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8.06.11

•【字号】京科发〔2018〕100号

•【施行日期】2018.07.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京科发〔2018〕100号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和加强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专项管理,我委制定了《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6月11日

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专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国发〔2014〕64号)《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6〕52号),加快实施《北京市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

革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6〕55号)等本市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措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基地“搭平台、聚人才、接任务、出成果”作用,支撑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市科委设立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与发展工程专项(简称专项)。为规范和加强专项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市科技创新基地(简称基地),是本市培育建设,围绕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根据世界科技前沿发展、国家重大需求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有创新源头、有成果孵化、有资本支持、有转移转化、有社会服务”为特征,开展基础前沿研究、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

本专项支持的基地,是指已经市科委认定,并且市科委对其定期绩效考评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技术创新中心等。

第三条专项重点支持基地开展以下科技创新活动:

1.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2.开展原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推广应用;

3.与社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合作,共同促进科技成果在京转移转化。

通过专项的实施,进一步促进基地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平台能力的提升。

第四条专项支持原则:

1.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统筹各方资源,对创新能力强、研究水平高的基地进行重点支持。

2.科学安排、合理配置。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

3.绩效导向、分类支持。以定期绩效考评结果为依据,突出“以评促建”政策导向,根据考评等级分类别进行支持。

第二章支持方式及类别

第五条专项支持的基地,其研究方向应当符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求。

第六条专项实施以市科委对基地开展的定期绩效考评结果为依据。定期绩效考评工作,由市科委根据有关办法组织实施。

第七条专项围绕本办法规定的支持方向,分两类对符合条件的基地予以支持。第一类每个基地支持资金不超200万元;第二类每个基地支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第八条专项第一类支持对象为定期绩效考评结果为“优秀”的基地。

第九条专项第二类支持对象从绩效考评为“优秀”的基地中择优选取,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有条件、有基础培育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并且属于本市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能够实现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绩效考评结果为“优秀”的基地,可按照上述条件提交相关材料,申报第二类方式支持。

第十条一个会计年度内,本专项对同一基地不重复支持,且应当与市科委其他相关专项资金相互衔接,避免交叉和重复支持。

第十一条市科委审定支持对象后,签订任务书并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三章经费使用和管理

第十二条专项采用后补助方式实施。主要围绕以下方面给予相应补助:

1.支持基地人才及团队建设。专项资金可用于基地引进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奖励性补助;基地人才引进和培养过程中的科研费用支出;基地整体科研人员绩效支出,用于基地整体科研人员绩效支出的资金原则上不超过支持资金总额的20%。

2.支持基地开展研发转化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可用于基地开展原创技术研发和成果放大过程的成本支出;基地成果孵化和技术转移转化过程中与第三方社会化专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合作的费用支出;基地聘用从事技术工程化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非在编专职人员支出。

第十三条获得专项支持的基地,在下一周期的绩效考评工作中应当提交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报告。

第十四条基地依托单位是支持经费使用的责任主体,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专款专用,对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分别核算。

第十五条市科委对专项资金支持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保证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第十六条对于违反财经法律法规使用专项资金的行为,市科委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绩效管理

第十七条市科委负责组织实施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评价,跟踪指导、监督、检查基地依托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工作应当明确绩效目标、评价指标和标准。

第十八条专项支持的基地依托单位应当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明确项目预期产出和实施效果,配合市科委等有关部门做好绩效评价、提交资金使用效益分析报告等相关工作。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实施后新建设的其他类型基地,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或者组建方案中明确的方式进行支持。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5年。

北京市西城区财政科技专项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市西城区财政科技专项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西城区财政科技专项项目管理,高效、科学实施项目,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京办发〔2016〕36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科发〔2016〕77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西城区财政科技专项项目(以下简称“区科技项目”)是指在西城区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区科信委”)立项,由区财政支持的项目。旨在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区域科技创新,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应用,发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第三条区科技项目管理遵循依法、公正、公开、申请自愿的原则。 第四条西城区财政科技专项联席会议负责审议区科技项目的布局、设置、指南、重点任务、项目计划、绩效实现情况及评审专家组的组成等事项。区科信委负责区科技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及验收等管理工作。区财政局负责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及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第二章支持方向与方式 - 1 -

第五条区科技项目主要面向西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类和可持续发展类项目。 科技创新类项目包括企事业单位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规范管理等。 可持续发展类项目包括区域可持续发展示范、地区发展前瞻性研究、重大成果转化应用等。 第六条区科技项目资金的支持方式主要有前补助、后补助、知识产权专项资助。 初创期中小企业及区属事业单位科技创新类项目、可持续发展类项目,适用前补助方式;非初创期的企业科技创新类项目适用后补助方式;科技创新类项目中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项目适用知识产权专项资助。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七条项目的立项管理 (一)区科技项目立项程序包括发布项目申报指南、组织申报、专家评审、联席会议审议、区政府批准、项目立项等。 (二)建立区科技项目储备库,根据年度预算资金安排及本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项目储备库中进行选择和支持。项目绩效显著,对本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潜在贡献的,其后续研发、试验及转化项目可再次列入项目储备库,并给予支持。 第八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一)区科信委对区科技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二)区科技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区科信委必要时可以- 2 -

(管理制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壹章总则 第壹条为规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以下简称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的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保证本科技计划的顺利实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科技计划主要用于资助市属(市管)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单位或个人开展应用性基础研究、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和部分基础研究。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进壹步提高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水平,促进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为首均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服务。 第三条本科技计划鼓励多学科综合研究,鼓励同首均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鼓励青年教师从事科技创新研究。科技计划项目原则上于北京地区实施。 第四条本科技计划实行依法管理、公平公正、科学高效的原则。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和研究生工作处(以下简称市教委科研处)是本科技计划的管理机构。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市教委科研处能够组织有关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咨询、评审、监督、验收工作,能够授权或委托有关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部分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科技计划项目分为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俩类。

重点项目主要于国家和北京市优先发展的若干重要科技领域内实施,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本科技计划的重点项目同时列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计划。 面上项目主要用于支持有关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开展科学研究或技术发明活动。 第六条重点项目必须有先进、明确的研究目标,体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内涵,预期成果能够解决首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某项重大关键问题,或者具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前景,或者具有国内公认的领先研究水平且能带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 提倡和支持市属(市管)高校间联合或者和中央于京高校的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联合申报重点项目。 第七条面上项目应注意和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科研队伍建设的协调和衔接,避免低水平重复,促进科研资源的合理利用。预期成果能够体现国内先进的学术研究水平且且促进关联学科理论发展或学科体系的完善,或者能够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面上项目壹般不接受跨校联合申请。 第八条本科技计划项目每年评选壹次,其研究年限壹般不超过三年。 第二章项目立项 第九条项目立项包括申请、审批、签约三个基本程序。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北京市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0.09.09 •【字号】 •【施行日期】2010.09.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加强对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运行管理工作,我委印发了《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请有意向的单位组织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领域与方向 1. 信息网络 2. 生物医药 3. 新能源与低碳节能 4. 汽车与交通运输 5. 新材料 6. 高端制造业

7. 资源与环境 8. 空间和海洋科学 9.现代农业 10. 医疗卫生和食品安全 11. 公共安全 12. 其他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对象应是在本市注册的法人单位,对本领域技术创新及行业进步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行业龙头企业申请工程中心,或与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出资成立公司法人申请工程中心的,予以优先认定。以联盟等形式共同申请的,必须确立一个主建法人单位,并附有共建协议书,明确各方权责。 2.符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知识产权、可供转化的发明专利和重大技术成果;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基础和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 3.具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拥有一支数量适当、结构优化、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实施队伍,其中专职研究开发人员在20名以上,高中级职称(技术资格)专业人员占60%以上;拥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4.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科研开发用房相对集中,面积在2000平米以上;有比较完备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00万元,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和服务的能力。确有行业或领域特点者可适当放宽。 5.申请创办工程中心的企业,近三年来年均销售收入不得低于1亿元,每年应划拨专门经费用于科研开发,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有筹措资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工作意见》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现代服务业 科技发展专项工作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2.07.31 •【字号】京科发[2012]399号 •【施行日期】2012.07.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 展专项工作意见》 (京科发【2012】399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国科发计〔2012〕70号),推动“十二五”时期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我们制定了《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工作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O一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工作意见 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北京市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的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科

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全力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构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科技部《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推动“十二五”时期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现提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工作意见》。本工作意见实施期限为2012-2015年。 一、发展基础和优势 (一)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结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北京经济新的增长点。2011年,北京市服务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19.8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5.7%,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2.6亿元,金融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5亿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亿元;服务业增量达到1519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新增量1886.8亿元的80.5%;2011年,北京市现代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约29563.1亿元。 (二)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2011年,北京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932.5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8%;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7.8万件和4.1万件,分别增长36.1%和22%;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890.3亿元,占全国总额的40%,其中落地北京的技术合同成交额985亿元,比上年增长74.5%;全市技术交易额1267.8亿元,占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7.1%。截至2011年底,北京地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286家,占全国的30%以上;累计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32家,企业研发机构262家。 (三)北京市持续引领全国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依托丰富的科技智力资源、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及其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7.08.08 •【字号】京财科文〔2017〕1842号 •【施行日期】2017.09.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经费与财务 正文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京财科文〔2017〕1842号各委办局(总公司、集团公司)、各区财政局、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第235号政府令),为深入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京办发〔2016〕36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7年8月8日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第235号政府令),为深入落实《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京办发〔2016〕36号)等文件精神,规范并加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国家和北京市财政财务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项目经费,是指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规定,资助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相关的环境条件促进活动的专项经费。 项目经费优先资助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战略性、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为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高精尖产业新增长点、推动新兴学科与优势学科发展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储备。 第三条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市财政拨款。市财政局应当将自然科学基金经费列入预算。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与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向自然科学基金捐资等方式资助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向自然科学基金捐资的,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经费来源于非财政性资金的,应纳入自然科学基金预算统筹管理。 第四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包括研究项目、人才项目、环境条件促进项目及联合基金项目等,一般按项目类型实行定额补助方式,对受资助项目进行固定数额经费资助。 第五条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经费管理和使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安排,合理配置。建立项目经费分配、绩效评价机制,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项目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实行单独核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分析

第15卷第6期 2015年6月 科技和产业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Vol 畅15,No 畅6 Jun .,2015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分析 申峥峥,郝琦,吕华侨,于怡鑫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100120) 摘要:以2006年至2014年北京市颁布的生物医药领域的相关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从政策工具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政策环境可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产业政策;政策工具 中图分类号:F 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807(2015)06-0043-08 收稿日期:2015-03-18基金项目:北京市财政项目(PXM 2014‐178214‐000009)。作者简介:申峥峥(1981—),女,河南博爱人,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情报和科技政策。

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北京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是生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北京市重点振兴的八大产业之一。北京市委市政府于2010年4月23日启动实施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 20工程),旨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选择、聚焦企业、规模发展”,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从“小散弱”向“高聚强”的战略转变和跨越发展,使其成为首都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支 柱产业[1] 。 1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生物医药产业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组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开展研究及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进而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手段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涵包括生物医药产品研制、规模化生产和流通、 服务等[2] 。 国家2007年枟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枠指出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四大专项:疫苗与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2012年国家枟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枠即“十二五”规划中将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从生物医药产业中分离出来,并且增加了生物服务业,更加突出了以医疗器械为标志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及其重要性。2011年枟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枠中指出,生物医药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 在实践中,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化学制药、中药、 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四轮驱动的医药工业格局[2]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管理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管理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1.04.14 •【字号】京科发[2011]200号 •【施行日期】2011.05.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 正文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管理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京科发〔2011〕200号)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市科委计划管理费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提升计划管理费的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市科委组织制定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管理费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1年第6次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并征求北京市财政局意见,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四月十四日附件: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管理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科技计划的管理工作,提升计划管理费的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结合市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计划管理费是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主持单位和受托机构为组织项目(课题)、开展项目(课题)论证、预算评审、招投标、监督检查及绩效考评等管理性工作所需要的费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项目主持单位、课题受托管理单位、招投标组织单位以及其他参与北京市科技计划管理的单位。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第四条市科委负责计划管理费的具体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组织、申报、审核和管理工作。 2、负责监督检查,组织经费自查、经费审计和绩效考评等工作。 3、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市财政局对计划管理费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审核并批复年度预算和决算,并负责经费拨付。 2、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进行财政绩效考评。 第六条计划管理费的承担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是计划管理费的具体应用部门,包括:项目主持单位、课题受托管理单位、招投标组织单位以及其他参与北京市科技计划管理的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1、项目主持单位:负责项目的方案设计,协助市科委协调项目(课题)的实施,监督配套条件和经费的到位及使用情况,组织开展项目(课题)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验收(结题)以及其他的协调管理工作。 2、课题受托管理单位:负责课题的前期调研、立项、实施以及验收(结题)等过程管理工作,协助市科委进行课题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以及其他的协调管理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9.10.16 •【字号】京政发〔2019〕18号 •【施行日期】2019.10.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京政发〔2019〕1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表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9年10月16日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 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球视野、扩大开放,以更大的勇气通过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

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强科技创新统筹 1.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超前规划布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动在国家亟需的战略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设立科学研究基金,加快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承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深入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推动更多重大任务在京落地。加强部市会商、市区联动,优先保障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所需土地、空间等基础条件。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着力打造竞争新优势。 2.完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统筹制度 充分发挥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建立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联动工作机制,协调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战略规划制定、重点任务布局、先行先试改革等跨层级、跨领域重大事项。统筹建立全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加强重要政策协同,抓好重点任务落实。 3.创新“三城一区”管理体制机制 根据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特点,按照权责利统一的原则,分区域、分步骤依法推进审批权限赋权和下放。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广至“三城一区”。建立健全“三城一区”统计监测制度。鼓励“三城一区”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和人员管理方式,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第三方服务机构,为高层次人才引进、重大科技成果对接、产业项目落地等提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2.07.27 •【字号】京科发[2012]422号 •【施行日期】2012.08.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经费与财务 正文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管理办法》的通知 (京科发[2012]422号)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管理,我们组织制定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经2012年第11次市科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工作,依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评审、立项、实施、验收等管理工作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主管自然科学基金工作,负责研究制订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政策,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负责编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审定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审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重大事项等工作。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承担基金委的日常工作,负责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二章组织与申请 第四条基金办应当在每年5月中旬发布申请通知和申报要求。 第五条项目类型包括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预探索项目等。项目类型的调整应当经基金委审议通过。 重点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4年,主要资助: (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有望取得重要突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二)针对已有较好研究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 (三)围绕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有望形成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项目。 面上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主要资助科学技术人员在项目指南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技术研究。 预探索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18个月,主要资助科学技术人员运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或新途径进行探索性研究。 第六条符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企业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其他组织,可以向基金办申请注册为依托单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京科发[2011]509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1.09.26 【实施日期】2011.10.2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修订《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2016)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京科发〔2011〕509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充分有效地利用国际科技和智力资源,提升在京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技中介、科技园区的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结合本市实际,我们制定了《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十二五”专项规划》(国科发计〔2011〕381号),规范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参照《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简称“合作基地”)指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认定,在承担国际科技合作任务、探索“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促进北京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引导示范作用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技中介、科技园区等机构载体。 第三条合作基地是提升北京国际科技合作条件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北京利用全球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0.12.16 •【字号】京科发[2010]700号 •【施行日期】2010.12.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正文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京科发〔2010〕700号)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科技孵化体系建设,引导科技企业孵化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市科委制定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六日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孵化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引导科技企业孵化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完善我市创业孵化机制,参照科技部《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孵化基地”)

是指有明确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聚集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领域内在孵企业,具备较强专业服务能力并取得较好企业孵化效果,经市科委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机构。 第三条市科委负责本市孵化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委托北京创业孵育协会(以下简称“孵育协会”)负责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经市科委认定的孵化基地,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根据孵化基地在获得知识产权、提供就业岗位、上缴税收额度等推动企业成长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给予孵化基地和在孵企业一定额度的市财政经费支持。其中在孵企业获得的支持资金总额的40%作为孵化基地建设资金,其余60%拨付给相应的在孵企业。 第五条在本市行政区域注册成立、符合以下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可申请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运营时间应在两年以上,并至少连续2年按要求向孵育协会上报相关统计数据。 (二)90%以上管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负责人及管理团队应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持续创新意识。 (三)拥有3000平方米以上孵化场地且有一定面积的共享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孵化场地面积占孵化机构总面积的75%以上;孵化场地相对集中,孵化场地的设计和使用符合专业要求。 (四)在孵企业超过30家,年度毕业企业数占在孵企业数的15%以上,在1-2个重点专业技术领域内的在孵企业数占在孵企业总数的50%以上。 (五)拥有不少于300万元的孵化资金并具有对在孵企业进行投资或提供融资担保的能力;上年度为3家以上在孵企业成功融资提供服务,且对1家以上在孵企业成功进行投资。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发布《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发布《北京市产业创 新中心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6.08.25 •【字号】京经信委发〔2016〕48号 •【施行日期】2016.08.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正文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发布《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的通知 京经信委发〔2016〕48号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京政发﹝2015﹞10号),对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切实发挥产业创新中心对首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升我市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市政府批准,我委将开展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并制定了《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8月25日

附件: 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京政发﹝2015﹞10号),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新一代创新载体,促进首都制造业向高精尖产业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市经济信息化委拟组织开展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建设,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扣“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发展主线,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共性技术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和多元化创新资源,探索建立面向高精尖产业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新机制,贯通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构建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网络,努力成为国家新型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引领者。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建设10-20个覆盖重点领域的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其中模式先进、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成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创新中心建设,解决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推广一批驱动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型通用技术,创制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标准,取得一批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系统解决方案,为企业实现“四新”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提供成熟可靠的技术和服务支撑,在提高产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商业化转化先进技术、培养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等方面取得较为成熟、可推广复制的成功经验。

《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朝科文〔〕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建立和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保证管理的公开、公正和科学,依据《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京办发〔〕号)、《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试行)》(京科发〔〕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朝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区科委”)立项、并由朝阳区财政拨款支持的项目。 第三条区科技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指根据朝阳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区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或以科技政策调控、引导,由区科委制订并组织实施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等科技进步活动。 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在科技计划中安排,由法人单位承担,并在一定时期进行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等活动。 第四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行科学管理、规范权限、明确职责、管理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区科委是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责任主体。在项目的立项、实施和验收等环节,区科委可以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处理项目管理的具体事务。受托机构向区科委负责,并提供有偿服务。 第六条区科委管理项目的主要职责: (一)向社会公开发布《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申报指南》),并采取有效方式广泛征集候选项目; (二)负责项目的立项、调整和撤消; (三)按项目任务书确定的额度编制项目资金拨付计划,按照区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拨付科技经费; (四)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五)监督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 (六)审定项目的保密级别; (七)组织项目论证评估和验收。 第七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朝阳区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二)有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有良好的信誉度; (三)有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产业化能力强,坚持不断地技术创新,有效促进社会科技进步; (四)单位负责人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 •【公布日期】2015.09.02 •【字号】京教研〔2015〕5号 •【施行日期】2015.09.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京教研〔2015〕5号各有关高校: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教委2015年第14次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 2015年9月2日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高精尖中心”)建设工作的管理,依据《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高精尖中心是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有效整合、协同各方资源,旨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切实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产业发展问题,建设成为“高精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第三条高精尖中心是依托高校建设的科技特区和人才特区。要采用大科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建设模式,广聚国际领军创新人才及团队,整合国内优质创新资源,以人带课题,以人为本确立科研方向与内容,体现科研人员价值,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科研人员创造活力,成为顶尖人才密集、机制体制改革、创新高度活跃、成果贡献突出的科技特区和人才特区。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北京市成立“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领导担任,成员由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确定高精尖中心总体布局、框架和优先发展领域等,加强组织实施的领导与协调,宏观指导高精尖中心建设与运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委,负责高精尖中心建设日常管理等有关工作。 第五条北京市成立“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由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院士及高校专家组成,负责对高精尖中心的实施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做好高精尖中心建设、考核与评议工作。 第六条依托高校是高精尖中心建设的责任主体,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高校实施计划领导小组”。负责高精尖中心的统筹、协调、实施、保障等工作。实施计划领导小组应在相关部门设置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 第三章运行管理 第七条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高精尖中心建设方案进行论证,推荐拟支持中心;市教委办公会对拟支持中心名单审议通过后予以立项支持。论证通过后的高精尖中心建设方案将作为高精尖中心的建设及评估依据。 依托高校高精尖中心要设立建设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和监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京政发〔2008〕20号)、《“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规范和加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和管理,参照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08〕539号)、《关于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意见》(国科发基字〔2006〕559号),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益补充和后备军,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研究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的重要平台。 第三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有关法人单位组建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实体,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和“定期考评、动态调整、分类支持”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负责组织推进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研究制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发展的相关政策,宏观指导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二)编制和组织实施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三)批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调整、撤销,组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申报、绩效考评、跟踪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依托单位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落实市科委有关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具体负责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申请和日常运行管理,配合市科委做好绩效考评和跟踪管理。(二)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提供相应的支持及后期保障等配套条件,解决实验室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三)负责聘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 (四)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名称、研究方向、发展目标、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京科院科发〔2008〕7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规范和加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依据《关于加强地方实验室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基函[2002]20号)、《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科研院的意见》(京科院发[2007]206号)等文件精神,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基发字[2002]91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令[2007]第52号)等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是本院在首都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突出作用的重要支撑,是依托优势学科和优先发展领域实施技术创新、聚集和培养创新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第三条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本院创新型科研院建设的整体战略需求,在优势技术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公益技术研究、高技术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

第四条实验室是依托院属研究所(中心、馆)建设的科研实体。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本院科研开发处负责组织实验室建设,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制定实验室的有关政策、办法等指导性文件; (二)审批实验室的建立、重组、合并和撤销; (三)监督指导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 (四)组织实施实验室的评估和考核; (五)组织协调实验室的相关科研项目,对实验室建设给予支持。 第六条依托单位具体负责实施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本办法制定实验室管理细则,指导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组织实施实验室建设。 (二)为实验室提供后勤保障以及科研经费等配套条件。 (三)聘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四)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配合本院做好实验室的评估、考核等工作。 (五)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提出实验室研究方向、任务、目标等重大调整意见,并报本院备案。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北京市委员会 •【公布日期】1995.07.24 •【字号】 •【施行日期】1995.07.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 进步的决定》的意见 (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四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导思想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纲领性文件。认真贯彻《决定》,对于加强和发挥首都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繁荣进步,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国的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本市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了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的新机制,科技进步在城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北京要建设成为全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城市,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最近,中央对北京市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北京市要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要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要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要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北京作为首都,要实现总体规划提出的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完成中央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把科技和教育摆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必须大力发挥和发展首都的科技、智力优势,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到2000年至2010年,北京市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0%和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0%和3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20%和30%;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达到和保持全国先进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强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教育中心的地位,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国际合作与交往的重要窗口、信息服务与咨询业最发达的城市和优秀人才培养与荟萃之地。 二、实施8大科技系统工程,促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 为了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必须从北京市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有效组织全市力量,规划和实施8大科技系统工程,加大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力度。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本市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到本世纪末,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