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1.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的发现________,提出了一个大胆的

假说—大陆是漂移的,即地区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________,后来经过________,直到现在的位置。此后,他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下列发现中,能成为该理论证据的有________(多选)。

A.自大洋中脊两侧,沉积物逐渐变薄

B.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C.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发现舌羊齿植物化石

D.在北极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在南非发现了冰川遗留的痕迹

2.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________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________,提出了“海底扩张说”。该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________,那里热的________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________。

3. 随着____、____、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____”和“____”

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________大板块组成,它们被___、_____和___分割而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上,相互不断的发生____和____。

4. 读图3-1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板块的名称。

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为海洋的是________板块,我国地处____板块。

(3)日本位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___和_____。

5. 进行下面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取两本书做碰撞实验,碰撞使书本____,而板块的碰撞常形成____。(2)取两块板,用牛皮纸胶合,然后在上面放一空瓶子,朝不同的方向慢慢用力拉,直至断裂。木板上的牛皮纸断裂时,产生_____,使瓶子翻到,而板块的张裂常

形成____和____。

6. 请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对照“世界板块分布图”,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解

释下列现象。

(1)印度尼西亚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2)喜马拉雅山的成因。

(3)大西洋的形成。

7. 北极熊是一种寒带的动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长途跋涉,主要以海豹、鱼类、企

鹅为食。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你认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南极缺乏淡水,北极熊不能生存

B. 南极是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极熊生存

C. 南极以前是有北极熊的,但由于经历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所以北极熊灭绝了

D. 在北极熊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南极大陆已与其他大陆分离,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

8. 图3-13为板块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洋地壳,岩层年龄较轻的是_____(多选)。(2)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板块即为软六层部分

B. 板块交界即为海陆交界

C. 板块即为地壳及部分地幔

D. 大陆的垂直升降造成板块的移动

(3)依据海底扩张学说,造成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为()。

A. 大陆漂移

B. 地球的自转

C. 潮汐效应

D. 地幔的热对流

9. 地质学家认为一个新的板块边界正在印度洋形成,如图3-14,澳大利亚所在的大陆板块

部分正从印度所在的大陆板块中分离出去。

(1)箭头所指方向是板块运动的方向,请分别说出澳大利亚所在的大陆板块和印度所在的大陆板块运动的方向。

(2)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北部正向北移动,与欧亚板块相撞。推测在两个板块的接触部位会发生什么现象。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同步练习含解析完整版.docx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01知识管理 1.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大陆漂移说”:魏格纳提出,他认为地球的陆地________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海底扩张说”:在________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________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________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2.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________。它们是被________、________和巨大的________分割而成的。 构成:全球由________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运动:板块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________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________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02基础题 1.(台州中考)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A.大爆炸宇宙论B.大陆漂移学说C.海底扩张学说D.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A.印度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 A.海沟B.岛弧C.巨大裂谷D.巨大山脉 4.(衢州中考)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B.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C.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D.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5.(泰安中考)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6.(兰州中考)下列事实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香港的填海造陆B.台湾海峡海底地层中有煤炭矿藏 C.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D.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7.下列叙述中,不能够证明大陆漂移的是() A.各大陆有相似的自然风景 B.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C.调査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古地层相吻合 D.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在不断地、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8.(咸宁中考)看图,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A.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B.人类活动带到两洲 C.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D.①①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 移分离而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版块同步训练D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版块同步训练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的是() A . 非洲和南美洲都有黑色人种 B . 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 C . 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性 D . 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 2.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B . 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C . 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板块的交界地带 D .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3. (2分)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B . 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 . 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D . 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 4. (2分)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5. (2分)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我们可以推测() A . 亚洲东部原来和美洲东部连在一起 B . 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西部连在一起 C . 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东部连在一起 D . 各大陆在漂移时的速度不同 6. (2分)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 .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 .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 .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 .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7. (2分)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 B . 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C . 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D . 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8. (2分)海洋形成的原因是()

中国古典益智玩具—七巧板

中国古典益智玩具—七巧板 江西省新余四中付伟华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东 方魔板”。 问题与情境 最初的“七巧板”,形制各异。到清代嘉庆年间有“养拙居士”在综全拼玩实践的基础上写成《七巧图》一书刊行后,其形制乃成定式,即大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和正方形、菱形中一块,合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宽二比一的长方形。由于这种玩具简单到可以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纸板制作,而玩起来的无穷趣味足以使成人为之着迷,所以流传极广,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朝宫廷玩具中,就有一副盛放在铜盒中的七巧板。在此同时,不少七巧板的玩家还编写专书,公布自己的拼图成果,今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里,就有清朝“桑下客”编的《七巧新谱》藏本。有趣的是,近百年来,西方各国亦都有专门研究七巧板的书籍问世。相传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以拼合七巧板作为消遣。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还组织了“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活动,2006年共有来自全国22个省52个地市和76个县区1700多位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参与到本项活动。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七巧板”的电脑游戏问世,在华军软件园里就有免费的“七巧板”游戏下载,下载地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7e7183910.html,/soft/5798.htm 开眼界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会标

精彩纷呈的七巧板图案 一、动物类 鱼 兔 鸭子 二、人物运动类 跑步 走路 渔夫 三、机械工具类 飞机 船 自行车 四、几何图形类 长方形 正方形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他30岁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从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发现了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很相似,觉得很奇怪,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魏格纳认为: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海陆分布。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兴起和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好像是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 第一节: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有些什么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呢? (1)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3)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等 3.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千米;地核最厚, 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二节 1.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 (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2.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 ~30°30° ~60°60° ~90° 3.经度和纬度: 经线(经度)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半圆圆 位置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 长短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最大度数值180°90° 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 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 其余的都有2条 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 数的纬线有2条 从两极看的形状辐射状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 °E 赤道(0°纬线) 3. 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 西半球包括:160°E——180°E和20°W——180°W 4.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5.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最新精选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复习巩固第十八篇

最新精选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复习巩固第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图按照大陆漂移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位于( )板块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有五大板块 B、板块是地壳被构造带分割的较大的单元 C、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运动 D、两个板块之间一定是海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下图是哪个时代的地球海陆轮廓理论( )

A、2亿年前 B、1.35亿年前 C、6500万年前 D、现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 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地区中,地壳比较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地区中,地壳比较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 【答案】: 【解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学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学 案——板块 主备人:邓扬峰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 因 2、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 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理论 难点:火山和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自主学习】 1、1915年德国科学家_________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大陆漂移说。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______。 2、全球有________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___,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_________,板块的张裂形成了______________。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________________最主要原因。 【合作交流】 1、用透明纸在世界地图上描绘出非洲、南美洲的轮廓,然后将它们剪下进行拼合,你有 什么发现? 2、阅读书本137页图4-45,说说地球的岩石圈有哪几大板块构成? 3、阅读书本图4-45 ,然后联系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进 而说明板块的内部和交界处地壳活动情况? 4、活动:取两块板,把板拼合在一起,上面贴上一张纸,将两板向中间挤,看看纸张怎 样了?然后两个人朝不同的方向慢慢用力拉,最后纸将怎样,两板怎样了? 5、联系实际,说说喜马拉雅上是怎样形成的?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的说法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 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2、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是____________,它较好地揭示了_____________的规律。 3、板块构造理论把地球的岩石圈分成( ) A.五大板块 B.六大板块 C.七大板块 D.八大板块 4、板块漂浮在( ) A.软流层上 B.岩石圈上 C.岩石上 D.地壳上 5、板块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6、世界上最年轻和最雄伟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天山 C.泰山 D.喜马拉雅山脉 7、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8、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 ) A.印度洋板块 B.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阿拉伯板块 9.下列不是由于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 A.火山 B.化石 C.地震 D.大裂谷 10、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两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富汗易发生地震,试分析原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觉察出来的,因此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1)地球是不是正球体?你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吗? (2)为什么地球仪被做成了规则球体?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如图甲所示;还 有发生月食时,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如图乙所示。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例子,是否就可以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的理由是什么? 3.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说地球是个梨形体,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却做成正圆形,而不做成梨形体? (2)我们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举目四望,为什么不能察觉大地是个球面?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5.第十届中国航展于2015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世界航空航天行业领先企业参展积

极性高涨,以波音、空客等为代表的所有航展“老客户”均参展,以韩国航空工业协会、中国香港航空协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面孔”首次亮相。本次航展共130余架飞机,41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家厂商参展。期间各国都派出各种先进的飞机做了出色的飞行表演。 (1)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 E经线向北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怎样才能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2)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20° N纬线向东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6.某中学地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在一张20cm×30cm的绘图纸上,绘 制一幅校园平面图。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玲玲准备了以下材料:绘图纸、铅笔、橡皮擦、直尺、卷尺、指南针、计算器、温度计。 玲玲还写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工作步骤:①标注文字和注记;②根据比例尺和图例绘图;③设置所表示事物的图例,如楼房、运动场、校门、校道、绿地、水池等;④根据校园的实际,确定平面图的方向;⑤用卷尺测量校园周边距离,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结合上述活动过程,解决下列问题: (1)玲玲准备的材料中有一样不需要,是________。 (2)玲玲写的工作步骤顺序乱了,正确的应该是________。 7.家住北京的小明,一天接到在远洋轮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的轮船正停在这 样一个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小明的爸爸电话中所说的地方是真的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二、岩石、地壳变动及灾害御防 8.为什么说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岩层和化石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9.说一说,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逃生?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足迹。 以上二则消息说明了什么? 11.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拔高训练十四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拔高训练十四 第1题【单选题】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远在继续。下列对宇宙的认识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D、霍金提出了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的设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我们可以推测( ) A、亚洲东部原来和美洲东部连在一起 B、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西部连在一起 C、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东部连在一起 D、各大陆在漂移时的速度不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亚洲大陆属于(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莫霍提出来的 B、大陆漂移假说认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稳定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有五大板块 B、板块是地壳被构造带分割的较大的单元 C、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运动 D、两个板块之间一定是海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一、单选题 1.(2018·嘉兴模拟)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有不同的作用,下列对右图两个实验活动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常用于研究分子问隙 B. 乙常用于研究板块张裂 C. 甲为研究分子运动提供证据 D. 乙为研究板块碰撞提供证据 2.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六大板块中,唯一不与亚欧板块相接触的是南极洲板块 B. 六大板块中,几乎被海全覆盖的是太平洋板块 C.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西洋的面积随着时间推移将减小 D. 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3.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 陆地的城市中 B. 沙漠或荒野中 C. 基本上都在海中 D. 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4.(2016·杭州)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下列现象不属于该学说证据的是( ) A.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B.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非常吻合 C.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D.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5.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是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结果() A.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D.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亚洲大陆属于() A. 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7.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相撞形成的地形是( ) A. 海沟、弧岛 B. 海岭、海岸山脉 C. 裂谷、海洋 D. 巨大的褶皱山脉 8.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结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概论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 6378 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在太空上看地球很圆的原因: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相差很小。 3.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 (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2)“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3)站的高看得远; (4)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 (5)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麦哲伦环球航行 4.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地壳:0-17千米 上地幔 地幔:17-2900千米 下地幔 内地核:呈固态 地核:2900-6371千米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1.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轴与水平面呈66.5°夹角) (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又称:子午线) (3)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西半球:160°E∽180°E和20°W∽180°W 北半球:0°∽90°N 南半球:0°∽90°S 2.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A.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的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在同样的图幅上:

○1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规律:○1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2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 B.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一般的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图例和标记 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 岩石种类形成原因特征常见类型 岩浆岩喷 出 岩 岩浆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 孔或柱状结构 玄武岩 侵 入 岩 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 沉积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 固化而成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 化石。 石灰岩、砂岩 页岩、砾岩 变质岩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 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 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片状的结构 大理岩、板岩 片麻岩 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 (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2)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褶皱)(3)断层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 升降(5)火山、地震…… 褶皱: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 断层: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 2.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即内力的作用) 3.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A火山: (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二氧化硫)、熔岩流、火山灰 (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七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表面上的七巧板块》同步练习5 浙教版

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一.选择题 1.德国著名的科学家魏格纳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形成提出的学说是()A.升降学说B.板块构造学说C.大陆漂移学说D.海底扩张学说2.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A.板块的俯冲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 4.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大山脉的一组板块界线是()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5.火山和地震最集中的地带是()A.板块内部地区B.高山地带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D.平原地带二.填空题 6.在板块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在板块的地区,常形成山脉。7.板块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分别是、、、、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它们是被、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上移动。 8.板块的和是引起地壳变动最主要的原因。 三.简答题 9.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有何异同?板块构造学说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有什么发展? 10.读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布在:地带和地带。板块学说认为这两个地带都是地带。 (2)日本处在哪个火山地震带内?该火山地 震带,是在哪些板块的接触地带? (3)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在不断上升,请你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一、CADDC 二、6、张裂,碰撞 7、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海岭,海沟,软 流层 8、碰撞,张裂 三、9、两种学说都证明了地壳的运动,不同的是板块学说认为:大陆和海底的板块都在软 流圈上“漂移”。板块学说更科学地解释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以及地下矿藏形成的原因,还可以预测世界海陆分布的变化趋势。 10、(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板块与板块的交界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板块的碰撞使喜马拉雅山海拔不断升高。

浙教版 7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解答题(解析版)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觉察出来的,因此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1)地球是不是正球体?你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吗? (2)为什么地球仪被做成了规则球体? 【答案】(1)解:不是正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解:地球虽不是一个正球体,但赤道半径仅比极半径长21千米,将地球缩小制成地球仪,这种差别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将地球仪做成规则球体。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1)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 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 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 个直径 1 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 3 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 故答案为:(1)不是正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虽不是一个正球体,但赤道半径仅比极半径长21千米,将地球缩小制成地球仪,这种差别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将地球仪做成规则球体。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如图甲所示;还有发 生月食时,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如图乙所示。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例子,是否就可以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解: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体,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的,也能先看到帆船的最高部位——桅杆。 【解析】【分析】这两种情况只能说明地球是弯曲或者呈弧形。 【解答】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只能说明船所通过的地方是是弯曲或者弧形的,同样,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是平面的一种情况,也只能说明船所通过的地方是弯曲或者弧形的,而无法直接说明地球是球形的结论。比如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体,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的,也能先看到帆船的最高部位——桅杆。 3.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说地球是个梨形体,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却做成正圆形,而不做成梨形体? (2)我们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举目四望,为什么不能察觉大地是个球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教案 浙教版

第6节地球表面的版块 一、前期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上册第三章第6节,属物质科学的范畴。教材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地球上大陆的形状特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以科学史为线索,依次展开关于地球表面板块三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构造学说部分,教材设置了两个活动,辅助板块扩张、张裂对地形影响的教学。本节课是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壳活动之后,对于地球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地壳活动的本质原因。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学生还不能区分假说和规律、理论的区别。另外,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本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模拟实验、讨论等,让学生从体验中深刻认识和理解地球表面的板块,从讨论中提高思维的灵活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结合板块的张裂及碰撞运动理解板块运动造成的结果。 难点: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通过活动,逐步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建立科学假说的能力。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的提出背景; 2.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3.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假说在科学发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 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 C. 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 青藏高原是由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2.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 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是( ) A.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 B. 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 C.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洋海陆线的吻合性 D. 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3.下列证据不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A. 浙江和江苏两地有相同的物种(枇杷,杨梅) B. 可以按照地理界线拼合各大洲连续的煤层矿带 C. 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 D. 大西洋两岸地形的高度拟合 4.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 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 B.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C. 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D. 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 5.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 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

的形成是由于() A. 地壳的凹陷 B. 板块的挤压 C. 板块的碰撞 D. 板块的张裂 6.日本火山和地震较多的原因是日本位于——的碰撞处() A.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位于( )板块 A. 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非洲板块 8.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 A. 海沟 B. 岛弧 C. 巨大裂谷 D. 巨大山脉 9.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A. 印度洋板块 B. 大西洋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 北冰洋板块 10.看图,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A. 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B. 人类活动带到两洲 C. 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 D. ①②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 二、填空题 11.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了________理论,认 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________大板块,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慢慢地移动着。 12.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提出了________学说。 13.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___,板块的张裂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 14.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________,那里热的________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 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15.全球六大板块处在不断的 ________ 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________ ;板块与板 块 ________ 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三、解答题 16.在人类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为地球科学的发展付出了极大努力,做出了伟大贡献。

七年级教案-地球表面的板块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教学目标: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学说”的提出背景; 认识到假说的提出对科学发展的积极意义; 熟悉“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和各个板块,并能用其理论解释地球的一些现象。教学难点:板块边境线的确定哪个,及其处于的何种状态(消亡,生长);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现象本质。 教学过程: 引入: 大陆漂移学说 出示世界地图,并请同学们观察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思考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他30岁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从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发现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是相对应的。并由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后来经过分裂,漂移,直到现在的位置。从此以后,魏格纳就努力地寻找证据,经过多年努力,发现了地形、化石、生物等多方面的证据。1915年,“大陆漂移说”正式确立。 但由于魏格纳并没有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直到近半个世纪后,一些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海底扩张说 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试解释大西洋的扩张,描述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一开始,美洲和非洲大陆连在一起,后泛大陆破裂,岩浆从地幔中不断涌出,洋壳上较老的岩石被不退推向两边,导致海洋面积不断夸大,两大陆分离开来。 局限:“海底扩张说”不能解释喜马拉雅山的不断长高。 板块构造学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示意图,全球有几大板块?分别是什么?它们是被什么分割而成的?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运动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喜马拉雅山脉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和红海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安第斯山脉 两书本紧挨,然后缓慢用力推,观察到什么?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据测量,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你是否发现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带和板块之间有什么联系?

新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人类家园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 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万千米。 4.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 (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2)站的高看得远; (3)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 (4)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麦哲伦航海; 5.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地壳:0-17千米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 部。 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17-2900千米 下地幔 内地核 地核:2900-6371千米 外地核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也叫 。经线是 ,所有经线长度 。经线指示 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 作 ,以东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以西 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 (3)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2. 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纬线都是 ,也称为纬线圈,长度 。 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 方向。 (2) 纬度: 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 , 用“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 ,用“ ” 作代号。 (3) 北纬、南纬各有 。 3. 东西半球的划分 (1) 习惯上以(20 °w)和(160 °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 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 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设计

《3.6地球的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是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壳活动之后对地球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地壳活动的本质原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怎样假说的建立和和假说的意义,培养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学生不能区分假说和规律、理论的区别。另外,学生在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本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模拟实验、讨论等让学生从体验中去深刻认识和理解,从讨论中提高思维的灵活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提出的背景,能阐述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主要观点; 2.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建立科学假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假说在科学发张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结合板块的张裂及碰撞运动理解板块运 动造成的现象。 难点: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策略: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 课前准备: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课件、世界地图、学生自制的轮廓和模型教与学互动设计: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测试题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读图3-Z-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图3-Z-1 A.②→③→①B.①→③→② C.①→②→③D.③→②→① 2.在课堂上科技社的社员们在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小黄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 ②小洪认为: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③小吴认为: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圆的。 ④小张认为: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圆的。 ⑤小徐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⑥小方认为: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⑦小芮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⑦ 3.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地球仪你会发现() A.地球仪可以用来证明地球是球体

B.地球仪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 C.地球仪绕转的轴在地球里面也有 D.地球仪可用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 5.学完了经纬线和经纬度,你对它们很熟悉了吧!请你听一听它们的自我介绍,你能辨别出谁在撒谎吗() 图3-Z-2 6.图3-Z-3中甲地的经纬度位置为() 图3-Z-3 A.西经20°,北纬20° B.东经20°,北纬20° C.西经20°,南纬20° D.东经20°,南纬20° 7.图3-Z-4中,对甲、乙、丙三地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3-Z-4 A.甲在乙的西北方 B.乙在甲的正南方 C.丙在甲的正南方 D.丙在乙的西南方 8.下列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亚洲政区图B.中国政区图 C.浙江省政区图D.杭州市政区图 9.下列各组岩石中,按成因分析属同一类型的是() A.石英砂岩、大理岩、板岩B.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C.石英砂岩、石灰岩、页岩D.片麻岩、花岗岩、大理岩 10.如图3-Z-5所示岩石结构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