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大版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解答

东大版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部分:交通工程学课后思考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与发展趋势

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住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管、管理、安全的理论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与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校、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发展趋势:智能化和系统化

●1-2简述我国的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现状:综合运输六点;公路交通三点;城市交通四点

任务:即重点研究的那些领域

●1-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目标: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

重点任务:改善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规范交通行为

●1-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作用。

范围:交通特性分析技术、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与高效的运输系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以及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山区开发、旅游开展。经济方面能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价格与城市的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从而有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同时也可促进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二章:交通特性

●2-1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

题?

特性:人-车-路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分析原因: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部分,是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的前提。

●2-2略

●2-3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交通量有哪些交通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

义?

类型: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周平均日交通量等

特性:时间分布特性、空间分布特性、构成特性

意义:为了获得人、车与城市道路以及公路系统运动情况的数据,了解其分布特性,为交通运行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2-4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行程车速的定义与测定方法。这些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学中

有什么作用?

定义:略

测定方法:牌照法、流动车法、跟车法。

作用:地点车速用作道路设计、交通管制和规划资料;行驶车速用于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与进行通行能力分析;行程车速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2-5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统计分布特性: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与标准误差;中位车速;百分位车速。

●2-6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如何?

时间平均车速: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某一断面的所有车辆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用于道路的设计、交通管制和规划资料、交通事故分析、确定道路限定车速等。

区间平均车速: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定长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一定时,就是地点车速的调和平均值。用于路段的服务水平的评价、路线修改设计的依据、车辆运营经济性的重要参数。

第三章:交通调查

●3-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有什么重要意义?

原因:在交通理论研究、交通规划、道路规划设计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中都需要了解和掌握各交通参变量,为此必须进行交通调查。

意义: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有关现象,获得调查数据并进行分析,掌握运行特点变化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为交通运行设施设置、管理措施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2交通量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调查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要注意什么问题?

人工计数方法:优点是适用于任何地点、任何情况,机动灵活,精度高,易于掌握,资料整理方便。缺点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劳动强度大,冬夏季室外工作辛苦,人员培训工作量大,若长期调查花费也较大。

浮动车法:优点是花费人力较少即可测定较长区间的平均Q,可同时求取区间的V 与K,便于研究交通流各个参数间的关系。缺点是仅适用于短时间的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机械计数法:优点是节省大量人力使用方便,可同时进行范围广的调查,精度高,适于长期连续性。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使用率不高,对调查项目适应性较差,无法分车种、分流向调查。

录像法:优点是现场人员少,资料可长期反复使用、直观。缺点是费用高,整理资料花费人力大。

●3-3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原因:我国道路中,除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原修建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是汽车专用道路,其余大部分道路是汽车与其他各种车辆混合行驶,因此就存在一个以什么车辆为标准和各种车辆如何换算成标准车的问题。

原则:根据各种不同车辆在行驶时占用道路净空的程度,可以分别确定它们对标准车的换算系数。

方法:城市道路交通调查时,根据标准车的不同,可以分为小汽车为标准车的换算系数和以载货汽车为标准车的换算系数。

●3-4地点车速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目的:用于研究制定限制车速、设计车速及交通流理论研究。

方法:人工测量法优点是设备简单,缺点是误差大、精度不高;机械计数法优点是误差小、精度高,缺点是需要一定量的仪器,包括道路检测器法;雷达速度计法;用光电管法;摄影观测法。

●3-5影响行车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在进行行车速度调查时应如何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因素:驾驶员、车辆、道路、交通条件、转向车比例、服务水平

●3-6略

●3-7什么叫延误?如何调查交叉口的停车延误?

定义:是指由于交通摩阻与交通管制引起的行驶时间的损失。

调查方法:点样本法和抽样追踪法

第四章:道路交通流理论

●4-1交通量三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哪些特征变量?

●4-2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泊松分布;二项分布;负二项分布(详见第五部分)

●4-3简述离散型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4-4简述连续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负指数分布;移位负指数分布;韦布尔分布;爱尔朗分布(详见第五部分)

●4-5略

●4-6简述排队论、排队系统及服务方式。

排队系统:由输入过程(定长输入、泊松输入和爱尔朗输入)、排队规则(损失制、等待制和混合制)、服务方式(定长分布服务、负指数分布服务和爱尔朗分布服务)组成。

●4-7简述车辆跟驰特性、跟驰模型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概念: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列队行驶时,候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态的一种理论。

特性:非自有行驶状态下的车队有三个特性:制约性、延迟性(滞后性)、传递性●4-8简述车流波动理论、回波速度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概念:车流波动理论是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模拟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建立车流的连续性方程,把车流密度的疏密变化比拟成水波的起伏而抽象为车流波,当车流因道路或交通状况的改变而引起密度的变化时,在车流中产生车流波的传播,通过分析车流波的传播速度,以寻求车流流量和密度、速度之间关系的理论。

应用:波动理论用在“流”的状态比较明显的的场合,常用于分析瓶颈路段的车辆拥挤问题。

第五章: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5-1简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作用。它与道路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联系?

定义: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的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作用:是道路交通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重要指标,确定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与养护的需要,也是道路交通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诸多课题的基础与依据。

●5-2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影响因素: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管制条件、交通环境等其他条件

●5-3道路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各是如何定义的?

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分类依据: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参数大小的不同。

定义:见P129

●5-4道路的服务水品是如何定义的?服务水品的分级是按什么指标划分的?服务水平的

高低与交通量的大小有何关系?

定义:道路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度、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划分指标:行车舒适度、乘客满意度、行车速度、行车最大密度、行驶自由度(交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行车的安全性、行车的经济性、行车延误(每公里停车次数)、交通量

●5-5略(内容需自己总结,可能出简答或者计算分析题)

●5-6略(内容需自己总结,可能出分析题,2015年计算分析题)

第六章:道路交通计划

●6-1简述城市交通规划的分类及主要内容。

见P181

●6-2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需进行哪些交通调查?进行交通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见P182~185

目的:一是为了了解所调查城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二是掌握城市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发展规律,为未来交通需求预测提供依据;三是为建立交通信息数据库提供基础资料。

●6-3何为核查线?设置核查线的目的是什么?

概念:

目的:用于检验OD调查精度。

●6-4何为四阶段预测模型?四阶段中,各阶段各进行什么预测?

概念:把每个人的交通活动接交通小区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到按交通小区为分析单位的预测结果,它是一种集计模型。

各阶段:出行生成,通过对城市社会经济资料的分析,预测各交通区的出行发生量和出行吸引量;出行分布,将各交通区的出行发生量和出行吸引量转化为各交通区的O-D分布矩阵;方式划分,确定出行量中各交通方式所占的比例;交通分配,把个出行方式的O-D矩阵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产生道路交通量或公交线路乘客量。

●6-5简述增长率法、重力模型法的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

增长率法: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的比较多;不需要交通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对于变化较小的O-D表预测非常有效;可以适用于小时交通量或日交通量的预测,也可以获得各种交通目的的OD交通量。缺点是必须有所有小区的交通量;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量值较小时存在一些问题;未来交通量仅用一个增长系数缺乏合理性。

重力模型法:优点是直观上容易理解;能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相较于增长细数法更切合实际;可以在没有完整OD表时进行预测。缺点是短程OD分布偏大,尤其是区内出行,在预测时必须特别注意。

●6-6交通分配方法分哪几类?为什么说在拥挤网络,迭代分配模型优于无迭代分配模

型?

分类:最短路径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径交通分配法、容量限制-多路径交通分配法。

原因:

●6-7简述道路网络规划原则。

原则: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必要的前提,二要有全局观点和发展眼光,三要有工程经济观点,四要有群众观点。

●6-8简述公路网规划过程。

过程:公路网规划的目的、意义、层次,交通调查工作,交通预测需求发展预测,公路网规划方案形成,规划方案评价,实施计划编制及规划滚动。

●6-9何为道路阻抗函数?它的作用是什么?

道路阻抗函数是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之间的函数关系,市交通分配的关键。

第七章:交通安全

●7-1为什么要重视交通事故的分析研究?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来降低事故发生率?

分析原因:随着汽车运输业的发展,近年来人均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其所产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更是在经济方面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要重视分析研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事故。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有感知迟钝、判断不准、操作失误、生理心理状况异常、违章行驶等;间接原因有车辆、道路、环境、交通流等方面的原因。

措施:健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事故多发点鉴别与分析。

●7-2交通事故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要调查哪些内容?调查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目的:为了查清事故原因,确定违规责任,是必不可少的政策性很强的严肃工作,为以后的道路设计,交通管理提供依据,降低事故率。

内容:人、车、路、环境、时空区位、后果。

●7-3衡量交通事故的指标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指标:绝对指标有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相对指标有万车事故率、万人事故率、亿车公里事故率、万车流入交通量。

●7-4 交通安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宏观评价方法:绝对数法、事故率法、模型法、事故强度法、概率数理统计法、四项指标相对数法。

微观评价法:路段有交通事故率法、绝对数-事故率法、冲突点法、事故率系数法、概率法、事故率系数线性图法。交叉口有交通事故率法、速度比辅助法、冲突点法。●7-5交通安全措施有哪几种?

措施:一是改善线性与交叉口设计,二是强化交通安全措施,三是加强交通管理与控制。

●7-6常用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是改进的事故频数法,二是综合影响事故强度法,三是灰色评价法。

●7-7略

●7-8试简述交通安全审计不同阶段的主要内容。

规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前的验收和运营后的审计阶段。

第八章: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8-1简述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意义、作用和内容。

意义:运用各种现代化的仪表装置与设备,最大限度地及时的采集和处理有关道路

交通的有效信息,适时了解和掌握区域网络上的交通运行情况,从而及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决策,达到科学的调控流量,指挥交通。

作用:认识并遵循道路交通流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地原则、方法、措施,不断地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以求得延误更少,运行时间更短,通行能力更大,秩序更好和运行费用更低,从而获得最好的社会经济、交通与环境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出行质量的提高服务。

内容:政策、法规、行政、安全教育、科学技术装备等多方面。

●8-2简述道路交通管理的分类。

技术管理: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

行政管理:交通法规制订与执法、驾驶员的管理、车辆管理、道路管理、交通事故处理。

●8-3简述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内容。

●8-4简述交通系统管理的目的、内容。

●8-5简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内容:交通管理现状问题与需求分析,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目标与策略,城市交通管理长效发展机制,近期交通系统管理改善方案,规划实施行动计划。

●8-6简述道路交通标志的分类及作用。

道路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能够有效地保护路桥设施,保障交通秩序,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交通事故,是道路沿线设施内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8-7简述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的目的及管理类型。

●8-8简述道路交通行车管理的作用及管理类型。

●8-9简述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的目的、类型及内容。

●8-10何为绿波交通?单行线道路绿波交通设计的关键是什么?

概念:绿波交通是指车流沿某条主干道行进过程中,连续得到一个接一个的绿灯信号,畅通无阻的通过沿途所有交叉口。

关键:精确设计相邻交叉口之间的相位差。

●8-11简述高速道路交通控制的特点及控制内容。

交通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是一门研究交通流、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道路、交 通信号、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交通工程的过程中,做习题是非常重 要的一部分,通过习题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工程的知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交通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1. 在交通工程中,以下哪个是交通流量的单位? A. 车辆数/小时 B. 车辆数/公里 C. 车辆数/分钟 D. 车辆数/天 答案:A. 车辆数/小时 2. 交通工程中的“绿波带”是指什么? A. 路口信号灯的绿灯时间 B. 一段道路上所有信号灯的绿灯时间 C. 路口信号灯的红灯时间 D. 一段道路上所有信号灯的红灯时间 答案:B. 一段道路上所有信号灯的绿灯时间 3. 在交通工程中,以下哪个是交通事故率的计算公式? A. 交通事故数/总车辆数 B. 交通事故数/总人口数

C. 交通事故数/总道路长度 D. 交通事故数/总行驶里程 答案:A. 交通事故数/总车辆数 二、填空题 1. 交通流量的定义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通常用______表示。答案:Q 2. 交通流量的峰值通常发生在早晚高峰时段,这是因为人们上下班的时间集中,造成交通流量的______。 答案:集中 3. 交通事故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数与______的比值。 答案:总车辆数 三、计算题 1. 某条道路的交通流量为2000辆/小时,车道数为2,求该道路的通行能力。 答案:通行能力 = 交通流量× 车道数 = 2000辆/小时× 2 = 4000辆/小时 2. 某路口的红灯时间为30秒,绿灯时间为60秒,求该路口的绿波带长度。 答案:绿波带长度 = 绿灯时间× 速度 = 60秒× 50km/h = 3000米 四、分析题 1. 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请分析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 出改善交通拥堵的措施。 答案: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道路容量不足、交通信号不合理、交 通管理不到位等。改善交通拥堵的措施可以包括扩建道路、优化交通信号、加 强交通管理等。

东大版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部分:交通工程学课后思考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 1 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与发展趋势 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住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管、管理、安全的理论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与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校、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发展趋势:智能化和系统化 1-2 简述我国的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现状:综合运输六点;公路交通三点;城市交通四点任务:即重点研究的那些领域 1-3 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目标: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重点任务:改善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规范交通行为 1- 4 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作用。范围:交通特性分析技术、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与高效的运输系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以及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山区开发、旅游开展。经济方面能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价格与城市的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从而有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同时也可促进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二章:交通特性 2- 1 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 题? 特性:人-车-路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分析原因: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部分,是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的前提。 2- 2 略 2- 3 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交通量有哪些交通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 类型: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周平均日交通量等 特性:时间分布特性、空间分布特性、构成特性意义:为了获得人、车与城市道路以及公路系统运动情况的数据,了解其分布特性,为交通运行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2- 4 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行程车速的定义与测定方法。这些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学中 有什么作用? 定义:略 测定方法:牌照法、流动车法、跟车法。作用:地点车速用作道路设计、交通管制和规划资料;行驶车速用于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与进行通行能力分析;行程车速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2-5 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统计分布特性: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与标准误差;中位车速;百分位车速。 2-6 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如何?时间平均车速: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某一断面的所有车辆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东南大学 交通工程学 考研 解答题及答案

2-6 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1.时间平均车速 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地点车速,这些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即 ∑==n i i t V n V 1 1 式中 t V —时间平均车速(km/h ); i V —第i 辆车的地点车速(km/h ); n —单位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总数(辆)。 2. 区间平均车速 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分布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为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和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 = n i i n i i s t ns V n V 1 1111 式中 s V —区间平均车速(m/s ); s —路段长度(m ); t i —第i 辆车的行驶时间(s ); n —车辆行驶于路段长度s 的次数; i V —第i 辆车的地点车速(m/s )。 3.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时间平均车速可以推算区间平均车速: t t t s V V V 2 σ- = 式中 t σ—时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均方差。 由区间平均车速推算时间平均车速: s s s t V V V 2 σ+ = 式中 s σ—区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均方差。 2-2 某公路需要进行拓宽改造,经调查预测在规划年内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d ,设计小时系数K=17.86 x -1..3 – 0.082,x 为设计小时时位(x 取30),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试问该道路需修几车道。

解:K=17.86 x -1..3 – 0.082=17.86×30 -1..3 – 0.082=0.1326 DHV=AADT ·K=50000×0.1326=6630辆/h n=DHV/C 1=6630/1500=4.42≈5 ∴该道路需修5车道。 2-3 在一条24km 的公路段起点的断面上,在6min 内测得100辆汽车,车流量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20km/h ,试求Q ,ht ,hs ,K 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t 。 解:Q=100×60/6=1000辆/h 车头时距: h t =3600/Q=3600/1000=3.6s/辆 车头间距: h s =(V/3.6)×h t =20m/辆 车流密度: K=1000/ h s =1000/20=50辆/km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t=s/V=24/20=1.2h 2-4 对长为100 m 的路段进行现场观测,获得如下表中所示的数据,试求平均行驶时间t ,车速 1)km h - 车辆车速 1)km h - 73.5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解 向东行驶时: h /5.451min /525.70 .20.25 .16.28X 辆辆东 西东西东==++= ++= t t Y q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大全含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大全含答案 1、关于交通量观测站,正确的说法是 A.控制测站亦称间隙观测站 B.控制测站亦称连续观测站 C.辅助测站亦称连续观测站 D.辅助测站亦称补充测站 【答案】B 2、关于某一路段的行驶车速和行程车速,正确的是 A.行驶车速不小于行程车速 B.行程车速大于行驶车速 C.行驶车速小于行程车速 D.行驶车速和行程车速是一回事 【答案】A 3、下列调查方法中,不属停放实况调查的是()。 A.机动车停放连续调查

B.停车设施分布调查 C.机动车停放间隔调查 D.询问调查 【答案】B 4、 OD 调查 O、D 两个字母的含义是() A.O表示起点,D表示讫点 B.O表示讫点,D表示起点 C.O、D 都表示讫点 D.O、D 都表示起点 【答案】A 5、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阶段的工作任务是对方案组提出的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评价,选定经济实用,能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推荐方案。 A.组织准备 B.分析预测 C.制订方案

D.评价选择【答案】D

6、下列方法中可用于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是()。 A.回归分析法 B.重力模型法 C.变量分析法 D.数字模拟法 【答案】B 7、光化学烟雾是汽车排出废气中的 ____ 在空气中经阳光照射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一种浅蓝色的烟雾。() A.铅化合物和一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碳氧化合物 C.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 D.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答案】D 8、()在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控制性指标,常用作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管理等的依据。 A.MADT

B.A ADT C.W ADT D.30HV 【答案】B 9、设车流的“速度-密度”关系为,则该车流的最大流量为()。 A.1210 辆/h B.968 辆/h C.1320 辆/h D.1000 辆/h 【答案】A 10、停车场的出入口设置时,当停车车位数大于 500 个时,应设置的出口数为)。 A.2 个 B.1-2 个 C.3 个 D.3-4 个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题答案 第一题: 答案: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研究如何设计、建设和维护交通系统以 提供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交通服务的学科。它涉及到交通规划、交 通设计、交通设施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第二题: 答案:在交通工程学中,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城市或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交通发展策略,包括交通网规划、交通分析和 交通需求预测等内容。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安全、可持 续的交通系统。 第三题: 答案:交通规划的步骤包括交通状况调查、交通需求分析、交通模 型建立、交通方案评估和交通规划报告撰写等阶段。其中,交通状况 调查是获取城市或地区交通现状和需求的数据,包括交通流量、网络 拓扑结构、人口分布等。 第四题: 答案:交通需求预测是通过分析城市或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 展趋势,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并制定相应的交通规划方案。预测方 法包括传统的四步法、基于行为的模型和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模型等。

第五题: 答案:交通工程设计是指根据交通规划的需求,设计交通设施和交通组织方式,以提供安全、高效、便利的交通服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交叉口、公共交通设施等。设计应考虑道路容量、交通安全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因素。 第六题: 答案:交通工程设计的步骤包括交通调查、交通分析、设计方案制定和最终设计报告撰写等阶段。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道路标准、交叉口形式和交通信号控制等因素,并进行可行性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 第七题: 答案:交通设施管理是指对已建成的交通设施进行运营和维护管理的活动。目的是保证交通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管理内容包括交通信号控制、道路维护、交通事故处理等。 第八题: 答案:交通设施管理的关键是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监测包括交通流量监测、交通信号监测和交通事故监测等。控制是指根据监测数据,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交通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第九题:

第4章交通工程学交通流理论习题解答word精品

《交通工程学第四章交通流理论》习题解答 4-1在交通流模型中,假定流速V与密度k 之间的关系式为V = a (1 - bk),试依据两个 边界条件,确定系数a、b的值,并导出速度与流量以及流量与密度的关系式。 1 解答:当V = 0时,K =心,??? b二一; J匕 当K = 0 时,V =V f,? a=V f; 2 把a和b代入到V = a (1 - bk) / 2 K ?- V =V f 1-——, I J 又Q 二KV 4-2 已知某公路上中畅行速度V f = 82 km/h,阻塞密度K J = 105辆/km,速度与密度用线 性关系模型,求: (1)在该路段上期望得到的最大流量; (2)此时所对应的车速是多少? 解答:(1) V —K 线性关系,V f = 82km/h , K J = 105 辆/km ?- V m = V f /2= 41km/h , K m = K J /2= 52.5 辆/km, ?- Q m = V m K m = 2152.5 辆/h (2) V m = 41km/h 4-3对通过一条公路隧道的车速与车流量进行了观测, 如下形 式: - 180 V s=35.9 In k 式中车速V s以km/h计;密度k以/km计,试问在该路上的拥塞密度是多少? 解答:V =35.9l n 180 k 拥塞密度K J为V = 0时的密度, 流量与密度的关系Q 二V f K 1- 发现车流密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具有 ln型 K J

4-6已知某公路 q=720辆/h ,试求某断面2s 时间段内完全没有车辆通过的概率及其 出现次数。 解答:(1) q = 720 辆/h ,■二一^二1 辆/s , t = 2s 3600 5 2 Pg _2) 9 =0.67 n = 0.67 X 720 = 483 辆/h 4-7有优先通行权的主干道车流量 N = 360辆/h ,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主要道路允许次 要道路穿越的最小车头时距 =10s ,求 (1) 每小时有多少个可穿空档 ? (2) 若次要道路饱和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为 t 0=5s ,则该路口次要道路车流穿越主要道路车流 的最大车流为多少? 解答: ? (1)如果到达车辆数服从泊松分布,那么,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 根据车头时距不低于t 的概率公式,p(h — t) ^e —'t ,可以计算车头时距不低于 10s 的 概率是 360 10叫3600 p(h —10s)二 e 0.3679 主要道路在1小时内有360辆车通过,则每小时内有 360个车头时距,而在 360个车 头时距中,不低于可穿越最小车头时距的个数是(总量X 发生概率) 360 X 0.3679=132 (个) K j = 180 辆 /km 4-5某交通流属泊松分布,已知交通量为 1200辆/h ,求: (1) 车头时距t > 5s 的概率; (2) 车头时距t > 5s 所出现的次数; (3) 车头时距t > 5s 车头间隔的平均值。 解答: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则车头时距符合负指数分布, Q 1 (1) Pg _5) =e 融 t =e 主 5 =0.189 (2) n = P(h t _ 5) Q = 226 辆/h Q = 1200 辆/h (3) d'e 」tdt 5: : e 」dt =8s T

交通工程学习题答案

注:此题心=0.5。 如果心=0.6, /?=5.3o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 习题2-1 解:⑴小时交通量: 0 = 201 + 208 + 217 + 232 + 219 + 220 + 205 + 201 + 195 + 210 + 190 + 195 = 2493辆/〃 ⑵5min 高峰流率: = 232 x — = 2784辆//? 5 ⑶15min 高峰流率: 05 = (232 + 219 + 220) x^ = 2684辆" ⑷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习题2-2 解:已知: AADT= 50000 辆/d ,G = 1500辆/h,x = 30 K = 17.86严-0.082 = 17.86 x30_, 3-0.082 = 0.1326 = 13.26% 设计小时交通量: DHV = AADT x/C/100 = 50000 x 0.1326 = 6630辆/〃 车道数: DHV 6630 ,… n = ------- = ------- = 4.42 G 1500 该道路需修6车道。 习题2-3 解:C = —x60=1000 辆/h PHF\s 2493 "671x4 =0.929

6 车头时距:h t = 3600/Q = 3600/1000 = 3.6 s/辆 V 20 车头间距:/?Z=T7X3-6=20莎辆 3.6 3.0 车流密度:K = 1000/儿=1000 / 20 = 50 辆/km Q 74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 = 0 =話=1.2 h 习题2-4 解: =—(4.8 + 5.1 + 4.9 + 5.0 + 5.2 + 5.0 + 4.7 + 4.8 + 5」+ 5.2 + 4.9 + 5.3 + 5.4 + 4.7 16 + 4.6 + 53) =5s Vs - H = D Z-l 」6xl00 = 2(Ws = 72 切" 80 - 1 16 It /-I =J-(75.0 + 70.6 + 73.5 + 72.0 + 69.2 + 72.0 + 76.6 + 75.0 + 70.6 + 69.2 + 73.5 + 67.9 16 + 66.7 + 76.6 + 7&3+ 67.9) =丄x 1154.6 = 72.16km/h 16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大全含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大全含答案. 1、根据国外的观测统计,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的值分布在()范围内。 A.3%-7% B.8%-10% C.12%-18% D.15%-25% 【答案】C 2、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阶段的工作任务是对方案组提出的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评价,选定经济实用,能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推荐方案。 A.组织准备 B.分析预测 C.制订方案 D.评价选择 【答案】D 3、关于排队系统中的定长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排队系统的总服务时间是一给定值

B.每一个顾客的服务时间都相等 C.每一个顾客的等待时间都相等 D.排队系统的总等待时间是一给定值 【答案】B 4、关于交通发生预测,说法准确的是 A.交通发生只要考察出行产生量即可 B.交通发生只要考察出行吸引量即可 C.交通出行产生量应该与吸引量大致相等 D.交通出行产生量应该与吸引量不等 【答案】C 5、下列特征不属于交通标志基本要素的是()。 A.安装高度 B.颜色 C.图形平面形状 D.文字符号 【答案】A

6、用以反映交通事故发展变化过程和趋势的统计方法,称为()。 A.静态法 B.动态法 C.相对值法 D.平均值法 【答案】D 7、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那么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为()。 A.0.4 B.0.6 C.0.5 D.0.67 【答案】B 8、衡量声音强度相对大小的指标是()。 A.声压 B.响度

C.声压级 D.响度级 【答案】C 9、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不是交通量调查的常用方法()。 A.人工观测法 B.有线电视监控法 C.车辆感应器测定法 D.试验车法 【答案】B 10、光化学烟雾是汽车排出废气中的_____在空气中经阳光照射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一种浅蓝色的烟雾。() A.铅化合物和一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碳氧化合物 C.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 D.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答案】D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题 1、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表明它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交通量都会有变化。 2、高峰小时系数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之比。 3、汽车的动力性能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能力。 4、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主要从视力、视野和色感来考察。 5、方向分布系数XXX反映了一条道路上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是否平衡。 6、交通量随空间位置的变化称为空间分布特性。

7、高峰小时流量比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全天交通量之比。 8、交通量时变图的特征通常呈马鞍形。 9、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 10、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以及客观测定驾驶机能低落的总称。 11、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自己周围划出的确定为自己领域的可见区域。 12、最高车速是指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13、最大爬坡能力是指汽车满载时第一档在良好的路面上可能行车的最大爬坡度。 14、汽车制动性能主要体现在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上。

15、方向稳定性是指制动时不产生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16、自行车流的交通特性包括群体性、潮汐性、离散性、赶超型、并肩或并行骑行、不易控制。 17、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标,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 18、道路结构的基本部分包括路基、路面和桥涵。 19、道路线形是指一条道路在平、纵、横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状。 20、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等。 21、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有棋盘形、带状、放射形、放射环形等。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 习题2-1 解:⑴小时交通量: h Q /2493195 190210195201205220219232217208201辆=+++++++++++=⑵5min 高峰流 率: ⑶15min 高峰流率: 习题习题习题解习题X 东=29.0辆,Y 东=1.5辆 X 西=28.6辆,Y 西=1.0辆 1、先计算向东行情况: 2、再计算向西行情况: 习题3-3 解:根据浮动车调查法计算公式: 习题3-4 解:总停驶车辆数=28+25+38+33=124辆 总延误=124×15=1860辆?s 每辆停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停车辆数

=1860/113=16.46s 交叉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引道上总交通量 =1860/(113+119)=8.02s 停车的百分数=停车辆数/引道上交通量 =113/232=48.7% 取置信度90%,则K 2=2.70,于是 停车百分比的容许误差= %07.11232487.070 .2)487.01(=⨯⨯- 取置信度95%,则K 2=3.84,于是 对于泊松分布,把j 小于5的进行合并,并成6组,可算出 由DF=6-2=4,取05.0=α,查表得:2 205 .0488.9χχ≥=

可见此分布符合泊松分布。 习题4-5 解:已知:交通流属泊松分布,则车头时距为负指数分布。 交通量h Q /1200辆=,s Q /3 1360012003600辆===λ。 ⑴车头时距s t 5≥的概率: ⑵车头时距s t 5>时出现的次数: ∴次数为:8.22619.01200=⨯(次/h )。

习题4-6 解:λ=Q/3600=720/3600=0.5(辆/s) P(h ≥2)=e -0.4=0.67 每小时出现的次数为: 720*0.67=482.4次/h 解:已知:Q=1500辆/h ,每个收费站服务量为600辆/h 。 1.按3个平行的M/M/1系统计算 s /36536003/1500辆== λ,s /61 3600600辆==μ, 16 56/136/5<===μλρ,系统稳定。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标准答案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作者: 日期: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 习题2-1 解:⑴小时交通量: Q =201 +208 + 217 + 232 + 219 + 220 +205 + 201 + 195 + 210 + 190 + 195 二 2493辆/h ⑵5min 高峰流率: Q 5 =232 60 = 2784辆 / h 5 5 ⑶15min 高峰流率: Q 15 二(232 219 220) 60 = 2684辆 / h 15 ⑷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2493 PHF 15 二^493 =0.929 15 671 4 习题2-2 解:已知: AADT =50000 辆 ©0=1500辆/h,x = 30 K =17.86x«3 - 0.082 =17.86 30‘.3 - 0.082 二 0.1326 =1326% 设计小时交通量: DHV =AADT K 100=50000 0.1326 = 6630辆/h 车道数: 该道路需修6车道 DHV G 1500

注:此题K D =0.5 如果K^ 0.6,n 二5.3。

习题2-3 解:Q 二 100 60 =1000 辆/h 6 车头时距:h t =3600/Q =3600/1000 =3.6 s/ 辆 车头间距:h s — ht 20 3.6 =20 m/ 辆 3.6 3.6 车流密度:K =1000/h s =1000/20 =50 辆/km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t = § = 24 =1.2 h V 20 习题2-4 解: 1 16 t t i n i 1 1 (4.8 5.1 4.9 5.0 5.2 5.0 4.7 4.8 5.1 5.2 4.9 5.3 5.4 4.7 16 4.6 5.3) =5s 1 16 V t V i n i 壬 1 (75.0 70.6 73.5 72.0 69.2 72.0 76.6 75.0 70.6 69.2 73.5 67.9 16 66.7 76.6 78.3 67.9) 1 1154.6 =72.16km/ h 16 V S ns n 16 100 80 =20m/s 二 72km/h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D

習題3-1 解:已知:t 東=2.0 min , t 西=2.0 min , X 東=29.0 輛, Y 東=1.5 輛 X 西=28.6 輛, Y 西=1.0 輛 1、先計算向東行情況: h km t l v q Y t t h t t Y X q /67.66608 .12 min 8.1525.75 .10.2/5.451min /525.72 25.16.28=⨯= = =-=- ===++=++=东 东东东东东东西东西东辆辆 2、再計算向西行情況: h km t l v q Y t t h t t Y X q /27.6460867.12min 867.15.70 .10.2/450min /5.7220.10.29=⨯===-=-===++=++=西 西西西西西西东西东西辆辆 習題3-3 解:根據浮動車調查法計算公式: 辆 )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的速度超越的车以辆 的速度超越的车其中以辆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超越观测车(空间平均车速)辆133.0/60133.0/80174.0/100173.07.0-/3.78064.05064.02240 17 705/224070*********=======-==== =-=-==++=++=x h km x h km x h km x x h km t l v h q Y t t h t t Y X q c c c c c c c a c a c 習題3-4 解:總停駛車輛數 = 28 + 25 + 38 + 33 = 124 輛

總延誤 = 124×15 = 1860 輛•s 每輛停車の平均延誤 = 總延誤/停車輛數 = 1860/113 = 16.46 s 交叉口引道上每輛車の平均延誤 = 總延誤/引道上總交通量 = 1860/(113+119)= 8.02 s 停車の百分數 = 停車輛數/引道上交通量 = 113/232 = 48.7% 取置信度90%,則K 2 = 2.70,於是 停車百分比の容許誤差 = %07.11232 487.070 .2)487.01(=⨯⨯- 取置信度95%,則K 2 = 3.84,於是 停車百分比の容許誤差 = %2.13232 487.084 .3)487.01(=⨯⨯- 習題4-2 解:已知:暢行速度h km V f /82=;阻塞密度km K j /105辆=; 速度與密度為線性關系模型。 ⑴ 最大流量: 因 5.5221052===j m K K 輛/km 412822===f m V V km/h ∴ 5.2152415.52=⨯=•=m m m V K Q 輛/h 。 ⑵ 此時所對應の車速: 41==m V V km/h 。 習題4-4 解:已知:N = 56,09.3173 1 == •= ∑=f k m g j j j 車輛到達數j k 實測頻數j f j j f k • )(j k p N k p F j j •=)( 0 1 0 11 0 11 0.0455 2.548 7.873

交通工程学专业课后习题答案

《交通工程学专业课后习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 5种运输方法;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路线、载运工具、枢纽站 2. 人、车辆、道路、交通流交通特征 3. 流量、速度、密度; 车头时距、车头间距 4. 停车视距 5. 在一定时间内抵达车辆数改变; 车辆抵达间隔时间或车速 6. 空间拥有率和时间拥有率 7. 事故时间分布、交通事故空间分布、交通事故形态特征、交通事故原因特征 8. 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停车; 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 9. 交通量或流率; 速度、密度; 相关车辆之间 二.不定项选择题 1.B 2.A 3.ACD 4.ABC 5.BD 6.ACD 三、名词解释 1、高峰小时交通量: 一天内交通量呈显高峰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通常是指单向, 应上下行分别统计。 2、高峰小时流量比: 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天全天交通之比(以%表示)。 3、流率: 把在不足1小时时段内经过道路(或某条车道)指定点或断面车辆数等效转换后

得到单位小时车辆数。 4、 DDHV: 设计小时交通量。在道路计划设计时选择小时交通量(按意思表示即可) 5、 会车视距: 指两辆对向行驶汽车, 能在同一车道上立刻制动而不发生碰撞所需最小距离。 6、 信号相位: 信号机在一个周期内有若干个控制状态, 每一个控制状态称为一个相位。或交叉口各进口道不一样方向所显示不一样灯色组合称为一个相位。 四、 简答题 1、 在研究交通流宏观交通特征时常常采取有哪多个速度?影响车速关键原因有哪些? 答: 1、 地点车速: 车辆经过某一地点时瞬时车速。又称“点速度”。2、 行程车速: 车辆行驶旅程与经过该旅程所需总时间(含行驶时间和延误时间)之比。3、 行驶速度: 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行驶时间, 不含延误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车速。4、 运行车速: 中等技术水平司机在良好气候条件、 实际道路情况和交通条件下能保持最大安全车速。5.临界车速: 道路理论通行能力达成最大时车速。6、 设计车速: 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最大安全车速。(列出4个即可) 影响车速关键原因有: 1、 驾驶员对车速影响; 2、 车辆对车速影响; 3、 道路对车速影响; 4、 交通条件对车速影响。 2、 何为时间评价车速和地点评价车速?它们关系怎样? 答: 在给定时间内, 经过某点(或某断面)地点车速算术平均值称为时间平均车速。它表示道路上某点(或某断面)在给定时间内车速分布平均值。在某一特定瞬间, 行驶于某一给定长度道路上全部车辆车速分布平均值称为区间平均车速。它表示在某一给定长度路段上, 某一瞬间全部车辆地点车速调和平均值, 数值上等于行驶距离总和(ns )除以每辆车行驶所需时间总和 二者关系: 假如道路上车辆以同一车速行驶, 空间平均车速与时间平均车速方差为零, 则s t V V =。实际上, 道路上车辆行驶车速总是各不相同, 所以, 时间平均车速均方差2t σ和区 间平均车速均方差2s σ都不可能为零, 则t V 和s V 有以下关系。t t t s V V V 2 σ-=; S s S t V V V 2σ+=。

第4章交通工程学交通流理论习题解答

《交通工程学 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习题解答 4-1 在交通流模型中,假定流速 V 与密度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V = a (1 - bk )2,试依据两个边界条件,确定系数 a 、b 的值,并导出速度与流量以及流量与密度的关系式。 解答:当V = 0时,j K K =, ∴ 1j b k =; 当K =0时,f V V =,∴ f a V =; 把a 和b 代入到V = a (1 - bk )2 ∴ 2 1f j K V V K ⎛⎫=- ⎪ ⎪⎝ ⎭, 又 Q KV = 流量与速度的关系1j f V Q K V V ⎛⎫=- ⎪ ⎪⎝⎭ 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2 1f j K Q V K K ⎛⎫=- ⎪ ⎪⎝⎭ 4-2 已知某公路上中畅行速度V f = 82 km/h ,阻塞密度K j = 105 辆/km ,速度与密度用线性关系模型,求: (1)在该路段上期望得到的最大流量; (2)此时所对应的车速是多少? 解答:(1)V —K 线性关系,V f = 82km/h ,K j = 105辆/km ∴ V m = V f /2= 41km/h ,K m = K j /2= 52.5辆/km , ∴ Q m = V m K m = 2152.5辆/h (2)V m = 41km/h 4-3 对通过一条公路隧道的车速与车流量进行了观测,发现车流密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具有如下形式: 18035.9ln s V k = 式中车速s V 以 km/h 计;密度 k 以 /km 计,试问在该路上的拥塞密度是多少? 解答:18035.9ln V k = 拥塞密度K j 为V = 0时的密度, ∴ 180ln 0j K =

《交通工程学》选择题含答案

《交通工程学》选择题含答案. 1、关于交通量在路段上的方向分布系数取值范围,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0-1 B.0-0.5 C.0.5-1 D.1-2 【答案】C 2、用事故率法鉴别高事故地点时,正确的说法是 A.事故率法的缺点是交通量低时会出现假象 B.事故率法的缺点是交通量大时会出现假象 C.事故率法不考虑交通的使用状况 D.事故率法没有缺点 【答案】A 3、确定城市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等级的唯一要素是()。 A.交叉口车道数 B.xx车道数

C.交叉口的渠化措施 D.每辆车的平均停车延误值 【答案】D 4、下列调查内容,不属于起讫点调查的是()。 A.居民出行调查 B.商品销售调查 C.机动车出行调查 D.公交月票使用者出行调查 【答案】B 5、减速让行标志,它属于何类标志,原来的颜色怎样? A.禁令标志,白底红边黑字 B.禁令标志,黄底黑边黑字 C.警告标志,黄底黑边黑字 D.警告标志,白底红边黑字 【答案】A 6、我国交通部门规定:在车速为30(km/h)时,中型货车不大于(

A. 10m B. 9m C.8m D.6m 【答案】C 7、下列不属于交通标志的要素的是() A.数字 B.形状 C.符号 D.色彩 【答案】A 8、设M/M/1系统的利用系数为ρ,则说法准确的为() A.ρ可以小于0 B.ρ>1,则系统稳定 C.ρ<1,则系统不稳定 D.ρ>1,则系统不稳定

【答案】D 9、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不是交通量调查的常用方法()。 A.人工观测法 B.有线电视监控法 C.车辆感应器测定法 D.试验车法 【答案】B 10、道路设计时,常选用下列哪个小时交通量作为确定道路建设规模的控制流量()。 A.第8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B.年最大小时交通量 C.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D.高峰小时交通量 【答案】C 11、某路段长度为55m,测得该路段的行程时间为29.5秒,停车延误时间为18.1秒,则该路段的行程车速V1和行驶车速V2分别为()

《交通工程学》选择题含答案

《交通工程学》选择题含答案. 1、设M/M/1系统的利用系数为ρ,则说法准确的为() A.ρ可以小于0 B.ρ>1,则系统稳定 C.ρ<1,则系统不稳定 D.ρ>1,则系统不稳定 【答案】D 2、某年某道路路段发生了35起交通事故,其长度为20公里,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则该路段事故率为 A.97.22(次/HMVK) B.95.89(次/HMVK) C.9.589(次/HMVK) D.100(次/HMVK) 【答案】B 3、当交通流中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计算时间间隔T内到达某指定地点K辆车的概率Pk时,适合的数学模型是()。

A.泊松分布 B.二项分布 C.负指数分布 D.移位负指数分布 【答案】B 4、关于交通事故,正确的说法是() A.交通事故与车速无关 B.交通事故随车道数的增加而增加,较宽的车道可减少事故 C.与路段相比,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少 D.交通事故与交通量的大小无关 【答案】B 5、在排队论中,M/D/1记号的含义是 A.定长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单个服务台 B.泊松输入,爱尔朗分布服务,单个服务台 C.泊松输入,定长服务,单个服务台 D.爱尔朗分布输入,定长服务,单个服务台

6、下列形状中,用作警告标志图形的是()。 A.圆形 B.四边形 C.八角形 D.顶角朝上的三角形 【答案】D 7、关于车流波及波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速为正,则波沿道路后退 B.波速为正,则波沿道路前进 C.所有车流波都沿道路前进 D.所有车流波都沿道路后退 【答案】A 8、我国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表,对一级服务水平的高速公路,每车道的最大服务流量规定为()。 A.600pcu/h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基础》试卷A及答案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基础》试卷A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基础姓名学号 适用专业交通.道路.运输等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填充题(20分,每空1分) 1.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视 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进行研究,具有和的双重特点。 2.典型的公路网布局型式有。 3.路段的瓶颈处的交通状流态常用累计交通量(纵轴)-时间(横轴)曲线图来表示,流入与流 出曲线所包络的面积表示,连接流入与流出曲线水平线段表 示。 4.在重力模型中,两区之间的出行数随两区之间的行程时间的增加而__ _。 5.由跟车理论知,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的三个特性是、、_。 6.交通预测中的四阶段预测方法包括、、和。 7.公共汽车从B点出发到E,行走距离4km,共花费了12分钟时间。中途经过两个交叉口 和三个停靠站,经过两个交叉口的停车时间分别是0.5分钟、3分钟,经过三个停靠站的停车时间分别是0.47分钟、0.66分钟、0.41分钟。由此可以得出,停车时间是,行使时间,行驶速度是,行程速度是。 8.空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值,时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值。 二、选择题(10分,每空1分;在填写相应的字母) 1.设M/M/1系统的利用系数为ρ,则在系统中有n个顾客的概率为。 A. ρn(1-ρ) B. ρn-(1-ρ) C. ρn+(1-ρ) D. ρn/(1-ρ)

2.在交通流的流体力学模型中,车辆停止后开始启动前行时产生的波。 A.向前 B. 向后 C. 1 D. 0 3.用于出行分布预测的平均系数法的公式为__ __。 A. 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 B. 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 C. 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 D. 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 4.一公路速度-密度关系为V=36ln(180/k),其中V的单位为km/h,k的单位为veh/km,则该公路交通流阻塞密度为。 A. 36 v eh/km B. 180veh/km C. 90veh/km D. 72veh/km 5.设车流的流量为Q辆/小时,车头时距h服从负指数分布。则到达的车头时距h大于t秒的概率是。 A. exp(3600Qt) B. exp(-3600Qt) C. exp(-Qt/3600) D. exp(Qt/3600) 6.下列交通现象中,与四级服务水平无关。 A. 车辆无法运行 B. 交通量达到最大值 C. 密度值为零 D. 速度为最佳速度 7.周平均日交通量简写为。 A. AADT B. W ADT C. MADT D. ADT 8.下列指标可以作为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评价指标,除了。 A. 饱和度 B. 密度 C. 交通量 D.延误 9.高速公路在雾天发生追尾事故,主要是由于导致车辆跟驰行驶间距摆动的特征值增加的结果。 A. 反应灵敏度系数增加 B. 反应时间延长 C. 刹车失灵 D. 路面打滑 10.有一收费站,车辆以360辆/小时到达,每一车辆缴费时间平均需要20秒,为不使该收费站排队车辆过长,至少需要开放几个收费车道。 A. 1 B. 2 C. 3 D. 4 三、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3分) 1.出行期望线 2.最短路径交通分配方法3.空间平均速度4.高峰小时系数5.间断流设施6.车头时距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大全含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大全含答案. 1、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那么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为()。 A.0.4 B.0.6 C.0.5 D.0.67 【答案】B 2、关于某一路段的行驶车速和行程车速,正确的是 A.行驶车速不小于行程车速 B.行程车速大于行驶车速 C.行驶车速小于行程车速 D.行驶车速和行程车速是一回事 【答案】A 3、以下哪种概率分布不属于连续型分布()。 A.负指数分布

B.二项分布 C.威布尔分布 D.爱尔朗分布 【答案】B 4、我国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表,对一级服务水平的高速公路,每车道的最大服务流量规定为()。 A.600pcu/h B.800pcu/h C.1000pcu/h D.1200pcu/h 【答案】B 5、在选用速度-密度数学模型时,符合使用“格林伯对数模型”的交通条件()。 A.交通密度为0 B.交通密度很小 C.交通密度适中

D.交通密度很大 【答案】D 6、减速让行标志,它属于何类标志,原来的颜色怎样? A.禁令标志,白底红边黑字 B.禁令标志,黄底黑边黑字 C.警告标志,黄底黑边黑字 D.警告标志,白底红边黑字 【答案】A 7、代表小区间所发生的出行,连接各小区形心的直线叫 A.境界线 B.期望线 C.核查线 D.形心线 【答案】B 8、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阶段的工作任务是对方案组提出的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评价,选定经济实用,能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推荐方案。

A.组织准备 B.分析预测 C.制订方案 D.评价选择 【答案】D 9、关于第85%位车速和第15%位车速,正确的是() A.第85%位车速是指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85%达到的车速 B.第15%位车速是指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15%未达到的车速 C.第85%位车速用于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小限制车速 D.第15%位车速用于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制车速 【答案】B 10、关于区域控制系统,正确的说法是 A.SCOOT是澳大利亚开发的 B.SCATS是英国开发的 C.TRANSYT是定时控制系统 D.SCATS是实时控制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