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2013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2013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2013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知识要点

1.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几个不连续的单元,称为_________,共有六大板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_上,不断发生_________和_________。

3.当板块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_________。当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彼此张裂时,则会形成_________和_________。

4.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两大板块之间的_________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课堂巩固

1. “大陆漂移说”创立者是()

A .哥伦布 B. 达尔文 C .孟德尔 D .魏格纳

2.全球共有几个板块,它们漂浮在什么上?()

A .七、软流层 B. 六、软流层 C. 七、岩石圈 D. 六、岩石圈

3.魏格纳建立大陆漂移说的第一证据是()

A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

B .凭着大脑中产生的直觉

C .美洲和非洲都是黑人居住

D .大洋两岸的居民都有共性

4.板块学说认为:①全球地壳共分为七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③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很深的海沟;④板块碰撞地区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正确的是()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5.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

A. 喜马拉雅山脉

B. 阿尔卑斯山脉

C. 落基山脉

D. 安第斯山脉

6.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发现有海贝壳化石,这说明()

A. 以前这里有生活在陆地的贝壳 B .现在这里离海洋很近

C. 这里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 D .人类活动对生物生活环境的改变

7.全球六大板块中,大部分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的,例外的是()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美洲板块

D .印度洋板块

8.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是()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

可拼合性创立的;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9.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的四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的是()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10.下列地区中,地壳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A.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 板块内部

C. 日本 D .中国

11.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六大板块是以大洲和大洋分布来划分的

B.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红海将不断缩小

C.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D.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地球的外部

课外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的说法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

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2.板块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为( )。

A.六大板块 B.十大板块

C.八大板块 D.七大板块

3.下列不是由于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

A.火山 B.化石 C.地震 D.大裂谷

4.据报载,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其根据是在海峡底发现了( )。

A.海生动物化石 B.人类曾使用的手表

C.房屋、街道的痕迹 D.古陆生动物的化石

5.根据大陆漂移说的理论,全球的陆地彼此相连是在( )

A.5000万年前 B.1亿年前 C.2亿年前 D.3亿年前

6.关于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岩石圈分为七大板块,漂浮在硅镁层之上

B.地球地壳分成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C.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漂浮在硅镁层之上

D.地球地壳分成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7.下列板块的名称,正确的是( )

A.大西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洋洲板块 D.南非板块

8.按照板块的划分,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板块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年__________国地球物理学家__________创立了“大陆漂移”说,之后,20世纪__________年代,人们提出了__________学说。

2.地球上最高的山峰__________,是__________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则是几大________因__________而形成的。

4.1915年,魏格纳的《海陆的起源》问世,“__________”正式成为物理学方面的新理论。

5.地球上的板块是被__________、__________和巨大的__________分割而形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__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__________。

6.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__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__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综合分析题

1.请你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提供大陆漂移的证据。

2.利用板块学说,谈谈珠穆朗玛峰的隆起原因。

四、判断题

1.板块运动是在地壳层完成的。( )

2.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常常产生山脉等。( )

3.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

4.海岭、断层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同步练习含解析完整版.docx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01知识管理 1.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大陆漂移说”:魏格纳提出,他认为地球的陆地________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海底扩张说”:在________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________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________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2.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________。它们是被________、________和巨大的________分割而成的。 构成:全球由________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运动:板块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________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________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02基础题 1.(台州中考)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A.大爆炸宇宙论B.大陆漂移学说C.海底扩张学说D.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A.印度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 A.海沟B.岛弧C.巨大裂谷D.巨大山脉 4.(衢州中考)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B.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C.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D.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5.(泰安中考)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6.(兰州中考)下列事实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香港的填海造陆B.台湾海峡海底地层中有煤炭矿藏 C.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D.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7.下列叙述中,不能够证明大陆漂移的是() A.各大陆有相似的自然风景 B.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C.调査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古地层相吻合 D.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在不断地、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8.(咸宁中考)看图,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A.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B.人类活动带到两洲 C.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D.①①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 移分离而成

推荐学习七年级科学下册地球和宇宙自测题新版浙教版

推荐学习七年级科学下册地球和宇宙自测题新版浙教版

————————————————————————————————作者: ————————————————————————————————日期: ?

第4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B.太阳风的强弱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C.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D.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22年 【解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它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活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 2.若今天是公历12月28日,农历十一月初八。下列图片中可以表示昨晚月相的是(B) 【解析】农历初七、初八的月相为上弦月,在确定月相时应以农历为准,不应以公历日期为准。 3.下列对月球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天空是蔚蓝色的,飘着一片一片的白云 B.经常可以听到陨石撞击月面的巨大声音 C.人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跳得更高 D.夜晚的月球一片冰天雪地 【解析】因为月球上无大气和水,所以没有任何天气现象,声音也不能传播。因为月球上引力小,所以人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跳得更高。 4.下列4幅北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夏至日情况的是(D) 【解析】在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也就是北极圈全处于

昼半球的范围,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 5.下列概念中,有从属关系,且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是(C) A.天王星—木星—太阳系 B.银河系—太阳系—宇宙 C.月球—地月系—太阳系 D.哈雷彗星—地球—太阳 【解析】天王星和木星都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银河系中包含有太阳系;哈雷彗星和地球都属于太阳系,它们之间没有从属关系。 6.科学家们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距离地球约600光年的一个恒星系统中发现了一颗宜居行星“开普勒-22b”。如图为美国航天局2011年12月5日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 的行星的假想图。下列关于“开普勒-22b”的猜想不合理 ...的是(A) (第6题) A.“开普勒-22b”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开普勒-22b”表面温度与地球的表面温度相似 C.“开普勒-22b”上存在着大气层 D.“开普勒-22b”上存在着液态水 【解析】题中已知此宜居行星为距离地球约600光年的一个恒星系中的一颗行星,故非太阳系中的行星。 7.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是(D) 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交替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D.没有四季更替 【解析】如果地轴不倾斜,太阳光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不会发生变化,热量的分布也几乎不变,所以四季更替不再存在。 8.下列有关日食的图,按其发生顺序正确的是(C)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七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第四章知识点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度约6000 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 4、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 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 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5、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 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7、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8、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 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10、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1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中国古典益智玩具—七巧板

中国古典益智玩具—七巧板 江西省新余四中付伟华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东 方魔板”。 问题与情境 最初的“七巧板”,形制各异。到清代嘉庆年间有“养拙居士”在综全拼玩实践的基础上写成《七巧图》一书刊行后,其形制乃成定式,即大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和正方形、菱形中一块,合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宽二比一的长方形。由于这种玩具简单到可以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纸板制作,而玩起来的无穷趣味足以使成人为之着迷,所以流传极广,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朝宫廷玩具中,就有一副盛放在铜盒中的七巧板。在此同时,不少七巧板的玩家还编写专书,公布自己的拼图成果,今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里,就有清朝“桑下客”编的《七巧新谱》藏本。有趣的是,近百年来,西方各国亦都有专门研究七巧板的书籍问世。相传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以拼合七巧板作为消遣。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还组织了“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活动,2006年共有来自全国22个省52个地市和76个县区1700多位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参与到本项活动。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七巧板”的电脑游戏问世,在华军软件园里就有免费的“七巧板”游戏下载,下载地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da18243890.html,/soft/5798.htm 开眼界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会标

精彩纷呈的七巧板图案 一、动物类 鱼 兔 鸭子 二、人物运动类 跑步 走路 渔夫 三、机械工具类 飞机 船 自行车 四、几何图形类 长方形 正方形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他30岁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从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发现了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很相似,觉得很奇怪,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魏格纳认为: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海陆分布。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兴起和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好像是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 第一节: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有些什么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呢? (1)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3)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等 3.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千米;地核最厚, 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二节 1.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 (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2.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 ~30°30° ~60°60° ~90° 3.经度和纬度: 经线(经度)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半圆圆 位置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 长短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最大度数值180°90° 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 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 其余的都有2条 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 数的纬线有2条 从两极看的形状辐射状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 °E 赤道(0°纬线) 3. 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 西半球包括:160°E——180°E和20°W——180°W 4.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5.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最新精选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复习巩固第十八篇

最新精选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复习巩固第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图按照大陆漂移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位于( )板块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有五大板块 B、板块是地壳被构造带分割的较大的单元 C、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运动 D、两个板块之间一定是海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下图是哪个时代的地球海陆轮廓理论( )

A、2亿年前 B、1.35亿年前 C、6500万年前 D、现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 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地区中,地壳比较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地区中,地壳比较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 【答案】: 【解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学 案——板块 主备人:邓扬峰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 因 2、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 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理论 难点:火山和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自主学习】 1、1915年德国科学家_________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大陆漂移说。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______。 2、全球有________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___,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_________,板块的张裂形成了______________。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________________最主要原因。 【合作交流】 1、用透明纸在世界地图上描绘出非洲、南美洲的轮廓,然后将它们剪下进行拼合,你有 什么发现? 2、阅读书本137页图4-45,说说地球的岩石圈有哪几大板块构成? 3、阅读书本图4-45 ,然后联系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进 而说明板块的内部和交界处地壳活动情况? 4、活动:取两块板,把板拼合在一起,上面贴上一张纸,将两板向中间挤,看看纸张怎 样了?然后两个人朝不同的方向慢慢用力拉,最后纸将怎样,两板怎样了? 5、联系实际,说说喜马拉雅上是怎样形成的?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的说法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 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2、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是____________,它较好地揭示了_____________的规律。 3、板块构造理论把地球的岩石圈分成( ) A.五大板块 B.六大板块 C.七大板块 D.八大板块 4、板块漂浮在( ) A.软流层上 B.岩石圈上 C.岩石上 D.地壳上 5、板块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6、世界上最年轻和最雄伟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天山 C.泰山 D.喜马拉雅山脉 7、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8、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 ) A.印度洋板块 B.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阿拉伯板块 9.下列不是由于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 A.火山 B.化石 C.地震 D.大裂谷 10、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两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富汗易发生地震,试分析原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测试卷-新人教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学习效果监测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分)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 、太阳东升西落 B 、站得高,看得远 C 水往低处流 D 、日全食 2、 2011 年 11 月,某同学把发射到“神舟八号”飞船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 了( 28° ,102 ° E ),地球上与该同学写法相吻合的地点有几处( ) A 、 1 处 B 、 2处 C 、 3 处 D 、 4 处 3、 与80° W 构成经线圈的是( ) A 、 60° W B 、 20° E C 、 100° E D 、 180° 4一架飞机从赤道上甲点出发, 依次向南、 东、北、西飞行 1000米,在乙点降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点与乙点重合 B 、甲点在乙点以东 C 甲点在乙点以西 D 、甲点在乙点以南 5、 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6、 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向左前方跨一步,则他前进的方向是( ) A 、正南 B 、正西 C 、东南 D 、西南 7、 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出发,分别沿东经 40°和西经 40°向北前进,发生的情况有( ) A 、 C 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D 、他们可能在两极再相会 8、某地往西是西半球,往东是东半球,往北是高纬度,往南是中纬度,该地位于( ) A 、 160° W,23.5 ° S B 、 20° W , 60° S C 、 20° W,60° N D 、 160° E,30° N 有人从某地出发,先向北行走 3 千米,再向西行走 3 千米,假如再走 3 千米,此人竟回到了原来的出 发点,请回答 9—10题。 9、此人的出发点是地球的( ) A 、中纬度 B 、赤道 C 10、最后走的 3 千米应往哪个方向走(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11、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往往蕴含了很多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无关的( ) A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B 石家庄的玲玲给美国纽约的姑姑打电话: “姨妈,晚上好! ”姨妈则说:“玲玲,早上好! ” C 赤道上的人们“坐地日行八万里” D 、唐山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12、 一天中,校园里旗杆的影子长短有变化,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是个球体 B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C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D 、地球是个自转轴 13、 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的( ) A 、冬季 B 、秋季 C 、夏季 D 、春季 14、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令世人瞩目,每天升国旗的时刻与日出同时,下面几个节目中升旗最早的应该是 A 、可能位于温带,也可能位于寒带 B C 肯定位于温带 D 28° N,102 ° E )写成 他们在北极相遇 B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 、北极点 D 、南极点 A 、元旦 B C “六一”儿童节 D 、“三八”妇女 节 15、地球上某一点位于 60 ° N,则该地( 、肯定位于热带 、可能在温带,也可能位于热带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 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 (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 (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晨昏线平分地球、与太阳光垂直。由于地球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移动。 (1) 晨线:日出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2) 昏线:日落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约为365天,即一年。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0。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一、单选题 1.(2018·嘉兴模拟)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有不同的作用,下列对右图两个实验活动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常用于研究分子问隙 B. 乙常用于研究板块张裂 C. 甲为研究分子运动提供证据 D. 乙为研究板块碰撞提供证据 2.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六大板块中,唯一不与亚欧板块相接触的是南极洲板块 B. 六大板块中,几乎被海全覆盖的是太平洋板块 C.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西洋的面积随着时间推移将减小 D. 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3.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 陆地的城市中 B. 沙漠或荒野中 C. 基本上都在海中 D. 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4.(2016·杭州)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下列现象不属于该学说证据的是( ) A.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B.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非常吻合 C.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D.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5.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是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结果() A.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D.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亚洲大陆属于() A. 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7.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相撞形成的地形是( ) A. 海沟、弧岛 B. 海岭、海岸山脉 C. 裂谷、海洋 D. 巨大的褶皱山脉 8.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结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基本知识,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 通过阅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示意图和地球大小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 3 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知道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纬度与经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4 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成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学会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掌握纬度与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解决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指导】 1利用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来学习地理。 2.运用地理资料数据描述地理事物,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学会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导入新课】 白天的太阳,十五夜晚的月亮让我们能清楚看到太阳、月亮的形状——圆形。但是,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人又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的呢?今天的我们,是否能在自然界中找到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首先请学生描述地球的形状,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寻找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活动1、探究实验:参照图1.3做一个小实验,体验在球面上看船的情景,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请到过海边的同学交流一下亲身体验。再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情况又是怎样?请学生记录观察体验。 活动2,观察图1.4,根据月食照中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第1页共7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 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氢和氦)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活动周期是11年。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10、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1、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为什么月亮跟太阳看起来差不多大(由于地月间的平均距离约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1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拔高训练十四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拔高训练十四 第1题【单选题】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远在继续。下列对宇宙的认识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D、霍金提出了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的设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我们可以推测( ) A、亚洲东部原来和美洲东部连在一起 B、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西部连在一起 C、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东部连在一起 D、各大陆在漂移时的速度不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亚洲大陆属于(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莫霍提出来的 B、大陆漂移假说认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稳定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有五大板块 B、板块是地壳被构造带分割的较大的单元 C、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运动 D、两个板块之间一定是海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七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表面上的七巧板块》同步练习5 浙教版

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一.选择题 1.德国著名的科学家魏格纳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形成提出的学说是()A.升降学说B.板块构造学说C.大陆漂移学说D.海底扩张学说2.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A.板块的俯冲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 4.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大山脉的一组板块界线是()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5.火山和地震最集中的地带是()A.板块内部地区B.高山地带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D.平原地带二.填空题 6.在板块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在板块的地区,常形成山脉。7.板块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分别是、、、、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它们是被、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上移动。 8.板块的和是引起地壳变动最主要的原因。 三.简答题 9.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有何异同?板块构造学说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有什么发展? 10.读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布在:地带和地带。板块学说认为这两个地带都是地带。 (2)日本处在哪个火山地震带内?该火山地 震带,是在哪些板块的接触地带? (3)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在不断上升,请你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一、CADDC 二、6、张裂,碰撞 7、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海岭,海沟,软 流层 8、碰撞,张裂 三、9、两种学说都证明了地壳的运动,不同的是板块学说认为:大陆和海底的板块都在软 流圈上“漂移”。板块学说更科学地解释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以及地下矿藏形成的原因,还可以预测世界海陆分布的变化趋势。 10、(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板块与板块的交界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板块的碰撞使喜马拉雅山海拔不断升高。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地球与宇宙.docx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地球与宇宙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球形的看法。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5艘海船,用3年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从此,人们便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干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恼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2、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都是圆,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众多的经线和纬线如何区分?人们采取了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的方法,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经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经线纬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纬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 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 (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 (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 (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 (4)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经度的分布规律、判断东西经W/E、东西半球分界线(难点))。 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经 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七年级教案-地球表面的板块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教学目标: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学说”的提出背景; 认识到假说的提出对科学发展的积极意义; 熟悉“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和各个板块,并能用其理论解释地球的一些现象。教学难点:板块边境线的确定哪个,及其处于的何种状态(消亡,生长);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现象本质。 教学过程: 引入: 大陆漂移学说 出示世界地图,并请同学们观察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思考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他30岁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从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发现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是相对应的。并由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后来经过分裂,漂移,直到现在的位置。从此以后,魏格纳就努力地寻找证据,经过多年努力,发现了地形、化石、生物等多方面的证据。1915年,“大陆漂移说”正式确立。 但由于魏格纳并没有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直到近半个世纪后,一些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海底扩张说 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试解释大西洋的扩张,描述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一开始,美洲和非洲大陆连在一起,后泛大陆破裂,岩浆从地幔中不断涌出,洋壳上较老的岩石被不退推向两边,导致海洋面积不断夸大,两大陆分离开来。 局限:“海底扩张说”不能解释喜马拉雅山的不断长高。 板块构造学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示意图,全球有几大板块?分别是什么?它们是被什么分割而成的?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运动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喜马拉雅山脉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和红海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安第斯山脉 两书本紧挨,然后缓慢用力推,观察到什么?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据测量,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你是否发现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带和板块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