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导学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导学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导学案

目录

§1.1.1 正弦定理 (3)

§1.1.2 余弦定理 (5)

§1.2应用举例—①测量距离 (9)

§1.2应用举例—②测量高度 (11)

§1.2应用举例—③测量角度 (13)

§1.2应用举例—④解三角形 (15)

§1.2应用举例(练习) (17)

第一章解三角形(复习) (19)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 (21)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 (23)

§2.2等差数列(1) (25)

§2.2等差数列(2) (27)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 (29)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 (31)

§2.4等比数列(1) (33)

§2.4等比数列(2) (35)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 (37)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39)

第二章数列(复习) (41)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 (43)

2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2) ..................................................................... 45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 ........................................................... 47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2) ........................................................... 49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 ............................................................ 51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 ................................................................... 53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 ................................................................... 55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 ..................................................................... 57 §3.4

2a b

+ (1) ......................................................................... 63 §3.4

2

a b

+ (2) (65)

第三章 不等式(复习) (67)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CB 及∠B ,使边AC 绕着

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

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

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

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

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

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

∠B 等于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

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b =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 如sin sin a A B b

=;sin C =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

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已知45A =o ,60B =o ,42a =cm ,解三角形.

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解三角形

4

变式:在ABC ?中,已知45B =o ,60C =o ,12a =cm ,解三角形.

例2.

在45,2,,ABC c A a b B C ?===o 中,求和.

变式

:在60,1,,ABC b B c a A C ?==o 中,求和.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2. 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①三角函数的定义, 还有 ②等积法,③外接圆法,④向量法. 3.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①已知两角和一边;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 知识拓展

a b =2c

R ==,其中2R 为外接圆直径.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在ABC ?中,若cos cos A b

B a

=,则ABC ?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2. 已知△ABC 中,A ∶B ∶C =1∶1∶4, 则a ∶b ∶c 等于( ).

A .1∶1

∶4 B .1∶1∶2

C .1∶1

D .2∶23. 在△ABC 中,若sin sin A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

B. A B <

C. A ≥B

D. A 、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 已知?ABC 中,sin :sin :sin 1:2:3A B C =,则::a b c = .

5. 已知?ABC 中,∠A 60=?,a =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1. 已知△ABC 中,AB =6,∠A =30°,∠B =120?,解此三角形.

2. 已知△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k ∶(k +1)∶2k (k ≠0),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1.1.2 余弦定理

1.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

2. 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

3.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 和它所对角的 的 相等,即 = = .

复习2:在△ABC 中,已知10c =,A =45?,C =30?,解此三角形.

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

二、新课导学 ※ 探究新知 问题:在ABC ?中,AB 、BC 、CA 的长分别为c 、a 、b . ∵AC =u u u r

∴AC AC ?=u u u r u u u r 同理可得: 222

2cos a b c bc A =+-, 222

2cos c a b ab C =+-.

新知: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等于其他两边的 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 的积的两倍. 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

222

cos 2b c a A bc

+-=

, , . [理解定理]

(1)若C =90?,则cos C = ,这时222c a b =+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试试:

1)△ABC 中,a =2c =,150B =o ,求b .

(2)△ABC 中,2

a =,

b =,1

c ,求A .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已知

a =

b =,45B =o ,求,A C 和

c .

变式:在△

ABC 中,若AB ,AC =5,且cos C =910,则BC =________.

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解三角形

6

例 2. 在△ABC 中,已知三边长3a =,4b =

,c =,求三角形的最大内角.

变式: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角A .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 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 已知三边,求三角;

② 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 知识拓展 在△ABC 中,

若222a b c +=,则角C 是直角;

若222a b c +<,则角C 是钝角;

222是锐角.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已知a

c =2,B =150°,则边

b 的长为( ).

A. B. C. D. 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最大角为( ).

A .60o B

.75o

C .120o

D .150o 3. 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 B

<x <5 C . 2<x D <x <5

4. 在△ABC 中,|AB u u r |=3,|AC u u u r |=2,AB u u u r

与AC u u u r 的

夹角为60°,则|AB u u u r

-AC u u u r |=________. 5. 在△ABC 中,已知三边a 、b 、c 满足 222b a c ab +-=,则∠

C 等于 . 1. 在△ABC 中,已知a =7,b =8,cos C =

13

14

,求最大角的余弦值.

2. 在△ABC 中,AB =5,BC =7,AC =8,求AB BC ?u u u r u u u r

的值.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练习)

1.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

2. 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已知三边求角,用 定理;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用 定理; 已知两角和一边,用 定理.

复习2:在△ABC 中,已知 A =

6

π

,a =

b =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① A =6

π

,a =25,

b = ② A =6

π

a ,

b =;

③ A =6

π

,a =50

,b =

思考: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新知: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 为锐角时).

已知边a,b 和∠A

有两个解

仅有一个解无解

CH=bsinA

试试:

1. 用图示分析(A 为直角时)解的情况?

2.用图示分析(A 为钝角时)解的情况?

※ 典型例题

例1. 在?ABC 中,已知80a =,100b =,45A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变式:在?ABC 中,若1a =,1

2

c =,40C ∠=?,

则符合题意的b 的值有_____个.

8

§1.2应用举例—①测量距离

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

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1:在△ABC中,∠C=60°,a+b=232

+,

c=22,则∠A为.

复习2:在△ABC中,sin A=

sin sin

cos cos

B C

B C

+

+

,判断三

角形的形状.

二、新课导学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

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

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51?,

∠ACB=75?. 求A、B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

提问1:?ABC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

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

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

题目条件告诉了边AB的对角,AC为已知边,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

知角算出AC的对角,

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B边.

新知1:基线

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叫基线.

例2. 如图,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

设计一种测量A、B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1的变式题,研究的

是两个的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问题.

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

确定C、D两点.

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

一边既可求出另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AC和BC,

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的距离.

变式: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D两点,测得

∠BCA=60°,∠ACD=30°,∠CDB=45°,∠BDA

=60°.

下学期◆高二 月 日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0

练:两灯塔A 、B

km ,灯塔A 在观察站C 观察站C 南偏东60°,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1意图

(2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4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2.基线的选取:

※ 自我评价 A. 很好 B. 较好 ※ 当堂检测(时量:51. 小,用锐角45?面,P 半径等于( ). A .5cm B .

20千米的速度向东北30千米内的地区为危险区,千米处,B 城市处于危险区 B .1小时 D .2小时 22)sin()b A B -+, ).

B.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6b =,120C =o ,则sin A

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 处60o ,行驶4h 后,船到15o ,这时船与灯. 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并测得∠ACB =75°,=30°,∠ADB =45°,A 、A 、B 间的距离. C 与A 相距海里,B 与A 相距海. 船由A 向正北方向航行60?方向. 这时灯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