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其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2、入院时沟通

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的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

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出院前沟通

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

(1)既往史、现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5)诊断依据;(6)鉴别诊断;(7)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8)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三、沟通方式及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1、床旁沟通

首次沟通是在责任医师接诊患者查房结束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沟通情况记录在首次病程录上。护士在患者入院12小时,应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和住院须知,并安慰患者卧床休

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沟通地点设在患者床旁或医护人员办公室。

2、分级沟通

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或发生纠纷的苗头,要重点沟通。

对于普通疾病患者,应由责任医师在查房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治疗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由医疗组长提出,科主任主持召开全科会诊,由医疗组长、科主任共同与患者沟通,并将会诊意见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在沟通记录中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在必要时可将患者病情上报医务部,由医疗行政人员组织有关人员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和律师见证,签定医疗协议书。

3、集中沟通

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师、护士等共同召集病区患者及家属会议,集中进行沟通,介绍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每个病房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中沟通的会议,并记录在科室会议记录本上。沟通地点可设在医护人员办公室或示教室。

4、出院访视沟通

对已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在出院患者登记本中做好记录。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等情况的康复指导。延伸的关怀服务,有利于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医院的忠诚患者。

四、医患沟通的方法

1、沟通方法

D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

出现问题苗头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还应在早交班时将值班中发现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

2)变换沟通者:如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4)集体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集体沟通。

5)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一医之间,医一护之间,护一护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6)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加患者或家属的感官认识,便于患者或家属对诊疗过程的理解与支持。

2、沟通技巧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作出准确解释。

2)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

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捂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五、沟通记录格式及要求

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中有详细的沟通记录,沟通记录在查房记录或病程记录后。记录的内容有沟通的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及患者或家属姓名,以及沟通的实际内容、沟通结果,在记录的结尾处应要求患者或家属签署意见并签名,最后由参加沟通的医护人员签名。每一份病历中必须有2次以上有实质内容的沟通记录。

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为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参与医疗活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应本着主动、热情、耐心的原则,尊重患者及其亲属权益。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避免使 用引起歧义沟通语言。 2、任何医务人员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关于诊疗方面疑问的咨询 都负有沟通解释的义务,不清楚或不了解病人病情及治疗措施,应 主动联系和协助患者的主管医生或上级医生向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不得拒绝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 3、关于有创检查和治疗的书面告知应由操作医生负责,介入手术等涉及多个科室的主管医生和操作医生不是同一人的有创检查治 疗的知情告知应由主管医生和操作医生共同告知,履行相关的书面 签字手续。所有知情告知书统一存入病历。 3、医务人员的告知原则上仅针对患者本人,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但如考虑因告知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利后果而告知患 者家属或代理人时,务必有患者亲笔签署的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人、被委托人以及委托时间等内容。 4、病人入院后,值班护士应主动介绍该病区的环境、人员,主管护士应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自我介绍,说明自己职责,征求患者或 家属意见,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由主管护士和 护士长负责,有何问题如何联系等。护理记录应有相应的告知记录。 5、病人入院后,主管医生应及时主动的向患者和家属自我介绍,

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解释初步诊断及为确诊所要做的检查,告知患者目前的诊疗方案,如有多种诊疗方案,应详细告知各种治疗方案 的利弊,和患者共同协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如患者因风险、费用等原因拒绝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应在医疗文书中履行必要的签字手续。在告知诊疗行为的同时,告知患者可能需要的治疗费用。 6、治疗过程中,应主动与患者沟通患者的病情及实施的治疗措施、注意事项。病情发生变化时,应耐心的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因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及时消除患者或家属的顾虑。病情危重时,应及时签署“危重病人通知单”,给患者或家属一份,留病历一份。 7、使用自费药品、贵重药品和进行大型仪器检查前应告知其必要性,事先征求患者或其代理人意见。如患者或其代理人拒绝目前治疗方案,应将可能发生的后果告知患者或家属。同意与否均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8、输血或使用输血制品前应将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可能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等医疗风险告知患者或其代理人,患者或其代理人同意与否均需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9、放、化疗(第一次)前应告知患者放化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同意与否均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0、任何手术(无论大小)操作之前,均应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由手术医生或第一助手向患者或其代理人详细说明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并在病程记录中做好记录。同时将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医疗风险以及医务人员的防范措施告知患者,如因告知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利后果而告知患者家属,必须告知患者授权委托人,征求患者或被委托人意见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概述 医患沟通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医院医患沟通制度的出台和执行对于医院稳定健康运行与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患沟通制度是协调医患双方利益,平 衡医疗资源的关键环节,因此充分保障医患双方权益,并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规范医院医患沟通,提升医患沟通质量,医院应制定医患沟通制度,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医患交流的基本流程以及解决处理问题的标准手段,从而更好地保障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可靠性。 制度内容 医患沟通基本原则 1.尊重患者权利: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思想信仰、隐私权、知情权等基本权利;

2.严格保密:保护患者的隐私,严禁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3.诚实守信:提供真实的医疗和药物信息,遵守医学道德规范; 4.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医务人员应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积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5.情感沟通:医务人员应该在做好实际工作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尽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医患沟通基本流程 在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要清晰明确地传递医疗信息,同时应耐心地与患者交流,以确保陆患双方达到最优的沟通效果。 1.接待通知:医务人员会在预约随访、住院入院或者转诊等方面向患者及其家属或指定代理人发出接待通知。 2.确认身份:在沟通过程中,医务人员会验证患者及其家属或指定代理人的身份,保护患者的信息安全。 3.诊断阶段:医务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依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细节信息,对患者进行彻底的周密检查。

4.诊断结果与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应将诊疗结果完整、准确地向患者及其家属或指定代理人传达,然后讲解治疗过程和要求,以及可能的治疗后遗症和注意事项。 5.治疗过程中的跟踪: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或指定代理人的问题,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措施。 医患沟通的标准解决措施 1.事后沟通:医务人员对患者或家属的问题通过电话或现场回访进行解答; 2.协商调解:在确实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或服务的情况下,患者或家属可向医院投诉和申诉,通过协商或调解达成一致解决方案; 3.申诉投诉:在严重的服务冲突和医疗纠纷的情况下,患者或家属可通过申诉和投诉的途径,引导正当协调解决争议; 4.法律救济:对于经法律程序核实的医疗错误和不当行为,患者或家属可提起诉讼和赔偿等法律救济措施。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其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2、入院时沟通 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的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 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

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出院前沟通 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 (1)既往史、现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5)诊断依据;(6)鉴别诊断;(7)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8)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三、沟通方式及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1、床旁沟通

医患沟通及其知情同意制度规则

医患沟通及知情同意制度 一、患者知情同意是指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实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觉履行医疗告知义务。 二、知情同意告知的基本要求 (一)告知方式有门诊告示、入院须知、各类知情同意书、病程记录、口头告知等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形式依告知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进行医疗告知的人员为具有我院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 (三)告知对象 1.当患者本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告知的对象首先是患者本人。 2.当患者本人为不满18周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除外)时,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其他近亲属。

3.当患者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后果的精神患者(包括痴呆患者)时,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4.在医疗活动中,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导致无法行使知情选择权(患者年满18周岁,处于昏迷、休克、麻醉等意识丧失状态)或是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其知情同意权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代为行使。 (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各种原因授权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权时,患者必须签署《患者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只能在授权权限范围内签署意见,非被授权人不得在相关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署有关意见。 (五)告知应体现在诊治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诊断、治疗、麻醉、发药与服药、注射、膳食、交往、休息与活动,乃至出院复查及医嘱等。 (六)对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应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反复多次告知。 三、知情同意告知的时机和内容 (一)患者入院前告知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医患沟通,制定了以下要求和技巧。 一、医患沟通要求 1.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争取患者配合治疗。 2.沟通内容要详细、具体,必须完全落实制度中规定的内容。科室可根据业务特点增加沟通内容。 3.在沟通时,医生应告知患者此次沟通的目的,内容要有 逻辑性。例如,告知手术目的时,应该说:“手术目的是……”。 4.沟通时要耐心、态度和蔼。 5.严禁以读知情同意书的形式来实现沟通。 6.需要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的,签字内容要具体,不可只 签名。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病情允许,由患者本人签名。如果患者因病情无法签名,可有患者家属签名。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由监护人签名。对于难以确定年龄是否达到18周岁的,应查看身份证。若危重患者不能履行知情同意,

家属或监护人不在场,需要进行紧急救护措施的,报医务处、分管院长签字同意后实行紧急救护措施。 7.在诊断不明或疾病恶化时,医务人员之间要互相讨论, 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以避免各自的解释矛盾让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二、沟通技巧 1.倾听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医生要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 2.医生要掌握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 的使用情况。 3.医生要留心对方的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对方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医生要避免强求对方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对 方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适时舒缓。 三、门诊医师与患者沟通内容

医患沟通制度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医患沟通制度全 医患沟通制度是指建立在医患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合作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机 制和体系。医患沟通制度的目的是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增强医患之间的 互信和合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一、为什么需要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之间的沟通是医疗服务的基础和关键。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以促进信息 的对称性,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接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满意度。然而,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医生的专业术语和信息传递方式 也不同,导致医患之间存在着理解和沟通的困难。此外,医患之间还存在着权力、权威和信任的差距,这也增加了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因此,有必要建立 医患沟通制度,通过规范和有效的沟通机制,解决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提高 医患关系的质量和效果。 二、医患沟通制度的内容 1.建立沟通渠道:在医院内部建立医患沟通的渠道,包括电话咨询、网上 咨询、面对面咨询等多种方式,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应提供患者 满意度的评价渠道,以收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为医院改进服务质 量提供参考。 2.培训医生沟通技巧:加强医生的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医生与患者之间的 沟通能力。通过专业的培训课程,帮助医生学习如何表达和传递信息,如何倾 听和理解患者的需求,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双向沟通。 第1页/共3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提供沟通辅助工具:为帮助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医院应提供一些辅助工具,如翻译服务、音频设备等,以满足不同语言、文化和听力需求的患者。 4.建立沟通宣传机制: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医生和患者宣传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宣传手册、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形式,向医生和患者普及医患沟通的知识和技巧。 5.建立沟通奖励机制:为鼓励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医院可以设立沟通奖励机制,给予在医患沟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医生奖励和表彰。 6.完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当医患之间出现纠纷时,医院应建立有效的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医患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避免纠纷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7.建立医患双方的责任和权益保护机制:医患关系中的一方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有相应的机制保障其合法权益,并追究违法侵害责任。 三、医患沟通制度的实施 医患沟通制度的实施需要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医院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医患沟通的要求和标准,同时提供支持和资源保障。医生应提高自身沟通技能,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互动,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隐私。患者应了解和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通过合理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反馈和投诉。 四、医患沟通制度的效果和评估 医患沟通制度的效果应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以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患沟通量化评估、医生和患者的反馈等方式,评估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五篇模版)

医患沟通制度(五篇模版) 第一篇: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观念、情感方面的交流,它是实施临床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能密切医患关系,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医疗质量,增加病人的满意度。 为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增强沟通效果,特作如下规定: 1、在医患沟通中应认真进行观念沟通,医务人员在门诊及住院治疗、术前谈话等诊疗环节中应向患方介绍先进的医学科学观、现代的健康观,保护及尊重患方的权利,同时也应介绍由于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医务人员在为其服务过程中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应注意情感交流,尊重患者的人格,称呼亲切,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力戒任何暗示。对患者偶然的冒犯,敌意及不信任的言语要容忍、谅解,并鼓励患者信任自己。 3、在医患沟通中需充分体现信息沟通,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应严格遵守《诊疗知情同意制度》,同时也应将医院信誉信息、环境适应信息、医疗科学发展信息等介绍给患方。 4、在医患沟通中应注意交谈技巧,要求交流用语通俗易懂、领悟患方的讲话速度及音调、观察分析非言语行为、对患者陈述痛苦时应适度的认同;同时应善于把握重点,根据病情重点探询,恰当地提问,并适时通过医学用语把观察结果适度反馈给患者,以疏缓患者的心理需要。 5、各病区护士长每月主持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主动征求患方意见,对合理的建议或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向患方反馈,将会议内容及整改情况及时记录。 6、采取各种措施主动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在病区及其它科室设置意见薄,护士长定期对患方的意见进行汇总,对患方的合理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向患方反馈。 7、认真做好问卷调查,及时获得患方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评价信息。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1 为进一步加强医患、护患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我院医患沟通制度: 一、沟通的基本要求 1、接诊护士主动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经治医生,责任护士,住院须知,病人守则。 2、病员入院72小时内,经主治医师、护士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一次全面沟通交流,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项目目的和结果,手术方案、风险、并发症和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病情大体预后(转归)疗效等,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交流过程应注意保护其隐私权。 3、住院期间护士应主动热情介绍用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根据各科各病种健康宣教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4、每月召开一次公休会,及时了解和听取患者的建议和意见,回答病人询问,满足其知情权,要有专用记录本,记录时间、参加人员、内容、签名。

5、交流(沟通)内容要有文字记录,让患方签字认可。 6、对普通疾病患者,经治医师查房时要详细告知,使之理解、支持和配合,对疑难、危重者,由诊治组组长或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二、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 2、入院时沟通:住院接诊医师,在完成入院记录时; 3、入院3天内沟通:经治医师和责任护士进行正式沟通; 4、住院期间:病情变化时、手术前、麻醉前、术中改变术式、有创检查或检查、变更治疗方案、使用贵重药品或自费检查项目、发生欠费时、危重患者疾病转归、输血前、使用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等的沟通。 5、出院时沟通:说明住院期间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出院后应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三、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 2、诊疗过程的沟通 3、综合评估 四、沟通方式和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医院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医院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一、目的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三、责任主体 1.医务人员:负责按照规定要求,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供满意的 医疗服务。 2.患者及其家属:负责与医务人员进行积极合作,提供准确的病史信 息和病情描述。 四、沟通渠道 1.口头沟通:医务人员应在患者到达诊室时,主动与患者进行问诊并 现场记录病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解释, 回答相关问题。 2.书面沟通: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书面信息,包括病情解释、医嘱、检查结果等,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和了解。 五、沟通内容 1.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等,有针 对性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向患者进行解释。 2.医务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方案、治疗进程和可能的风险及不良反应。 六、沟通技巧

1.倾听并尊重患者:医务人员应充分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尊重其 知情权和选择权。 2.语言表达清晰:医务人员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医学术语,确 保患者能理解。 3.适当引导患者:医务人员应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 检查和治疗,并理解治疗的必要性。 4.注重沟通环境:医务人员在沟通过程中,应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 干扰和噪音。 5.尊重患者隐私:医务人员应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进行沟通, 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七、沟通记录 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沟通内容和医疗决策,确保医患双方对诊断和治 疗方案的一致性和清晰性。 八、沟通培训 医院应定期开展医患沟通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 九、投诉处理 1.患者及其家属可向医院提出医患沟通问题的投诉,医院应及时调查 处理,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反馈处理结果。 2.医院应建立沟通投诉的跟踪和分析机制,对医患沟通问题进行总结 和改进。 十、违纪处罚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提高医疗质量,特制订医患沟通制度。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 (一)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史、现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日志上。 (二)入院时沟通: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入院后2小时内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沟通。 (三)入院3天内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疾病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下一步治疗方案、医疗费用情况等,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医护人员还要告知目前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和风险性,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与患者或家属按要求签订各项告知书。 (四)住院期间沟通: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及医保目录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或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沟通等,即进行诊疗方案、诊疗过程、诊疗转归的随时沟通。依需要与患者或家属签订病情告知书、输血同意书、病重、病危通知单、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等。 (五)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 (一)诊疗方案的沟通:1.既往史、现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5.诊断依据;6.鉴别诊断;7.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8.初期预后判断等。 (二)诊疗过程的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回答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三)机体状态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三、沟通方式及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一)床旁沟通:首次沟通是在责任医师接诊患者查房结束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沟通情况记录在首次病程录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和“为指导,深入贯彻卫生部、XXX“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以病人危重,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组织保障 医院医患沟通管理领导小组是实施医患沟通的领导机构,负责全院实施医患沟通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三、主要内容 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活动过程中,详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其他问题,让病人“明明白白看病”。对一般常见病患者,主管医师在床旁查房时就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详细地址进行首次床旁沟通;对疑难、危重病人,经全科诊疗或全院会诊后,由主管医师或科主任会同责任护士(包括护

士长)直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进行集中沟通。各科室除了要为患者提供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外,还要满足患者多层次的医疗服务要求。 四、首要形式 1、首次床旁相同:一般疾病患者,要求主管医师出院查房结束时,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同交流,并详细书写《首次床旁医患相同记录单》,病历中留存。护士在病人出院12小时内要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住院须知、卫生宣教、并安慰病人充分休息,将相同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2、住院期间相同(手术科室可用术前谈话记录替代):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主管医生和分担护士必须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首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提防步伐及费用等内容进行经常性的相同,并将相同内容记载在《住院期间医患相同记录单》、护理记录中。随时相同内容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3、术后相同:要求术后24小时内手术主刀医生将手术的大体情况、术中呈现的特殊状况、术后治疗手段、术后用药、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要求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医患沟通制度。 一、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全院医务人员必须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二、医患沟通的时间: 1.门诊医师接诊时,应在规范接诊的基础上,向患者家属必要地告知疾病诊疗的相关情况,争取患者对诊疗的理解。必要时,将沟通的关键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2.病区医护人员接诊时,应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关疾病诊疗、住院事项等方面的沟通。

3.住院患者的主管医师必须在患者入院后尽早、及时地与患者或患者的委托人(监护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签署《诊疗和知情同意书》。 4.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必须与患者及时沟通: 1)患者病情变化时; 2)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 3)变更治疗方案时; 4)使用贵重药品前; 5)发生欠费可能影响患者治疗时; 6)危急重症患者疾病变化时;

7)术前和术中改变术式时; 8)麻醉前(应由麻醉师完成); 9)输血前; 10)对医保患者采用医保以外的诊疗或药品前。 5.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与患者或家属就诊疗情况、出 院后饮食、用药等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进行沟通。 三、医患沟通的内容 1.对患者的诊疗方案,医护人员要主动听取患者或家属的 意见和建议,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患者或家属的意见。 2.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就疾病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目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医患沟通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患、护患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份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一、沟通的基本要求 1、接诊护士主动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经治医生,责任护士,住院须知,病人守则。 2、病员入院72小时内,经主治医师、护士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一次全面沟通交流,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项目目的和结果,手术方案、风险、并发症和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病情大体预后(转归)疗效等,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交流过程应注意保护其隐私权. 3、住院期间护士应主动热情介绍用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根据各科各病种健康直教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4、每月召开一次公休会,及时了解和听取患者的建议和意见,回答病人询问,满足其知情权,要有专用录本,记录时间、参加人员、内容、签名. 5、交流(沟通)内容要有文字记录,让患方签字认可。 6、对普通疾病患者,经治医师查房时要详细告知,使之理解、支持和配合,对疑难、危重者,由诊治组组长或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 以上)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二、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

2、入院时沟通∶住院接诊医师,在完成入院记录时; 3、入院3天内沟通∶经治医师和责任护士进行正式沟通; 4、住院期间∶病情变化时、手术前、麻醉前、术中改变术式、有创检查或检查、变更治疗方案、使用贵重药品或自费检查项目、发生欠费时、危重患者疾病转归、输血前、使用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等的沟通。 5、出院时沟通∶说明住院期间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出院后应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三、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 2、诊疗过程的沟通 3、综合评估四、沟通方式和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1、床旁沟通 2、分级沟通 3、集中沟通 五、沟通的方法 1、预防性沟通 2、交换沟通 3、书面沟通 4、集体沟通 5、统一沟通 6、讲解沟通

2023医疗机构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当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注重人文关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加强医患沟通,预防、减少医疗纠纷,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以患者为中心,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全过程。 三、医院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完善医患沟通内容,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及投诉处理培训和医疗风险防范教育,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四、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患者依法享有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等权利,根据患者病情、预后不同以及患者实际需求,突出重点,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沟通。 五、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和其他需要告知的事项。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费用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六、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院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七、开展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其他医学临床研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遵守医学伦理规范,依法通过伦理审查,取得书面知情同意。 八、医务人员应当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遵循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用药。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在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

医患沟通新版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旳医患关系,把对病人旳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目前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旳医疗服务全过程中,进一步保障患者旳知情批准权,与患者建立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旳新型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切身利益,增强医护人员旳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各医院要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工作。 1.医患沟通旳涵义 医患沟通是医患双向旳互动,是一种交流,是一种默契。医患沟通制是指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务人员同病人及其家属在医疗服务中旳积极合伙,构筑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平等旳新型医患关系,而总结出旳比较系统旳医患交流措施,并形成制度在医院实行。 沟通是无限旳,可以不限时间、不拘形式。要根据患者旳文化背景、知识层次、年龄构造、心理特性、性格脾气、疾病状况等因人而异。沟通旳内涵摸索也永无止境,要持续改善,不断完善。 2.医患沟通旳时间 2.1 门诊接诊沟通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旳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旳可收入院治疗。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旳意见,争取患者对各项医疗处置旳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及门诊病历上履行签字互认。 2.2 入院时沟通

病房医务人员在接受新患者入院时,应一方面向患者作自我简介,在完毕病史采集及入院体检后,应按医院有关制度内容及规定与患者或其亲属进行必要旳沟通交流,并合适地进行卫生宣教。 接诊(主管)医生在做出初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后,应将患者目前病情、拟采用旳治疗方案、本院对此病旳诊治水平向患者或其亲属做具体解说及充足旳告知,并记录在初次病程记录中,对于病情危重旳患者,应履行告知签字手续。 2.3 住院期间沟通 医护人员在诊断过程中,对所采用旳各项诊断措施及其相应风险与副作用均应向患者或其亲属进行解释阐明;患者病情变化或变更治疗方案时应让患者充足理解有关因素及理由,病情恶化至病重、病危者应有书面告知及签字手续;对于欲实行手术、麻醉、输血、有创诊查和治疗、会导致较大经济承当旳检查和治疗等高风险诊断活动者,应征求患者(原则上为患者本人,特殊状况下为其亲属或授权代理人)批准并履行签字手续;对特殊状况下变更诊断措施(如术中变化术式)、患方回绝、放弃诊断者,务必告知其因素及也许旳后果,需患方签字,同步做好记录。 2.4 出院时沟通 患者出院时,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或亲属阐明患者在院期间旳总体治疗状况及疾病恢复、治愈状况,并具体交待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 如下几种病人在出院时必须向患方充足告知有关状况,并履行签字手续: 2.4.1 对于临床治疗尚在进行,而因多种因素患者自动规定出院者; 2.4.2 本次住院实行了多种医疗器械植入(置)入性手术治疗者;

9.医患沟通规章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沟通时间 (一)诊前三分钟沟通 医师在接诊患者前三分钟,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在此期间接诊医师应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征求患者或家属意见,争取患者或家属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并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如有医生助手辅助的治疗内容或其他医师参与的治疗内容亦要和患者事前沟通。 (二)诊疗时沟通 治疗中必须和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诊疗的步骤,注意事项。如果为有创操作一定要取得患者的支持,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必要时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患者为小孩、老年人或智力缺陷人员,需要取得其近亲属、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三)诊疗后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结束后,要做到诊后“六到位”的服务内容,即: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感觉及不良反应;预约复诊时间;将治疗后注意事项、种植修复手册、儿牙护照等发给患者;发放宣传资料随时联系;实行电话随访;对于需要至其他诊室做进一步诊治的患者,需由护士陪同前往。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积极为患者做健康宣教。 二、沟通的内容

(一)诊疗方案的沟通包括 1、现病史、既往史;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 5、诊断依据; 6、鉴别诊断; 7、拟行治疗方案,对有多种治疗方案,需说明利弊以供患者选择;治疗方案要求从口腔全科治疗的理念出发,需包括:牙周情况,咬合情况,颞合关节的全面安排及处置。 8、初期预后判断的说明等。 (二)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必要时在治疗中详细解释每一个治疗步骤、医疗药费情况等经常性的沟通,充分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或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并将其有的放矢地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历记录上。 (三)机体状态的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执业医师法》第26条等规定,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负有法定告知义务。为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在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医疗服务全过程中,与患者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和谐新型医患关系,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稳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我院医患沟通制度如下: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与内容 (一)门诊接诊沟通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项医疗处置的理解,并将患者应知晓的特殊事项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日志及门诊病历上,并履行签字互认。对符合入院指征的患者要及时收住入院治疗。 (二)入院时沟通 患者入院时,护士要文明用语,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须知内容,病区及医院环境等有关内容,对医保患者医保证进行核对。 医生需向患者介绍自己的姓名、职称、职责,并详细全面询问患

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以及患者的民族、宗教信仰,耐心倾听患者对病情的陈述,认真仔细为患者查体,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后,应将患者目前病情、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的目的、要求、效果、副作用以及检查手段的局限性、拟采取的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以及初期预后判断等,医学界目前对此病的认识及诊疗现状、本院对此病的诊治水平向患者或其亲属做详细讲解及充分的告知,并记录在沟通记录中,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如实告知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风险、预后,并履行告知签字手续。 (三)住院三天内沟通 在患者入院3天内、急诊患者住院后三小时内,医护人员根据各自的职责必须与患者或家属再次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必须的进一步检查、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并按相关要求请患者或家属规范签字。同时回答患者(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 (四)住院期间沟通 1、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所采取的各项诊疗措施及其相应风险与副作用均应向患者或其亲属进行解释说明;患者病情变化或变更治疗方案时应随时让患者充分了解相关原因及理由,病情恶化至病重、病危者应有书面告知及签字手续。 2、对有创诊查和治疗等高风险诊疗活动者,会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医保和新农合以及城市居民医保目录以外诊疗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