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Petroleum refining engineering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总学时数:80 学分:5.0

编制单位(或执笔者):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

修订时间:2007年12月

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石油炼制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的专业特色主干课。

《石油炼制工程》着重介绍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本知识;石油产品的使用质量要求及应用技术,以及原油的评价方法,炼油厂的构成,石油蒸馏的原理,石油蒸馏过程的工艺计算以及着重介绍石油化学加工的典型过程所依据的原理、工艺流程、操作因素分析、工艺计算方法及特殊设备,并介绍了国内外石油化学加工技术状况及发展动向。

《石油炼制工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已学普通文化课和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与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各种实习及综合训练环节相配合,完成培养化工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和工艺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安全技术》、《化工热力学》、等课程密切相关。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为基础,安排在这些课程之后学习。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石油炼制工业的范畴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2)了解我国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概况。

(3)了解本课程在培养石油加工专业人才中的作用

(4)了解《石油炼制工程》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

2、说明

作业:结合我国及世界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概况,说明石油炼制工业的重要性。

第二章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10学时)

一、石油的化学组成

1、基本要求

(1)了解石油的元素组成及馏分组成;理解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

(2)理解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知道石油中的微量元素。

(3)理解渣油以及渣油中的胶质、沥青质。

2、重点、难点

重点: 石油的馏分组成、烃类组成和非烃化合物。

难点: 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和非烃化合物。

3、说明

作业:《石油炼制工程习题集》中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和非烃化合物、渣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以及分布规律。共4题。

二、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1、基本要求

(1)理解石油及其产品的蒸汽压、沸程和平均沸点、密度、相对密度、特性因数和平均分子量、粘度的含义。

(2)了解石油馏分的临界性质以及压缩因子和偏心因子。

(3)了解油品的热性质及油品的其它物理性质。

2、重点、难点

重点:石油及其产品的蒸汽压、沸程和平均沸点、密度、相对密度、特性因数和平均分子量、粘度的含义。

难点:特性因数、粘度、石油馏分的临界性质。

3、说明

(1)本章为重点章。

(2)作业:《石油炼制工程习题集》中蒸汽压、沸程和平均沸点、密度、相对密度、特性因数和平均分子量、粘度的相关题目。共4题。

第三章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6学时)

1、基本要求

(1)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对汽油要求;理解汽油的蒸发性、抗爆性、安定性和腐蚀性质量指标的意义及其与汽油组成的关系;了解汽油的牌号划分;了解新配方汽油。

(2)理解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对燃料的要求;理解柴油的燃烧性、蒸发性、流动性、安定性和腐蚀性质量指标的意义及其与柴油组成的关系;了解柴油的牌号划分。

(3)了解喷气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及其对燃料的要求;理解喷气燃料的燃烧性、低温性能、安定性质量指标的意义及其喷气燃料组成的关系;知道喷气燃料的腐蚀性能、洁净度、起电性、润滑性质量指标的意义及其与喷气燃料组成的关系;了解喷气燃料的牌号划分。

(4)了解燃料油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5)了解摩擦及润滑的种类及其特点;知道润滑油的分类;了解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知道润滑油产品的使用要求。

(6)了解石油沥青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意义;了解石油沥青的化学组成与使用性能的关系;知道石油沥青的分类。

(7)了解石油蜡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意义;知道石油蜡的分类及其用途。

(8)了解石油焦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意义;知道石油焦的分类及其用途。

2、重点、难点

重点: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对油品的要求。

难点:汽油和柴油质量指标的意义及与组成的关系。

3、说明

(1)本章为重点章。

(2)作业:《石油炼制工程习题集》中汽油和柴油质量指标的意义及其对油品的要求题目。共3题。

第四章原油评价与原油加工方案(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原油评价方法及其意义。

(2)了解原油的分类方法。

(3)知道渣油的评价。

(4)知道原油加工方案。

2、重点、难点

重点:原油评价方法及其意义和原油的分类方法。

难点:原油评价方法及其意义。

3、说明

作业:《石油炼制工程习题集》中原油评价方法和原油加工方案。共2题。

第五章石油蒸馏过程(10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石油及其馏分的汽-液平衡及其各种蒸馏曲线的换算方法。

(2)理解原油精馏塔的操作条件、气液负荷变化规律。

(3)熟练掌握原油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4)理解常减压蒸馏流程。

(5)知道裂化产物分馏塔的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石油及其馏分的汽-液平衡及其各种蒸馏曲线的换算方法,原油精馏塔的操作条件、气液负荷变化规律,原油精馏塔的工艺计算和常减压蒸馏流程。

难点:原油精馏塔的操作条件、气液负荷变化规律和原油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3、说明

(1)本章为重点章。

(2)作业:《石油炼制工程习题集》中各种蒸馏曲线的换算,原油精馏塔的操作条件、气液负荷变化规律,原油精馏塔的工艺计算。共12题。

第六章热加工过程(2学时)

1、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烃类的热反应特点、反应热及反应速率;掌握焦炭化过程的工艺流程、反应条件;掌握减粘裂化过程的生产目的和原理;了解其他渣油热转化过程的反应原理。

2、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烃类的热反应特点、反应热及反应速率

难点:烃类的热反应特点、反应热及反应速率;其他渣油热转化过程的反应原理。

3、说明:本章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布置一至二道思考题使学生对所学问题加深理解。

第七章催化裂化(16学时)

1、基本要求

掌握催化裂化的原料和产品及其特点;了解催化裂化的发展慨况;掌握催化裂化工艺流程。

熟练掌握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正碳离子反应机理及其特点;了解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掌握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组成、活性来源及其使用性能。

了解裂化催化剂的失活;了解裂化催化剂的再生反应;

掌握流态化的形成与流态化域;熟练掌握流化床的基本特征;掌握提升管中的气固流动。

了解反应-再生系统中个主要设备的结构类型和工艺特点;

掌握反应-再生系统工艺计算。

2、重点、难点

重点:

1)催化裂化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2)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组成、活性来源及使用性能

3)流化床的基本特征

4)催化裂化工艺流程。

5)反应-再生系统工艺计算

难点:

1)正碳离子反应机理及其特点

2)流化床的形成及提升管中的气固流动。

3)反应-再生系统工艺计算

3、说明:本章是本门课程的重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将通过录

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流化床的形成。本章有一定的计算题,通过做习题可使学生掌握反应-再生系统的工艺计算。

第八章催化加氢(10学时)

1、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加氢过程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及动力学特点。

掌握加氢过程催化剂的活性组成及其特点;了解加氢催化剂的预硫化与再生。掌握加氢过程的影响因素、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了解渣油加氢转化;能进行加氢过程的工艺计算;知道加氢反应器及其它高压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

1)加氢过程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动力学特点

2)加氢过程的影响因素、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

3)加氢过程催化剂的活性组成及其特点

难点:加氢过程的工艺计算

3、说明:本章是本门课程的重点,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使学生对本章内容加深理解。

第九章催化重整(8学时)

1、基本要求

掌握催化重整的原料和产品;了解催化重整的发展简况;掌握催化重整工艺流程。

熟练掌握催化重整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各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特点;理解重整反应的主要操作因素。掌握重整催化剂的组成和功能;了解重整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知道重整反应器的结构特点;会重整反应器的工艺计算。

2、重点、难点

重点:

1)催化重整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各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特点

2)重整反应的主要操作因素

3)重整催化剂的组成和功能

4)催化重整工艺流程

难点:

1)重整反应器的结构特点

2)重整反应器的工艺计算

3、说明:本章是本门课程的重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本章有一定的计算题,通过做习题可使学生掌握工艺计算。

第十章高辛烷值组分的生产与燃料的清洁化技

术(4学时)

1、基本要求

了解叠合过程的反应原理、催化剂、原料及产品特点;了解烷基化过程的反应原理、催化剂、原料及产品特点;了解异构化过程的反应原理、催化剂、原料及产品特点;了解醚类的反应原理、催化剂、原料及产品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各类工艺过程的反应原理及催化剂

难点:各类工艺过程的反应原理

3、说明:采取给出提纲,学生自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十一章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6学时)

1、基本要求

了解溶剂萃取过程的特点、相图及影响因素;掌握芳烃抽提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了解渣油溶剂脱沥青过程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知道润滑油溶剂精制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知道润滑油溶剂脱蜡原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

2、重点、难点

1)芳烃抽提的工艺流程

2)渣油溶剂脱沥青过程的工艺流程

3)润滑油溶剂精制原理、工艺流程

4)润滑油溶剂脱蜡原理的工艺流程

3、说明: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十二章石油产品精制及调合(4学时)

1、基本要求

掌握石油产品酸碱精制、轻质油品脱硫醇的原理;了解炼厂气脱硫方法;掌握白土精制原理;熟练掌握油品调和方法;了解润滑油和燃料添加剂的分类及其各添加剂的作用原理。

2、重点、难点

重点:

1)酸碱精制、轻质油品脱硫醇及白土精制的原理

2)油品调和方法

3)添加剂的作用原理

难点:

1)油品调和方法

2)添加剂的作用原理

3、说明:2学时向学生讲授重点及难点内容;2学时学生之间交流当前炼厂气脱硫的新方法。这需要在课前向学生布置交流内容,培养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使学生了解

当前炼油厂处理炼厂气的新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大学生专业知识的视野。

四、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学生在完成作业、课堂讨论及文献查阅等学习内容后,获得参加考试资格,通过考试者获得学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30%。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程丽华.石油炼制工艺学.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2.林世雄. 石油炼制工程(第三版).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

3. 梁文杰. 石油化学.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

4. 陈绍洲. 常可怡. 石油加工工艺学. 上海:华东理工出版

社, 2000

5. 侯祥麟. 中国炼油技术(第二版).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0

六需要说明的问题

1、本大纲由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起草,由化工学院审核,报请教

务处批准执行。本大纲由2008年2月开始执行。

2、本大纲按80学时制订,安排在第六、第七学期讲授。

3、授课内容视教学安排的具体课时数多少来进行增补及删节。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0-04-11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

能力。主要课程有:物理化学、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本专业每年计划招生本科240名、硕士约300名,博士约60名。 一、化学工程方向 本方向隶属于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首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较高知识素养的高等化工专业人才。毕业生所具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使之拥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在掌握了现代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的生产过程、设备设计和产品研制开发的基础

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现代化研究方法和手段后,能胜任化工制药类过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工作。毕业后,既可到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企业进行项目开发、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也可以在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继续深造并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化学工程是以化学工业及相关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物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所用设备的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以及最终实现过程优化所应遵循的共性规律。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基础、化工数学、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等课程,为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

石油炼制工程第四版课程设计

石油炼制工程第四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 石油炼制工程是指将原油经过加工处理,分离出各种石油产品(燃料油、润滑油、化工原料等)的技术和工程。本课程是石油化工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具备独立从事石油炼制工程设计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课程设计将着重于加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从事石油炼制工程相关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围绕炼油厂流程设计展开,学生需要对一个小型炼油厂的设计进行规划、设计和调试。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炼油厂的选址和基础设计。 2.炼油厂的工艺流程设计。 3.炼油厂的设备选型和布置设计。 4.炼油厂的安全防范措施设计。 本次设计以小型炼油厂为例,全面贯彻绿色低碳的理念,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使得炼油过程更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三、设计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具体为: 1.理论学习:

学生首先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石油炼制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炼油 厂的原理、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方面。教师将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研讨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石油炼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流程。 2.实践操作: 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将安排实验室和现场 实践活动,学生需要亲手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设备选型等实践操作,了解实践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计报告: 学生需要将实践操作结果通过撰写设计报告的形式,呈现出炼油厂的选址规划、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等内容,详细阐述设计思路、操作方法、应对策略和实施效果,展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实践能力。 四、评价方式 本次课程设计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作业成绩和设计报告为主,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作业成绩:根据参与实践操作的情况、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创新性等 因素,综合评定作业成绩。 2.设计报告:根据设计报告的系统性、严谨性、实用性等因素,综合评 定设计报告成绩。 五、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掌握实践技能,增强独立思 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实现自主创新的目标。同时,本次设计课程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石油炼制工程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以后从事石油工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过汽化率; 2、原油评价 3、芳烃潜含量 4、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微反活性、平衡剂活性 5、污染指数 6、“一脱四注” 7、实沸点蒸馏 8、 二、填空 1、根据目的产品的不同,原油加工方案可以分为()、()和()三种基本类型。 2、催化裂化工艺主要由1 、2 和3 三部分组成。 3、重整催化剂的失活原因1 、2 、3 和 4 4、工业催化裂化所产生的焦炭可认为包括四类焦炭:1 、 2 、 3 和4 三、单项选择题 1、减压塔顶一般采用:A、循环回流B、冷回流C、二级冷凝冷却 2、压塔设置中段循环回流 A、为了提高分馏精度B、为了减少回流热C、为了改善汽液相负荷 5、塔的分馏精度出现脱空是:A、分馏效果好B、分馏效果不好 4、常压塔底温度:A、高于进料段温度B、低于进料段温度C、等于进料段温度。 5、为了提高减压塔拔出率:A、不断提高进料温度B、提高塔的分离精度C、提高塔的真空度。 6、润滑油型减压塔和燃料型减压塔:A、气液相负荷分布是一样。B、塔的分离要求不一样。C、塔板数是一样的

三、判断正确(在正确的答案题号打“√”错误的打“×”) 1、催化重整只能生产高辛烷值汽油。 2、催化重整汽油的安定性不好。 3、催化重整不能副产氢气。 4、常压塔顶一般采用塔顶冷回流。 5、常压塔侧线柴油汽提塔的作用是提高侧线产品的收率。 6、相邻组分分离精确度高则两个组分之间有重叠。 7、加热炉出口的温度小于进料段的温度。 8、减压塔采用塔顶循环回流是为了提高真空度。 9、提升管反应器是固定床。 10、催化裂化分馏塔脱过热段的作用是把过热油气变成饱和油气。 11、轻柴油的十六烷值越高越好。 12、催化重整只能生产高辛烷值汽油。 13、减压塔采用塔顶循环回流是为了提高真空度。 14、催化裂化分馏塔脱过热段的作用是取走回流热。 四、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石油蒸馏塔是复合塔? 2、为什么石油蒸馏塔采取中段循环回流? 3、绘图说明石油精馏塔汽—液分布规律(无中段回馏、有中段回流)? 4、为什么一般石油蒸馏塔的塔底温度比汽化段温度低? 5、大庆原油的典型加工流程是什么(流程简图,并简单说明)? 6、胜利原油的典型加工流程是什么(流程简图)? 7、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过高有什么不好?怎样控制催化剂的活性? 8、采用初馏塔的好处 9、常压塔顶循环回流的优缺点、中段循环回流的优缺点 10、常减压蒸馏主要操作条件、催化裂化工艺的主要操作条件、催化重整的主要操作条件。 11、炼油厂的生产装置、辅助装置。 12、原油的分类

化工工艺学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学工艺学 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理论学时:51学时 开设学期:五 开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2.课程说明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将各种原料加工成为更有价值的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的过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它的作用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建立较为系统的基础,能较好地应用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过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行业打下基础。 本课程根据化学工业的结构特点,以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工艺为主线,介绍每个典型产品所涉及的化工过程。共分9章,每一章均根据其特点侧重介绍了有关基础理论和生产方法,如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工艺路线、反应原理、影响因素、工艺条件的确定、流程的组织、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等内容。同时,对技术经济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及废物处理也有一定的介绍和论述。 二、教学目标 1.将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处理实际生产过程问题; 2.使学生了解化学工业的特点、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理解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中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催化剂的性能及使用;

3.掌握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4.理解工艺流程的设计,最适宜的操作条件,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规格、结构,产品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三、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教法建议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交流、习题评讲、答疑、等环节,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较好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应力求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上通过实物、挂图、多媒体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 成绩构成:总成绩= 平时考核10% + 中期考核30% + 期末考核60% 六、参考书目 [1] 刘晓勤,吕效平编.《化工工艺学》.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0. [2] 崔英德编.《实用化工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廖巧丽,米镇涛编.《化学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 米镇涛编.《化学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陈五平编.《无机化工工艺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石油炼制工程(第四版) 第三章-作-业

石油炼制工程作业 第三章 作 业 1、 大庆原油145~330℃馏分的d 420=0.8043,恩氏蒸馏数据如下: 馏出体积 % 0 10 30 50 70 90 100 馏出温度 ℃ 174.5 197.5 221.0 249.5 274.5 299.0 313.0 请计算该馏分的比重指数、体积平均沸点、分子平均沸点、特性因数、平均分子量以及在50℃常压下的粘度(注意:当实验提供的恩氏蒸馏馏出温度>246℃时,要作裂化校正,用校正后的温度进行计算)。 解: ○ 1比重指数: API O =141.5 d 15.615.6?131.5 d 15.615.6=d 420+?d 查表得:?d=0.0045,又已知 d 420=0.8043 所以,d 15.615.6=0.8043+0.0045=0.8088 所以 比重指数:API O = 141.50.8088?131.5=43.45 ○2体积平均沸点: t=249.5℃时: lgD=0.00852t-1.691=0.00852*249.5-1.691=0.43474 所以,D=100.43474=2.721

所以,t 校正=t+D=249.5+2.721=252.2℃ 同理,t=274.5℃时, t 校正=278.9℃ t =299.0℃时,t 校正=307.6℃ t=313.0℃时,t 校正=322.5℃ 所 以,体积平均沸点:t V = t 10+t 30+t 50+t 70+t 905=197.5+221.0+252.2+278.9+307.65=251.44℃ ○ 3分子平均沸点: 蒸馏曲线斜率S=t 90?t 10 90?10=307.6?197.580=1.376 ln ?m =?1.15158?0.011810t V 0.6667+3.70684S 0.3333 = -1.15158?0.011810*251.440.6667+3.70684*1.3760.3333 =2.501 ?m =e 2.501=12.195 ∴分子平均沸点t m =t V ??m =251.44?12.195=239.245℃ ○ 4特性因数: ln ?Me =?1.53181?0.012800t V 0.6667+3.64678S 0.3333 =?1.53181?0.012800?251.440.6667+3.64678?1.3760.3333 =2.0143 ?Me =e 2.0143=7.4955 ∴中平均沸点t Me =t V ??Me =251.44?7.4955=243.9445℃ ∴特性因数K=1.216T 1/3 d 15.615.6=1.216?(243.9445+273.15)1/30.8088=12.067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人:张红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 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课程代码:040399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实验等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教材:朱志庆.化工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1. 薛荣书.化工工艺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五平.无机化工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林玉波.合成氨生产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韩冬冰.化工工艺学.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5.黄仲九.化学工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培养学生的化工工艺过程生产技术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建立独立设计,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学生从典型化工生产工艺中,总结规律、开拓创新,建立技术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将新型化工生产技术、产品、工艺管理融会贯通的素质。 三、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 1.化工生产独立设计,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2.从典型化工生产工艺中,总结规律、开拓创新,建立技术创新的能力。 3.了解基本化工生产工艺通用规律。 4.掌握运用Auto CAD、Aspen等软件,进行工艺流程绘图的能力。 5.具备将新型化工生产技术、产品、工艺管理融会贯通的素质。 6.结合实际化工生产,建立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

化工模拟仿真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模拟仿真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Simulation Training 课程类型:学科专业课 学时/学分:5周/5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工模拟仿真实训》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专业课,是在学生完成了基本理论、基本课程实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以场境模拟、计算机仿真的形式,完成具有一定综合性质的实训项目,形成一定的综合能力的课程。教学过程全部使用仿真实训软件,重点着眼于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常减压装置的训练。通过多媒体演示,形象地显示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具体任务: 1.具有贴近真实生产操作系统的界面很强的交互性、重复性,在仿真系统上可反复进行开车训练。 2.仿真系统的智能教学功能,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可进行实时跟踪测评,并指出其操作过程的对、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反复操作,掌握实际生产中的多项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4.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侧重面的教学需求,使学生更全面、具体和深入地了解不同的生产装置,达到具有针对性和侧重性地组织实训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工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2.掌握仿真模拟训练的各装置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反应原理。 3.学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仿真模拟训练操作。 4.在仿真模拟训练中培养严谨、认真、求实的工作作风。 5.在仿真模拟训练中总结生产操作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为毕业后走上生产岗位打下基础。三、课程内容 1.化工单元操作(智能控制模式IPC)仿真模拟 ⑴离心泵及液位 离心泵的工艺说明,冷态开车,正常停车,事故处理,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取。 重点:离心泵的冷态开车操作。 难点:离心泵的事故处理。 ⑵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的工艺及控制,冷态开车及正常停车操作,事故处理。 重点:热交换器的冷态开车操作。 难点:热交换器的正常停车操作。 ⑶透平与往复压缩

化工导论教学大纲

化工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4103 课程名称:化工导论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系或教研室:化学化工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的了解现代化工概貌及其工程与技术基础的导论性学科基础课。课程系统介绍了化工的传统领域及新兴领域的基础知识、典型生产过程及发展的方向,化工的专业技术基础;还对绿色化学与化工在全球的兴起,传统化工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科技化的现代化工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化工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介绍。 2.课程任务: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新生通过本课程认识到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与作用,了解本专业各领域,并对化工高等本科教育的科学体系有基本了解。 该课程作为本科生必修课强调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对化工专业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事业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化工导论》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教材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和学生选读三部分,其中课堂讲授部分由教师在教学计划学时内进行课堂教学,作为基本要求内容;学生自学部分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作为一般要求内容;学生选读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进行课外选读,不作要求。 本课程教学计划总学时32学时,课堂讲授32学时。 本课程作为考核课,采用课程结束后每人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小论文的考核方式,论文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化工的地位与发展史、无机化工、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高分子合成材料、天然气化工与煤化工、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环境化工、化工发展前景、化工高等教育改革等。 (一)化工的地位与发展史 ※1.化工概述 ※2.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化学工业发展史 (二)无机化工 1.无机化工的特点 ※2.无机化工原料 ※3.无机化工主要产品 4.典型无机产品的生产工艺 5.无机化工的发展 (三)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 1.石油 ※2.石油炼制 ※3.石油烃类裂解制烯烃 ※4.芳烃的生产 ※5.石油化工系列产品 6.典型石化产品的生产工艺 7.石油化工发展前景 (四)高分子合成材料 ※1.通用高分子材料 ※2.合成聚合物的原料 ※3.聚合生产过程 4.高分子材料典型生产工艺 5.功能高分子材料 6.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 (五)天然气化工与煤化工 1.天然气与煤

石油加工教学大纲

石油加工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6210 课程名称:石油加工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课系或教研室:化学化工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石油加工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讲授炼油工艺条件和技术参数、设备的课程。该课程内容为主要石油的性质,石油产品的品质指标,石油产品的制备,生产燃料油、润滑油两大类产品的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典型设备及基本工艺计算方法。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了解炼油中基本的原理、功能和效果,了解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和新催化剂。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要求达到能够基本了解石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各种性能参数,理解各种基础的工艺流程,熟悉预处理工序,理解石油的一级处理和部分二级处理工序。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石油加工》课程内容全部由教师在教学计划学时内进行课堂教学;作业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本课程教学计划总学时48学时,课堂讲授48学时。本课程作为考查课,根据设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油产品分类及使用要求、石油炼制概述、原油的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润滑油生产等八个部分。

(一)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教学内容:1)石油的化学组成:1.石油的外观性质;2.石油的元素组成;3.石油的烃类组成;4.石油的馏分组成;5.石油的非烃组成 2)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1.石油的密度、相对密度、蒸气压;2.石油的沸点、馏程;3.特性因子、闪点、燃点和自燃点 (二)石油产品分类及使用要求:教学内容 1)燃料1.石油化工产品分类(燃料油、润滑脂、蜡、沥青、焦);2.汽油、柴油、煤油、燃料重油的使用要求 2)溶剂油:1.航空洗涤汽油;2.溶剂油;3.抽提溶剂油 3)润滑油:1.润滑油分类;2.发动机润滑油;3.机械润滑油;4.电器用油;5.专用润滑油 4)润滑脂:1.润滑脂的分类和组成;2.润滑脂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使用性能 (三)石油炼制概述:教学内容 1)原油的分类:1.工业分类法;2.化学分类法 2)原油加工方案:1.原油加工方案的基本类型;2.重油加工方案——组合工艺技术3)炼油装置主要设备:1.流体输送设备;2.加热设备;3.换热设备;4.传质设备; 5.反应设备; 6.容器 (四)原油的常减压蒸馏:教学内容 1)原油的预处理:1.原油含水含盐的危害性;2.脱水脱盐的原理,工艺流程及设备、影响因素、物料平衡计算 2)原油的常减压蒸馏:1.原油蒸馏的基本原理及特点;2.原油蒸馏的工艺装置 (五)催化裂化:教学内容 1)催化裂化的工艺特点及基本原理:1.催化裂化工艺过程的特点;2.催化裂化的化学原理;3.催化裂化催化剂 2)催化裂化工业装置1.生产中几个常用的基本概念;2.催化裂化装置的工艺流程;3.渣油催化裂化;4.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再生技术 3)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设备:1.提升管反应器及沉降器;2.再生器;3.单动滑阀及双动滑阀;4.取热器 (六)催化重整:教学内容 1)催化重整的基本原理:1.催化重整工艺的发展空间;2.影响催化重整工艺发展的其他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专业导论是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了解现代化工概貌及其工程与技术基础、化工高等教育及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导论性专业教育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给初次步入化学工程与工艺科学殿堂的学生开设的启蒙概论课。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认识到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与作用,能够比较完整、系统的了解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学生的要求,了解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进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的大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其他科目做准备,巩固专业思想和明确未来方向。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引论课,既是通才教育课,又是素质教育课,该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阐明“化工”的涵义,介绍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分支、现状与发展,提高学生对化工专业的认识和热爱。 (2)介绍化工专业的专业设置、化工专业的历史沿革、现状和主要发展方向,介绍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和学习要旨,介绍化工专业的就业和深造的方向。 (3)扼要介绍与化学工业的生产、研究、工艺、开发有关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阐明这些学科和理论的地位、作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概括介绍这些理论的基本概念,介绍学习这些理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特点,使学生对化工的专业学习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4)介绍化工行业和化工学科的主要领域和方向。 (5)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奋斗前景、就业方向、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学习,为未来的创新发展准备良好的基础素质。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化工概述与发展史、无机化工、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天然气化工与煤化工、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科学基础、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环境化工、化工安全工程基础、绿色化学与化工、高新技术与现代化工和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中国的化工高等教育、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并对化工学科毕业生的未来与发展进行概述。该课程实施中强调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同时结合新世纪化工面临的挑战阐述绿色化学与化工在全球的兴起,以及传统化工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科技化的现代化工的发展趋势。

石油炼制工程

石油炼制工程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其炼制工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化学工艺和技术,需要对原油进行物理、化学、热力学等多方面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将其分离、转化以及提纯为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润滑油、沥青等。本文将对石油炼制工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石油炼制工程的基本原理 石油的基本组成是碳氢化合物,其中含有不同种类的烃类化合物,如烷烃、烯烃、芳香烃等。石油的炼制过程就是通过不同的分离、转化和加工技术,将这些烃类化合物分离、提纯、转化为各种具有不同性质和用途的石油产品。 其中,石油炼制工程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 1、物理分离:原油中不同类型的烃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沸点和密度,故可以通过蒸馏、萃取、吸附、分子筛等技术实现物理分离。 2、催化转化:通过催化剂对石油中的化合物进行转化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率,实现增值和环保的目的。 3、加工处理:对分离和转化得到的石油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如脱硫、脱氮、脱芳烃、加氢、裂化等,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石油炼制工程的基本工艺 1、初步分离:在这个阶段,将原油通过加热使得低沸点的烃 类化合物蒸发并进一步冷凝成液态油品,就得到了原油的分馏组分,包括轻质馏分、中间馏分和重馏分等。其中轻质馏分通常用于生产汽油和液化石油气,中间馏分用于生产煤油和柴油,而重馏分则用于生产沥青和蜡等。 2、加氢:加氢技术常常用于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和减少环境 污染。通过加入氢气,可以对石油中的烯烃、芳香烃等不稳定化合物进行加氢还原,减少其中的硫、氮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同时提高汽油、柴油等产品的辛烷值和氧化稳定性。 3、催化裂化:该工艺技术可以将重馏分中的长链烃类化合物 裂解成较短链的烃类化合物,从而提高汽油和柴油的辛烷值和抗爆性能。通过加入催化剂进行裂解,可适当降低裂解温度和降低能耗。 4、脱硫、脱氮:这是一种对石油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 通过将石油产品中的硫、氮等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元素去除,减少其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三、石油炼制工程中的主要设备 1、蒸馏塔:蒸馏塔是石油炼制工程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主 要用于原油的初步分馏,将轻油组分和重油组分分开。

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改研究.docx

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改研究 石油炼制工程是为我国的石油院校特色课程之一,在学生修完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和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及生产实习前进行学习,其课程特点石油组成极其复杂,传统化学和化学工程是面对物质或有限组分的混合物,它们的基本原理虽然也可用于石油及其产品,但对具对问题需要依据经验,有条件地进行简化.石油炼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把原油高效合理加工为产品,往往需要多个过程组合,因此,需要同学具备在广泛的基础知识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加工的生产、设计、科研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石油的基本理化性质、主要的石油加工过程、石油产品的性质与使用性能、环境保护与石油产品质量的关系,了解石油与天然气加工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能力。 1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课程的特点 目前,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所涉及的方法、过程均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学习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该课程为叙述性课程,学习时易觉得枯燥,应注意培养兴趣。本门课程通常由专门的教师和专家进行讲授,但是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广,通常将基础

理论知识和实际工厂操作的内容相结合,并且每一个章节都完整且相对独立,这就对教授该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以满足教学需求[1]。 1.2教学容量和难度大,学生实践机会少,学生理解困难 目前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使用的教材中理论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量多,但是课时安排相对内容来说较少,导致每节课学生理论学习的知识量大,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全面地讲解只能采取面对面授课的教学方式[2],学生要想真正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变得困难,最终致使吸收效果不是太好,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知识量大二多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石油加工的同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学生只课堂学习,很少参加实践,会难以理解课程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改善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案 学生毕业后需要掌握石油炼制的典型工艺,并理解基本原理,同时也需要具备从事石油炼制的生产、设计和科研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好石油炼制工程这门课对与学生参与相关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石油炼制工程这门课程的存在的不足,根据其现状和,我们提出了几条新的教改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2.1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化工工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emical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拓展课 课程要求:选修 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化工工艺概论是为本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工业的基本内涵,化学工业与化学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高新技术的坚实基础。使学生概括性地了解现代化学工业的主要领域、典型产品,化学工业与其它工业部门的密切关系,尤其是了解化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现代化工的全面认识,为处理化工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基础化学、化工原理等传统化学工程知识之后,可以学习该门课程,为后期主要专业课污染物处理等课程的讲授以及各类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工业的含义、地位及发展过程,了解各类化工(包括无机化工、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天然气及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所涉及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化工生产污染源的问题。 2. 掌握一些典型化工产品的制备原理、工艺、方法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点。了解本专业与化工行业的联系,不仅拓展知识也为从事化工污染物处理及预防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安全和环保的联系,提高学生从事环保工作的基本素质。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 课外可以参观校内实训基地。

六、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重在对化工生产工艺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处理的介绍,结合学生本专业,可在课程中适当安排一些案例讨论。对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撰写结合性强的小论文,以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认识。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在课程中适当安排一些案例讨论,使学生由浅入深,扎实地掌握化工生产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处理、预防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出勤情况、课堂测验成绩、小论文成绩、期末成绩和等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出勤情况:20%。主要针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和约束。 课堂测验成绩:10%。主要随堂考核阶段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强化学生听课注意力。 课程论文成绩:20%。主要考核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学生根据任课教师提出的题目撰写课程学习小论文,特别优秀并的可以进行宣讲、答辩,最后评定课程论文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50%。主要考核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书面考试形式。题型为1、选择题;2、填空题;3、判断题;4、简答和论述题。 八、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化工过程基础.李素君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参考教材: [1]现代化工导论.李淑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化工概论. 戴猷元.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化工概论. 李健秀.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能源化工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化工概论》教学大纲 制定人:唐博合金教学团队审核人:陆杰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 课程名称:能源化工概论 课程代码:040383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总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学时:0 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 教材:《能源化工概论》,黄素逸主编,化学电力出版社,2nd 2004。10 主要参考书: 1、林世雄.《石油炼制工程》.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2、程之光.《重油加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能源化工概论”是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主干课之一,主要介绍煤炭综合利用,了解非煤矿物能源,普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识、实现能源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它利用化学与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转换、能量储存及能量传输问题,以更好地为人类经济和生活服务.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化学与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转换、能量储存及能量传输问题; 2.能源化学因其化学反应直接或者通过化学制备材料技术间接实现能量的转换与储存。 3.开展化石资源优化利用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研发高效、低成本、上规模、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的制备、存储及其转化。 4。新型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利用。 三、教学效果 “能源化工概论”涉及到多学科交叉的新知识、新方法。结合最新技术的发展,构建未来新能源材料的前景。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对照表

五、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能源转化(含绪论) 教学内容: 绪论主要介绍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第一章主要讲述并准确领会能量与能源的概念,能源资源及能源的转换方式;能源体系的构成,能源的品位,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能源高效利用与能源节约的内涵。 教学要求: 讲述能源体系的构成与特征; 能源的品位与功能; 了解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能源的转换方式。 第二章燃料 教学内容: 燃料的种类、作用,固体、液体及气体燃料的各自的特性及用途;燃料的燃烧,不同燃料的热值,清洁燃料的来源,固体燃料的液化、液体燃料的汽化以及天然气,燃料燃烧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各种燃料的燃烧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燃料的种类、作用,固体、液体及气体燃料的各自的特性及用途; 理解各种燃料的燃烧技术。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燃料的种类、及燃烧技术. 第三章电能 教学内容 其它能源转化为高品位能源电能的转换方式及主要设备;电能的输配送系统及电网系统。 教学要求: 发电及发电设备; 汽轮机、柴油机、内燃机、水轮机; 高压电网、输配电、市电、低压配电、分时计费与移峰填谷。 重点难点: 【本章难点】发电及发电设备。 第四章核能 教学内容: 核能利用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核反应堆及核发电系统组成,核发电安全技术。 教学要求: 明确核能,核裂变,核燃料,核反应堆的组成及性能; 防核辐射的特征; 核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核反应堆的组成及性能。 第五章可再生能源 教学内容: 可再生能源的的种类、开发利用的技术现状以及开发及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技术措施。

石油炼制工程试题模板

一、选择题 1、石油中的烃类不包括( ) 。P11 A、烷烃 B、烯烃 C、环烷烃 D、芳香烃 2、下列关于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P71 ○1对于同一系列的烃类, 除个别情况外,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其粘度也越大; ○2当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 具有环状结构的分子的粘度大于链状结构的, 而且分子中的环数越多其粘度也越大; ○3当烃类分子中的环数相同时, 其侧链越长则其粘度也越大; ○4当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 具有环状结构的分子的粘度小于链状结构的, 而且分子中的环数越少其粘度也越小; A、○1○2○3 B、○1○2○4 C、○1○3○4 3、下列对减压渣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P44~52 A. 重金属含量高 B. 氮、氧含量高 C. 胶质、沥青质含量高 D. H/C 高 4、石油馏分的蒸汽压随( ) 的变化而变化。P55 A. 温度 B. 组成 C. 温度和组成D、压力 5、对于同一石油馏分, 其实沸点蒸馏初馏点比平衡汽化泡点( ) , 实沸点蒸馏终馏点比平衡汽化露点( ) P185~187 A. 低; 高 B. 高; 高 C. 低; 低 D. 高; 低 6、对于同一种原料, 热加工艺中加热炉出口温度升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P284

A、反应速率和反应深度增大 B、气体、汽油和柴油的产率增大 C、蜡油的产率减小 D、焦油的产率增大 7、0#柴油中的”0”表示该柴油的( ) P121 A. 十六烷值为0 B. 凝点高于0℃ C. 凝点不高于0℃ D. 凝点等于0℃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P116~122 A、柴油的含硫量对发动机的寿命影响很大 B、酸度和水溶性酸或碱是保证柴油运转设施和柴油机燃料系统不被腐蚀, 防止由腐蚀而增加喷油嘴积碳和气缸中沉淀物的指标 C、柴油组分中, 正构烷烃( C12~C25) 含量多, 其低温流动性好 D、各族烃类的十六烷值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9、下面哪种评价内容最全面, 能够为综合炼油厂提供设计数据( ) P161 A、原油性质评价 B、简单评价 C、常规评价 D、综合评价 10、下面哪个性质主要用于实验室原油的初级评价( ) P162~163 A、恩氏蒸馏 B、实沸点蒸馏 C、平衡汽化 D、闪蒸 11、渣油热加工过程的反应温度一般在下面哪个范围内? ( ) P271 A、300~400℃ B、400~550℃ C、350~500℃ D、400~600℃ 12、根据目的产品的不同, 原油加工方案大致上可分为哪三种基本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2013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代码081301 院(部、系) 名称化学化工学院 培养方案修订人签字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教学院长(主任) 签字年月日院(部、系) 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阅单

化学工程与工艺 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1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本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炼油、化工、能源、轻工、环保等部门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够达到: (1)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化工专业知识、现代信息及实验技术,有效解决化学工业过程(特别是石油化工过程)的生产、管理、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具备化工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将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伦理等非技术因素融入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具有项目管理、技术评价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解决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问题中,有效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4)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持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产品及过程开发、方案评价、工艺设计、设备设计、系统集成等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获得有效的分析结果、技术结论等。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化工过程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产品和过程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对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判断其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化工领域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化工专业工程实践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化工工程师应

石油加工工程1

《石油炼制工程1》综合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略 第二章石油的化学组成 一.判断对错。 1.天然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 2.我国石油馏分中的环烷烃几乎都是六员环。 3.石油中的胶质能溶于正庚烷,而沥青质则不能。 4.石油中的含硫、氮、氧化合物,对所有石油产品均有不利影响,应在加工过程中除去。 5. 石油馏分就是石油产品。 6.对同一种原油,随其馏分沸程升高,烃类、非烃类及微量金属的含量将逐渐升高。 7.各种烃类碳氢原子比大小顺序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8.原油中含有各种烃类化合物。 9.从分子结构上来看,石蜡和微晶蜡没有本质区别。 二.填空题 1.石油中的元素以、元素为主。根据的差别可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200~350℃馏分油称为,>500℃馏分油称为。原油的直馏馏分是指,其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原油及其直馏馏分中一般不含有烃。

2.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根据其化学活性可划分为硫化物和硫化物。 3.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在石油中通常处于状态,随温度降低会并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工业上将分离得到的固态烃称为。 4.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概念中,三个基本的结构单元是、和。5.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有、、和。6.石油中的环烷酸在℃馏分中的含量最高。 7.石油中的元素以和元素为主,原油以及直馏馏分油中一般不含。8.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g/cm3。 9.做族组成分析时,一般将渣油分成、、和。10.胶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沥青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 三.简答题 1.与国外原油相比较,我国的原油有哪些主要特点? 2.描述石油馏分烃类组成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石油馏分?什么叫分馏?什么叫直馏馏分? 4.含硫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及产品应用有哪些影响? 5.简述各种非烃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规律。 第三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一.判断对错。 1.石油馏分的沸程就是平均沸点。 2.石油馏分的比重指数(API0)大,表示其密度小。

石油炼制工程超详解思考题课后题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石油炼制思考题 第一章:石油及产品组成与性质 1.什么叫石油?它的一般性质如何? 本书中指液态的原油 石油是气态(自然气)、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 石油分为:气态—自然气,干气——含CH4 ,80%以上,不能分散成液体 湿气——含CH4 ,80%以下,能分散成液体 液态—原油 固态—焦油、沥青、石蜡 原油的性质与状态: 颜色:随产地不同,颜色不同。 原油的颜色一般是黑色或暗绿色 气味:原油有浓烈的臭味,主要是硫引起 状态:多数原油是流淌或半流淌粘稠液体 2.石油中的元素组成有哪些?它们在石油中的含量如何? 3.什么叫分馏、馏分?它们的区分是什么? 分馏:用蒸馏的方法将其按沸点的凹凸切割 馏分:分馏切割的假设干个成分 网上查询: 分馏:分别几种不同沸点的挥发性的互溶有机物 馏分:表示分馏某种液体时在肯定范围内蒸馏出来的成分 分馏是一个操作,馏分是蒸馏出来的成分。 4.石油中有哪些烃类化合物?它们在石油中分布状况如何? 原油中主要以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所组成。其的分布状况:气态、液态、固态。

烷烃:存在于石油全部沸点范围,随沸点上升其含量降低。 环烷烃:低沸点馏分中,相对含量随馏分沸点的上升而增多。高沸点馏分中,相对含量削减。 芳烃:相对含量随馏分沸点的上升而增多 5.烷烃在石油中有几种形态?什么叫干气、湿气? 烷烃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存在。 干气:纯气田自然气湿气:凝析气田自然气 干气——含CH4 ,80%以上,不能分散成液体 湿气——含CH4 ,80%以下,能分散成液体

6.石油中所含的石蜡、微晶蜡有何区分? 7.与国外原油相比,我国原油性质有哪些主要特点? 我国原油含硫量较低,凝点及蜡含量较高、庚烷沥青质含量较低。 含硫量较低,含氮量偏高,减压渣油含量较高,汽油馏分含量较少 8.石油分别按沸程〔馏程〕、烃类组成可划分为哪些组分? 按沸程:汽油馏分、煤柴油馏分、润滑油馏分、减压渣油 汽油馏分:初馏点~200℃;AGO常压瓦斯油〔煤、柴油馏分〕:200~350℃;VGO减压瓦斯油〔润滑油馏分〕:350~500℃;VR减压渣油:〉500℃〕 按烃成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9.汽、煤、柴油的沸程范围是多少?它们的烃类组成如何? 直馏汽油中主要单体烃有:正构烷烃、C5-C9、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在煤油,柴油馏分中,其沸点范围为200~350℃,该馏分主要为C11~C20烷烃(正构及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还有少量非烃化合物。 汽油:初馏点—200 C5~C11 煤油:180~310℃C11~C20 柴油:常压柴油一般沸程范围为130~350℃C11~C20 10.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有哪些类型?这些非烃类主要存在形式和特点?它 们的存在对原油加工和产品质量有何影响? 〔消极影响〕 主要为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状-沥青状物质 S:三大类:酸性含硫化合物,中性含硫化合物、热稳定性较高的含硫化合物 随沸点上升,硫含量增加,集中在重馏分及渣油中 含硫化合物会腐蚀设备、使催化剂中毒、影响产品质量、污染环境 N:两大类:碱性含氮化合物、中性含氮化合物 随沸点上升,含量增加,集中在胶质与沥青质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