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教师及实验教师培训资料

小学科学教师及实验教师培训资料

小学科学教师及实验室实验员培训提纲

不做实验的科学教学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不做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

说明:本提纲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具体讲课顺序将根据需要做具体调整

什么是科学?

达尔文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狄德罗说:“我们(科学家)有三种方法—观察、思考和实验,通过观察搜集事实,通过思考把事实组合起来,通过实验把组合的结果进行验证。”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观察、实验和制作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位置:(请牢记框架图)

具体内容标准:

①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活动建议:对动物、植物、水、空气、岩石等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

②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活动建议:对花的构造、细胞等进行观察,并能画图和用文字说明)

③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活动建议:测量物体长度、重量、温度等,并用计量单位记录)

④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活动建议:杠杆平衡实验、斜面省力实验、种子萌芽条件对比实验等)

⑤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活动建议: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⑥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活动建议:制作岩石标本,昆虫模型,火山、地层模型等)

⑦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活动建议:起重机模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课程标准中关于观察和实验的界定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指不对观察对象施加任何影响的观察,它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规律,如观察蚂蚁的行为、月相的变化、叶脉的形状等。

观察时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并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观察,还应注意与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记录与测量工具的运用相结合.对观察的目的性和观察程序也应给予具体的指导。

实验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如验证植物生长和阳光的关系)、模拟实验(如模拟火山喷发)和探究性实验(如探究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了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第一部分实验教学概述

一、关于观察

(一)认识活动的特点

科学观察的概念是指: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自然界的事物,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对自然事物的感性认识.

以上表述,结合科学课的实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观察的主体必须动员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不是单指用眼睛看。

2.观察的客体是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

3.“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是观察方法有别于实验方法的重要特点.

4.“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是指观察有别一般的感知,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发射式的感觉。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性认识活动才是观察。

5.观察离不开语言描述。在科学观察中,观察的一个结果,就是对观察对象“是什么”作出陈述,以报道被观察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事实,从而对该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小学生往往不能一个人全面地观察到事物的各种属性,通过语言描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有助于学生逐步学习怎样进行观察。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指导。成年人也有“明于心不明于口"的情况,学生在相互启发的作用下,选择到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在观察活动中产生的一些不太明确的想法时,思维就逐渐变得清晰、明确。观察活动产生思维,思维要用语言描述,

描述使思维变得明确,获得意义,从而又产生新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语言和观察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6.通过观察要获得什么样的理性判断,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把自己观察到的某一事物的各种属性,综合成为一个整体,如观察某一种昆虫。

(二)观察的类型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这是以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来区分的.科学课中的观察,多数是用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这是直接观察。观察物体的细小构造,如蚯蚓身上的刚毛、花蕊个数,要借助于放大镜,这是间接观察。

2.质的观察和量的观察

又称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科学课中的观察多数是定性观察。量的观察又称观测或测量,例如观测太阳的高度、测量物体的温度。

3.长期观察

像动物的生长情况、一日之内太阳的高度变化、一周之内的天气变化、天体的视运动等等,都需要进行长期观察。长期观察的目的在于了解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所以做好观察记录特别重要。

(三)观察活动的基本过程

1.明确观察目的,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观察

观察什么,通常是由问题引出来的。教师引导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独立观察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明示或暗示。

学生独立观察(包括相互间的交谈)时,教师的工作是:巡视各组,了解学生的观察情况,他们发现了什么,倾听学生的相互交谈,了解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说法;考虑怎样组织交流讨论,怎样引导学生解决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给需要新的材料或工具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或工具.

2.讨论研究

讨论研究是在三个层次上进行的:首先是掌握事实,把学生在观察中的发现集中起来,包括学生在观察中互相矛盾的发现也列举出来。第二步是对事实、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分门别类.第三步是通过研究事实资料,获得一定层次的理性认识,即通过思维加工,弄清事实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

3.运用新获得的知识、新形成的概念,去认识其他事物,启发学生在课外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教学指导要点

1.选择、提供足够丰富的观察材料

尽可能选那些比较典型的材料,因为这可以使学生比较顺利地掌握对象的特征,减少教师指导和学生观察的困难。

观察材料要有足够的数量,特别对一些容易找到的材料更是如此。

事先通知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观察材料,带到课堂上作为自己独立观察的材料,是

一种很有意义的办法.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到教育学生爱护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在观察活动中用师生的行动体现这种爱护.

2.不必过分担心学生在观察中发生错误,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看法.从根本上说,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总是从不正确、片面到正确、全面。

在观察中,有几种情况都可能被认为是观察错误:学生按平时生活经验的先入之见观察,反映的生活中的感觉,不是观察得到的事实;学生用人的感情去观察其他自然事物,或者把现实中的动物和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混在一起;学生观察正确,但语言描述不准确,词不达意;学生观察正确,但描叙中作了独特的解释.另外还有因观察时疏忽或观察能力的原因而发生的事实上的观察错误。

从学习意义的角度看,观察出现错误,不仅不必为之担心,而是出现了极好的教学机会,利用这些观察错误把认识活动的思维过程充分展开,具体地指导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的观察能力就发展了一步,其他学生也会从中受益。

引导的最好方法是倾听他们的说法,弄清他们的想法,把互相矛盾的说法交给大家讨论。如“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霉”,反对,苔藓长在干燥的地方。

另外,教师的语言清晰、准确也很重要,例如“食盐溶解了,看不看得见?”生答“看得见”。教师:水里的食盐看不见了;学生:看见食盐已经溶解了。

3.特别重视指导学生理解自然现象

怎样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自然现象,是科学课教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大方向是,不满足于学生对观察对象的直接兴趣、操作兴趣,重视发展学生的认识兴趣。就每一节课来说,要研究怎样引导学生想像和思维。

观察不能脱离感觉器官,但是仅仅靠感觉器官不能达到认识活动的全部目的,还要动员思维器官参与观察认识活动。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做到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意义是同样重大的。

二、关于实验

(一)认识活动的特点

1.科学家的实验与小学生的实验

在科学研究中,实验的定义是指根据研究课题规定的任务,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积极的干预,人为地控制、变革或模拟研究对象,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观察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

科学课中的实验同科学研究上的实验,都是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爱因斯坦),从这方面看,两者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只不过小学生的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他们所要探求的“意义”,是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所谓“仪器”、“设备",在小学生的实验中,甚至可以简单到一个塑料袋,一把小尺。从对实验对象进行积极的干预、人为地控制、变革或模拟方面,没有什么性质上的不同。

2.实验和观察的联系与区别

实验和观察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获得认识自然事物的事实材料。实验方法是在观察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实验和观察的区别

(1)在观察中,观察者不能改变观察对象的自然存在状态,观察者只能是被动地进行观察。如观察云,观察空气。实验刻意人为地控制、变革自然现象,干预自然过程,不受自然存在的限制,所以实验是一种主动行为.如用实验方法产生“白气”以研究云、雾的成因。

(2)观察只能搜集自然现象所能提供的东西,实验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从自然事物及其变化过程中,提取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如观察氧气,必须通过实验获得。

(3)实验能证明客观的必然性,观察不能充分证明客观的必然性。在科学研究中,能够用实验事实去检验假设、理论的正确性;在科学课中,也用实验验证假设、解释的正确与否。

4.实验的类型

按实验中质和量的关系,可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按实验目的,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按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析因实验和对照实验;按实验对象是原型还是模型,可分为原型实验和模拟实验。

科学课教学中用得较多的三种实验:

1)定性实验

定性实验只要求对研究对象的性质作出回答,不涉及量的关系.对事物作量的认识,是以对质的认识为基础的,如果要作进一步的研究,获得更为全面、精确的认识,才有作定量研究的必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课将逐渐增加定量的研究.现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开发并组织试用“数字化教学系统”.

在科学研究中,对定性实验的定义是:通过实验,判定研究对象具有什么性质,具有哪些性质,或是判明某种因素是否存在,以及某些因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科学课中研究事物有什么性质、有哪些性质的实验,如水的物理性质,物体的热胀冷缩,简单机械的作用等等;研究事物中是否存在某种因素的实验,如研究植物茎内部是否有像人的血管那样的“管子”在输送水分;研究事物的某些因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的实验,如研究磁铁的两个磁极之间的相斥或相吸的关系等。

2)对照(对比)实验

对照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某种原因.具体做法是把实验分作两组进行,把实验对象作为“试验组",同时另设一个“对照组”,作为比较的对象和标准,然后把两个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试验组"是否具有某种性质。

如:“怎样加快溶解的实验",“水蒸气凝结的实验"等

3)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指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的实验,先设计与该现象(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的规律性,这种实验手段就是模拟,例如,昼夜形成的实验,肺呼吸的实验,风的形成等等.

模拟实验具有其他实验所没有的特点:(1)模拟实验可以使人们对一些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进行探索;(2)参与实验过程的不是原型本身,而是与之相似的模型,这样,模型就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既是代替原型的实验对象,又是研究对象本身;(3)模拟实验是以模型与原型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为前提的,要用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把实验结果推广到原型上去。

根据模拟实验的这些特点,教学时既要使学生对模型的意义、模型实验本身,有清楚的了解,又要通过模拟实验去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和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和规律是通过思维才能认识的。模拟实验对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分析综合、概括和类比推理等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5.实验活动的基本过程

实验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观察活动的过程基本相似。

6.教学指导要点

1)关于实验准备

(1)学校目前仍然缺乏的实验仪器设备,需要教师动手收集、制作.自制教具是一项长期工作,不会随着仪器设备的逐渐齐全而失去意义。

参考:如何自制教具

(2)教学前,教师要预先把实验试做一次,对实验和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3)有些实验需要在教学前提前一段时间,指导学生在课外做,或由教师自己做准备,如蒸发实验、植物茎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实验。教师在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时,要作出明确的时间安排,以免临时凑和.

(4)学生自己动手准备某些实验材料,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并且富有教育意义。例如溶解实验的材料.

(5)即使实验设备最齐全的学校,也不可能齐全到学生分组实验要用的各种零星材料都有。一截导线、几支笔芯,收集起来很不容易,教师要注意做好教学材料的基本建设。

(6)精心准备“有结构的材料”

解释一: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既要能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所要学习的概念、规律,具有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包括观察、实验)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具有可接受性;同时这些材料还应具有趣味性和普遍性,尽可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材料,使学生都能具备并乐于摆弄,以利开展探究活动.即是说设计或选择的这些材料,既要简单而效果明显,又要普遍而有趣。

解释二:

“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观察实验材料的构成和搭配情况。教学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应该是这样的:是一组材料,而不是一件孤立的一件材料;材料的构成和搭配是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和认知原理精心设计的,各种材料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这些材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学生学习某种知识提供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一种潜在的作用,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朝着认识某种性状、发现某种差异、建立某种概念、归纳出某种规律的方面发展.

例如:植物的果实电磁铁

解释三:

有结构的材料具体体现着教学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综合兰本达、刘默耕、田慧生及其他专家的观点,有结构的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

1)与所要发现的知识具有相同结构的;

2)有吸引力的(避免无关活动);

3)适宜学生发现的;

4)这些材料应有多种的相互作用,应该有较广的余地,使能用许多不同的路子进行探索研究;(如果一套材料在进行一项活动后就没什么可用的了,就不可能提供丰富的学习基础)

5)激发学生不同水平上的思考的。

(要求能够举例)

7.关于科学过程和教育过程的统一

(1)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学生往往对实验本身很关心,而对做实验解决什么问题关心很少。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引导他们明确实验目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容易凭兴趣摆弄,既容易出事故,又不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2)器材怎样使用、实验的操作要领、安全规程等等,要结合具体的实验进行具体的指导。课本上有实验装置图,要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说一说实验该怎么做。这些是发展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安全实验的前提。学生一旦发生意外,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怎样冷静地处理意外,要通过意外事故让大家知道怎样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简单批评是没有意义的。实验课后,组织学生轮流负责打扫实验室、整理实验器材,对学生不仅是劳动教育,也是科学态度的教育。

(3)实验,是教学生用科学的手段学习科学,处处离不开科学态度。认真进行实验操作,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资料,写简单的实验报告,既是学科学的具体过程,也是科学态度教育的过程。科学态度、科学求实精神,是指导实验教学的核心。要鼓励支持学生如实报告实验现象,并且要尊重学生的观察。学生实验也好,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好,没有取得预期的实验效果,只能通过重新进行实验来解决。实验不成功,不能由教师拿出“正确”的结论来否定不成功的实验,只能用成功的实验纠正不成功的实验.这样做,不仅是教学生学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求实精神,也是在教他们做人。

(4)逐步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附:关于对比实验的研究论文

试论小学自然对比实验的教与学

中年级的自然教学,在实验方面,新增了学习对比实验的要求,也就是说,对比实验是出现在中年级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目前,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教材

正好使用到中段,所以如何正确有效地进行对比实验教学,就成了实验教学的当务之急。对比实验的原则是什么,重点在哪里,如何突破难点,对比实验仪器和材料准备的特点是什么,在对比实验中如何体现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上述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对对比实验教学的一些初浅认识.

一、对比实验中仪器和材料准备是关键

实验离不开材料(包括仪器,下同),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条件。这一点在对比实验中尤为重要,这是由对比实验的性质和原则决定的。

对比实验也叫对照实验,它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实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进行,其中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或几个)是实验组。实验时把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对比因素对事物性质和变化的影响。由此可知,对比实验的方法是进行单因素比较。要进行单因素比较,则必须设法控制其它可能有影响的诸多因素,尽量使这些因素完全相同。这是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比实验过程中自始至终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例如,在进行三种土壤渗水性的对比实验中,除土壤种类不同外,“四同样"即是此项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四同样”即同样多的水,同样多的土,同样大小及型号的杯子或瓶子。在实验中只有确保“四同样"才能确定对比因素──三种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否则,就无法确定对比因素与实验结果的因果关系,因为要求“四同样”的四个条件在不同样时会直接影响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因此“四同样”是做好这个对比实验的前提条件,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所在.

从以上分析可知,材料的准备在对比实验中是关键。因此教师准备材料时对要求相同的材料和条件,要尽量保证相同。在实验中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对比因素,哪些条件必须相同,为什么相同。教师在实验操作中要反复强调原则,并要贯彻始终。总之,材料准备必须遵循对比实验的原则,否则原则操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应当指出,尽管教师精心准备材料,反复强调原则,但小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恰恰容易忽视的还是这个重要原则。这是由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儿童容易被一些次要的因素或有趣的细节所吸引,而忽略应该注意的因素,或是往往只注意事物外在的明显的变化,而对不变化的前提条件往往视而不见,因而在分析结果时误入歧途。因

此教师除了精心准备材料外,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对比实验的原则并在实验操作和分析结果时自觉地运用这个原则就成了教学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二、由扶到放,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实验

学习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同掌握任何一门技能一样,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无论是整体编排上或每课对比实验中都体现了这个过程。

从教材的整体编排上看,对比实验是贯穿于低、中、高三个阶段中的。低年级在“镜子"、“小水轮”和“轮子"等课就渗透了一点对比实验的方法;中年级则以对比实验为重点,有“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砂土、黏土、壤土渗水的对比实验”、“不同电路的对比实验”和“太阳能吸收快慢的对比实验”共四项九个实验;高年级虽然是以模拟实验为重点,但仍然有许多对比实验内容.例如,“水蒸气凝结与湿度的关系"、“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的向光性和向水性”、“动物对光和温度的反应”等都涉及对比实验。由此看来对比实验在整个教材中呈点滴渗透──初步学会──学会应用等几个发展阶段。低段渗透,高段发展,中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整个对比实验的内容是由易到难,教师的指导由扶到放,学生的学习是由不自觉接受到自觉应用。

就每一课对比实验的学习来说,同样也经过一个由扶到放、由学习到应用的过程,即一般要经过教师演示──教师指导学生半独立实验──学生独立实验的过程。例如,在“怎样加快溶解”一课中,三个对比实验就是这样设计安排的。首先由教师演示第一个实验“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演示前,先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并确定实验方法,强调相同条件,突出对比因素,使学生充分体会实验的因果关系,初步明确对比实验的原则和方法。第二,在演示的基础上,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教师可以只提出实验课题──水的冷热与溶解快慢有什么关系,不指明具体实验方法,而是提出一些与实验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这个实验的对比因素是什么,哪几个因素需要相同?实验组与对照组有哪些区别等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这时教师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在方法和操作等方面的问题。经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半独立实验后,怎样加快溶解的第三个实验,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实验了。即让学生去分析、确定新的对比因素,然后再分析其它可能有影响的因素,从而设计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最后通过实验自己得出因果关系。

经过教师演示──学生半独立实验──学生独立实验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对比实验从观察学习──模仿──自己实验,逐步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和原则。

应当指出,我们说对比实验的教学要经过演示──指导──放手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在同一个实验中机械地重复进行,而是在一个大课题下每一小课题的研究时一层一层地展开的.这个过程在初学时可反复进行,在学生初步学会后就可压缩或省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以这个过程为阶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其能自觉运用对比实验的原则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视实验中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个完整的对比实验一般要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结论几个阶段才能完成。下面就对比实验的几个环节逐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对比实验教学时,一般以学生熟悉的问题提出课题,这个问题可直接提出,也可通过一种现象间接引出,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问题,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假设。这一阶段不仅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还要采取讨论式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的氛围。最后,通过筛选,得出解决问题的众多假设。

(二)实验的设计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首先要将假设的众多因素摆出来,然后提出究竟与哪种因素有关,怎样才能验证一个假设是否正确。这个提问是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实验的方法和采用这个方法的理由。这种表述很重要,它是将学生的内在思维过程用外部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只有通过表述,才能知道这种方法对不对,合不合逻辑;只有通过表述,才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才有助于学生对对比实验原则的理解.

(三)对比实验的操作

实验操作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而是要将前面的设计用实验再现出来,同时也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再现出来:对照组与实验组哪些条件应该相同,只有什么条件不同,怎样做才能突出对比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可能有影响等。在对比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学生要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因为对比实验本身就是用差异法来得出事物变化的因

果关系。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只有在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的基础上方能得出。观察和比较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同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也要求学生不怕困难,与人合作,善始善终。

(四)结论及应用

一个对比实验的结果就是一个因果关系。就一个大课题来说,如“怎样加快溶解”,它包括三个小课题,也就是三个对比实验,这三个对比实验的结果就是三个独立的因果关系,而实验的目的不仅是得出这三个因果关系,还要将这些因果关系综合起来解决“怎样加快溶解”的问题。对比实验是解决这个大课题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教学中不应该只停留在学会做几个对比实验,而是需要会运用对比实验解决一些问题。这个综合运用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即通过对几个独立因果关系的归纳概括,得出对大课题的解决办法。如,搅拌能加快溶解;加热能加快溶解;研末能加快溶解。如果要迅速加快溶解,就必须同时采用搅拌、加热、研末办法。在教学时,要将这个思维过程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概括,最后通过一个综合性的比赛来完成这个大课题。

再有,对对比实验的结果,有时还要进行推理和想象,从一个结果推出新的结论。如在“土壤的性质”一课中,从渗水快慢的对比实验结果,可进一步让学生推想土壤的保水性能和透气性能。这是一个由已知现象到未知现象的推理过程,同样需要让学生去参与,去表述,借此发展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要成功地教学对比实验,我们不仅要注意由对比实验性质引起的材料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对比实验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第二部分常规实验的操作

素质教育课题研究

小学自然观察实验制作评价标准

低年级( 1册 )

总编号;001 01 03 1

名称:用感官观察物体

目的:初步学会用感官观察物体

器材: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纸片;鼓、琴、钟表;醋、酒、香皂;盐水、糖水、桔、苹果、香蕉;凉水、热水、海绵、

砖、瓷砖等。

名称:观察砂和粘土的特征

目的:初步学会观察砂和粘土的特征

器材:砂和粘土、白纸、水、放大镜

总编号:003 01 08 1

名称:制作种子标本

目的:认识几种植物的种子,学会制作种子标本

器材:几种植物的种子、小瓶、小盒、标签、胶水、笔等

总编号:004 01 10 1

名称:观察铜、铁、铝的特征

目的:认识铜、铁、铝的特征,初步学会观察铜铁铝的特征

器材:同样粗细和长短的铜铁铝丝、同样大小的铜铁铝块、砂纸、部份铜铁铝制品

总编号:005 01 13 1

名称:磁铁吸铁实验

目的:认识磁铁的性质,初步学会做磁铁吸铁的实验

器材:磁铁、钉子、纸片、铅笔、大头针、铁片、塑料垫板、玻璃杯等.

素质教育课题研究

小学自然观察实验制作评价标准

低年级( 3册)

总编号:013 03 01 1

名称: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目的:认识蚂蚁的外形构造,初步学会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器材:蚂蚁、放大镜

总编号:014 03 07 1

名称:观察果实的外部形态特征

目的:认识果实外部形态,初步学会观察果实的外部形态器材:各种果实

总编号:015 03 09 1

名称:观察茎的外部特征

目的:认识茎的外部形态,初步学会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器材:各种植物的茎

总编号:016 03 13 1

名称:摩擦起电的实验

目的: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初步学会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器材:纸屑、塑料尺、圆珠笔、气球、氖泡、梳子、丝绸等

总编号:017 03 14 1

名称:小电珠发光的实验

目的:初步学会小电珠发光的实验

器材:小电珠1个、电池1节、导线、胶条

素质教育课题研究

小学自然观察实验制作评价标准

中年级( 5册)

总编号:026 05 02 1

名称:解剖果实

目的:认识横切和纵切,学会解剖果实

器材:小刀、木板、苹果、梨等果实

总编号:027 05 02 1

名称:观察果实的共同特征

目的:认识果实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观察果实的共同特征

总编号:028 05 04 1

名称:采集制作植物标本

目的:初步学会采集制作植物标本

名称:观察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目的: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学会观察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名称:观察鸟的共同特征

目的:认识鸟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观察鸟的共同特征

器材:鹰、燕子、鸟的标本或幻灯片等

小学科学教师及实验教师培训资料

小学科学教师及实验室实验员培训提纲 不做实验的科学教学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不做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 说明:本提纲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具体讲课顺序将根据需要做具体调整 什么是科学? 达尔文说:“科学就是积累事实,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狄德罗说:“我们(科学家)有三种方法—观察、思考和实验,通过观察搜集事实,通过思考把事实组合起来,通过实验把组合的结果进行验证。”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观察、实验和制作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位置:(请牢记框架图) 具体内容标准: ①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活动建议:对动物、植物、水、空气、岩石等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 ②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活动建议:对花的构造、细胞等进行观察,并能画图和用文字说明) ③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活动建议:测量物体长度、重量、温度等,并用计量单位记录) ④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活动建议:杠杆平衡实验、斜面省力实验、种子萌芽条件对比实验等) ⑤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活动建议: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⑥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活动建议:制作岩石标本,昆虫模型,火山、地层模型等) ⑦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活动建议:起重机模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课程标准中关于观察和实验的界定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指不对观察对象施加任何影响的观察,它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规律,如观察蚂蚁的行为、月相的变化、叶脉的形状等。 观察时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并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观察,还应注意与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记录与测量工具的运用相结合.对观察的目的性和观察程序也应给予具体的指导。 实验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如验证植物生长和阳光的关系)、模拟实验(如模拟火山喷发)和探究性实验(如探究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了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第一部分实验教学概述 一、关于观察 (一)认识活动的特点 科学观察的概念是指: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自然界的事物,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对自然事物的感性认识. 以上表述,结合科学课的实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观察的主体必须动员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不是单指用眼睛看。 2.观察的客体是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 3.“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是观察方法有别于实验方法的重要特点. 4.“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是指观察有别一般的感知,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发射式的感觉。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性认识活动才是观察。 5.观察离不开语言描述。在科学观察中,观察的一个结果,就是对观察对象“是什么”作出陈述,以报道被观察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事实,从而对该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小学生往往不能一个人全面地观察到事物的各种属性,通过语言描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有助于学生逐步学习怎样进行观察。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指导。成年人也有“明于心不明于口"的情况,学生在相互启发的作用下,选择到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在观察活动中产生的一些不太明确的想法时,思维就逐渐变得清晰、明确。观察活动产生思维,思维要用语言描述,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稿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稿 一、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钱学森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素养包括多种能力和素质,科学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能力、记录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等。本次讲座主要就怎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记录能力进行学习。 第一个问题: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达尔文曾经对自己作了这样一个评价:“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鲁迅曾经教导青年文学爱好者“如果要创作,第一必须观察。观察对于小学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增长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又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提高观察兴趣 1.为了提高观察兴趣,可以了解中外科学家以及学生身边有关观察的一些故事。 2.提出观察的要求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易到难。 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1.细心即观察时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细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精微,就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就不能概括出事物的规律。所以,观察不仅要亲眼看,还要深入看,要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周密细致,精细观察。 2.耐心 3.对复杂事物的观察,特别是创造性的观察,往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需要顽强的毅力,有些现象稍纵即逝,需要进行重复观察;有些现象变化缓慢,需要长期观察,有些现象因试验失败,需要再实验重新观察,这些都需要耐心,没有耐心,就不可能获得可靠、准确、理想的观察结果。

小学科学培训讲义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培训讲义 2019 年秋教师继续教育《小学科学》培训讲义第一讲培训时间: 2019、11、5 培训地点: 教师办公室主讲教师: 陈华培训内容:2019 年秋教师继续教育《小学科学》培训讲义第一讲培训时间: 2019、11、5 培训地点: 教师办公室主讲教师: 陈华培训内容: 2019 小学科学新课标内容(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培训过程: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1 / 18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小学科学实验培训讲义

程家庄小学科学实验培训讲义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小学科学中的大部分科学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据初步统计,小学科学学科中,学生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半数以上。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科学实验的一些相关情况,借这个机会,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开展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而我校使用的教科版教材突出了“任务驱动”的特点。“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观念,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其基本方法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落脚点是观察与实验。 1、小学科学实验的分类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共开出实验96个,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拓展性实验三类。其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是课程标准直接要求开出的实验,在教材中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拓展性实验是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些小制作,在教材中以拓展、交流与讨论、实践活动的形式出现。 2、各类型实验的开展 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科学概念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科学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其次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再次演示实验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 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探究培训记录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探究培训记录 一、培训目的和背景 近年来,我国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科学探究方法成为核心教学策略之一。为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探究教学能力,我参加了一次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探究培训,旨在提高自身科学探究教学水平和能力。 二、培训内容和安排 2.1 探究式学习理论概述 首先,培训导师为我们介绍了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导师强调了科学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以及探究式学习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2.2 科学探究课堂案例解析 其次,导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科学探究课堂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他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探究性学习过程。 2.3 科学探究教学资源开发 在第三个环节,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工具,开发适合科学探究教学的教学资源。导师分享了一些优质的科学探究教学资源网站,并指导我们如何从中选择合适的资源,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2.4 科学探究教学案例设计 最后,我们利用培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分组设计了一份科学探究教学案例。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制定了学习目标、教学步骤、实验设计和评估方式等,并进行了小组间的交流和反馈。 三、培训记录和体会 3.1 培训记录 我在这次培训中认真记录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体会。我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备将来在教学实践中参考和运用。 3.2 培训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探究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我明白了科学探究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会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和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与展望

小学科学实验培训材料

小学科学实验培训材料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经验材料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主要;一、充分利用演 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实验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教师直观讲解,特别 是一些抽象概念;二、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生课;三、多种渠道开展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 式的科学实验,科学课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动力。 简单实验仪器的使用 1、托盘天平 主要用途: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其精确度可达到0.1g。 使用方法及: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 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 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注意事项:

(1)使用托盘天平时,被称物体和砝码都应放在托盘中间,一面引起测量误差。 (2)不能使天平超载称量,以免损坏天平。 (3)取放砝码都应用镊子,不要用手直接拿取。 (4)用完后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地方。 出错点:A.不知道先把胶托从天平上拿下来;B直接用手拿砝码和拨游码;C.托盘上不放或少放纸片;D.药品放错托盘;E.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又放回原瓶;F.称量完毕忘记把游码拨回零点。 正确方法:正确操作要领是“托盘天平称量前,先把游码拨零点,观察天平是 否平;不平应把螺母旋;相同纸片放两边,潮、腐药品器皿盛,左盘盛物右放码,镊子先夹质量大;最后游码来替补,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 希望大家要记住”。使用时还应注意:A移动游码时要左手扶住标尺左端,右 手用镊子轻轻拨动游码;B。若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粉末时,右盘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砝码,不足用游码补充。质量确定好后,在左盘中放入固体物质,往往在接近平衡时加入药品的量难以掌握,这时应用右手握持盛有药品的药匙,用左手掌轻碰右手手腕,使少量固体溅落在左盘里逐渐达到平衡。若不慎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后不要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2、温度计 主要用途:用于测量液体或蒸气的温度。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应根据测量温度的高低选择适合测量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用。 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悬在液体中,不能触及容器的底部或器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③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液泡在蒸馏烧瓶支管口略下部位。

2024年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2024年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____年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1. 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知识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在课堂上有效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增进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方法,使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训内容 1. 科学知识更新与拓展 培训期间,将组织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邀请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教师们讲解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成果。通过讲座和研讨,教师们可以增加科学知识储备,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教学当中。 2. 科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培养 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巧,使其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观察、实践和发现科学现象。培训期间,将组织实验培训课程和实践教学活动,让教师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并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规律和结果。通过实验和探究,教师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3. 科学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通过学习科学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培训期间,将组织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课程,教师们将学习教育理论和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通过学习理论和方法,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网络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 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开展科学教学。培训期间,将组织网络教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课程,教师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具等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能够开展在线交流和协作活动。 三、培训形式 1. 理论学习 组织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知识的讲解和学术交流。教师们将听取专家的报告,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并进行讨论和提问。 2. 实践教学 组织实验培训课程和实践教学活动,教师们将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并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规律和结果。通过实践教学,教师们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实验培训记录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实验培训记录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我校特邀请了著名科学教育专家举办了一场科学实验培训。以下是培训过程中的记录。 培训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培训地点:学校实验室 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器材使用技巧、实验安全与管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等。 1. 实验教学设计 优秀的实验教学设计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在培训中,专家详细讲解了实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参与培训的教师们积极思考、进行实践,并通过互相讨论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与教学设计。 2. 实验器材使用技巧 在实验教学中,正确使用和操作实验器材至关重要。专家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教授了正确使用各类实验器材的技巧和方法。教师们积极参与实践,巩固了正确的实验器材使用技巧。 3. 实验安全与管理

实验安全与管理是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培训中,专家强 调了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并向教师们介绍了常见的实验事故及应急 处理方法。通过反复演练和模拟实验事故,教师们提高了实验安全意 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生的困惑、实 验难度适应等。专家与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提供了一些解决 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积累了解决问 题的经验。 培训总结: 通过本次科学实验培训,我校小学科学教师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获取了实践技能。他们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具有重要作用,并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和 实施。 培训结束后,学校还组织了一次实验教学展示活动,让教师们有机 会展示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展示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增 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大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实 验教学资源和机会,努力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 的科学基础。 (结束)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1. 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其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设计和实施科学教学; 2. 深入了解小学科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培养科学教师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掌握科学实验设计和科学观察方法,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培养科学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培训内容: 1. 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 a. 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b. 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教学设计 c.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精神的培养 d.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e.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2.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材解读 a.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b. 小学科学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c. 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的联系与运用 3. 科学实验设计与实施

a. 科学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b.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和步骤 c. 科学实验的评价与改进 d. 科学实验与科学知识的整合 4. 科学观察与记录 a. 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b. 记录科学观察结果的方式和技巧 c. 利用观察与记录结果解决问题 5. 科学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应用 a.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b. 科学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6. 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a. 分析优秀科学教案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b. 思考科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案 c. 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7. 团队合作与创新 a. 科学教师团队的建立与发展 b. 团队合作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c. 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的探索 三、培训方式: 1. 授课讲解:通过专家讲授理论知识,介绍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科学教学方法等内容,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实施新课程以后,小学科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虽对以前的自然学科有所延承,但整合了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其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有着深刻的变革,使任课教师很难适应。而且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差异大,校长往往把精兵强将安排在语数外学科上,而让一些老教师顶替勉强为之,这些老教师是在文革期间接受基础教育,所学基本不能胜任教学。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把该课程分散排在各年级,没有相对专职,以至于有的教师将该课程挪作他用,未能实现国家规定教学计划。这种状况,并非我学区如此,凡农村小学大多这样,但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必须把小学科学课程落实到位,而教好该课程的首要前提是培养合格的科任教师。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决定开办小学科学教师短训班,现制定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科学素养,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市进修学校为主要组织管理者,坚持面向全员,注重实效,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全市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培训对象 学区所有科学教师。 三、培训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我学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堪、生动活泼、结构合理的科学教师队伍,促进农村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培训原则 1、加强对科学教学理论学习,培植先进的科学教学观念。

2、注重在科学课堂教学实效,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活动。 3、立足各校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以课研提高教学效益。 4、加强我市科学教师交流反思,提升教师的综合科学素养。 5、进行科学知识系统培训,扩展教师知识视野。 五、培训内容 1、小学科学教学法 2、中长期科学探究的探索与实践 六、培训教学策略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新课程,仅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具体案例,并针对各种科学课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让教师来体会学习如何实施科学课标的核心思想。 1、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注重调动教师自主参与研讨和培训的各项活动,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案例中的教学方法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需要一个内化的的过程中,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动手制作教具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参与式研讨,使教师尽快形成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 2、充分发动培训教师,认识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总结自己教学经验,发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长处和充分研讨,使教师得到真正提高。 3、培训着眼于服务教学工作,能通过培训来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理论素养,又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提供大量新课程科学课案例和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还可以作为他们的教学参考素材。充实增强科学教育资源。 4、培训着眼于服务教学工作,能通过培训来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理论素养,又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提供大量新课程科学课案例和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还可以作为他们的教学参考素材。充实增强科学教育资源。

小学科学教师探究教学培训记录

小学科学教师探究教学培训记录 一、培训目的与背景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探究教学能力,促进其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探究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培训内容与方法 1. 主题一:探究教学理论基础 通过探讨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案例教学、问题驱动等,使教师们了解探究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 2. 主题二:探究教学设计与实施 分享并分析优秀的探究教学案例,让教师们了解案例中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步骤,培养他们自主设计探究教学活动的能力。 3. 主题三:探究教学评价与反思 探讨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在探究教学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并通过案例让教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培训方法主要包括讲座、研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培训目标与效果

1. 培训目标: a. 了解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b. 掌握设计并实施探究教学活动的能力; c. 学会有效评价和反思探究教学的效果; 2. 培训效果: a. 教师的探究教学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b. 教师对于探究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准确; c. 教师在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探究教学方法; d. 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 e. 教师的评价和反思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探究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收知识,而探究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设计探究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提出引导性问题、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我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活跃,学生们也表现出更大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在实施探究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挥。他们通过解决问题和实践探究的方式,不仅加

2023年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2023年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1.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 2.加强小学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开拓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 1.科学知识更新: - 更新小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科学进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学习各年级科学课程的新知识点及教学方法; -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技巧,培养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2.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 学习科学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 学习如何设计科学教学活动,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 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科学实验装置进行科学教学。 3.培养科学思维与科学素养: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4.教学评估与反馈: - 学习科学教学评估的方法和策略,了解科学教学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 学习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 学习如何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 - 组织专题讲座,邀请科学教研专家授课; - 组织小组讨论,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 - 观摩科学课堂,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 - 群体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实践活动: - 组织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项目,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 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实验室,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和科学学习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网络学习: -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小学科学工作室教师培训课程

小学科学工作室教师培训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探究教学 工作室运行周期: 课时:共50课时,每月1次活动 开设对象:区小学科学骨干教师 二、工作室定位 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的发展为本,以提高骨干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主渠道,在各级领导和教师的支持、帮助下,围绕本工作室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搭建教科研平台,提供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切实做好教师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健康、快速、可持续的成长,成为当地科学学科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后备梯队。 2. 运行理念。以注重学术引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过程性管理为原则,自主开展工作,着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研讨并解决科学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每个成员的互助合作、交流展示、发展进步创设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工作室发展目标 1.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针对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体系; 2.以解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提升入室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课程规划和参与,促进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实现入室骨干教师和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3.引领小学科学学科建设,以同课异构、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课、送教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传播先进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开辟工作室教育博客,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建立“科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育教学资源库,使博客成为本学科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 5.工作室成员教育教学、教科研研究成果以精品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精品集、论文、报告或专著等形式向外输出。 三、教师需求分析 1.参与教师类型。(1)初步显示自己的教学专长和实践智慧,但不擅长经验提炼和理论构建,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教师:(2)已经具备专门的教学知识与技能,但需要进一步提高,

小学科学学习培训资料

小学科学学习培训资料

小学科学学科《课标目标与教材解析》教师培训材料 【一】、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

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

小学科学培训笔记

2015年秋教师继续教育《小学科学》培训讲义 第一讲 培训时间:2015、11、5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讲教师:陈华 培训内容:2014小学科学新课标内容(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 培训过程: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二、基本理念 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3、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4、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5、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讲 培训时间:2015、11、12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讲教师:陈华 培训内容:2014小学科学新课标内容(设计思路) 培训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第三讲 培训时间:2015、11、19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讲教师:陈华 培训内容:2014小学科学新课标内容(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培训过程: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科学知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第四讲 培训时间:2015、11、26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讲教师:陈华 培训内容:2014小学科学新课标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培训过程: 一、学习建议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2.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 3.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4.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小学教师科学学科基础知识培训

2011年小学教师科学学科基础知识培训 网络培训序言:小学科学的课程改革在我市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由于学科 教师多是兼职,且流动频繁,教师上课基本上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主要原因是教师学科知识积淀严重不足,难于胜任教学工作,如何把握知识学习的“度”?靠我们学科教师有限的知识储备,分割的时间和精力,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小学科学课,综合科目多,涉及的内容广,知识的内在体系逻辑严密,学习掌握较困难,没有相应专业毕业的教师,因而对于我们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利用一切有利的机会、可能的途径、可得的资源进行学习充电,厚积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希望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内容,适当的机会进行考核) 一、世界之最知多少? 世界上最早迎来太阳的国家裴济。(有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之称的国家)地球上最大一条伤痕指那个地区的地理奇观?东非大裂谷 世界上哪块大陆最干旱?南极大陆。 世界上最年轻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上火山最集中的地方在哪个国家?印度尼西亚(也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有13000多个岛屿)) 世界上最后一块大陆?南极洲。(世界上跨径度最大的州)(水利资源最丰富)世界上最南端的国家?阿根廷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州?欧州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公里) 世界上最长的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世界上最大的岛?格陵兰岛。(丹麦) 世界上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 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山脉?乞力马扎罗山脉(海明威写过一本书)。 北美洲最高的山脉?麦金利山。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在法国) 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 欧州大陆唯一一座活火山是?维苏威火山(破坏了庞贝古城)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在那个州?南美洲。(亚马逊平原) 欧洲最大平原?东欧平原(俄罗斯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阿斯特克人生活在那里)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 世界上流域最广面积最大的河是亚马逊河。其次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 世界上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刚果河。 有世界桥梁之称的是那条河?巴拿马运河。 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著名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第二淡水湖)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美国) 东南亚地区河流最长的大河?湄公河。 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堡礁在? 澳大利亚(有黄金海岸之称) 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洋?太平洋 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是?伏尔加河 最古老的海 ? 地中海 世界上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在太平洋) 世界上海水盐度最低的海?波罗地海。 世界上海水最咸的海是?死海。(世界山最深的洼地) 波斯湾出口的地方哪个国家的霍尔木兹海峡?(有石油阀门之称)伊朗和阿曼 世界上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非洲大陆最南端的角?好望角(在开普敦,起初叫风暴角) 苏伊士运河连接那二个海?地中海红海(航运量居世界第一)(亚非二大州的分界线,被称为世界航道十字路口) 世界上最大的油田?盖瓦尔油田。(沙特阿拉伯) 休斯顿新加坡鹿特丹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 世界上最长最大的大陆桥?美国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的欧洲终点在哪里?鹿特丹亚洲起点-中国连云港。 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香港 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公园。 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美国(玉米产量最大) 世界上最大的陨石坑在?美国 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园?印度尼西亚。 世界上最大的温室在那里?英国水晶宫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博物馆在那里?美国纽约。 世界上最大的石书现在珍藏在东南亚的哪国?缅甸。 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知识培训材料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知识培训材料 课题研究是改善教育实践的要求。在飞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一切教育实践模式,管理的,教学的,师生关系的等,无时无刻不在因环境、对象、内容等因素的变化发展而被要求更新。 课题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断吸纳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和研究成果,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从“简单粗放式”向“序列集约型”发展,实现从简单到序列、从粗放到丰满的跨越.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没有课题研究,就没有教育改革的理论诞生;没有课题研究,就没有教育家。区分教书匠与名师、教育家的分水岭就是有没有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有没有对教育的个人见解,有没有对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孜孜追求,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教师课题研究的关键语: 研究就是生活一一教师既要将持续不断的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式,还要将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问题就是课题一一直接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反思性问题,要在日常实践的追问与思考中产生。越是在日常实践层面发生的,就越具有效益可言。 教室就是研究场--课堂是萌生孕育展现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改实验方案的基地,将课堂作为研究室,用科学的态度及方法去发现、去实践、去探索、去检验,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成长就是成果――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最大的研究成果。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在学校的真实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模式。 经验总结模式:研究者对其自身的教育活动过程加以回顾描述、反思,通过分析和概括,将教育问题或现象、教育措施与行为和教育效果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理论化的高度,揭示教育规律,从而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课题研究模式。操作基本流程是:确定总结对象――制定总结计划――呈现经验事实――筛选经验――经验理性化。 实践变革模式:一种以教育教学实践整体变革为诉求的研究模式。操作的基本流程是:选定研究课题――选择理论依据――确立变革内容――实施教育实践――分析研究成效――预定后期目标。 假设验证模式:一种遵循科学实证研究思路的教育研究模式,以研究者对一定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做出的假设判断为研究基点,在教育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来分析、判断假设的合理性,并对实践做出一定改造的研究模式。文化建构模式:一种以构建学校文化、形成全体师生共同的愿景、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目标的课题研究模式。研究者需要对学校潜在文化进行全面梳理、考察、分析和反思,进行否定性消解或建设性批判。文化建构的过程,是对学校文化进行设计、沉淀、总结、提升和升华的过程,也是弘扬学校的育人价值观念与追求,使其得到全体成员认同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案资料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主讲:田文军 一、培训目的 消除知识盲点,完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水平,指导有效探究。 二、培训要求 了解并掌握小学科学课常用实验器材的构造原理、使用要领及 有关注意点;了解并掌握几个稍复杂实验的操作技能。 三、培训范围 1.量筒 2.放大镜 3.天平 4.温度计 5.酒精灯 6.蒸发皿 7.集气瓶8.烧杯9.烧瓶10.玻璃棒11.漏斗12.试管13.显微镜14.天文望远镜15.过滤实验装置16.水加热实验装置17.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实验18.玻璃弯管及喷嘴制作19.真空实验 20.一分钟计时器的制作 一、量筒 主要用途: 1.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其精度可达到0.1mL)。 2.通过量取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气体的体积。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有10mL、25mL、50mL、100mL、200mL、500mL等规格的,量筒规格越大,精确度越低。 2.量筒无零刻度。 3.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

处保持水平。 4.用滴管作微调 5.量筒是圆柱形的,量杯是锥形的,都是量取液体体积的量器。量杯的精确度比量筒差,但量杯可以将溶质直接加在其中来配制试剂; 二、放大镜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1.用中指、无名指与小拇指握住放大镜镜柄,食指、大拇指握住放大镜的边框; 2.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的被观察部位,稍稍调整放大镜的高度,直到观察到清晰、大小适中的像; 3.观察时,放大镜的镜面应与视线垂直。 三、天平 主要用途: 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其精确度可达到0.1g。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称量前调“0”点:游码移零,调节天平平衡。使用镊子来移动游码、取放砝码。 2.称量时,两盘垫纸,左物右码。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3.称量后: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四、温度计 主要用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