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朗香教堂空间构成

朗香教堂空间构成

朗香教堂空间构成
朗香教堂空间构成

空间构成:多个体形组合练习

————朗香教堂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朗香教堂的屋顶,东南最高,向上纵起,其余部分东高西低,造成东南两面的轩昂气势,特别显出东南转角的挺拔冲锋之动态。尤其是它的立面处理奇特,如此小的教堂四个立面竟然各不相同,教堂的平面,那些曲里拐弯的墙线,和由它们组成的室内空间,也都复杂多变。

朗香教堂复杂的形体结构引人注目,对空间的组合利用也令人惊叹,人们在平面构图上找不出什么规律,立面上也看不出什么章法。朗香的复杂性在于结构性的复杂,而其细部,无论是墙面还是屋檐,外观还是内里,其实仍然相当简洁。就外形而言朗香教堂更像是一只浮水的鸭子。

柯布西耶作品赏析

勒.柯布西耶 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现代建筑运动的积极分子和主将。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理性学习。同时,又把建筑看做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学。 [[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它们是: * 底层架空:主要層離開地面。獨特支柱使一樓挑空。 * 屋顶花园:將花園移往視野最廣、濕度最少的屋頂。 * 自由平面:各層牆壁位置端看空間的需求來決定即可。 * 横向的长窗:由立面來看各個樓層像是個別存在的樓層間不互相影響。 * 自由立面:大面開窗,可得到良好的視野。 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住宅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勒·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二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

的特点,由于墙体不再承重,可以设计大的横向长窗,他的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许多设计被否决,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后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后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朗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 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浮日山区的一个小山 顶上,1950年由勒.柯布西耶设计。它是勒.柯布西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作品,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朗香教堂勒规模不大,仅能容纳200余人,教堂前有一可容万人的场地,供宗教节日时来此朝拜的教徒使用。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

朗香教堂建筑细部设计的启示_徐笑非

院校风采 Colleges 134/?总第274期?/?2016?/?02 内容摘要: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其代表作品朗香教堂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典范。它在同时期大量现代建筑作品中别具一格,其建筑的细部设计为后世作品开拓了新的道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思路,它是现代建筑设计的精神源泉。再次探究其细部设计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朗香教堂、细部设计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水晶宫成为现代建筑萌芽的标志。这种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建造方式因两次世界大战而中断。当它再次出现并引起人们关注是在1926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德绍建造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这标志着现代建筑的成熟,现代主义开始在全球盛行。柯布西耶就是这一世界现代主义建筑浪潮中最旗帜鲜明的建筑师之一,他是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之一萨伏伊别墅,完整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最为显著的特征。白色的简单几何外观彻底与古典主义的金碧辉煌与烦琐式样决裂,体现出简洁与秩序。内部空间及构造解决了建筑的实用功能需求和经济问题,新材料与新技术符合建筑的快速及大量建造的需求。那一时期,理性的白色“方盒子”几乎成为所有新建现代建筑的标志。1953年,柯布西耶意识到了现代建筑另一种精神意义,设计建造了法国朗香教堂(图1),这个被称为第一个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作品成为影响后世建筑设计的里程碑,是现代主义建筑和至今边界依旧模糊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之间重要的一环。自1955年落成以来,无数的建筑师及参观者慕名来到法国朗香小镇,一睹朗香教堂的真容。当下很多建筑师及其作品都从这所蕴藏了丰富设计理念及建造细部的小型建筑中受到启发,而由此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 一、现代主义中的“曲线” 朗香教堂之所以成为现代建筑设计承上启下的坐标,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形”。 1923年,柯布西耶在参观了雅典卫城后 认为:它们已经到达如此完美的程度,以至于 不能再取走一物,也不能再添加一物,而只有 那些结体紧密而激烈的要素在发出清晰而悲壮 的钟声。[1]“破碎与完整”这一主题正是他对 建筑与所在场所建立起“雕塑性”共鸣的关注 的开始。如何将“神圣”这一抽象概念转换为 一种视觉可读之物,正是朗香教堂所要回答的 问题。 在满是“直线与理性”的国际现代主义建 筑丛林中,朗香教堂正如它的所在地——法国 朗香小镇一样,寂静而孤傲。 柯布西耶对现代建筑的“形”的探索直接 影响到当代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她的 建筑作品以流动的有机形态而著称,空间丰富 多变,如巴黎的香奈儿移动艺术馆。(图2)扎 哈·哈迪德对其设计作品评论道:“我并没有 从一开始就企图要改变人们对空间的看法和感 受,只是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之后自然 而然产生了大胆而又有创新性的特殊设计。” 而这种“自然而然”恰恰与现代主义风行 年代中“特立独行”的朗香教堂不谋而合。对 于朗香教堂的“形”有多种的解读,比如类似 祷告合拢的手、“声学元件”等等,这些解读 大多从“可视”的角度出发。中国先贤老子认为, 自然与美从来没有固定的形式,至美的音乐、 至美的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反而给人以无音、 无形的感觉,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朗香教堂的“形”正是无为而为的作用,看似无, 却又令人遐想。(图3)它是柯布西耶对于建筑 精神自我探索的结果,既遵循又打破了现代主 义理性与严谨的数理原则。上帝按照自己的模 样创造了人,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曲线是其 形态特点。上帝的居所,我们从未见过,或许 应该是高耸入云的哥特塔尖,或是神秘莫测的 彩色花窗,亦或是飘扬着婉转入耳的管风琴之 声。柯布西耶用曲面和不规则的几何,为后人 建立了一种“无形”的神的居所。“无”正是“有”, 虚无的上帝仿佛落脚于这片山林之中。 扎哈·哈迪德在设计中对柯布西耶的建筑 造型进行了延展,同时融入后现代建筑的隐喻 理论,形成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而这正是归 功于柯布西耶对建筑形式的开创与探索。 二、光从天上来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创世纪》)。 对柯布西耶影响深远的作家阿波利奈尔曾 写到:“经由19世纪的诗人而重新复活,表达 了所有物质的原始的统一性,以及灵魂对与光 重新结合的渴望——光是神圣的万物之源。”[2] 这座建造在太阳神废墟旧址上的建筑似乎从一 开始就将“光”作为重要的元素进行运用。 这是上帝的居所,光是最直接与神沟通与 交流的载体。柯布西耶在朗香教堂中对光线进 行了史无前例的极限运用。 朗香教堂内部的光线,都由建筑上的“洞” 产生。柯布西耶通过改变“洞”的形状和位置, 让光线产生了令人震撼的效果。 1.来自天上的光——神圣的光 顶光从三个弧形塔中引入室内,柯布西耶 称其光线“非常特别”。这是因为存在着光线 与声音、情欲与精神的关联,圣母通过她的耳 朵藉由上帝的话语而受孕的说法曾被好几位中 世纪诗人所传诵。柯布西耶很可能是在暗指这 种光线与声音之间神秘的交融。当然他深信, 音乐的和谐所产生的力量可以使我们更接近。[3] 柯布西耶将塔楼比喻为耳朵,而光线成为 传递上帝与子民的交流媒介。光线以漫反射的 方式散落,仿佛神的谕旨从天而降,信众沐浴 其中,上帝的话语回响在塔楼之中,神圣感油 然而生。(图4) 顶光给人以崇高神圣及希望的寓意,而柯 布西耶正是把握住这一点,创造出神秘的光线 效果。解构主义建筑师丹尼尔·里布斯金在犹 太人纪念博物馆也运用了这一方式。在博物馆 的局部,高耸的天井(图5)下是镂空的挣扎 呼喊的人脸钢盘。人在其上行走,钢盘相互撞 朗香教堂建筑细部设计的启示Inspiration of Ronchamp Chapel Architectural’s Detail Design 徐笑非?Xu?Xiaofei DOI:10.16272/https://www.doczj.com/doc/9a9122600.html,11-1392/j.2016.02.036

浅论朗香教堂的后现代主义视角特征

浅论朗香教堂的后现代主义视角特征 (艺术学院郭易潍 102013429) 摘要:本文试图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挖掘朗香教堂的后现代主义特性,从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建筑意识转变,到朗香教堂中透露出来的后现代特征,以及举例说明朗香教堂对西方后现代建筑的启发与影响来解读朗香教堂。 关键词:朗香教堂;后现代主义;隐喻;历史主义;折衷主义 一、关于朗香教堂和柯布西耶概述 在法国东部离贝尔福特市不远的山区中,全称为“朗香朝拜上天圣母小教堂”的建筑物是 20 世纪著名建筑师柯布西耶晚期的作品。我们简称它为“朗香教堂”。教堂虽小,建地也并不出名,但它不仅是当地信徒忠爱的神圣场所,也是建筑界中竞相讨论的话题。朗香教堂之所以受到世界建筑界的广泛重视,不仅是因为它出名的设计者——活跃在20世纪初期到中期,被称为“现代建筑旗手”的建筑师柯布西耶,更是因为它是现代派建筑师柯布西耶晚期最风格迥异的作品,不但完全背离了柯布西耶前期建筑创作的风格,而且也带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本论文就试图站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上,解读朗香教堂的后现代特征,通过联系后现代的建筑来说明朗香教堂在后现代建筑史上的先驱式的地位,以及对后现代建筑的影响。 柯布西耶在二战后设计修建的朗香教堂 (1950-1953年),与他之前的现代主义作品风格相背离,这件作品完全没有采用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突出的反映了柯布西耶对现代主义态度的转变:当现代建筑走在高度科技化和理性化的过程中,同时也丧失了太多的传统和浪漫情趣。因此,柯布西耶想通过朗香教堂来恢复某种神秘性和象征性,事实上,柯布西耶创作态度的变化,赋予朗香教堂的,可以被我们认知为是一种后现代性,接下来,就试着从后现代的视角解读朗香教堂。 二、朗香教堂的后现代主义视角特征 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是带有强烈批判性的,在建筑方面主要是对于现代主义的启蒙精神中的理性的批判,注重实用性的现代艺术被打击,而重视自我感觉的新的建筑形式开始兴起,这也可以看作是后现代在实质上取代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方面,但是这还远远不能涵括后现代的建筑风格及与现代的区别,而对朗香教堂的解读,我试着从朗香教堂本身出发,寻找其后现代的风格特征。 首先,在后现代是一个发展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可能性,并没有统一的手法,而是显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不过我们还是试图从手法上先行分析。 1、隐喻的手法 神,在后现代主义的时代显然已经远远的离去,但是后现代的建筑依然在表达着一种文化隐喻,查尔斯·詹克斯认为,即使在缺少宗教和玄学之类的东西,建筑艺术的精神功能依旧存在,所以后现代派许多建筑师会像超现实主义画家一样,把他们的精神世界凝结在隐喻当中,而朗香教堂的隐喻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由于朗香教堂的立面很是特别,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一面还是倾斜的,所以每个面之间形象差别很大,而其透露出来的隐喻性也是非常多样的。吴焕加先生在他的《论朗香教堂》一文中指出,朗香教堂的形象可以引起五种联想,或者称做是五种隐喻,它们分别是合拢的双手,浮水的鸭子,一艘航空母舰,一种修女的帽子,最后是攀肩并立的两个修士,斯卡利教授有说朗香教堂能让人联想

朗香教堂立面比例分析

朗香教堂立面比例分析 【摘要】 【关键词】立面比例自由 【正文】 朗香教堂是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柯布西耶在年轻时他强调的是建筑要表现,表现工业化的力量,科技理性和机器美学,即他所谓的时代新精神。朗香教堂作为柯布西耶设计生涯里程碑式的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朗香教堂完全摆脱了原来崇尚机器美学的理念,转而赞赏手工之美;从显示现代化转而追求一种原始的美;从理性主导转向非理性主导。这些显然是十分重大的风格变化、美学观念的变化和艺术价值观的变化。朗香教堂以一种厚重的雕塑感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 立面上,与萨伏伊别墅形成鲜明的对比。萨伏伊别墅体现了框架结构的所有优点,解放立面、自由开窗、底层架空、屋顶花园,整个建筑具有十分强烈的现代气息。而朗香教堂似乎走的是一条倒退的路。厚重的墙体,小面积的开窗等等。有一种在回归之感。 (朗香教堂立面)

立面高度比例:立面上看来,朗香教堂由建筑主体与三座竖塔构成,竖塔高度有高与次高之分,高塔是次高塔的1.5倍高左右。高塔上方有侧高窗,天光从中透过,照到内部的祷告室中。 立面开窗比例:朗香教堂的墙面十分厚重,厚重的墙体像蟹壳一样让人具有一种归属感。厚墙与南立面上的窗孔开法十分具有艺术性。白色墙体使建筑体量清楚,色彩明亮,白色粉刷起主导作用,黑色的小窗洞在其上面十分明显。白色与黑色的比例,墙体与窗洞的比例关系十分明晰,单个窗洞面积很小,整体开窗面积约占立面面积10%。开窗比例很小,但开窗十分具有艺术性。窗孔成喇叭状,内小外大,扩大了视野。而立面这种比例与形式的开窗为内部环境创造出了了意想不到的美轮美奂的效果。彩色的小玻璃窗为外部天光“着色”,然后一束一束打进室内,室内环境较暗,为彩色光束提供了舞台。 立面色彩比例分析:朗香教堂主墙体体以白色为主,褐色的屋盖约占画面比例的20%,墙体上分布着零碎的小窗,色彩主次分明,对比鲜明。 立面形态分析:朗香教堂是一种雕塑感的建筑,因而立面并没有十分规则的几何元素。但通过这种雕塑感的墙面、屋盖及高塔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十分协调的构图。 朗香教堂作为现代建筑开创了新的里程碑,代表了柯布西耶的风格转变,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总结】 朗香教堂的立面开窗、形态以及十分具有艺术性。 参考资料;《世界建筑》《室内建筑师》《走向新建筑》《建筑十书》

美术作品赏析

拾穗者(法国画家米勒代表作) 《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画面描绘了描写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该画现珍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内。 作者:让·弗朗索瓦·米勒 创作时间:1857年 材质:布面油画 风格:现实主义 收藏地点:巴黎奥赛博物馆 规格:83.5cm×111cm 出生日期:1814年 去世日期:1875年 1简介 《拾穗者》(Des glaneuses)是法国巴比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绘于1857年,目前则存放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2创作背景 19世纪中期,法国现实主义美术开始慢慢滋生,它是在同官方艺术和蜕化了的浪漫主义进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他确立了以描写生活真实为创作的最高原则,艺术家们正视赤裸裸的现实,大胆而不加粉饰地描写现实生活,肯定普通人在艺术中的意义,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一些优秀大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达到了一定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从而使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运动,成为欧洲现实主义运动的旗帜。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巴比松画派为先驱,其中最能实事求是的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和矛盾的,应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拾穗者》就是其中之一。 3作品赏析 《拾穗者》,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

朗香教堂赏析

朗香教堂赏析 摘要:从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大师创作,也是来源于平时的细微观察和用心积累,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然建筑创作于文学、美学等一切创作一样,过程极其复杂,一个好的构思来源于平时的量的积累,但我们无法也不需要将每一个来源都分析出来。我们需要的是看到大师们是怎样从深广厚实的信息资料积蓄之上灵感迸发的,明白灵感也是需要一个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朗香教堂、哲学、基址、空间、光、色彩 朗香教堂生成的哲学过程 凡是对勒·柯布西耶有点认识的人,当看到朗香教堂时,是无法想象出这一教堂竟然是出自柯布西耶的手。于是,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朗香教堂时如何生成的? “我们的现代生活,……曾经创造了自己的东西:衣服、自动铅笔、打字机、电话,那些优美的办公室家具,厚玻璃板、箱子、安全剃刀……”柯布西耶不仅仅看到机器和机器产品的优越性能,而且将机器提升到道德、情感和美学的高度。他写道:“每个现代人都有机器观念,这种对机器的感受是客观存在而且被我们的日常生活所证明。它是一种尊重,一种感激,一种赞赏。”这些话语透露出来的是对工业化时代的兴奋与满意,态度非常乐观。他在建筑师界鼓吹改革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走在最前列,成为现代建筑运动公认的最后影响的旗手之一。“自由立面、自由平面、架空底层、空中花园和水平带形窗”是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是无法想象如此一个现代建筑的旗手,会设计出这样一个建筑,因为二战的柯布西耶对工业化、科技技术、理性主义抱有信念,对西方社会的未来持有乐观态度。然而二战时期,柯布西耶亲睹战祸之惨烈,朝夕与乡民工业者和其他下层人士为伍,千百万生灵涂炭,无数建筑化为灰烬。文明的欧洲中心地带,相隔20年掀起两次空前的屠杀。人性在哪里?理性在哪里?工业、科学、技术起什么作用?人类的希望在哪里?柯布西目睹惨祸,无可逃避,无法逍遥,也无法解释,过去的信念不得不破碎了。 任何科学都是由哲学指导,哲学起到的是大方向的导向。而任何一个科学家,他向那个方向走,能走到多远,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其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战前柯布西经历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喜悦,于是他为机器时代而感到无限的喜悦,他崇拜机器美,并主张向飞机、汽车等机器学习,颂扬理性,所设计的建筑都充满了理性。 然而,战后他经历了机器时代带来的战乱,他对机器时代的信念不得不破碎了,有原来的确信变成怀疑。“哪扇窗子开向未来?它还没有别设计出来呢。谁也打不开这扇窗子。现代天边乌云翻滚,谁也说不清明天将带来什么。一百多年来,游戏的材料具备吗?这游戏是什么?游戏的规则又在哪里?”柯布西的战乱经历改变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不再称颂理性,相反,更多地显露出非理性,反理性的倾向。 人的经历塑造出人的世界观,这些指导着人的行为。哲学观的转变使得柯布西耶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从哲学的思想层面上讨论朗香教堂的生成,下面我们在从量变和质变这层面上探讨其生成过程。 量变产生质变,质变来源于量变。只有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产生质的变化。而朗香教堂的生成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柯布西耶生前说了和写了不少关于朗香教堂的话语,然而就是他本人也不能把自己的创作过程讲得和清楚。在朗香教堂建成几年后,柯布西在朗香,还很感叹地问自己:“可是,我是从哪里想出这一切来的呢?” “一项任务定下来,我的习惯是把它存在脑海里,几个月一笔也不画。人的大脑有独立

mooc建筑艺术与赏析测验答案

1.1建筑的本源 1.法国朗香教堂是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设计的。 A.密斯.范德罗 B.格罗比乌斯 C.勒.柯布西耶 D.赖特 满分:50.00 分 得分:50.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2.“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于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在()的一段话,被认为是精辟阐述了建筑中实体和空间之间关系。 A.营造法式 B.周礼.考工记 C.道德经 D.木经 满分:50.00 分 得分:50.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1.3建筑的基本属性 1.下图所示的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 A.月门 B.平门

C.瓶门 D.圆弧门 满分:50.00 分 得分:50.00分 你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2.纽约世贸中心交通枢纽站是由著名建筑师()设计完成的。 A.保罗.安德鲁 B.安藤忠雄 C.扎哈.哈迪德 D.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满分:50.00 分 得分:50.00分 你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具体解析 教师评语: -- 1.4章节小测 1.法国朗香教堂是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设计的。 A.密斯.范德罗 B.格罗比乌斯 C.勒.柯布西耶 D.赖特 满分:25.00 分 得分:25.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2.下图的建筑物在本课中曾经学习到,它是()

A.中国国家大剧院 B.广州大剧院 C.哈尔滨大剧院 D.望京SOHO 满分:25.00 分 得分:25.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二、多选题(共50.00分) 1.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提到,建筑的基本属性主要包括时间性、()、 (),文化性以及() A.功能属性 B.比例、色彩属性 C.工程技术属性 D.艺术属性 满分:50.00 分 得分:50.00分 你的答案: C D A 正确答案:

朗香教堂光影分析

风景建筑设计—————— 朗 香 教 堂 之 光 影 分 析 指导老师:田国行 班级:城市规划09-3 姓名:李华威 学号:0902114076

朗香教堂 ——建筑光影之心理环境分析光影作为建筑设计的一大要素,一直以来都受到设计师的青睐。从古埃及的阿索斯神庙,到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 再到日本当代建筑师西泽立卫与妹岛和世的森林别墅,无一不是通过光影向人们表达着他们的设计理念。建筑不仅仅通过光影显示形与色,而且,人们在审视和触摸它的同时, 也经受着心理环境的不断塑造。正是光与影的变幻莫测,让人们体察到诸如庄严、神秘、轻快、奇幻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建筑心理、空间情感。本文从视知觉及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光影效果直接影响人心理体验的过程, 并引入时间的概念, 最终得出关于光影的心理塑造设计的若干结论。 自然界中客观实在的一切物质,因为有了光线而呈现它们的色彩、体态, 蓝色的建筑物之所以呈现蓝色, 是由于它吸收了除蓝色之外的其它光谱能量,而只把蓝色光谱反射出来。不同实体材料呈现不同的色彩、肌理和造型,是因为它们各自“消耗”了不同的光。光和影通过自身的物理性质,使万物得以在人的视网膜上成像。不同的形状以及色彩都会经过人的视知觉过程对大脑产生不同的刺激,从而生成这种刺激引发的心理情感。我们这里将客观实在的事物物化为光影的存在,那么环境对视知觉的影响就可以转化为光与影作为刺激源对视知觉的影响。 一、视知觉与光影 1 . 视知觉的过程 视知觉的过程分成三个部分: 分类、预测及情感。当人们的视网膜上呈现某种事物时, 获得的信息进入大脑, 然后大脑就会根据先前的经验对其进行分类。如果是被人们所熟悉的事物, 人就会感到安全、舒适; 相反若环境是陌生的,人们就认为它是危险或具有神秘色彩的。预测所起的作用是在输入的资料被整理和分类后,对瞬时的刺激产生的对一系列事件的联想。感情则涉及了每一个刺激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或估计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这三个部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属性分类建立了与先前经验的联系,激起预测,同时诱发感情上的反应。在光环境设计中,如若这个光环境与人们肯定的预测相符合,并能引起感情上的积极反应时,那么这种光环境就被人们看作是亲切的,有吸引力的或是愉快的。但是如果这个环境与人们的肯定的预测相抵触或证实为否定的预测,于是这个环境中的情况将在感情上唤起一种消极的反应。在视知觉的过程中, 还有两点非常重要: 第一点就是当人眼注视某一环境时,第一个跃入眼帘的事物一定具有某种区别于其它物体的特性。可能是亮的、颜色鲜艳的或是体积巨大的。这时这个物体就成为图像,而与周围环境形成图像/ 背景的对比关系。研究表明,如果环境不能有效地形成图像/ 背景, 人就会注意力分散或精神紧张不安。在光环境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视知觉的这个特征,对建筑空间中的采光进行加强图像/ 背景对比的设计,形成积极的视觉光环境。其二, 是物体的常性,常性包含大脑识别对象以及它在各种条件下的特征的能力。人们全 都是根据常性才能在已建成的环境中找到走的道路。这个事实强调了在视觉光环境设计中,为使用者提供定向和视觉制导时,光环境的一致性和易于了解的重要性。这包括了交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采用各种既有区别而又一致的采光方式才是易于辨别的。 2 . 人类对于定时的需要和光影的时间性 人类与大多数生物一样, 具有天生的生物机制, 它像钟一样工作,保持着昼夜的韵律。随着季节的变化,昼夜的时间伸长或缩短,人们内部的生物钟也随之变化。这个不断地重新标定的计时器使人们知道此刻室外亮到什么程度。而这种预测在人们对任何光环境的估计中,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人们需要自然光,不仅因为是它的照度和光谱的性质,更重要的是, 通过太阳的运动来感知天气和一天中的时间可以带给我们的安全感。许多人对此认为很重要。罗杰·尤利奇( Roger ·Ulrich) 指出,在医院里能够看到外部世界的病人极可能比那些不能看到外部世界的恢复得更快。人类对于知晓时间流逝感到有一种先天的安全感,这时建筑中的光影起着极大的作用。光与影在建筑中随着时刻、季节的推移瞬息万变。光影强烈,人们可以感知到外部是晴天; 光影虚弱则是阴天的表现。清晨,光与影自太阳升起的方向拉伸出来, 细长且充满朝霞的色彩。日渐正午,光影变短的同时,光线更加明亮而影子更加深沉。到了傍晚,夕阳又一次将影子拉长, 人们于是知晓夜晚即将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