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规定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规定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区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规定

一、医患沟通内容

各科室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诊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病情(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发展变化趋势等)、诊疗信息(疾病名称、诊断依据等)、医疗措施(可供选择的医疗措施、该措施的治疗效果和预计费用、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以及不采取医疗措施的危险性等)。

二、需要取得患者书面同意的医疗行为

1、手术和介入诊疗,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或专门的《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

手术已包括器官移植、人工关节置换。

2、常规侵入性检查(治疗),签署《侵入性检查(治疗)知情同意书》。

3、常规侵入性检查、介入和手术外,实施其他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比如消

化内镜检查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等)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要求实施医师在对应知情同意书、医患沟通记录上签字。

4、在进行其他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时,根据情况签署专

门的知情同意书、医患沟通记录。

5、单价在1000元及以上的检查/治疗项目,即高值费用项目,签署医患沟通记录。

6、使用单价为1000元以上的植入性医疗器材(比如心脏起搏器、瓣膜、支架、人工

关节、人工血管、气管支架、消化内镜支架、人工晶体、钛板等)前,签署《特殊医疗器材使用知情同意书》。

7、各类医疗保险患者使用的自费药品(包括自费药品及限制病种药品)和自费诊疗

项目,签署《特殊用药知情同意书》。

8、由于患者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对患者产后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和治疗,

需要签署医患沟通记录。

9、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需要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10、以教学、科研为目的,对患者进行的检查和治疗,需要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11、患者入院时,由病房办公室护士监督患者及家属签署《入院知情告知书》、《医疗

授权委托书》、《检查治疗用药知情同意书》、《医用消耗材料知情同意书》的相关

内容。

12、其他需要予以说明并取得相应书面同意的检查和治疗。

三、住院患者辅助检查知情同意书签署及保管

对于需要到专科(比如住院患者需要到内镜中心做纤支镜检查治疗、胃肠镜检查治疗、放射科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B超室行超声引导下的介入穿刺、PET-CT检查等)进行操作的侵入性检查治疗及其他特殊检查治疗,需要做到:

1、各临床科室需要先在病房内与患者进行医患沟通,签署相应知情同意书后存入病历。

2、为保证医技科室能确定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相关检查,患者到达医技科

室后,医技科室须在检查前检查患者有无签署知情同意书,必要时另行签署一份对

应的知情同意书留存。

四、医患沟通后患方签字注意事项

(一)神志清楚、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当然有权签署检查治疗自己的相关知

情同意书。

(二)民事行为能力受限的患者医疗文书签署问题:

1、当患者为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时,应由其监护人(法定代理人)签署相关医

疗文书。

2、当患者为完全不能辨认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时,应当由其监护

人签署相关医疗文书。

3、监护人顺序:未成年人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

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由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三)特定情况下,医务人员不能或不宜向患者履行说明义务,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1、当患者因疾病状态下出现意识障碍无法进行医患沟通时,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处

理:

(1)意识障碍前已指定代理人,在发生意识障碍后,利用合法的授权,可以继

续签署相关医疗文书;

(2)意识障碍前未指定代理人,在发生意识障碍后,应向患者的近亲属履行说

明义务,由其签署相关医疗文书。

2、心理脆弱患者

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无意识障碍,但由于心理脆弱客观上需要委托他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的患者。

3、近亲属的范畴

第一顺序:配偶、父母、子女(参与医患沟通的必须是成年子女)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在需要征得近亲属意见时,应先与第一顺序近亲属进行沟通,若患者无第一顺序近亲属,则与第二顺序近亲属进行沟通。

(四)当患者本人或监护人(法定代理人)不能签署医疗文书时,可以通过授权委托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代为签署,委托代理人应是患者的近亲属,也可以是患者关系人。

(五)当委托代理人不能签署时,应由患者或监护人(法定代理人)另行指定委托代理人签署。

(六)患者仅一人,神志不清楚的,在进行抢救性医疗过程中,若需要实施手术等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先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在《术前小结及手术计划核准书》等上签字同意,然后由科室派人送至医务科审批。下班及节假日期间,必须由科室主任先电话向医院总值班备案后实施手术等侵入性操作,上班后及时到医务科补办相关手续。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1目的 1.1使患者/家属能获得足够医疗和治疗方面的相关信息,告知患 者及家属其有权参加医疗决策,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1.2引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正确理解健康,主动配合治疗、 护理,有效防范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和谐医患关系。 2沟通环节 2.1门急诊沟通:门急诊导医、挂号、咨询人员、医生、护士要履 行沟通告知义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与患者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门诊 医师在接诊患者后,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根据患者的既往病 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与 患者沟通,奖初步诊断、拟行诊疗措施及其必要性等情况进行 告知,征求患者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急诊 科对遇有意外事故等情况无家属陪同的患者,应及早设法通知 患者家属,同时报告医务处。 2.2入院时沟通:床位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方初步诊断、可能的 病因或诱因、诊疗原则、进一步检查内容、饮食、休息及其他 注意事项。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 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 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 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重症患者及时下达病重、病危通知书。 2.3住院期间沟通:患者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 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向患方介绍患者 病情、诊断、当前治疗措施、拟实施的诊疗或手术方案与替代 治疗方案、预期的治疗结果、预计的大致费用、出院计划、病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规定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区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规定 一、医患沟通内容 各科室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诊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病情(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发展变化趋势等)、诊疗信息(疾病名称、诊断依据等)、医疗措施(可供选择的医疗措施、该措施的治疗效果和预计费用、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以及不采取医疗措施的危险性等)。 二、需要取得患者书面同意的医疗行为 1、手术和介入诊疗,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或专门的《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 手术已包括器官移植、人工关节置换。 2、常规侵入性检查(治疗),签署《侵入性检查(治疗)知情同意书》。 3、常规侵入性检查、介入和手术外,实施其他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比如消 化内镜检查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等)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要求实施医师在对应知情同意书、医患沟通记录上签字。 4、在进行其他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时,根据情况签署专 门的知情同意书、医患沟通记录。 5、单价在1000元及以上的检查/治疗项目,即高值费用项目,签署医患沟通记录。 6、使用单价为1000元以上的植入性医疗器材(比如心脏起搏器、瓣膜、支架、人工 关节、人工血管、气管支架、消化内镜支架、人工晶体、钛板等)前,签署《特殊医疗器材使用知情同意书》。 7、各类医疗保险患者使用的自费药品(包括自费药品及限制病种药品)和自费诊疗 项目,签署《特殊用药知情同意书》。 8、由于患者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对患者产后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和治疗, 需要签署医患沟通记录。 9、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需要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10、以教学、科研为目的,对患者进行的检查和治疗,需要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11、患者入院时,由病房办公室护士监督患者及家属签署《入院知情告知书》、《医疗 授权委托书》、《检查治疗用药知情同意书》、《医用消耗材料知情同意书》的相关 内容。 12、其他需要予以说明并取得相应书面同意的检查和治疗。 三、住院患者辅助检查知情同意书签署及保管 对于需要到专科(比如住院患者需要到内镜中心做纤支镜检查治疗、胃肠镜检查治疗、放射科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B超室行超声引导下的介入穿刺、PET-CT检查等)进行操作的侵入性检查治疗及其他特殊检查治疗,需要做到: 1、各临床科室需要先在病房内与患者进行医患沟通,签署相应知情同意书后存入病历。 2、为保证医技科室能确定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相关检查,患者到达医技科 室后,医技科室须在检查前检查患者有无签署知情同意书,必要时另行签署一份对 应的知情同意书留存。 四、医患沟通后患方签字注意事项 (一)神志清楚、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当然有权签署检查治疗自己的相关知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其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2、入院时沟通 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的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 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

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出院前沟通 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 (1)既往史、现病史;(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4)初步诊断、确定诊断(5)诊断依据;(6)鉴别诊断;(7)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8)初期预后判断等。 2、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三、沟通方式及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1、床旁沟通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概述 医患沟通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医院医患沟通制度的出台和执行对于医院稳定健康运行与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患沟通制度是协调医患双方利益,平 衡医疗资源的关键环节,因此充分保障医患双方权益,并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规范医院医患沟通,提升医患沟通质量,医院应制定医患沟通制度,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医患交流的基本流程以及解决处理问题的标准手段,从而更好地保障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可靠性。 制度内容 医患沟通基本原则 1.尊重患者权利: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思想信仰、隐私权、知情权等基本权利;

2.严格保密:保护患者的隐私,严禁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3.诚实守信:提供真实的医疗和药物信息,遵守医学道德规范; 4.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医务人员应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积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5.情感沟通:医务人员应该在做好实际工作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尽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医患沟通基本流程 在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要清晰明确地传递医疗信息,同时应耐心地与患者交流,以确保陆患双方达到最优的沟通效果。 1.接待通知:医务人员会在预约随访、住院入院或者转诊等方面向患者及其家属或指定代理人发出接待通知。 2.确认身份:在沟通过程中,医务人员会验证患者及其家属或指定代理人的身份,保护患者的信息安全。 3.诊断阶段:医务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依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细节信息,对患者进行彻底的周密检查。

4.诊断结果与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应将诊疗结果完整、准确地向患者及其家属或指定代理人传达,然后讲解治疗过程和要求,以及可能的治疗后遗症和注意事项。 5.治疗过程中的跟踪: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或指定代理人的问题,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措施。 医患沟通的标准解决措施 1.事后沟通:医务人员对患者或家属的问题通过电话或现场回访进行解答; 2.协商调解:在确实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或服务的情况下,患者或家属可向医院投诉和申诉,通过协商或调解达成一致解决方案; 3.申诉投诉:在严重的服务冲突和医疗纠纷的情况下,患者或家属可通过申诉和投诉的途径,引导正当协调解决争议; 4.法律救济:对于经法律程序核实的医疗错误和不当行为,患者或家属可提起诉讼和赔偿等法律救济措施。

家属和患者沟通和支持管理制度

家属和患者沟通和支持管理制度沟通和支持是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在家属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支持管理方面更是如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属和患者沟通和支持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和误解。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家属和患者沟通和支持管理制度。 1. 沟通渠道建立 为了方便家属和患者的沟通,医院可以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如电话热线、在线咨询平台等。家属和患者可以通过这些渠道随时向医生和护士进行咨询和交流。此外,医疗机构可以定期组织家属和患者座谈会,让他们直接与医务人员交流,解答疑问或者提出建议。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可以更好地满足家属和患者们的需求。 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在沟通和支持管理制度中,信息共享是至关重要的。医院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平台或者推出移动应用程序,为家属和患者提供即时更新的健康资讯、医疗指南和注意事项等。同时,医生和护士也可通过这些渠道与家属和患者分享治疗进展、用药说明和康复计划等重要信息。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家属和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信息和治疗方案,增加他们对医疗过程的理解和支持程度。 3. 培训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医务人员承担着与家属和患者沟通的重要任务,因此,培训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至关重要。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教授

医务人员如何与家属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倾听技巧、语言表达、沟通方式和沟通障碍的解决方法等。通过提升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可以更好地满足家属和患者的需求,减少误解和争议的发生。 4. 建立家属支持小组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家属的支持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可以建立家属支持小组,由志愿者和专业辅导员组成,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这些小组可以定期组织座谈会、心理辅导课程、经验分享和相关社交活动等,为家属提供一个交流和支持的平台。通过建立家属支持小组,可以帮助家属更好地应对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5.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 除了加强家属的支持外,患者自己的沟通和支持也同样重要。医院可以通过开展患者教育课程,向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等信息。患者还可以通过医院提供的在线平台或应用程序,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提供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资源,患者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到医疗过程中,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结: 建立一个有效的家属和患者沟通和支持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医院应该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并通过培训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增强他们与家属和患者的沟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第一节总则 一、医务人员应树立与患者及亲属及时沟通的服务意识,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必须严格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医疗告知义务,及时正确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第二节医患沟通的时间、内容及方式 二、沟通的时间和内容 (一)门诊沟通:门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保证充足的沟通交流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将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详细、全面的告知,及时耐心解答患者的咨询;必要时,应将沟通的关键内容,如相关检查的必要、复诊要求等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由患者或亲属签字。 (二)入院沟通:病房责任医师、护士应在患者入院12小时内,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入院沟通。包括向患者及亲属告知“住院须知"、入院诊断、可能病因、诊疗原则、相关检查、饮食、休息、注意事项等,并初步了解患者及亲属的一般情况和特殊需求。 (三)住院沟通:患者在住院期间,如出现病情不良变化、病重病危等情况时,医护人员必须与患方及时有效沟通;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按照相关规定应书面告知的,医护人员应当在与患方沟通后,由患者本人或有法律处置权利的人员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四)出院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亲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五)出院后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瞩、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科室应建立患者健康教育、出院回访记录,加强出院后的医患沟通。 三、沟通的方式 (一)日常沟通:在日常诊疗活动中,责任医师、护士应在查房或护理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患者希望了解的医疗护理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随时沟通;必要时,将沟通事项记录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二)重点沟通:对疑难危重、治疗效果不佳及预后不良等医疗风险大的患者,以及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的患者等,应由医疗小组组长、护士长与患者及亲属进行重点沟通。必要时,应将沟通过程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并作为重要内容交班,使医患沟通工作不

家属和患者沟通和支持管理制度

家属和患者沟通和支持管理制度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家属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支持显 得尤为重要。在医疗机构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家属和患者沟通和支持 管理制度,能够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 纷的发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家属和患者沟通和支持管理 制度。 一、沟通渠道的建立 为了有效地进行家属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多样化 的沟通渠道。例如可以设置家属和患者咨询热线,让家属和患者可以 随时随地通过电话进行咨询和反馈。此外,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咨询室,由专业人员提供详细解答和指导。 二、信息的透明共享 家属和患者有权获得相关的医疗信息,医疗机构应该主动将信息透 明化,并与家属和患者共享。通过提供病历资料、检验结果、治疗过 程记录等信息,家属和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和治疗进展,进而更 好地参与决策并提供支持。 三、家属和患者教育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给予家属和患者必要的教育,使他们了解疾病的 基本知识、治疗方案以及注意事项。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家属和患者 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护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合作,共同管理病情。

四、心理支持的提供 家属和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医疗机构应该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家属和患者提供情绪宣泄和心理疏导服务。同时,医护人员也应该随时与家属和患者进行沟通,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五、投诉和纠纷处理 尽管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沟通和支持管理制度,但仍然难免会出现一些纠纷和投诉的情况。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相应的投诉和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受理和处理家属和患者的投诉,并提供公正、透明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应加强医患沟通的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减少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建立一套完善的家属和患者沟通和支持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该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透明共享信息、提供家属和患者教育、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处理投诉和纠纷等措施,不断完善沟通和支持管理制度,促进家属和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贡献力量。

医院医生与患者沟通工作规定

医院医生与患者沟通工作规定 医院医生与患者沟通工作规定 引言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医疗服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是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为了规范医院医生与患者沟通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原则 1.1 尊重患者 医生应该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遵循医疗伦理原则,确保医疗过程不会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 1.2 知情权 患者有知情权,医生应该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费用以及后续的医疗监督等信息。 1.3 保密权 医生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应严格保护患者的隐私权,除患者同意或法律允许外,不得将患者信息泄露给第三方。 1.4 客观公正

医生应该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因任何原因对患者立场偏颇或对患者进行歧视。 1.5 有效沟通 医生要有良好的沟通和谈判技巧,能够主动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切,并通过清晰的表述和解答疑问,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关系。 二、具体要求 2.1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在将治疗方案告知患者后,应该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告知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要求患者自行决定是否接受治疗方案。 2.2 主动为患者解答疑问 医生要主动为患者解答疑问,尤其是患者对疾病的疑惑和治疗方案的理解,必须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回答。 2.3 咨询投诉 如果患者有不满意的地方或建议,医生应主动给予回应和解答,并记录患者咨询和投诉的内容,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2.4 知情告知书 医生在治疗期间要向患者提供必要的知情告知书,让患者全面了解治疗方案的进展和效果,以便做出自己的决策。 2.5 关注患者的反应和需求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一、为建立通畅、便捷、稳定的医患沟通交流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对医患沟通的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科室的医疗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沟通管理;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按其职责分工负责相应范围内的医患沟通管理;财务科负责与医疗服务费用相关的医患沟通管理。 三、医务人员应树立与患者及亲属及时沟通的服务意识,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必须严格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告知义务,及时正确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四、沟通的时间和内容 (一)门诊沟通:门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根据患者的不同要求,将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告知,及时耐心解答患者的咨询;必要时将沟通的关键内容,露在门诊病历上,并有患者或亲属签字。 (二)入院沟通:病房责任医师、护士应在入院12小时内,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入院沟通。包括向患者及亲属告知“住院须知”、入院诊断、可能病因、诊疗原则、相关检查、饮食、休息、注意事项等,并初步了解患者及亲属的一般情况和特殊需求。 (三)住院沟通:患者在住院期间,如出现病情不良变化、病重病危等情况时,医护人员必须与患方及时有效沟通;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沟通;按照相关规定应书面告知的,医护人员应当在与患方沟通后,由患者本人或有法律处置权利得人员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四)出院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亲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五)出院后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医患或科室对出院患者建立回访制度并记录。

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医患沟通管理制度 为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参与医疗活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应本着主动、热情、耐心的原则,尊重患者及其亲属权益。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避免使用引起歧义沟通语言。 2、任何医务人员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关于诊疗方面疑问的咨询都负有沟通解释的义务,不清楚或不了解病人病情及治疗措施,应主动联系和协助患者的主管医生或上级医生向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不得拒绝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 3、关于有创检查和治疗的书面告知应由操作医生负责,介入手术等涉及多个科室的主管医生和操作医生不是同一人的有创检查治疗的知情告知应由主管医生和操作医生共同告知,履行相关的书面签字手续。所有知情告知书统一存入病历。 3、医务人员的告知原则上仅针对患者本人,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但如考虑因告知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利后果而告知患者家属或代理人时,务必有患者亲笔签署的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人、被委托人以及委托时间等内容。

4、病人入院后,值班护士应主动介绍该病区的环境、人员,主管护士应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自我介绍,说明自己职责,征求患者或家属意见,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工作由主管护士和护士长负责,有何问题如何联系等。护理记录应有相应的告知记录. 5、病人入院后,主管医生应及时主动的向患者和家属自我介绍,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解释初步诊断及为确诊所要做的检查,告知患者目前的诊疗方案,如有多种诊疗方案,应详细告知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和患者共同协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如患者因风险、费用等原因拒绝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应在医疗文书中履行必要的签字手续.在告知诊疗行为的同时,告知患者可能需要的治疗费用。 6、治疗过程中,应主动与患者沟通患者的病情及实施的治疗措施、注意事项.病情发生变化时,应耐心的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因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及时消除患者或家属的顾虑。病情危重时,应及时签署“危重病人通知单”,给患者或家属一份,留病历一份。 7、使用自费药品、贵重药品和进行大型仪器检查前应告知其必要性,事先征求患者或其代理人意见。如患者或其代理人拒绝目前治疗方案,应将可能发生的后果告知患者或家属。同意与否均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保障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促进和支持患者本人、法定监护人及授权委托人参与医疗过程,避免医患之间由于沟通不充分而产生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制定此制度。适用于医院员工、医学学员、患者、家属、来访者。 一、沟通对象:患方,包括患者本人、法定监护人及授权委托人。 二、沟通类型 1、病情告知:如实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已确定诊断、现状、程度、发展趋势及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后果等。 2、治疗告知:如实告知患者所患疾病、计划采取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措施,以及为避免危险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3、知情同意:如实告知需要签署书面同意书的检查、治疗以及相应的流程,详见《知情同意制度及流程》。 4、风险告知:如实告知治疗措施的治疗结果,包括疗效、可预料的和不可预料的危险,或因患者体质特异可能发生的过敏、排异、恶化和并发症等其他损害后果。 5、费用告知:如实告知患者治疗疾病所需承担的费用及其计费依据。

6、诊疗基本情况告知:采取一定形式,将医院的基本情况、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医疗设备配备、医疗技术特长、医院规章制度、患者及家属权利、收费标准等公示或告知患者,以便患者行使相应权利。 三、具体沟通内容 1、门急诊 导诊人员:主动发现患者当前存在的就医障碍并了解其需求,以文明、礼貌、热诚的态度接待患者,尽最大努力予以答复及指引。 分诊导诊人员:以礼貌、热诚、耐心的态度仔细询问患者就诊需求,指导患者完成挂号、就诊、办理入院及缴费等程序,对于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及时联系患者服务部提供相应支持及服务。 首诊医师: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在接诊时,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完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告知诊疗方案及诊疗建议。 需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者应告知其必要性及费用预估情况,指导并安排患者进入下一个诊疗程序。 患者及家属在充分了解病情、诊治计划及拒绝或终止治疗的风险及后果的情况下,提出拒绝或终止治疗时,由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 医患沟通制度1 为进一步加强医患、护患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我院医患沟通制度: 一、沟通的基本要求 1、接诊护士主动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经治医生,责任护士,住院须知,病人守则。 2、病员入院72小时内,经主治医师、护士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一次全面沟通交流,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项目目的和结果,手术方案、风险、并发症和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病情大体预后(转归)疗效等,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交流过程应注意保护其隐私权。 3、住院期间护士应主动热情介绍用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根据各科各病种健康宣教贯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4、每月召开一次公休会,及时了解和听取患者的建议和意见,回答病人询问,满足其知情权,要有专用记录本,记录时间、参加人员、内容、签名。

5、交流(沟通)内容要有文字记录,让患方签字认可。 6、对普通疾病患者,经治医师查房时要详细告知,使之理解、支持和配合,对疑难、危重者,由诊治组组长或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二、沟通的时间 1、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 2、入院时沟通:住院接诊医师,在完成入院记录时; 3、入院3天内沟通:经治医师和责任护士进行正式沟通; 4、住院期间:病情变化时、手术前、麻醉前、术中改变术式、有创检查或检查、变更治疗方案、使用贵重药品或自费检查项目、发生欠费时、危重患者疾病转归、输血前、使用医保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等的沟通。 5、出院时沟通:说明住院期间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出院后应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三、沟通的内容 1、诊疗方案的沟通 2、诊疗过程的沟通 3、综合评估 四、沟通方式和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

医患沟通及知情同意规章制度

医患沟通及知情同意制度 一、患者知情同意是指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实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觉履行医疗告知义务。 二、知情同意告知的基本要求 (一)告知方式有门诊告示、入院须知、各类知情同意书、病程记录、口头告知等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形式依告知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进行医疗告知的人员为具有我院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 (三)告知对象 1.当患者本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告知的对象首先是患者本人。 2.当患者本人为不满18周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除外)时,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其他近亲属。 3.当患者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后果的精神患者(包括痴呆患者)时,

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4.在医疗活动中,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导致无法行使知情选择权(患者年满18周岁,处于昏迷、休克、麻醉等意识丧失状态)或是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其知情同意权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代为行使。 (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各种原因授权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权时,患者必须签署《患者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只能在授权权限范围内签署意见,非被授权人不得在相关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署有关意见。 (五)告知应体现在诊治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诊断、治疗、麻醉、发药与服药、注射、膳食、交往、休息与活动,乃至出院复查及医嘱等。 (六)对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应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反复多次告知。 三、知情同意告知的时机和内容 (一)患者入院前告知 1.接诊医师应告知患者的病情、初步的诊断、住院的必要性,预计的住院时间、可能的医疗费用,病房床位情况等; 2.分诊护士应告知办理住院的流程、病房的位置等。

护患沟通制度及内容

护患沟通制度及内容 一护患沟通制度 为提高患者对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等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护理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护理安全,化解护患矛盾,更深层次提升护理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1、护患沟通时间:护患沟通贯穿于患者从门诊到住院、出院、出院后整个过程; 1、门诊设立服务咨询台;导诊人员负责接受患者咨询,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并行分诊、导诊等; 2、患者入院,由责任护士介绍病室人员、环境、医护人员等; 3、在整个住院过程中,护士在患者检查、治疗、护理、手术、处置等前、中、后均应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说明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等;并有针对性的做好饮食、卧位、药物、休息等方面的宣教,交待医药费用等情况; 4、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做好出院指导,向患者交代休息、饮食、功能锻炼、服药、病情观察、复查及其它注意事项; 5、接受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及电话咨询,负责对重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2、护患沟通方式 1、床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及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 2、分级沟通: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复杂程序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尤其对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纠纷的的患者,要重点沟通; 3、集中沟通:召开患者及家属工休会议、征求意见并进行健康教育讲课; 4、各科建立护患沟通记录本,内容包括“日期、沟通时间记录具体时间、地点、床号、姓名、诊断、沟通内容、存在问题、签名、备注”;“沟通内容”可以是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入院介绍,也可以是与病人谈心、聊天、给病人做心理护理等等;

记录频次:每周至少2次; 3、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应明确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沟通技巧,讲究语言的艺术修养,提高沟通的有效性,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真诚、耐心地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倾听,尽量让患者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2、沟通前要掌握患者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和家属的社会及心理状况; 3、沟通语言应通俗易懂、简单明确、避免过于专业化术语和医院常用省略句; 4、对有特殊要求的注意事项,必须明确无误,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待清楚,绝不能含糊不清; 5、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尊重患者人格,使用安慰性的语言,语言讲究科学性、针对性; 6、对丧失语言能力的、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的、实施患者家属不配合、不理解,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7、对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一护,护一护之间要求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护士长向家属进行解释,避免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的疑虑心理; 二护患沟通部分内容 为了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护患感情交流,规范各护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及部分内容; 首先,必须牢记护士形象10条标准,并按这10条标准进行考核: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真诚微笑、主动问候 护理及时、体贴周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