶,运量大,速度快,受气候影响小,在19世纪末期,即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旅客运输和大宗货物运输的主

要工具。

1885年,德国人K.本茨(karl.Benz)第一次制成了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汽车,从此汽车很快就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它具有行驶迅速、机动灵活、乘坐舒适、使用方便等优点,不要求有固定的轨道,且适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客、货运输,也可用于军事、体育以及其他方面。

现代大城市要求多种运输工具组成的交通网络,除汽车外,还有有轨电车、无轨电车、轻轨车辆、电动汽车、摩托车、轻骑等。

4.高速公路时代

20世纪30年代之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公路运量激增,形成了车多路少、事故率不断上升的局面,交通需求难以满足。加之汽车速度提高很快,这一状况推动了公路的发展和技术标准的提高。一说世界上最早的一条汽车专用道路是1921年德国在柏林西部建造的一条l0km的往返分离的高速道路,然后1933年在柏林至汉堡修建了一条更长的高速公路;一说意大利于1924年首先建成了一段高速公路。1937年美国在加州也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40年代后,许多国家仿照德、美,也修建了高速公路。有些国家甚至已建成了本国的高速公路网并与邻国相接。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0多万公里,中国已通车的高速公路到2001年底已达1.94万公里。高速公路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效率高、事故少、灵活、方便等优点,其缺点是建设造价高,占地多。

5.智能运输时代

智能运输时代是交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一方面有此需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增加很快而道路难以迅速增加,各国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环境污染,道路设施不足,同时土地能源方面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要大量修筑新路就要占用大量土地,造价高昂,矛盾尖锐,难以付诸实施;而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欧洲就开始了智能运输系统(ITS)的研究,美国也投入了大量人力资源,研究车辆与交通的控制、传感

器接收、输送等元件和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组成智能运输系统,也称自动化公路运输系统(AHS)。美国1997年8月在南加州San Diego15号州际公路上的约12.22km(7.6英里)长的自动化公路试验段对各项自动化指标进行了试验。

总的看来,智能运输系统还处于研究试验开发阶段,各经济发达国家都争相投入大量开

发研究经费,试图获取重大进展,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希望能从此解决交通拥挤。1.1.3 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1.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

主要是交通管理,诸如给驾驶员发执照,设立交通标志,安装手动信号机,进行路面画线等,以减少交叉路口的阻塞。

20世纪40年代,交通工程人员开始意识到,只靠简单的交通管理,无法根治交通问题,修建道路若不以交通量大小为依据,则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于是增添了交通调查、道路规划的内容。在修路之前,首先调查现状交通量,预测远景交通量,根据预测车流的流量、流向,对道路布局、标准、线形几何设计提出要求,同时考虑交通管理方案,配备必要的交通设施并就提高投资效益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工业发达国家,为了尽快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破坏的工业,大规模修建公路,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1956年,美国颁布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提供250亿美元,全力支持州际、国防公路建设。其经费,联邦政府负担90%,州政府负担10%。计划修建高速公路的总里程为6.8万km,联结42个州的首府,全国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几乎都在该系统上。日本于1957年4月颁布了高速公路干道法,次年修建第一条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英国自1957年开始修建高速公路,平均每年建成110km。德国是最早修建高速公路的国家,从1933年开始,后因战争,曾一度中断。到1955年,前联邦德国又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高速公路系统,平均每年修建150km。

高速公路的修建,带动了汽车工业,也刺激了钢铁、橡胶、有色金属、塑料、石油、电器、动力、玻璃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各国汽车

拥有量增加很快,至1996年,美国有17975.5万辆,英国有2569.3万辆,法国有3029.5万辆,德国有8181.8万辆,日本有7122.2万辆,意大利有3321.0万辆,加拿大有2052.7万辆,澳大利亚有1065.1万辆。在美国,陆路交通打破了以铁路为中心的局面,形成了“汽车化”运输的新格局。因此,在这个时期,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道路通行能力、线形设计、立体交叉设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停车问题就成了交通工程学的研究课题。公路交通与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衔接,小汽车、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及如何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功能以满足交通需求等,也开始进行研究。

2.交通工程发展的中期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汽车数量激增,美、英、前联邦德国、法、日等国的每公里公路平均汽车密度逐渐趋于饱和。1969年至1996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按每公里公路的车辆拥有计算:英国39/71辆,前联邦德国33/72辆,美国18/31辆,日本15/62辆,法国9/37辆,1996年,意大利、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每公里公路的拥有车辆分别为109辆、22辆与12辆;若以高速公路每公里拥有量计,加拿大为1080辆,美国为2234辆,法国为3314辆,意大利为3748辆,德国为4649辆,英国为8029辆,澳大利亚为9182辆,日本为12153辆。各国车辆增加很快,因此,交通拥挤、阻塞现象严重。在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城市的中心街道上,平均车速每小时只有十几公里。同时交通事故与日俱增,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疏导交通,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于是,倡导“交通渠化”,用计算机控制交通,改进道路线形设计,保持各线形要素之间协调。在此期间,开始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做交通规划,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做出行调查,用出行产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的程式进行交通预测;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布设路网、枢纽、场站等交通设施。

20世纪70年代,由于能源危机,石油价格急剧上涨。同时,大量的汽车尾气、噪声、

振动危及人们的健康,这就迫使工业发达国家对交通进行综合治理。1975年9月,美国提出交通系统管理,即TSM(Transportation System Management),旨在节约能源、改善交通环境、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空间、控制车辆和车辆出行、协调各种交通方式,力求达到整体效率最高。在此期间,注意研究大众捷运系统,倡导步行,对公共交通实行优惠政策,推行合乘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客流、车流,保护环境,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等。

20世纪80至9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多数城市的发展已经定型,大规模进行交通规划的时代已经过去,交通工程的研究问题,多集中于交通管理方面。

在交通工程学的发展过程中,对如何解决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各工业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措施。美国、加拿大等国,因其疆域辽阔,采取增加道路车道数的办法,最多的增加到20多条车道。日本则由于其国土狭窄,在路上增加车道有困难,因而采取设置交通自动控制系统的办法。北海道的中央高速公路,在1984年刚刚建成时,亦建有全部控制系统。他们认为高速公路一旦建成后,交通量就将迅猛增长,届时再行改造极不经济。欧洲各国所采用的措施则介于二者之间,尽管他们采取了增加车道和加强控制的措施,仍难以满足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此外,交通安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世界各国在兴建高速公路后,交通事故率有所降低,但由于在高速公路上车辆高速行驶,交通量增长,恶性事故率又有所上升。因此,研究采用高新技术,以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度和通行能力,改善日益恶化的公路交通,就成为大家公认的惟一可行的途径。

3.近期交通工程的发展

使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均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采用各种高、新技术,研究“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IVHS)”,或称智能交通系统(ITS)。日本和欧洲动手较早,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即开始进行。美国起步较晚,在1991年,美国“地面运输方式之间的效率法案(Intermode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ct of 1991,ISTEA)”通过后,才得到

联邦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目前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已形成北美(美国、加拿大两国)、欧洲(有10多个国家参加)和日本三大研究集团。这些集团开发的项目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 VCS)或称智能车辆控制系统。

(2)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ATMS)或自动高速公路系统。

(3)先进的驾驶员信息系统(Advanced Driver Information System,ADIS)。

以上三项为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先进的公共运输系统、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及商用车辆营运系统等,以及针对各个运输部门和企业的子系统。

1.2 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外延、性质与特点

1.2.1 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范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而使交通工程学科的内容日益丰富。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有:1.交通特性:人、车、路的交通特性和交通流的一般特性(流量、密度、速度等);

2.交通调查:主要调查交通的流量、流速与起讫点,调查运输工程的时间、空间分布,及交通事故和对环境的影响;

3.交通流理论:运用概率理论,流体力学理论与动力学理论,宏观与微观的方法,研究连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交通工程学 2.交通流 3.交通流特性 4.交通量 5.第30小时交通量(30HV) 6.小时设计交通量 7.交通量的方向分布 8.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 10.行驶车速 11.行程车速 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13.临界车速 14.设计车速 15.车流密度 16.车头间距 17.占有度 18.延误 19.固定延误 20.运行延误 21.停车延误 22.排队延误 23.引道延误 24.引道延误段 25.引道时间 26.道路通行能力或称交通容量 27.道路条件 28.交通条件 29.基本通行能力 30.可能通行能力 31.实用通行能力 32.服务水平 33.饱和流量 3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35.交通管理 36.信号相位 37.信号周期 38.最佳周期时间 39.最短周期时 40.绿信比 41.绿灯间隔时间 42.最短信号周期 43.最佳周期 44.绿信比 45.道路交通事故 46.轻微事故 47.一般事故 48.重大事故 49.特大事故 50.可听阀 51.痛阈 52.声压 53.声压级 54.声波的频率 55.声的频谱 56.响度 57.响度级 二、填空题: 1.交通控制通常分为三种: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2.用来描述车流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车流基本参数。 3.交通流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交通量调查是调查道路各点交通量在时间上分布的特点以及各路段交通量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包括 车辆组成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5.速度调查主要指车速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OD调查即出行起止点调查,包括调查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 7.预测的交通量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8.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的观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9.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分,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10.交通分配方法常用______,______,______等数种。 11.以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后果为标志,道路交通事故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所研究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哪几类? 2.道路情况对车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交通流调查有哪些作用 4.远景交通量基础资料的收集及调查有哪些? 5.交通量调查资料的用途有哪些? 6.交通延误资料有何作用 7.影响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主要有哪几种? 8.在道路上行车时吸引驾驶员注意力的三组因素是什么? 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的交通标志分为哪七大类? 10.规定的道路交通标线分为哪三大类? 11.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的情报可分为哪几类? 12.交通管理主要内容可分哪五个方面? 13.常用的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制有哪几种方式? 14.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制按控制的范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5.单点信号控制的几种方式? 16.感应式信号控制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 17.综合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18.地区公路网规划

交通工程概论(教学考一体化)

1.关于排队系统中的定长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00分) A. 每一个顾 客的服务时间都 相等 B. 每一个顾 客的等待时间都 相等 C. 排队系 统的总等待时间 是一给定值 D. 排队系 统的总服务时间 是一给定值 2. 停车场的出入口设置时,当停车车位数大于500个 时,应设置的出口数为()。 (4.00分) A. 2个 B. 3个 C. 1-2个 D. 3-4个 3.小型环形交叉口其中心岛的直径尺寸应该是( 4.00 分) A. 小于50m

B. 小于25m C. 大于25m D. 在25-50m之间 4.我国交通部门规定:在车速为30(km/h)时,中型货车不大于()(4.00分) A. 8m B. 6m C. 10m D. 9m 5. 平均日交通量简写为() (4.00分) A. ADT B. MADT C. AADT D. WADT 6.在道路结构物景观设计工作中,使边坡造型和现有景观及绿化相适应的造型设计属于()设计。(4.00分) A. 横断面造型

B. 立面造型 C. 平面造型 D. 整体造型 7. 在选用速度-密度数学模型时,符合使用“格林伯对数模型”的交通条件()。 (4.00分) A. 交通密度适中 B. 交通密度很小 C. 交通密度很大 D. 交通密度为0 8.下列叙述中,可用于定义“地点车速”的是()。(4.00分) A. 根据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 B. 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 C. 使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 D. 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气候条件下,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 保持的安全车速; 9. 对线路所在地区或街道周围进行有关文物景观资源方面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或深入现场调查的工作,属于道路景观设计程序中()阶段的工作。

交通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浅谈 乔振国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桥专业,河北邯郸 056038) 摘要:一个城市的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交通规划可以给城市带来无限的活力,给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现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大部分都会面临城市交通问题,交通拥堵最为令人头疼,如何最好巧妙最大化地避免这个问题,本文就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日益蔓延现状和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结合一些国内外的实例从多角度分析交通拥堵形成原因和对交通拥堵问题的采取有效的措施的处理,并给出一些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为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字:城市道路交通现状交通拥挤成因采取措施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 in the city Qiao Zhenguo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bridge, Hebei Handan 056038) Abstract:traffic and city of a city development and city residents life, good traffic planning can bring infinite vitality to the city, to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to the residents travel. We now live in large parts of the city will face the city traffic problems, the traffic jam is the most headache, how to avoid this problem best cleverly maximizing, the big city of our country traffic conges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pread situation and our country city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pres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some examples from the multi angle analysis traffic congestion causes and treatment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and gives some specific methods to solv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and strategy of city roa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ig city of our country to solve the traffic jam problem. Keywords: city road traffic situation of traffic congestion causes measures 一、城市交通及相关概念 1.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区范围内的交通,是城市各种用地之间的人和物的流动。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有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这些流动都是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的。 2.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已经发育为一种立体化、综合化的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包括城市道路、桥梁、轨道系统等;第二,城市客货运输系统,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地铁、轻轨、轮渡等公共客运系统,人力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私人汽车等个体客运系统,以及城市内部的货运系统;第三,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包括交通标志、信号系统,

交通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1)

交通工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 3.交通流特性:交通流的定性与定量的特征及其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规律。4.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和行人数, 5.第30小时交通量(30HV):一年中所有小时交通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其第30位小时交通量称之为第30小时交通量(一年=365×24=8760小时)。 6.小时设计交通量:在进行道路的改建或新路的设计中,既能满足交通量的需要,又能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的小时交通量。 7.交通量的方向分布: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长时间内,可能接近相等,但 在某段时间内(例如,一年中的某个季节,一月中的某天,一天中的某几个小时)则会有 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交通量的方向分布。 8.交通量的时间分布:指的是在不同时间段内道路上交通量的变化。 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指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际工作中常用很短的距离 和时间内求得的车速。 10.行驶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 所求得的车速。 11.行程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 所求得的车速。 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是指具有中等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的实际交通和环境条件下所 能保持安全行驶的最大车速。它是估计道路通行能力的依据。 13.临界车速。指道路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车速。 14.设计车速。指按道路条件决定的最高车速。它是道路线型几何设计的标准。 15.车流密度是指在一条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某一时刻在单位长度内(一车道或全车道)的车辆数。 16.车头间距也叫车头空距或车头间隙,是指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的间隔距离。若用空间距离米来表示,则称为车头距,若用时间秒来表示,则称车头时距。 17.占有度是指形成交通流的每台车辆对道路的占有情况。具体表示占有度的参数有时间占有度和空间占有度。 18.延误是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19.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 20.运行延误:由于各种交通组成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延误。一般它含纵向、横向、外部和内部的干扰,如停车等待横穿、交通拥挤、连续停车以及由于行人和转弯车辆影响而损失的时间。 21.停车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停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 22.排队延误:排队时间与以畅行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之差。排队时间是指车辆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的时间。 23.引道延误:引道时间与车辆畅行行驶越过引道延误段的时间之差。 24.引道延误段:在入口引道上,从车辆因前方信号或已有排队车辆而开始减速行驶之断面至停车线的距离。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0409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48 上机/ 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材:杨晓光.交通工程(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周商吾.交通工程(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饭田恭敬(日).交通工学.人民交通出版社.W. S. Homburger (美).交通工程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以道路交通为主体,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讨论影响交通安全、交通通畅性和效率性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要素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还包括伴随着高新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交通科技及其理论。本课程将主要以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教学对象,讲述交通工程的全貌,包括: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为进一步进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由人、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共同构成的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方法,交通模型构筑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控制、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新交通科技相关的新交通工程理论和技术概述等。试图培养学生了解交通工程基本知识,掌握交通工程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交通工程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概论 1.1 理解交通工程的定义 1.2 了解交通工程与运输工程的关系 1.3 了解交通工程的发展第二章交通系统及其基本分析 2.1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概念 2.2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框架 2.3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特征及其调查分析 2.4 理解交通问题及其基本对策论 2.5 了解交通系统描述与模型化第三章交通规划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 3.1 理解基本概念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3.2 理解交通需求分析 3.3 理解交通供给分析 3.4 理解基于交通需求的交通规划方法 3.5 了解引导性交通规划方法 3.6 理解交通网络设施布局规划 3.7 理解交通枢纽规划 3.8 了解交通规划方案评价与优化 第四章交通设计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 4.1 理解基本概念 4.2 了解基于功能需求的交通系统设计

中南大学交通工程概论作业答案

《交通工程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概述 1.交通工程学所研究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哪几类? 答:(1)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为了收集交通资料,作为交通规划、道路及设施的设计、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依据。例如,通过调查,已知某一路口的交通流量和车流密度情况,就可以设置该 路口的控制形式,信号灯的配时及岗台的设置等等。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流量、行 车速度、车流密度及交通事故的调查等等。 (2)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根据调查的有关资料,用电子计算机和数学方法进行运算或模拟、预测未来生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交通的新的要求,从而对道路交通进行科 学的综合性的规划。例如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分配、道路网的布置等等。 (3)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研究分析交通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包括分析交叉路口交通的“点” 理论,解决路段行驶的“线”理论,研究网络车流的“面”理论。交通流的分析方法有三种: 概率论方法、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和跟车理论。较为普遍的是概率统计分布理论。 (4)人——机特性。主要研究在现代交通条件下,机动车驾驶员与行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研究汽车的动力性、操纵性、制动性和行驶稳定性;研究道路与汽车运行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 地形、地物、气候等所引起的交通问题;探索人与车、人车与道路、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据以指导交通规划、道路及其他交通设施的设计,交通管理和驾驶员 培训等各项工作。 (5)交通管理。交通管理是现代交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交通畅通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它包括技术管理、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安全教育。 技术管理包括设计交通设施,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号志,实行交通渠化等。 法制管理是指对车、路、人、环境颁布各种强制执行的交通法令。 行政管理是对车、路、人的管理,如实行时差上、下班制度,减少高峰交通量等。 安全教育包括对驾驶员的培训、考核,对驾驶员及人民群众进行交通法纪和交通安全的教育。 (6)道路线型的设计。面对新的交通情况,对道路的改建、扩建及新道路进行道路几何线型设计,更好地反映人、车、路、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满足迅速、安全、舒适的运行要求。 (7)对交通事故与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和掌握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弄清交通事故与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采取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 (8)汽车交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汽车交通对环境污染主要是指车辆的振动、噪音、废气,因此,交通工程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污染程度,如何进行监测及采取防治的措施。 (9)城市公共交通的研究。主要研究城市的交通管理及交通控制,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事故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 作业二交通流特性 1.什么是交通流、交通量、行驶车速、行程车速、车流密度、占有度? 答:交通流是在道路上人、车、物从甲地到乙地的流动形态,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人流、车流、客流、物流等。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和行人数。 行驶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程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第一篇基础知识 第一章交通工程概论 一、交通工程学概述 1、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科学,与运输工程、道路工程、汽车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系统工程、人机工程、心理学和经济学密切相关,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而且仍在不断丰富。 研究内容是研究交通规划、道路线形设计、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 2、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道路交通特性 交通要素:人、车、路及交通性的特性 交通工程设施简介 一、概述: 1、交通工程设施定义:是指与道路基础设施相配合,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公害程度、增加经济效益,使道路出行者快速、安全、舒适地到达目的地,而沿道路或管理场所所设置的构件、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总称。 交通工程设施的功能与作用:安全防护作用和管理服务功能。 2、分类: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机电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安全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凸起路标、轮廓标等,地下管线也列入交通安全设施部分。 交通机电设施包括:监控设施、通信设施、收费设施、低压配电设施、照明设施、隧道机电设施等 3、交通工程设施通用质量要求: 产品质量的要求:产品质量由各种要素组成,通常包括使用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经济性和环保等几个方面 产品的使用性能: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预期目的或者规定用途的能力。 产品的安全性:在使用、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免受伤害的能力。 可靠性:在规定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程度和能力。一般可以功能效率、平均寿命、失效率、平均故障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参量进行评定。 可维修性:产品在发生故障以后,能迅速维修恢复其功能的能力,通常采用平均修复时间等参量表示。 经济性: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所付出或所消耗成本的程度,同时,亦包含其可获得经济利益的程度,即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能力。 产品的环保要求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而提出的。 通用检测仪器及实验方法 一、涂层厚度:常用的防腐层有镀锌、镀铝、高分子涂层、金属加高分子复合涂层 1、磁性测量仪:可测钢铁表面的油漆、瓷、搪瓷防护层;塑料;橡胶覆层、镍铬在内的各种有色金属以及化工石油行业的各种防腐涂层。 2、电涡流测厚仪:所有导电体上的非导电覆层。覆层材料要有导电性,两者之间的导电率之比相差3-5倍。 3、超声波测厚仪: 一般测量方法:1)在一点处用探头进行两次测厚,在超声波测厚仪两次测量中,探头的分

交通工程概论总结

交通运输概论总结 姓名:林晓龙学号:0925112042 班级:2009级网络工程1班 摘要:通过对《交通工程概论》的学习,了解了交通工程的定义及范围,基本内容与各种交通工程的,拥有了一定的学习更多的交通知识的基础。学完这门课我还学到了好多关于交通道路上的知识,对我国的交通布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懂得安排出游,还有就是很有用的是在道路的设计上的考虑安全及方便,积累 了很多安全及日常交通安全的知识,本文即是对这个学期学习心得的简单总结。 一族的增多以后交通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如今的交通状况显然无法满足!以后将会如何发展呢?怎样才能使人们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遵守交通规则? 一、交通运输基础知识 一、道路运输的作用 •实现铁路、水运、航空运输货物及旅客的集中与分散 •与铁路、内河运输分流 •补充铁路长距离运输的不足 •面上运输(农村运输、城乡运输、市内运输、港站的集散运输) •国防运输 二、道路运输发展概况 1、公路: •古代 道路源于周朝,“路者露也,赖之以行车马者也”称为导路,秦以后称“驰道”或“驿道”,元称“大道”,清分“官路”和“大路” “丝绸之路”:BC2300,东起长安,经陕西、甘肃、新疆,越过帕米尔高原,再经中亚、西亚,西至大秦(今地中海东部意大利等国)7000多公里 “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武帝村),北至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 •近代 1906年修建第一条汽车公路,广西友谊关-龙州,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公路总里程13万公里,路况差,标准不一,通车里程仅为8.1万公里。 •现代 1949-1959,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并在东南沿海、东北和西南地区修建国防公路,总里程达到50多万公里。 60年代,加强了公路技术改造,有路面道路里程及其高级、次高级路面比重显著提高。 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对青藏公路进行技术改造,到1978年底达到89万公里,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3公里/百平方公里 1978-1985国家干线公路网和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制定并实施,重点加强了质量水平的提高,公路建设筹资渠道走向多元化。公路通车总里程增长到94.24万公里,其中一级公路422公里,四级及等外公路79.23万公里。 “七五”期间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到“七五”期末,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02.8万公里,其中高

交通运输概论

交通运输概论 1.交通的概念 是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载运工具在相应公共设施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活动之一; 2.运输的概念 是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利用一定公共设施、专门设施和相应的运载工具,实现人员与物质地理位置改变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3.绿色交通的含义 绿色交通是一种以缓解交通堵塞、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五目的,满足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和谐式交通运输系统; 4.绿色交通的特征 就是以节能环保、安全通畅的交通设施为基础,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适量新能源与环保型汽车为工具,以高效、智能的交通管理为依托,与城市规划和空间拓展相协调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5.铁路运输设施与设备的组成 铁路运输设施与设备是铁路行车和调车工作的基础,是运输组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通常由铁路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与信号及车站设备组成; 6.铁路线路的组成

铁路线路是为了进行铁路运输所修建的固定路线,是铁路固定基础设施的主体,是由路基、桥梁、涵洞、隧道和轨道组成的整体工程结构;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它的线路中心线表示的,中心线可以理解为两根钢轨之间中心位置的“假想线”,也可以理解为线路在空间的轨迹; 7.铁路枢纽按其在铁路网上的地位与作用的分类 答:1;路网性铁路枢纽, 2;区域性铁路枢纽, 3;地方性铁路枢纽, 8.道路运输系统的构成 道路公路和城市道路是主要供道路交通工具行驶的工程结构物,由路线,构造物路基面、桥梁、涵洞和隧道以及交通工程和沿线附属设施组成; 道路运输主要包括城市对外城际间道路运输和城市内部道路运输;在本章中公路运输主要指城市对外道路运输,城市道路运输主要指城市内部道路运输; 9.公路的格概念 公路是指连接城市、农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合设施的道路; 10.公路的主要结构-是指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 11.高速公路沿线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绿化设施等是保证高速行车安全和调节驾驶员和乘客疲劳、方便旅客、保护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工程学概论

交通工程学概论 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第一章交通工程学概论 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与发展 1.1.1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交通研究可分为两个门类,一个是交通工程,一个是交通科学。交通科学基础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制约交通系统的基本规律;而交通工程的目的则是交通运输网络和交通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指导下的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多种提法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中各种交通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探索、研究、认识并提出自己的定义,因此对这一学科的理解和定义有多种提法: 20世纪40年代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道路规划、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连区域用地与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以便使客货运输安全、有效、经济和方便。 澳大利亚著名的交通工程学教授布伦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关于交通和出行的计测科学,是研究交通流和交通发生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为了使人、物安全而有效地移动,将此学科的知识用于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营。 1983年世界交通工程师协会会员指南提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规划、几何设计、交通管理和道路网、终点站毗连用地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关系。 前苏联学者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行的规律及其对道路结构、人工构造物的影响的科学。 英国学者的定义:道路工程中研究交通用途与控制,交通规划,

线形设计的那一部分称为交通工程学。 日本学者的定义:考虑客、货运输的安全、便利与经济,综合探讨公路、城市道路及相邻连接地带的整体用地规划、几何线形设计和营运管理等问题,属于工程上的分支学科。 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2.范畴 (1)道路工程学 道路工程学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的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道路通常是指为陆地交通运输服务,通行各种机动车、人畜力车、牲畜及行人的各种路的统称。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农村道路、林区道路等。城市高速干道和高速公路则是交通出入受到控制的、高速行驶的汽车专用道路。 道路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道路网规划和路线勘测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排水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附属设施工程和养护工程等。 (2)交通运输工程学(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交通运输工程学是把现代技术和科学原理应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及运输设施的规划、功能设计、运营和管理,以实现安全、迅速、舒适、方便、经济和与环境相协调地运送旅客和货物。交通运输系统由5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组成,即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应统筹规划、合理分工、扬长避短、协调发展,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美国(1978年)已将交通工程学会改为运输工程学会,并将运输工程学的定义为:“适用于所有交通工具的设施规划、机能设计,以及运用管理方面的、技术方面的科学,以实现人员、财物运输的安全、迅速、舒适、便利、经济,并且与环境相协调”,并将相对应的交通工程学定义改为:“处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 一、课程教学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是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交通运输工 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是学生学习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 学生将学习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交通运输系统的概念、交通运输规划与 管理、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交通运输设施与设备等内容。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 交通运输系统:介绍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道路交通、铁路 交通、水运和航空运输等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2.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介绍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预测与评估、交通规划与设计等内容;介绍交通运输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交 通管理技术、交通安全管理、交通信息管理等内容。 3. 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介绍交通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道路设计、桥 梁设计、交叉口设计等内容;介绍交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道路建设、桥梁 建设、交叉口建设等内容。 4. 交通运输设施与设备:介绍交通运输设施与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交通信 号灯、路标标线、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收费站系统等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多种 教学方法,包括: 1. 理论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将对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详细 的讲解,包括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交通工 程设计与建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交通运输设施与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工程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 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选取一些典型的交通运输工程案例,包括道路交通设计、铁路交通规划、水运管理等内容,通过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工程的具体操 作方法和工程实践经验。 3. 实验操作:在课程实验室中,让学生进行一些与交通运输工程相关的实验操作, 包括交通运输设施与设备的实际操作、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模拟实验、交通工程设计与 建设的设计实践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了解交通运输工程的实际操作流程和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和工程实践经验。

交通工程专业课

交通工程专业课 交通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的工程学科。该专业的学生将学习一系列与交通工程相关的课程,以便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以下是一些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的基本介绍。 1.交通工程概论:这门课程通常作为交通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介绍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包括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和管理等。 2.交通流与交通规划:学生将学习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如流量、速度、密度等,并了解如何进行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设计、交通分配、公共交通规划等。 3.道路工程:这门课程涵盖了道路设计、施工和维护的知识,包括道路几何设计、路面结构、交通标志和信号、道路照明和排水系统等。 4.桥梁工程:学生将学习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梁桥、拱桥、悬索桥等不同类型的桥梁结构,以及桥梁的施工技术和维护管理。 5.交通控制与信号:课程内容包括交通信号灯的设计、交通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信号控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6.交通安全:这门课程关注于交通安全的基本概念、事

故预防措施、安全分析和风险评估,旨在减少交通事故和提高道路安全。 7.城市交通工程:学生将学习城市交通系统特有的问题和技术,包括城市道路设计、交通组织、停车设施、行人流动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等。 8.交通环境影响评估:课程涉及交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如噪音、空气污染、生态系统干扰等,以及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减轻措施。 9.交通经济学:学生将了解交通系统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交通投资的经济分析、交通需求预测、成本效益分析等。 10.交通法规与伦理:这门课程介绍与交通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伦理和责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遵守这些规定。 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交通工程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在交通工程领域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交通工程概论

交通工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 交通工程学:是以人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有关内容统一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经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能源之间关系的科学。它寻求的是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能源机件损耗与公害程度最低,运输效率最高费用最省的构建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的目的。 炫目:若视野中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路网密度:等于某一计算区域内所有的道路的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单位为千米每平方千米交通量: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交通体的数量、 地点车速:车辆驶过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行驶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程车速:是以车辆行驶于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和此区间的距离所求得的车速。 行车延误:由于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因素引起的运行时间损失。 道路通行能力: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小时内可能通过最大的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 服务水平:是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以及驾驶人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车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服务水平 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交通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的展开,即规划者如何提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出行链:某人一天的全部活动,是由若干个出行相连接的,称之为出行链 出行循环:由一个据点出发到返回该据点的一连串的出行的总称。 交通事故(5要素):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构成交通事故应具备5个因素:1)车辆2)行为的特定性3)行为人主观上常常存在着过失4)行为的违法性5)造成损害的后果 可能通行能力:道路实际所能 承担的最大交通量,指偏离上述 理想条件各种道路修正后得到 的通行能力。 视觉:外界光线刺激视觉器官在 大脑引起的生理反应。 基本通行能力:道路和交通都处 于理想条件下,标准车辆以最小 的车头距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 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断面 的车辆数,是理论上的最大交通 量。 基本路段:不受闸道立交及附近 合流分流交织影响的路段。 绿信比:是在一个周期时间内, 有效绿灯时间与周期时间之比。 二、简答题: 1.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1)视觉特性(2)反应特性 (3)疲劳(4)饮酒(5)驾 驶人的差异(6)外界因素对驾 驶人的影响 2.交通量的调查方法

XXX《交通工程概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XXX《交通工程概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 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XXX《交通工程概论》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B.立面造型 一单选题C.平面造型 D.整体造型 1.关于排队系统中的定长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00分) A.每一个顾客的服务时间都相等 B.每一个顾客的等待时间都相等 C.排队系统的总等待时间是一给定值 D.列队系统的总效劳时间是一给定值 2. 停车场的出入口设置时,当停车车位数大于500个时,应设置的出口数为()。 (4.00分) A. 2个 B. 3个

C. 1-2个 D. 3-4个 3.小型环形交叉口其中心岛的直径尺寸应该是( 4.00分) A.小于50m B.小于25m C.大于25m D.在25-50m之间 4.我国交通局部规定:在车速为30(km/h)时,中型货车不大于()(4.00分) A. 8m B. 6m C. 10m D. 9m 5. 平均日交通量简写为() (4.00分) A. ADT B. MADT C. AADT D. WADT

6.在道路结构物景观设计工作中,使边坡造型和现有景观及绿化相适应的造型设计属于()设计。(4.00分) A.横断面造型 7. 在选用速度-密度数学模型时,符合使用“XXX对数模型”的交通条件()。 (4.00分) A.交通密度适中 B.交通密度很小 C.交通密度很大 D.交通密度为 8.下列叙述中,可用于界说“地址车速”的是()。(4.00 分) A.根据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 B.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 C.使道路到达理论通行本领时的车速; D.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气候条件下,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坚持的安全车速; 9. 对线路地址地区或街道四周进行有关文物景观资源方面

交通工程概论心得

交通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一.综述 交通工程概论虽然目前只作为作为我们的一门校级任选课。但在原来课程改革之前,一直是一门必修课。当我们也是我们在考研和之后从事交通工程方面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节课。并且从我们隶属于土木与交通学院,足见其课程的重要.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道路交通的正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他在运输工程学,道路工程学,汽车工程学等学科紧密相关,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分,且仍在不断完善。我们所学的交通学其本质:通过交通调查,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的研究及有关设施,装备的配置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市交通的发生分布方式划分及运行和停驻的规律更加符合人们的安全舒适经济方便的要求,同时满足人车路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工程类学科。我们所学的书一共分为13章。第二章的交通特性从不同角度分析交通的特性。第三章通过交通调查,教我们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这是在我们道路学习中,最长使用的一种技巧。第四章根据我们的调查,阐述了交通流理论,到后来第五章的通行能力。环环紧扣,之后六七八章从到规划建设管理。我们书的最后两章的是的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专题分析 我最关注的是第二章,交通特性。交通特性分心是交通工程的基本部分,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的前提与基础。这章从人和车两部分分别对交通安全的分析,而我重点想从作为人对来看交通安全。作为我们是修建修建道路桥梁的人,我们的侧重点更应该从如何修路建桥的角度来关注交通安全。有句话叫想要富先修路,但是伴随着路越修越高,流通量的增加,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因为驾驶员引发的交通问题是越来越严峻,只有人才是决定交通安全关键的要素。 我从驾驶人的角度,重点关注与疲劳驾驶问题。我国汽车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2-3%,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20%左右,已成为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为严重的国家,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多种,在我国,根据国家交通部门的相关统计,疲劳驾驶是绝对的头号杀手,每年造成数十万人的死亡和伤残,为无数家庭带来巨大痛苦!相比超速和酒后开车等显性违法犯罪行为,疲劳驾驶的鉴定和防治都难以解决的难关,且任何人任何时间均可能发生,因此危害更大! 1、贵州“5.7”贵毕公路特大交通事故 2007年5月7日凌晨在贵州省黔西县境内贵毕公路上一辆从浙江省金华市开来的双层巴士在上坡时冲出左行车道前面的波形防护栏后,翻到斜高137米的路坎下。翻车造成21人死亡25人受伤。当地交警部门调查后得出结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疲劳驾驶。 2、湖北恩施7·16特大车祸 2005年7月15日17时左右,司机邓长清、罗运福(已在事故中死亡)轮换驾驶渝AN1029号峨嵋牌大型卧铺客车,载客55人由重庆市开县临江镇驶出,沿318国道驶向深圳。7月16日凌晨3时55分,当车行驶至318国道1528公里+60米上坡缓弯路段时,因邓长清长时间驾车,极度疲劳,致车撞击行驶方

交通工程概论结课报告

结课报告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概论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交通工程0902班 姓名:高天赐 学号:090220226 2009年11月25日

关于缓解西安交通问题的课题研究 1 交通工程的概念 结束了高考,填报了志愿,迈进了大学——然而,我对我选择的专业——交通工程——的认识,却极其模糊。那么,到底什么是交通工程呢? 在辞海中,交通被这样定义: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其中,运输是指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指邮政(信件和包裹的传递)和电信(语言、符号和图像的传输)的总称。 而工程学是指将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者解释、描述自然规律的学问)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中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工程分为很多种类,比如土建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工程和这里所研究的交通工程等等。 简而言之,交通工程是从道路工程分化而来,是运输工程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2 西安在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交通拥挤 对于现阶段的西安市而言,提到交通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一般都会是有关交通拥挤的问题。是的,西安市和国内的许多其他城市一样,都面临着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高峰时段的堵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面对浩如烟海的车辆,市中心那狭窄的四车道又如何能让车辆从容通过?从前修二环路的时候有人提议说修6车道,结果大家

说浪费,可是现在呢?面对“进城”,很多司机选择绕路到二环路等,但是现在二环路也都堵得不像样子。面对外界,我们总是自豪的说今天又有多少量机动车挂牌,殊不知这样的机动车增长又会给市区的道路增添多少压力。 面对每天都在增长的机动车数量,交通运输的压力愈发沉重。北京市无可奈何的出台了单双号出行限制,可西安又该怎么办?大力推行公共交通,劝说人们放弃乘坐私家车?看着钟楼前摩肩接踵等公交车的人群——拥挤的已经让我们习惯的公交车,又如何能保证这一政策的顺利实施? 2.2 交通安全 对于交通而言,交通安全也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声急促的刹车声,然后“嘭”的一声,行人飞出,血溅当场——马路上飞奔着的车辆,随时都在夺取路人的生命。面对如此多的随意穿越马路的行人,也许这并不完全是驾驶者的责任,但交通安全却仍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一个因素。一起又一起的车祸已经告诉我们,必须要重视交通安全。 2.3 空气污染 工业化是人类发展史上难以形容的一大飞跃,但它却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酸雨、海平面上升……一个又一个的环境问题已经让我们胆战心惊——回想童年时西安夏季夜晚美丽的群星,现在还如何能看到?而对于日趋严峻的空气污染,机动车辆的“贡献”绝对不可忽视。一辆车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也许很小,但如果是一千辆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