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1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课件)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1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课件)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1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课件)

下面是收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1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课件),供大家品鉴。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棱柱与棱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立体图形

【类型一】从实物图中抽象立体图形的认识

例1 观察下列实物模型,其形状是圆柱体的是( )

解析: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所以正确的是D.

方法总结: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

【类型二】立体图形的名称与分类

例2 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

其中,是柱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锥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球的序号为________.

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可得结论,柱体为①②⑤⑦⑧,锥体为④⑥,球为③,故填①②⑤⑦⑧;④⑥;③.

方法总结:正确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平面图形的认识

【类型一】平面图形的识别

例3 有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个数为(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解析: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故选B.

方法总结:区分平面图形要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类型二】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

例4 如图所示,各标志的图形主要由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

解:(1)由5个图形组成;

(2)由2个正方形和1个长方形组成;

(3)由3个四边形组成.

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图形的形状和名称.

三、板书设计

1.立体图形

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2.平面图形

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教学反思

本节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第2课时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简单几何体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或根据展

开图判断立体图形.(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题西林壁》

苏东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描绘出诗人面对庐山看到的两幅不同的画面,你能用简洁的图形把它们形象的勾勒出来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类型一】判断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

例1 沿圆柱体上底面直径截去一部分后的物体如图所示,它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解析:从上面看依然可得到两个半圆的组合图形.故选D.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在解题时要注意,看不见的线画成虚线,看得见的线画成实线.

【类型二】画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

例2 如图所示,由五个小立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请你分别画出从它的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看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解析: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三列,分别有1,1,2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两列,分别有2,

1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从左往右有三列,分别有2,1,1个小正方形.

解:如图所示:

方法总结:画出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的方法:首先观察物体,画出视图的外轮廓线,然后将视图补充完整,其中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在画三种视图时,从正面、上面看到的图形要长对正,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要高平齐,从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要宽相等.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2

整式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设计者:)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

(1)2 h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 h呢?t h呢?

(2)字母t表示时间有什么意义?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54至55页,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列车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请写出:

(1)列车2 h行驶的路程为__200__km.

(2)列车3 h行驶的路程为__300__km.

(3)列车t h行驶的路程为__100t__km.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__?__或__省略不写__.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用字母表示数

活动一:(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展示点评】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4页例1的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写成“?”或省略不写.如第(3)小题,就不能写成a2?h.

【小组讨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反思小结】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也可以表示特定意义的公式,还可以表示符合条件的某一个数,甚至可以表示具有某些规律的数,总之字母可以简明的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活动二:阅读教科书例2中的四个问题,思考:

顺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逆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5页例2的解答过程.

【展示点评】列式表示关系时,一定要搞清“和”、“差”、“积”、“倍”等关系.

【小组讨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反思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注意: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表示;

2.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

3.出现除式时,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4.结果含加减运算的,需要带单位时,式子要用“”;

5.系数是带分数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

实际问题D→用字母表示数D→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1整式》同步练习含答案

1. 其中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你能判断它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吗?它的次数是多少?

《2.1整式》课后练习含答案

知识要点

1.单项式:只含有数和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它的本质特征在于:

(1)不含加减运算;

(2)可以含乘、除、乘方运算,但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2.单项式的次数、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整式:单项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3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方程及方程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类比,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能力目标:会判断一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解。会在实际问题中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二、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活动是数学教学中的灵魂。所以我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参与度,力求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发展。

四、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构建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方程是本节课深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哪些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

由问题知道,题中包含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胜的场数+负的场数=总场数,

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这两个条件可以用方程

x+y=10

2x+y=16

表示:

上面两个方程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x+y=10

2x+y=16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满足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x xy

y

上表中哪对x、y的值还满足方程②。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

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五个环节。

(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升华知识。

练习2:已知下列三对数值:

哪一对是下列方程组的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指示、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教科书第89页1、第90页第1题。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两个题,不仅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巩固。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状态。

五、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依次经过比较、归纳等活动,最终探索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下面是关于本节课的几点说明:

1、本节课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为跳跃较大的知识点作充分的铺垫,密切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知识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思想为导向、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中介、训练为主干,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心、操作为动力的教学理念。

2、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独立思考,形成主见并进行交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进行实验操作,使课堂教学灵活直观,新鲜有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整体

性、教学过程的有序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效果的可靠性。

3、注重量化评价与质怀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观察评价、问题讨论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通过几组习题,将学生水平层次记录在案,为学生的学习评价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从而综合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4

【活动设计】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尤其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让幼儿牢记对形体的认识和区分,而忽视对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本活动中,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随着“修路”和“到兔妈妈家做客”等游戏情境步步深入,同时通过音乐的有机渗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重点)

2、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形的基本特征。(难点)

3、体验帮助他人的体验劳动成功的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已经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了解这几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物质准备:

1、户外场地:地上画有三角形等图形。

2、用硬纸板铺一条弯弯的大路(挖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简单布置场景兔妈妈的家,另一老师戴头饰扮兔妈妈,准备不同形状的小粘贴。

3、幼儿每人胸前都戴上图形。《小汽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发活动兴趣。

1、师:今天兔妈妈请我们去做客,可是她家太远了,

我们得开车去,路上小司机们要小心哦,别撞车。

2、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向兔妈妈家。

3、途经各图形处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在大路的处停下,师:哎呀路坏了,怎么办啊?(鼓励幼儿想办法——铺路)

二、帮兔妈妈修路。

1、引导幼儿观察路面:“这些坑都是什么形状的?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请你找出和坑一样形状的图形来”。

2、提出铺路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图形来修路了,小朋友在铺路时要看清楚坑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把它修补好。

3、幼儿开始修路,师巡回观察指导:

“你用哪个图形修补路面的”

“你用的图形是对的,可是你看看坑有没有修补好,怎么会这样的啊?”(提示幼儿注意图形的大小不同)

“你真棒,这么快修补好了路,***还没修好,能去帮助他吗”

4、共同欣赏修好的路,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样的图形来修补路面的(如:我用*形来修路的或我用*形来修路的),复习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去兔妈妈家做客。

1、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在修好的路上开汽车到兔妈妈家,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有礼貌地敲门: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兔妈妈出示圆形说:“和我一样的图形宝宝请进来!”幼儿按要求进入。依次进行。“正方形宝宝请进来”“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宝宝请进来”。

3、向兔妈妈问好。兔妈妈出个难题:请小朋友把散放在家里的图形分类收拾好。

4、老师拿出小粘贴说:“兔妈妈说谢谢你们帮它把家收拾好了,它准备了小礼物送给你们!”启发幼儿向兔妈妈致谢。然后去跟在座的老师说说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粘贴,说对了旁边的老师会给你贴在衣服上。

5、和兔妈妈道别,随音乐开车回家。

延伸活动:回教室拼摆添画图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小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因此,我决定采取游戏的形式检验幼儿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点。于是,我设置了游戏情境:到兔妈妈家作客,以开车经过的路坏掉为主线,引领幼儿观察思考:“路面”(纸壳铺成)上坑坑洼洼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从而产生铺路的愿望,幼儿纷纷寻找相应的图形进行补拼,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启发幼儿说出:“我补上了XX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等等,然后给予表扬,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得到了满足。

接下来的环节是“到兔妈妈家作客”,幼儿来到“兔妈妈家”,面对散落在地上的图形,幼儿根据要求,迅速按标志将图形正确分类……

最后,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设置了“奖励小粘贴”的环节,幼儿的兴趣浓厚,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他们拿到粘贴纷纷着旁边的客人老师讲述手中“小奖品”的特征。“我的小粘贴是三角形的,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大方的表现,流利的表达,令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反思小结:

反思总结本次开放活动,我认为优点也有不足,具体表现在:

成功:

本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注重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游戏寓趣味性、娱乐性于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宽松的认知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幼儿都饶有兴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偿试、探索、发现等活动。

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材并制定目标,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秩序渐进地进行探索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了幼儿认知过程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活动设计重视幼儿认知发展的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渗透了友爱互助,交流分享,表现自我,建立自信等品质的教育培养,真正使《纲要》精神走进了课程,落到实处。

活动中自然的渗透了礼貌教育,如:“兔妈妈家到了,小朋友,我们怎样进去呀?”幼儿:“敲敲门,说我可以进来吗?”有的孩子甚至活学活用,把学过的英语也用上了,一句“MayIcomein?”博得了周围老师的掌声。孩子灵活的表达方式,充分验证了情感教育的成果。

整个活动环环紧扣,衔接自然,孩子们被带进了游戏里,跟着老师的节奏,不知不觉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通过活动,我发现了这种形式深受孩子喜欢,活动的重难点很容易被解决。

不足: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不足,那就是,对于复习内容,目标略低了一些,如果再增添点难度就更好了,可以在活动中体现“利用图形拼摆各种形象”、“图形填画”等,在幼儿掌握图形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挑战一下“困难”。

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使幼儿在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教案

4.1 几何图形 第1课时几何图形(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能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能识别一些几何图形,并进行分类,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 教学难点 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图片,其实这些美好的事物,跟我们的数学有很大的联系,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图形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14至116页,完成下列问题: 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关注的是它们的__形状__、__大小__、__位置关系__. 2.几何图形:如长方体、__圆柱__、__球__、__正方形__、__圆__等.从实物中抽象出的__图形__统称几何图形. 3.立体图形:如长方体、__正方体__、__圆柱__、__圆锥__、__球__等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__同一平面__内,它们是立体图形.4.平面图形:长方形、__正方形__、__三角形__、__圆__、__线段__

等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__同一平面__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5.立体图形__某些__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__长方形_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114~115页,思考: 1.说出下列几何图形的名称? 2.你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和它们相似吗? 【展示点评】形形色色的物体的外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图形几何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立体图形. 【反思小结】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如果只注意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而不管它们的其他性质,就得到各种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分类 活动二:阅读教材第115~116页,思考: 1.什么是立体图形?请举出一些立体图形的实例? 2.棱柱和棱锥有什么不同?请举出一些相应的实例? 3.第115页“思考”,实物的形状分别对应哪些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怎样分类? 4.结合第116页“思考”说一说什么是平面图形?请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实例? 请你找出与所给的立体图形相似的物体. 【展示点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常见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棱台等. 【小组讨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1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课件)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1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课件) 下面是收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1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课件),供大家品鉴。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教案共1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棱柱与棱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立体图形 【类型一】从实物图中抽象立体图形的认识

例1 观察下列实物模型,其形状是圆柱体的是( ) 解析: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所以正确的是D. 方法总结: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 【类型二】立体图形的名称与分类 例2 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 其中,是柱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锥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球的序号为________. 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可得结论,柱体为①②⑤⑦⑧,锥体为④⑥,球为③,故填①②⑤⑦⑧;④⑥;③. 方法总结:正确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平面图形的认识 【类型一】平面图形的识别 例3 有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个数为(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解析: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故选B. 方法总结:区分平面图形要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类型二】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教案新人教版 主备人课型新授课验收结果: 合格/需完善时间 分管领导课时一课时第16周第2课时总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过程与方法: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同一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 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 图形来研究处理,从不同 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 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 形。例如放在桌面上的茶 杯,从不同侧面得到不同的图形,你能用学过的诗句描述这种现象吗? 二、自主探究: 1、如图,这是一个工件的立体图设计师们常常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它。你能画出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个能得到什么图形吗? 2、如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方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利用实物展示给学生,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着重关注学生能否能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炼出图形) 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教师多引导学生观察(从正面、左面、上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进一步画出平面图形 学生观察、思考、猜想

三、尝试应用: 1、课本120页练习第1题 2、下列四个立体图形中,从从正面、左面、上面看都是圆的是() A、正方体 B、球 C、圆柱 D、圆锥 3、课本124页4题 四、补偿提高 1、如图观察图形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2、如图是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两种视图。搭成这个立体图形需要几个小正方体?请你试画出从上面看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 五、小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本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学生独立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 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4.1 几何图形 教案

第四单元4.1几何图形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能分清什么是立体图形,什么是平面图形; 2、结合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以及点、线、面、体的关系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几何概念,能够识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难点: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 【知识梳理】 1、几何图形 (1)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图形上的点不全在同一平面内.常见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3)平面图形: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常见的平面图形有: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 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1)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 (2)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3、点、线、面、体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组成几何图形的最基本的元素,一切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组成的. (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从运动的观点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几何图形 例1. 下图所示的圆锥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从上面观察几何体时得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解题思路:从上面看该圆锥的大轮廓是圆,并且还可以看见圆锥的顶点.故选C ,而不是B . 答案:C 解题后的思考:观察几何体时先确定大的轮廓,再注意一些小细节. 例2. 如图所示,一个斜插吸管的盒装饮料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可将要观察的饮料盒看成一个长方体,但多了一根斜插的吸管. 2)解题思路:从正面观察这个图形时,饮料盒部分看到的是长方形,注意吸管的倾斜方向. 答案:A 解题后的思考: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来解,根据吸管的倾斜方向,选项B 、C 、D 都不正确,故选A . 例3. 如图所示是一个由立方块所搭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立方块的个数,请你画出从该几何体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3 2133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2)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这个几何体前后两排,左右三行.从正面看:从左到右,第一行看到第一排2个立方块和第二排最上面的一个立方块,共看到3个正方形;第二行只有第一排一个立方块,所以只能看到1个正方形;第三行前后两排各有三个立方块,只能看到前排的三个,即看到3个正方形.从左面看:第一排中可以看到第一行的两个立方块和第三行最上面的一个立方块.共看到3个正方形;第二排只能看到第一行中三个立方块,共看到3个正方形. 答案:如图所示: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辨别各种几何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2.能够运用基本图形的性质求解各种问题。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 2.能够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快速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2.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 1.基本图形:点、线、线段、射线、角、平面、折线和多边形。 2.不同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各种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基本几何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1.归纳总结法通过将不同的几何图形分组,将它们的相似性质总结出来。 2.演绎验证法利用已知几何图形的性质,推出未知几何图形的性质,并通过练习验证。 3.实践教学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常见的运用方式的掌握。

具体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新的知识 教师利用比较生动的例子,引入本课程的主题——几何图形。 例如:大桥上的钢筋身段都是直线,而大桥的形状则是曲线;机场上停放的飞 机依次排列,就形成一个正方形的样子,等等。 步骤二:学习基本图形的知识 1.点、线、线段、射线、角、平面、折线的基本概念及其符号表示法。 2.通过实物、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图形的形状及其性质。 步骤三: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 1.归纳总结法:将各种几何图形分组,总结它们的相似性质,例如:多 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2.演绎验证法:利用已知几何图形的性质,推断出未知几何图形的性质, 例如: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推出菱形的性质。 步骤四:练习与应用 1.练习各种几何图形的构造方法,如正方形的构造方法、等角三角形的 构造方法等。 2.练习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如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角三角 形等的性质。 3.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如通过建模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面几 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 1.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发问、修改与学生进行互动,不断提高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 2.给学生开展小组或个人练习和测试,提高学生的练习能力和解题能力。 3.利用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1.对几何图形的分类及其性质有较全面的了解。 2.能够熟练解决对几何图形的问题。 3.能够将几何图形的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资源 1.本文档中提供的教案

人教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教案

4.1.1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12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

面图形是重点. 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打开课本,看第117页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2.提出问题: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新授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图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几何图形》教案

《几何图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并 了解其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渗透数形结合和转 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 难点: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模型、三角板、量角器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几何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识别这些图形的特点 和分类。 3.讲解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包括点、线、面、角等元素之间的关系。 4.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三)巩固提高

1.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2.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再次明确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 及常见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强调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并尝试进行分类和描述其性 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主要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常见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识别和描述几何图形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思路和方法,需要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

几何图形(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开展探究性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为. 教学难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教法:演示法、发现法. 学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图形,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在下图2008年奥运会的奥林匹克公园中,你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 学生活动:图中有哪些熟悉的图形. 教师总结: 上图是个立体图形,它包含了我们前面学段学习过的柱体、椭圆形、四边形、三角形、线段、点等图形.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建筑施工时怎样拉出直的参照线?怎样用平面表现一个庭院的设计?怎样制作一个五角星?怎样设计一个产品包装盒?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更多的图形知识.接下来我们将走进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认识更多的图形.

二、互动新授 问题2:从城市的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的申奥标志等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学生活动:欣赏并观察图片,进行小组合作,统计图片里有哪些熟悉的图形. 师生合作探究: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上面的图片里有这些图形吗? 教师总结: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点、线段、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平形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椎、圆柱、球等. 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如相交、垂直、平行等),而它们的着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 问题3:如下面的方形纸盒,你能说出它包含了哪些图形吗?罐头、乒乓球呢?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合作探究: 从整体上纸盒的形状是个,看不同侧面可得到, 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 罐头、乒乓球的外形可以得到. 教师总结:从整体上纸盒的形状是个长方体,年不同侧面可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等. 罐头、乒乓球的外形可以得到圆柱、球、圆等. 如图: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教案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教案 教学重点:从现实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章——图形的认识第1节几何图形。 2.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实践。 (2)能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3)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生自学前的指导 怎样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手指投影屏幕)自学。 自学指导 复习P112-P114练习以上的内容后,思考并回答: 1.什么叫做几何图形? 2.什么是立体图形?举两例。 3.你能区分棱柱和棱锥吗? 4.什么是平面图形?举两例。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紧张看书。 四、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根据自学指导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五、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1.学生训练。 (1)布置任务:看完了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好!下面请XX做P114的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把数学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写在黑板上(同一题下)。

观察板演,找错误。 请大家看黑板,找错误。找到的请举手。 2.学生更正。 3.学生讨论,评判。 (1)先看第一位同学做的(再看第二位同学做的……)[若对,则师:认为对的举手,师判“√”] [若有错,则引导学生错误的原因及更正的道理] [估计出现的错误] (2)第1题图2和3中,不会将两部分结合起来。 (3)第2题中,找不全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说出错因,并更正。 六、当堂训练: 作业: p115 A组1、2(书) 3(作业本) 课堂评价: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精品教案教案1 《几何图形》- 操作与推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面图形”、“图形内角和”、“图形外角和”、“垂直”、“平行”的概念。 2、掌握平面图形的运用,将所学的几何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几何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图形的操作和推理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克服“数学难”的情感,加强数学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了解数学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平面图形的运用。 2、图形内角和、外角和的概念。 难点: 1、图形内角和、外角和的计算。 2、图形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先请一位同学用手指划一划文字,并问:“这是什么几何图形?”再请另一位同学举起一张纸片,并说:“这是什么几何图形?”然后可以引出几何图形的概念。 2、呈现材料(10分钟) 让学生看几张图形,并按要求进行分类、选出符合条件的图形。(1)选择所有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图形。

(2)选出所有外角和等于360度的图形。 (3)找出所有垂直的直线。 (4)选出所有平行的直线。 3、讲解(20分钟) (1)内角和、外角和的概念 学生已经对内角、外角有了初步概念,这里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内角和、外角和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 (2)图形的分类 分析一些常见的图形,提出它们的定义、性质、特征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图形的运用 以上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所学的几何知识。 4、练习(15分钟) 试卷中可包含选择、填空、计算等内容,学生可以点击答题卡进行选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几何图形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课题:认识几何图形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 2.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3.通过多彩的图形世界,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学习重点】 识别简单的几何体. 【学习难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提示:从周围的实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现实世界中有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图形.下面是我们在小学时学过的图形,请写出名称: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4观察下列图形 . 【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与我们小学学过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归纳:1.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

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2.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3.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练习: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 解:分别包含圆、圆、五边形和长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交流预展】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注意:要善于发现实物中所体现的图形特征.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展示提升】 知识模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 1.生活中有许多立体图形,想象下列物体分别与哪些图形类似? (1)铅笔盒;(2)一堆沙子;(3)足球;(4)螺母. 解:(1)长方体;(2)圆锥;(3)球体;(4)棱柱. 2.将图中的几何体分类: 柱体有(1)(2)(3)(5)(7);锥体有(6)(8);球体有(4).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1课时认识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认识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 2.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并能归纳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把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别一些基本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 认识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图中的“鸟巢”,你能抽象出熟悉的几何图形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典例1下列图形中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A.四棱锥 B.长方形

C.长方体 D.正方体 [解析]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立体图形,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平面图形.由定义可知A,C,D均为立体图形. [答案] B 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一组是() A.三角形、圆、球、圆锥 B.点、线段、数学书的封面、长方体 C.点、三角形、四边形、圆 D.点、直线、线段、正方体 [答案] C 典例2将下列的几何体进行分类,并说出每个几何体的名称. [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进行分类. [答案]柱体有(1)(2)(4)(7);锥体有(5)(6);球体有(3). (1)长方体(四棱柱);(2)三棱柱;(3)球;(4)圆柱;(5)圆锥;(6)四棱锥;(7)六棱柱. 将下列几何体分类,柱体有;锥体有.(只填序号) [答案]①②③⑤⑥ 三、板书设计 认识几何图形

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几何图形》教案

(五)达标检测:见学案 (六)总结提高: 1.我学会了 2.我还有什么不懂 三、布置作业:见学案 课题4.1.1几何图形(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 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理解三视图的概念,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 【教学重点】 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画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将立体图形转化为三视图。 一、导入课题 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 二、挑战知识 (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117页探究前内容。独立完成“探究” (二)合作交流 1.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探究” 2.解答下列各题 ⑴画出下图中的正方体与圆柱的三视图。 ⑵画出下列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1)(2)(3) ⑶如图是由七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这个物体的图是() A.B.C.D.

⑷如图一个水管接头,下面哪一个是它从左面看的平面图( ) A B C D ⑸ 如图是由六块积木搭成,这几块积木都是相同的正方体, 请你画出这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⑹指出图中右面的三个图形,分别是左面这个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 ) ( ) ( ) (三)展示点评: (四)拓展质疑: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正视图,又叫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 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侧视图,依观看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右视图。通常将正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称作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2.讲评“合作交流”中的问题⑴⑶⑸⑹ (五)达标检测:见学案 (六)总结提高: 1.我学会了 2.我还有什么不懂 三、布置作业:121页 4题 课题4.1.1几何图形(3)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教学重点】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 展开图。 第5题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案.pptx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 1几何图形 4. 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认识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 2.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3.通过多彩的图形世界,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重点 认识简单的几何体. ▲难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4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一同一平而I 勺,它们是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一同一平而 内一, 它们是平面图形 . ♦活动4例题与练习 例 如图,在下列给出的实物图中: (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 ⑵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 (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 解:(1)物体a, h, i, n 是长方体;物体b, p 是正方体; ⑵物体g, m 类似于圆柱;物体1类似于圆锥: (3)物体e 是棱锥:物体f, k 是球体. 练习 1 .教材P“6练习第1, 2题. 2 .如图是一座房子的平而图,组成这幅图的几何图形有(C) A.三角形、长方形 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C.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3 .如图,电镀螺杆呈现出了两个几何体的组合,则这两个几何体分别是一皿.六棱柱 opp C ▽口 4 .观察图中的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有哪些图形? ⑵你可以发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3)图中有一处遗漏的图形,请你补充. 解:(1)圆、菱形、正方形、扇形、三角形、长方形: (2)从上到下,依次上下左右对折得到; (3)如图所示. ♦活动5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 urn 第2题图))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几何图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2.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 3.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5. 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难点: 1.在面和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欣赏漫画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争执?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 2.新课学习 (1)不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

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可以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 (2)猜一猜,看一看 Ⅰ.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猜一物体) Ⅱ.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各猜一物体) Ⅲ.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3) 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你能一一画下来吗7(画出示意图即可) (4)(从不同角度看简单的组合图形,由少数组合逐步加多)如下图,画出下列几何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最后从模型上得到验证) 3.实践与探究 (1) 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2)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 (3)怎样画得又快又准? (4)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则一共有几种不同形状的搭法(你可以用实物模型动手试一试)?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集体备课教案:4.1.1 几何图形

4 .1.1 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本中的图4.1-1, 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图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图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请同学们看课本 (4)提出问题:在这幅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全套教案和同步课件4.1.1几何图形

4.1.1《几何图形》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能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基本特性,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3、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能由实物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3、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简单几何体的识别与分类。 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及常见几何体的分类。 教学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实践探究、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步入了一个新的学习起点﹗我们将一起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你会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有图形的身影,你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的东西;你还会感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本领。想想,试试,说说,议议,相信你一定能学好。从古代到现代,从长城到立交,从剪纸到城雕,从植物到动物……图形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图形世界吧﹗ 【运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形世界,让其认识美、欣赏美,让他们观察、思考、判断,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学会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为随后的探究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