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炼制课程设计

石油炼制课程设计

车间有机废气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1) 前言 (2) 1概述 (3) 有机废气的来源 (3) 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现状及进展 (4) 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比较 (5) 2设计参数及目标 (6) 主要技术参数: (6) 设计目标 (6) 3设计内容 (6) 项目概况 (6) 引用标准及设计规范等 (7) 计算 (7) 集气罩的设计 (7) 管道布局设计 (10) 风机和电机的选择 (12) 活性炭吸附过程设计 (14) 烟囱的设计 (18) 工艺说明及流程简图 (18) 工艺选择 (18) 工艺流程 (19) 4小结 (19) 5设计感想 (21) 6参考文献 (22)

前言 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大量工业废气排入大气,必然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工业废气中最难处理的就是有机废气,有机废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尤其是苯并芘类多环芳烃能使人体直接致癌,已经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各种有机物废气,主要包括各种烃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和胺类等,这些有机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会造成浪费,所以有机废气的处理与净化势在必行。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已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有毒有机物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该类污染物具有排放量大、污染面广和难以降解的特点,对它们的污染控制一直是环保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有机废气净化的技术——活性炭吸附法。本次设计利用固定床吸附器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在进入系统之前,经过了一定的预处理阶段以去除其中的雾状物、粉尘等,避免这些物质对工艺流程的影响,提高了吸附效,经过净化的气体最终经过排放装置达标排放。 本次设计主要涉及五部分内容,包括有机废气的收集、有机废气的处理、净化气体的排放、连接管道的设计计算以及相关设计图的绘制。其中还介绍了有机废气污染现状与危害,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原理、相关的各种标准规则,以及设备的选型于尺寸的计算和简要介绍了活性炭的再生! 关键词:有机废气、固定床吸附器、活性炭

石油炼制工程第四版课程设计

石油炼制工程第四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 石油炼制工程是指将原油经过加工处理,分离出各种石油产品(燃料油、润滑油、化工原料等)的技术和工程。本课程是石油化工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具备独立从事石油炼制工程设计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课程设计将着重于加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从事石油炼制工程相关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围绕炼油厂流程设计展开,学生需要对一个小型炼油厂的设计进行规划、设计和调试。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炼油厂的选址和基础设计。 2.炼油厂的工艺流程设计。 3.炼油厂的设备选型和布置设计。 4.炼油厂的安全防范措施设计。 本次设计以小型炼油厂为例,全面贯彻绿色低碳的理念,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使得炼油过程更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三、设计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具体为: 1.理论学习:

学生首先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石油炼制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炼油 厂的原理、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方面。教师将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研讨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石油炼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流程。 2.实践操作: 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将安排实验室和现场 实践活动,学生需要亲手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设备选型等实践操作,了解实践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计报告: 学生需要将实践操作结果通过撰写设计报告的形式,呈现出炼油厂的选址规划、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等内容,详细阐述设计思路、操作方法、应对策略和实施效果,展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实践能力。 四、评价方式 本次课程设计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作业成绩和设计报告为主,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作业成绩:根据参与实践操作的情况、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创新性等 因素,综合评定作业成绩。 2.设计报告:根据设计报告的系统性、严谨性、实用性等因素,综合评 定设计报告成绩。 五、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掌握实践技能,增强独立思 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实现自主创新的目标。同时,本次设计课程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石油炼制工程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以后从事石油工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石油炼制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

石油炼制(高级工)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石油炼制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石油炼制所必需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石油炼制及其相关行业,从事常规工艺的岗位操作,基层组织的管理工作。也可以参与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试制等一般性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掌握相当于高中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石油炼制工程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及化学工程基础知识。 3. 掌握石油炼制工程中所常见的仪表、电器、机械、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在炼油生产中的应用。 4. 掌握石油炼制的基本原理、常见工艺过程,能正确选择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并能运用工具书籍进行一般的工艺计算。 5. 掌握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工艺综合实验的基本技能,能按拟定方案参与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工作。 6. 掌握石油炼制工程中常见的仪表、电器的应用技能。 7. 熟练掌握炼油岗位的操作方法,会正常维护生产设备,能按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操作,控制产品质量,正确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8. 了解化工企业管理、环保、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将来从事炼制工作打下基础。 9. 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及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1. 德育(126学时)

工业防毒 联合脱硫脱氮净化方法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设计

工业防毒课程设计联合脱硫脱氮净化方法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石油概述 (3) 1.1石油的元素组成 (3) 1.2原油的分类 (3) 第二章石油化工废气 (4) 2.1石油化工工艺简介 (4) 2.2石油化工废气 (4) 2.1.1来自常减压蒸馏的加热炉 (4) 2.1.2来自催化裂化装置 (4) 2.1.3热裂解与深冷分离 (5) 2.1.4重整与萃取分离 (5) 第三章硫化物和氮化物的危害及防治 (6) 3.1石油化工过程中硫化物的产生 (6) 3.2硫化物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6) 3.2.1硫化物的危害 (6) 3.2.2硫氧化物防治 (7) 3.2.3治理SO2的先进技术 (8) 3.3氮化物的产生 (9) 3.4氮化物污染的危害及治理 (9) 3.4.1氮化物的危害 (9) 3.4.2氮化物治理方法 (10) 3.5硫化物和氮化物的联合治理方法 (12) 3.5.1联合脱硫脱氮治理方法的产生 (12) 3.5.2炉内燃烧脱硫脱氮 (12) 3.5.3烟气联合脱硫脱氮 (13) 第4章石化企业硫化物和氮化物的治理状况 (18) 4.1东北某石化公司硫氮化物的治理状况 (18) 4.1.1该石化公司硫化物的治理 (18) 4.1.2该石化公司氮化物的治理 (19) 4.1.3联合脱硫脱氮的建议 (20)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摘要 石油的主要化学元素有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其中硫、氮为非烃组分,在石油加工过程中它们会形成硫、氮氧化物并随着炉烟废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石化排放废气的污染程度与原油中硫氮含量高低有关,原油中的硫氮不是以单质形式而是以烃类化合物的形态存在。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主要硫化物有二氧化硫、硫化氢和硫醇,原油中硫含量高,会加快设备的腐蚀,加大了废气污染的风险。国内外现有的烟气净化技术中脱硫、脱氮往往是通过多个独立系统分别完成,目前最常用的脱硫方法是采用石灰石/石灰法、氨法、钠法和镁法等对烟气脱硫。石化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方法主要有:低NO X燃烧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等。 然而,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分别治理,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投资和运行费用高。为了降低烟气净化的费用,适应现有石油化工企业的需要,采用联合脱硫脱氮已成为烟气净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联合脱硫脱氮是在烟气脱硫和脱氮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如同烟气脱硫技术一样,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也可以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 石化企业由于炼制原油工艺的不同,其脱硫脱氮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东北某石化公司为例,其加工低硫低氮原油时,烟气中硫化物和氮化物的含量均低于排放标准,节省了脱硫脱氮的费用。当加工高硫高氮原油时,烟气中硫氮化物排放量也会超标。因此,采用适于该企业特点的联合脱硫脱氮工艺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建议采用活性炭法或SNOX(WSA-SNOX)工艺。

大气课程设计(1)汇总

前言 1总则 1.1设计书来源 1.2设计任务与目的 1.3设计原则 1.4 设计依据 1.5 参考资料 1.6 设计参数 1.7 图纸要求 2工艺选择 3 生产流程 3.1 反应机理 3.2 工艺流程 3.3 主要设备 4 工艺计算书 4.1 物料衡算 4.2热量衡算 5 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选型 5.1 填料塔计算 5.2 辅助设备选型 6 设计体会

硫化氢产生于天然气净化﹑石油炼制﹐以及制煤气﹑制革﹑制药﹑造纸﹑合成化学纤维等生产过程。硫化氢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易挥发﹐燃烧时呈蓝色火焰。硫化氢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严重腐蚀设备等。 硫化氢治理开始较早。1809年英国克莱格使用石灰乳净化器脱硫﹐1849年英国兰宁和希尔斯获得干式氧化铁法专利﹐1870年美国发展了氧化铁制备方法﹐这种干式氧化铁法在脱硫领域沿用100年之久。20世纪30~40年代出现溶液法﹐将氢氧化铁悬浮在碱液中进行脱硫。50年代起﹐西欧普遍采用氨水法。60年代出现砷碱法﹐用砷化物作催化剂。因砷化物有剧毒﹐逐渐为无毒催化剂所取代。如对苯二酚法﹑A.D.A.法﹑富玛克斯法﹑达克哈克斯法等都使用无毒催化剂。这些方法都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技术。另一方面溶液法的吸收废液处理技术也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脱硫工艺。 1 总则 1.1 设计书来源 本设计书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1.2 设计任务与目的 S气体净化工程设计。 任务:某合成氨厂尾气中高浓度H 2 目的:通过该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巩固和深化课程内容;熟悉使用规范、设计手册和查阅参考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绘图和编写说明书的基本技能。 1.3 设计原则 a) 设计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b)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c) 设计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工石油加工专业课程设计—常压塔的选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常压塔的工艺设计 课程名称:专业课程设计 学号: 班级: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加工)姓名: 日期: 2014年12月14日 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

目录 1 前言 (3) 2 设计说明书 (3) 3工艺计算及说明 (5) 3.1产品有关性质参数计算 (5) 3.1.1 产品的实沸点蒸馏温度计算 (5) 3.1.2产品的体积平均沸点计算 (8) 3.1.3恩氏蒸馏10%~90%馏分的曲线斜率 (8) 3.1.4立方平均沸点 (8) 3.1.5中平均沸点 (8) 3.1.6 d 420与d 15.6 15.6的换算 (9) 3.1.7产品的分子量M、比重指数API°、特性因数K (9) 3.1.8平衡汽化温度 (9) 3.1.9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焦点温度、焦点压力的求法 (10) 3.2 物料衡算 (11) 3.2.1切割点和产品收率的确定 (11) 3.2.2汽提蒸汽用量 (12) 3.2.3塔板型式和塔板数 (12) 3.2.4操作压力 (12) 3.2.5汽化段温度 (13) 3.2.6t F 的校核 (14) 3.2.7塔底温度 (15) 3.2.8塔顶及侧线温度的假设与回流热的分配 (15) 3.2.9侧线及塔顶温度的校核 (16) 3.2.10常压塔的计算草图和重柴油抽出板以下塔段热平衡图 (18) 3.3全塔气、液相负荷分布 (18) 4 塔的工艺参数计算 (19) 设计评述 (20) 附录气、液相负荷计算 (21)

1 前言 本次设计主要是针对年处理量685万吨原油的常压设计。 原油常压蒸馏作为原油的一次加工工艺,在原油加工总流程中占有重要作用,在炼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加工过程。其中重要的分离设备—常压塔的设计,是能否获得高收率、高质量油的关键。近年来常减压蒸馏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创新,装置节能消耗显著,产品质量提高。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提高原油的生产能力,本着投资少,能耗低,效益高的思想对原油进行常压蒸馏设计。本次设计以原油为进料设计常压塔,下面对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参数的确定加以说明。 2 设计说明书 以某原油为原料,设计一套处理量为685万吨(年开工时间按8000小时计算)的常压蒸馏装置。该装置生产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和重油产品规格如下表1所示。原油的实沸点蒸馏数据见下表2。 1、已知数据: (1)处理量:685万吨/年; (2)操作时间:8000h; (3)汽提蒸汽:420℃,0.3MPa(绝压) 2、原油的实沸点及窄馏分数据 (1)产品的恩氏蒸馏数据 表1 产品的恩氏蒸馏数据 (2)原油的实沸点蒸馏数据 由此数据做出原油的实沸点蒸馏曲线(见附图1)。

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名称:换热设备设计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2月

换热设备设计 设计者姓名: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 一、设计内容 管壳式换热设备设计的内容包括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两方面。本课程设计是把工艺参数、尺寸作为已知条件,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对换热设备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并从制造、安装、检修、使用等方面出发进行结构设计。 二、设计参数和技术特性指标(见后表) 三、设计要求 在阅读了设计任务书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换热设备的机械设计。 1了解设计条件; 2选材; 3按设计压力计算壳体和管箱壁厚; 4管子与管板连接结构设计; 5壳体与管板连接结构设计; 6管板厚度计算; 7折流板、支持板等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8换热管与壳体在温差和流体压力联合作用下的应力计算; 9管子拉脱离和稳定性校核; 10判断是否需要膨胀节,如需要,则选择膨胀节结构型式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11接管、接管法兰、支座等的选择及开孔补强设计等。

换热设备设计任务书 简图与说明 设计参数及要求 接管表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换热设备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2014年2月修订

1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所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化工原理、工程材料、金属焊接、过程设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典型化工设备的全部机械设计,包括设计参数的确定、标准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主要零部件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强度设计及稳定性校核、施工图的绘制和技术要求的编写等,获得一次工程设计的实践训练,了解石油化工设备工程专业设计的一般方法,熟悉有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了解设备的主要结构,熟练掌握化工设备图的基本绘图特点和技巧。 本课程设计以石油炼制过程中主要的工艺设备换热器为设计对象,进行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的全面训练。 2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任务 2.1 题目 换热设备设计 2.2 设计内容-设计说明书部分 2.2.1 工艺流程分析 通过工艺流程图,分析所设计换热器在工艺流程中的作用。 绘制工艺流程图,论述流程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2.2.2 换热设备设计 (1)原始设计数据 (2)换热设备的结构设计 总体结构包括管箱、管板、壳体、折流板或支承板、定距管、拉杆、分程隔板、接管、支座等。

石油炼制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石油炼制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选题背景 石油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炼制则是将石油原油转化为各种石油 产品的过程。石油炼制工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化学、物理、机械等多学科知识。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条石油炼制工程流程来加深学生对石油炼制工程原理、过程和技术的理解。 课程设计目标 1.了解石油炼制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掌握炼油厂工艺流程图及各种设备的作用; 3.能够对炼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4.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基本要求 1.设计一条石油炼制工程流程,包括原料处理、分析检测、裂化、加氢、 精制等环节; 2.给出工艺流程图,并详细描述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设备参数等; 3.设计一个综合实验,考察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步骤 第一步:确定石油炼制工程流程 石油炼制工程流程是完成本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需要通过综合考虑多个环节,包括原料的质量、加工工艺、工艺流程、设备选择等因素,确定一条满足设计要求的工艺流程。

第二步:绘制工艺流程图 建立石油炼制工程流程图是设计过程中必须的一步。通过绘制工艺流程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环节的顺序、作用和联系,也有助于后续的参数和设备选择。 第三步:确定各环节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 在确定石油炼制工程流程之后,需要对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这些参数包括温度、压力、反应速率等,设备参数包括尺寸、型号、安装位置等。 第四步:设计综合实验 设计一个综合实验,以检测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该实验需要综合考虑流程设计、设备选择、工艺参数等多个方面,考察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第五步: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石油炼制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的最后一步是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内容需要包括工艺流程图、各环节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综合实验设计及结果等,同时还需分析相关机理和技术应用现状等。 总结 本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石油炼制工程的综合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对工程实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对该课程设计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石油炼制工程的技术原理和应用现状。

球罐课程设计

吉林化工学院 油气储运课程设计 题目 1000m3液化石油气球罐设计 教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油气储运0801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08160122 指导教师邵宝力 2011年 12月 19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1000 m3液化石油气球罐设计 2、设计条件: 物料:按照自己题目确定 地震设防烈度: 8度 安装地区:吉林 球罐建造场地:Ⅱ类,近震 液化石油气密度:580kg/m3 3、设计任务: 储罐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两部分: (1)工艺设计:是根据化工生产任务提供的工艺条件:包括压力、温度、产量、物料性 能等,通过工艺计算和生产经验确定设备的结构型式、设备总体尺寸及管口尺寸和方位。 (2)机械强度设计:是在工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和校核计算, 对设备的内、外附件进行选型和结构设计计算,最后绘制设备的装配图和零部件图。 4、设计要求: 由于设计参数是每个人各不相同,所以,基本上能够保证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的 锻炼,并可在碰到确实需要讨论的个别难题时仍然可以相互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解 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学习阶段结束后,学生们独立进行的工程设计工作, 是总结性的、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学生必须完成一张A2装配图(包括至少四个详图)和编制技术性设计说明书 一份。 5、参考书: (1)董大勤,袁凤隐,《压力容器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2)丁伯民、黄正林,《化工容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3)徐英、杨一凡、朱萍,《球罐和大型储罐》,化学工业出版社; (4)段常贵,《燃气输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帅健、丁桂杰,《管道及储罐强度设计》,石油工业出版社。 (6)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油气储运系 2011年11月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2013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代码081301 院(部、系) 名称化学化工学院 培养方案修订人签字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教学院长(主任) 签字年月日院(部、系) 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阅单

化学工程与工艺 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1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本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炼油、化工、能源、轻工、环保等部门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够达到: (1)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化工专业知识、现代信息及实验技术,有效解决化学工业过程(特别是石油化工过程)的生产、管理、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具备化工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将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伦理等非技术因素融入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具有项目管理、技术评价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解决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问题中,有效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4)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持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产品及过程开发、方案评价、工艺设计、设备设计、系统集成等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获得有效的分析结果、技术结论等。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化工过程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产品和过程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对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判断其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化工领域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化工专业工程实践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化工工程师应

化工安全课程设计

- -- 设计任务书 一、化工平安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环节是在专业根底课和专业课的根底上,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化工平安技术的根本理论。通过化工平安课程设计,掌握生产过程中引起火灾爆炸的原因和根本规律,为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已经存在的或尚未出现的不平安因素问题提供坚实的实践根底和处理预防措施。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化工平安的根本理论; 2、熟悉危险性生产或储存装置或场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3、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熟悉平安生产规程和平安管理制度; 4、运用化工平安技术的根本理论和平安管理原理提出针对性的平安对策措 施。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容 1、准备和熟悉有关参考资料; 2、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确定工艺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危险及各个生产环节和存储场所的火灾危险类别; 3、设定工厂的生产场所、附属设施、存储区的建、构筑物的功能,确定建、构筑的耐火等级,进展工厂区域规划和总平面布置; 4、分析选择某一厂房进展化工危险区域划分; 5、对某一有危险的厂房计算其泄爆面积,并选择确定泄爆方式; 7、绘制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和厂房危险区域划分图; 8、报告的编制与修改。 三、主要参考资料

1、?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21 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GB50160-2021 3、?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GB50058-2021 4、有关化工生产工艺、化工平安技术图书资料 摘要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国民经济的开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石油化工产品以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厂的生产、储存、经营是危险性较大的行业,潜在着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有害因素,突发性事件多,产生的后果严重,易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多起特大事故,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本设计是针对厂而进展的化工平安设计。通过对厂的生产工艺过程的了解,根据生产原料及产品的性质,进展生产设计,再根据生产工艺过程,设置工厂所需的厂房。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分析确定各生产环节和存储场所的火灾危险类别来设计。按照工厂的生产生活需要,对厂区进展合理分区布置,大致可分为:存储区、生产区、生活区及附属设施区四个局部。然后又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和?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21来确定工厂的主要建筑物以及它们之间的防火间距,然后对工厂进展区域规划和总平面布置。再选择一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化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化学实验技术》《工业分析基础》《化学工业概论》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主动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化工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化工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兼顾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按基础化学知识的类别,设置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等4个模块,将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单一到综合、从知识认知到知识应用,序化各教学单元的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别方法,重要有机物的官能团特性以及官能团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进行基本化学计算,能正确理解基础化学涉及到的有关概念、方法原理,以及实验现象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设计方案简介 (3) 1.1 概述 (3) 1.1.1 列管式换热器 (3) 1.2 方案设计和拟定 (5) 1.2.1流体流经管程或壳程的选择原则 (5) 1.2.2 流体流速的选择 (6) 1.2.3 流动方式的选择 (7) 1.2.4 加热剂、冷却剂的选用 (7) 1.2.5 换热设备设计与选型的原则 (8) 1.2.6 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 (8) 1.2.7 换热器材质的选择 (8) 1.2.8 管子规格及排列方法 (9) 1.2.9 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 (10) 1.2.10 折流挡板 (10) 1.2.11 管程安排 (10) 1.2.12 其他部件 (10) 第2章工艺流程简图 (12) 第3章工艺计算和主体设备设计 (13) 3.1 确定设计方案 (13) 3.1.1 选择换热器类型 (13) 3.1.2 管程安排 (13) 3.2 确定物性数据 (13) 3.3 估算传热面积 (14) 3.3.1 计算热负荷(忽略热损失) (14) 3.3.2 冷却水用量(忽略热损失) (14) 3.3.3 平均传热温差 (14) 3.3.4 初算传热面积 (14)

3.4 工艺结构尺寸 (15) 3.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15) 3.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15) 3.4.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16) 3.4.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17) 3.4.5 壳体直径 (17) 3.4.6 折流板 (18) 3.4.7 接管 (18) 3.5 换热器核算 (18) 3.5.1 传热面积校核 (18) 3.5.1.1 管程传热膜系数 (18) 3.5.1.2 壳程传热膜系数 (19) 3.5.1.3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20) 3.5.1.4 总传热系数K (21) 3.5.1.5 传热面积校核 (21) 3.5.2 壁温衡算 (21) 3.5.3 换热器内压降的核算 (22) 3.5.3.1 管程阻力 (22) 3.5.3.2 壳程阻力 (23) 第4章辅助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24) 4.1 水泵的选择 (24) 4.2 热水泵的选择 (24) 第5章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及计算结果一览表 (26) 第6章主要符号说明 (27) 第7章附图 (29) 7.1 主体设备工艺图(详细图样参照CAD) (29) 7.2参考目录附图(详细图样参考CAD) (29) 第8章设计小结 (30) 参考文献 (31)

离心泵课程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3 1.1 泵的用途………………………………………………………………………3 1.2 泵的分类………………………………………………………………………3 1.3 离心泵主要部件………………………………………………………………4 第二章 结构方案的确定……………………………………………………………5 2.1 确定泵比转速…………………………………………………………………5 2.2 确定泵进、出口直径…………………………………………………………5 2.3 确定效率和功率以及电动机的选择…………………………………………5 2.4 联轴器处轴径的初步确定及轴的结构设计…………………………………6 第三章 叶轮的水力设计 …………………………………………………………7 3.1 叶轮进口直径D 0的确定 ……………………………………………………7 3.2 确定叶片入口边直径1D ………………………………………………………8 3.3 确定叶片入口处绝对速度1V 和入口宽度1b …………………………………8 3.4 确定叶片入口处圆周速度1u ………………………………………………8 3.5 确定叶片数Z …………………………………………………………………9 3.6 确定叶片入口轴面速度1 m V 和入口安放角1β (9) 3.7 确定叶片出口安放角2β和叶轮外径2D ..........................................9 3.8 确定叶片厚度S ........................................................................9 3.9 计算排挤系数1ε........................................................................9 3.10 确定叶片包角ϕ.....................................................................10 3.11 确定叶片出口宽度2b (10) 3.12 计算有限叶片时,液体出口绝对速度2v 以及2v 与2u 的夹角' 2α............11 3.13 叶轮的轴面投影图以 ...............................................................12 第四章 压水室的设计 .....................................................................12 4.1 基圆直径3D 的确定.....................................................................13 4.2 压水室的进口宽度.....................................................................13 4.3 隔舌安放角3α ........................................................................13 4.4 泵舌安放角θ ........................................................................13 4.5 断面面积F ...........................................................................13 4.6 当量扩散角..............................................................................14 4.7 各断面形状的确定.....................................................................14 计算数据汇总 .................................................................................16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离心泵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离心泵概述 (1) 1.1.1用途 (1) 1.1.2泵的分类 (1) 1.2离心泵主要部件及结构形式 (2) 第二章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4) 2.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4) 第三章总体方案的确定 (5) 3.1 设计要求 (5) 3.2 方案的确定 (5) 3.2.1 离心泵的选择 (5) 3.2.2 原动机的选择 (7) 第四章叶轮的设计 (8) 4.1概述 (8) 4.2叶轮设计计算 (9) 4.2.1确定泵进出口直径 (9) 4.2.2 气蚀计算 (10) 4.2.3 比转数 (10) 4.2.4 确定效率 (10) 4.2.5 功率 (11) 4.2.6 确定叶轮的主要尺寸 (11) 第五章主要通用零部件的选择 (13) 5.1正确选用主要通用零部件的重要性 (13) 5.2轴封结构的选择 (13) 5.2.2离心泵常用的填料 (13) 5.2.2 填料密封结构尺寸的确定 (13) 5.2.3 填料密封的安装技术要求 (15) 5.3 轴承的选择 (15)

5.3.1 轴承的润滑及结构选择 (16) 5.3.2 轴承安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6) 参考文献 (17) 结束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 (19)

第一章绪论 1.1 离心泵概述 泵是把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抽送液体能量的机器。一般,原动机通过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对液体做功使其能量增加,从而使要求数量的液体从吸入口通过泵的过流部分,输送到要求的高度或要求有压力的地方。 泵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机器之一。现今世界上泵产品产量仅次于电机,所消耗的电量大约为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泵的种类甚多,应用极为广泛。除农田灌溉、城市和工业给排水、热电厂、石油炼厂、石油矿厂、输油管线、化工厂、钢铁厂、采矿、造船等部门外,目前泵在原子能发电、舰艇的喷水推进、火箭的燃料供给等方面亦得到重要应用。另外,还可以用泵来对固体如煤、鱼等进行长距离水力输送。泵抽送的介质除水外,有油、酸、碱浆料……一直到超低温的液态气体和高温熔融金属。可以说,凡是要让液体流动的地方,就有泵在工作。泵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1用途 农业灌溉和排涝,城市给水排水;动力工业中锅炉给水泵、强制循环泵、循环水泵、冷凝泵、灰渣泵、疏水泵、燃油泵等;采矿工业的矿山排水泵、水砂充填泵;石油工业中泥浆泵、注水泵、深井才有泵、输油泵、石油炼制泵等;化学工业中耐腐蚀泵、比例泵、计量泵。 1.1.2泵的分类 泵:通常把提升液体、输送液体和使液体增加压力的机器统称为泵。 (1)叶片泵:利用叶片和液体相互作用来输送液体,如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旋涡泵等。 (2)容积泵:利用工作容积周期性变化来输送液体,如活塞泵、柱塞泵、

化工课程设计(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常压塔工艺设计)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课程设计 520万吨/年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常压塔工艺设计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520 万吨/年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常压塔工艺设计 2. 学生完成全部设计之期限: 2014 年11 月12 日 3. 设计之原始数据: (另给) 4. 计算及说明部分内容: (设计应包括的项目) 一、总论 1.概述;2.文献综述;3.设计任务依据;4.主要原材料;5.其他 二、工艺流程设计 1. 原料油性质及产品性质; 2. 工艺流程; 3. 塔器结构;4.环保措施

三、常压蒸馏塔工艺计算 1. 工艺参数计算; 2. 操作条件的确定; 3. 蒸馏塔各点温度核算; 4. 蒸馏塔汽液负荷计算 四、常压蒸馏塔尺寸计算 1. 塔径计算; 2. 塔高计算 五、常压蒸馏塔水力学计算 六、车间布置设计 1. 车间平面布置方案; 2. 车间平面布置图; 3. 常压蒸馏塔装配图 七、参考资料 5. 绘图部分内容: (明确说明必绘之图) (1) 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图 (2) 主要塔器图 (3) 常压蒸馏塔汽液负荷分布图 (4) 常压蒸馏塔装配图 6. 发出日期: 2011 年11 月7 日 设计指导教师: 完成任务日期: 年月10 日 学生签名:

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计 520万吨/年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常压塔工艺设计基础数据一. 原油的一般性质 阿曼原油,20 d= 0.8552;特性因数K=12.2 含硫石蜡-中间基原油 4 二. 原油实沸点蒸馏数据 三. 产品方案及产品性质 四. 设计处理量: 250+学号×10万吨/年, 开工:8000小时/年。 五. 汽提水蒸汽采用过热水蒸汽: 420℃, 0.4MPa(表) 六. 可采用二段汽化流程,设3个中段循环回流; 过汽化油为2~4%(重)。七.原油平衡蒸发数据(由产品体积收率数据代替原油实沸蒸馏数据换算).

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题目: 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 设计采用中压两级分氨流程,年产2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设计配有设计说明书一份,图纸二张。说明书内容:原料气来源、流程方案的确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设计计算、车间布置、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二张图纸:1.带控制点的合成工段物料流程图; 2.中压合成塔的工艺装配图。 学生应交出的设计文件(纸质及电子版): 1.设计说明书(首页附设计任务书) 2.工程设计图(CAD版) (1)主要设备图 (2)工艺流程图 主要参考资料(电子版): 一.手册 1. 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上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2. 小合成氨厂工艺技术与设计手册(下册) 梅安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 3. 氮肥工艺设计手册气体压缩氨合成甲醇合成,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4. 氮肥工艺设计手册理化数据分册,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 二.参考文献 1中国环球化学工程公司编. 氮肥工艺设计手册[M].1985 2郝晓刚等编著.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陈甘棠主编.化学反应工程[M]. 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11)4黄璐. 化工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陈五平主编.无机化工工艺学.第三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6姜胜阶.合成氨工学【J】.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8(7) 7湖北华工设计院.氨合成塔【J】.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12) 8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中国化工产品大全[M].第二版上卷. 9司航主编.化工产品手册[M].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0李祥君著.新编精细化工产品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11万家亮曾胜年主编.分析化学[M].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12天津化工研究院编.无机与工业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1988(2) 13江寿建. 化工厂共用设施设计手册. 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0 14时均等. 化学工程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15赵国方. 化工工艺设计概论.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0 16化工工程师手册编辑委员会. 化学工程师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7陈敏恒等. 化工原理,上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18吴志泉等. 化工工艺计算,物料、能量衡算.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18倪进方. 化工过程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0802班学生李林豪 组别第四组组员李林豪李旭连文豪马楠宋路华 要求设计工作起止日期2011.11.21~2011.12.16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 系主任批准签字日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