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致橡树》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致橡树》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致橡树》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2、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

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确立为:

1、理解诗歌中鲜明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感知《致橡树》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2、点拨、讲析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聊一个敏感的话题:爱情。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

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

情观。那么,爱情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爱情呢?

二、介绍中外名人的爱情观。

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琼瑶:“只要有了爱,一切困难都是能够战胜的,一切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

白居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三、补充课外爱情诗,学生交流自创爱情诗。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交流:1、我的爱情观。

2、学生自创的爱情诗。

三、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1、听读《致橡树》。

2、感知意象。

凌霄花、木棉、橡树。

3、请全班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4﹑探讨:诗歌中富有象征意义的意义内涵。

凌霄花、鸟儿?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橡树、木棉?

橡树与木棉的关系?

要求:思考——讨论——形成简要的文本表达——交流

四、具体赏析。

1、齐读第一节诗。

①凌霄花、痴情的鸟儿、

②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上述两组意象代表的爱情观分别是什么?

·“我”对此的态度是什么?

①攀援的凌霄花极力攀附的爱情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借攀附物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作者的态度:对不像!

②痴情的鸟儿只知依恋的爱情

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作者的态度:绝不学!

③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

泉源:常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使橡树显得高大、伟岸,自己则只是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

春雨、日光:无形地滋润、沐浴着有形的橡树,无怨无悔的奉献。

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2、小结。

明确:世俗的爱情观:凌霄花极力攀附橡树

鸟儿只知依恋橡树

泉源、险峰一味为橡树奉献

日光、春雨

否定和批判

缺乏独立、平等、自强的精神

3、齐读第二部分。

交流:①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

②橡树和木棉的关系?

③作者的爱情观?

明确:作为爱的双方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橡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木棉我有我红硕的花

朵既有美丽的外表,也有丰

富的内涵,勇敢、

像沉重的叹息,顽强,

柔韧之美

又像英勇的火炬。

4、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作品中哪些诗句说明了这一点?你又怎么理解这些句子?

明确: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即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

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平等、独

立)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 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相知

相恋)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

“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同甘共苦)

教师归纳作者的爱情观:

木棉平等独立相互依存橡树

心心相印甘苦与共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

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4、归纳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爱情:

1、地位平等,人格独立。

2、心心相印,同甘共苦。

3、互不依附,互相扶持。

4、坚贞不变,至死不渝。

四、布置作业:

1、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

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会向木棉说些什么?

2、收集中外关于爱情的诗或歌词。

3、阅读舒婷及其他朦胧诗人的诗歌。

五、结束语:

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但中学生不乏“早恋”现象。但是爱有时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苦涩的果。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那么,我想他还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不断地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努力追求,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沐浴爱的阳光,呼吸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为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六、板书设计:

凌霄花依附平等

鸟痴情橡树相知相恋木棉

泉源、险峰无偿付出尊重、独立

日光、春雨陪衬同甘共苦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学案》word教案

爱情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案 一、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二、语文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年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具有抒情、浪漫、朦胧的女性风格。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致橡树》写于1977年,女诗人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年,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作为一首向自己爱人表白爱情的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始终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2、文体知识: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常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3、生字词汇 霹雳 ..流岚.虹霓.雾霭.慰藉.炫.耀红硕. 籍.贯和蔼.藤.条稠.密做窠.戟. 4、语句理解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舒婷《致橡树》教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舒婷《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及朦胧诗派相关信息,掌握文中字词; 2.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所追求的爱情观; 3.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逐渐提高其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于诗歌中意象象征意义的理解; 难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题,及诗歌独特的表达方式—意象和意象的组合。 教学方法:朗诵感悟、设问引导、分组讨论等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朗诵诗歌,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搜集一些有关爱情的名人名言、作者及诗歌相关背景信息。 设计思路: 高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逐渐加强,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诗歌作者对于爱情的思考,来引导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爱情观有很好的促进;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韵律很美,思维缜密流畅的作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帮助理解 1.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朦胧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又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写作特点: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2.朦胧诗:上世纪80年代左右, 其特点是:内涵上意蕴浓厚,不求显露;艺术上意象迭加,扑逆迷离。 思想内容: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注重自我表现,追求社会的尊重和人的价值及社会权利、自我的物化和物化的自我; 特点: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是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 讲究精练、暗示、含蓄,讲究意象的经营。即使是理性的思考,观念的传达,也能借意象的运作而完成。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二、朗诵感知,设疑引导 将文中出现的字词通过课件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其读音和意思,之后播放配乐范读,提出问题:“这首诗是一首以什么为主题的诗歌?”——爱情,那爱情是什么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展示课件有关爱情的名言。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法国莫里哀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英国莎士比亚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致橡树》优质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感悟诗歌所抒发的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和诗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诗人提倡的平等独立、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感悟诗人的爱情观。 教学手段:多媒体、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一)以歌曲《因为爱情》导入。因为爱情,生活更浪漫;因为,爱情家庭更温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首先咱们先了解一下古人是怎样描述爱情的?我想听一听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爱情的诗句? 课件出示: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7、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8、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古人是这样描写爱情的,那现代人是怎样描述爱情的?这个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当代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板书课题) (二)解析课题,致:写给,木棉写给橡树的话,了解木棉和橡树。讲解意象。 二、诗歌赏析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全诗分为两个诗节,哪一句是分节点?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二)第一诗节赏析 1.全体同学朗读第一诗节。 2.小组合作交流:作者在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意象?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分别比喻什么样的爱情观? 4.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作者对这些传统的爱情观持否定、批判的态度。“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 5、这三种爱情观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都是以男人为中心,女人为从属,男人为主题,女人为附庸,女人只能围着男人转。 总结:对于这种不平等的、丧失独立人格和尊严的爱情,作者持不赞同的态度。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第二诗节。 (三)赏析第二诗节 1.齐读。在此诗节中诗人用了哪两个意象来表现爱情观的? 橡树、木棉。 2.小组合作交流:诗人向往的真正爱情是什么样子的?抓住相关句子谈一谈。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致橡树》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致橡树》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 2、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 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确立为: 1、理解诗歌中鲜明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感知《致橡树》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2、点拨、讲析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聊一个敏感的话题:爱情。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 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 情观。那么,爱情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爱情呢? 二、介绍中外名人的爱情观。 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 英国·莎士比亚: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琼瑶:“只要有了爱,一切困难都是能够战胜的,一切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 白居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三、补充课外爱情诗,学生交流自创爱情诗。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一等奖作品:《致橡树》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方案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致橡树》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十七课《爱情诗二首》。这本教材是根据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新教材,针对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并在文章的选取上,刻意的选取一些有利于中职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文章。《致橡树》所在的第五单元共选取了5篇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通过诗歌、散文、小小说、小说等体裁不同,作者、时代不同的作品,来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朦胧诗的代表作。诗人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人格理想,以全新的视角,否定传统的女性对男性依附的爱情观,提倡平等、独立,全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思想流畅。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据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朦胧诗的一般特点,体会和品味诗歌中的 意象。 2、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现代诗鉴赏能力,提高诗歌的阅读 能力,学会透过意象深入挖掘诗人的思想观念。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三部分:教法分析: 根据学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以专业为抓手,运动活动教学法,将游戏、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实践、创设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三国时期王弼曾云: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以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在这里言、象、意指的就是诗歌鉴赏的三个层次,因此在这首朦胧诗《致橡树》的教法上,针对我们中职学生基础薄弱

的特点,我将设置三个层次的教学,第一个层次是细读,从字词句章入手,准确理解其在诗词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二个层次,进入到欣赏,从意象入手,借助修辞格,或修辞手法,分析意象间的组合关系。第三个层次,从作品的整体入手,通过理解意象群,把握诗歌的意境,了解诗人的情感。所谓“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这里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准确的体味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而且这一块将是我教学的重点部分。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营造范围。 1、营造情感氛围。组织小组阅读对抗赛。 通过一组图片的展示,激发同学们对爱情诗探索的兴趣,随后组织同学们开展朗读对抗赛,让来自各个不同地区的学生 用自己的家乡话将诗歌读出,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感 知诗歌的魅力。 首先,课件上展示出最近热门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电影的图片吗?这是最近的热门电影《泰坦尼克号》,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或者听过,你们是否为男女主角那种纯粹的,生死不离的爱情所感动呢?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舒婷的爱情世界。 下面,有请同学们按照课前的分组,轮流派代表上台,为大家演绎舒婷的《致橡树》。掌声欢迎。 2、展示图片,开展联想游戏,导入意象的概念。 课件展示出一系列以“诗人眼中的世界”为题的图文。 先放出图片1:落花流水。同学们看到这幅景象,会联想到什么呢?(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图片2:月亮。(乡愁—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图片3:梅花。(象征高洁的 人格。)接着自然导出意象:当诗人的主观情感遇到客观物象就 产生为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 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在给同学们初步的解释了意象的概念后,用一句“在诗人舒婷眼中,理想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来导出爱情诗《致橡树》的 内容教学。 二、竞猜活动,认识诗中所提及的爱情观。 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漫画,让同学们判断,每一组漫画分别接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教案十七、《爱情诗二首》教案《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四、教学课时:4课时 五、授课方式:诵读法、讲授法、鉴赏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1、什么是爱情?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 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 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 家里。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 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 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 家守寡。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 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县令在宴请相 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后来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 如来家做客。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 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 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 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为顾忌情面,也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但 他们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

致橡树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致橡树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导语: 《致橡树》是现代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经典诗歌,以橡树向恋人传 达爱意为主题。本节课将通过诗歌赏析、情感交流和创作实践,引导 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寓意,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一、诗歌赏析 1. 热身活动: 教师放映《致橡树》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听诗,感受诗歌的魅力,并自主进行联想、想象。 2. 诗歌解读: 在学生的发言基础上,结合诗歌文字与情感,教师简要解读《致橡树》的寓意和情感表达。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手法,以 及诗人借由橡树向恋人传递爱情的真挚之情。 3.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或段落进行解读,并用简洁的 语言表达出诗句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思想碰撞,提升团队 合作能力。 二、情感交流 1. 观看微电影:

播放与《致橡树》相呼应的微电影,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影片中所 传达的情感。学生可以用词语、形象等多种方式表达观影感受。 2. 分组讨论: 让学生重新回到小组,用五至八分钟分享他们对微电影的感受和情绪。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共同的感受呈现给全班。 3. 班级分享: 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 补充。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人对同一影片的不同理解和情感体验,培养 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包容心态。 三、创作实践 1. 素材收集: 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并收集与 所钟爱事物相关的词语、形象等素材。鼓励学生多采集真实而有感情 的素材。 2. 创作指导: 以《致橡树》为模板,指导学生将自己所钟爱的事物作为创作对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教师提供创作模板和创作技巧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特点。 3. 作品展示: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我愿意是急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我愿意是急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 知识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诗的情趣。 2、了解裴多菲。 能力目标 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把握一组组意象群,深入体会本诗形式特点。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诗人对于爱情的表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爱的感受?(板书:《致橡树》女性的爱情宣言----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今天让我们继续在爱的海洋里徜徉,一起来感受另一位诗人——裴多菲的爱情,看看他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听读,感知美。 首先请大家一起欣赏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

提问: 1.听了《我愿意是急流》,不管你是否认识了解裴多菲,从诗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揣摩,作者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 (男性。因为诗中的“我”被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和破旗,同时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前者充满阳刚之美,后者则体现出一种可爱、生机,秀美,并且我愿意为了我的爱人去经历坎坷,去战胜狂风,去面对毁灭,去饱受打击,体现出热恋中的男子对心爱的女孩呵护有加,愿意付出一切的勇气和决心。) 2、听了《我愿意是急流》,说说对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三个字?并说说从中体会到 怎样的感情。 (“我愿意”。是一种誓言,是一份掷地有声的承诺,心甘情愿)(板书:《我愿意是急流》男性的爱情誓言) 链接补充背景简介: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并 对这位姑娘一见倾心。但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爱情仍痴迷不减,在半年时间里写出了一首首情诗。1847年6月,诗人 和尤丽亚的婚恋终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于是诗人点燃起激情与真爱的火焰,发布了他爱的誓言,写下了这首诗歌。该诗写在诗人与尤丽娅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 三、诵读,体会美。 美学家朱光潜说:声音节奏是情趣的直接表现,读诗如果只懂语文意义而不讲究声音节奏,对于诗就多少是个门外汉。我想,同学们应该都不想做门外汉吧,那我们就进门瞧瞧?一起从诵读中,进一步去体会本诗之美。要怎么读呢,就以第一节为例,我们来品味品味。 1、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深情舒缓地)/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放慢降调) 2.抽生完成第二节朗读 我/愿意/是/荒林,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致橡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本诗的鉴赏,了解诗歌中比喻的含义,提高读诗的能力。 2.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 3.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树立自尊的人格,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诗歌中鲜明又独特的意象,掌握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2.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情感、主题。 【相关提示】 1.舒婷:原名龚佩瑜,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朦胧诗派的代表。此诗,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朦胧诗,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声音。朦胧诗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3.意象,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正音正字】 慰藉wèijiè戟jǐ霹雳pīlì岚lán霓ní 【朗读课文】 【初学课文】 1.意象是文学作品中表达情意的物象。第一层(1-13行),依次有哪些意象? 第一层,依次用的意象有: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按照示例,写出蕴涵鸟儿、泉源、险峰的意象的句子,并且概括其特点。 示例: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依附式

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一厢情愿式 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忘我奉献式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牺牲自我式 3.按照“你只知道______,却忘了_______”的格式,仿写。 示例:凌霄花,你只知道借对方的高枝炫耀自己,却忘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鸟儿,你只知道为对方重复单调的歌曲,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泉源,你只知道为对方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 险峰,你只知道增加对方的高度,却忘了给自己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 4.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这组意象,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他们与橡树不平等的关系,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对旧观念、旧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批判。5.第二层,诗人用哪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找出描写它们的诗句。 第二层,诗人用橡树、木棉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 描写橡树的句子是:“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乾”。 描写木棉的句子是:“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6.在爱情关系上,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橡树,象征富有阳刚之美的男性,木棉,象征富有柔韧之美的女性。 【课文分析】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我们看到了坚贞执着的爱情,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致橡树》则是一位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 《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27日,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4期。在打破了思维上的清规戒律之后,诗人勇敢地表现了对血肉丰满、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诗中大胆地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爱情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情状。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作者理想中纯洁热烈而以高尚的爱情。这是作者的爱情宣言,这是一个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当代女性对爱情的不懈追求。这首诗抒写的不是个人狭小感情圈子的缠绵悱恻和朝花夕

(完整版)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十七、 时间:二 0 一三年四月十五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致橡树》公开课 教案 地点:现代一二级技能高考班 讲授人:刘焕泉 2、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3、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课型: 公开课(配乐朗诵)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爱情,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一个亘古不衰的题材。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演绎着爱 情的故事,有多少人在享受着爱的甜蜜,又有多少人在承受着爱的痛苦。有一部电影则忍不 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的,爱情啊,你究竟姓什么呢?什么样的爱情 才是真正的爱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舒婷的《致橡树》 ,相信学过之后会有收获。 2、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 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双桅船》《也许》等。其 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 1 9 7 9 —— 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 产生于 7 0 年代末、 8 0 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朦胧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从韵律美、语言形式之美、意境意象之美鉴赏诗歌。 4、理解作者的爱情观,从而对学生爱情观的树立有所引导

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 (1)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板书):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痴恋”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对象,那么在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 同学们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与,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扩展:作者在写到“日光”“春雨”这两个意象时,不像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如果让你补

《致橡树》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2)

《致橡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诗人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新型爱情观。全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隽美,思维缜密、流畅。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什么是“朦胧诗”以及“朦胧派”诗的特点; 2、在诗歌中体会比喻和象征等手法的使用; 3、从意象身上探究作者对爱情的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诗歌中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诗朗诵音频; 2、学生提前预习文章,并搜集舒婷诗歌。 教学过程: 一、真情导入 有人说过,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设计意图】创造气氛,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至1980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

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它在诗坛乃至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朦胧诗”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诗歌赏析 1、全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不,这些都还不够!”第二层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最后。 2、诗人在第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明确: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绝不像”中“绝”字可见作者决心之大! ②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 明确: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 明确: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致橡树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版

2 致橡树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并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并体会意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目标2和3。 指导法、激趣法、练习法、实习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舒婷,当代女诗人。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品。 (2)背景链接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2.生难字词 (1)字音 炫耀 ..(wèi jiè) ..(xuàn yào)慰藉 霹雳 ..(pī lì) 流岚.(lán) 虹霓 ..(hóng ní) 雾霭.(ǎi) (2)词义 【炫耀】夸耀,向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优势、功劳等。 【慰藉】安慰。 【霹雳】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

《致橡树》教案

中技语文《致橡树》教案 郑晓霞 教学内容分析 《致橡树》选自《语文》鉴赏作品单元,本诗主要内容是反对三种不正确爱情观,倡导一种独立平等、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新型爱情观,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的“木棉”(女性)形象,用了象征化的手法。学习本诗不仅可以巩固与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其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对象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技校学生,他们都处在十七八岁情感朦胧、对爱情似懂非懂、充满着好奇与向往的年龄阶段,因此《致橡树》的教学内容,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技校学生不爱学习语文且大部分语文基础差,而且他们对爱情方面的大道理反感,对于不实用的诗歌意象与象征手法不爱探讨,因此本诗的教学要深入浅出、独辟蹊径、充满情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目标:理解诗中所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3.过程与方法目标: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以“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 辅助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法、小组竞赛法、引导点拔法、讨论互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图 ◆听读◆默读◆引读 ◆竞读 (以“读”为线,以“议”穿插其间,以“竞赛”贯穿全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梁祝》的音乐,师旁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同学们也知道古今中外很多有关于爱情的诗句吧,说来听听吧。 (引导学生回答)“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外国有罗米欧与朱丽叶,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 (老师小结引入新课)同学们的心中可能也藏着一个类似爱情的东西,她朦胧美丽。同学们的年龄阶段也正是爱情观开始形成的时期,正确的爱情观会引导你们进入幸福的婚姻,而不正确的爱情观却会把你们带进痛苦的森林。那么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呢?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诗《致橡树》,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简介释题 1.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1952年生于福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 的诗集有《双桅船》、《始祖鸟》、《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 她的《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 2.解释题意: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是倾诉表白之意。橡树:是一种常绿的高大 乔木。致橡树:向橡树表达情意,倾诉衷肠。 ——那么“橡树”是什么呢?作者想向橡树表达怎样的情意、倾诉怎样的 衷肠呢?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对“橡树”真情表白吧。 三、学习新课(重在读和议) “读”分:听读、默读、引读、竞读; “议”分:议关键词、议关键句、议生活事。教学时,以“读” 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以“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并贯穿全课。 “竞赛”:本课的学习,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竞赛分必答、 抢答、小组竞读;每组正确回答一题为1分,小组竞读由老 师打分(2-6分);全班分成4组,每组组名写在黑板上, 所得分数老师立即写在其组名之下;竞赛排名以每组总分高 低来决定。 ◆◆听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情感。(播放配乐诗朗诵) 1.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边听边思考“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在抑扬顿挫的深情的朗读声中,引学生直接进入作品情境,整体感知本诗基调。)2.小组讨论后派代表竞答(必答题): (对站起来竞答的学生给予眼神的鼓励,对接近的答案给予肯定与引导。) ——本诗是一种非常深情的倾诉与表白,本诗的基调是浪漫而深情的(教学重点)。

《致橡树》教学案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课时编号:……课题:《致橡树》第一课时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致橡树》学案 课题:《致橡树》时间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 慰藉戟霹雳岚霓 二、问题探讨 1.意象是文学作品中表达情意的物象。第一节,依次有哪些意象? 2.按照示例,写出蕴涵鸟儿、泉源、险峰的意象的句子,并且概括其特点。示例: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依附式 3.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第二节,诗人用哪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找出描写它们的诗句。 5.在爱情关系上,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6.作者认为爱情的基础是什么样呢? 7.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当堂检测】仿照课文,尝试写一首爱情小诗。

附:学案答案 1,意象是文学作品中表达情意的物象。第一节,依次有哪些意象? (第一节,依次用的意象有: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2,按照示例,写出蕴涵鸟儿、泉源、险峰的意象的句子,并且概括其特点。示例: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依附式 (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一厢情愿式 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忘我奉献式 3,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这组意象,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他们与橡树不平等的关系,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对旧观念、旧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批判。) 4,第二节,诗人用哪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找出描写它们的诗句。 (第二节,诗人用橡树、木棉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 描写橡树的句子是:“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乾”。 描写木棉的句子是:“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5,在爱情关系上,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橡树,象征富有阳刚之美的男性,木棉,象征富有柔韧之美的女性。)6作者认为爱情的基础是什么样呢? (作者对种种“世俗的爱情”,持否定、批驳的态度。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作者强调爱的基础,“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7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几句强调爱的双方应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时,爱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烦人的爬山虎 没完没了地绑住你的肢体;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到处流浪的小溪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设计第17课《致橡树》 (2)

《致橡树》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致橡树》选自北师大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拓展模块“选文突出经典性,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的范本”(见拓展模块前言“编写指导思想”)《致橡树》是第二单元第三课,是教材中唯一一首现代爱情诗,意象生动,语言优美,立意鲜明,像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了鉴赏诗美的大门(工具性);如一座闪耀着理性光辉的灯塔,为在爱情中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人文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诗歌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充满向往,却又价值观模糊,需要正确的引导..这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根据以上要求和学情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继续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 2、增强学生表达能力,为将来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之美 2、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自主合作,探究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依据:意象生动鲜明是本课的特点,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才能理解诗歌的主旨)难点:理解诗人的爱情观,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依据: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限制,如何引导就成了难点)

2023年《致橡树》说课稿

2023年《致橡树》说课稿 2023年《致橡树》说课稿1 一、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分析 __x结束后,我国文坛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朦胧派”诗歌作品和诗人群体的出现以及围绕“朦胧诗”展开的论战,是当年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坛大事。舒婷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致橡树》,正是当年“朦胧诗”的代表作。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作为“朦胧派”的诗作,它不象常见的爱情诗那样直抒胸臆,它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拷问与判断。 诗人以“不,这些都还不够”为转折点,把这首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认可的爱情模式的批判、摈斥,后一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编者正是按照课标的要求把诗歌的阅读与鉴赏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的开始阶段,作为必修课。本节课应当紧紧抓住审美这个中心展开加教学。不宜繁琐地条分缕析,而应当整体地将朦胧诗的美感方式和美

感作用通过审美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情感上和心灵上的陶冶,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十四岁左右年龄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形象思维,对于文艺作品尤其是诗歌的形象化表达方式和强烈的感情宣泄比年龄较大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悟。因此,我打算调动一切可能的艺术手法,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争取女性尊严和独立地位的抗争决心和新型的爱情观、自由平等、人的价值等深层理念, 2、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描绘的各种形象,学习运用象征、对比、对偶、对仗、类比、比拟、拟人、递进等手法,培养自己丰富而瑰丽的艺术想象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听觉上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朗诵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美感,练习放飞并驾驭自己的想象力;进而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不,这些都还不够”开始,诗人对自己理想中的爱情的想象。如何鉴赏这一段? 2、难点:“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两处,作为没有过真正的爱情体验、涉世未深的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对此可以略作讲解,但不宜过分理性化,仍应把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整体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和成长过程中思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