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实验培训讲义

小学科学实验培训讲义

程家庄小学科学实验培训讲义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小学科学中的大部分科学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据初步统计,小学科学学科中,学生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半数以上。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科学实验的一些相关情况,借这个机会,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开展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而我校使用的教科版教材突出了“任务驱动”的特点。“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观念,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其基本方法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落脚点是观察与实验。

1、小学科学实验的分类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共开出实验96个,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三类。其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是课程标准直接要求开出的实验,在教材中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拓展性实验是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些小制作,在教材中以拓展、交流与讨论、实践活动的形式出现。

2、各类型实验的开展

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科学概念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科学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其次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再次演示实验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

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

生按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不能大声喧哗,实验完毕应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好实验报告。

关于拓展性实验的教学:拓展性课外实验是相对于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课堂教学实验而言的一种实验形式。课外实验内容灵活,形式多样。课外内容可以是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也可以是与课程标准没有直接关系,但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的。因此,课外实验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课外实验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探索性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应坚持以学生自己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在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等方面都要让他们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分析和独立的操作。

二、实验材料的准备

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物质基础,它的选择和准备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和研讨的效果。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准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目的性。科学概念的形成来自对实物材料的探究。因此,实物材料的选择一定要能揭示某些现象,形成科学的概念。比如想让儿童形成“果实”的概念,就要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果实,这样,通过探究学生就可将原有的“果实”即是水果或“能吃的”这一自发概念理解成科学概念。又如学生要形成水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浮力这个概念,课前只准备一种比重比水的比重小的物体是不够的,还应该准备一些比重比水的比重大的物体。从中找出物体浸入水中的“重量”都要发生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不仅上浮的物体受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也受水的浮力的作用。

2、注意典型性。实物材料的选择和准备还应因课、因地、因时制宜,多选用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实物材料。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时多了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达不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如教学《岩石》应选用实物标本特征明显、质地纯正的,以便于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认鉴定;讲《植物的花》时,尽量选用白菜花、桃花等单瓣完全花;讲《植物的种子》时,应选用双子叶、胚根、胚芽明显的种子供学生解剖观察,如蚕豆、花生、菜豆等;分析《土壤》成份时,应引导学生取沙、粘土成份适中,含有丰富腐殖质的土样,为学生的独立实验扫除障碍。

3、注意可靠性。实物材料要选择那些不会给正确概念形成产生干扰的可靠、纯净材料。因为课堂上学生是探究的主人,而他们的思维容易受干扰而产生负迁移。例如,认识水的性质,我们不能图方便,打开水管就取当时的自来水作为实验材料,因为漂白粉味浓,课堂上经过那些“机灵鬼”一看二闻三尝,肯定不会一致得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结论。如果把自来水存放一天,让漂白粉散发,就不会出现麻烦了。再如《摩擦起电》

的教学,课前就要对橡胶棒、玻璃棒作除潮处理。不然,摩擦时橡胶棒、玻璃棒就难以带电,学生也就难以看到“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互相吸引”这一现象,给学生的探究带来困难。

三、实验仪器的操作

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控制条件的观察研究活动,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熟知实验常用的仪器,掌握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一)玻璃仪器

1、酒精灯

酒精灯是科学教学中常用的加热工具。酒精灯由灯座、灯帽、灯芯管和灯芯组成。

使用酒精灯前,先要检查一下灯具各部分是否完好,灯芯的顶端如已经烧焦或不平整,可把灯芯拉出并剪去少许,添加酒精时可用漏斗注入灯内。添加后的总量以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三分之二为宜。

使用酒精灯时,先取下灯帽,并放在酒精灯旁,然后用火柴点燃;决不可拿一只酒精灯到另一只酒精灯上去点火,以免酒精洒出,造成火灾;使用酒精灯加热时,需用火焰的外焰,因为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酒精灯用毕,必须用灯帽盖灭火焰,千万不能用嘴吹灭,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事故;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酒精灯内的酒精如用到只有灯座容量的1/4时,要及时添加酒精;使用酒精灯时,万一不慎酒精洒在桌上,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土扑灭。

2、试管

试管主要用来进行少量物质的观察、实验的一种容器,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对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操作时,用大拇指、食指、中指夹持试管上部约1/3处;用试管作加热器时,试管外壁必须擦干,再用试管夹夹持在离试管口1/3处,如加热的物质是液体时,其容量不要超过试管容量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度,先将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数次,使试管均匀预热,然后在试管底部加热。

试管加热完毕,应把试管放在试管架内,不能将灼热的试管随便乱放或用冷水冲洗;如管口留有析出的水珠,不能急于从铁架台上拆下,以免操作不慎水珠碰到灼热的管壁,以免试管爆裂。

给试管内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最好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首先将试管在火焰上预热;如加热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亦可用酒精灯在试管下方预热,但不可将灯芯触及试管壁。然后使灯焰在盛放固体物的部位加热。

3、烧瓶和烧杯

常用的烧杯是一种圆柱状的玻璃容器,在杯口一侧有一个便于倾倒液体的尖嘴。按容量有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等规格,有些烧杯的杯侧还有标上容量的刻度,使用时极为方便。

烧杯也是一种可用于一般加热液体的容器,加热时要隔着石棉网,烧杯口径较大,便于液体的搅拌,也有利于观察液体加热时的反应。

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三角烧瓶三种,烧瓶也以容量的不同分成各种规格,常用的烧瓶有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等。使用烧杯、烧瓶加热时,必须先擦干容器的外壁,底部垫以石棉网,使烧瓶、烧杯受热均匀,使用烧瓶加热时,还必须使用夹具固定在铁架台上;以免倾翻。给烧瓶、烧杯加热时,容器内的液体不宜超过容量的1/3,以免沸腾时外溢。

4、漏斗

实验室的漏斗种类很多,小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是普通漏斗,常用来向较小口径的瓶、罐灌注液体。同时,也是过滤液体的仪器之一。

用滤纸过滤时,先将滤纸按图所示折叠,再分出任意一侧的第一层,展开成锥形,放入漏斗,用清水湿润后紧贴在漏斗的内壁上。将贴有滤纸的漏斗固定在装有铁圈的铁架台上,调节铁圈的高度,使漏斗柄末端的斜面贴住接受容器的内壁,使过滤后的液体沿着容器的内壁流下,避免液体溅处。

在倾注待过滤物体时,要手持玻璃棒,棒的另一端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侧,然后将液体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漏斗,漏斗内液面不能高出滤纸,玻璃棒也不能戳破滤纸,以免影响过滤的效果。

5、滴瓶

滴瓶的瓶体有五色或棕色的,并配带有胶头的滴管,在科学课上也要用到。棕色滴瓶可用来贮存因受光照后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的物质。

使用滴瓶时,先把溶液装入滴瓶,溶液量以插入滴管而不溢出为妥。然后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夹持滴管胶头,将胶头略为捏扁,排去管内的空气,再插入滴瓶的溶液里,略为放松胶头吸入溶液。吸取溶液的滴管要轻轻地竖直拿出,不能斜放和侧放,以免溶液流入胶头。滴取溶液时,动作要轻缓,根据需要逐滴滴出。在平玻璃上滴液,滴管口要靠近玻璃,滴在试管或烧杯、烧瓶内时,可将容器略为倾斜,再将滴管口贴近容器的内壁滴下,但不论滴在何处,都不应把滴管口直接与容器接触。

6、量杯和量筒

量杯、量筒通常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量器。量杯的口较大,可以用来搅动液体或将溶质和溶剂直接在量杯里配置成溶液。

用量杯和量筒量取液体时,由于液面一般呈凹形,因此,读数时眼睛要与刻度、液体的凹平面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了使读数正确,用量筒与量杯量取液体是,要放在平整的桌面上。

7、温度计

温度计由玻璃外壳的毛细管、下部液体泡、使用液体、刻度、符号组成。

进行温度测量实验时,事前要对被测物的温度有一个大略的估计,要选择量程略高于估计温度的温度计。使用时,测温液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之中,不能与容器壁或底相碰。使用时应按要求读数,用完要及时擦拭干净,放入套中。

温度计液柱断线可用加热法处理,当液柱升到安全泡的三分之一处停止加热,待自然降温时液柱回缩就可以将断线接上。

(二)磁性仪器

磁性仪器包括磁铁、磁针、磁铁性质实验盒、指南针等。

磁铁有N极和S极,N和S分别是英文单词north(北)和south(南)的起首字母。根据教学仪器行业标准的规定,N极用红色表示,S极用白色或蓝色表示。(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行业标准颁布之前,有些厂家生产的磁铁的磁极颜色正好相反)。

教学磁铁是用铁铝碳材料铸成,材质较脆,要避免强烈震动、冲击和跌落,否则会消磁或者断裂。铁铝碳磁铁的磁性是通过高温淬火而获得的,接触高温将失磁,因此要避免火烧。

随着时间的推移,磁铁的磁性会逐步消退,为延缓退化时间,在保管磁铁时应将磁极短路,即将异性磁极相对或在磁极两端放置铁片。生产厂家在产品出厂已给磁铁配了衔铁,我们要注意保管;磁针的保管要远离强磁场,做到异极相对。

(三)静电类仪器

静电类仪器在保管和使用过程中要防潮、表面保持干净和注意绝缘。

使用静电仪器应注意防潮,保持干燥的工作环境;潮湿会使许多静电仪器失效,因为水分子附着在仪器的表面会导致绝缘性能的降低;一个坐满了学生的教室,其湿度很容易超过静电仪器正常工作的条件。大范围降低环境湿度的办法是通风,小范围的办法是用阳光或电热器烘干;观察操作仪器时不要正对着仪器呼气。

静电仪器的表面要保持干净。丝绸用过后,应用水洗干净,晾干后再用,否则丝绸上沾染的汗迹可能影响起电的效果;使用毛皮应用手接触皮板一面,不应接触毛皮一面;玻棒和

胶棒最好固定一头使用以保证实验效果,定期清洗。静电仪器的表面不洁,如附有灰尘、纤

维物、汗迹等就会产生许多细小的尖端,使产生的电荷直接从尖端放到空气中。

在使用感应起电机或验电器时除了保证干燥外,还要注意检查绝缘部件的可靠性,一旦

部件老化或出现裂缝就会影响实验的效果。环境的湿度、仪器的洁净度和材料本身都可能影

响绝缘性。

总之,作为在小学任教的科学老师,应自加压力,勇担责任,因地制宜,克服困难,严格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准备实验,教给学生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实验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实

验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春节作文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集锦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集锦 介绍 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 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小学教师都会编写科学实验教 案来进行课堂教学,下面将介绍一些优秀的小学科学实验教案,希望能给教师 们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教案一:《水的比重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比重,并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比重。实验材料 1.一个装满水的透明容器 2.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泡沫球等) 实验步骤 1.借助教师的指导,学生们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 2.学生们将这些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并做好记录。 3.学生们发现什么特征的物体会浮在水上,什么特征的物体会沉入水中?

学生们将会发现,密度较小的物体(如泡沫球)会浮在水面上,密度较大的物 体(如金属块)会沉入水中。这是因为密度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不同。 实验延伸 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密度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观察它 们在水中的表现,并跟学生们讨论原因。 教案二:《风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以及风的产生和作用。 实验材料 1.一个塑料袋 2.一本书或者其他重物 实验步骤 1.将塑料袋打开,用手捏住其中一个角落。 2.将另一个角落对着书本的边缘,然后迅速松开手。 实验结果 学生们会观察到,当塑料袋的角落被松开时,袋子会向外吹出一股气流。这是 因为松开手后,袋子内部的空气拥有了更大的动能,从而形成了一股小的气流。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实验中的气流能够把书本推动?并与学生们一起探讨风的产生原理。 教案三:《日晷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日晷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的位置与日照时间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 1.一张纸板 2.一支长棍 3.一枚螺丝钉或其他固定的物体 实验步骤 1.把纸板竖立起来,用螺丝钉固定在地面上。 2.在纸板的顶端插入长棍,使其与地面成为一定角度。 3.在纸板上标出当前的时间。 实验结果 学生们会发现,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动,从而导致纸板上的影子位置也会变化。通过观察纸板上的影子,学生们可以大致判断出当前的时间。

适合小学生做的科学实验讲解

适合小学生做的科学实验讲解 1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讲解: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 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1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3思考:火柴在蜡烛的上空点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呢?材料:蜡烛、火柴操作:1、点燃一支蜡烛2、燃烧一会儿的蜡烛顶端烧成了杯状3、将点燃的蜡烛吹灭4、吹灭后的蜡烛冒出了青烟5、用火柴点燃刚刚熄灭的蜡烛冒出的青烟时,蜡烛会立刻复燃讲解:点着蜡烛后,可看到蜡烛顶端的蜡慢慢熔化,顶端明显地烧成了杯状,在“杯”中盛着熔成液状的烛油。然后,烛油沿着烛芯爬升上去,在烛芯上端达到燃点而烧起

来,在燃烧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烛油会汽化成“青烟”。显然,“青烟”就是蜡的气体状态。创造:你知道水的气体状态是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制造水蒸气4与小朋友一起看了录像的小石头,对巨大的龙卷风把一个村庄卷得顿时无影无踪的恐怖场面记忆犹新。小石头对为什么会产生龙卷风感到很好奇。他去请教老师,老师笑着说:“我们做一下实验好吗?” 怎么做呢?必备用品:塑料瓶2个、锥子、绝缘带。1.在一个瓶里装入1/3左右的水,在另一个塑料瓶上盖上扎两个锥子孔大小的瓶盖。2.在装有水的瓶上扣上盖了盖的瓶子,并用绝缘带紧紧缠绕两瓶连接处,以防漏水。3.倒过来让装有水的瓶子在上,然后像画圆圈似地摇动。摇动后放在原处观察。如果不太顺利,再换一个盖子试试。为什么会那样呢?水产生旋涡并缓慢流下来。所谓的“龙卷风”是指发生在美国的强旋风。上面瓶中的水在旋转过程中,通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培训手册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实验器械 实 验 步 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备注说明(该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示等) 1 类型分组实验种类研究实验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模拟地震产生的原由 竹筷或竹片 【方法合理,结论正确,运用其余方法亦可】 每人拿一根竹筷或竹片,慢慢使劲曲折,领会手上有什么感觉,察看现象。 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筷子会断裂,手感觉麻痹。 筷子相当于岩层,对筷子使劲,相当于挤压岩层,当筷子蒙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忽然发生断裂,就会产生“地震” 实验中注意安全;实验结束后,把筷子所有清理好。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械 实 验 步 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备注说明(该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示等)2类型分组实验种类研究实验 卵石的成因模拟实验 经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如何形成的。 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 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 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适合使劲摇摆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察看。 察看到水渐渐变红了,(放掉水后)碎砖块棱角变小、变圆了。 在水的冲洗和碎砖块的互相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逝,变得圆滑起来,形成“卵石”。 实验中注意安全,摇摆瓶子时使劲要适合。防备弄破瓶子划破手;实验结束后,把器械清理好。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械 实 验 步 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备注说明(该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示等)3类型分组实验种类研究实验 音叉发声实验 经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橡胶槌、音叉、水、水槽 用槌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后,快速用音叉接触水面,察看现象。 音叉振动,水花四溅。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敲击音叉快速把音叉接触水面时,只把音叉上部一小段接触水面即可。

小学科学教师及实验教师培训资料

小学科学教师及实验室实验员培训提纲 不做实验的科学教学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不做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 说明:本提纲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具体讲课顺序将根据需要做具体调整 什么是科学? 达尔文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狄德罗说:“我们(科学家)有三种方法—观察、思考和实验,通过观察搜集事实,通过思考把事实组合起来,通过实验把组合的结果进行验证。”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观察、实验和制作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位置:(请牢记框架图) 具体内容标准: ①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活动建议:对动物、植物、水、空气、岩石等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 ②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活动建议:对花的构造、细胞等进行观察,并能画图和用文字说明) ③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活动建议:测量物体长度、重量、温度等,并用计量单位记录) ④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活动建议:杠杆平衡实验、斜面省力实验、种子萌芽条件对比实验等) ⑤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活动建议: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⑥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活动建议:制作岩石标本,昆虫模型,火山、地层模型等) ⑦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活动建议:起重机模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课程标准中关于观察和实验的界定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指不对观察对象施加任何影响的观察,它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规律,如观察蚂蚁的行为、月相的变化、叶脉的形状等。 观察时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并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观察,还应注意与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记录与测量工具的运用相结合.对观察的目的性和观察程序也应给予具体的指导。 实验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如验证植物生长和阳光的关系)、模拟实验(如模拟火山喷发)和探究性实验(如探究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了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第一部分实验教学概述 一、关于观察 (一)认识活动的特点 科学观察的概念是指: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自然界的事物,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对自然事物的感性认识. 以上表述,结合科学课的实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观察的主体必须动员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不是单指用眼睛看。 2.观察的客体是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 3.“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是观察方法有别于实验方法的重要特点. 4.“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是指观察有别一般的感知,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发射式的感觉。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性认识活动才是观察。 5.观察离不开语言描述。在科学观察中,观察的一个结果,就是对观察对象“是什么”作出陈述,以报道被观察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事实,从而对该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小学生往往不能一个人全面地观察到事物的各种属性,通过语言描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有助于学生逐步学习怎样进行观察。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指导。成年人也有“明于心不明于口"的情况,学生在相互启发的作用下,选择到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在观察活动中产生的一些不太明确的想法时,思维就逐渐变得清晰、明确。观察活动产生思维,思维要用语言描述,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1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部分:1、创设情景、制造声音2、收集事实、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4、欣赏乐曲、思考延伸。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要求,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2、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

小学科学实验培训资料

四年级(上册) 实验一: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实验名称】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实验目的】能正确的读、记温度,掌握测量室内外温度的方法。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方法及过程】 (1)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2-3分钟)。 (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操作的建议】 (1)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避免放在桌子上滚落地上打碎。 【链接】 1、测高温时用水银温度计,[100摄氏度以上]。测低温时用酒精温度计。 2、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办 (1)、用硫磺粉撒在上面,让它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 (2)、若没有,可以用吸尘器,但必须要彻底清洁吸尘器。 (3)、将碎片收集(不要碰到手),包好倒入垃圾箱。水银用纸是吸不上的,所以要用扫的。不要见水。你的伤口没碰上就没事,

若不太确定,最好去趟医院,水银是重金属,有剧毒!!还有,收拾完一定要开窗通气,这一点切记切记! 3、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C、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实验二:制作风向标 【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 【实验目的】能自制风向标测量风向。 【制作器材】吸管1根、硬纸板1张、带橡皮铅笔1支、剪刀、大头针1枚 【制作方法及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或麦秆),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 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剪一个圆形纸板,写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8各方向,然后中间戳洞,把铅笔插入圆形纸板。 5、确定好方向(可借助指南针),与圆形纸板上的方向一致,然后测定风向。 【注意点】 1、到空旷的场地上测风向。

小学物理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物理科学实验教案 一、引言 物理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践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物理科学实验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物体的运动和力与杠杆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体的运动,并通过实验验证力与杠杆的关系。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 1. 掌握力的概念,并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了解杠杆的原理,并探究力与杠杆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 1. 硬质杆:用于构建简单的杠杆。 2. 牛顿秤: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3. 物体:如书本、小石头等,用于施加力。 四、实验步骤 1. 构建简单的杠杆:取一根硬质杆,将其一端固定在桌子上,使其能够自由旋转。 2. 选择物体:选择一个适当的物体,如书本。 3. 进行实验1:将物体放在杠杆的一侧,用牛顿秤测量施加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4. 进行实验2:将物体放在杠杆的另一侧,用牛顿秤测量施加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5. 进行实验3:将物体放在杠杆的中间位置,并用牛顿秤测量施加在杠杆上的力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五、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当施加力在杠杆的一侧时,力与杠杆的关系是呈正比例的。即当施加的力越大,杠杆的旋转效果越明显。 2. 当施加力在杠杆的另一侧时,力与杠杆的关系是呈反比例的。即当施加的力越大,杠杆的旋转效果越小。 3. 当施加力在杠杆的中间位置时,力对杠杆的旋转没有明显的影响。 六、实验扩展 基于本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探究: 1. 改变杠杆的长度,观察力对杠杆旋转的影响。 2. 使用不同重量和形状的物体进行实验,探究力对杠杆旋转的影响。 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七、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力和杠杆的关系,并学会使用科学工具进行测量。同时,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教案目标: 1. 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概念。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将以小学三年级的《空气和水的性质》为例,进行一次简单的科学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将观察和探究空气和水的性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张纸、一盆水。 2. 实验器材:一个打火机或火柴。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步骤: a. 将玻璃杯倒扣在纸上,然后将纸和玻璃杯一起迅速倒入水中。 b. 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变化。 c. 进行实验记录,包括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学生的想法。 3. 实验分析:

a.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纸不湿。 b.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他们理解水的分子间力和表面张力的概念。 4. 实验总结: a. 结合实验现象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空气和水的性质。 b. 鼓励学生提出他们的疑问和思考,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5. 实验延伸: a. 提出更多与空气和水性质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 b. 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格,评估他们对实验现象和分析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总结,评估他们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教学拓展: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探究,并记录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2. 提供更多与科学实验相关的资源和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科学知 识和技能。 3.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验竞赛或展示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案撰写的关键是要清晰地表达教学目标、步骤和评估方式。此外,教案中要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和探究过程。同时,教案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科学课实验培训讲义五六年级年级

小学五、六年级科学实验培训讲义 永安小学李玉双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可以说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而观察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在小学科学课中,有大量的实验活动。无论是学生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我认为教师都要事先亲自做一做,观察一下操作方法是否得当,实验时间是否充足,活动材料是否科学,实验难度是否合适,知识储备是否充足,因为课程中的实验往往有理想化的倾向,而教师凭着生活中的经验对要做的观察实验定势化,势必会造成实验的不成功或部分成功,从而影响了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和探究欲,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本次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为我们的科学老师提供一个熟悉并熟练对各种实验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在这里我们要像我们的学生一样,认真的去完成每一个实验,同时,我们还应该是一个研究者,结合我们的平日教学对实验中的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或者是在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搜集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做法,我们不妨做以交流,使大家得到共同提高。 五年级上册教材: 1、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 1、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学习只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明白对比实验的作用。 3、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分组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16粒;塑料种植杯8个;标签8张;塑料勺1个;纸巾8块;滴管1支;可密封的塑料袋1个;大头针或剪刀1个;不透明的盒子1个;烧杯2个;一些水、土壤; 实验分析: 本课的课题向学生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学习的内容是“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正如前边经历的大部分课一样,在这个显性目标之下,还同时包含着一个隐性的能力结构目标,即让学生经历控制所研究的变量,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围绕上述目标教材安排了“提出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的方法、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三个主要活动内容。而在这三个活动中,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的方法是本课活动的重点与难点。要引导学生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的方法”这一中心活动,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有些条件便于控制,适合我们进行研究,而有的是难以控制或观察的。”书本第3页中,提示“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在教学中有一些学生提出了改变土壤这个条件,我们认为如果学生通过研究发现种子的发芽情况和土壤关系不大,也是有意义的科学结论,没有必要刻意排除它。另外,也有小组提出了研究空气、养分这两个条件,这里就涉及到了如何引导的问题。在学生将小组的想法变成文字,将设计的方案付之实践,并按方案进行操作之前,还涉及将方案中的步骤进行细化,使其更具操作性,这也是实验的效果怎样的关键所在。 三个条件的实验方法和过程,有不少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化和明确:

小学科学趣味化学实验讲义

1、魔棒点灯方法:在蒸发皿上,放些研细的高锰酸钾晶体,向晶体上滴几滴浓硫酸,轻轻用玻璃棒将其混合均匀,取一根长玻璃棒或金属棒,蘸上述混合物,用蘸药的一端去接触灯芯,灯芯便会着火。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性极强的Mn207, —遇到乙醇等 易燃有机物,便立刻燃烧。 2、火花璀灿方法:将镁粉、铁粉和少许钴、钾、钡的硝酸盐粉末混合,置 于玻璃管中,并将此管之一端拉成小口(使粉末能出为度)。将蜡烛竖于 一金属盘中点燃。小心地将金属及硝酸盐粉末徐徐洒于烛焰上,立现璀灿 的火花。 原理:镁有较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易氧化,燃烧时反应剧烈发出耀 眼白光,常用于制照明弹、镁光灯等。铁也相当活泼,在水汽存在下,高温 时燃烧,火星四射。此外,铁粉中有碳粉,燃烧时亦发射火星,各种硝酸盐 使火焰着色(即焰色反应)。 3、手帕包火 将一粒萘球用手帕包好后以镊子夹住,点燃手帕,很快着火,发出红 色火焰并有浓烟。燃烧完毕,火焰熄灭,但手帕无损。因为萘是燃点较低的 碳氢化合物,易燃且易升华。升华要吸热,燃烧放出的热量刚好消耗在萘的 升华上。但要注意手帕要将萘丸裹紧,使氧气不足,且烧的时间不能太 长,否则手帕仍能燃着。 4、喷烟入瓶 用玻璃瓶盖和布方巾同时盖在瓶子上,表演者远离桌台,点燃一支香 烟连吸几口,张口将烟向桌台上的玻璃瓶喷去,打开布方巾和瓶盖,瓶中 即装满烟雾。

原因:玻璃瓶中预先放约5?10毫升浓盐酸,瓶盖内预先放入5? 10 毫升浓氨水,揭盖时将两者混合形成氯化铵烟雾。 5、瓶液变色 在250 毫升锥形瓶中加入水、氢氧化钠及葡萄糖,再加入亚甲基蓝水溶液。此时溶液呈蓝色。摇匀后塞住瓶口,溶液逐渐转为无色。但是,打开瓶塞摇动瓶子,溶液又很快变蓝,再放置又转为无色,蓝色的深度取决于摇动的时间和猛烈程度。 原因:亚甲蓝在葡萄糖作用下还原成无色物,而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恢复其蓝色。在此过程中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亚甲蓝则作为氧化还原指示剂和氧的输送者。 6、白纸显字 ①准备 先将硫氰酸钾(KCNS )、黄血盐(亚铁氰化钾)、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单宁酸四种药品分别用温水溶解,然后根据需要的颜色,用毛笔分别蘸着药液在白纸上写字或画画(每换蘸一次药液都要把毛笔洗净),晾干后白纸上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再将三氯化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后装入DDT 喷雾器里。 ②表演 表演者把三氯化铁水溶液喷到事先绘有药剂的纸上,就会立即出现 原来写好的字或画了,颜色分别为:硫氰酸钾,呈红色;黄血盐, 呈绿色;水杨酸,呈紫色;单宁酸,呈黑色。颜色的深浅,取决于 药品的浓度,可根据经验自行掌握。

小学科学实验培训讲义

程家庄小学科学实验培训讲义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小学科学中的大部分科学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据初步统计,小学科学学科中,学生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半数以上。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科学实验的一些相关情况,借这个机会,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开展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而我校使用的教科版教材突出了“任务驱动”的特点。“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观念,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其基本方法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落脚点是观察与实验。 1、小学科学实验的分类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共开出实验96个,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三类。其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是课程标准直接要求开出的实验,在教材中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拓展性实验是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些小制作,在教材中以拓展、交流与讨论、实践活动的形式出现。 2、各类型实验的开展 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科学概念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科学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其次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再次演示实验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 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

小学生科学小实验教案

小学生科学小实验教案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一直认为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探究科 学的奥秘,增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我的教学中,我经 常给学生们带一些简单的实验,让他们快乐学习,不仅仅是听讲 和背诵知识。 接下来,我将与您分享一些我教过的小学生科学小实验教案,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酸碱中和实验 材料:小茶杯、醋、小苏打、蓝色和红色的酸碱指示剂(可选)步骤: 1、用醋盛一只小茶杯,用小苏打盛另一只小茶杯; 2、向醋杯里加入小苏打,观察两种材料的混合物会发生什么 变化;

3、如果有酸碱指示剂,可以加入一两滴,观察颜色的变化。 原理:小苏打是碱性物质,在加入醋(或其他酸性物质)时,会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相应的盐。 二、磁力实验 材料:磁铁、一些金属物品如纸夹、订书机钉、钢珠等 步骤: 1、在一张纸上放置几个金属物品,把磁铁放在它们旁边; 2、观察这些金属物品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3、可以往上增加材料,寻找更强的磁性。

原理:磁铁是一种磁性材料,会产生磁场。当非磁性材料靠近磁铁时,可以被磁场吸引并变得有磁性。 三、水晶种植实验 材料:食盐、热水、玻璃瓶、线、其他材料如食用色素、香料可选 步骤: 1、将食盐加入到热水中,直到饱和(加入过多会导致结晶速度变缓); 2、将线系在一根铅笔的顶部,将线系在另一根铅笔底部,并将其悬挂在瓶口上,使其线头刚刚触及盐水中; 3、观察几天后,晶体逐渐生长。 原理:在饱和的盐水中,晶体能够生长并形成固体结晶。通过调整温度和其他条件,可以控制晶体的形状和大小。

小学生必做的21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培训讲学

小学生必做的21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一、筷子的神力 思考: 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 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二、瓶子赛跑 思考: 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 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 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三、带电的报纸 思考: 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 1支铅笔;1张报纸。 操作: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讲解: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创造: 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四、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 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 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五、带电的气球 思考: 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 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小学科学实验器材讲解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器材讲解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科学实验器材讲解 教学目标: 1. 理解科学实验器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的小学科学实验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器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2. 小学科学实验器材的样本或图片。 3. 实验器材的名称和用途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科学实验器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在科学课上进行过实验,询问他们对实验器材的了解程度。 二、讲解科学实验器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 1. 通过PPT或黑板,讲解科学实验器材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科学实验器材的分类,如测量工具、容器、电路实验器材等。 三、讲解常见的小学科学实验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25分钟) 1. 准备实验器材的名称和用途的卡片,向学生展示并解释每个实验器材的用途。 2. 通过示范或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每个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 鼓励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提问他们对实验器材的理解和使用方法的掌握 程度。

四、实践操作(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实验器材。 2.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书或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实践操作。 3. 老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科学实验器材的知识点,并进行简要总结。 2. 提问学生是否有其他想了解的实验器材,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小型实验,运用所学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2.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技馆,让他们亲身体验和了解更多的实验器材。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提问学生对实验器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教育,讲义 第七章

第七章小学科学教育的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了解国外科学教育标准对学生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理解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三维目标的基本含义;了解国外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项目的主要特点;领会评价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种主要方法。 第一节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 在教育学的发展历史中,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式,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目标模式由泰勒创立,也称工学模式或泰勒模式,过程模式由著名课程理论家斯腾豪斯提出。 一、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斯克利文在《评价方法论》一文中,根据功能将教育评价区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其中,总结性评价关注结果,重在判定,是着眼于“过去”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实施;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重在改进,是着眼于未来的评价,教师、同学、家长、学生、自己等 都可以参与评价。 二、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相结合 所谓教学性目标,是在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几项学习活动后应获得的具体行为,通常是从已有文化成果引出,并以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表述,也称为行为目标。所谓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倩境和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新颖的反映形式,而不是预先规定的结果,也称为展开性目标。 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量化评价也称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作出定量的价值判断。量化评价的认识论基础是科学实证主义,关注可测性的品质与行为、追求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然而,量化评价过分依赖标准化测验。质性评价也被称为自然主义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反对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字,主张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因此质性评价本质上是一个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种连续评价、不断反馈的模。目前人们认识到,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是统一的、互补的。一方面质性分析量化分析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量化分析是质性分析的深化和细化。 第二节教育目标分类学与“三维目标” 教育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后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内容知识讲解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 实验内容:观察金鱼的呼吸 实验材料:2条小金鱼或鲫鱼、玻璃缸、滴管、食用色水、鱼食、镊子 实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金鱼的身体和运动。 2、轻轻地往鱼缸里放几粒鱼食,观察金鱼的捕食。 3、用滴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悄悄地伸入水中,在鱼的嘴前面挤出红水,观察鱼鳃的活动。 实验现象: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腮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 实验内容:比较硬度 实验材料: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 实验步骤: 1、准备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 2、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3、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实验现象:铁钉能在木条、卡纸、塑料尺上刻划出条痕;塑料尺只能在木条、卡纸上刻划出条痕;木条只能在卡纸上刻划出条痕;卡纸不能在其它三种材料上刻划出条痕, 实验结论:4种材料硬度的排序是:铁钉、塑料尺、木条和卡纸。 实验内容:谁更柔韧 实验材料:4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回形针、钩码 实验步骤: 1、把4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可以在桌子的一侧粘一张纸,分别标上尺子没有伸出桌面时重物的位置和弯曲后到达的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 2、分别测量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伸出桌面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 3、根据弯曲度的大小,即物品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构成物品材料的韧性越好,得出4种材料韧性的排序。 实验现象:塑料尺的弯曲程度最大。 实验结论:不同的物体韧性是不同的,上述四种材料中,塑料尺的韧性最好。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指导(24个)讲解

一、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课题: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烧杯、水槽、餐巾纸、水。 操作步骤: 1、将水槽装上水。 2、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 3、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4、把烧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观察烧杯内的纸湿了吗? 实验结论: 空气占据空间。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将烧杯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烧杯不能倾斜。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二、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课题: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操作步骤: 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实验结论: 实验测得冷水的温度是(),热水的温度是()。 注意事项: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三、磁铁的性质 实验课题:磁铁的性质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2块、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塑料小车2个。 操作步骤: 1、吸铁实验:把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铁的一端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2、同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观察实验现象。 3、异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磁铁能吸铁;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注意事项: 1、磁铁容易摔坏,要注意拿好拿稳磁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