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石油炼制技术

专业代码:570202

二、入学要求与修学年限

入学要求:普通初中毕业生。

修学年限:基本学制五年,学习年限5-7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石油炼制、油品加工等企业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从事炼油生产工艺操作与控制、石油产品质量控制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

(二)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 知识结构

(1)理解工程类专业高职生数学、语文、英语、思政理论等通识文化知识。

(2)掌握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制图与识图、石油炼制工艺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油品性质、流体传送、化工设备传质及蒸馏、精馏专业知识。

(4)掌握气防、消防知识、HSE管理体系等专业拓展知识。

(5)理解石油炼制生产与油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结构

(1)具有工程类专业必需的数学计算、应用文写作等通识能力。

(2)具有识读典型石油炼制流程简图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基本能力;

(3)具有炼油装置管路、阀门、现场仪表安装、拆卸、调试、维修的基本能力;

(4)具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炼油工艺准备、运行、停车的工艺参数设置能力;

(5)具有按照标准对石油炼制产品进行分析检验,分析数据的基本实验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

(2)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诚信品质,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意识。

(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培养模式

本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浙江省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舟山石化产业基地对人才需求和专业实际,设计符合行业岗位能力需要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拓展课程内容,强化对学生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突破现有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教育教学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动性。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共同考核与评价学生、共同指导校外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环境,学生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三年中职+二两高职,学生在高一为基础文化知识学习阶段,高二在继续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开始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学习,高三第一学期继续专业课学习,学生具备中级职业技能,第二学期到石油化工企业实习。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实习,对石油化工行业有了深

入了解后,进入高职段,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高职阶段第一学年主要是人文素养的养成和专业基础的夯实,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主要是面向岗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基本具备高级职业技能,最后半年是顶岗实习,实现职业能力的有效融合与提升,从而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高职生。

七、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依据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综合实践课”共同构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专业课程体系构成图

注:其中标注的课程为核心课程

图 1 课程体系框架图

八、实践教学体系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专业办学特色。以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环节确定教学模块,以项目驱动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体系有课内实践,包括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实训;课外实践构建,包括综合实习模块和创新实践模块。

(1) 基础技能模块: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包括两课实践、军训、体育训练、社会实践、外语听说读写、计算机基础训练等环节。

(2) 专业技能模块: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训练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职业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如化工产品检验、有机化学、化工制图与识图、化工单元操作、仪器分析、油品分析、石油化工生产主控操作等课程中的实验。

(3) 综合实习模块:强化学生对专业实践综合知识和生产技能的认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主要由职业证书培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构成。

(4) 创新实践模块: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类学科竞赛等环节。

2.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课内实践教学分布在常规教学过程中,由各课程老师承担和实施。工艺操作与控制实训分布在

化工单元操作、反应过程操作与设备、石油化工生产主控操作等课程中,分析检验实训分布在分析化学实验、油品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中。课外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创新实践、考证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践。创新实践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类学科竞赛等环节,在专项项目老师带领下实施科研、竞赛、兴趣活动等。考证实训由教学团队组织实施;综合实习有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组织实施。

实践教学项目组织实施安排如下:

九、培养进程

1. 综合教学环节分配

2.2. 课程设置与安排

高职阶段教学进程安排表

3. 教学进程与安排

备注:打“*”的是专业核心课程。

4.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中职段)

5.学分分配

十、考核评价

(一)知识考核

依据《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考核实施细则》之规定,进行考试或考查并评定成绩。

鼓励考试模式创新和改革,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如笔试、口试、理论+实践、理论+技能进行考试等方式,充分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二)实践考核

1.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是指时间在一周以上的课程实训、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实行课程化管理,实习不合格者不具备毕业资格。

2.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和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代替毕业(论文)设计,依据《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规范》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要》规定评定等级。

3.技能证书考核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级各类等级证书,包括:外语等级证书、CAD 中级证书、省高校计算机二级证书、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等。视证书等级给予相应学分,记入学生毕业总学分(不超过6学分)。

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前获得至少一本以下职业资格证书:石油产品精制工、燃料油生产工、化工总控工或与石化类专业相关的其他职业技能证书。

(三)素质考核

依据本专业素质考核指标体系实行过程性考核。

十一、保障措施

(一)师资条件的配置要求

(1)专任教师要求

专任教师应该具备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硕士为全日制正规学习背景,师资的数量为1-2人/班为宜。专任教师应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企业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和技术能力,更好地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2)兼职教师要求。

兼职教师应该具备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学习背景,师资的数量为1人/班为宜。兼职教师应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和技术能力,实践经验丰富,能更好地指导和完成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要求

(1)校内实训基地配置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是完成专业职业能力训练所应具有的包括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专业实训项目的要求,并涵盖职业资格鉴定和社会培训项目。

(2)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承担的课程及项目。

(三)教学建议

1.教学资源

(1)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室、机房等多媒体设施,开发多媒体课件、引进各类专业软件,加强学生的专业化认知。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精品课程网、专业资源库网、微课、网络公开课等网络资源,使教学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加强学生的课外拓展能力。

(2)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校外企业等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2.教学组织

(1)本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中职阶段3学年,高职阶段2学年实施教学。以校内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方式进行任务学习,其中部分学生可能以企业订单班的形式提前顶岗实习。

(2)课程思政的实施

在专业课中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整体方案设计中,让专业课成为学生德育思政的实验基地,学生在专业课中进行实践和体验,在实践中拓展思想,从而促进自身德育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工匠精神、热爱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

寻找合适的渗透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和恰当的载体,即根据教学环节中各模块的内容和形式,把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要有突兀感,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更不能喧宾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过程中同时提升德育教育。

(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外,应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文明礼仪等各项素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在实践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以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形象意识、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及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职业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方案与实施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方案与实施 近年来,学分制度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推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五年一贯制学分制方案被越来越多的高职学校纳入其中。五年一贯制学分制方案以学分制度代替传统的年度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特长以及学习进度自由选择课程,同时也可以以学分的方式获得学历。 五年一贯制学分制方案的实施,为高职学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模式,突出了课程的学习以及与其他单位的融合。首先,学校统一设置学分体系,明确各学科的学分标准,规定形成学历所需要获得的学分总数和类型。其次,根据学校学生情况实施课程安排,重点突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开设主干本科和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与社会企业单位的合作,开设针对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最后,推进校企合作,把学校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企业作为技术能力的提供者,通过开发、设计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实施五年一贯制学分制方案,还需要学校组织相应的管理机制来保证高职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学分为中心,建立学分核心数据库,妥善管理和保存学生学籍及学分相关信息;加强学分核心管理,明确学分获取规则,做好学分审核和协调工作;对于各个专业,统一管理学分制度,制定合理的学分分配方案,严格执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开展质量监督,及时发现学生学

习上存在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 实施五年一贯制学分制方案,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学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提高专门技术人才培养水平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的基本思想,提高高职教育的实效性,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 总之,实施五年一贯制学分制方案,必须由学校多维度考量,科学组织实施,完善配套措施,逐步推进,最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高职院校学分管理机制,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炼制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

石油炼制(高级工)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石油炼制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石油炼制所必需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石油炼制及其相关行业,从事常规工艺的岗位操作,基层组织的管理工作。也可以参与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试制等一般性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掌握相当于高中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石油炼制工程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及化学工程基础知识。 3. 掌握石油炼制工程中所常见的仪表、电器、机械、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在炼油生产中的应用。 4. 掌握石油炼制的基本原理、常见工艺过程,能正确选择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并能运用工具书籍进行一般的工艺计算。 5. 掌握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工艺综合实验的基本技能,能按拟定方案参与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工作。 6. 掌握石油炼制工程中常见的仪表、电器的应用技能。 7. 熟练掌握炼油岗位的操作方法,会正常维护生产设备,能按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操作,控制产品质量,正确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8. 了解化工企业管理、环保、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炼制工作打下基础。 9. 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及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1. 德育(126学时)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佛山市友仁友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公司技工培养方案 为储备培养一批公司技术人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现拟定技术储备人才培养方案。 一、目的 通过社会招聘、内部竞聘、轮岗、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技术人才队伍,以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二、实施岗位 技术工。 三、实施对象 1、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 2、内部、社会招聘对此类岗位有兴趣的人员。 3、内部员工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 4、要求:中专及以上学历,年龄:18-35岁,性别不限。 四、甄选方式 采取滚动进出的原则循环培养,对每个参加实习培养的员工,进行培养考核和业绩考核,执行淘汰机制,每年补充空缺或扩大岗位范围。 五、培养方式及内容 1、内部导师(师傅&班长)。公司选定10名导师(5名导师),内部导师主要为储备人才培训其岗位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 2、新员工入职后举办“拜师会”仪式选定师傅,签订《技术人才培训服务合同》,6个月转正前从新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评估,合格者晋升学徒工,不合格者调岗或解除劳动关系。 3、生产部与人事部一起制定岗位实习至独立操作上岗的《培训教材》。 4、内部培训。内部开展课堂授课、座谈,主要针对职业发展、企业文化、岗位性应知应会、工作适应度等。由内部培训师担任,以人力资源为主。 六、薪酬设定 1、技术学徒工,不论何种渠道招聘,新入职薪酬标准为:中专及同等学历3500-3800元,大专学历3800-4000元/月。试用期6个月,每一个学习阶段考核合格,达到级别标准予以调薪。 2、晋升为学徒工后开始计件,执行公司计件工资方案,在未达学徒工前,按计时工资计算。 3、岗位级别与对应薪酬标准 注:现有换模工按照以上条件重新评估,如符合要求则调整薪资,不符合不予调整。 4、内部导师(带学徒)补贴标准,按其所带学徒数量,晋升为学徒工后,一次性奖励师傅2000元/人;晋升为技术工后,一次性奖励师傅4000元/人,发荣誉证书。如晋升为正式技术工后1年内员工离职,则扣减一半已发

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石油炼制技术 专业代码:570202 二、入学要求与修学年限 入学要求:普通初中毕业生。 修学年限:基本学制五年,学习年限5-7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石油炼制、油品加工等企业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从事炼油生产工艺操作与控制、石油产品质量控制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 (二)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 知识结构 (1)理解工程类专业高职生数学、语文、英语、思政理论等通识文化知识。 (2)掌握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制图与识图、石油炼制工艺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油品性质、流体传送、化工设备传质及蒸馏、精馏专业知识。 (4)掌握气防、消防知识、HSE管理体系等专业拓展知识。 (5)理解石油炼制生产与油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结构 (1)具有工程类专业必需的数学计算、应用文写作等通识能力。 (2)具有识读典型石油炼制流程简图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基本能力; (3)具有炼油装置管路、阀门、现场仪表安装、拆卸、调试、维修的基本能力; (4)具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炼油工艺准备、运行、停车的工艺参数设置能力;

(5)具有按照标准对石油炼制产品进行分析检验,分析数据的基本实验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 (2)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诚信品质,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意识。 (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培养模式 本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浙江省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舟山石化产业基地对人才需求和专业实际,设计符合行业岗位能力需要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拓展课程内容,强化对学生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突破现有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教育教学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动性。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共同考核与评价学生、共同指导校外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环境,学生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三年中职+二两高职,学生在高一为基础文化知识学习阶段,高二在继续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开始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学习,高三第一学期继续专业课学习,学生具备中级职业技能,第二学期到石油化工企业实习。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实习,对石油化工行业有了深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适应现代石油天然气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在石油工程领域内从事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生产管理与施工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 专业特点: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国家战略物资,是国民经济持续的血液.石油工程专业(覆盖并取代原钻井、采油及油藏专业)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干专业,亦是被能源学界称为“瓶颈”的关键专业,是国家管理的专业点。该专业被多个基础和工程学科所支持,因而它广泛容纳基础理论、现代技术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石油工程专业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专业。 培养要求: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和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工程科学及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具有应用数学、地质学方法及系统的力学理论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 ◆具有通过外语和信息工程等手段获取先进知识和进行知识更新的能力; ◆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油气钻采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石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具有应用系统工程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初步掌握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技术.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主要课程:油田化学基础、油田地质基础、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Ⅰ、机械设计基础、油藏物理、渗流力学、石油测井、钻井工程Ⅰ、采油工程Ⅰ、油藏工程Ⅰ、油田开发地质、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石工专业英语、采油新技术、钻井新技术、传热与传质学概论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装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油藏物理实验、渗流力学实验、采油工程实验、钻井工程实验等.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见附表1) 六、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进度(见附表2) 七、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见附表3) 八、学制、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制四年。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80学分,其中必修课119学分(包括实践环节29学分),限定选修课46.5学分,任意选修课14。5学分.另外,学生还必须获得课外实践4。5学分。 毕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九、实践能力(不含计算机)培养说明(见附表4) 十、外语四年不断线能力培养说明(见附表5) 十一、课外培养项目(见附表6) 十二、主要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表(见附表7) 附表1 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2013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代码081301 院(部、系) 名称化学化工学院 培养方案修订人签字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教学院长(主任) 签字年月日院(部、系) 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阅单

化学工程与工艺 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1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本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炼油、化工、能源、轻工、环保等部门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够达到: (1)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化工专业知识、现代信息及实验技术,有效解决化学工业过程(特别是石油化工过程)的生产、管理、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具备化工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将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伦理等非技术因素融入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具有项目管理、技术评价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解决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问题中,有效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4)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持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产品及过程开发、方案评价、工艺设计、设备设计、系统集成等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获得有效的分析结果、技术结论等。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化工过程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产品和过程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对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判断其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化工领域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化工专业工程实践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化工工程师应

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石油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石油化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润滑油、塑料、合成纤维、化肥、化工玻璃、橡胶类、化工医药、农药杀虫剂、燃料等领域。随着新材料、新能源、新生命科技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行业的传统技术正在被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取代,石油化工技术人才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应当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地区和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石油化工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石油化工技术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石油化工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从事石油化工制品的开发、生产、检验、营销及技术服务的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对石油化工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 知识结构:具有广泛的现代石油化工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石油化工产品的开发、生产、质量管理、营销等技术和经济知识; 3. 实践能力:具有开发新产品、改善生产流程、分析和解决石油化工问题的实践能力; 4. 团队协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掌握跨文化交流技能; 5. 职业素质:具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进取心。 三、主要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近代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工程制图等。 2. 主干课程:石油化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原料与制品、石油化工设备与仪器、石油化工过程安全、石油化工工厂实践、石油化工拓展实践等。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个人兴趣 进行精细化分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前三年的基础阶段,学生将学习与所选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并且开 展实践活动,如实验课程等,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在后两 年的专业阶段,学生将参与更加深入的专业课程学习,如计算机编程、机 械设计等,并且进行更加复杂的实践项目,如实习、项目小组等,以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 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设置一些专注于创新和实践的课程,如创业课程、项目管理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同时,还可以引入团队合作项目,如专项任务、社会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三,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应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提供更多 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实践项目的比例,如实验课、实训课程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和实训,让学生能 够真正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任务,提前适应并了解自己所 学专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要求。 最后,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可以设置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如人文素养、社会科学等,以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前景,提前规划自己的 职业发展道路。

总之,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更加专业、实践能力更强的高职人才。这需要学校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定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加强实践教育和实习机会,最后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规划。

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教务处

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教学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更加全面、有竞争力的人才而制定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背景 1.1 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被提出,以期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1.2 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意义 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更具有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更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对于学校、企业和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2.1 整合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培养方案 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将学士和硕士学位整合在一起,采用连续、渐进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学历。

2.2 强调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2.3 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 为了培养更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3.1 学校的支持 学校在实施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时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包括提供师资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3.2 教师团队的建设 为了适应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学校加强了教师团队的建设,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 3.3 学生的参与 在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课程设置、学习方式等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参与,使得方案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四、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 4.1 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方案与实施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方案与实施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方案及其实施》是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加强高职人才培养,完善高职学分制体系,改进高职教育的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的理念、机制及体系的现代化改革。本文从“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方案及其实施”基本内容和实施目标出发,探讨了实施措施、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作出结论。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方案及其实施》的基本内容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是指高职学生在获得学士学位前需要完成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五年一贯制”是指高职院校将学制分为五年,每年有一定的学分要求,学生完成学分后才能获得学士学位。 1.1 介绍“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历教育方案是根据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调整学制、完善学分制,实施模块化教学、标准化考试的高职教育改革的一种方案。该方案旨在改变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实现高职教育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及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提升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拓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 1.2述“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的基本原则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以创新为核心,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以质量为根本,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以评价为基础,推进综合评价制度的实施。 1.3明“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总体规划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的总体规划分为两类:其一是按照高职院校设立的学科方向,实施学分制,每学年有一定的学分要求,学生完成学分后才能获得学士学位;其二是按照高职院校设立的各专业方向,实施模块化教学,在就业培养中兼顾职业教育和学科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学科教育及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加强职业教育与技术应用的整合。 二、《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方案及其实施》的实施目标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分制”的主要实施目标有三: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面向就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就业需求的人才;二是统筹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推动高职教育教育理念、机制及体系的现代化改革;三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实施综合评价制度,以质量驱动发展,促进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方案15篇

人才培养方案15篇 人才培养方案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修课程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紧迫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能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科技竞赛、科技项目、科技项目转化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项人才。 本专修课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发展学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基于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方法与技能,以综合性、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能结合科技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从事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及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的应用性复合 二、培养要求 通过专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强的科技竞赛、创新竞赛、创业竞赛能力,能具备参加省、国家级竞赛的能力,并且获得省、国家竞赛的奖项能力,能熟悉国内外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系统掌握创新创业项目、市场调研、成果转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实训,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全流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

本方法和基本流程,以TRIZ创新方法理论为基础,学习创新方法理论,创新方法实践,将创新方法与专业结合,设计创新产品;了解在科技产业迅猛变革和“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正确选择和把握创新创业方向;熟知创新创业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并能够独立思考、妥善解决问题。 (2)能力要求: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广阔国际视野、领导力与决策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核心通用能力方面得以提升。 (3)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能量,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具备创新的思维方法、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三、培养特色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发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国引领作用,以“注重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专业优势,使培养的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研发,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的能力。 (1)注重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创新方法+创业理论+专业技术+竞赛技能”等学科交叉等专业知识融合,并注重基础理论与实务运用相结合; (2)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开展基于创新创业项目的“课程教学+立项研究+竞赛训练+模拟运营+创业孵化”等丰富的实践实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与适用性;

5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学时要求

5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学时要求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学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市场的需求,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学时要求的角度来探讨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一、学时分配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时的合理分配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般来说,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学时要求主要包括课程学时、实践学时和实习学时三个方面。 1. 课程学时 课程学时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的各类理论课程的学时要求。这些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课程则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选修课程则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设置的。在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学时的要求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分配,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2. 实践学时

实践学时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学时要求。这些活动包括实验课、实训课、实习等。通过实践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实践学时的要求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 3. 实习学时 实习学时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实习活动的学时要求。实习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职业要求,提升职业素养。实习学时的要求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习中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二、学时要求的重要性 学时要求的合理设置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时要求的合理设置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合理的学时安排,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学时要求的合理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学习和实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时要求的合理设置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实习和实践,

五年一贯制人才贯通培养打磨样板任务工作方案

五年一贯制人才贯通培养打磨样板任务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需求,我国推出了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旨在贯通中高职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本方案旨在明确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措施和保障,为打造样板任务提供指导。 二、培养目标 1.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突出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4. 强化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1. 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 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 3. 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 4. 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5. 资源共享:加强校际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四、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争取政府对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如财政拨款、税收优惠等。 2. 制度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如招生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为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3. 设施投入: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4. 社会参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我们将努力打造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的样板任务,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以期在未来的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背景与意义 石油工程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学科,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 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 案至关重要。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培养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 素质石油工程人才,很好地适应石油工程产业的发展需求。 二、专业培养目标 1. 掌握石油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石油勘探开发、油田地质、油藏工程等领 域进行研究和实践工作; 2. 具备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能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解决石油工程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 3.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交叉能力,适应国内外石油工程产业的发展需要。 三、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1)高等数学 (2)线性代数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物理学 (5)化学 (6)计算机基础 2. 专业基础课程 (1)石油地质学 (2)油气田开发工程 (3)钻井工程 (4)油气田地质及勘探 (5)油田地质及油藏工程 3. 专业核心课程

(1)岩石力学 (2)油气田工程地质 (3)油气井测试 (4)油气田开发动态模拟 (5)油气开发经济学 4. 选修课程 (1)储层工程 (2)油藏物理 (3)油藏生产工程 (4)页岩气开发 (5)海洋油气田开发 四、实践教学 1. 实验课程 (1)岩石物理实验 (2)流体力学实验 (3)油田地质实验 2. 实习课程 (1)石油工程实习 (2)油气田开发实习 3.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研究性课题,并提交毕业论文。 五、教学实施 1. 教学方法

青年人才培养方案

关于加强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单位: 为加快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进程,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结合我公司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通过分析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专长、职责需要、考评情况等,公司决定对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培养方式,有效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一、培养对象 1、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谦虚好学、工作勤奋的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2、年龄在40周岁以下。 二、培养目标: 通过加强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改善队伍结构,使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加快适应、早日成才,为公司的发展和建设作出贡献。具体目标有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培养目标(公司级):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和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开展专业技术工作,解决一些关键和重大技术难题,并逐步成为技术带头人。 2、第二层次培养目标: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能综合分析和解决一些专业技术难题,具备一定的科技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 3、第三层次培养目标:熟悉岗位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专业技术工作。 三、培养方式: 1、入职培训: 公司对每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实行入职培训,入职培训包括三级安全教育、厂情厂史厂规教育、优秀知识分子座谈、拓展训练以及师徒培训等,通过安全教育,学习中国石化“安全生产十大禁令”,使刚踏入石化企业的大学生了解该行业铁的安全纪律;通过系统的学习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等知识,使受培人尽快了解企业的过去、现状和愿景;通过新、老知识分子座谈,为他们树立榜样、认清方向、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拓展训练,发挥个人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入职培训为培养对象转变角色、加快适应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各单位要及时将大学生抽调出来进行集中培训。 单位要热情接待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帮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指南,是进行教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落实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落实学校“教学立校”战略的基础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品德好、专业实、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做好制订工作前期政策理论学习,严格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教育教学标准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标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二)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处理好前后衔接问题。各专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在新政策、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创新改革,认真总结和吸取以往好的经验,深入研究往届人才培养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调研积累。 (三)坚持统一要求和特色发展共存,做好统筹规划。根据国家和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在统一人才培养模板、设置公共课程平台和课程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各专业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方面,可根据各专业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做法,体现出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发挥专业优势,以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坚持OBE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从知识内化到产出,加强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就业环境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三、总体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应符合以下总体要求: (一)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优质高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一、总体目标: 1、公司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自学和参加培训,实现公司需求和个人发展相统一,切实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拓展和提高,确保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2、让新加入公司的技术人员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和要求;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培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供寻求帮助的办法。 3、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如下素质和技能: A:强烈的责任心。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成绩的衡量不是以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以其责任心和完成工作量来衡量。“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在工作中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作出好成绩。B:较强的自学能力。在现今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不善于研究,接受不了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人是没有什么潜力可挖的,更无发展前途可言。C: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突破精神。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不应满足于现成的成绩和工作方式,而应尝试新的方法。在不断改革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未雨绸缪,

才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和突破精神。D: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E:较强的沟通技巧。管理的精要在于沟通。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由于不善于沟通而生隔阂、或者逃避现实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沟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善于沟通才容易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二、原则和要求: 1、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公司所承包工程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内容周全、形式灵活的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2、依照“谁管人、谁培训”的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原则组织培训。 3、确保培训效果的真实有用。建立技术人员培训情形反应制度,坚持将培训过程的考核情形及结果与本人培训期间的奖金挂钩,完成技术人员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1、在培训形式上,总工要结合公司承建项目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基地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采取技能演练、技术比武、鉴定考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培训方法上要把授

化工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代码:0811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标准学制:4年 在校修业年限:3—6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和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一定的市场开拓和认知能力,良好的外语及信息获取能力,培养能够从事化工、石油、能源、医药等部门工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培养以化学为基础,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系统掌握无机、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过程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生产过程的设计与原理。 2.能力 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文献查阅与检索能力;以及熟练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安全、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综合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化工生产技术、经济分析及生产管理的能力;具有工程实践、技

术革新和创新能力。 3.素质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特色 1、以三峡区域经济发展为契机,结合我校所处地域优势,突出磷化工特色。 2、整合资源,突出精细特色 通过内部资源整合,依托我校优势学科特色,通过利用专业的学缘资源,突出化工专业的精细特色,培养社会所急需的精细化工人才,特别是磷、石墨、高岭土和硅相关材料的精细化工人才。 四、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化工CAD、精细磷化工、石墨化工。 六、学位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基础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专业实验等。 七、理论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 八、最低毕业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90.5学分(含课外学分)。 1、最低教学总学分:180.5学分。 (1)理论教学147.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8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必修课74.5学分;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选修课13学分;专业模块及专业选修课16学分。 (2)实践教学环节33学分,其中必修33学分,选修0学分。

煤制油专业培养方案(xiugai)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煤制油方向) 学校代码:13695 专业代码:530201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四年四月十八日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煤制油方向)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应用化工技术 专业代码:530201 二、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或中专技工对口升学及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学制 全日制大专三年学制 四、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煤制油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煤制油等专业(包括化工工业分析、设备运行维修、化工生产控制技术、化工环境监测技术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重点掌握从事煤制油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体魄的高等技术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二)培养规格 德育规格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成为懂法守法的公民。 文化规格 要求学生具备高等职业学校必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一定的外语能力。 专业规格 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特点、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包括化工制图及CAD、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分析化学及电工基础等)等基本知识;掌握煤制

油方向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包括煤炭气化、煤炭液化、合成尿素等);重点具有煤制油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岗位技能(化工分析、设备运行维修、化工生产控制、化工环境监测等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身体和心理规格 掌握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的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挫折,不断进取;具有敬业精神,并在工作中有一定的社交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五、就业岗位与资格/等级证书 六、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应用化工技术课程体系设置应从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并要参照岗位职业标准。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和“三段式”课程设置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充分考虑与中职的衔接,坚决避免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主体框架思路如下: 第一,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 第二,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可采用“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