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操对现代人的启示

曹操对现代人的启示

曹操对现代人的启示
曹操对现代人的启示

【摘要】三国演义中刻画了一个奸诈狡猾的一代枭雄曹操。对曹孟德的评价也多居负面。然而纵观三国乱世中,唯独曹操能力挽狂澜而定天下大势。其中不乏曹操能给我们现代人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现代人、启示

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缘于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人步入社会,地位、身份,以及房子车子等各种需要接踵而至。那么,怎么样才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已然成为现代人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社会是一个集体,怎样才能在这个集体中和其他成员相处融洽?如何能够在这个集体利用可用的资源达到自己的目标?古人的智慧也可以为我们指明方向。

一、放眼长远,客观分析所处环境与所求目标

人说曹操奸诈,但又不可否认有其胆识,并且目标长远。奸臣董卓当政曹操故孤身一人行刺董贼于卧榻。因为他十分了解要想于乱世当中成就大业,就必须有举世之功,默默无闻的曹阿瞒肯定成不了大气候。虽说行刺偶然失败,但也使其因孤身杀国贼而闻名于诸侯,也为他投身实力最强大的袁绍提供了有力的筹码。

现今社会虽太平盛世,但又不可否认的是想成一番事业之人必然要有长远的目标。曹操的做法也非常值得借鉴与品味。就拿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的甲和乙作比,甲心中所想的是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饭碗,在创新和突破上毫无作为。而乙却不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仍然不时考虑如何在企业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同时对公司发展前景估量一二,看着是不是发展自己的一棵树。良禽择木而栖,曹操就做到了这一点。若将董卓集团比作一个公司,曹操深受董卓信任,并且他已身处“公司”的管理层。但以曹操敏锐的眼光分析,“公司”的发展前景可谓内忧外患:内有前朝官员与之抗争,外有各大诸侯与之对立,董卓早已不得人心。所以董卓集团断然不是曹操长久栖身之所。欲成就大业必先顺天意诛董卓而后投袁绍,在诸侯之中获得认可和地位,从而取得自己“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的资本。

二、灵活创新,不过分拘束于纲常伦理

世人对曹操评价多为不好,多因为其诡计多端,办事凶狠不择手段。但世人的眼光多对刘备集团有所偏爱,因为刘备之师以仁义著称,强调纲常伦理。曹操则不同。其一,在诸侯会盟破裂之后对以袁绍为首的诸侯团体的目光浅显有了初步认识,发出“不足与之谋”的感慨而孤身前往兖州建立革命根据地。在听闻汉天子刘协逃至东都洛阳,不远千里急行军抢在袁绍之前“迎”得汉天子这块独一无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块筹码。其二,和袁绍在阵前决战之时,曹操假意摇尾乞怜向袁绍投降请和,不惜卑躬屈膝,侍袁绍如奴仆。其三,在官渡之战时亲自出帐“忘屣相迎”收编袁军军事许攸获得绝密军事情报,进而夜袭袁绍粮草大营成功扭转战局。便是世人对曹操不择手段的负面评价的有力依据。

然而曹操弃玉玺而求天子,进而造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势,充分体现了他在战乱年代的一个创新之举。虽说天下痛恨国贼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此举也有山寨之嫌,但孟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比董卓高明百倍。分析当前局势:曹操久居兖州之地,势单力薄,时刻都有被扑灭的危机。如今可以不费一草一卒得到一正版天子,以天子之仪奉养,封上众人罔上篡位之悠悠众口,并对诸侯假借天子名义发布天子诏令,诸侯不敢公然违抗“上意”。这样一来,曹操以后的军事行动都可以师出有名,大大地提高了自身地位和安全感。而对于官渡之战的前前后后,曹操也是极尽灵活创新的特点:自愿屈居人下,摇尾乞怜以获取大好战机,夺得取胜大局。成就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一代创奇。

试想,如果曹操老实本分严守纲常伦理,采取常规作战手段,能成就“天下三分,曹操都占其二”的大势吗?现代人也往往在灵活创新上做得不够,我们大学生在这方面更应该向曹操学习。没有创新的一个民族是一个没有活力的民族,呆板拘泥于常理的人不会有大的发展。谁能想到一块价值低廉的芯片能卖到天价?同样,谁能想到曹操区区七万军队能敌袁绍七十万之众?灵活创新以及不过分拘泥于纲常伦理在前后起到一个关键的催化剂作用。

三、谦卑稳重,理性行事

作为一个冷兵器时代一个庞大军团的领导者,曹操的每一个决策都事关重大,曹操也深知这一点。曹操打败袁绍后接连雄踞青、幽、并、翼四州,已是天下第一诸侯,况且还能与无一兵一卒的刘备把酒论英雄。他欣赏刘备的才能以及其手下的关张赵三员虎将。一方面他将刘备留于许昌是限制刘备势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收留刘备与之共创大业。在与刘备的交谈中曹操丝毫没有傲视天下的高傲,相比于只有区区八千铁骑却一直叫啸“我有赤兔马,我有方天画戟,曹操能奈我何!”的吕布而言,曹操的谦恭稳重可见一斑。再者,曹仁出征东吴折损兵力数万大败而归不说,还使荆州城让刘备夺去。按理说,曹操大怒降罪与曹仁。但事实并非如此。曹操抚髯而笑:这一仗打得好!输也输得这么完美!此话怎讲?曹仁此役已经激化了周瑜与刘备的矛盾。两者相争必有一伤,曹军按兵不动等着联盟破裂,两败俱伤,曹操便坐收渔翁之利。

理性的人再做决定上往往能让众人信服。很多情况下,现代人敬佩的不是腰缠万贯而品行低劣的富人,也不是才气外露而高傲无礼的学者,往往更倾向于身居高处但仍谦恭稳重的成功之士。我们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更好的发展平台,就要始终保持谦恭稳重。能赢得竞争对手尊敬的人,离成功还会远吗?曹操已得三分之二的天下也未见骄傲跋扈与懒惰之气,这点不也值得很多人思索吗?同样,以大局为重,理性行事,也是值得学习的一点。大将在外大败而归也未见曹操一丝愤懑之色,这种结果恐怕连曹仁自己也未曾想到。也正因为曹操在决策上的理性,也锻造了曹操的一代铁胆先锋大将——曹仁。

四、任人为用,各尽其才

曹操爱才,也善于用才。其身边能干之人也比比皆是,这些人才如荀彧、张辽等都为曹操的远大目标的实现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此同时,曹操招贤纳才,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张辽本事吕布的旧部,吕布兵败被俘后,张辽感于曹操的亲手松绑之义,依然归降曹操。官渡之战前期,曹操闻许攸来投“赤脚出账相迎”令许攸尤为感动,为之在官渡之战中出谋划策最终消灭袁术。蔡瑁本是背主弃义的奸贼,但曹操在攻取荆州后仍任命为水师都督。因为在曹操的眼里,蔡瑁虽是小人,但仍是训练水军的不二大将。有了水师训练经验丰富的蔡瑁,曹操举百万大军攻取东吴便可以如履平地。

按曹操的理论来看,人才是制胜的法宝。用现在的话说,人才乃强国之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之间的竞争。曹操是这套先进理论的忠实履行者。闭目塞听,独断专行的人是得不到人才的。陈彬替袁绍写讨贼檄文,把曹操甚其至祖宗十八代骂的是激情洋溢,仍然得到曹操的重用。陈彬和蔡瑁是各尽其才,曹操的任人唯用,也是他成就大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人才的任用若能把握得好,对于一个机构乃至一个集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各尽其才才能使整个集团高效运转,获得高的收益。很多管理者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在追求人才的同时,人才的选择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最合适的。

五、时时自信、刻刻自省

自信是成功的法宝,曹操于战乱时代成功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自信。袁绍七十万大军来袭,曹操为何只遣十万兵马应哉?不是他狂妄,而是他有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首先他早已料到他与袁绍必有一场大战,他的七万兵马都是时刻训练以应对袁绍。再者,袁绍号称八十万大军相对于曹操区区数万兵马已成压倒性优势,袁军必然已成骄兵。其三,袁军上下,军纪涣散,早已无法展现七十万大军的锋芒。而对于曹操,作为一个领导者,因为有这种自信,才能使自己的军队有勇气有信心获取胜利,他敢于直面挑战袁绍。

曹操几乎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处乱不惊。这种淡定并不是所有英雄都具有的,这是一种时时自信的体现,作为一个军队的灵魂,这种自信是至关重要的。

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犯错,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认错,总是改错。群英会蒋干中计后,曹操误杀蔡瑁,然而不久他就已意识到自己已中周瑜之计,便暗中诛杀蒋干,让其子抚慰蔡瑁家属。人言曹操多疑,但也无可厚非。在战乱纷争的环境中,曹操能不断强大起来,不多留个心眼是不行的。结合曹操的性格,刻刻自省造就了他改错而不认错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他能在绝大多数的决策上没有犯大的错误。

从曹操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了解,有条件的自信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袁绍伐曹数易其意,说明他不是一个自信的军事家和领导者,也就加速了他的灭亡。作为一个管理者,自信的决策往往能提高一个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作为一

个领导者,自省便能在自信得基础听取他人的建议,总结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管理和领导更加成功。

三国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曹孟德的智慧却永远鲜活,很值得我们学习。在现今科技发展的年代,时时刻刻充满竞争。能做到放眼长远,灵活创新,谦卑稳重,理性行事,任人为用,时时自信并刻刻自省,我们能够把握一些生存法则,让自己的目标不再那么遥远。

参考文献

(1)马宝记,朱雨生“英雄”与“奸雄” CSSCI学术论文网2009年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作者:安丽晓 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演义类小说之一,其中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不仅深入人心,还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与智慧,本文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与人力资源思想进行分析,发散性思考了《三国演义》中曹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以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性与艺术性,深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探索。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人力资源管理当代社会启示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历史故事,其中包含了200多个历史人物形象,以丰富的社会形态为读者展现了忠于历史的艺术作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小说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之道,通过对人才管理的智慧,以充分发挥人才在“争霸”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取得竞争中的制高点,历史的发展确如小说中所揭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完胜成就了历史人物在当时的历史地位。曹操,生于公元115年,卒于公元220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凭借卓越的政治军事管理方面的才能奠定了曹魏政权,统一了北方地区,并与蜀、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在曹操的统治之下,黄河流域一度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复苏、社会风气好转的局面,由此可见,曹操对人力资源管理深谙人性。 一、《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与人力资源思想分析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属于冷情、胆大和狡诈的综合型,曹操之所以被称为枭雄,就是因为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参半,他对求贤的强度,与残害贤士相等同,他曾说过“宁我负天下人,休天下人负我”,书中写到他知道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后,也将错就错地将吕伯奢也杀掉了;还有对他忠心耿耿的荀彧,在反对曹操进爵后被逼自杀。曹操的残忍、狂暴的性格在这些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为后来他的失利埋下了导火线。尽管在“争霸”的征途中充满了血腥和危机,但曹操的人力资源思想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典范。《三国演义》中曹操对人才的态度可以用四个字进行总结,就是“唯才是举”,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大背景与大环境的因素。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进行了打击,并削弱了当时政府的控制,从而导致“自由竞争”局面的出现。“争霸”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领导人成为一名伯乐唯才是举,还需要有真正能力的千里马。曹操为了得到贤才,组建了青州军,先后进行招贤纳士,在赤壁之战后,总结战败经验,求贤若渴的认识越加深沉,甚至先后定下《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和《举贤勿拘品行令》。面对贤才,曹操竟然能不顾自身形象,未着鞋袜就起身相迎。求

周易二元思维对我们的人生启示

周易二元思维对我们的人生启示 摘要关键字正文 摘要:易理和易象,是以《周易》为源头的易学体系的双足,二者缺一不可。和《辨证唯物论》进行过比较,虽然它们用的名词不同,但是本质上的内容基本相同。周易学是讲究对立统一,辩证的看待人和事,万物遵循宇宙自然规律,而不是迷信。周易的内涵包括‘道’ ‘道’的内容,无所不包,周并不是指周朝或周文王所著而是循环周期之意易上日下月可做阴阳解也是变化之意。周易就是整个宇宙间阴阳变化循环生化。同时也是对我们人生的一种思考,也是对我们人生的一面镜子。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有规律可循的、可认知的世界。宇宙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它是由正反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组合而成,它们是一个完美的组合体。不管是在宏观世界还是在微观世界里,每一个点,都能在它的对立面,合适的位置、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方向上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没有阴阳就没有我们的世界,也就是说没有对立就没有我们的世界。 关键字:对立统一循环唯物 正文: 《周易》凝聚了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位圣人以及历代先贤大圣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包含了他们对社会历史变化的理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位居“群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它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对我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易经是四书五经中的首经,素称“群经之首,百科之源”。不过称为群经之始更加的确切,《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古人作易,知天下。用的是一种宏观思维。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它是根据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科学,用我们现在的

曹操人才观给我们啥启示

曹操人才观给我们啥启示? 曹操是一代枭雄。尽管史书上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戎马一生,为打造江山背上一世的骂名。但是他依靠着自己的政治、军事、人才各方面出色的谋略,成为了三国时期出色的领袖人物之一。 曹操除了具有极高的政治智慧、军事谋略外,求贤若渴的人才观也是其一生极其灿烂的亮点。 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他一开始就实施求贤天下的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认为:“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 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保证。 爱才。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例如,攻克冀州后,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求贤若渴;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高薪聘请、尊重有加,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备加: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然后想方设法争取过来为己所用。事实上这些人都为曹魏集团建立丰功伟绩。他爱才情深,常常产生对人才的深深惜怜,他的数哭郭嘉、典韦,令捧读者不禁潸然垂泪,感动不已。他宴饮长江,以真挚动人的诗歌倾诉自己日夜渴望人才的心情,他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自比,抒发自己礼贤纳士的博大胸怀,希望归附自己的人才越多越好。为了争夺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宝马,封官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尽心机。有时真是达到了不挥手段的地步,曹操得知徐庶很有才能,为把徐庶夺到自己手下,他按程昱的计策,星夜搬取徐母到许昌,先是以礼厚待,企图让徐母写信召来徐庶;一计不成,又赚得徐母手迹,仿其字体,伪造书信,终于把徐庶骗到许昌。正因为曹操爱才惜才,善于罗致人才,才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为实现他“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的政治抱负打下了可靠基础。 惜才。曹操的选人方面也有精辟见解和独到眼光,可以概括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他曾经多次下令,公开向天下求贤。他针对东汉选官的积弊,以无畏的胆略,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在建安15年春天发布的《求贤令》中,他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后来发布的《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他进一步强调:“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公元217年,曹操已63岁,行将就木,但求贤之心愈切,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确指出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具体实践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把人无完人,慎无苛求的思想,把才重一技、用其所长的思想,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了顶峰,充分表现了超越他人的气魄和胆识。 用才。曹操对于人才的任用同样有高超的艺术,经常使用考察和面谈识别方法。汜水关前,关羽要求出战华雄。曹操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三尺,丹风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这形象,

读《周易·乾卦》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周易·乾卦》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周易·乾卦》有感 ——人的一生要刚健进取 水川先生 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是全部由纯阳的爻组成,由于阳爻本身就是刚健不息的属性,所以这一卦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我们经常听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来自这一卦。 前面说了,这一卦代表积极进取,但是进取也是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怎么完成的呢?我们通过一个人的一生来看一下。 我们就从这个人刚刚参加工作开始。刚入职,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入职培训的时候讲师给出的最合适的建议就是”少说、多做、多听、多想”。这个时候的状态正好和乾卦的初爻相应,所谓“潜龙勿用”。别说没有能力,即便是成熟型人才刚入职也要先仔细观察一段时间,找对自己的位置。虽然是“勿用”,但不是不让动呦。而是让人自己观察,没有能力正好就是勤奋刻苦学习的时机,有能力也要等待一个时机给自己发挥能力找到平台。 因为是初来嘛,肯定有许多人暗中观察,这也是应该“潜”的意思。好了,这个人积蓄了一段时间,有了能力。 既然被关注,当这个人的才能或特点被领导发现了,自然就会试着给出一些机会。这个时候就是九二爻的“利见大人”了。注意,如果没有能力,即便是有“大人”关注,也不会利。因为上级领导总是喜欢能干事的员工的(我说的是一般情况下,毕竟一个领导不可能让周围的人都是阿谀奉承之辈)。因此,内因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俗话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头脑”,此话一点不假。否则给你提供了机会,人的能力不足,也不会抓住,即使抓住了,也守不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人的能力终于得到了认可,并给与了适当的职位,就到了九三爻。要知道,这个位置可是有许多人盯着的,有些人也巴不得在职的犯错误。所以,在这个职位上就要兢兢业业,曾子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是这个意思,生怕自己做不好,既有负上级信任,也有负自己的努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终日乾乾,夕惕若”,也就是白天努力工作,晚上也要查找自己的不足。 这一点在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上体现的很充分,曾国藩因为读到“宰予昼寝”,从而不敢中午午休,有的人自己制作功过格,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记录,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论。即便是这样,结果从爻辞上来看也就是“无咎”,说明这样努力奋斗,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不会出现错误。要知道得到这个结果是多么地不易! 不过,做事从来贵有恒,坚持是最重要的品质。终于可以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了。为什么呢?在前面我们提到这个人努力奋斗,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能力提升了想在更高地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者政治抱负,第二种就是“大人”进一步认可其工作能力,也想给他平台。注意前面是内因,后面是外因。如果内因和外因相互配合,事情自然就会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律前进;如果内因和外因不配合,就会转向发展的反面。 所以,九四的爻辞是“或跃在渊”。要么一跃有了更好的前途,要么没有跃好,扑空了又掉下深渊里面去了。 也就是说,在这里事情的发展有了分化。其实,大多数人的发展也就到此为止了。只有少部分人成功了,就进入下面的阶段。没有成功的,就变成了“潜龙”,如果能够吸取教训,并且志向不改,那就继续按着规律走,所以我们听到有“东山再起”的故事,就是这个道理。 成功的就变成了九五爻。九五,是尊位。我们看电视剧,尤其是古装剧在谈到皇帝的时

现代人看四书五经

现代人看四书五经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四书五经”具体指什么,和它逐渐传播、演变的过程。通过对其历史的叙述引出了它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经典及它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后将视线转移到现在,即现代人还需不需要读四书五经,是哪些群体还在需要。面对如今的国学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国学是该在庙堂中高高在上还是应该在江湖民间通俗共赏?最后,四书五经不仅仅是几本古书,更是儒家的经典,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传承它,保护好中国文化的根基。 关键词:四书五经中国文化现代人需求传承 犹豫了许久,终于选择了这个题目。网络上、报刊上为我已给出了太多关于四书五经与中国文化的参考文章,何况这是个粘贴复制如此便利的年代,但依旧想更多的自己动手写下这篇论文。作为一个爱好传统文化却为电路、程序忙碌不堪的工科生,也许我的视角可以更为接近当今社会为生活打拼,难得停下脚步却渴望心灵上的信仰与归属的现代人。 四书五经是什么?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而经中《易》又称《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包括经,传两个部分,体现了先贤对于自然与社会变化

曹操的启示

曹操的启示 曹操的启示 赵玉平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作者:赵玉平Tag标签:无 前言 写一本书是很难的事情。写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书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写一本有关曹操的,让大家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书,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如果你问我,写书过程中什么最难,我给出的答案是:投入最难。有太多的事情、太多的人,太多太多的请求、要求、乞求,必须马上、立刻、随时随地把我从文字的世界中拉出来。不得不出来,没办法不出来,找不到理由不出来。我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写作的时候怕打扰,怕分神,怕有人、有电视、有音乐、有电话,甚至有风声。世界没法躲避,生活没法躲避,日常工作没法躲避,所以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沉入无边的黑夜,去追寻星星点点的灵感。每天的深夜是唯一的选择,当全世界都沉睡了,我才有机会卸下自己所有的面具、头衔、责任、义务,全身心投入到文字的世界中。最艰难的时候,

我甚至会拉紧窗帘,关掉所有的灯,在黑暗中点一支小蜡烛写作。我像一个原始人,在洞穴里,举着一只火把在写;我像一个流放者,在荒岛上,对着无边蛮荒在写;我像一个叛逃者,在奔走的路途中,躲着全世界在写。借用点广告语:熬熬夜透心凉,我要我的文字世界,我的地盘听我的,写作飞一样的感觉,沟通从午夜开始。因为家里空间不大,写作地点基本是阳台,席地而坐,用一方小地毯和一个蒲团构造出两平方米左右的小天地(按北京房屋均价也值六万多呢),然后安坐在上边神游三国。阳台上种满了植物,她们是我写作的陪伴者和见证者。有的时候实在没有想法了,我就只能呆呆地坐在植物旁边,一直坐到深夜,植物在对面枝繁叶茂、花果飘香,以无穷的生命力,向我展示生活的多彩和造物主的神奇。她们抚慰着我,她们启迪着我,她们警示着我。写书不是我生活的全部,但无疑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像一个满身是汗的农民,咬紧牙关经历着春种秋收的考验,期待着满意的收成,并且不断地安慰自己,以这个收成为起点,给自己编织各种各样的梦想。我为自己编织了各种各样的梦想图景,引导自己在艰难中前进。管理学称之为自我激励,我自己称之为画饼充饥。在黑暗中举起画饼充饥的火炬,我得以匍匐前进,痛苦、骄傲、充实而彪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三国这样一个群众耳熟能详、领导信手拈来、专家烂熟于心、媒体反复播放过的

易经与人生

感悟《易经与人生》 摘要: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对于已经距我们数千年之久的古代文化书籍,以及里面所包含的自然哲学、伦理实践和对人生的看法态度,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在这个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但精神方面却缺乏食量的时候,易经更具有引导作用,就像航行在大海中航船的灯塔一样,在迷失的时候能够找回自己的方向。在《易经与人生》这门课程学习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对《易经》这门深奥哲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程中,老师讲解的几项基本的卦象,也使得我对人生和哲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易经乾卦坤卦 据说,易经是由伏羲氏和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先有伏羲氏做先天八卦图,后周文王姬昌被囚七年,闲来无事在前人基础上推演出后天八卦图。从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籍,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了这些预测规律理论的书。以现在的角度看,这很有迷信的成分,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占卜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奠基和促进作用,而易经更是对后来各种文化、经籍、言行等等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无论是儒家、道家等远古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到明朝时期创立的心学,乃至民国创立现在很流行的厚黑学,在它们的立言中都能找到易经的根源,也因此,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成为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本质就是用来占卜的书,但是社会中的很多人却打着易经的旗号招摇撞骗,像什么算命测字看风水。我认为,学习易经能够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预测到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但是这要求学习者本身的学习修养,这么深奥的哲学思想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够看透看穿的,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看透所有人的未来。易经,给有学问的人带来的是人生的境界与追求,给迷信的人

中国神话故事的文学内涵

中国神话故事的文学内涵 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神话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它的神奇、瑰丽,反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而每个民族的神话故事都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本书收录了汉族、布依族、侗族、景颇族、拉祜族、黎族、蒙古族、苗族、怒族、纳西族、瑶族、裕固族、壮族等民族的六十多篇神话故事,从中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优美、动人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对传承传统文化、开启智慧、拓宽视野有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走进神话传说的世界,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与斗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热爱、对纯贞爱情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人物与势力的憎恶等丰富细腻的感情。这些神话传说对于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思想认识、文学艺术以及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直到今天,神话传说那瑰丽神奇的艺术境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拼搏精神,仍然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可以在这一本书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神话与传说,在欣赏神奇怪异的故事的同时,获得知识上的提升和精神上的鼓励。 中国古代神话在内容上的第三个特点是人文神话的相对丰富。除了圣君贤臣与文化英雄事迹外,中国的人文神话至少还有两类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第一类是以感生情节为核心的始祖神话。中国的始祖神话异常丰富,以姓族为单位,华夏集团大部分著名的姓族如夏、商、周、秦、楚都有自己的始祖神话,而东夷、苗蛮、戎狄等尚未融人华夏集团的部落也有自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现代人有何启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现代人有何启示 “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说明,修身齐家平天下中的 平是指天下平和,表示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秩序的意思是受佛教思想:众生平 等的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天下太平的理想。 ? ?出自:《礼记·大学》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译文为: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 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 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现在应该如何修身 相由心生,相信诚于中者,形于外。这无 关面相等唯心的观点,而是真切感受到读书能明理,明理气自成。一个通情 达理的人,一定会表现出对周围环境和人的理解和包容,并尽量调整自己来 融入集体,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人文。借用《平天下》中“修身篇”观点:“修身治平”是一个完整的人格成就途径,是由内及外、从个体到家庭再到国家、天下,个体道德在外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充实、达到化成天下的境界。对

曹操带给我的感受

曹操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一心想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说的谋…… ——《曹操》曹操,字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他在历史上的形象不算太好,客气的说法是“奸雄”,不客气的说就是“奸臣”,甚至“奸贼”,这自然与他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脱不了干系。 但这句话是谁说的呢——罗贯中,在大部分史书中,这句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看着差不多,其实大有差别,其意为虽然我错杀了人家,但也没有办法,这里的人家是指“吕伯奢”一家,而不是“天下人”。应该说,他还良心未泯。 耳边又响起熟悉的旋律,恰好听到“东汉末年分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的确,曹操的行为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自是无法揣摩,说他奸,他的确也奸。 许攸夜见曹操,曰:“公今军粮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笑曰:“休

瞒我,粮已尽矣!” 这段经典对话如今也是人尽皆知,曹操的奸也是在这儿展露无遗。 细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细听林俊杰的《曹操》,我看到了曹操的可爱与才气,听出了曹操的真诚与温柔。 有道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生奸诈的曹操行走到人生终点时也变得温柔。他在最后的《遗令》中,絮絮叨叨地写了许多琐事的安排,如:“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 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同时,还精通于文学、书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求贤若渴的强烈心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他对穷苦百姓的深刻同情。 这就是曹操,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阎王脾气、菩萨心肠;英雄气派、儿女情怀。 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 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旋律:东汉末年分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感悟周易、感悟人生

一、选课感悟 二、学习《周易》感悟 三、感悟人生 选课感悟:在我报选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周易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没有真正的了解和学习过,只是在电视、书籍中听到或看到过,一直觉得很神秘,唯一的感觉就是直接把“周易”翻译成“算命”、“风水”。看到学校公选课上开设了这门课,很是激动,所以我抱着想学习周易那种能预知未来的神奇力量的好奇心和对风水之说、还有周易与中医学的联系,报选了刁老师的这门《周易与中国文化》。 等到真正进入课堂后,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它的起源、它的历史、它蕴含的深层的哲理,我才开始慢慢走进周易精彩的世界,才明白单纯的把周易理解为算命,实在是泯灭了它的博大精深。我发现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里面的东西:警句,哲思,教化……惊叹于它一整套庞大的系统:卦象,六十四卦的卦义,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应,与天干地支的对应,与中医中人体器官的联系……总之,我是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了,在课后空余时间我又多出了一项新的爱好,了解周易,体会周易、感悟周易与人生。 但毕竟是刚刚接触不久,我能力有限不能一下子把那么深奥的学问研究透彻,下面简单的结合老师所讲授的和我自身的理解谈谈我眼中的周易。

学习《周易》感悟: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据说最早是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称为《周易》,它在古代的时候是帝王将相必学必懂的哲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 《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平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一点,但事实确实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生活中常常说谁阴阳怪气,谁又变卦了,或者常用扭转乾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另外还有否极泰来,还有乐知天命,物极必反之类的口语和成语。 《周易》:“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是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与阳;阴与阳又产生了四象,即老阴、老阳、少阴和少阳;四象又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这八卦就是用来判断吉凶,确定吉凶之后则可以从容应对,从而使人生少些挫折多些顺利。现在我知道这并不是迷信,而是通过运用八卦预测的科学方法,推理并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的有关信息,使我们做到对一切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有恃无恐。 周易卦易系统中的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可以依其卦辞或者爻辞推测相应的人事吉凶和人生道理,这不仅可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神话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它的神奇、瑰丽,反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中国神话故事一直影响了周边一些国家开始癔造“神话”,不过它们的现创“神话”没有那种经过时间传说的历史厚重感,全是近代才开始编写的,全是造假。 特点 中国神话一直是人类最早的幻想形口头文学作品,上古的《山海经》有好多中国神话的影子,这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神话故事的典籍,独一无二,足以申请吉尼斯。中国神话创造了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中国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神话故事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神话来源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迹。 不论是世界文明发生最早地区的原始社会民族,还是当今世界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民族,他们流传的许多神话故事都大同小异。 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但是,在全球各地,也出现过对同一种现象充满惊人相似性描述的神话。例如关于上万年前的全球大洪水的神话在许多地区的同一时期都有类似的描述。

《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摘要】老子的《道德经》从过至今已经有了诸多的解读,但是事实却是,解读的人很多,真正去实践的人却是很少。老子的道德经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只是从道德层面去解释和说明一些道理,更是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本文也是想从现代社会的诸多现象中去解读和归纳理解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些言论。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现代社会

《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中国的历史上,佛道儒三家并立,道家算是三家里相对影响较小的一个,也是在历史上没有影响朝代进程的一个。道家算是由老子创立,《道德经》更是大众读物,但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来看,道家的思想不适合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而且佛道两家都是出家人,讲究远离是非,无关俗世。出世之人,讲究清心寡欲,无关功利,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连寺庙里的和尚都没做到这一点,出世和入世,其实在现代社会看来,差别也并不是那么大。但是道家思想仍有其可学习之处,只是道教并没有很好的传承。佛教在唐朝达到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也是道家最为弱势的时期。而道教的人到最后多追求长生,炼制丹药,虽多为帝王所用,但跟平民百姓都没有什么交集,这也是为什么道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名声不好的原因。尽管道家不像佛家那么声势浩大,却也出了诸如张三丰这样的名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影视作品里,张三丰在布道之时最常用的句子。 古人重名节,但是在历史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臣子为君主死节之时最常见的现象,何为名,但名节之重,似乎为生之根本,远胜事情本身的是非。然而,史书上所肯定的很多名,未尝不是错。名,有好有坏,但中国历史上为一己之名而在实质上贻害底层民众的人为数不少。试想古代那些功高盖主的将军们,帝王们,哪个不是踩着千万士兵的姓名而被人景仰。汉武帝远驱匈奴,文景二帝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所积累下的国力,损耗大半。汉军死伤几何,却无人在意。匈奴投降者亦被斩杀。文治武功,汉武帝已经成为正面角色。被称为奸雄的曹操,在占据兖州之后,属下程昱制人肉脯救活了无数青州的黄巾兵,却在徐州为报父仇而屠城,在官渡之战之后坑杀袁绍军降卒。是他嗜杀?非也。袁绍军降卒甚多,然曹操军在官渡之战前就已经粮草不济,自军都难以在回师途中不断粮,袁绍军就只能看着活活饿死。于公于私,袁绍军降卒都是必死之局。恶名与好名,往往只是一线之差。然而,在真正意义上,二者并无实质差别,都是杀人,只不过一个是敌国,一个是敌对势力,民族不同。所谓正义与邪恶,很多时候界限并不那么分明,其实在利益的分化下,什么是正义,何为道,你谁能分得清。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因此圣人治世,便淡其心志,让其吃饱,削弱其争名夺利之志,强健其身体健康生活。如果人民没有名利之心,没有欲望之争,便也就不会有人自以为聪明,要鼓起人的名利之心,作起祸乱,正是如今贪官之所为。送贿受贿也皆出于此也。埋怨现实残酷的人,有没有想过,造成

《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只是分享

《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摘要】老子的《道德经》从过至今已经有了诸多的解读,但是事实却是,解读的人很多,真正去实践的人却是很少。老子的道德经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只是从道德层面去解释和说明一些道理,更是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本文也是想从现代社会的诸多现象中去解读和归纳理解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些言论。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现代社会

《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中国的历史上,佛道儒三家并立,道家算是三家里相对影响较小的一个,也是在历史上没有影响朝代进程的一个。道家算是由老子创立,《道德经》更是大众读物,但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来看,道家的思想不适合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而且佛道两家都是出家人,讲究远离是非,无关俗世。出世之人,讲究清心寡欲,无关功利,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连寺庙里的和尚都没做到这一点,出世和入世,其实在现代社会看来,差别也并不是那么大。但是道家思想仍有其可学习之处,只是道教并没有很好的传承。佛教在唐朝达到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也是道家最为弱势的时期。而道教的人到最后多追求长生,炼制丹药,虽多为帝王所用,但跟平民百姓都没有什么交集,这也是为什么道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名声不好的原因。尽管道家不像佛家那么声势浩大,却也出了诸如张三丰这样的名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影视作品里,张三丰在布道之时最常用的句子。 古人重名节,但是在历史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臣子为君主死节之时最常见的现象,何为名,但名节之重,似乎为生之根本,远胜事情本身的是非。然而,史书上所肯定的很多名,未尝不是错。名,有好有坏,但中国历史上为一己之名而在实质上贻害底层民众的人为数不少。试想古代那些功高盖主的将军们,帝王们,哪个不是踩着千万士兵的姓名而被人景仰。汉武帝远驱匈奴,文景二帝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所积累下的国力,损耗大半。汉军死伤几何,却无人在意。匈奴投降者亦被斩杀。文治武功,汉武帝已经成为正面角色。被称为

神话的意义

神话的当代文化意义 张涛 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古老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想的,是先民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最朴素的解释,先民们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条件的限制,对很多的现象都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他们以神话为形式幻想故事,创造出很多基于现实又远离现实的形象。或者说神话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关于神的故事。神话记录了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理解,对于宇宙万物的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所表现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幻想的故事。他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过去的神话都已经变为现实,故产生“神话是落后时代的产物,当今神话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种种说法。事实上是这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来源于哲学,而哲学来源于神话,不管是如今的神话、哲学、科学,他们都是在探讨天地人这三者的奥秘、人生价值,时代在不停的发展,而当神话不能满足人们对天地人三者的研究时,哲学就出现了。当哲学同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科学就出现了。神话的意义是一个文明的起源。 神话当然是人类最初感觉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就像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一样,它总带有娇爱、稚气、散漫的特点,丝毫不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它企求的不是要找出某种客观规律,而是要造成一种幻境,一种外观,甚至一种假像。实际上,它就是人类最初为自己的生活世界所寻得的一种意义。神话应该说是人类最初的揭示意义的活动,创造意义的活动。既然生活的世界没有意义,那么人总得造出一个意义,否则,人继续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存活就完全没有道理了。人的生活与动物的生活的不同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他的生活必须要有某种依据,某种希望,某种道理,而决不只是为了存活,为了活得舒适。只有人懂得什么叫荒诞。 随着人类的认识能力的增长,随着自然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式的泛化,人通过神话的感觉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消失了。如果说,自然科学对世界的认识能为人们提供一种生活上的价值和意义,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但如果它并没有提供一种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古老的神话又消失了,问题岂不更严重了吗? 浪漫派美学正是从这一出发点来思考重建神话的问题的。诺瓦利斯说:“这

2016尔雅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秦穆公得到的第一个奇才是()。 A、蹇叔 B、孟明视 C、九方皋 D、百里奚 正确答案:D 2()曾是上海青帮中的著名的人物。 A、王金荣 B、戴笠 C、蒋介石 D、杜月笙 正确答案:D 3春秋五霸不包括()。 A、吕不韦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正确答案:A 4孔子管理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仁治 B、有教无类 C、民本思想 D、以德治人 正确答案:C 5安禄山叛乱中带病出征的将领是()。 A、李光弼 B、哥舒翰 C、杨国忠 D、郭子仪 正确答案:B 6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精神激励包括()。 A、文化修养和奖励表彰 B、公平激励机制 C、树立进取的价值观念 D、以上三项 正确答案:D 7“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一句告诉人们打仗时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条件下,()是最要的,是成功之母。 A、必胜的信心 B、战略战术 C、能兵巧将 D、强有力的支援 正确答案:A

8在市场经济中,影响企业兴衰的关键是()。 A、资金流 B、员工管理 C、决策 D、资源开发 正确答案:C 9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A、李悝 B、吴起 C、商鞅 D、韩非子 正确答案:D 1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中首次提出的?() A、十三届三中全会 B、十四届一中全会 C、十五届二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正确答案:D 11孙子认为,在“道、天、地、将、法”这五个因素中,()应排在首位。 A、天 B、法 C、道 D、将 正确答案:C 12朱元璋要求官员绝不能先斩后奏,但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例外? A、平定叛军 B、庆功 C、举报奸细 D、赈灾 正确答案:D 13以下不属于“唐初四杰”的人是()。 A、王勃 B、杨炯 C、骆宾王 D、李贺 正确答案:D 14以下不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A、民贵君轻 B、仁者爱人 C、清静无为 D、以和为贵 正确答案:C 15“草木皆兵”的典故出自以下哪场战争?() A、赤壁之战

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十大经典管理哲学故事

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十大经典管理哲学故事 曹操长于罗致人才和爱惜人才,广开贤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选贤任能。以下是精心的关于曹操的十大管理哲学读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治国方面的措施很多,在招纳、使用人才不拘一格,只要有“治国用兵之道”即使有严重缺点的人,都提拔重用。本书以轻松幽默的风格,通过跨越时空的艺术想象,在深入研究史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讲述了曹操管理和经营的故事。 一、努力招聘到理想的人才: 曹操提到在聘用新进人员,或是负责经营最大事业部的管理阶层,都必须完全与公司的哲学和目标一致。如果这个人可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也了了解公司目前的营运和努力的方向,那么他不但会努力达到眼前目标,也会对组织的更大目标有所贡献。 在沙丁鱼和鲇鱼中受到启发,招收一些“鲇鱼式”人物,利用这些人的干劲,创造竞争气氛,以增加群体活力和组织发展的动力。

招募善用“歪门邪道”的人,因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你必须有能力战胜别人,否则就会被人“吃掉”招募那些善用“歪门邪道”的人,对公司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会很有帮助。 二、为每个人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善用人者都采取“五湖四海”的政策。曹操的“唯才是举”的用人针,这就突破了分品做官的人事制度,不管出身于什么门第,或有否品行,只要有本事建功勋就有官做,这就为下层士人及广大平民广开仕进之路。但对人才们却又是持的双重标准,并非才才组皆爱。 重视善于思考、有主见及对下属的施差异管理。并将人分为四种风格偏好:“卓越型”、“行动型”、“理想型”、“和谐型”。并指出有差异才有碰撞,才有思想的火花,才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比较,才有竞争,才有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爱提意见的人有时可能拥有真理,而互相的探讨和启示会有创新的思维。 三、把握好管人的分寸和尺度: 曹操强调,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管人治事。现代社会中,领导者大多具备突出的才干,不然也当不领导。但是同为领导,业绩和成就却有较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人艺术的高低。善管人

周易对我的启发

学习周易,感悟人生 《周易》对中国人的影响无疑是深远和巨大的,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还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然而相比儒家思想,许多人并没有什么机会系统地接触《周易》,加上历来人们用它占卜算卦,因此我们总是觉得它是神秘而高深莫测的。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这一学期我终于接触了《周易》这门课。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以定型的,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其过程之始终。只是我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表现为:大多数人类至今尚不具备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融天人地为一体的系统的思维框架。但是,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尽管人们不了解《周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运用《周易》的智慧。就如同没有学过孙子兵法的外国人也能带兵打仗,照样可以符合兵法一样。一个不识字的农民,他可能不知道牛顿三大定律,但他的一举一动无不符合这三大定律。而一旦我们掌握了《周易》,就如同掌握了现代科技一样,可以主动地去运用这个规律。在这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周易》既高深,又浅显。因为它在剖析宇宙人生规律的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策略。每次上完课,我都会觉得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如果说有的课教授的是知识和技能,那《周易》予我的,则是人生的智慧和启发。 《周易》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它的辩证思维。“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事内部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此消彼长,此进彼退地运动着。而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阐述的就是这一规律,而《周易》的这种辩证思想让我们在困境之中不至于绝望,而是懂得“潜龙勿用”(来自乾卦)韬光养晦,积攒实力,厚积薄发,迎来希望和转机;让我们在安逸之中也懂得“履霜,坚冰至”(来自坤卦)防范于未然,保护来之不易的成功果实。这将帮助我们智慧地面对祸福吉凶,也将帮助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走得更加坦然。 周易的辩证思维中其实还隐含了另外一个重要思想,即为人要中庸。何谓“中庸”?即中和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用现代语言表示,即以理控情,情当合理!《周易》以为,行事若能达到“中”的高度,就实现了最理想的境界。而物极必反,让我们进一步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量力而为而不可穷极的道理,这提醒了那些博弈在风尖浪头者见好就收。但是,大部分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也做不到见好就收。太多的欲望会导致罪恶,许多贪官因此葬送了自己的家庭前程;太多的自由会导致堕落,许多人叫嚣着“不自由,宁毋死”,殊不知太多的自由会让人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太多的爱会导致伤害,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像紧紧的绳索,束缚孩子的成长……穷极必反,所以我们心中必须有一把中庸之道的尺子,来测量我们的欲望、自由和爱。 周易给我另一个启发是要自强不息。我想无论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不能懈怠而停下学习的脚步,而是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鞭笞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