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

第周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1)中国的建筑用材主要是土和木,因此有“土木的诗篇”之誉,西方的建筑由于大量使用石材,因为被冠以“石头的史书”之名。

(2)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中国文化发源地黄河,在古代有茂密的森林,方便砍伐,古希腊城邦则靠近爱情海,有大量的花岗岩石,古埃及当地吉萨就出产大理石,为建造金字塔提供了原材料。(简而言之,就是:“就地取材”)

师,同学生,无论是中国古建筑还是西方古建筑,在建筑时都是独具匠心,特别是对柱头的处理,更是煞费苦心,同学们请观察下列2张图片(西方古希腊柱式图和中国宋代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示意图),试比较一下中外柱式上中下结构和造型不同在哪?

柱头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1,古希腊在柱头关于纹理的塑造是非常科学理性的,采用的是黄金螺旋纹的计算方式,古希腊通过体积上的雕刻、线刻,装饰等方法改变石头的冰冷感。

2,西方拜占庭式基柱的组合在柱头、柱身以及柱础的中心钻孔,将铁注入其中,并在石材相接的横截面凿一个小凹槽,用来灌溉,以此实现柱础和柱身的完美结合。

3,而中国的柱头则多用斗拱的形式,斗拱是用木质线体的结构,构建复杂的建筑场景,书写温暖的木头诗篇,它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建筑元素,是中国智慧的体现。

4,中西方柱子使用都是群体出现的,中国的古典柱式结构是从自然形态发展起来的,柱身像树干,斗拱像树枝,自然形态的装饰风格最为突出,中国的柱头是从单层逐渐发展到多层。从最基本的四层到八层,形成了非常细腻和独特的结构,外观给人以复杂而神秘的感觉。柱头和柱子的结合使用榫卯结构,没有任何钉子。这正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师:下面给大家看一个关于卯榫结构的视频

播放视频:略

同学们,通过上面中西方在古建筑上用材的比较,我们可以感觉到中西方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就地取材的形式,快速的解决了建筑的基础问题,音乐领域也是一样,创作灵感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本质,最纯粹、最起始的地方,建筑的自然材质,通过人在结构、造型、布局等方面的进一步加工,产生新的艺术品位,灵感也就应用而生,我想音乐的创作灵感应当也是如此。

第(二)空间与旋律

1,展示宏村照片

师:中国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了中国建筑鲜明的空间特色。空间的造型取决于围合界面,弯曲空间和界面节奏空间的创造,目的是让空间形象清晰和有动态韵律。不同搭建方式决定了建筑的不同形态,空间除了大小、高低、方圆等差异,还体现虚与实的两种基本关系。

2,展示苏州博物馆照片

师:我们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先生在2006年设计完成的,苏州博物馆借鉴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打破了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按功能需求穿插不同形式空间设计,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引入室内,使馆内外建筑造型与所处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丰富而充满变化。

3,展示苏州博物馆场馆内部照片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的重要意义,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营造一种”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美学意境,演绎温婉雅致的江南风韵,体现他”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

4,苏州博物馆细节照片

苏州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同样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虚实之美,在空间关系中庭院、檐廊、门窗、亭台楼榭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物理空间体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实互相交融,最终传递情感。

5,展示《朗香教堂》多角度外形照片

对比我们中国的建筑,西方建筑则重视结构造型,突出强调建筑的整体造型美,外部空间只是作为布景。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设计师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提问:同学们可以看一下《朗香教堂》四个角度的照片,大家都看一下都像是什么造型。生答:略

师总结:有像是合拢的双手、浮水的鸭子,轮船,修女的帽子…

6,展示《朗香教堂》内部结构照片

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建于1950—55年间,以混凝土和彩色玻璃为主,朗香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仿佛一部超越建筑史的“石头史书”,把我们带回巨石穴居的原始社会。它不仅是“凝固的音乐”,甚至是“凝固的时间”,是一个失去时间流淌的神秘符号空间!

7,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朗香教堂》的学习,请问中西方传统建筑的空间关系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生答:略,师总结:大小高低、方圆差异以及虚与实关系。

8,完成【学习任务一】

在中外建筑中,经常会体现自然的光影之美,如朗香教堂,苏州博物馆,现在请你根据光的特点,自行想象绘制一个光影的场景。

(1)用线条绘制草图。(2)用8开白纸。(3)在5分钟画出基本造型线条即可。9,展示国家体育馆照片

通过《苏州博物馆》和《朗香教堂》的学习,我们不得得出:大小高低构建优美的线面组合,实中有虚,虚中带实,虚实交融传递情感价值的建筑主旋律,音乐里的主旋律又何尝不是线面结合、主次交递、虚实结合共塑音乐情感呢?

第(三)中国建筑的布局与节奏

展示《故宫》的照片

提问:请问图中的《故宫》是什么布局?

生答:略。师总结:故宫是中轴对称,展示壮观宏伟的空间序列。中国建筑非常注重群体的布局,其中像都城与宫殿这样的建筑群讲究中正有序,按等级排列,严谨地安排在一条中轴线上。

展示《故宫》《乔家大院》的照片

提问:通过建筑的空间序列体现怎么样的社会礼仪制度?

生答:略

师:故宫以庞大的建筑群,象征着君权对臣民的统摄,给人一种世俗力量的规整美,要敬天地,要孝亲法,彰显君权至上的观念。乔家大院院外有院,院中有院,错落有致,既有建筑上的层次感,又体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

展示土楼照片

在中国的古建筑里,对布局是非常讲究的,无论是《故宫》还是《乔家大院》又或者是《客家围龙屋》,它通过建筑物的高低配置,大小组合,组成了具有韵律的中国建筑群落,“群”也就构成了中国建筑的灵魂。

展示婺源照片

总结:在中国的古建筑里,布局追求和谐、对称、均衡,序列构建韵律节奏,通过建筑物的高低配置,大小组合,组成了具有韵律的中国建筑特色,正如音乐的韵律节奏,高低起伏,长短、动慢、强弱疏密有变、让人听起来更加舒适,富有灵魂。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第18课教学课题: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美术欣赏课不仅用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此来达到改造生活目的。所以本课不仅要学生领会中 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还要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 析能力,即透过现象寻求本质,从而找出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教学重点:了解中外四种类型建筑产生的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教具准备:课件、教材。 学具准备:教材、白纸、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出示一幅建筑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导语: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音乐,因为音乐会给我们的心灵产生悸动,唤起我们的回忆,让我们沉浸其中,那具有凝固音乐之称的建筑,以它独特的外形和寓意深 刻的内涵,同样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有凝固音乐 之称的,中外建筑艺术。(通过音乐点出课题) 二、正课 第一部分: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 1、老师出示一幅故宫图片,学生抢着回答是我国著名的宫殿建筑代表—— 故宫,同时老师讲述刘邦和萧何关于修建宫殿的故事。 问:古代君王为什么要把宫殿修建的规模宏大,是为了烘托什么? 学生讨论答:烘托皇权,突显自己特殊的地位。(通过故事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随后老师点出:宫殿建筑显著的特点即是壮丽以重威。 问:请同学们根据平时的积累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印象中的故宫。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结合图片详细的讲解故宫的布局及其特点。 问:大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什么是故宫中最大的建筑物?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

第周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1)中国的建筑用材主要是土和木,因此有“土木的诗篇”之誉,西方的建筑由于大量使用石材,因为被冠以“石头的史书”之名。 (2)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中国文化发源地黄河,在古代有茂密的森林,方便砍伐,古希腊城邦则靠近爱情海,有大量的花岗岩石,古埃及当地吉萨就出产大理石,为建造金字塔提供了原材料。(简而言之,就是:“就地取材”) 师,同学生,无论是中国古建筑还是西方古建筑,在建筑时都是独具匠心,特别是对柱头的处理,更是煞费苦心,同学们请观察下列2张图片(西方古希腊柱式图和中国宋代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示意图),试比较一下中外柱式上中下结构和造型不同在哪? 柱头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1,古希腊在柱头关于纹理的塑造是非常科学理性的,采用的是黄金螺旋纹的计算方式,古希腊通过体积上的雕刻、线刻,装饰等方法改变石头的冰冷感。 2,西方拜占庭式基柱的组合在柱头、柱身以及柱础的中心钻孔,将铁注入其中,并在石材相接的横截面凿一个小凹槽,用来灌溉,以此实现柱础和柱身的完美结合。 3,而中国的柱头则多用斗拱的形式,斗拱是用木质线体的结构,构建复杂的建筑场景,书写温暖的木头诗篇,它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建筑元素,是中国智慧的体现。 4,中西方柱子使用都是群体出现的,中国的古典柱式结构是从自然形态发展起来的,柱身像树干,斗拱像树枝,自然形态的装饰风格最为突出,中国的柱头是从单层逐渐发展到多层。从最基本的四层到八层,形成了非常细腻和独特的结构,外观给人以复杂而神秘的感觉。柱头和柱子的结合使用榫卯结构,没有任何钉子。这正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师:下面给大家看一个关于卯榫结构的视频 播放视频:略 同学们,通过上面中西方在古建筑上用材的比较,我们可以感觉到中西方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就地取材的形式,快速的解决了建筑的基础问题,音乐领域也是一样,创作灵感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本质,最纯粹、最起始的地方,建筑的自然材质,通过人在结构、造型、布局等方面的进一步加工,产生新的艺术品位,灵感也就应用而生,我想音乐的创作灵感应当也是如此。 第(二)空间与旋律 1,展示宏村照片 师:中国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了中国建筑鲜明的空间特色。空间的造型取决于围合界面,弯曲空间和界面节奏空间的创造,目的是让空间形象清晰和有动态韵律。不同搭建方式决定了建筑的不同形态,空间除了大小、高低、方圆等差异,还体现虚与实的两种基本关系。 2,展示苏州博物馆照片 师:我们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先生在2006年设计完成的,苏州博物馆借鉴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打破了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按功能需求穿插不同形式空间设计,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引入室内,使馆内外建筑造型与所处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丰富而充满变化。 3,展示苏州博物馆场馆内部照片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的重要意义,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营造一种”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美学意境,演绎温婉雅致的江南风韵,体现他”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 4,苏州博物馆细节照片 苏州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同样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虚实之美,在空间关系中庭院、檐廊、门窗、亭台楼榭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物理空间体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实互相交融,最终传递情感。

【教案】凝固的音乐——中国传统建筑之美+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课课题凝固的音乐——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课业类型美术鉴赏基本问题 1.“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与中国建筑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2.你能列举家乡最美的建筑,谈谈它的特征和内涵吗? 教材分析 2019人美版的美术鉴赏建筑艺术课程分成三个主题来设计。主题一通过中外建筑对比的形式来介绍建筑艺术的用材、经营空间、序列和群组,并侧重介绍了中国建筑的雕梁画栋之美。主题二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主题三探究了传统建筑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保留问题,并对和谐的现代人居住环境进行探讨。新版教材以单元、主题的形式,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入手,探讨建筑与社会发展的问题。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学会建筑艺术的鉴赏方法,进而联系生活,探究身边的建筑艺术,进一步探讨建筑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本课设计思路本课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地域性、时代性,与生活的联系很密切。既突出了建筑的精神性、文化的传承特征,强化了其艺术性,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意识,参照建筑学体系,本节课以建筑为明线,展开了三活动的设计,包含了中外建筑鉴赏、身边的建筑十笏园和诗词里的建筑。 活动一:《赏析中外建筑》通过中外经典建筑的对比,理解建筑的建造技术、空间布局、材料选用。深入分析教材中展示的《应县木塔》、《福建土楼》、《金字塔》、《罗马角斗场》四座建筑,学生可以直观的区分出中外建筑的区别,能理解把握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并且认识到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征。 活动二:《走进身边的建筑艺术》通过家乡的,具有“鲁东明珠”,“岱宗山水”之美誉的十笏园建筑,理解园林的造园理念、构成要素以及各自在建筑中的功能,引发学生通过对自己身边的民居或古建筑的研究深入理解城镇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既能深刻体会建筑之美,又可以培养学生关心身边建筑文化的情怀。 活动三:《诗词里的建筑》承接活动二中十笏园建筑里诸多名人的题字、楹联、诗词,引发学生探究也体现在诗词中的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性。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传统建筑思考古诗词中提到的建筑,感受建筑的历史性、人文性、文化性。课堂的总结拓展以《阿房宫》建筑为例,中国传统建筑中还有一些仅仅存在于古时候的诗词典籍里、绘画中的建筑,更是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鉴赏,积极思考,进一步理解“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这一主旨思想。 教学目标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第十八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古希腊建筑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高中必修美术教材中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所以本节课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和艺术性,也应该通过对其鉴赏,侧面的了解古希腊的文化和科学,这也是与教材中第17课《寻找建筑艺术的特点》中内容相呼应。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有着一定的了解,他们在历史课中曾经粗浅的学习过相关知识,并且有着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希腊神话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对雅典娜和雅典卫城至少听说过名称。所以,本课的设计本课应该本着建构主义教学观。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 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审美追求 五、教学难点 通过对建筑的鉴赏了解其所代表的文明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七、教学环节

八、教学反思

为了上好本课,我查阅了大量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仅仅素材搜集就用了一周的时间,为了让学生深入浅出的掌握古希腊建筑相关知识,能够理解、体会其建筑艺术的魅力,我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式,探索其核心本源,采用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即理解其艺术美,同时对古希腊文明也能形成进一步的了解,明白鉴赏建筑艺术的意义,唤起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进而产生更深层的影响。 在本课中,运用了两个微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直观性。将课堂教学与导学案和二维码向结合,利用导学案帮助学生紧跟课堂环节,不仅实现讲练结合,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料,方便日后复习。本课中部分相关知识因为会冲淡核心内容,并且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所以作为知识链接放在导学案上,学生在课下扫描二维码即可见。 教学所指的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课堂并不只限于课上的40分钟,就像餐厅为客人提供的饮水,无论客人喝不喝,能不能喝光,餐厅都要提供,对所学知识有帮助的辅助信息或知识链接教师也应该适当的提供,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探究空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立体,更多维。人都有惰性,也许学生并不会利用课余时间去浏览这些信息,但是至少当他知道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时,他就会明白,知识不仅限于老师在40分钟内所教授的这些,还有更广大的未知世界等着自己去遨游。美术课是学生用自己双眼去认知世界的一扇窗户,至于窗户开的多大,朝向好不好,这就是美术教师的工作了。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研究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研究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XXX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研究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研究,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研究时间为10分钟左右。研究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成果展示。

2019-2020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说课稿 人美版

2019-2020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说课稿人美版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我今天抽取的题目是美在明间永不朽——中国明间美术。本节课授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普通高中教材——《美术鉴赏》课时为一课时,课型为欣赏课。教具是幻灯片教学多媒体课件。 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内容构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年学生年龄特征。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1、重点内容是: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并使学生喜爱民间美术。 1、难点是:民间美术的名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及其分布,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和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程度不同,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美国教育家布鲁洛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学法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上积极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基本规律,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欣赏过程的讲解。2、电化教学法,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来展示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及其发展过程。3、演示法。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步骤。

高中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主题一【凝固的音乐】自主学习测试 (1)

高中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主题一【凝固的音乐】自主学习测 试 1.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单选题] * A绘画 B雕塑 C建筑(正确答案) D设计 2. 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在材质、造型与韵律上存在差异,西方建筑讲究()美 [单选题] * A线性 B体积(正确答案) C光线 D整体 3. 建筑的结构形成于数学和力学的创造,而建筑上的整体美观又与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学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所有建筑师都把()作为建筑形式美的首要原则之一。 [单选题] * A比例(正确答案) B艺术性 C色彩 D材质

4. 生活中由于有秩序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的美感称为韵律美,下面哪一建筑能够体现出连续的韵律美? [单选题] * A帕特农神庙(正确答案) B应县木塔 C苏州博物馆

D国家体育场 5. 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北京故宫沿长达七华里的中轴线展开,十几个院落纵横交错,几百所殿宇高低错落,因此故宫的空间属于()? [单选题] * A无空间 B模糊性空间 C序列空间(正确答案) D私密空间 6. 音乐与建筑的和谐来源于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单选题] * A对(正确答案) B错 7. 建筑作为一种空间造型艺术,他能激起同听音乐相近的情感反应 [单选题] * A对(正确答案) B错

8. 当我们从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看建筑物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 [单选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9. 古希腊建筑三种格式的石柱,由于台基、柱身和檐部的体积、长短以及自身间距比例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风格 [单选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10. 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类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单选题] * A对(正确答案) B错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20课

目录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0 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21 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30 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40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51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60 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69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78 第10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95 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104 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108 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116 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134 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48 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158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64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177 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88 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201 2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高天民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二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以下列出的分类并不完整仅供参考 1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2雕塑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按空间圆雕、浮雕。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

【教案】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美版高一美术 《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教学设计课题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西方不同时期经典建筑艺术中旋律、韵律和节奏等构成方法,深刻体会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主题。通过对中西方古典建筑的欣赏和比较,加强知识性认知,体会人类面对自然的生存智慧,从而开阔视野,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具体的建筑,了解建筑节奏、韵律的基本构成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规律分析鉴别不同经典建筑体例内在艺术逻辑,提高鉴赏抽象能力,并在生活中收集、整理和初步尝试探索实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尝试运用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创新结合的探索实践。深切体会建筑不仅具有艺术审美规律,而且蕴含社会文化价值,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对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中外建筑用材的区别,中国建筑主要的结构,主要的建筑元素斗拱;古希腊的三大柱式和古罗马拱券技术。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学会分析不同建筑材料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以及其实用价值;通过历史地理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材质下的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本、PPT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通过对中西方古典建筑的欣赏和比较,认识到中外建筑用材的区别;中国建筑主要的结构,主要的建筑元素斗拱;古希腊的三大柱式和古罗马拱券技术,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探讨建筑背后的文化,体会人类面对自然的生存智慧,从而开阔视野,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和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通过多媒

体教学、分组讨论和实物演示等教学方式的结合运用,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浓厚。 一、中外建筑的用材有何不同 1.建筑材料是建筑艺术的载体,它决定着建筑的特征、风格、效果等。 2.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在古代有茂密的森林,有取之不尽的木材,而黄土的本质又适宜用多种方法来建造房屋。还有的观点着眼于文化认知,认为泥土和树木是有生命的,木材富有弹性、柔韧性、温和性,显得朴素、自然,用于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出中国人温雅优美的审美情趣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因此土和木是中国建筑自古以来所采用的主要材料。 3.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线形美,直线、曲线相结合。中国的传统建筑用材主要是土和木,因此有“土木的诗篇”之誉。 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体积感注重敦实厚重。西方的建筑由于大量使用石材,因此被冠以“石头的史书”之名。 二、中西建筑如何经营空间 1.不同搭建方式决定了建筑的不同样态。空间除了大小、高低、方圆等差异,最主要还体现为虚与实两种基本关系。 2.苏州博物馆新馆借鉴苏州园林造园手法,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打破了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按功能需求穿插不同形式空间设计,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使馆内外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丰富而充满变化。 中国建筑习惯把外部空间视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情感的空间,具有时空的变化色彩。 中国建筑中的庭院、檐廊、门窗、亭台楼榭,通过建筑单元之间、内外之间的转接处理,形成了虚实相映的空间意象。尤其是门窗之“虚”,使序列空间得以渗透、交流,形成一种虚中见实、实中有虚、虚实互映的情趣,不仅未将建筑隔绝于自然,反而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4.1《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教学设计-人美版

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4.1《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教学设计- 人美版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 2019版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四单元《无声之韵—建筑艺术》的主题一“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在整个美术鉴赏课中,都是一节内容含量大,知识复杂,艰涩难懂的一节课。原教材分为四个大部分,仅仅笼统的对中外建筑做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而面对不同地域文化、结构、材质形成的建筑风格,学生理解掌握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在本节课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的雕梁画栋,重点分析这两个方面,结合各种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中国古建筑装饰的特点,喜欢中国古建筑作品,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主题对学生而言,最能引起疑问的就是中国古建筑为什么进行彩绘和雕刻装饰?装饰的类型怎样形成的?装饰的具体形式是什么?所有的问题又归结为一个最基本的现象--“看不懂”,即怎样理解古建筑的装饰。到了清代,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达到鼎盛时期,从民间到宫殿各种装饰缤纷呈现。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展示了更能够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容相接的宫殿建筑和民居的装饰作品,营造对中国古建筑雕梁画栋的深入理解的学习情境。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欣赏中国建筑丰富的装饰,认识中国建筑雕梁画栋作用,培养欣赏建筑装饰的方法和能力。 2、艺术表现:以具体的建筑装饰手法为对象,探讨中国建筑装

饰背后的文化。 3、创意实践:通过对不同建筑装饰手法的探究,在分析对比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比较、讨论、发表等方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文化理解: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研究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鉴赏学习后,认识到建筑是文化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建筑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唤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1. 中国古建筑(清)时期色彩装饰、雕刻装饰的手法及表现。 2.分析中国古建筑上的雕梁与画栋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雕梁和画栋对于中国建筑的风格形成的重要性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视频导入:课前播放冬奥会 开幕式视频。 2.提问:主色调颜色古人用颜 色是怎样装饰建筑的?3. 揭 示课题: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 乐中国建筑之雕梁画栋学生通过观看 视频,思考并回 答教师提出的 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初步感 受色彩视觉冲 击力。 作品欣赏探究一、(清)宫殿建筑的彩饰 1、对比分析清北京故宫、乔家 大院总结色彩装饰的等级制 度。 2、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 师生互动,交流 感受。 学生小组讨论, 设置图像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 究欲望。给学生 在不同位置、图 案等方面进一

(美术教案)凝固的音乐

(美术教案)凝固的音乐 凝固的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5课 教材: 本课试图寻找一条真正让学生理解建筑为什么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的途径,并尝试引导学生用具象的造型来表达抽象的音乐感受,探索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方式。将立体构成的一些基本理念融于具体操作中,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后,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寻找能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的论题。 目的 1.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2.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自主性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时间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 指导、协助与评议观点 5 40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展示、讨论预先收集的建筑作品图片,归纳其整体感受,如雄伟、明快、庄重、愉悦等。 2.导入,展示课题“凝固的音乐”。

二、寻找、判断建筑与音乐的对应关系: 1.造型・旋律 ・金字塔与“小瀑布” | 旋律行进方向: (上行)与(下行) ・上海场与天坛祈年殿 | (级进)与(跳进) 2.活动一: 想像自己最钟爱的一段音乐,用薄纸通过折、剪、切、贴进行造型练习,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学生结合练习谈自己的想法,师生共同探讨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4.材质・音色 布达拉宫与未来高等 低沉浑厚的藏号与尖锐、明确的摇滚。 5.结构・节奏 杜比公寓与MaxReinhardtHaus大楼|XX|XX||与|XX|XX・| XXXXX|X・XXX|| 6.装饰・和声 “小瀑布”、蒙特利尔住宅楼、国民大厦单调的旋律与配上和声的对比感觉 7.活动二: 完善自己的想法,做一个更丰富的小样。 ・师生互动,活跃气氛。 ・归纳整体感受,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造型是建筑物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而旋律则是听者所能感受的最为明显、直接的要素,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上行表现

高中美术鉴赏2019版-文字1-8页(word)

目录 第一单元 观看之道一一美术鉴赏基础 主题一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6 主题二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12 第二单元 图像之美一绘画艺术 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28 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50 主题三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58 主题四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68 第三单元 匠心之用----雕塑艺术 主题一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80 主题二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88 主题三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94 第四单元 无声之韵----建筑艺术 主题一实体与虚空一凝固的音乐102 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114 主题三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122 第五单元 淳朴之情一民间美术 主题一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132 主题二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142 第六单元 时代之镜一--中国现代美术 主题一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156 主题二时代与变革----为人生而艺术168 主题三初心与使命----时代的美术担当178 前言 美术.作为人类文明的图像呈现和一种极具特色的视觉文化形态,与其他文化形态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整体。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席勒曾说:“论勤奋你不及蜜蜂、论敏捷你更像一只蠕虫,论智慧你又低于高级的生物,可是人类啊,你却独占艺术!”在席勒看来,创造艺术与享受艺术是人的--种责任、--种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而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他们的创作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和艺术家本人的身世、个性、世界.观、艺术观、创作激情、潜意识等密不可分,这些就如同基因一样被注人作品的色彩与笔触之中。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美术作品,不仅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可视形象的艺术世界,并且散发着这些“基因”的信息,成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成为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因此,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的生活品质的提高。

高中美术《凝固的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凝固的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区别,掌握中外建筑从材料、空间进行赏析,并理解中外建筑材料土木、石材、黏土等不同材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国家体育场、福建土楼、应县木塔、帕特农神庙等建筑作品知道建筑艺术用材,欣赏分析苏州博物馆新馆和朗香教堂的空间特点,能够鉴赏中外建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养成正确的鉴赏多元建筑的意识,开阔美术鉴赏的视野,提高审美素养,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外建筑的用材和空间营造。 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请学生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身心,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说说哪些建筑令你印象最深刻?有哪些感受?(故宫建筑群给人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教师总结:不同的建筑给人不同的视觉美感,德国歌德曾说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顺势导入课题《凝固的音乐》。 (二)作品内容识读 建筑材料 多媒体展示国家体育场、福建土楼、应县木塔、帕特农神庙等建筑作品,提出问题:1.这些建筑艺术分别运用什么材料?(有泥土、砖瓦、竹木、钢材、水泥块等不同材料)2.这些建筑用材给你带来哪些不同的视觉感受?(砖瓦、水泥块质感生硬、坚固,竹木古朴。) 3.这些建筑用材的特性是什么?(应县木塔使用的木材重量轻、弹性好、易加工、来源广泛,给人古朴、温和的感觉;帕特农神庙使用的石材重量较重,坚固易保存,容易让人产生崇高敬畏之情) 教师总结:中国的传统建筑主要是土和木,西方的建筑则大量使用石,由于中西方使用建筑不同材质特点,中国传统建筑被誉为“土木的诗篇”,西方则被誉为“石头的史书”。 (三)形式语言审美 建筑空间的经营 1.展示苏州博物馆的图片和内部空间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 (1)建筑的美感是如何通过外形体现的?(建筑外形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内部的结构面积也有大有小) (2)与传统建筑相比,空间布局有何不同?(打破传统建筑的中轴对称布局,将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3)博物馆在建造中运用到了许多不同的元素以及造型手法,猜猜看是什么?(园林的造园手法,如借景、框景等) (4)这些建筑空间的营造手段对建筑艺术效果的呈现有何作用?(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教师总结:苏州博物馆在外形上体现高低、方圆的空间变化,在内部的结构面积中体现出了大小的对比。在布局上,博物馆的庭院、檐廊、门窗、亭台楼榭,通过建筑单元之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