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专题整合】

一、阶段特征:

二、早期人类:

三、农耕社会:

四、史实与传说的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

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含答案(1)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 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2.《礼记。礼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选贤与能“实际上指的古老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所示文物的研究价值包( ) ①推测北京人是否会用火②复原其外貌特征 ③判断北京人的生活组织方式④推测其生活的年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下列文物图片为研究半坡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 ) A.B. C.D.

5.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据此可以推测() A.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深林和水域B.北京人会使用工具猎取动物 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留火种D.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6.20世纪考古学家从某远古人类遗址中,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据进一步分析,这些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该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7.科学是我们对待事物应有的态度。下列说法你认为属于科学的是 A.女娲抟土造人B.上帝造人说 C.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D.人类从古鱼类进化而来 8.《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实质是 A.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思想高尚B.社会还没有产生私有制 C.天下人们大公无私D.原始社会时期实行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9.以下示意图说明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到20万年 B.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 C.化石是了解北京人特征的主要证据 D.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小 10.下列叙述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作为最可靠史料的一项是 A.“女娲造人”的传说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 C.电影《荆轲刺秦王》 D.小说《封神榜》 11.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蓝田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元谋人 13.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七年级历史上册总结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能否制作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使用打制石器,群居,会使用火。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直立行走. 3、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穿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捕鱼,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1、原始农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原始农业产生。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河姆渡人的生活: 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住干栏式建筑,栽培水稻使用骨耜,饲养猪狗和水牛。 3、半坡人的生活:

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制作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猪狗,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1、炎黄联盟: 五六千年前,在黄河流活动的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会并,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尧舜禹的禅让: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民主传位的方式叫“禅让制”。 标准:德才兼备 2、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的精神: 创新精神、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最新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教学文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学校:_ _________ 编制人:李步秋审核:郑璐 第一步:课前预习探新知要求及评价【复习目标】 1.知道元谋人、北京人和半坡人、河姆渡人的生活特点。 2.掌握农耕时代的居民及生活特征。 3.了解远古传说中的著名人物及禅让制。 重点:四种居民的生活状况。 难点:远古传说及禅让制。 【相关要求】 1、精神饱满、充满自信、自主复习、主动思考、大胆发言。 2、主持形式:单人主持人安排:课代表 【课前温习】 1.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居民有哪些? 2.使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居民分别是什么? 3.元谋人、北京人、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活特点是什么? 4.远古传说著名人物有哪些?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哪些?认知复习目标时,注意把握重点。 1.课前自主预习,认真完成预习问题。 2.主持人引领指正答案。 第二步:课内探究深挖掘 具体探究活动要求及评 价 【网络结构】 【专题整合】一、阶段特征:教师引领学生归纳总结。思考。小组展示。

二、早期人类: 三、农耕社会: 四、史实与传说的区别: 1.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归纳概括,文中标记

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2.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合作探究】 1.说说元谋人有哪些生活特点? 2.思考:北京人有哪些生活特点? 3.想想: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住房样式有何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步:巩固拓展提能力 具体活动安排要求及评 价【课内练习】 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 2.如果从特征上来判断是否是“北京人”,你判断的理由中不会有() A.手脚已经分工 B.上肢基本具备现代人的特点 C.面貌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 D.保留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 3.现代猿类的智商在动物中数一数二,在进化史上与人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 B.会不会劳动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是否群居 4.根据下列信息判断出的远古人类是() 信息一:上图是其头部复原图。 信息二: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 信息三: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过惯了现代生活,人类似乎忘却了茹毛饮血时代。而一批 美国现代人反其道而行之,钻进山林里过起了原始社会的日 子(见右图)。那么,你知道几十万年前北京人摆脱“茹毛饮 血”生活的关键是什么吗() A.使用打制石器 B.使用天然火 C.使用磨制石器 D.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结合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找出关键信息,完成练习。 结合教材内容及图片,找出关键信息,完成相关练习。

(完整word版)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 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类形成的具体过程,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 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而前肢则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石块和木棒,并采集植物,扑捉小动物,最后终于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上的一系列变化,而大脑和感觉器官也日益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 2、氏族是怎样产生的?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氏族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及认识到近亲通婚的危害,人们排斥了血缘群体内部的通婚,进行族外通婚形成了氏族。母系氏族的特征是,实行群婚,世系按母系计算,有管理机构。 3、分析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陶器的广泛使用和磨光石器的流行,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较稳定的定居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时期。 4、综合说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原理。 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个体劳动和私有制,出现了贫富分化,有了战俘奴隶和债务奴隶,产生了贵族、平民和奴隶的阶级差别,产生了暴力机关。 5、阅读下列材料:“整个氏族制度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它从一个自由处理自己事务的部落组织转变为掠夺和压迫邻人的组织,而它的各机关也相应地从人民意志的工具转变为旨在反对自己人民的一个独立的统治和压迫机关了。” ---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61页。 回答问题:(1)马克思、恩格斯这段话主要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时期?从氏族公社向阶级、国家的过渡。(2)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从国家产生的原因、过程、类型及国家的职能分析。 6、简述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农业革命导致又一次人口爆炸,其规模可与随人类形成而出现的人口爆炸相比。在旧石器时代,正在进化中的人类不断改进工具,使生产率提高,从而使人口相应增加。约100万年以前,猿人的人口数还只有125000,可到了距今1000O年时,以狩猎为生的人类的人口数已上升到532万,约增长42倍。现在,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一定地区的食物供应量比过去更多更可靠,因此,人口数的增长也比过去更迅速。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人类的人口数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与旧石器时代 100万年中的人口增长数相比,约增长25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三章人类—食物生产者 回答问题:结合该段文字分析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新石器时代初期人工裁培植物获得成功。这样,家畜饲养业和农业便发明出来。人类从此由食物采集和渔猎型经济转变为食物生产型经济,从游荡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生活方式,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其历史意义可与近代机器革命相提并论。因此这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被称作“新石器革命”或“农业革命”。-—周启迪《世界上古史》,第18页回答问题:(1)新石器时代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时段?约11000年前 (2)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有哪些方面? 1)人类从食物采集者→生产者: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2)农业、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3)生活资料方面:较多依靠、适应自然→利用、改造自然;4)在农业生产基础上,人们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等现象的观察,积累经验,产生初步的人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新的高度;5)为以后一系列社会变革创造条件: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人口较大增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卷附答案(1)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 卷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4.小明想去参观世界上内涵最丰富、遗存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此,他应前往( )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半坡D.浙江余杭良渚 5.关于下图文物(猪纹陶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 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 6.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据此可以推测() A.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深林和水域B.北京人会使用工具猎取动物 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留火种D.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7.《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实质是 A.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思想高尚B.社会还没有产生私有制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一) 史前时期

基础知识过关 中国古代史(一)史前时期 1、①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分) ②什么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1分) 2、①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生活地点在哪里?距今多少年?(3分) ②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什么?(1分) 3、①北京人距今多少年?(1分) ②有什么外貌特征?(1分) ③北京人掌握了哪些生产生活技能?(4分) ④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4、①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别生活在什么流域?(2分) ②他们各自居住在什么样式的房屋?(2分) ③他们分别种植什么农作物?(2分) ④他们使用什么样的陶器?(2分) ⑤他们有什么共同点?(2分) 5、①海内外华人为什么自称为“炎黄子孙”?(2分) ②海内外华人祭拜炎帝和黄帝有什么作用?(1分)

参考答案 1、①证据:化石; ②依据:考古发现。 2、①元谋人;云南元谋;距今170万年; ②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3、①约70万-20万年; ②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③制作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会采集狩猎;使用天然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④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4、①半坡人:黄河流域;河姆渡人:长江流域; ②半坡人:半地穴式;河姆渡人:干栏式; ③半坡人:粟;河姆渡人:水稻; ④半坡人:彩陶、乐器(人面鱼纹彩陶盆);河姆渡人:陶器、玉器(猪纹陶钵); ⑤共同点:懂得了更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工具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 5、①炎帝、黄帝的发明创造,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②作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教案

第课 时间:班级: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途径了解考古动态,关心有关的研究进展,锻炼收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时:一课时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以及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起源 1、关于人类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神话。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人类已知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非洲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与人类有哪些主要差别?那么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或者说人脱离动物界、走向独立发展的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制造。 3、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4、三大人种的形成 给出三大人种图片,说一说:他们分别属于哪一人种?你是怎么样分辨出来的?人种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是影响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各人种毛发、肤色等体貌特征的差异,就是他们适应各自环境演化的结果。 强调:各人种只有外表上的差异,决无智商高低、种族优劣之区分,各种族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是后天因素决定的,种族歧视是决无道理的反文明行为。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题含答案(1)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题含 答案(1) 一、选择题 1.《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足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2.《礼记。礼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选贤与能“实际上指的古老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下列文物图片为研究半坡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 ) A.B. C.D. 4.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据此可以推测() A.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深林和水域B.北京人会使用工具猎取动物 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留火种D.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5.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 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6.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猪纹陶钵②干栏式房屋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骨针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② 7.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如果我们把:“黄河流域、种植粟和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原始农耕文化”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判断出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丁村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 9.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发展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阳上崎潢帝,吴阳下畤祭啖帝。”历代类似的祭祀活动从未中断,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 A.治水英雄B.人文始祖C.先蚕之祖D.造字圣人 11.下图所示的远古人头部复原像最可能在下列哪座城市的博物馆里看到?() A.昆明B.成都 C.西安D.北京 1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13.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

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

章节名称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 课时安排教学班级 课程性质█理论课 ?实践课 ?理实一体课 课次审批 第 1 次课 教学 目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了解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和独立思考,对历史史实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脉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难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进程。 方法突破:借助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演绎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让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难点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重在学生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表达。能想、敢说,在交流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时间 分配 导语设计: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是一朵朵跳跃的浪花。今天,我们就来采撷夏商西周时期的故事,听故事,学历史。 一、听故事,学历史 故事一:在我国远古时代,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禹去治水。禹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他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大禹除了指挥疏导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 问题:大禹治水造福黎民。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大禹的重要事件?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归纳。故事法 五分钟 四十 分钟

史前时代 2 第三节 文明的产生

第三节、文明的产生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初始文明则是指史前时代结束后的最初的阶级社会,其创立的过程是由血缘家族、氏族、军事民主制过渡到国家的过程。初始文明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 初始文明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夏商文明等。此外,爱琴文明和印第安文明也是“文明的摇篮”。由于世界各地发展的特殊性和不平衡性,世界各地初始文明产生的时间也不一致,有的地区、民族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些地区的部落直到今天仍然处在“野蛮”状态。 【文明产生的标志】 文明产生的过程,也就是由“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就是由血缘家族、氏族、军事民主制过渡到国家的过程。 文明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在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中有着充分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印章的出现反映了私有制观念的萌芽,墓葬中陪葬物品的多寡反映了贫富的分化,而以妻妾、奴隶和大量牲畜殉葬则反映了男尊女卑的家长制家庭关系和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阶级的产生。规划完整的城市和宏伟的宫殿反映了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出现。 传统观点认为,世界上所有最古老的文明都是发源于大河流域,水利灌溉的需要导致了阶级社会的产生。近些年来,有的学制结合最新的考古学成就,指出农业的发生和城市的出现时文明的起源。基于此,文明最早不是发生在大河流域,而是在山地或高地边缘。如两河流域最早出现的城市国家,只是由于后来气候干旱的原因才迁到河谷地带。此外,还有学者提出,最初的农业不是靠人工灌溉而是依靠天然降雨,即使是在河流谷底,兴建大规模的灌溉系统也是文明出现之后的事,因此,人工灌溉并非文明的起因。 文明的特征——人类学者认为:城市中心、由制度保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但并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备这一切特征。 目前学术界比较推崇荷兰学者克鲁克荷恩的判断方法,标准是在三个基本条件中只要具备其中两个,便可以称之为“文明”。这三个条件都可用实物佐证,而其内容又反映了丰富的社会发展情况。 这三个条件是: (1)在一定区域的聚落中已经有好几个互相联系的、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成真、急诊或城市这一条直接与生产规模和经济水平有关。有学者估计,以文明产生时的农业生产条件衡量,要保证一个人脱离生产从事脑力劳动或者过不劳而获的生活,从社会整体需要看至少需要集中剥削数十人的劳动,当国家组成时,这些脱离生产的人员必然要数以千百计算,那么被统治的人口至少在数万以上,而几个5000人以上的市镇及其联系的人口总数大约可以与之相当,而且有了好几个这类彼此联系的城镇,不仅说明农工商各行业、私有已较发展以及它们控制下的广大农村,他们之间还会因由隶属关系而出现中心或首要城镇,此处即国家中央机构所在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2.火的使用可以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4.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 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5.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

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依据这些特别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一些情况。 6. 研究史前时期的主要依据是遗址考古和化石。 7. 掌握元谋人和北京人的位置,认识北京人复原头像。 练习题 1.我们判断元谋人是人而不是猿的依据错误的是() A 两颗门齿化石 B 粗糙的石器 C 炭屑和烧骨 D 会人工取货 2.元谋人、北京人遗址中,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首资料,要通过()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3.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下列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

B.人与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4.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其生活方式是() A 过着定居生活 B.过着群居生活 C.过着游牧生活 D.过着渔猎生活 填图题 (1)在上图长方框中填写我国远古人类遗址的名称。并写出其所在流域。答:元谋人遗址;长江流域 (2)北京人遗址位于什么流域?答:黄河流域 (3)说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答:分布于大江大河流域;有利于渔猎和采集等。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我国原始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早期。

中国古代史史前时代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当时的人类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比较粗糙,这样的石器考古学称为旧石器,这一阶段为旧石器时代。 元谋猿人:1965年发现于省元谋县上那蚌村,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我国境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其化石为两枚上中门齿,可能属于男性青年。共存的还有三件打制石器、兽骨、炭屑及烧骨等。 蓝田猿人:1963—1964年发现于省蓝田县,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距今约有60万—100万年。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上颌骨、下颌骨各一具,还有牙齿十余枚。头盖骨骨壁极厚,脑容量很小。此外,还发现有一些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 猿人: 1927年发现于房山县店的龙骨山洞穴里,距今约有20万—70万年,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直立人。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牙齿等,四肢进化比较快,头部比较落后。在人的洞穴中,还发现了10万多件石制品。洞穴中还有用火的痕迹,这证明了人不仅在使用天然火,而且还会保存火种。 血缘婚、血缘家庭:古人时期的婚姻关系,已摆脱了原始的杂交状态,进入群婚的早期阶段,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父母和子女间不得婚配,这叫做“血缘婚”。由这样的关系结合而成的社会组织称

为“血缘家庭”。这是人类婚姻状态的一大进步。 寺遗址:新时代时期晚期的文化类型,前1900年。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于襄汾县寺村南,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涵以龙山文化寺类型为主。发现了城墙、大型夯土建筑、穴窑等遗迹;出土了器、石器、漆木器等文物。寺遗址对研究我国新时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性质、国家的起源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因发现于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山顶洞人的体质形态已基本消失了猿的特征,和现代人基本一致。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山顶洞人仍在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已学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班辈婚:又称“血缘群婚”。此种婚姻属于同一集团部的同辈男女互为共父共妻,异辈之间绝对禁止通婚。班辈婚严格禁止长辈与晚辈、祖先与子、父母与子女通婚,血缘群婚制的出现,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它为后来母系氏族的族外群婚奠定了基础。 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人类使用的石器主要为磨制石器,而且越来越磨制精细。考古学上称此种石器为新石器,称使用新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裴岗文化: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发现于省新县裴岗而命名,是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距今7000—9000年,与后来的仰韶文化关系密切。裴岗文化的石器以磨制为主,裴岗遗址中有房基、窑穴、墓地等村落遗迹,似有一定布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1)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次 模拟试卷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2018年10月17日,恭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代表在人文初祖大殿缅怀始祖功德。在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另一位人文初祖是()A.炎帝B.尧C.大禹D.商汤 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蓝田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元谋人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A.神话B.书籍C.传说D.化石 4.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云南 B.北京 C.浙江 D.陕西 6.“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 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8.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一单元世界古代史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释题:史前时代:没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 文明时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三大人种的形成;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形成及其特点;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教材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简单了解与人类起源有关的知识;通过图片,掌握人种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的劳动不仅改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原因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起源 1、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2、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约三百万年前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茜”,归类为南方古猿。 3、根据: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4、人类的进化: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

史前时期:北京人

史前时期:北京人 (时间:45分钟总分:60分) 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聚落遗址 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 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9.“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炎帝 B.大禹 C.黄帝 D.舜 11.“涿鹿,中华大地令人神往的地方!涿鹿,中华民族诞生的英雄山冈!涿鹿,中华民族从这里文明启航!涿鹿,中华民族灵魂的桑梓故乡!涿鹿,中华民族朝拜三祖的殿堂!”下列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是( ) ①黄帝②炎帝③蚩尤④大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 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无关 ..的一项是( ) A.首创耒耜,种植五谷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D.学会煮盐,教民通商 13.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 A.仓颉——缫丝 B.隶首——文字 C.嫘祖——算盘 D.伶伦——乐谱 14.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A.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 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 D.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 15.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炎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 B.尧发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组合列举 16.劳动创造了人本身。(3分) (1)会不会________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单元知识要点复习(2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单元知识 要点复习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课标要求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主要知识点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发现元谋人的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碳屑和烧骨,推断出元谋人的各项状况,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北京人 1.发现: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的。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后,该遗址还发掘出土大量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北京人的特征 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脊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生活环境: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动物出没,水草丰美。 生活状况: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和长时间保存火种,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历史意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 1.发现 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距今约3万年。 2.状况 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过着集体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课标要求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主要知识点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展的表现: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使用耒耜等翻土工具。 2.历史影响: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近三年中国古代史分类真题(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近三年中国古代史分类真题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内容标准(2011版)】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湖南考试标准(2019版)】 了解: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与发现的意义。 一、选择题 1.(2019?常德)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 A.云南B.北京C.浙江D.陕西 2.(2019?云南)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图所示为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这一远古人类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2019?益阳)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4.(2019?怀化)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生活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5.(2019?青岛)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B.干栏式建筑C.打制石器D.骨耜 6.(2018?北京)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7.(2018?绥化)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8.(2018?海南)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由如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A.学会磨制石器 B.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懂得采集果实 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9.(2018?东营)与“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相关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10.(2018?烟台)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考古学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它和“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文献资料。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近代的文化遗存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的。考古调查、发掘的资料要经过室内整理,在编写成报告和综合研究才能成为用于研究的资料。不是考古调查、发掘所获得的资料都不是真正的考古学,而只能成为“金石学”和“古器物学”。 英国的所谓“工业考古学”,其年代下限延伸到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的初期。美洲的所谓“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和称“历史考古学”,其年代范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直至18世纪末或19世纪美洲各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英国的所谓“工业考古学”和美洲的所谓“殖民地时代考古学”或称“历史考古学”,只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欧美的近代史,也不属于真正的考古学。 考古学所研究的人类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文字刚出现的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史前时代没有文献资料,研究史前时代的人来历史完全靠实物资料,在此考古学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村落、道路、运河、运河、墓葬等工人建筑和设施。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礼器等器物,按其质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丝绵制品等器类。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它必须是古代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所遗留下来的,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如果是自然物,则必须与人类活动有关,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农作物、家畜和渔猎、采集的动植物遗存,有的与人类活动有关,有的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产物,所以都应该归属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史前时代人类自身的化石和骨骸,既是古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因为事前人类的骨骸,不但反映人类体质形态的演化,同时也反映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形态的变化。 遗迹是古代人们生产生活的遗存,其中跟人类居住有关的遗迹有洞穴、聚落、贝丘和城堡等,与生产有关的遗迹有矿坑、作坊和窖藏等。墓葬一般也归属于遗迹。石灰岩山区的洞穴常被石器时代的人们作为住所,这种遗迹称为洞穴遗址。“贝丘”俗称“贝丘遗址”,大多分布在沿海及河、湖的沿岸,在贝丘的堆积中常有石器、陶器文化遗存。城堡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其规模较小;到文明时代作为设防的城市才普遍出现。城堡及城市内的建筑遗存,既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古建筑学研究的对象。窖藏是古代人们有意识埋藏物品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文化遗物,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遗物,除上述各种器物外,还有艺术品(雕塑品、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铜镜、车马器、日用器皿和各种装饰品、货币、铭刻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