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

《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

《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
《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

读梁启超《新史学》有感

读梁启超《新史学》有感 梁先生的《新史学》只有薄薄的十来页纸,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却十分深刻,虽然在本人来看其早期的观点有失偏颇,但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书中开篇就批判了中国的旧史学。指出旧史学的“四弊”,“二病”并提出了对正统论的批判。中后篇则提及以进化论等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史学进行从书写范例乃至思想内容的大改造。他还在书中极力推崇环境决定论以及西式的英雄史观,文化史观。 我个人对中国的旧史学并没有太多的阅读积累,所以梁先生对旧史学的批判于我而言是一种老前辈的经验之谈,但对比于我所读过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先生对旧史学的评述而言,《新史学》中的批判更加的决绝,而这种对旧史学痛恨的态度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新文化运动。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中的“沉重打击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礼教”外,更多的指责它过于偏颇以至于割裂了现代人以及中国古典文化的联系,尔后顺水推舟的指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多麽的成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和魂洋才”。 我个人并不认同以明治维新的成功来指责新文化运动对今时今日古典文化传承有所缺失的恶果。民国时代并不是没有传统文化的大师,奉行中庸之道的大师们不会看不到事情发展的两面性。而且说到割裂传承,文革犹有甚之。在我看来在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中日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封建专制在根基势力的差别。论时间长久,中国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诞生于秦朝,而这套制度直至公元五世纪才传入日本。论影响范围,从秦至清帝国的范围有多大,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就有多大。论思想的深度,中国民众从小接受的忠君教育,足以使忠君观念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但日本幕府民众忠于幕府将军吗,各地大名忠于大将军吗,各为其主的武士忠于幕府将军吗。所以新文化运动与明治维新并不能一概而论,在思想上宛如一盘散沙的日本知识阶层易于接受外来文化;但在中国封建主义深厚的土壤上,若非从根子上铲除这种封建思想文化,那么在中国西方思想中优秀的部分的传播只会举步维艰。 所以我很理解梁先生对旧史学的这种批判的态度。因为若不是决绝的批判,中国史学断不会迈出新的一步。 书中梁先生对西方环境决定论的推崇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决定文化呢?我们从小的教育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是在原始社会,在人类还没有能力去改造自然的时候,他们赖以生存的采集经济,渔猎经济不是有环境决定的吗? 直至到了现代,我们所谓的经济,无论是虚拟的资本金融游戏还是实体经济,他们所代表的都是一定量的物资,而这些物资都是由原材料--原始的农产品或矿产所加工而成,而这些原材料大部分的储量与产出难道不是由自然界所决定的吗。换句话来说,我们现今的经济难道不也是有环境决定的吗。假如某一国度的粮食由于气候而全面歉收,国家的经济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这难道不是环境决定论吗? 以上只是个人有感而发,读此书学到了不少但思维发散的很远。可能关注点不同,所思所想竟与史学联系不大。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 职务分析 2.绩效考评 2. 股票期权 4.流水线 5.abc管理法 6.制造资源计划 二、简答题 1. 试比较职务丰富化瘀职务扩大化的异同。 2. 试分析比较企业内部搜寻与外部招聘的利弊。 3. 试用期望理论分析你所在单位一项奖金制度的成败。 4. 如何使工作丰富化更有效?

5. 分析生产过程的三种空间组织形式的利弊。 6. 描述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7. 制造资源计划与物资需求计划有何区别? 三、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每年需要耗用1000件的某种物资,现已知该物资的单价为20元,同时已知每次的订货成本为5元,每件物资的年保管费率为20%,试求经济订货批量,年订货总成本以及年保管总成本。 2. 从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6人,对公共理论课的考试面绩进行调查,结果如下:679066806765747087 858375586754657986 899578977678829456 609388768479767776 要求:根据以上数据将考试成绩等距分为5组,组距为10,编制频数表,根据频数表中的数据画出直方图; 四、案例分析

哈森有限责任公司 1997年4月,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洋被任命为哈森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作部部长。作为全公司整个生产运行的监控指挥中心,李洋深感责任重大,再加上他的前任是因为工作不力而被调离的,李洋压力又在无形中加重了几分。 一、公司背景 哈森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德国的大型跨国医药公司,主要从事各种医疗、保健药品及医疗设备的生产与分销工作。它的业务遍及世界各地,员工超过30000人,每年销售额可达120亿美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令许多跨国公司心动,哈森公司也是其中之一。经过几年的考察,哈森公司决定在中国设立子公司。1992年,哈森有限责任公司在辽宁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该子公司成为总公司最主要的药品和医疗设备生产基地之一,拥有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资料讲解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在把握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实质内涵和根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这一变化给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实施正确的对外战略方针。 关键字:中国;世界;相互关系;命运相连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性变化意义的时代,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中国国家建设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筹划将具有愈来愈迫切的意义[1]。 1.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 国际社会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当代中国外交是全球最有成效的大国外交之一。从新中国外交60年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不断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第一大参照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个30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革命战争年代的基本思路与做法、确立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正式关系、定位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位置的中国外交“初级阶段”。 1949 年的中国是一个既强大又贫弱的国家,在建国初期立即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方针。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中共与苏共渐行渐远,最终成为对峙的双方。随之,中国的外交也不得不做出某些调整,朝着更加“左倾”的方向演化,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对中国的怀疑和排斥的基本态度。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政治的某些“极左”做法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损害了周恩来主持外交工作时期的稳健平和方针。必须看到,总体上逐渐偏向“左倾”的毛泽东时代,在最后阶段显现了某些积极的调整动向,尤其是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以及中美对话的开启,中国外交的钟摆再次强劲回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整体形象和作用仍然相当边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总体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斗争大于合作、猜忌压倒协调、对峙多于对话的关系,是“造反者”对抗“权势者”的态势[2]。

梁启超的新史学

梁启超的“新史学” 1、建立的原因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可读耶?二十四史,两通鉴,九通,五纪事本末,乃至其他别史、杂史等,都计不下数万卷,幼童习焉,白首而不能殚,在昔犹苦之,况于百学待治之今日,学子精力能有几者?中国历史可不读耶?然则此数万卷者,以之覆瓿,以之当薪,举凡数千年来我祖宗活动之迹足征于文献者,认为一无价值,而永屏诸人类文化产物之圈外,非惟吾侪为人子孙者所不忍,抑亦全人类所不许也。既不可不读,而又不可读,其必有若而人焉,竭其心力以求善读之,然后出其所读者以供人之读。是故新史之作,可谓我学界今日最迫切之要求也已。” 可见,梁启超对旧史学非常不满,因此就要建立新史学。那么不满在哪儿呢?2、对旧史学的批判 这一部分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因为确实没有接触过对史学的批判。我们提到历史、史书,就觉得以前的史书很多,记载的东西也很多。如果问以前的史学有什么弊病吗?就会觉得,弊病?什么弊病?不知道。那看到梁启超的文章,他对旧史学就进行了特别犀利的批判,所以我觉得特别新鲜,感触也特别大。 ?“然而陈陈相因,一丘之貉,未闻有能为史界辟一新天地,而令兹学之功德普及于国民者。” ?“四病二弊三恶果” ?“四弊”指: ?“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二十四史也只不过是“二十四姓之家谱”,“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可见梁启超心目中的新史学应当是全体国民的历史。 “其大弊在不知朝廷与国家之分别,以为舍朝廷外无国家。” 史学家记载历史,你只记载这个朝廷的历史,记载这一朝代是怎么建立的的,怎么发展的,怎么灭亡的。你记载的是这个国家的历史吗?是国民的历史吗?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吗?你不记载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却记载帝王的、朝廷的历史!朝廷和国家一样吗? 我看过一个电视剧,里面有个人就说了一句话“我可以为国家而死,可是我绝不甘心为政府而死。”这两个意思应该差不多吧。 “死节之所以可贵者,在死国,非在死君也。” 国家只有一个,政府可以有很多,政府只是人民选出来代替他们行使权力的一个机构。 “知有朝廷不知有国家”,记载历史不记载我们国民的历史,就激发不了学子的爱国、爱民族之心。记载某个帝王的朝廷的历史,培养的只是屈服在封

浅谈梁启超的新史学

浅论梁启超的新史学 【摘要】:20世纪初,西方列强加紧灭亡中国的步伐,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个人是时代的产儿,思想是现实的反映”。伟大的思想家梁启超也不例外。梁启超在西学影响下,本着经世致用的根本宗旨,宣传进化论,批判旧史学,对传统史学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倡导“新史学”并以“新史学”理论和方法促进中国史学的变革。“新史学”所论述的史学问题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在世界史学史上完全有理由占有一席之地。像新史学这样对中国史学影响至广至深,在中国史学史上是不多见的。新史学虽有一些片面性影响,但其所倡导的史学贵在创新、良史当看重哲学、史学对于民族命运至关重要等论点,至今仍有深远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新史学四病二弊民史影响 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新史学》一文。梁启超纵观中外社会历史的进步和现状,联系中外社会历史的进程和现状,联系中外史学之差异,乃大声疾呼:“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新史学》之著,吾岂好异哉,吾不得已也。”文章主旨在于批判"旧史学",倡导”新史学”,而其根本目的则在于“提倡民族主义,使我四万万同胞强力于此优胜略败之世界。”梁启超作为一个改良主语者,在他那个时代,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失败等等。在民族危难,国人哀婉之际,,那些站在历史潮流前头、面对民族危机的人们,都在选择民族自强之途。梁启超的新史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面世的。 一新史学的历史影响 新史学对20世纪的中国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从古代史学向近现代史学转变的过程中,新史学占有重要地位。五四时期的史学,正是沿着20世纪出的思想主张,与梁启超提出“除心奴”以求真自由的观念以及新民智、新民德的新民理想,有一定的前后继承关系。五四以后兴起的疑古史学,主要是对中国旧史学较为深层次的批判,受新史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较新史学和旧史学可以得出几点认识:(1)在内容上,旧史学多偏于政治方面。质言之,就是旧史学眼光,注重朝廷一方面,新史学则注重全部民生。观察点不同,而其作用自迥异也。(2)在历史观上,旧史学主张循环说,新史学则主张进化说。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者,是教人了解现代社会之所以为如此现象,绝不是一朝一夕之故,是由百千万年进化而成。因为要认识现代社会,所以非研究现代历史不为功。研究过去,应用现在,所以期未来之效果。(3)在时间上,旧史学眼光往往局限于有史时代,以及有史时代中某个时期。新史学眼光,是向有史以前时代去推求,而步步向以后时代去推究。故新史学不能单恃书本,必须借助语言学文字学,而于考古学、人类学尤为且要。(4)在空间上,旧史学眼光往往局限于一部,新史学眼光则扩充范围及全部。旧史学所研究之空间范围小,新史学所研究之范围大。(5)在历史的构成上,旧史学以特殊史迹为个人所造成,新史学谓一切史迹,为人类公共合作而成。(6)在价值论上,旧史学往往囿于成见,偏于一种目的,不能恪尽天职。新史学家居于科学地位,不偏不倚,以阐明正义公道,期人类共趋于太平之

十八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及部分管理创新方法简介2

十八种现代化管理方法 及部分管理创新方法简介 一、十八种现代化管理方法介绍 1、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一种通过网络模型组织生产,进行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简称网络技术。其原理是将一项任务的各个环节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成网络图;按照网络图,对该项任务统筹规划,安排进度,对整个任务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求得优化方案,完成任务的预期目标。 网络技术主要在工序较多、工序间衔接紧密的一次性生产和工程项目上应用,如建筑、新产品研制、设备维修和科研工作等。 2、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法就是利用数量(产量、销售量、销售额)、销售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互为因果关系和变量关系,对数量、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量、本、利分析法又叫盈亏平衡点分析法、盈亏临界点分析法等)。 量、本、利分析法主要通过对盈亏平衡点分析、影响利润各因素的分析、不同生产方式盈利性对比分析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分析,达到预测利润,控制成本,掌握企业的盈亏界限,从而合理地制定产量(或销售量)、成本目标,规划生产发展水平,合理安排生产能力,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以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 3、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市场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全面地搜集、记录、整理、分析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情况以及与此有关的资料,了解市场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为市场预测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市场调查方法常用的有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抽样法四种。 市场预测就是利用历史资料和根据市场调查得来的,经过分析、论证的大量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市场商品供求发展趋势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与测算,力求使未来市场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极小化,使预测结果接近未来市场的客观实际。市场预测分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种: (1)定性预测的方法有:专家座谈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特尔菲法(分别征询法)、主观概率法、交叉影响分析法。 (2)定量预测的方法有: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 4、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某些理论、方法、思想、策略和手段等根据系统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加以综合运用。它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运行,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 5、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是以线性方程不等式手段,描述经济领域中计划、任务分配等方面的可行方案、有限资源与预期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并求得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完成最多的生产任务、利润等的数学方法。 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主要是: (1)确定最优经营计划方案问题;(2)解决生产任务的最优安排问题;(3)机器设备的合

新史学的绝唱——张荫麟《中国史纲》读书报告

新史学的绝唱 ——张荫麟《中国史纲》读书报告 曾福泉 清末民初几十年间,乃学问盛世,大师辈出。自梁任公、陈寅恪二先生以降,窃谓可称大史学家者有三:一曰钱宾四(穆),一曰吕诚之(思勉),一曰张荫麟。 三者皆著有中国通史传世。钱著《国史大纲》,至今广受各阶层欢迎,时有人置于案头翻阅;吕著《中国通史》,尤为专业研究人员推重,亦颇有口碑;张荫麟君于国难之时草撰《中国史纲》,书未竟而身先去,留下薄薄一册石印本,竟渐渐远离了后人的视野。 如今翻开这部几乎早为世人淡忘的中国史著作,只需细看几页,必先惊叹于其文笔的流畅粹美,深可玩味,阅之不倦;复讶异于作者对中国纷繁复杂的历史天才的把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这里谈一二心得,请师长指正。 《中国史纲》乃受国民政府教育部之命,为高等中学所撰的国史教科书。张君为此遍咨通人,商订体例,“析四千年事为数十目”。其友人王焕镳曾谓:“自任公没,二十年来,无此作也。” 张荫麟君间属号“素痴”,可见其个性。张君治学扎实,成名之作皆为考据的力作。但其治史不以考据为底止,更注重推出义理。因而《中国史纲》一书,殊无繁冗的考证,多有隽永的断语。试摘数例: 例一:?周代的社会组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史的基础。从这散漫的封建的帝国到汉以后统一的郡县的帝国,从这阶级判分,特权固定的社会到汉以后政治上和法律上比较平等的社会,这期间的历程,是我国社会史的中心问题。?(第2章第1节) 例二:?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体上好比安流的平川,上面的舟楫默运潜移,远看仿佛静止;战国时代的历史好却好比奔流的湍濑,顺流的舟楫扬帆飞驶,顷刻之间,已过了峰岭千重。?(第5章第1节) 例三:?在这幅员和组织都是空前辽阔的大帝国里,怎样永久维持皇室的权力,这是始皇灭六国后面对着的空前大问题,且看他如何解答。?(第7章第3节)

现代管理学 知识点

第一章 管理: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其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论的学问。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A管理影响着生产力的存在状况,B管理规定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它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它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它是一门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4、它是一门软科学, 5、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现代管理学新的学科特征: 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4、实用性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有助于 1、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3、有助于面向未来,实现管理的国际化与管理创新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新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与对历史学的影响

20世纪初新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与对历史学的影响与西方近代新史学思维方式形成不同,中国近代新史学思维方式取代传统史学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在传统史学内部长期蕴育发展,即通过对传统历史观、史学方法与规范等进行不断革新与完善来实现的,而是在外界因素,主要是近代中国社会危机的背景激发下,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借鉴西方近代的史学观念、方法和规范,确立起的一种全新的史学思维方式。 如前所述,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挽救灾难深重的国家,保持民族自立与自强成为近代中国人关注的最紧要课题,近代史学也不得不围绕这一课题并服务于这一课题。在严重的危机面前,近代史家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近代史学渗入了深刻的社会内容。深重的危机意识和强烈的经世情怀,是中国近代史学思维方式与西方近代史学思维方式的显著区别。 近代学者齐思和概括晚清学术时这样说道,晚清之际,“一批新兴青年学者,忧时势之急迫,感汉学之迂阔,对于极盛一时之考证学,遂失其信仰,转而提倡经世之学焉。”他们“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近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在“忧患”与“经世”风气影响下,人们读书务求实用,以“有用”与否来判断中西学术,以是否“实用”作为标准来取舍学术。 西方史学传入中国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其有“用”。从最初的史地知识介绍,到后来西方史著的编译和中国史家编写西方史书等,不管形式如何不同,其社会致用性一直是首要目标。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学以社会现实为导向,在对西方史学传播时,其主要价值判断不在于学术性,而是在于社会性,把是否服务于社会,尤其是否服务于社会变革,是否有助于救亡图存作为价值取向的标准。 《泰西新史揽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此书被翻译入中国后,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泰西新史揽要》并不是一部优秀史书,甚到可以认为是“一部观点狭隘、受着文化局限而又沉闷的三流作品”。译者在书中还露骨地为侵略辩护,称是“不得不借兵力以定商情”,诬指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恃其权势”“弃好寻仇”,而中国的失败是由于“不体天心,不和异国,不敬善人”。既然如此,这部书为什么能当时中国大受欢迎并迅速传播呢?原因在于,它是最早被翻译至中国来的外国史书之一,对中国了解西方历史很有帮助。梁启超在1897年所作的《史学书目提要》中评论《泰西新史揽要》,认为“此书近事颇详,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发展脉络(人教版).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一、中国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火耕)石器锄耕(耜耕)。 2、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文化:原始文字起源于“文字图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画等。 (二)奴隶社会 1、夏: 2、商: 手工业:原始瓷器产生,青铜器铸造繁荣,丝织业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商人、商业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文化: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周:公元前1046武王建立,分西周和东周时期,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时期。 政治:(1)分封制、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各国纷纷改革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1)土地制度:井田制,后期逐渐瓦解,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3)手工业:官府垄断局面打破;西周晚期有铁器;春秋晚期能炼钢;丝织品 产量大,质量高。 (4)商业: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思想文化: (1)出现百家争鸣。 (2)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3)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帛画,人物画。 (4)春秋的《诗经》(现实主义)、战国的《楚辞》(浪漫主义)。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国家由 分裂走向统一。 (三)封建社会(战国至清1840年) 1、秦: 政治:(1)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3)暴政而亡(失于政而非失于制)。 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文档

第一讲中国历史 高频考点 考点释义 中国古代历史上,秦汉、隋唐、元明清是我国大一统的历史时期。是古代史中复习的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中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主要内容,重要人物的重要功绩等是考试中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重要词条 (一)先秦历史 氏族公社——距今约五六千年,氏族公社进人繁荣时期。山顶洞人已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开始种植粟和栽培水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起义的国人赶走,由周公和召公共同主政,史称“共和行政”。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凭借政治权力对“私田”开始征税,规定不论“私田”、“公田”一律“履亩而税”。“初税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商鞅变法——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儒家的创始人是孑L子,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

现代化的酒店管理方法

现代化的酒店管理方法 一:总则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外地洽谈业务,服务于公司的客户纷至沓来;随着我公司领导、员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宾馆、餐饮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守法经营好宾馆,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客户,进行优质服务,牢固树立我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部干部职工,提供舒适,温馨的环境,就尤为重要。 目前,我宾馆周边,私家旅店、餐厅可谓星罗棋布,相互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若要经营、管理好车城宾宾馆,就需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使我们在激烈竞争中能永远立于潮头 1.业内分析:由于我们地处偏远地区,一般客户都需要就近入住,就餐,况入住,就餐的群体资源有限,因此,竞争会十分激烈. 2.自我分析:我公司宾馆,周边都是大酒店,虽然我公司硬件设施与大酒店相比稍差一点,但是公司周边各旅店、餐厅均无法比拟的是位置好.况且公司的宾馆,又能给广大的客户,员工以信赖感.本旅店经营灵活,凭借超低的价格,吸引着一批追求廉价的客户.为此,为搞好宾馆的经营管理,不断提升我公司宾馆的美誉度,并以此为窗口,展示我公司的良好的形象,特制订以下方案,请各级领导审阅. 一.发展战略: 宾馆、餐饮要积极实施"坚持一个战略,突出两个重点,实现四个突破"的发展策略.全力打造一个制度健全,服务优质,安全环保,创新和谐的精品宾馆. 1.坚持一个战略:坚定不移的致力于一个"以优质服务为基础,科学、经济管理不断创新为前提"的战略思想. 2.突出两个重点:2.1.坚持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精细管理为根本的思想,让每一位光临本宾馆的顾客,能有春天般的温暖及家的温馨感.2.2.合理配置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管理措施,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实现四个突破:3.1.服务(技能,技巧,推销)上的突破.3.2.科学优化管理上的突 破.3.3.菜品开发、设计上的突破.3.4.公众形象,口碑上的突破. 二.工作方针: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基本知识点-教师资格证

二、世界历史常识 古代史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埃及,世界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000年,胡夫金字塔最大,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国王哈佛拉。 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第一部成文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古代波斯帝国:国王居鲁士;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 苏美尔文明、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西亚最早的文明 印度哈拉巴文明:雅利安人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公元前6世纪佛教;阿育王印度第一个统一奴隶制国家;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传向欧洲。 希腊:迈锡尼文明是青铜时代末文明;特洛伊战争;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前776奥林匹亚赛会 雅典:提罗同盟的核心;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 斯巴达国家:全民皆兵,严格的军事制度,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核心;对雅典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雅典经典时代和希腊民主时代。波斯帝国:大流士改革、确立君主专制、统一币制修建驿道。马拉松战役:雅典获胜。 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亚历山大控制希腊,地跨欧亚非三洲,定都巴比伦,“希腊联盟”“科林斯联盟” 古罗马文明前9世纪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兴起;布匿战争后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 罗马帝国,前27年开国君主屋大维,元首政制;前四百年分裂成东西罗马;斯巴达克起义。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基督教、公元元年;天主教(罗马)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十字军东征罗马天主教教皇西欧对地中海东岸200年宗教性战争,针对伊斯兰教国家夺回耶路撒冷,使西欧接触到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入君士坦丁堡灭亡。 法兰克王国创立者克洛维;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查理曼大帝;英吉利王国,“七王国时代”统一; 日本大和统一、“大化革新”后改名为日本。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古兰经》、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 近现代史新航路:葡萄牙迪亚士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西班牙哥伦布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 资 产 姐 姐 革 命 文艺复兴:14-17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文学三杰:但丁、波特拉克、薄伽丘,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伽利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4/5世纪农奴制解体、圈地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强占土地;启蒙运动:17、18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光荣革命,《权力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手工厂到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厂过度;凯伊飞梭纺织业、卡莱特水力织布机、瓦特蒸汽机、史蒂芬孙火车机车,富尔敦轮船。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美国独立战争、波斯顿来克星顿枪声、杰斐逊《独立宣言》、总统华盛顿;林肯南北内战:资产阶级革命、解放黑奴、《宅地法》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三个等级,教士、贵族、平民和资产阶级;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们生来是自由的,权利是平等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废除君主制度;最伟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雅各宾派领导人罗伯斯庇尔;拿破仑雾月政变;莱比锡会战失利,流放意大利厄尔巴岛,滑铁卢之战。 沙皇俄国伊凡四世对外扩张,沙皇俄国诞生;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叶卡捷琳娜二世第二次大扩张;1917二月革命灭亡。 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伦敦成立、第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领袖马克思;巴黎公社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日本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夺取西班牙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苏伊士运河1869修建连接亚洲与非洲 一 战 1914-1918年;同盟国和协约国; 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刺杀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导火线;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是转折点 苏维埃政府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1917年;彼得格勒起义;列宁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建立,《和平法案》《土地法令》,从彼得格勒迁都到莫斯科,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918《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掠夺性条约;一战结束; 1921华盛顿会议,战后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凡尔赛条约后的国际组织;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用马克思主义国际联合,列宁领导;1922年苏联成立;第一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案》资产阶级政府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二 战 1939-1945年,反法西斯同盟和轴心国 法西斯进攻,英、法、美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193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德军袭击苏联,标志着二战规模扩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1941年珍珠港事件;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又称《柏林公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太平洋战争;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重要转折点; 1943年开罗会议、中美英《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美英苏;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美英苏;1945年5月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波斯坦会议《波斯坦公告》;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纽伦堡审判:国际战犯审判21人;东京审判。 《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马歇尔计划:美国援助的战后欧洲复兴计划;《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成立,遏制苏联;《华沙条约》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冷战政策,东欧剧变由波兰开始,苏联解体;东西德统一。 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是二战之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战争; 人类登月:1957苏联发射第一个人造卫星;1967第一位航天员苏联加加林进入太空;1640美国第一个气象卫星泰罗斯;1961肯尼迪宣布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欧盟:1991《马约》总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海湾战争1991年美国恢复科威特领土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科索沃战争北约;亚洲金融风暴1997;2001年美国“9·11”事件;阿富汗战争2001年,标志著反恐战争的开始(第一次在1979年,指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历时7年;利比亚战争

一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一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1 前言 进入90年代,安全管理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各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得很普遍。由于他们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其安全管理多包含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之内。而在国内的一些企业,安全管理的方法多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安全检查的水平上,并且多是在发生事故后才着手进行分析。这些管理手段落后、被动、反应慢,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适合我国现有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方法。据此,笔者研制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预防控制。 2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五种功能。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在一个国家里,MIS能否得到广泛应用,标志着这个国家近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美、日等国家MIS已在企业中得到普及。在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管理部门也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并取得了较显着的成效。至于把MIS单独应用到安全管理上,还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有些企业正在推行事故控制技术,其中的事故隐患检查方法是一种积极的、也比较适合我国企业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手段,它是根据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把主要的潜在事故隐患作为检查和控制的对象,编制成各类标准安全检查表。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每天获取的事故信息量非常大,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判断的,靠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这就需要应用计算机来建立管理系统。因此,笔者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其应用前景广阔。 3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笔者首先对多家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总结出现有安全管理系统之症结所在,(主要是安全管理中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流通不畅,如果不改变信息的收集方式、渠道及处理周期,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从而得出关于项目目标

雅克·勒高夫及其《新史学》

雅克·勒高夫及其《新史学》 雅克·勒高夫(1924——)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随即通过会考而获得历史教师资格证书。曾先后在巴黎大学、布拉格大学、牛津大学和罗马大学进修、学习。1954-1959年任里尔人文科学学院助教,1959-1960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助教,随后从1962年起担任高等研究实验学院的讲师、研究主人。这一学院是年鉴学派与新史学的重要基地,而勒高夫通过其著作及活动也被认为是第三代年间学派的核心人物。他长期担任《经济、社会、文明年鉴》杂志的编辑、主编。勒高夫的重要著作有:《中世纪的商人和银行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中世纪文明》、《为了另一个中世纪》、《“炼狱”观念的产生》、《中世纪的想象》、《交易所与生活》。他与诺拉联合主编的《研究历史》,与夏蒂埃、勒韦尔联合主编的《新史学》。勒高夫的专长是中世纪领域,他的研究注重于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心态史研究,并逐步向历史人类学的方向靠拢。他的研究取向较集中地代表了年鉴学派新发展的潮流。 《新史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新史学的产生,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及新史学的研究任务。本书的亮点在于详细的介绍了新的史学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 一、关于新史学的几个问题 年鉴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末经历了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过渡。1968年法国发生了五月风暴,是年,布罗代尔辞去了《年鉴》杂志主编的职务,把它交给了年鉴学派的第三代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勒·胡瓦拉杜里和马克·费罗,年鉴学派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1975年成立的科学社会高等研究院成为年鉴学派第三代的基地,继续出版《年鉴》杂志,并打出新史学的旗帜,从此他们被称为

现代管理学(最全知识点)

现代管理学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历史发展 管理是人类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活动 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可概括为: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 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 (1)科学管理 (2)分权管理 (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治化管理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 三、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 分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两大领域 四、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把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方面的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故也称生产力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故也称生产关系属性 三、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 现代管理学: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1、变革性 2、开放性 3、严密性 4、实用性 四、现代管理学的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途径: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广泛分析和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系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学体系 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封建统计阶级倡导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这种文化以“仁”和“礼”为核心,以“中庸”为处事态度 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二、学习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 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2、定量分析法:通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 量规律的方法 3、历史研究法: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 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 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 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新史学》

《新史学》 百科名片 梁启超 "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者也"是梁启超所撰的一篇长文,它是资 产阶级史学家批判传统史学,试图建立新的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标 志。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子、 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结识康有为,研究新学,宣传变法。戊戌政变后,政治上日趋保守。1918年起脱离政界,此后专事讲学与著述。史学是其所长,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上有一定的影响。 梁启超个人经历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梁启超继上年在《清议报》上发表《中国史叙论》之后,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著名的长文《新史学》。前者着眼于撰写"中国史"的具体构想; 后者着眼于从理论上批判"旧史"。作者自称"新史氏",倡言"史界革命",意在创立"新史学"。这两篇文章,后来分别收入《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三册和第四册。[编辑本段] 《新史学》 《新史学》分节 《新史学》全文凡6节,其次第是:中国之旧史、史学之界说、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论正统、论书法、论纪年。 其关于《中国史叙论》 它与《中国史叙论》在节目上多有异同,然其基本思想前后连贯,二文在内容上互相补充,故宜结合起来考察,益可见作者倡导"新史学"的旨趣所在。梁启超对西学有广泛的涉猎,他在这两篇文章中,运用西方学者的历史哲学(主要是近代进化论思想)和史学方法论,提出并阐述了一些重要的史学理论问题。 关于历史撰述的性质和范围

作者在两文中都论到史学的"界说",而历史撰述的性质和范围则是"界说"中居于首要地位的问题。作者指出:"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他说的"历史",按其意,当是历史撰述,亦即史家撰述中所反映出来的历史。历史撰述是"叙述进化之现象",这实际上是指出了"新史学"之历史撰述的性质。以此为前提,作者给历史学确定了一个内涵,就是:"进化者,往而不返者也,进化无极者也。凡学问之属于此类者,谓之历史学。"质而言之,历史学当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考察和叙述种种进化现象,这就是"新史学"的本质。作者认为,"历史之真象"即运动规律"如一螺线"。这里说的"历史",是指客观历史过程。他的这个认识,把中国传统史学中的朴素进化观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梁启超之言历史进化和历史真象,并未超出他的老师康有为所谓据乱、升平、太平与世渐之说,即局限于庸俗进化论的范围。关于历史撰述的范围,梁启超说:"历史〔撰述〕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作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进化的现象,都"属于历史之范围",但通常历史撰述所记常限于人类,这是因为:"人也者,进化之极则也,其变化千形万状而不穷者也。"指出了人类进化在"凡百事物"进化中是最为复杂的特点。这样,梁启超就注意到历史研究有"广义"、"狭义"之分:"言历史之广义,则非包万有而并载之不能完成;至语其狭义,则惟以人类为之界。"这种划分,在理论上是重要的。梁启超进而又指出:就"狭义"的历史来说,也不是都可以写入历史撰述的。他认为:"欲求进化之迹,必于人群","人类进化云者,一群之进也,非一人之进也"。因此,"历史〔撰述〕所最当注意者,惟人群之事,苟其事不关系人群者,虽奇言异行,而必不足入历史〔撰述〕之范围也。"从中国史学之历史观的发展来看,从尊天命到重人事,是一大进步;从重视个人的作用到重视人群的作用,是又一大进步。但梁启超强调"人群进化之现象",并没看重"人群"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分配关系对于这种"进化"的作用,这是他的局限性。 关于历史哲学和史学的社会作用 梁启超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是要寻求一种理性的认识;但是这种理性认识的获得则必须是"客体"和"主体"的结合;而只有获得了这种理性认识,史学才具有了它应有的社会作用。他指出:"历史〔撰述〕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所谓"公理公例",就是下面他说的历史哲学。梁启超认为,史学是由"客体"和"主体"结合而成的。所谓客体,"则过去、现在之事实是也";所谓主体,"则作史、读史者心识中所怀之哲理是也"。他进而阐述说:"有客观而无主观,则其史有魄无魂,谓之非史焉可也(偏于主观而略于客观者,则虽有佳书亦不过为一家言,不得谓之为史)。是故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于是有所谓历史哲学者出焉。历史〔撰述〕与历史哲学虽殊科,要之,苟无哲学之理想者,必不能为良史,有断然矣。"梁启超从历史研究和撰述之客体与主体的关系着眼,提出历史哲学是为良史的前提,这在史学理论的发展和建设上有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历史哲学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对从认识"局部之史"到认识"全体之史"、从认识史学本身到认识"史学与他学之关系",是必不可少的。而尤为重要的是,还在于它的社会作用,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