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患沟通内容

医患沟通内容

医患沟通制度

随着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又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进医患互信、科学的战胜疾病。为适应新形势,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执行对象:凡是本院职工在为患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过程中都应当遵守本制度。

二、沟通注意事项:

1、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注意既不能引起歧义,也不能引起患者不科学的幻想。

2、沟通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及其近亲属的文化程度和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纠纷苗头,要重点沟通。

3、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季节性疾病可以进行集体沟通。

4、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科室或小组共同与家属正式沟通;对于治疗风险大、效果不理想及预后不良者,应由科主任主持科内会诊讨论后由科主任为主集体与患者沟通。

5、对于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应立即将其做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性沟通。预防性沟通应记入病程记录,必要时由患方签字。

6、经治医师与患方沟通困难或障碍者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尽可能由上级医师)沟通。

7、诊断不明或病情恶化时科室内医务人员应先进行讨论,统一协调后,再行沟通,避免患方不信任或产生疑虑。

8、沟通时可以借助于实物、图谱、标本、模型等对照讲解,增加患方感性认识,便于患方对诊疗过程的理解和支持。

三、沟通技巧:

与患方沟通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或遭遇、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

着诚信的原则进行。同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1、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2、两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医疗费用给患方造成的心理压力。

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四、沟通记录

医护人员的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的病程记录或护理记录中有详细记载。记录的内容有: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亲属姓名、实际内容、沟通结果等。重要的沟通记录应当由患方签署意见和签名。

五、评价:

1、医患沟通做为病历记录的常规内容,纳入医院质量考核体系并独立做为质控点。

2、因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沟通不当引发投诉或纠纷者,承担全部损失。

六、医患沟通的时机:

1、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其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2、入院时沟通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住院期间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的提出的有关问题。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

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4、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七、医患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1)既往史、现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5)诊断依据;(6)鉴别诊断;(7)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8)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八、沟通方式及地点: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1、床旁沟通首次沟通是在责任医师接诊患者查房结束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沟通情况记录在首次病程录上。护士在患者入院12小时,应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和住院须知,并安慰患者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沟通地点设在患者床旁或医护人员办公室。

2、分级沟通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的好差,由不

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或发生纠纷的苗头,要重点沟通。对于普通疾病患者,应由责任医师在查房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治疗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由医疗组长提出,科主任主持召开全科会诊,由医疗组长、科主任共同与患者沟通,并将会诊意见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在沟通记录中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在必要时可将患者病情上报医务部,由医疗行政人员组织有关人员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和律师见证,签定医疗协议书。

3、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师、护士等共同召集病区患者及家属会议,集中进行沟通,介绍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每个病房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中沟通的会议,并记录在科室会议记录本上。沟通地点可设在医护人员办公室或示教室。

4、出院访视沟通对已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在出院患者登记本中做好记录。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等情况的康复指导。延伸的关怀服务,有利于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医院的忠诚患者。

九、医患沟通的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苗头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还应在早交班时将值班中发现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

2、变换沟通者:如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4、集体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集体沟通。

5、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要相互讨

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6、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加患者或家属的感官认识,便于患者或家属对诊疗过程的理解与支持。

十、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前的相关规定作废.

医患沟通的的有效方法(10篇)

医患沟通的的有效方法(10篇)医患沟通的技巧篇一 1、内心要充分尊重患者 人生而平等,医护人员首先要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生命。另外,也要尊重患者对疾病和诊疗的认识观点,即使这种认识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也不要强行要求患者去改变,而是要适当适时的进行引导、解释、建议,给患者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2、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患者是最了解自己病情的人,患者的倾诉是医生采集病情信息的重要手段,而病情信息采集是否全面准确也直接关乎着诊疗的效果。一个不能耐心听取患者诉说的医生,是无法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的,其疗效很难说是会好的。 3、关注患者医疗费用开支 医生除了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外,还要十分关注患者可能承受的医疗费用开支,考虑患者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过度医疗”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徒增医疗资源耗费。 4、客观如实反映治疗效果 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迄今还有许多疾病难以攻克,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医生应向患者客观如实地反映当前的治疗现状,避免夸大自己的诊疗效果,所谓“神医”是不存在的。 5、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不少患者由于长期受病痛的困扰,心理精神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要多一些安慰、疏导,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必要时,多和家属沟通,取得理解和帮助。 6、应用通俗易懂语言 医生要注意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程度,尽量避免使用患者不理解的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解释病情。 医患沟通的技巧篇二 入院 一位高龄患者因脑出血昏迷收治入院。三位家人神色慌张地将其抬到护士站。当班护士很不高兴地说:“抬到病房去呀,难道你让他来当护士。”护士虽然不高兴,但还是带领家人将患者抬到了病房,并对患者家属说:“这里不许抽烟,陪人不能睡病房里的空床……”此时,一位家人突然喊到:“你是不是想把我们都折磨死。” 启示:沟通要充分考虑当时的情况,你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发药 工程师李因胃炎和高血压住院。护士早上给他喂了药。 “李工,早上好!昨天晚上睡得好吗?今天感觉怎么样?您现在应该服药了,我给您倒水。这是胃动力药,您感觉上腹部胀痛,胃动力药就是增加胃的蠕动功能,减轻胃胀,所以要在用餐前30分钟服用。” 李工服完药问护士:“你落了一种药吧,医生说要服两种。”

医患沟通技巧10篇

医患沟通技巧10篇 医患沟通技巧 (1) 投诉,道歉与解释,一切都没那么难 患者和家属会因所接受的或未接受的医疗措施产生失望或愤怒情绪,通过有 效的沟通技巧,这种情况可以得到控制。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对情况作出详细的 解释,真诚地道歉,保证将采取措施确保同样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等等。如果 这些沟通技巧都没有产生效果,患者可能就会采取正式投诉的手段。投诉经常是 针对不良事件,但是并非所有的投诉都是源于不良事件。同样,也并非所有的不 良事件都会引起投诉。 在英国,患者或家属可以通过国民健保制度的申诉程序进行投诉。如果是想 要投诉某个特定的医生,则可以向医学总会进行投诉。很少有投诉医学生的情况, 但是如果患者需要投诉参与患者医疗护理的医学生,投诉程序同上。一般情况下, 医学生不需要直接回应投诉问题,但可能需要向其导师或顾问医生提供信息,帮 助医院解决问题。 在遇到患者投诉或要求查看病历的情况下,医院或是医疗服务提供者常会选 择终止沟通,因为他们担心作出的任何回答可能会使自己在诉讼过程中处于不利 地位。而这通常会使患者或家属更加失望、愤怒,而且开始产生这样的想法(有 可能事实确实如此)——医院的沉默背后一定有阴谋,是想掩饰什么。双方矛盾 不断升级,最终导致局面完全无法控制。阻碍医生和医院其他人员道歉的一个重 要因素是:他们担心自己的道歉行为将来在法庭上会被视为承认负有责任的证 据。有关部门在这个方面有明确的规定: “我们认为,无论出于任何原因,不良事件的参与者都应该同情患者和家属, 并且表达自己的悔意和歉意。然而这不应该成为其承认自己负有部分或全部法律 责任的证据。在任何体制下,我们的政策都不应该阻碍这种行为,也不应该单凭 这种举动就对其免以惩罚。” 当患者要求对所发生的事情做出解释或者要求查看他们的病历时,要记住—

医患沟通内容和方法培训(2019版)

医患沟通内容和方法 医患沟通:就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交流。沟通目的就是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因医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沟通项目: 1、门诊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和收住院的理解。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2、住院沟通: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等。 3、术前沟通:沟通术前诊断、诊断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麻醉前沟通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同意并签字压手印。 4、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二、沟通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根据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提出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做出初步诊断、确定诊断,对患者进行告知沟通,提供2种以上拟治疗方案,说明利弊以供患者选择的知情同意沟通,进行预后判断的告知沟通。 2、诊疗过程的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

医患沟通内容

医患沟通内容 由主管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交流和谈话,内容如下: 一、疾病诊断及主要治疗手段。 二、辅助检查的目的及结果。 三、手术方式、手引起的严重后果,(如化疗引起的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输血风险等。 四、某些治疗可能;术后并发症及防范措施。 五、危重时或病情变化时的告知。 六、疾病的预后。 七、医疗费用的估计及解释。 八、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如:安全等。 九、出院时的交待。 十、回答患者及家属疑问。 医患沟通方法 一个要求: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两个技巧:倾听——多听患者说几句 介绍——多对患者讲几句 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 掌握医疗费用情况; 掌握病人及家属社会心理状况; 四个留意:①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②留意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③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④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五个避免:①避免强求沟通对象马上接受事实;②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③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④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⑤避免压抑对方情绪。 六个方式:①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并把这类病人及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有针对性进行沟通②交换对象沟通。当某医师与病家沟通困难时,可换另一位医师或护士或主任与其沟通,当不能与病家直接沟通时,换一位病家中知识面高一点的亲属或能通情达理的亲属与其沟通,让其去影响去说服其他亲属;③集体沟通即召开患同种疾病的病员座谈会,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及预防知识等,实现集体沟通。④书面沟通。为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采取书面沟通方式,如: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各种知情同意书,告知书等;⑤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口头和书面沟通都较困难时,辅之以实物或影视资料进行沟通;⑥协调统一沟通。当下级医师对某疾病的解释拿不准史,先请示上级医师,然后按统一的意见进行沟通;对诊断尚不明确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师之间、医护之间、护士

医患沟通的原则与内容

医患沟通的原则与内容 医患沟通是医生与患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理解和共识的过程。良好的医患沟通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下面是医患沟通的原则与内容的详细介绍。 一、医患沟通的原则 1.尊重与关心:医生应该以尊重和关心的态度对待每位患者,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关心他们的痛苦和困扰,让患者感到被关注和被重视。 2.清晰与准确:医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应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难以理解的词汇。同时,医生应准确地传达信息,确保患者能够正确理解治疗方案和医嘱。 3.积极与耐心:医生应该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主动倾听患者的问题和反馈,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和困惑。同时,医生还应告知患者关于疾病的信息和治疗的预期效果,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4.共享与参与:医生应该与患者共同决策治疗方案和医疗计划。医生可以提供不同的治疗选择和建议,让患者参与其中,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样做有利于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5.保护与隐私:医生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不泄露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记录。医生应告知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并尽量在私密的环境中与患者进行沟通。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

1.病情解释:医生应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知识。医生可以使用模型、图表等辅助工具来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2.治疗方案:医生应向患者介绍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医生可以从效果、风险、费用等方面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劣,并与患者共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3.医嘱指导: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医嘱的内容和用法,包括药物的名称、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医生还应指导患者如何正确进行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4.预后评估:医生应告知患者关于治疗的预期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经验,以概率的形式描述治疗的成功率和复发率,帮助患者合理地对治疗结果做出预期。 5.心理支持:医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需求,尤其是在患者面临重大手术、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时。医生可以通过倾听和鼓励,给予患者安慰和希望,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6.病情评估和随访:医生应与患者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和随访,了解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反应。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反馈和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健康教育:医生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和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医生可以通过宣传册、视频等方式向患者提供详细的健康教育材料,增强患者对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起来,医患沟通的原则和内容旨在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以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医生应尊重和关心患者,使用清晰

医患沟通内容5篇范文

医患沟通内容5篇范文 第一篇:医患沟通内容 医患沟通制度 随着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又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进医患互信、科学的战胜疾病。为适应新形势,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执行对象:凡是本院职工在为患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过程中都应当遵守本制度。 二、沟通注意事项: 1、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注意既不能引起歧义,也不能引起患者不科学的幻想。 2、沟通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及其近亲属的文化程度和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纠纷苗头,要重点沟通。 3、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季节性疾病可以进行集体沟通。 4、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科室或小组共同与家属正式沟通;对于治疗风险大、效果不理想及预后不良者,应由科主任主持科内会诊讨论后由科主任为主集体与患者沟通。 5、对于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应立即将其做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性沟通。预防性沟通应记入病程记录,必要时由患方签字。 6、经治医师与患方沟通困难或障碍者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尽可

能由上级医师)沟通。 7、诊断不明或病情恶化时科室内医务人员应先进行讨论,统一协调后,再行沟通,避免患方不信任或产生疑虑。 8、沟通时可以借助于实物、图谱、标本、模型等对照讲解,增加患方感性认识,便于患方对诊疗过程的理解和支持。 三、沟通技巧: 与患方沟通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或遭遇、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同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1、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2、两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医疗费用给患方造成的心理压力。 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四、沟通记录 医护人员的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的病程记录或护理记录中有详细记载。记录的内容有: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亲属姓名、实际内容、沟通结果等。重要的沟通记录应当由患方签署意见和签名。 五、评价: 1、医患沟通做为病历记录的常规内容,纳入医院质量考核体系并独立做为质控点。 2、因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沟通不当引发投诉或纠纷者,承担全部损失。 六、医患沟通的时机: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1 1、沟通原则 医患沟通应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尊重患儿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使用规范的文明服务用语。 2、医患沟通时间 有院前沟通、入院时沟通、入院3天内沟通、住院期间沟通、出院时沟通、出院后跟踪沟通。 3、医患沟通内容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在72小时、手术前、有创检查、化疗、输血/血制品、病情变化及采用新方法治疗等情况时(包括可选择的替代方案),应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谈话,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此外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性的告知,以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4、沟通对象 (1)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等,应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 (2)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

(3)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 (4)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病情突变需紧急抢救而无法签署知情同意者,可先实施积极的抢救措施,同时迅速通知近亲属到场签字。经治医师必须在病程录内作出记录,记录应包括下列一些内容:病人本人或直系亲属不能签字的原因、已做过哪些努力争取病人本人或直系亲属签字、因等待签字而推迟治疗可能会引起的严重后果等。 (5)患者有权选择本人或授权他人方式行使其在医疗期间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被授权人之行为视同患者本人知悉与同意,经代理人签名同意后所实施的诊疗行为,若产生不良后果将由患者承担。 5、医患沟通方式 通过各种告知文书、同意书及与患者或家属的谈话实现。对于普通疾病患者,由主管医生在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诊疗方案等详细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直接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6、医患沟通记录 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中有记录或由患方签署相应的告知文书、同意书。 7、考核 (1)医患沟通作为病历中的常规项目,纳入每月医院医疗质量考评体系。 (2)因没有按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医患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予以通报批评或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医患沟通交流重点内容

医患沟通交流重点内容 医患沟通交流是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医患双方的互信和治疗效果。以下是医患沟通交流中的重点内容。 1. 尊重和关怀 医生应该以尊重和关怀为出发点,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在交流中,医生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倾听他们的问题、疑虑和意见。同时,医生还应该以友善和温暖的态度对待患者,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重视。 2. 清晰和简明 医生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学术语和诊断结果,确保患者能够理解。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句,以免让患者感到困惑和无助。此外,医生还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一次只讲一个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信息过载和患者理解错误。 3. 共同决策 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医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信息和选择,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解释每个方案的利弊,然后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共同决策。这样可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的依从性。 4. 解答疑惑 患者通常会有很多问题和疑虑,医生需要耐心解答。无论问题多么

琐碎或重复,医生都应该给予回答。解答问题的同时,医生还应该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5. 合理期望 医生需要告诉患者治疗的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医生应该用诚实和客观的态度向患者传达信息,避免过度夸大或低估治疗效果。同时,医生还应该向患者解释治疗的时间和费用等方面的情况,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期望。 医患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尊重和关怀、清晰和简明、共同决策、解答疑惑以及合理期望等重点内容,医生可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治疗效果,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医患沟通谈话主要内容包括有

医患沟通谈话主要内容包括有 医患沟通是医生与患者之间重要的交流环节,其关系着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的信任感,进而提升医疗效果。本文将从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技巧以及解决沟通障碍等方面进行阐述。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和建议。同时,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医生可以更好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过程、可能的风险和预后等信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理解和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 医患沟通的技巧也不容忽视。首先,医生应该展示出尊重和关心的态度,以平等的身份与患者进行交流。在询问病情时,医生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难以理解的词汇,以确保患者能够清楚地理解所表达的意思。同时,医生还应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决策,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计划。 解决医患沟通中的障碍也是至关重要的。沟通障碍可能来自于医生和患者双方,例如医生过于专注于疾病本身而忽略了患者的情感需求,或者患者因为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或心理压力而无法与医生有效沟通。解决这些障碍的方法包括:医生要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倾诉;医生要学会倾听,尊重患者的意见和感受;医生要提供易于理解的信息,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在

遇到语言障碍时,可以借助翻译工具或寻求翻译人员的帮助。 医患沟通是医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展示尊重和关心的态度,积极解决沟通障碍,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医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恰当的治疗和关怀,最终实现双赢的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方式(精选5篇)

医患沟通方式(精选5篇) 第一篇:医患沟通方式 医患沟通方式1.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与家属预约后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例如在晨间交班中,除交接医疗工作外,还要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家属不满意的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 2.交换对象沟通:在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困难时,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患方沟通;当医生不能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时,换一位知识层面高一点的患者家属沟通,让这位家属去说服其他家属。 3.集体沟通:对患有同种疾病较多的患者,医院可召集家属,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及预防知识。这种沟通,不但节约时间,还可促进患者间的相互理解,使患者成为义务宣传员,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4.书面沟通:为了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医院实行了书面沟通,把一些常规问题印到书面上,便于患者家属翻阅。例如,新生儿病区因无人陪伴,家属完全不了解病儿的治疗、生活情况,除有限的探视外,医务人员还将宝宝在病区一天的喂养、洗换、护理、治疗等共性情况以及出院随访,喂养护理知识等编成小手册,发给每位入院婴儿的家属,达到沟通的目的。 5.协调统一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疾病的解释拿不准时,先请示上级医师,然后按照统一的意见进行沟通;对诊断尚不明确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护人员要进行内部讨论,统一认识后再由上级医师与家属沟通。 6.实物对照沟通:某些疾病,口头和书面沟通都困难,可辅之以实物或影视资料沟通。比如对先无性心脏病患儿的家属,医生可用心脏模型结合画图进行讲解,家属就会形象地了解疾病到底出现在哪个部位,如何进行手术修补等;再如骨科患者,患者家属不知道骨病在什么位置,骨科医生便拿出人体骨架,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讲解。

医患沟通内容

医患沟通制度 随着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又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进医患互信、科学的战胜疾病。为适应新形势,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执行对象:凡是本院职工在为患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过程中都应当遵守本制度。 二、沟通注意事项: 1、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注意既不能引起歧义,也不能引起患者不科学的幻想。 2、沟通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及其近亲属的文化程度和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纠纷苗头,要重点沟通。 3、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季节性疾病可以进行集体沟通。 4、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科室或小组共同与家属正式沟通;对于治疗风险大、效果不理想及预后不良者,应由科主任主持科内会诊讨论后由科主任为主集体与患者沟通。 5、对于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应立即将其做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性沟通。预防性沟通应记入病程记录,必要时由患方签字。 6、经治医师与患方沟通困难或障碍者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尽可能由上级医师)沟通。 7、诊断不明或病情恶化时科室内医务人员应先进行讨论,统一协调后,再行沟通,避免患方不信任或产生疑虑。 8、沟通时可以借助于实物、图谱、标本、模型等对照讲解,增加患方感性认识,便于患方对诊疗过程的理解和支持。 三、沟通技巧: 与患方沟通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或遭遇、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其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2、入院时沟通 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的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 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

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出院前沟通 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 (1)既往史、现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5)诊断依据;(6)鉴别诊断;(7)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8)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三、沟通方式及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1、床旁沟通

思渠镇中心卫生院医患沟通制度[推荐5篇]

思渠镇中心卫生院医患沟通制度[推荐5篇] 第一篇:思渠镇中心卫生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一、医患沟通的内容 (一)医疗、护理、急救、门诊、后勤等各个部门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问题。 (二)“医患沟通”的三个层面 1.是普通疾病患者,由主管医生在床旁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详细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 2.是疑难、危重病人,由病人的主管医生、医疗组长和责任护士直接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是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集中进行沟通。 二、医患沟通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床旁首次沟通:一般疾病,要求主管医师查房结束时,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士在病人入院12小时内要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住院须知,并安慰病人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2.住院期间沟通:在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主管医生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及费用等内容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3.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医疗组长、护士、主管医师等一起召集病区病人及家属,集中进行

医患沟通制度(五篇模版)

医患沟通制度(五篇模版) 第一篇: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观念、情感方面的交流,它是实施临床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能密切医患关系,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医疗质量,增加病人的满意度。 为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增强沟通效果,特作如下规定: 1、在医患沟通中应认真进行观念沟通,医务人员在门诊及住院治疗、术前谈话等诊疗环节中应向患方介绍先进的医学科学观、现代的健康观,保护及尊重患方的权利,同时也应介绍由于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医务人员在为其服务过程中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应注意情感交流,尊重患者的人格,称呼亲切,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力戒任何暗示。对患者偶然的冒犯,敌意及不信任的言语要容忍、谅解,并鼓励患者信任自己。 3、在医患沟通中需充分体现信息沟通,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应严格遵守《诊疗知情同意制度》,同时也应将医院信誉信息、环境适应信息、医疗科学发展信息等介绍给患方。 4、在医患沟通中应注意交谈技巧,要求交流用语通俗易懂、领悟患方的讲话速度及音调、观察分析非言语行为、对患者陈述痛苦时应适度的认同;同时应善于把握重点,根据病情重点探询,恰当地提问,并适时通过医学用语把观察结果适度反馈给患者,以疏缓患者的心理需要。 5、各病区护士长每月主持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主动征求患方意见,对合理的建议或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向患方反馈,将会议内容及整改情况及时记录。 6、采取各种措施主动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在病区及其它科室设置意见薄,护士长定期对患方的意见进行汇总,对患方的合理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向患方反馈。 7、认真做好问卷调查,及时获得患方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评价信息。

医患沟通的技巧

医患沟通的技巧 医患沟通的技巧大全 医患沟通的技巧篇1 一、医患沟通的主要内容 医护人员与所有就诊病人(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病人)都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需要进行。沟通的内容包括患者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转归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情况等。 二、医患沟通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新病人入院沟通: 1)新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必须在2小时内向病人或家属宣讲“住院须知”,进行相关指导。接诊医生在仔细地询问病情和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后,应及时地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及下一步检查诊治方案与患者进行沟通。 2)危重及抢救病人则要抓紧时机,分清主次。在不影响抢救治疗的前提下,与患者或家属就主要问题及时进行沟通。 2、住院期间沟通: 1)常规沟通:医疗小组的各级医师及护理人员要充分利用查房、治疗等与病人的接触机会,根据医患沟通的内容和患者的病情及心理需求进行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在就医过程中达到“三明白”:对病情明白,治疗措施明白,治疗费用明白。并将沟通内容在病历上进行记载。 2)重点沟通:疑难、危重病人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直接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患者病情的疑难、复杂性、危重程度、治疗预后以及下一步诊疗方案、抢救治疗措施等与家属进行重点沟通,使家属心中有数并配合医疗工作的开展。 3)集中沟通:由科主任、护士长等每月召集病区病人及家属,对

本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就医疗服务质量、病区管理等征求意见和建议,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做好必要的宣传、解释工作,针对性进行整改。并记录在公休座谈记录本上。以利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3、出院访视沟通:医院市场部组织专人对每一位出院的病人进行电话访视沟通,征求意见,改进工作。以诚信树立医院的形象。 三、医患沟通制的落实 1、将医患沟通作为病程记录中的常规项目,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医务科、护理部每月抽查病历和询问病人,检查执行情况。每季进行通报和评价。 2、医护人员如不按照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医患沟通的技巧篇2 沟通的关键 1、态度决定一切!! 2、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3、冰山理论 4、医患关系过程 医患沟通的分期 1、前认识期 医生与患者接触之前,此时医生的任务是尽可能充分地收集有关患者的健康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准备。(同时要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背景) 2、认识期 医患接触并建立关系的初始阶段,主要目标是医患就此熟悉并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3、运作期 医患之间基本认识,医患关系初步建立,时间跨度相对较长,是医生向患者提供诊断治疗的工作阶段,此阶段医患之间的沟通,以实质性内容沟通为主,但仍需十分注意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的内容及技巧

医患沟通的内容及技巧 一、医患沟通的根本要求: 1.在为孕产妇效劳时,医务人员应尊重妇女的权力。 2.医务人员应尊重的态度,尽量以孕妇放松的方式与孕妇进行沟通。 3.医患沟通是保证医疗平安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要掌握沟通的指导原那么,即:同情、交流、称职,记录。 二、医患沟通技巧: 1.医务人员与效劳对象沟通时应选择适合的环境,以平静的心情,耐心交流,确认孕妇对交流内容已承受并理解。 2.对孕妇及家属能认真完成地谈出有关并发症及合并症,并使用鼓励性语言。 3.专心倾听孕妇及家属的谈话,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好不要打断他们的谈话。 4.运用支持性非交流技巧如:点头、微笑等。 5.应以诚恳的`态度答复孕妇及家属的有关问题。 6.介绍针对孕妇情况或合并症采取的每一步诊疗措施。 三、医患沟通内容: 凡有高危因素的均应告之: 1.产前:a.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b.妊娠高血压疾病 c.妊娠合并症 2.产时:a.胎儿宫内窘迫 b.羊水栓塞 c.产后出血

3.产后:向家属及产妇讲明产后考前须知及安康教育知识,如:有特殊病情应重点讲明病情及预后,并介绍拟定的相关治疗方案。四、做好医患沟通的详细记录: 记录必须完整、及时、准确和客观。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医患双方参加人员,病情介绍,目前诊断,已采取的和将来采取的诊疗措施及预后等。必要时效劳对象或家属应在医患沟通记录上签字。另外要重视产前保健手册记录的完整性。 贵溪市妇幼保健院 门诊主任杨辉 医患沟通的方式和技巧xx-03-30 21:04 | 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掌握沟通的艺术,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平安、自信的环境。对患者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要耐心解释,切忌大声呵斥、简单粗鲁,敷衍了事。医护人员如能和患者沟通的非常融洽,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促进疾病的好转,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与家属预约后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例如在晨间交-班中,除交接医疗工作外,还要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家属不满意的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 交换对象沟通:在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困难时,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患方沟通;当医生不能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时,换一位知识层面高一点的患者家属沟通,让这位家属去说服其他家属。

医患沟通的内容

导语:医生与患者是一对亲密的合作伙伴,二者共同面对的是疾病这一敌人。在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今天,信任危机使得医患沟通显得更加重要。若医患之间不能良好沟通,很容易耽误病情。没有良好的沟通,就难有真正的信任;没有信任, 矛盾就会产生。 医患沟通的内容 一、医患沟通概念的界定 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及诊断治疗进行的信息交流,所交流的信息既包括疾病诊治的直接内容,也包括同疾病诊治相关的心理、社会等相关因素。医患沟通可以分为技术沟通和非技术沟通。 在医患关系的技术沟通方面,医务人员处于主动的地位。因为,相对于就医者,医务人员掌握了更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在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沟通方面,医患双方是平等的。对很多患者来讲,对医院及医务人员是否满意,主要是从服务态度、医疗作风等方面进行评价的。虽然发生了医疗差错,但患者仍感激医方。 这是因为,由于患方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常常无法理解和监督医疗技术运用是否合理。在社会、心理、伦理交往过程中,理解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非技术方面的医患关系往往更能引起患者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技术与非技术两方面的医患沟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例如,非技术沟通的成功会有利于医生采集病史,促进患者对检查和治疗的遵从性,从而有利于技术沟通。反之,则会阻碍技术沟通。 二、当前我国医患沟通的现状 概括来说,目前国内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没有被医护人员意识到,就更没有从法制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没有认识到加强医患沟通是防范医疗争议的重要手段;没有认识到加强医患沟 通是使医院提高医疗质量,树立医院在人群中的威信的需要。因而不重视医患沟通。 (二)制度建设不到位 虽然从法律上强调医患沟通已经多年,但在具体实施上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体现来保障,使得不少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患沟通制度只是流于形式。而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国家的相关法律不够协调,中间环节出现一些对立矛盾,导致最高人民法院不得不出台一系列相关司法解释来进行完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