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00529 自考重点整理

文学概论00529 自考重点整理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

2.文学四要素:是由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分别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3.文学四要素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中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4.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1)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世界的重现和模仿。

2)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3)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的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4)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5)客观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6)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象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5.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6.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

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感情的一种独特的渠道。

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7.广义的文化概念指整个社会生活,即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造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个人的文化素养及其程度,包括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及涵养高低等。

8.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9.文学的文化意义: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10.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11.价值阅读: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12.审美:是指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也就是对事物的情感评价。

13.审美活动的三个层面。审美的实现所需要的条件

1)主体心理层,审美的审,即观照,感悟,判断。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

2)客观对象层。审美的美是指现实事物和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事物。

3)中介层,

(1)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

(2)历史文化的积累。

14.审美活动的特点。

1)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2)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

1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具有了价值倾向的意识,就形成了审美意识形态。

16.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1)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2)从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3)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17.经验: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其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统称为经验,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准真理的世界。

18.体验:体验是在经验中见出深意、诗意和个性的部分,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9.作家的体验的特性。

1)情感的诗意化。

2)意义的深刻化。

3)感受的个性化。

20.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21.移情说:就是把我的情感投入到物的身上,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22.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把已有的事物换一个角度观察。

23.出入说:与之共同生命,又将体验反刍自审。两者辨证统一。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1.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

2.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的特点。

1)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系统。

2)文学文本要通过传达人生体验及其想象性世界而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

3)文学文本有待于读者阅读和接受。

4.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的区别。

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文学作品则是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一部由作者创作出来的语言艺术品。当其未经读者阅读时,就还只是文学文本,而当其被读者阅读后才变成了作品。

5.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由英加登主张。

1)第一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

2)第二层面是意义单元。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

3)第三层面是多层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致略图,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

4)第四层面是再现的客体,是通过虚拟现实而生成的世界,这是文学文本的最后层面。

5.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是指文学文本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组织特性。

6.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指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特定语言系统。

7.语言结构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指的是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语言和词汇,是指语言的社会约定俗成方面,是一种代码。

8.言语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是指说话人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是个人的说话,是一种信息。

9.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他有以下三个特征。

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10.文学语言组织有三个层面,

1)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他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可分为两种形态,节奏和音律。

(1)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言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2)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2)文法层面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要求用词贴切,生动和传神,有炼字之说。

(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尤其注重句型和炼句(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如重视起承转合,即重视篇法

11.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他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比喻。是借他物来表现某相似之物的语言方式。有三种样式,明喻,暗喻,借喻。

2)借代。是借用其他名称或语句代替通常使用的名称或语句的语言方式。

3)对偶。是上下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具有整齐和对称效果的语言方式。

4)反复。是意思相同的词或句多次重复使用的语言方式。

5)倒装。是通过颠倒惯常词语顺序来表意的语言方式。

6)反讽。是意义不在正面而在反面或内涵与表面意义相反的语言方式。

12.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之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1)内指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无需外在验证和内在2)自足的特性。它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行事,而并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

3)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4)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陌生化是与自动化相对立的。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1.文学形象是指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2.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2)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

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3.高级形象形态/艺术至境:一般把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艺术形象称为高级形象形态,又称为艺术至境。艺术至境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象征意象构成,成为独立互补的三足鼎立的艺术至境结构。

4.艺术形象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5.审美理想是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6.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文化意蕴的性格,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7.典型的特征性。

1)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

2)文学典型还必须具有在总特征资源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

8.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

9.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10.典型环境。是指充分的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生活的具体历史文化环境。

11.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

2)互动性关系。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并且逼迫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3)典型人物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12.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3.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1)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3)生命律动。

4)韵味无穷。

14.虚境与实境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实境是指逼真的描写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要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15.虚境与实境的关系。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了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

地位。

16.生命律动是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曰生命本身的美。

17.有我之境。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18.无我之境。指情感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9.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20.内心意象。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

21.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

22.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

1)哲理性。

2)象征性。

3)荒诞性。

4)求解性。

23.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于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他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

24.荒诞。荒诞有两层面。一是形象形态上的荒诞性。二是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指现实生活与逻辑上不可能发生的事。

25.象征意象化。就是作家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

象征意象化必须以哲理的真实为目的和美学原则。

象征意象化必须在抽象思维指导下进行。

26.象征意象化的方法。

1)对对应点具体描写,突出对应点,诱发想象。

2)从环境和气氛上取得对应,创造象征意象。

3)通过拟人化写出对应点。

27.意象应合。指意义与形象的联系和密切吻合。

28.象征意象在文学艺术中主要有两种类型。

寓言式象征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比如,尤涅斯库的秃头歌女。符号式象征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比如,郭沫若的天狗。

第四章叙事作品

1.现代叙事学又叫结构主义叙述学。是指按照严格的,不可改变的次序前后相接的三十一个功能中的一个恒定结构。

2.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完整文学艺术作品的,文学创作活动。

3.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4.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持续的长短和前后顺序。

5.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的长短和前后顺序。

6.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7.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8.组成故事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件事情的具体场景这三个主要方面。

9.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后果。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10.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也就是把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

后顺序出现的,瞬间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

11.情景是由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12.人物的二重性。

1)人物是推进故事进展的行动主体。

2)人物是具有性格特征的生动形象。

12.扁平人物是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

13.表意形人物是不具有性格内涵而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14.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15.性格人物即表现出真实生动的性情气质,给人以感觉上的亲切逼真的人物。

16.行动人物是的有目的的行为。

17.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18.叙述逻辑是根据人物行动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19.叙述动作是指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这个概念包括了叙述者、接受者以及讲述故事时的声音情态三个方面。

20.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

真实的作者就是作者本人。隐含的作者指在作品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

21.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

叙述者是讲述出作品中语言的人。隐含的作者是在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讲述行为得以存在的一种意识。

22.叙述声音。是指那种能体现叙述者的叙述动作的口气或情感态度。

显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的倾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

隐在叙述者。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声音的情形。

23.真实读者。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阅读作品的人。

24.接受者。指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倾听故事者。

第五章抒情作品

1.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的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2.广义的情感几乎包括人类主体性的一切方面。狭义的情感仅指人由于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3.二者的区别是

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是由机体的生理性需要引发的体验;情感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是由机体的社会性需要引发的体验。

情绪产生较早,出生不久的婴儿即有快乐与痛苦的情绪表现;情感产生较晚,它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

情绪还有一定的情境性,它可以由一定的情境引发,一但情境改变,情绪即告消失或转移。情感即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

4.二者的联系是

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变化受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表现出来的。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各不相同的。

5.艺术情感是在一种极为平静的心境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6.艺术情感是审美的情感,它是对于这种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是对现实、对表现对象持特定

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7.抒情的本质有三种看法。

1)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和科林伍德,表现论的内涵是:

(1)表现情感不是显露情感。

(2)表现情感不是传达情感。

(3)表现情感不是煽动情感。

(4)表现情感不是描述情感。

2)表现与情感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情感通过表现才得以定型化,只有通过表现,艺术家才能明确自己究竟要表现何种情感,离开了表现的媒介,情感只是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某种感觉。

另一方面,表现的方式、途径、策略又是由情感的性质、类型所决定的,不同的情感由于性质和类型不同,需要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途径、策略加以处理。

2)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代表人物是托尔斯泰,传达论的内涵是:

(1)它强调情感的重要性。

(2)艺术只是传达情感而非表现情感。

(3)传达必须借助某种外在符号。

3)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代表人物是罗金斯。

移情论的内涵是:把主观的情感投射于物,形成情感的物态化。

8.抒情的原则。三个一般性的抒情原则。

1)诚挚性原则。

2)独特性原则。

3)感染性原则。

9.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代表人物布瓦洛,强调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

10.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代表人物华兹华斯,济慈。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不是此时此刻的流露,而是在波涛平静之后的流露。

11.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代表人物波德莱尔。认为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在人的各种感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隐秘的、交相呼应的关系。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14.意象可以理解为心理画面。

15.隐喻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和谈论此类事物的文化行为。

16.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他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文化行为。

17.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

18.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19.抒情母题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20.文体的美学内涵。文体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存在样式。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美学设计,追求独特的美学目的。

21.抒情诗是抒情作品的典型形态,它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体。一般用来指称任何旨在表达情感的短诗。

22.颂诗是以抒情为本,情感以赞颂为主的鲜明特征。

23.情诗是用来歌唱爱情的诗,抒发的感情最为强烈,真挚。最具个人色彩。

24.哀诗也称悲歌,是用来悼念死者和表达悲哀之情的抒情作品。

25.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26.抒情小品文的特征是

1)在内容上高度自由。题材广泛,主题多样。

2)在形式上灵活多样。文体种类丰富。表现方式多种。篇幅可长可短。

第六章文学风格

1.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2.文学风格要点是:

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2)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3)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在特征。

4)引发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是风格的审美特征。

3.创作个性指表现在作品中艺术家创作活动的独特性。

4.日常个性和创作个性的区别。

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创作个性是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5.文学风格的审美要素是,文采,情调,韵味,气势,氛围。

1)文采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衣

2)情调指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3)韵味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

4)气势指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5)氛围指弥漫于作品中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场景、环境相结合,构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

6.文学风格的特征

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7.我国古代文论对文学风格的划分和风格审美特征的特点是。

对风格的分类有简繁两法,是由简到繁,二元对立式地繁殖递加。

对风格的范畴的概括十分简约,而对风格的审美特征多取描述的方法,且常用形象化的比喻,以激发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强调用感性的体悟和比较去识别不同的风格。

风格美是它在审美的形式中凝聚了生命的内质,体现了人的各种生命状态、丰富的个性和创造力量,表达了对人生和艺术的价值取向。

8.

9.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的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10.社会历史条件影响作家的风格和发展。

当时代发生政治制度或经济制度等的重大改变,都会使作家的观念,创作视野,艺术追求,

及情调语调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个人的时代风格的改变。

11.民族风格是由民族语言文字,神话,宗教,习俗,性格,思维,审美理想,艺术,科学,历史等融合所形成的风格。

12.地域风格是由地域的语言,传说,宗教,习俗,性格,审美理想,艺术等特点融合而形成的风格。

13.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造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第七章文学创作

1.创作主体是指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

2.

3.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特征。

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注。

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

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情感。

4.创作客体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

5.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6.艺术灵感是指在创作或表演文艺作品前一瞬间的创造热情状态。

7.艺术灵感的特征

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8.艺术灵感和艺术直觉的区别。

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艺术直觉则是一种思维能力。

艺术直觉具有对象性,艺术灵感则没有具体的对象。

艺术灵感是随机性的,偶然的,艺术直觉则有一种稳定性。

9.艺术情感就是创作和接受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0.艺术想象是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1.艺术理解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12.创作动机就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造活动的目的。

13.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的区别。

1)创作动机目的在创作过程之外。创作冲动则始终指向过程本身。

2)创作动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目的,创作冲动则是一种心理驱动力。

3)创作动机是一种理性的东西,它能够脱离创作活动独立存在,创作冲动则不能脱离创作活动独立长时间存在下去。

14.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

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并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整个思维过程。

15.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其选定的材料,进行进一步提炼加工的过程,具体包括艺术综合与艺术简化两种方式。

16.艺术简化是指创作过程中作家对所写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而对于那些大量的、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完全省略。

17.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八章文学接受

1.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2.

3.文学消费和一般物质消费的区别。

在消费需求和目的上,一般物质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以实用性和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娱乐性和审美性为目的。

4.在消费方式和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损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5.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常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文学消费即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又是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构成了消费实现。

6.文学传播是传播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和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

7.文学传播三阶段。

口头传播。

书写印刷。

电子媒介。

8..接受心境是指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影响到接受者的阅读行为与接受效果。

8.主体的接受心境的三个条件。

接受者的兴趣。

接受者的审美心态。

接受者的对话愿望。

9.客体的接受心境的三个方面。

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10.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在进入接收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

文学概论(一)00529

文学概论 ( 一)00529 考纲解读

文学概论(一)00529 考纲解读 第一章文学看法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赏识者四个因素构成的理论家是(艾布拉姆斯 ) 2. 提出文学作品存在层次论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3.在公元前 500 年的古希腊期间,最早提出“艺术模拟自然”论点的思想家是(赫拉克利特) 4.在中国古代,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人是 (荆浩) 5.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表露”的是(表现说) 6.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属于(适用说) 7.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适用说) 8.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学说为(再现说) 9.“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主假如讲 (文学看法变化的时代原由) 10.因为塑造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资料不同,艺术能够分为不同的类型,文学属于(语言艺术) 11.狹义上的文化是指(个人的修养及其程度) 12.符号论的文化看法的提出者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13.假如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切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必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起码反应出革命的某 些本质方面,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列宁) 14.“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依照可然律或必定律可能发 生的事作出这一论断的古希猎理论家是(亚理士多德) 15.“作为看法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必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脑筋中的反应的产物。”作出这一论断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毛泽东) 16.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的源泉问题用的是(反应论)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主要文学看法有(再现说、适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2.英国有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的各方面”包含(物质设施、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 3.我国有名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广义的文化看法包含 (精神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 4.在广义的文化看法中文化被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5.文学审盛情识形态的内涵包含(从性质上看,有公司偏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主体特点看,是认 识又是感情;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6.作家的体验的特征有(感情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感觉的个性化) 二、名词解说题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改正确的名称应当叫作文学学。文艺学包含文学发展史、 文学责备和文学理论这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 2.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学科之一,它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全部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 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线上说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文学看法: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4.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因素中重申“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以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拟或再 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模拟说”也就是再现说。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文学活动三过程:体验、创作和接受。 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概念分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有无等。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活动:简称“审美”。审美活动的基本精神是人的心理器官的全部畅通,是人的内在丰富性的全部展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审美的瞬间,人们暂时摆脱了周围熙熙攘攘的现实,摆脱了功利欲念,使灵魂升腾到一个心醉神迷的自由境界。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作家的创

作创造出文学语言组织,读者阅读则借助这种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构成了文学文本的基本现实。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个形态。 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通的和基本的特征。它是文学语言的无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征。即文学语言并不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而是返身指向内在的心灵世界。 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性,也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 本色化: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与人的本来面目(如身份、性格、面貌等)相符的特性。 第三章文学形象系统 文学形象的总特征: (一)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通过可觉、可视、可听、可触的美好形象诉诸人的感官,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形成了文学形象的具体性,传达出“更高的心灵旨趣”。

文学概论一00529答案及试题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 A.主题 B.母题 C.美 D.文体 2.我国较早提出艺术“至境”概念的人是( ) A.王昌龄 B.皎然 C.严羽 D.叶燮 3.下列诗歌,属于哲理诗的是( ) A.苏轼《题西林寺壁》 B.孟浩然《春晓》 C.杜甫《石壕吏》 D.李白《望庐山瀑布》 4.“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说这话的人是( ) A.韩愈 B.白居易 C.柳宗元 D.刘禹锡 5.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 A.品质阅读 B.情感阅读 C.审美阅读 D.价值阅读 6.“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

A.规范化的书面语 B.文学文本的语言 C.作家的内心语言 D.教学用的标准语 7.亚理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 ) A.更具有真实性 B.更富于哲学意味 C.更合乎美学原理 D.更强调细节描写 8.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人是( ) A.王国维 B.鲁迅 C.茅盾 D.梁启超 9.首先受普洛普民间故事理论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是( ) A.格雷马斯 B.列维—施特劳斯 C.热奈特 D.托多罗夫 10.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这一说法的作家是( ) A.德莱顿 B.福楼拜 C.巴尔扎克 D.斯威夫特 11.文学创作是一种( )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 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 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 12.“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 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 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

2022年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最新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旳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详细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旳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乏旳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步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有关问题旳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乏旳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旳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旳对象性,体现人旳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旳关系理论旳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有关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旳论点。诗人对于外物旳感受,所引起旳感想是无穷尽旳,描写事物旳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旳运用则要联络自己旳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旳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旳,作家对现实旳反应是能动旳。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旳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旳摹仿或再现。 2.体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旳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旳自然流露、体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运用旳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认为某种社会目旳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旳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旳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旳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旳参照物中孤立出来,自身是一种“自足体”,出现了所谓旳“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旳意向性旳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发明。 6.文学旳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旳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旳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旳、凝聚着个体体验旳、沟通人际旳情感交流旳语言艺术。 7.符号论旳文化概念:从符号学旳角度看,文化是人类旳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发明旳产品及其意义旳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旳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旳。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量完全地把握作品旳肌质,表达首先注意到语言中旳多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旳,若是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概论一00529规范标准答案及其试题

!-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今文艺学对“文体”的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 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2.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 A.结构B.声音美 C.格律D.押韵 3.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 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 C.英加登D.苏珊·朗格 4.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 A.自然世界的奥秘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 C.客观世界的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 5.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 A.语法、逻辑、修辞B.声调、语调、情调 C.词法、句法、篇法D.字法、词法、句法 6.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 A.黑格尔B.希尔特 C.歌德D.席勒 7.“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 ( ) A.《周易·系辞》B.《庄子》 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 8.“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康德B.黑格尔 C.姚斯D.理查兹 9.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 A.诗歌B.小说 C.散文D.剧本 10.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 A.毛宗岗B.金圣叹 C.脂砚斋D.张竹坡 11.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 A.故事时间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D.叙述时距的变换 12.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 A.情节B.情景 C.故事D.场景

文学概论一00529答案及试题

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今文艺学对“文体”的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 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2.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 A.结构B.声音美 C.格律D.押韵 3.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 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 C.英加登D.苏珊·朗格 4.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 A.自然世界的奥秘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 C.客观世界的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 5.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 A.语法、逻辑、修辞 B.声调、语调、情调 C.词法、句法、篇法 D.字法、词法、句法 6.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A.黑格尔B.希尔特 C.歌德D.席勒 7.“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 ( ) A.《周易·系辞》B.《庄子》 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 8.“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康德B.黑格尔 C.姚斯D.理查兹 9.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 A.诗歌B.小说 C.散文D.剧本 10.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A.毛宗岗B.金圣叹 C.脂砚斋D.张竹坡 11.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 A.故事时间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D.叙述时距的变换 12.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A.情节B.情景 C.故事D.场景

文学概论00529 自考重点整理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 2.文学四要素:是由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分别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3.文学四要素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中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4.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1)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世界的重现和模仿。 2)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3)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的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4)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5)客观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6)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象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5.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6.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

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感情的一种独特的渠道。 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7.广义的文化概念指整个社会生活,即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造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个人的文化素养及其程度,包括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及涵养高低等。 8.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9.文学的文化意义: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10.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11.价值阅读: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12.审美:是指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也就是对事物的情感评价。 13.审美活动的三个层面。审美的实现所需要的条件 1)主体心理层,审美的审,即观照,感悟,判断。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

文学概论第一章,00529

PART一,文学观念 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 一,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二,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 艾布拉姆斯,作者作品读者世界 三,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的流动过程,并且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四,再现说,表现说 五,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但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六,独立说,主要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这种观念来自德国美学,主要是康德和席勒的美学。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主要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 七,客观说,体验说 八,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1中西方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 2收到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和不同社会心理作

用的影响 3还与研究者的观点有联系,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观点。 九,综合性的文学定义 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凝聚着作者个体体验的,沟通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语言组织。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 一,文化的概念 1广义的文化概念可以说无所不包,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作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都可以叫做文化。 2狭义的文化概念指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等。 3符号论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是人运用符号及其意义而创造的。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 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憧憬人类的未来 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2022年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529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旳西方文论家是() 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 C.英加登D.苏珊·朗格 2.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旳中心问题是() A.自然世界旳奥秘B.人旳感受、情感、愿望和抱负 C.客观世界旳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旳人3.文学文本旳文法层面旳构成要素有() A.语法、逻辑、修辞B.声调、语调、情调 C.语法、句法、篇法D.字法、词法、句法 4.当今文艺学对“文体”旳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旳草稿 C.成为课本旳文字D.语言旳实际运用形态 5.汪曾祺说:“一篇故事,要有一种贯串全篇旳节奏。”这是指故事注重()A.构造B.声音美 C.格律D.押韵 6.在德国,最早提出“特性”概念旳是()

A.黑格尔B.希尔特 C.歌德D.席勒 7.“意象”旳源头可上溯到() A.《周易·系辞》B.《庄子》 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 8.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旳批评家是() A.毛宗岗B.金圣叹 C.脂砚斋D.张竹坡 9.决定文本时间长度旳条件是() A.故事时间旳长短B.论述语言旳长短 C.论述节奏旳快慢D.论述时距旳变换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旳一系列事件叫做() A.情节B.情景 C.故事D.场景 11.西方老式上旳“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 A.诗歌、故事和剧本B.诗歌、故事和散文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12.构成抒情作品旳必不可少旳一种条件是() A.意与境浑B.真情实感 C.客观真实D.典型环境 13.托尔斯泰觉得,抒发情感就是() A.显露情感B.投射情感

2023年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2023年1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和“教化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观念旳是( C )1-25 A. “文以载道说” B. “寓教于乐说” C. “言志说”D. “娱乐说” 2.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旳是( B )2-99 A. “恐怖旳文学” B. “伟大旳文学” C.“荒诞旳文学” D. “经典旳文学” 3.“论画以形似,见于小朋友邻”指旳是( A )3-141 A.文学形象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做简朴旳摹仿 B.文学形象是重视形似旳 C.绘画形象规定与小朋友旳心理状态相似 D.对绘画和文学形象旳规定是不一样样旳 4.西方“经典”旳文艺理论思想传入我国旳时间是( B )3-146 A.鸦片战争时期B.五四后来 C.建国后来ﻩD.文革时期 5.贺拉斯提出著名旳“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 B )1-25

A.《诗学》 B.《诗艺》 C.《美育书简》 D.《拉奥孔》 6.对文学作品要可以做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文学旳美感。而“出入说”旳倡导者是( C)1-86 A.鲁迅ﻩB.梁启超 C.王国维D.宗白华 7.中国老式旳风格理论来源于( A )6-306 A.魏晋ﻩ B.汉代 C.隋唐D.秦代 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关键位置旳是( D)7-389 A.润色与修改B.艺术传达 C.材料储备D.艺术构思 9.认为文学自身是一种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旳感情与想象旳世界,这种批评措施是( B )8-445 A.接受美学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 C.构造主义批评ﻩ D.社会批评 10.“野蛮人旳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旳人格化旳神灵旳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旳观念出自( A )9-454 A.泰勒《原始文化》ﻩB.弗雷泽《金枝》 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ﻩ D.维柯《新科学》

2022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

8. 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课程代码 00529)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提出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这一观点的是 A. 贺拉斯 B. 狄德罗 C. 黑格尔 D. 马克思 2. 在文学的四要素中,“再现说”强调 A. 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 世界与艺术家的关系 C. 艺术家和作品的关系 D. 欣赏者和作品的关系 3. 朱光潜指出:“起伏可以在长短、高低、轻重三方面见出。”他谈论的是 A. 节奏 B. 音律 C. 词法 D. 句法 4.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末首)使用的修辞格是 A. 比喻 B. 借代 C. 倒装 D. 反讽 5. “昨夜江边春水生,朦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 《泛舟》)这首诗重在 A. 表达哲理 B. 营造意境 C. 创造典型 D. 展示文采 6. 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最终成为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的范畴是 A. 典 型 B. 意象 C. 意境 D. 象征 7. 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指出,民间故事表面看来纷繁离奇,但都受制于 A. 作者的意图 B. 恒定的结构 C. 时代的精神 D. 读者的阐释 文学概论( 一 )试题第1页(共4页) A. 故事 B. 行动 C. 情节 D. 场景 9. 华兹华斯认为艺术情感是 A. 在极为喜悦的心境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B. 在极为愤怒的心境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C. 在极为激昂的心境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D. 在极为平静的心境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10.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认为,动词“闹”产生了 A. 明喻或隐喻的效果 B. 拟人或通感的效果 C. 夸张或夸大的效果 D. 悖论或反讽的效果 11.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它使用 的修辞策略是 A. 意象 B. 隐喻 C. 典故 D. 悖论 1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该诗重在 A. 突显文采 B. 展示情调 C. 张扬气势 D. 烘托氛围 13. 在中国传统风格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 A. 刚柔说 B. 虚实说 C. 奇正说 D. 简繁说 14. 古代儒家诗人主张美刺教化,意在强调创作动机的 A. 个体性因素 B. 社会性因素 C. 审美性因素 D. 主体性因素 15.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手中之竹又 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题画》)他强调 A. 艺术概括的重要性 B. 艺术简化的重要性 C. 艺术传达的重要性 D. 艺术变形的重要性 16. 在接受者的审美心态方面,布洛在20世纪初提出了影响深远的 A. 教化说 B. 距离说 C. 义理说 D. 独立说 17. 中国有注经的文化传统,《诗经》的注解开启了 A. 印象式批评的先河 B. 诠释式批评的先河 C. 评点式批评的先河 D. 消解式批评的先河 文学概论( 一 )试题第2页(共4页) 姓名: 座位号: 绝密★启用前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篇一: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 案】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观点出自中国古代的( d )9-473 a.刘勰 b.杜甫 c.韩愈 d.曹丕 2.英加登所说的“未定点”是指(b)1-29 a.作家打算写的东西 b.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东西 c.作家没有写完的东西 a.气韵 b.韵律 c.声调 d.声音节奏 4.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与“陌生化”相对立的是(a )2-131 a.自动化 c.习惯化 b.麻木化 d.习俗化 d.读者未读懂的东西 3.朱光潜认为,既然是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离不开( d )2-109 5.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c )2-101 a.文学中的语言 b.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c.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a.意境 b.格调 c.品位 d.气度 7.李白《月下独酌》中情感的表达属于( b )3-162 a.情景并茂式 c.景中含情式 a.场景 b.减缓 c.概略 d.省略 9.较早明确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 c )2-95 a.孔子 b.荀子 c.王弼 d.庄子

1o.传统叙事作品主要采取的叙述视角是(c)4-207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视角变换叙述 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c)4-242 a.丰厚的积累 c.真实的情感 b.合理的想象 d.卓越的技巧 b.情中见景式 d.直接抒情式 d.诗化的语言 6.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这 里的“境界”大体是指( a)3-161 8.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 度的叙述是(c)4-202 12.真正对抒情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种类是( a )5-261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雕塑 13.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用于( d )6-310 a.小说创作 b.戏剧文学创作 c.电影文学创作 d.诗歌创作 14.《诗经》和《楚辞》风格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d)6-344 a.宗教风格上 c.流派风格上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杜甫 16.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是(c)1-25 a.文学创作的雅正风格 b.文学创作的美刺手法 c.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 d.文学创作的审美原则 17.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 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 d )7-372 a.艺术感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8.在现代社会里,商品属性是文学的(d)8-402 a.唯一属性 b.基本属性 c.根本属性 d.部分属性 19.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和再创造的特殊审美活动是指(b)8-411 a.文学创作 b.文学接受 c.文学传播 d.文学生产

文学概论重点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 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3、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理论的形态与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密切相关。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6、文学活动的地位: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7、精神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形式:按马克思所说的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来区分:1、用理论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可称为理论 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如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2、用宗教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可称为宗教性或幻象性的精神活动。如各种宗教意识活动,宗教观念,迷信观念等;3、用实践----精神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可称为伦理性或意志性的精神活动,如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等;4、用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精神活动,可称为审美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动,如各种门类的艺术,文学属于审美精神活动的范围。 8、作者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引起了重视:1、诗言志说:《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2、物感说:钟 嵘《诗品序》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9、作品:形式主义文论:1、俄国形式主义2、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其代表人物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 体论。认为文学活动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注重的是结构之于读者的意义,强调读者在面对文学作品的时候无须关注其内容,只要对形式结构进行细读就行了,认为“书读百遍,其意自现”。3、结构主义思潮 10、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经济基础。 11、文学的含义:1、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一切文章(广义)2、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指具有审美属性 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3、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了。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13、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它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被看作是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1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15、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其具体的社会 存在形态。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16、P72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 性。有两层意思: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2、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不便分开。 17、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混和含蓄。含蓄: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指看 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18、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19、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满足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丰富人 民的精神生活。 20、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其与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具有同一层面 的含义。 21、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经验:1、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2、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歌德首先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3、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1951年毛泽东提出。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论,即著名的“双百”方针。 2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 创造活动。 23、客体即自然说:认为艺术模仿自然,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 艺术模仿的世界同样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人模仿的世界主要有三种,即已经发生的事,可能发生的事和应当发生的事。 24、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 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3、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25、主体: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称为主体。只有当人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中并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即具有主体性时,人

00529文学概论(一)第一章文学概念重点及试题

第一章文学概念 一: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A )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 B.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 “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谁说的(A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贺拉斯 D.波德莱尔 解析:“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马克思探讨人为什么能体验、为什么能创作、为什么能鉴赏时所回答的。 二: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艺术模仿自然”的提出者( A ) A.赫拉克里特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荆浩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B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 )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什么? (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下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B )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即“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贺拉斯“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 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A )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B.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提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D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独立说: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性、纯形式、纯审美。“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文学概论重点整理教案资料

1.文学流派:由思想倾向、文学见解、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作家群,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并以有影响的文学成果作为标志的创作派别。 2.“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尧斯提出来的。指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和技巧的了解以及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它相当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的先在的“图式”。 3.文学批评:在鉴赏的基础上,运用某种理论对文学文本及其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阐释活动。 4.原型: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提出的概念。是一种源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始意象。文学理论所说的原型,是指对不同时代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并激发了读者情感反应的那种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类型。 5.俗文学俗文学:为满足读者娱乐、消遣需要创作的文学,与雅文学相对。 其特征是通俗性、传奇性和娱乐性。 6.典型化: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的基本方式。即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经过艺术加工,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既是个别的,又因为体现了同类现象共有的特点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7.母题:源于传统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情节因素。来自民俗学,原本是指反复出现于不同文本的、与叙事类型化特征相关的最小单元或成分。母题源于传统,显示了文化传统向叙述形式的转化、浸渗和凝聚。可以突破时代、地域、文化等限制而不断出现,从中可以见出文学和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和审美心态的深刻影响。 8.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形态之一,既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又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填空 1.现实主义是一种以_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_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 2.西方的创作天才论源于柏拉图的“_诗灵神授”说。 3.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讨论文学创作问题的是__陆机_的《_文赋__》。4._风格_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是作家刻印在自己作品中而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徽章。 5.审美意象的生成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判断 6.德国美学家伊瑟尔首先提出了_召唤结构的概念,用以指称文学文本所特有的结构特征。 7.作为批评方法的读者批评又称为“__读者反应批评、_”,这一批评所经历的三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学派是阅读现象学. 文艺阐释学_接受美学_。

文学概论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进程中,作为同意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同意动机:由于期待视野的不同及期待视野的进展转变,在文学同意进程中,读者的动机是不一样的。 3、同意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必然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它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进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做同意心境。 4、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者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以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 5、共鸣:是文学同意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任务的命运遭际所感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6、净化: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同意进入高潮的另一表现。净化一语,最先见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在《诗学》中,他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致使这些情绪的净化。咱们以为,文学的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继共鸣以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解情绪、去除邪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归纳的说,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邪念去除,趋向高尚”的自我教育效果。 7、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以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理、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进程。领悟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基于理解的体味;二是基于体味获取人生教益。 8、余味:就是文学同意进入高潮阶段以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以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 9、兴味: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能够在有限的文字中取得无穷丰硕的意蕴和旨趣。 10、正解、误解:在文学同意的进程中,由于期待视野的存在,读者之于作品,必然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份,即阐释学理论所指出的前理解。这种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和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组成的“对话”关系是复杂的,既可能彼此一致,也可能相悖。一致的称为正解、相悖的称为误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