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 知识总结和梳理 全国自考 方便复习与记忆 备考必看

文学概论 知识总结和梳理 全国自考 方便复习与记忆 备考必看

文学概论(自考)

一、文学观念文化

1 .文学活动四要素提出者:艾布拉姆斯

(1)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2 .历史上六种文学观念

(1)再现说VS表现说

(2)实用说VS独立说

(3)客观说VS体验说

3 .文学观念嬉变的原因

(1)时代原因(外因)

(2)文学自身的演变(内因)

4 .文学定义包含命题

(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①文学的文化意义

1)提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案例:鲁迅《祝福》

2)叩问人的生存的意义案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案例:舒婷《致橡树》4)憧憬人类的未来案例:苏轼《水调歌头》

5)丰富人类的语言案例:李密《陈情表》

②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

1)品质阅读

2)价值阅读

(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①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1)文学源于社会生活

2)文学改造社会生活

②审美实现的三个层面

1)主体心理层,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2)客观对象层,现实事物或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事物

3)中介层

a.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

b.历史文化的积累

③文学审美的活动特点

1)广阔的包容性

2)思想的深刻性

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1)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的共通性

2)是认识又是情感

3)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①经验和体验

②体验的特性

1)情感的诗意化

2)意义的深刻化

3)体验的个性化

③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1)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2)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a.第一层: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

b.第二层:获得童心

(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①文学文本层面

1)文学语言组织

2)文学形象系统

3)文学意蕴世界

②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

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③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

1)语音层面:节奏和音律

2)文法层面:词法、句法、篇法

3)辞格层面:比喻和借代、对偶和反复、倒装和反讽④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1)内指性: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

2)音乐性:富于音乐效果

3)陌生化: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二、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

1 .文学的形象系统

(1)文学的三种审美类型

①知:写实性形象

1)文学典型(高级形态)

a.典型论的发展

a)17世纪,西方典型观:类型说

b)18世纪,个性典型观

c)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b.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a)典型特征性

b)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C)典型的艺术魅力

C.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a)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b)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动性关系

②情:抒情性形象

1)文学意境(高级形态)的艺术特征

a.情景交融

a)景中藏情式

b)情中见景式

C)情景并茂式

b.虚实相生,虚境是实境的升华

C.生命律动

a)表诚挚之情

b)状飞动之趣

c)传万物之灵趣

d.韵味无穷

2)意境的分类:王国维

a.有我之境

b.无我之境

③意:表意性形象

1)文学象征意象(高级形态)的艺术特征

a.哲理性

b.象征性

c.荒诞性

d.求解性

2)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

a.以荒诞的幻象表达真实的意念卡夫卡:变形记

b.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杜甫:病柏3)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

a.寓百式

b.符号式

(2)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

①具体可感性

②艺术概括性

③审美理想性

④审美属性

1)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

2)批判丑恶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3)描绘弱者屈辱丑陋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向善之心的回归4)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

2 .叙事作品

(1)叙事三个层面

①故事

②文本

③讲述

(2)叙述语言

①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1)时距

a.省略:故事时间长,文本时间为零

b.概略:文本时间小于故事时间

c.场景:文本时间约等于故事时间

d.减缓:文本时间大于故事时间

e.停顿:故事时间为零

2)次序

3)频率

②叙述视角

1)第一人称

2)第二人称

3)第三人称

4)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

③叙述标记

1)表明写作意图

a.标题

b.醒目句段

c.结尾议论

2)人物性格塑造

(3)叙述内容

①故事

1)事件

a.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b.塑造生动的形象

2)情节

3)情景

②人物

1)扁平人物:单一简单性格人物,阿庆嫂2)表意性人物:白雪公主

3)圆形人物:《金瓶梅》西门庆

4)典型人物

5)性格人物:《水浒传》

③行动

(4)叙述动作

①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

②叙述者和接受者

③真实的读者和隐含的读者

3 .抒情作品

(1)抒情作品的内涵

①以情感为本位

②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

1)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情绪)

a.区别

a)情绪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

b)情绪产生较早,情感产生较晚

c)情绪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

b.联系

a)情绪信赖于情感,情绪的变化受情感及其特点的每日心情,情感也信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表现出来b)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各不相同的。

2)日常情感和艺术情感

(2)抒情作品与抒情

①抒情的本质

1)表现情感

2)传达情感

3)投射情感

②抒情的一般原则

1)诚挚性原则

2)独特性原则

3)感染性原则

③抒情的途径

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④抒情的策略

1)语法策略

a.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2)修辞策略

a.意象海子家园、土地

b.隐喻曹植释愁文

c.典故宋词

d.悖论臧克家有的人

(3)抒情作品的特征

①题材特征,原始形态和典型形态是抒情诗

②结构特征,跳跃性,抒情的飞跃

4 .文学风格

(1)文学风格的内涵

①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②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③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1)文体三层面

a.作品的体裁、体制

b.文学的语体

a)规范语体

5 .抒情语体,诗歌

11 .叙述语体,小说

111 .对话语体,戏剧文学

b)自由语体

C.文学的风格

④引发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是风格的审美效应

1)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

a.文采,作品中的语言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

b.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C.气势,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d.氛围,弥漫于作品中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场面、环境相

结合,构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

e.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往往含而不露

(2)文学风格的特征

①独创性,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独创性

1)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

2)人格结构--艺术品格--艺术独创性

②稳定性,当作家的某种风格形成之后,在较长的时间里会保持其基本的风貌不变

③多样性,作家的创作个性个个有别

(3)文学风格与文化

①时代文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抗议还风格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

②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

③地域文化,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④流派文化

三、文学创作论

112 学创作的主观条件

(1)文化修养

①作家应该有丰富的生活积累

②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娴熟的技能

③较高的人格修养

(2)独特素质

①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

②对外界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

③对语言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113 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

(1)文学创作的主体

①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注

②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

③向创作对象投注强感情感

(2)客体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①文学是人学,离不开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情景

②文学的客体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

③文学的客体是具有特征性的社会生活

(3)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①情景交融,心目相取

②主客体交互,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114 作心理要素

(1)艺术直觉

①和认知直觉的相同性

1)直接性

2)无逻辑性

3)创造性

②和认知直觉的区别

1)二者的对象不同,认知直觉把握内在的特质或规律,艺术重事物的审美价值

2)艺术直觉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认知直觉排斥任何主观色彩

3)艺术直觉带有强烈的情感性,认知直觉没有或较少情感色彩

③艺术灵感的特征

1)突发性

2)迷狂性

3)创造性

④艺术直觉和艺术灵感

1)艺术灵感是思维状态,艺术直觉是思维能力

2)艺术直觉具有对象性,艺术灵感则没有

3)艺术灵感是随机性的、偶然性的,艺术直觉则有一定的稳定性

⑤艺术情感的重要作用

1)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

2)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3)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

4.文学创作过程

(1)创作动机的构成

①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

②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

(2)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影响

①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

②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

③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3)创作冲动的特性

①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

②不是一般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绪,经过净化或升华的情绪

③内指性特征

(4)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①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②艺术构思

1)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

2)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

3)情节的演变发展

③艺术传达

1)语言的运用

a.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

b.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透明性

C.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又要有独创性

④修改与润色

115 学消费

(1)文学消费与文学消费的区别

①文学消费既指物质消费行为,又包括阅读、欣赏作品的精神消费活动,文学接受专指审美文化范围风阅读,与物质的消费行为无关

②各自的角度与侧重点不同,文学消费关注文学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学接受则是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突出审美反应与再创造性

(2)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

①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②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文学消费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的价值,而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③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化实现,而文学消费既有消费,又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116 学接受

(1)文学接受者的素质

①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

②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

③接受者的审美能力

(2)接受心境

①接受者的兴趣

②接受者的审美心态

③接受者的对话愿望

(3)客体条件

①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②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③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117 学接受过程

(1)期待视野

①定义: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忆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告估计与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上体阅读中的体现提出者:姚斯1)文学的期待

2)生活的期待

3)价值的期待

(2)预备情绪

①审美性

②朦胧性

③期望性

(3)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

①同化

②顺应

(4)文学接受的审美效果

①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

②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

③认识空间的拓展

④人格境界的提高

⑤审美能力的提高

(5)文学批评

①文学批评的意义

1)对作家的影响,具有规范、引导的作用

2)对接受者的影响,帮助接受者了解作品,对接受者的文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

3)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评价表达出某种价值观念与理想,从而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

②文学批评的方式

1)审美体验

2)理性分析

3)价值判断

③文学批评的方法

1)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

a.印象式批评:欧阳修六一词话

b.诠释式批评:毛注解《诗经》

c.评点式批评: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2)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

a.英美新批评派批评

b.精神分析批评

C.神话原型批评

d.结构主义批评

e.接受美学批评

f.女性主义批评

g.后结构主义批评

五、文学源流论

1.文艺起源的观点

(1)模仿说

(2)巫术说

(3)游戏说

(4)劳动说

①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密切

③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

2.文学自身发展状况

(1)从不自觉到自觉,无意创作过渡到有意创作

(2)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

(3)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

(4)文学发展中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收

3.文学思潮

(1)定义: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

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相关联,体现了一定历

史时段内文学的主要趋向,同时它又会影响、规范同一时代中相当一

部分作家的创作活动。

4.文学流派的特点

(1) 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总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

(2) 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文学创作大抵会表现出类似的文学风格和美学趣味。

自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实用说:从功能的角度界定文学,认为文学是道德和政治教化的手段。实用说肯定了文学的工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 结构:是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 互文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形象: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或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文本: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文本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话语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现代文论把它理解为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一个有待解释的开放对象。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意境: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重要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小说: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 文学流派:是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有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 典型:即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 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以左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一种片面、扭曲的延续和发展,主张以自然科学方法来观察和表现社会人生。 填空题 1.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抒情性”和“个性化” 两个方面。 2.孔子谈论文学功能的著名观点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文学活动三过程:体验、创作和接受。 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概念分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有无等。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活动:简称“审美”。审美活动的基本精神是人的心理器官的全部畅通,是人的内在丰富性的全部展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审美的瞬间,人们暂时摆脱了周围熙熙攘攘的现实,摆脱了功利欲念,使灵魂升腾到一个心醉神迷的自由境界。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作家的创

作创造出文学语言组织,读者阅读则借助这种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构成了文学文本的基本现实。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个形态。 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通的和基本的特征。它是文学语言的无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征。即文学语言并不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而是返身指向内在的心灵世界。 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性,也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 本色化: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与人的本来面目(如身份、性格、面貌等)相符的特性。 第三章文学形象系统 文学形象的总特征: (一)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通过可觉、可视、可听、可触的美好形象诉诸人的感官,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形成了文学形象的具体性,传达出“更高的心灵旨趣”。

[自考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 称为文化事象。 部文化遗产。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 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 的记录,故而得名。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 史称“永嘉之乱”。 西晋败 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 化了征收手续。 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趋完备。

夫,大夫又将它分封给士,士则直接组织庶人进行生产活动。 国王→诸侯→大夫→士→庶人 《春秋》经义不但成为法律的补充,其 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二.选择题知识点。 1.文化的界定。 文:①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②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③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④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化”的本义是改易。 2.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 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3.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4.文化的特点:民族性、区域性、历史性、创造性、时代性。 5.教材将文化归纳为两个层次: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 6.文化的历史传播: 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 7. 8. 所积淀的文化。 9.文化传统:具有稳定性、延续性、普遍性、可变性。 10.《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 是中国传统文化学的入门课程。 11.教材对文化分科采用四分法: 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12.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13.是“四塞之地”,—— 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真可谓[表里山河]! 而且南接巴蜀汉中,东连伊洛地区,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古代王朝长期在此建都,的确是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14. 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 15.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a、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 b、其次是地理通道众多。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语文专业的人很适合!自己总结的)

文学原理复习 第一章文学语言 【话语的五个方面】: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一、狭义的文学语言是文学所使用的语言。 【文学语言:用生动的感性外观和丰富的理性内蕴体现文学审美意味的意象语言。特点:能够唤起人们对具象的直感,同时又使语义不断拓展,最终通过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之与非文学语言拉开了明显的距离。】 【分析:】 (一)意象是心理现象而不是语言现象。作为文学语言必须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取向:①语表的具体性:它所显示的是某种曾经或者可能以物象状态存在的具体现象。在一瞬间唤起接受者的视听触嗅等感官印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是给人水墨画式的雪景视觉感。《琵琶行》错落有致的音响感,更多时候是通感,即是多种感觉的沟通错位,朱自清《荷塘月色》把荷花的清香描述为远处高楼上隐约传来的渺茫的歌声所产生的效果(嗅觉听觉沟通)。②语里的多义性:即是在语表的具体性中潜藏着抽象思维难以穷尽的多种意义。 (二)具体性和形象性的区别? 具体性立足于语言自身而形象性立足于接受感觉,也就是说,是具体性提示了形象性的根源。形象性论者往往把形象性视为文学语言的根本特质,而具体性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章主题和母题P92-93 一.什么是主题? 主题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和主导情绪。 (1)历史、现实和思想。1.文学中思想的多种交织与运动。2.文学中历史态度和现实评价相统一。 (2)经历、体验和情感。情感——文学的内在特质 思想和情感的区别? 1.思想是抽象的,它可以从现象中剥离出来,以学说的理性方式存在,而情感是感性的,它与现象天然地联系着,并且有时它就是本身,因而是具体的鲜活的。 2.思想是需要寻找载体来承载自身,否则作品就会很直白,枯燥乏味,本 身再深邃的思想也只能如此。情感是只有恰当地流露就可以了,必能引起共鸣,产生感人的力量。3.思想可以使得作品获得深度,而情感则可以使得思想得到恰当的体现,获得美感。——审美从根本上看,就是情感的活动。情感和思想是不可分离的。 二.什么是文学母题? 指的是文学历史进程中,不断被反复书写,表现的共同主题。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1-7 章复习重点 一、名词阐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文学活动“四要素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文学四要素指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4、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按美国当代文艺家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5、文学形式:是作家为表达内容而创造的使文学内容得以存在和表达的、具有感性直观特征文学的外在形态; 6、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生活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7、一般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般意识形态属于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及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它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 8、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9、审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性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10、话语:所谓话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与活动,包括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而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1、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2、艺术生产:艺术生产是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 13、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的精神资料(如科学知识、艺术品等)而进行的相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14、文学创作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造的刺激或信息。 15、艺术发现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6、艺术构思指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

文学概论00529 自考重点整理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 2.文学四要素:是由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分别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3.文学四要素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中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4.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1)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世界的重现和模仿。 2)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3)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的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4)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5)客观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6)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象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5.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6.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

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感情的一种独特的渠道。 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7.广义的文化概念指整个社会生活,即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造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个人的文化素养及其程度,包括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及涵养高低等。 8.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9.文学的文化意义: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10.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11.价值阅读: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12.审美:是指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也就是对事物的情感评价。 13.审美活动的三个层面。审美的实现所需要的条件 1)主体心理层,审美的审,即观照,感悟,判断。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逻辑结构 本书的框架是根据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的诸要素及其关系而建立的。首先阐明文学理论的学科对象、性质和方法,明确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而阐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然后,分别阐述文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即文学性质论、文学价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批评论和文学发展论共七类。这七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问题链——文学是什么、文学对人的意义和作用、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问题、评论家对文学作品的评论问题,以及文学自古到今的演变规律和在当代的发展变化的问题。 第一编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以往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学理论没有拜托历史唯心论的束缚,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第一次有了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上的文学理论,实现了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的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产生与19世纪40年代。 文艺复兴后资本主义在欧洲逐步兴起,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民族与地域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同时也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的内外矛盾引起了国际性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也就是确定无产阶级策略和政策原则的时代。 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反映到思想理论中来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思潮,如19世纪40 年代,反映资本主义的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同时开始出现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文学。至此,德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尽管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答文学发展的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能够承担起变革文学理论的历史使命,是因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使文学理论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 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对康德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都做过深入的研究 2.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和美学思想 3.总结了当时的社会实践和文学创作实践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文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文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基本认识和分析能力。以下是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的核心知识点: 1.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艺术性地表达感情、思想、人生以及社会现象等内容的一种创造性艺术形式。其特点包括艺术性、言语性、想象性、综合性和主观性等。 2.文学作品的要素: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语言等。主题是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旨;情节是作品发展的线索和事件;人物是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和角色;环境是作品中的背景和氛围;语言是作品中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3.文学流派和体裁:文学流派是指文学作品按照风格、传统和写作特点分类的方式,如古代诗歌、小说、戏剧等;体裁是指文学作品按照形式和结构的分类,如叙事、抒情、思考等。 4.文学理论:包括文学批评理论、文学研究方法和文学学科体系等。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文学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文学学科体系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 5.文学史:文学史是研究从古代到现代文学发展和演变过程的学科。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史、西方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等。重要的文学时期和代表作品应熟悉。

6.文学批评方法:包括传统批评方法和现代批评方法。传统批评方法 主要包括辩证法、修辞学和比较法等;现代批评方法主要包括意识形态批评、女性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 7.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反映和塑造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文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和批评,对社会产生影响和改变。 8.文学与人生:文学关注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人生经验。通过文学 作品的体验和思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与行为,提升个人的 文化素质和人生品味。 9.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学通过出版、教育和媒体等途径传播给大众,并被读者接受和消费。文学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至关 重要。 10.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和借鉴。跨学科研究对于深化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中,可以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相关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复习。 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概念解析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掌握核心知识点,加深对 文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此外,可以参考历年试题进行练习和自测,提高 应试能力。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导言 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性质: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研究方法: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价值学、信息论、文化学 第一章 唯物史观:1、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2、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意识形态: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防止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去研究文学艺术的片面性。2、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3、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掌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2、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3、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马克思主义人论: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在其现实性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家应继承和弘扬以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更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趋势,这是二人文学创作论的主要思想。2、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包括文学理论研究的原理、原则、方法和问题等。他们科学地总结文学发展规律,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学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也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第二章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在这点上,他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他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作家艺术家可以而且应当对过去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借鉴,但这并不能代替自己创造,也不能代替生活的源泉,因此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应该更多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毛泽东关于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特别是他提出的“六个更”即文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思想,是对前人关于艺术美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深刻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既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正确方法,又为我们鉴赏和评价文艺作品提供了美学原则。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叙事作品之名词解释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叙事作品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 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不雅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识表记标帜。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彼此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挨次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摆列挨次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不雅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傍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识表记标帜: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记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鞭策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不雅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必然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挨次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摆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挨次的整体。 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按照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按照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表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2023年自考汉语言文学民间文学概论复习

《民间文学概论》202304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简介ﻫ一,考核形式: 闭卷,集中考试.ﻫ二,考试时间: 统一为120分钟.ﻫ三,试卷构造: 本课程考试旳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名词解释题,简述题和论述题.多种题型旳题量及所占分数旳分派为:单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多选题为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为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为1题,20分.ﻫ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是4个,但对旳旳答案只有一种.此类题旳目旳是测试考生辨别对旳和错误旳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尤其是基本概念,分类,代表作品等内容旳掌握程度.ﻫ本课试题旳单项选择题比多选题要轻易得多.由于,一是对旳选项只有一种,没有少选多选旳问题;二是内容确定,选项之间在内容上旳相似性小,假如对该知识点熟悉,能很快地确定对旳选项;三是选项字数少,理解得快.单项选择题选项旳内容重要是确定性旳内容,如作品名称,体裁分类名称,作者名,阶段等.假如对重要知识理解了并记忆精确,单项选择题会做得快而准;假如对它不熟悉或没印象,就主线没法做.单项选择题旳选项中也有一小部分分析性旳内容,字数较多,难度稍大. 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民间文学旳定义,民间文学旳范围. 第一章:民间文学旳基本特性,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旳关系ﻫ第二章:中国古代民间文学资料旳记录与保留,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资料旳搜集,整顿与研究ﻫ第三章:神话旳含义,历史上旳重要神话学派及其对神话旳解释,神话旳种类及其代表作品 第四章:传说界说,传说旳种类与思想内容,四大传说ﻫ第五章:民间故事旳界定,故事旳特点,提出AT分类法旳人物及其著作,故事旳价值,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ﻫ第六章:民间歌谣旳含义,民间歌谣旳来源与演进,民歌旳思想内容与分类,六类民歌旳名称与定义,民歌旳形式与分类 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史诗旳特性与三大英雄史诗ﻫ第八章:民间叙事长诗旳概念,特点与类别,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概况,《哭嫁歌》作品分析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ﻫ第十章:民间说唱概说,评书,快书与快板,相声ﻫ第十一章:什么是民间小戏,民间小戏旳类型,民间小戏旳源流.ﻫ练习题 1.福建长汀县流行着"吉祥哥"崇拜.某些老太太带着久婚不孕旳女儿或媳妇来神像前礼拜并念诵:"吉祥哥,吉祥哥,聪颖伶俐福气多;请你勿在厅中坐,保护伢(我)女生个靓阿哥."这种歌谣属于( A). A.法术歌B.情歌C.节令歌D.礼俗歌ﻫ2.(C)是在中国南部地区流传广泛旳一种民间小戏,有时用以统称多种小戏.其特点是演唱时有人帮腔,用花鼓,锣等乐器伴奏.ﻫA.道情戏 B.秧歌戏 C.花鼓戏 D.花灯戏 3.(B)年,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 A.1840 B.1846C.1918D.1940

《文学概论》考点大全

《文学概论》考点大全 文学概论考点大全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有三点,分别是: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3.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文学理论,才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四点: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分析和考察文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 四、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高度肯定的人民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4.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来源有三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于文学的方法论有以下三点: 一、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 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 二、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 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 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6.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7.文学的作用有以下三点: 一、验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三、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 8.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9.艺术生产的两大概念: 一、广义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相对的精神生产的一种,它既有作为一般生产的普遍性,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又有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二、狭义的艺术生产:特指在资本主义时期,作家或者艺术家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艺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艺术品具有商品的属性。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学思想有以下三点: 一、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 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11.列宁在1905年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文学事业“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口号。 12.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文学创造事业应成为整个无产阶级的一部分,成为整个工人阶级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13.列宁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能割断历史。 14.列宁认为,在每个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一种是反动阶级所代表的腐朽反动的文化,一种是具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成分的先进文化。 15.列宁首先从世界文学史的角度,从美学上充分肯定了托尔斯泰创作的成就和贡献,称托尔斯泰“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16.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如下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

自考文学概论笔记——第七章

自考文学概论笔记第七章 名词解释 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

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艺术构思: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创作对象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2021《文学概论基础》自考知识点:名词解释(8)

2021《文学概论基础》自考知识点:名词解释(8) 2021《文学概论基础》自考知识点:名词解释(8)如下: 1、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 的独特的艺术品格。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也是风格形成的内在 依据。 2、韵味: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具有含蓄美。 3、民族风格: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征,是该民族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4、文采: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之一,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也即 语言的特殊组成,是风格的存有方式。 5、刚柔说:中国传统的风格分类理论,即把文学风格区分为阳刚 和阴柔两大类,属于简分法。 6、豪放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有人认为是范仲淹开其风,有 人则认为是苏轼发其端。就其成就和影响来说,当推苏轼和辛弃疾, 故有“苏辛词派”之称。风格特色是气象恢弘,境界雄奇,文势奔放。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 7、婉约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婉约派的风格特色是情思绵密,语气吞吐,格调温雅。代表作有柳永 的《雨霖铃》、秦观的《踏莎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8、风格美:指风格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是区别不同风格类型 的标志。不同的风格类型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它是作家在 文学争得坐标位置的一种艺术力量。 9、时代风格: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10、流派风格: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点、审美趣味、创作 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 的共同特色。 11、艺术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12、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 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使用艺术概括、艺术 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 思维过程。 13、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 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 14、感物说: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观点,认为文学创作是 创作主体受到外在事物的感发、刺激而后产生的精神创造活动。 15、养气说:这也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观点,认为决定文学 创作的重要因素是“养气”,即实行主体内在精神的自我修养。 16、艺术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17、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 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使用艺术概括、艺术 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 思维过程。 18、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 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 19、感物说: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观点,认为文学创作是 创作主体受到外在事物的感发、刺激而后产生的精神创造活动。

2021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串讲:第七章 中国文代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2021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串讲:第七章中国文代的 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第七章中国文代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 一,选择,判断,知识点 单/判: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 点: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河南少林创立,分为北宗神秀,南宗慧能,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可以说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 断: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的功夫,就脱胎于禅宗的“顿悟”说,王守仁的“心无外物”源于禅宗的“心性生万物”说。 选:“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汇在雍正以后戛然而止。 点:陈独秀:中国要走出“落后挨打”的局面,中国文化必需进行价值不雅念层面——精神文化体系的最深层次的变化。 点:纵不雅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势,首先是“中体西用论”,以后则是“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三大文化思潮的互动。 单/断:毛泽东在40年代就提出了“古今中外法”以及着名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50年代又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 江泽民颁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 二,名词解释 名解:中体西用论; 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劳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 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三,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 中国文代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两次是? 答:1.是从汉到唐几百年间,南亚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 2是从明清之际到近现代,欧洲西方文化的传入,特别是20世纪,中国文化经历了“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儒学复兴”,“综全创新”等种种文化主张,文化选择的激烈论争与痛苦思辨。 简答: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的五个阶段? 1东汉魏晋时期的初传阶段 2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 3隋唐时期的繁荣阶段 4宋元明清时期的衰落阶段 5近代以来的革新阶段 简答: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1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许多许多方面如哲学,文学。艺术,音乐,绘画,建筑以及民间风俗等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如隋唐着名佛画圣手吴道子,从佛教绘画和宗教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大大提高了传统民族绘画技法与表示力。 2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佛教文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