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汉英法三种语言的定语异同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汉英法三种语言的定语异同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汉英法三种语言的定语异同

杨丽婷

【摘要】在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一外语,法语为第二外语的背景下,笔者依据

语言类型学理论,从定语成分,定语和中心词的语序,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是否有载体标识以及是否需要性、数配合等四个方面挖掘汉语、英语、法语这三种语言的共性。希望借此更好地了解汉、英、法这三种语言,从而避免母语对两种外语习得的干扰,以及减少第一外语对第二外语的负迁移。%On the basis of typological theo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sting in the attributes in Chinese, English and French from the following speech can serve as an attributive component, the word order between the language universals exfour parts:what part of attribute and the noun,whether there is a mark between the attribute and the noun, and whether the attribute should accord with the noun in terms of gender, singular form or plural form. The study aims to help learners have a better command of these three languages and avoid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ir mother languages in foreign languages learning and that of first foreign language in second foreign languages learning as well.

【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6)012

【总页数】7页(P59-65)

【关键词】语言类型学;语言共性;汉语;英语;法语;定语

【作者】杨丽婷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世界上现存5000多种语言,它们无论在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上,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然而,这些语言背后却蕴含着一些共性。语言类型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就是通过跨语言比较的研究模式来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法两语属于印欧语系,所以,汉语和英、法两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英语和法语虽然同属印欧语系,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细分之下,英语属于西日耳曼语,法语属于中部罗曼语,因此,英、法两语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在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一外语,法语为第二外语的背景下,笔者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出发,分析比较这三种语言的定语成分,希望借此更好地了解汉、英、法这三种语言,从而避免母语对两种外语习得的干扰,以及减少第一外语对第二外语的负迁移。

根据现代语言类型学理论,语言共性研究的重要参项包括:(1)介词是前置词 (Pr)或

后置词(Po);(2)主语(S)、动词(V)和宾语(O)的相对顺序;(3)形容词(A)和名词(N)之间的相对位置;(4)所有格领属语(G)和名词(N)之间的相对顺序。

其中,SOV型语言与SVO型语言各自所蕴含的共项如下:

SOV型语言:SOV/Po/GN/AN主宾谓/后置介词/所有格领属语+中心词/形容词+

中心词。

SVO型语言:SVO/Pr/NG/NA主谓宾/前置介词/中心词+所有格领属语/中心词+形容词。

汉语和英语虽在句法上同属SVO型语言,但却有违反其蕴含共项的情况:

法语可同属SOV和SVO型,这取决于宾语是名词还是代词。

从上述例子,笔者发现汉语、英语、法语都有违反SVO型语言中心词在形容词前的原则,进而发现三种在语音、词汇形态上都完全不同的语言,其实也存在一些微妙的共性,这种共性让研究这三种语言成为可能。汉、英、法三语中都有定语成分,而定语成分在三种语言中的表现呈现出多样性。因此,本文从汉、英、法的定语成分,定语和中心词的语序,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是否有载体标识以及是否需要性、数配合等四个方面出发,来挖掘汉、英、法三种语言的共性。

在汉语、英语、法语里,名词、形容词、动词、数量副词等都可以充当定语成分。

1.名词

2.形容词

3.动词

英语和法语属于屈折语,动词作定语时有不同的词形变化,都采用了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如不定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汉语属于孤立语,动词作定语时没有词形的变化,但需要使用载体标识“的”。否则,就会变成动宾词组。

4.数量副词

5.汉语的主谓短语→英语和法语的从句

英语和法语的从句充当定语时,需要置于中心词之后;汉语中置于中心词之前的主

谓短语对应英语和法语的定语从句。由于它的位置和法语、英语的定语从句刚好相反,所以,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翻译英语和法语的定语从句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避免受到母语的干扰。

根据上述例子,笔者发现虽然汉、英、法这三种语言对其定语成分都有各自不同的语法规定,但是,在哪些语法成分可以充当定语的问题上,汉、英、法三种语言都存在相似之处,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名词、形容词、动词、数量副词。而当英语和法语都可用从句充当定语的时候,汉语也有结构相似的主谓短语与其对应。所以,

笔者认为在定语成分的选择问题上,汉、英、法三种语言存在一定的共性。

1.汉、英、法三语中前置定语的使用情况

(1)汉语的定语成分多种多样,无论它们以什么形式出现,都常常位于中心词的前面。

(2)英语的形容词、代词、数词、名词、动名词、分词作定语,通常置于中心词前面。

(3) 法语的少数品质形容词 (bon,mauvais,jeune,vieux,beau,joli,nouveau,petit,grand等)、数量副词和名词限定词 (包括冠词、指示形容词、

主有形容词、疑问形容词、感叹形容词、泛指形容词等)作定语时,常常置于中心

词的前面。

2.汉、英、法三语中后置定语的使用情况

(1)在汉语的成语里,常常有将形容词后置的情况。

(2)在英语里,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副词、从句作定语时,通常置

于中心词后面;若中心词为some,any,every,no等构成的不定代词,定语也需置于这些中心词后面;少数起强调作用的单个分词作定语需后置;以-able,-ible

结尾的形容词也常作后置定语。

(3)在法语里,除上文提及的少数品质形容词外,其余的品质形容词、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定语从句等一般都置于中心词之后。

上述的例子说明了在汉、英、法这三种语言里,修饰中心词的定语成分是丰富多样的。但是,无论定语成分如何千变万化,定语和中心词的语序始终离不开前置和后置这两种情况。虽然,在汉、英、法这三种语言里,定语位于中心词前面或后面的情况并不一一对应,但是,在是否具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的问题上,汉语、英语、法语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具有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所以,笔者认为在定语和中心词的语序问题上,汉、英、法这三种语言存在一定的共性。

1.不使用定语载体标识的情况

(1)以下是汉语不使用定语载体标识的情况:

(2)法语与英语一样,除名词作定语外,其他语法成分作定语,一般都不需要定语载体标识。

2.使用定语载体标识的情况

(1)汉语定语载体标识“的”的使用情况:

(2)英语定语载体标识“’s/of”的使用情况:

(3)法语定语载体标识“de”的使用情况:

通过归纳分析汉语、英语、法语在定语载体标识方面的使用情况,笔者发现法语的“de”相当于英语的“of”,一般都会在名词作定语时使用;而英语的“’s”则与汉语的“的”相对应。这说明了在汉、英、法三种语言中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定语载体标识。虽然,这三种语言的定语载体标识的使用方法各有不同,但是,三者都具有使用和不使用定语载体标识的情况。所以,就此而言,汉、英、法三语之间是存在共性的。此外,由于汉语的定语载体标识的使用情况比英语和法语的复杂,因而,同时习得这三种语言的学习者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用法的区别。

从经典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来看,世界上的语言大致可以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多式综合语这四个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其特点是不通过词的内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而是通过独立虚词和固定词序来表达。英语和法语属于屈折语,其特点是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1.汉语的定语和中心词不需要性、数配合,是孤立语的表现

2.英语的定语和中心词只有数的配合,没有性的配合

通过在名词的词尾上添加“s”或“es”,变换名词的个别字母或给其添加一些后缀等手段来表示复数的语法关系,体现了屈折语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的特

点。此外,在英语里,大多数的定语成分都不需要紧随中心词作相应的单复数语法变更。

3.法语的定语和中心词不但有数的配合,还有性的配合

通过变化词形、添加后缀等手段来表示阴阳性、单复数的语法变更,也体现了屈折语的特点。此外,在法语里,大多数的定语成分都需要紧随中心词作相应的阴阳性、单复数变化。

上述例子说明在定语和中心词是否需要性、数配合的问题上,法语的语法关系较为复杂,词形变化较多;英语虽然和法语同属屈折语,但它的词形变化相对较少;而属

于孤立语的汉语则完全没有词形变化。

然而,经典语言类型学的这种分类不具有严密性。事实上,目前尚未找到一种绝对完善的语言分类法。这是因为每种语言表达语法关系的手段具有多样性,一种语言往往同时兼有几种类型特征。以英语为例,一方面它通过词形变化来表达其语法关系,表现了屈折语的特点,和法语具有相似性;另一方面,它的词序比较稳定,又

体现了孤立语的特征,和汉语相似。

总之,语言类型学在划界问题上所遇到的困难说明了语言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各种语言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虽然,汉、英、法这三种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但是,通过比较分析这三种语言的定语异同,笔者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相似的语法特征;而这些相似的语法特征又说明了汉、英、法三语之间是

存在共性的。

(责任编辑徐芸华)

【相关文献】

[1]薄冰,赵德鑫.英语语法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德拉图尔.法语新实用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4]金立鑫.语言类型学——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J].外国语,2006,(5).

[5]孙莉.从类型学角度分析中日英三种语言中定语成分异同[J].赤峰学院学报,2009,(8). [6]魏焕华,魏桅.英语修饰语的位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7]威廉·克罗夫特.语言类型学与语言共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吴士勋.汉语语法知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9]吴永利.法语和汉语中定语位置的比较[J].安徽文学,2008,(2).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翻译语序

翻译语序 1) 定语位置的调整 汉语的定语,无论是单用还是几个连用,通常都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而在英语里,单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前,词组,短语和从句作定语时,则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汉语的定语译成英语时,有的可能是单词,有的可能是短语,有的可能是从句。对这些成分的安排,要依据英语的语言习惯来处理。反之亦然。 例1 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我们必须努力完成的任务。 译文: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is a task that we must do our utmost to fulfill. 汉语中作"现代化"定语的"社会主义"在英语中只需要一个单词socialist 就可以表明,按照英语的习惯,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modernization之前。但是原文中"我国"翻成英语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词了,而是一个介词短语of our country,置于中心词"现代化"之后,成为后置定语。英译时,"任务"的定语"努力完成的"是一个从句that we must do our utmost to fulfil,按照英语习惯,应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task之后。 例2 She was very happy to meet the artist who painted the picture. 译文: 她很高兴能够遇到那幅画的艺术家。 全句的宾语是"艺术家",英语里修饰the artist的成分在the artist之后,这是英语表达习惯所规定的。但是转换成汉语时,就必须把定语修饰成分提前到中心词"艺术家"之前。 2)状语位置的调整 汉语中状语习惯于放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但有时为了强调也可以放在主语之前。英语中状语的位置要灵活得多。就单词状语而言,它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句末。较长的状语常被置于句首或句末,句中的情况极少。因此,在汉英,英汉互译时,状语位置的变换调整极为复杂。 例3上星期五我们在那家新餐馆尽情地吃了一顿。 译文:We ate to our hearts content at the new restaurant last Friday. 原文中,"上星期五"放在句首,并且在"那家新餐馆"之前,而译文中却将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的位置颠倒了过来。这样一来,既准确地表达了原文意思,又符合了英文语序习惯。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英语里如果句子既有地点状语又有时间状语,一般地点状语在前,时间状语在后。汉语里则往往把它们置于句首或谓语前,而且通常时间状语在地点状语之前。 Exercise Five 1._______________ (他们没有去游泳),they went to play football that day. 2.There is no doubt that _____________ (需求的增长导致了价格的上涨). 3.He cannot win a good reputation,______________ (因为他多嘴多舌). 4.We have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______________ (一个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等着我们). 5.There are plenty of opportunities for everyone in our society,______________ (但是只有那些做好充分准备并且高度称职的人)can make use of them to achieve purpose. 1. Instead of going swimming 解析:原文中"没有"并不一定要对应成didn’t,这里我们可以使用instead of,使译文简洁明了,合乎英语习惯。采用正译法,用英语不带否定词的表达来代替中文的"没有去"。从本题及Exercise Two 中的第二题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汉译英时,可以灵活变换句型,充分利用英语的否定或半否定语气的词语或结构,以便使译句符合英语习惯。从另一角度看,后半句英语没有出现表示转折含义的连接词(如but),因此They didn’t go swimming也是不成立的,不符合句法规范。 2. the increase in demand resulted in /caused the rise in prices 解析:考生要注意分清result from 和result t in的区别。result from指be caused by(由......产生),是指原因;result in指cause,lead to(导致......),是指结果。本题还有一个考点就是:做翻译时,应尽量照顾并行结构的前后一致,如:the increase in demand and the rise in prices。 3. because he has a loose tongue

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

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 ——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专业哲学博士,文章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汉语和英语在话语、句子、从句、短语、词法及儿童语言习得多个层面的比较,说明在类型上汉语是一种动词型或者说动词优先的语言,而英语是一种名词型或者说名词优先的语言,两者分别代表了两种在词类的语法优先度上相对立的语言类型。本文对这两类语言各自的其他类型特征做了初步归纳,并对动词型/名词型特征和其他类型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汉语/英语/动词型语言/名词型语言/类型学 Chinese/English/verbylanguages/nounylanguages/typologyEEUU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hineseasaverbylanguage:Ontypologicaldifferencesbetweenverbylangu agesandnounylanguages(本文标题英译) △Bettercity,better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街头双语标语)○引言: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 曾有人根据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类作品,认为汉语是名词更重要的语言,西语须要谓语才成句,汉语可以单靠名词成句。事实可能恰恰相反。从类型学上看,印欧语其实远比汉语更接近名词型(nouny)语言。仅就汉语与英语比,汉语明显接近动词型(verby)语言。汉语中动词的作用比英语中动词的作用更加

重要,反过来,汉语中名词的作用远不如英语中名词的作用重要。如本文正副标题分别使用了一个以动词为核心的小句和一个动宾短语,而它们的自然英译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和一个介词短语,避免了动词性单位的使用。据我们初步了解,欧洲的印欧语多接近英语的情况,而汉藏语言等一些邻近语言较接近汉语的情况。确切的代表性尚需进一步考察。 上面所说的“作用重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在英语中只能或强烈倾向于用名词语充当的成分,在汉语中可以自由地用动词(及与动词同属谓词的形容词)充当。这一条可以简述为“英需名,汉可动”。 2)在英语中既可以由动词、也可以由名词或某种名词化成分充当的成分,在汉语中基本上只能由动词来充当。这里说的“名词化成分”包括由动词词根加名词化形态构成的单位。这一条可以简化为“英可名,汉需动”。 实际情况比这两条要复杂些。但反过来的情况,即“汉需名,英可动;汉可名,英需动”,确实很难存在。以上两种情况的存在,使汉语中由动词出演的舞台和节目,远比英语中由动词出演的舞台和节目要多,而汉语中由名词出演的舞台和节目,远比英语中名词出演的舞台和节目要少。因此,我们说汉语(及它所代表的一些东方语言)是动词型语言,而英语(及它所代表的印欧语)是名词型语言。 除这两条外,还有些现象是英汉均为可名可动,但英比汉更倾向于名词,汉比英更倾向于动词。这里虽然没有刚性制约,但也为英语的名词型和汉语的动词型补充了一些助力。 本文所比较的对象,是汉语的名词对英语的名词,汉语的动词对英语的动词。这是更有可比性的参项。我们没有直接比较汉语内部名词和动词的重要性、英语内部名词和动词的重要性,因为一种语言内部两个词类功能差异很大,可比性比较差。但是,由于动词和名词的作用大小是互为消长的,所以跨语言的名对名、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汉英法三种语言的定语异同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汉英法三种语言的定语异同 杨丽婷 【摘要】在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一外语,法语为第二外语的背景下,笔者依据 语言类型学理论,从定语成分,定语和中心词的语序,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是否有载体标识以及是否需要性、数配合等四个方面挖掘汉语、英语、法语这三种语言的共性。希望借此更好地了解汉、英、法这三种语言,从而避免母语对两种外语习得的干扰,以及减少第一外语对第二外语的负迁移。%On the basis of typological theo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sting in the attributes in Chinese, English and French from the following speech can serve as an attributive component, the word order between the language universals exfour parts:what part of attribute and the noun,whether there is a mark between the attribute and the noun, and whether the attribute should accord with the noun in terms of gender, singular form or plural form. The study aims to help learners have a better command of these three languages and avoid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ir mother languages in foreign languages learning and that of first foreign language in second foreign languages learning as well. 【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6)012 【总页数】7页(P59-65) 【关键词】语言类型学;语言共性;汉语;英语;法语;定语

英汉句子结构的某些异同点之比较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所以可以归入到印欧语系当中,而我们的汉语属于表义性文字,需要归入到汉藏语系之中。因为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又分别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所以在语言学习当中必须做好综合研究。在语言的沟通运用环节,为保证交际有效性,通常会把句子作为基本语言单位。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要保证英语学习质量,就要理解英汉句法的差别,尤其是要把握英汉句子结构上的差异,以便在语言的运用和学习当中得心应手,为语言学习者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的发展做好铺垫。 1.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汉语是话题突出语言,所以汉语句子结构通常可以概括成话题-陈述结构。话题是要叙述谈论的对象,而陈述指的是对话题给出的具体说明。汉语当中存在不少主谓句,这首名词与后面谓语当中的核心动词没有直接的选择与配置关联。在一定上下文当中,部分汉语句子主语通常是能够省略的,不少句子主语具备不易识别的特点。不过英语语言表现出主语突出的特点,所以英语句子大部分是主谓结构。除了英语当中的省略句这一特例之外,每个英语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而且主谓语动词存在着直接选择与配置关联。 2.英汉句子重心差异 就英语复合句而言,主句往往是在句首,也就是做好重心在前的安排。但是汉语在语句安排上通常都是依照逻辑顺序,把主要内容放在句子的末尾,显现出重心在后的特点。所以英汉句子结构差异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重心位置上的差异。英语主句通常在句首出现汉语往往是依照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进行安排,所以会把主句放在末尾,我们可以通过对句子重心位置差异的把握理解英汉差别。例如,We have not seen each other since we graduated.毕业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在英语语句当中主句是we have not seen each other,所以会将其放在前面,把时间状语放在后面。不过在汉语句子表达上,是依照时间先后顺序完成排列。 3.英汉句子分类差异 在对英汉语句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可以基于差异化的视角展开研究。结合句子的应用目的和句子表达当中的语气,我们往往可以将句子划分成感叹句、疑问句、陈述句、祈使句这几个类别。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句子结构作为分类根据进行类别划分。英汉这两种语言在依照结构进行句子分类时,从整体上看大同小异。汉语句子通常会分成单句与复句,复句又可以进一步分成主谓句与非主谓句,复句可以分成联合与偏正复句。英语依照结构可以分成简单句、复合句和并列句。选择其他的分类标准,我们又可以把英汉句子划分成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 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两门语言,对它们所做的对比研究无疑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对这两门语言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论述了修辞格的应用,以期能为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有用的见解。 标签:修辞手法意象性汉英语言差异修辞与翻译教学 语言学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所谓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比较语言学主要指对同一语系不同语言或语种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的一种语言科学。实践证明它对语言研究和语言翻译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8世纪末叶,由于对印度的梵文和欧洲的希腊及拉丁语的比较研究而盛行的比较语言学,为确定印欧诸语的亲属关系奠定了基础。外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就是根据印欧诸种语言中虽有差异,却有相同、相似或者相通之处而建立起来的。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却有很多的类似之处。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探讨,而且有助于翻译教学实践,提高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两种语言对译的能力。 一、英语修辞格的意象性 英语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探讨其意象性可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领会作者措辞和布局谋篇的技巧。有意识地细心揣摩英语各种修辞格的特点并且经常加以实践能使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变得更加地道。修辞手段在英语语言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幽雅的文学语言,还是通俗的日常用语,人们在应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修辞手段,以期达到最佳表达效果。修辞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魅力和说服力。为了使我们在运用语言,尤其在写作中丰富地、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英语时有必要体会和把握好文章中修辞手段的运用。 (一)主要修辞格定义及作用 1、明喻,也称直喻,它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加以对比,用一种事物比喻所要说明的事物。使用明喻可借以状物、写景、抒情、喻理,使表达生动形象,明白易懂,新鲜有趣。 2、暗喻,也称隐喻,将一个词从基本义转为一般不能换用但却相似的另一个词,强调认同,即两者相似,但与明喻相比形式简练,表达含蓄,运用时无需借助比喻词,而是直接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描写。使用暗喻能使句子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中英语言差异

中英语言差异 霍红丽 12外21 12042024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 引言学一门语言,必须去掌握它所反映的文化。即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本身的同时,也要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培养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什么是文化?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中国的学者梁漱溟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语言又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创造出来并为他们服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价值和政治观念等社会要素的制约,是不能脱离社会独立、自由发展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家指出,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形态的差异则鲜明的反映到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下面就此分析中英语言差异。 关键词中英语言差异文化 一、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 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

O. Jesperson关于英汉的观点

O. Jesperson关于英汉的观点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该成果超越时下常见的英汉对比研究,旨在深度考究英汉语表征的根性差异,揭示英汉语言诸种表象性差异背后所隐匿的本质特性。该成果的研究内容对进一步审视英汉语言的鲜明个性具有较为重要的学 术意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促进语言学研究、英汉对比研究、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英汉互译等领域的发展均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对从语言个性反观语言共性从而促进语言类型学研究的进展也具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该成果所采用的多元视角和讲究证据汇流的研究理念,也为语言对比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征,而民族精神则是语言的内在实质;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性超出了人们的任何想象。Humboldt的这一著名论断,其意旨在于强调一种语言的内在语码藏蕴着一种内在的世界观,特定的语言表征形式映现特定的民族精神。他所提出的“内蕴语言形式”(inner linguistic form)观,就是指语言的内在语码(internal code)是民族思维在语言结构中的内化,其论旨就是指语言与民族思维两者之间具有通约关系。该成果以此为挈领,从语言与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角度考察英汉语之间的差异,而且是从英汉民族的不同思维角度审视英汉语的本质性区

别。并在梳理、反思英汉语对比研究前期成果的基础上,该成果提出一个基本假设: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而汉语则具有空间性特质。 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具有线性结构,具体表现为勾连性和延续性。汉语的空间性特质:具有立体结构,具体表现为块状性和离散性。 针对上述假设,该成果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和论证,无论是基于英汉语言事实所取得的认识,还是基于教学实践开展的探究所取得的证据,均有效地验证了上述假设的合理性。现将这些认识和证据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英汉民族的世界经验方式和思维方式存在时空性差异。英汉两民族的世界经验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时空两方面各有其特质性偏爱,即英民族偏重于时间,而汉民族则偏重于空间,由此形成了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和汉语的空间性特质。英汉语之间在学界得到认同的形合与意合、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个体思维与整体思维等差异,其实仅仅是诸种外在表现,其深层缘由在于英语结构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即英语的时间性与汉语的空间性是导致这些外在差异的根本缘由。以英语“be”和汉语的“是/有/在”为例,印欧语(包括英语)对“be”的关注,是印欧民族对“being”的“自我呈现”这一时间性的哲学思想长期追问的具体体现。而在汉语中,“有”作为整体空间之内的具体万物,长期以来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属于本体论的核心范畴,占据着中国哲学思想中最高、最普遍的哲学追问,是对世界事物空间性的关怀。

从语言类型学看汉英词汇教学中的多义现象[权威资料]

从语言类型学看汉英词汇教学中的多义现象[权威资料] 从语言类型学看汉英词汇教学中的多义现象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词汇的教学是从语言知识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是任何教学的重头戏,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而词汇教学中,多义词因为其复杂性,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本文通过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粗略探讨一下儿汉英词汇教学中的多义现象,以期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多义现象也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言类型学;英语词汇;汉语词汇;多义 初次接触语言类型学这门学科,发现世界上最难理解的东西就是语言,甚至要从世界众多的语言中寻求它们的共性,找出语言和语言之间究竟有什么相同相似和不同的地方,而语言间的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则是我们或者说是研究语言的人特别需要了解的,可是现在世界上上现存的语言大约在5000种左右,有的可能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着,即便是这样,那也有大约5000种左右的类型。而这众多的语言类型在语言学家看来是为数有限的语言类型。期望通过此次的学习,提高本人对语言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以期对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语言学最根本的理念就是认为,对人类语言机制和规则的任何总结概括都必须得到跨语言的验证,而对任何具体语言特点的研究也必须建立在跨语言比较得到的语言共性和语言分类的基础上。类型学特有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语言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在语言的研究和习得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共性的研究又要重视个性的研究,两者兼而有之,才会找到普遍的

规律,有助于我们对语言的习得及语言理论的构建。现在,大量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可以将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应用于汉语的习得研究,发掘汉语和英语的共性和差异,掌握两者存在的普遍特征,促进汉语习得的快速发展。 1、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英词汇的多义现象 掌握任何一种语言,首先从词汇开始,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词汇也是任何语言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一部分。同时一个词往往不只是有一个意思,而是有两个或几个,甚至是有很多个意思,这么多的意思往往也是存在着某种联系,所以词汇中的多义现象在汉语和英语中普遍存在,这是这两种语言的共性。 如:想(1)动脑筋,思索:想办法、想方设法 (2)推测,认为:我想他今天不会来。 (3)希望,打算:我想到杭州去一趟。 (4)怀念,想念:想家、我们很想你。 miss:(1)未击中: miss the target 未击中目标 (2)错过,未(赶上):miss the train 未赶上火车 (3)惦念,想念:I miss you very much . 我非常想念你。 (4)漏掉,省掉(与out搭配): His statement missed out some important facts. 他的陈述漏掉了一些重要的事实。 从以上的例子中,不难发现词汇多义现象存在的普遍特征,可是即便是同样的词汇意思也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在课堂词汇教学中,留学生会产生种种看似奇怪的句子就不难理解了。 2、从语言类型学看汉语词汇的多义现象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 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 英汉语言的对比 1.1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 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第一,完全对应。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如“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第二,部分对应。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 . 第三 ,无对应。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 ,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最后,英语中很多词都是一词多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词对应。对于这些多义词的具体意义,要联系上下文来确定。比如“time” 一词,在“have no time to dosomething”中,它的意思是时间;在“The times are different.”中,意思为时代;在“I met her several times.”一句中,它指的是次数。可见一个单词可能会有很多词义,意思随着不同的使用场合而不同。 其次,从词的搭配能力方面看。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能力上有差异,一个英语单词往往可以搭配很多其他的单词,来表达不同的汉语意思。以单词“cut”为例,可以用于以下短语之中,如 cut cake{切蛋糕},cut wheat(割麦子),cut fingernails(剪指甲)。由此可见,cut 的搭配能力很强,可以用于“cake,wheat,fingernails”,而汉语就需要分别用“切 ,割 ,剪”来搭配 . 在翻译时,要注意英汉语在搭配能力上的差异,译文选词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She wore a pair of sunglasses and a whitedress.”一句

探讨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语法上的异同点-教育文档【可编辑范本】

探讨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语法上的异同点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中,英语和汉语是使用最多的语言,如果能够精通这两门语言,在世界各个领域内的交流应该是没问题的。笔者在本文中从两者发音和语法方面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异同点。 一、两者发音上的异同点 现在把英语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字母作如下的对比,让我们来发现它们的异同点: 1.英语音标中的元音与汉语拼音字母的韵母 元音,汉语韵母长短适中,没有太长或太短的,但是地方话里存在长短之分. 英语l、m、n都可以放在音节的末尾,如ta ll,Tom,ten,汉语只有n可以。汉语里说“泥"“捏”的时候,声母可以是n,也可以是??k,??k是一个英语里没有的音;英语里没有ü。 对于中国有汉语拼音知识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知道二者之间发音相似的地方,那么学习英语的难度就减小了。 二、两者语法上的异同点 对学习各种语言的人来说,学习语法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提高辨别语言运用中正误优劣的能力,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进一步提高工 作效率。本文对汉英语法方面进行比较,以便启迪读者更好地掌

握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进而提高英语水平. 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有自己完整的语法系统,每种语言的语法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一种语言的语法,大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概括性 斯大林说:“语法的特点就在于它给以词的变化的规律,不是指具体的词,而是指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词;它给以造句的规则,不是指某种具体的句子,而是指一般的句子,是与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无关的,因此语法把词和语加以抽象化,而不管它的具体内容."这表明语法规则是从具体的词、具体的句子中总结出来的抽象的规则。语言之中客观地存在着这种规律,人们的言语活动受它支配着。比如英汉语中都有一种造句规则“主――动――宾",按照这种造句规则可以造出许许多多的同类型的句子来表示各种各样具体的意义。这充分说明了语法具有概括性. 2。稳固性 斯大林说:“语法结构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它在语言中已是根深蒂固,所以它的变化要比基本语汇更慢。它当然逐渐发生变化,它逐渐改进着,改良和改正自己的规则,用新的规则充实起来。但是语法结构的基础在很长的时期中都保留着,因为历史证明了,这些基础能够在许多时代都替社会服务的很好."这说明语法是稳固的,语法的基础可以长期不变。

多项定语在英汉语中的排序与翻译

多项定语在英汉语中的排序与翻译 多项定语在英汉语中的排序与翻译 摘要:多项定语在英汉语中的排序与翻译是相当繁琐的。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我们所熟悉的汉语中,多项定语的排序与翻译都是一个相当繁琐的问题,让人难以把握,而在英汉语中,它的应用又十分广泛。本文将从英﹑汉语中分析其规律,区别它们之间排序的异同,总结得出一系列有关多项定语排序和翻译的规律。 关键词:多项定语;排序规律;翻译技巧 On the Order and Translation of Various Attribut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uo Zhoujun (03041228) (Dept. of Foreign Language ,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China) Abstract:The order and translation of various attribut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complex. This phenomenon exists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lthough it is hard to handle, it is used extensively in both languages. Firs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iscrete rul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n, the author compares their orders. Finally, the author gives a conclusion of a series of regulations about the order and translation of the various attributions. The purpose of the essay is to help the readers know the ordering rule and translation skills. Key words:various attributes; ordering rule; translation skills 1引言 多项定语的排序问题在现在都没有太多深入的研究,但是,其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都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在历年升学开始中,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考点,老师和英语学习者都在试图找到更方便的记忆方法。本文将从多项定语的排序问题入手,主要研究翻译技巧,填补其在翻译学中的缺乏。

话题链视角下的汉英主语对比研究

话题链视角下的汉英主语对比研究 一、引言 主语是我们熟知的一个语法概念,也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汉英民族在语言、文化、思维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汉英语在语法和句法上存在差异。话题链(topic chain)这一术语最早由澳大利亚语言学家Dixon(1972)提出。国内曹逢甫(1979/2005)最早提出汉语话题链的概念。汉语话题链是汉语篇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突出表现为零回指(zero anaphor)的连续使用。印欧语系中很少有这类现象,Givon(1984)、Jocobs(2001)等提出的篇章话题、话题延续和话题链等概念多为回指现象,或是并列从属关系的特殊表现,与汉语的话题链有本质区别(孙坤,2013)。诸多语言学家都承认汉语是一种话题突出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汉英主语对比总是从意合、形合,人称、物称(或有灵、无灵),零主语、形式主语等方面研究,如果从汉语话题链、英语主语链出发进行对比,就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本文拟从话题链(topic chain)以及主语链视角对比汉语主语和英语主语的异同。 二、主语-谓语型和话题-说明型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Hockett(1958)率先提出话题-评述结构或话题结构(topic-comment construction,简称T-C)。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C.N.Li 和S.A.Thompson(1976)将语言分为四种类型:1.注重主语(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2.注重话题(topic-prominent language);3.主题和话题均注重(both 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 and topic-prominent language);4.主题和话题均不注重(neither subject-prominent nor topic-prominent language)。他们认为英语是属于“注重主语的语言”,汉语则属于“注重话题的语言”。赵元任(1979)认为“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做话题来说明和对待,比较合适”。近几年来,关于主语-谓语类型和话题-说明类型的问题,有人还把它作为语言类型学的一个新的分类标准,认为有的语言是偏重主语-谓语性质的语言,如英语;有的语言是偏重话题-说明性质的语言,如汉语;有的语言则是两者并重的语言(潘文国,2010)。由此可知,汉语是话题突出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英语是主语突出语言(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换言之,汉语话题扩展为话题链,形成所谓的“竹式”结构;英语句子则扩展为主语链,形成所谓的“树式”结构。例如:(1)我是个苦命的人,从小父母离异,只见过父亲几面,十岁以前都由外祖父母抚养,继父对我一向不好,冷酷疏离。为了脱离家庭,我早早结婚,却久婚不孕,饱受婆婆的白眼和小姑嘲讽,连老公也不表示同情。(《遇见未知的自己》) 在上例的第一个分句中,“我是个苦命的人”是话题,后面部分是围绕这个话题而展开的,诉说自己如何苦命。第二个分句中,“为了脱离家庭”也是个话题,后面部分也是围绕这个话题进行的。这两个分句既是一个话题,又是两个话题。其中,第二个分句是子话题,与第一个分句构成一个话题链。

浅谈汉英法三种语言时态表达手段的对比

浅谈汉英法三种语言时态表达手段的对比 [摘要]汉语、英语和法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在语法上,特别是动词时态上有较大的区别。本文对汉英法三种语言进行对比,探讨它们在动词时态上表达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而为我们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法语提供帮助。 [关键词]汉语英语法语时态表达 汉、英、法语三种语言对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种客观现象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在汉语中,动词本身没有变化,而是依靠时间名词或副词和一些兼语来体现动作发生的不同时间。在英语中,动词时态要表示不同的时间(过去、现在、将来),都是通过动词本身的变化来体现。而法语主要也是依靠动词本身的变化来体现不同的时间和人称,但这比英语要复杂许多。因为法语动词在各种词类中是比较复杂的词类,在语式和时态中还蕴含着无形的“体”的概念。 一、汉语动词时间的表达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它在词性上是属于孤立语,词的形态曲折变化较少。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或完成与否不是靠动词的变化来表现,而是主要依靠其他词汇手段。汉语的动词没有现在时和过去时之分,但我们可以表达任何时间发生的事态。 汉语没有“时”这一语法范围。例如“我每天都去图书馆”和“她现在去图书馆”这两个句子中的“去”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变化,都无所谓“过去”或者“现在”。但汉语动词有“态”的范畴。一般来说有三个“态”:进行、完成和过去,分别以“着”、“了”、“过”三个动态助词放在动词后表示。要注意的是“了”分属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作为表示完成的动态助词,“了”必须紧跟动词之后,而作为语气助词,“了”必须处于句尾。其中的“着”,一般认为相当于英语和法语的进行态,如“他走累了,在凳子上坐着。”能和“着”这样结合的动词多半是动作动词,而其动作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着”这种静止状态。但“着”有时确实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例如:“那群孩子唱着,笑着,兴高采烈的从我身边走过。” 汉语的动词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只能用分析性手段来表示行为或状态在某一时间内存在或延续。具体来说,时间名词、副词、助词、语境、动词重叠式或部分结构等,都可以单独或结合起来在句子中表达动作发生或存在的时间。例如:

浅析英汉定语的异同

浅析英汉定语的异同 摘要 世界上的两大语言汉语和英语都有定语这种语法成份,作用也大致相同,但是由于语言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双方双各自有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本文将主要从充当定语的成分,定语的位置两方面来研究英汉两种语言里的定语。对两者的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旨在找出英汉定语异同产生的深层涵义,以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从而促进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学习与掌握。 关键词 英语;汉语;定语;比较;异同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ttribute Abstract The world's two major languages are Chinese and English grammar attribute this component, roughly the same role, but becaus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the two sides have expressed their customary double the differenc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elements as attributes, attribute position to study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in the attribute. System on bot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o identif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ttributes generated deep meaning to arouse that this issue is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two languages. Key words

对外汉语多项定语语序教学探究

对外汉语多项定语语序教学探究作者:*** 来源:《荆楚学刊》2021年第01期

摘要:汉语本体的多项定语语序问题,曾一度成为学界研究讨论的重点,虽没有形成最终定论,但在很多方面也达成了共识,可谓成果丰硕。近年来,对外汉语领域的多项定语语序研究逐渐引起学界关注,学者们纷纷从教学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文章在回顾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三个平面理论和“构式—语块”理论為切入点,讨论了对外汉语多项定语的语序及偏误,并结合理论设计了对外汉语多项定语扩展法教学方案和“构式—语块”教学方案。 关键词:汉语多项定语;语序;“三个平面”;“构式—语块”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1)01-0040-07 汉语多项定语的语序问题在汉语本体研究上看似早有定论,实则争议不断,如复杂的偏正短语和联合短语作定语时是否为多项定语,多项定语排序标准等问题仍存在不小的争议;仅排序标准的问题,就存在语义、句法层次、语用等多种角度的答案,如朱德熙、刘月华、袁毓林等。因其复杂性,多项定语的语序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外汉语多项定语的语序问题也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笔者总结了当前对外汉语多项定语语序问题研究中占主流的“定语次序观”和偏误分类方法,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基于词类和语义角度划分的“定语次序观”,即“表达领有、隶属关系的名词或代词+时间、处所词(表时空上的领属关系)+指示代词+数量词、指量短语+谓词性短语、状态形容词+形容词+表质料、属性、范围、功能等的词语——中心语[1] ”(下文以“A+B+C+D+E+F+中心语”表示)。多项定语的语序偏误分类主要分:所有定语项与中心语错序,部分定语项与中心语错序和多项定语内部项错序三种,其中部分定语与中心语错序是最常见的偏误类型。本文在此基础上,还结合了朱德熙先生从层次上对定语次序的观察: “因为偏正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语法功能和中心语基本上是一致的。一般说来,体词性中心语前边的修饰语是定语。我们把体词性偏正结构分为粘合式和组合式两大类。粘合式偏正结构指名词、区别词和性质形容词直接(即不带‘的’)作定语;组合式偏正格式包括:(l)定语带‘的’的偏正结构,(2)由数量词(或指示代词加量词)作定语的偏正结构,(3)表示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可以把复杂的偏正结构看成是由简单的偏正结构用代入的办法扩展出来的格式。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单个的名词,其可以替代任何名词,组合式偏正结构只能替代组合式里的名词,不能替代粘合式里的名词,但可以以粘合式为成分。”“组合式,它可以以粘合式为成分,自己却不能做粘合式的成分,因此必须放在不带‘的’形容词和名词之前。”[2]1 文章以这两种多项定语次序观和对既有研究的回顾为基础,从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理论和“构式—语块”理论切入,试谈对外汉语的多项定语语序问题。 一、研究现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