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竹里馆

——王维山水诗群文阅读

王维

教学目标:

1.了解王维的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把握王维诗的诗情、画意、禅趣,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归纳王维诗作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王维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人对大自然的感情,与生俱来;诗人对大自然的颂歌,永世长存。盛唐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真情的绝唱与隽秀的神韵在中国诗坛闪烁着奇异的艺术光彩。他就是——王维。

二.作者介绍

1. 诗朗诵:《王维》。

王维

——读《山居秋暝》

文 / 史邦奇

枫叶红了,

大唐的盛世,

在骊山的歌舞声中,

摇摇摆摆地走到了深秋。

没有谁能预料到范阳的祸水,没有谁看出肥胖的安禄山,对同样肥胖的大唐山河,

深藏不露的阴谋。

你似乎预感到了,

那场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可是没有谁相信你,

你只能念佛,

只能在诗画中寂寞地徘徊。盛唐的山水多么可爱,

多么富有灵气,

可是长安城里,

充斥着那么多的醉生梦死,充斥着那么多的行尸走肉。你只好离开,

你只能离开,

在尚未污染的辋川,

你以天地为家,

以山水为庐,

以山中的草木鸟兽为友,

造好了一座浪漫的别墅。你开始吟诗,

开始把松间的明月

和石上的清泉,

精心酝酿成一杯美酒。

你醉了,

醉眼朦胧的你,

听着竹林那边传来的笑声,看着莲花深处归来的渔舟,突然发现了生命的家园。

恍然大悟的你,

认真地告诉沉沉坠落的夕阳,告诉凄然飘零的残花,

告诉大腹便便的大唐,

王孙归何处,

山中自可留。

你真的留下来了,

从孟城坳到华子冈,

从文杏馆到斤竹岭,

从栾家濑到金屑泉,

从白石滩到辛夷坞,

潇洒自如的足迹,

深深地镌刻在辋川的风景里。标示着唐诗的高度!

标示着中国山水诗的高度!没有激动也没有哀愁,

只有空山的新雨,

含情脉脉地把你的秋天,冲洗成——

流芳千古的名句。

2.学生活动: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获得关于王维的哪些信息?

(1)多才多艺的王维:王维自幼聪颖,九岁时便能写诗,而且工于书法,娴于音律,擅长绘画,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至二十一岁举进士,始入仕途,更是豪情满怀。

(2)安史之乱中的王维:安史之乱爆发时,长安被叛军攻陷后,他追随唐玄宗不及,被安禄山所获。被俘后,安禄山派人将他送到洛阳。威逼之下,王维当了安禄山的给事中。出任“伪职”在政治上显然属于失节之举。

(3)笃信佛教的王维: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他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以禅诵为事,专诚奉佛,王维的名和字合起来,却是一个佛的名字:维摩诘。维摩诘是与释迦同时的一个印度僧人,翻译过来就是洁净的、没有污染的人,世人称其为“诗佛”。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王维的诗。

三.品读王维的诗。

1.王维诗作呈现。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学生自由诵读,说说最喜欢的一句或一首诗,说说理由。

四、比较阅读,归纳王维诗作的特点。

A.诗中有情(诗情)

1.在王维的众多诗作中,最富有特色的是山水诗。我们选择其中四首一起来看一下。先看《竹里馆》,请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什么?景、人物活动、诗人的形象。

景:幽篁、深林、明月

人:独坐、弹琴、长啸

诗人形象:超凡脱俗、闲静淡泊

在这样一个宁静清幽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

2. 出示四首诗歌,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连贯,再根

据注释说说诗的大意。(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再全班交流)

3. 比较一下这四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内容、写法、情感等方面)

内容: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风景秀丽的辋川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争名逐利。有的只是茂林修竹,清风明月,山花流水,桂香鸟鸣,空山幽涧……所以这些诗以描绘自然山水景物和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要内容。

写法:以声衬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鸟鸣涧》中,为了营造静谧的氛围,作者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如《山居秋暝》中,前一句“明月松间照”是静态的景色,后一句“清泉石上流”又是动态之景,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情感:对山中景色或者是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远离世俗、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板书诗情:热爱自然、闲适恬淡)

小结:中年之后的王维越来越留恋于辋川,这里是他的心灵栖息地,也是他的世外桃源。

B.诗中有画(画意)

4、学生活动:诗词写意:任选一首诗,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竹里馆》: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山居秋暝》:秋天山中的雨后,空气格外的清爽,月光随意泼洒在松林间,清澈的泉水泠泠淙淙的流于山石之上,静谧的秋夜里,忽然从竹丛中迸发出归村浣纱少女的欢笑,绿蓑渔人满载而归,一幅清幽明净而又生机盎然的动人画卷映入人们的脑海。(声、态)

《鹿柴》:返照的金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光、色)《鸟鸣涧》:这里没有人事活动干扰,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小结: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清净、幽美的图画。声、光、色、态和谐统一,体现出一般诗作难以达到的美感。(板书画意:声光色态,和谐统一)

C.诗中有禅(禅趣)

5.学生活动:王维的山水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意象:诗中的景和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物,它们往往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意象”。)

意象:明月(明净)、桂花、幽竹、松(清幽)山鸟、声音

共性: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清幽宁静、空明澄净的意境。

小结:你看,三首诗中都有“空”字,“空”理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四大皆空,“空”是世界的真实本相,诗佛王维参透了佛理。他诗中的“空”不仅写出了空明澄净之意境,也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禅心。说明诗人晚年已经参悟世间万象,看透人事纷争,心境归于宁静,超然脱俗。(板书禅趣:空明澄净,超然脱俗)

五、总结全文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读了王维的山水诗作,对王维山水诗的特点有个一个大概的印象,希望可以激发同学们对王维山水诗的阅读兴趣。

六、布置作业

1. 朗读《辋川集》二十首

2.王维诗歌鉴赏练习题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竹里馆》王维 1、朗读指导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作者:王维 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诗歌特色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多才多艺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 仕途际遇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3、注释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4、诗歌大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时而谈谈古琴,时而高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 5、诗歌鉴赏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幽、恬静的环境和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的闲情雅致。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全诗没有特意写景物,着重写人在竹林里的活动,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 6、巩固练习 a、《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深林人不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竹里馆 ——王维山水诗群文阅读 王维 教学目标: 1.了解王维的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把握王维诗的诗情、画意、禅趣,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归纳王维诗作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王维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人对大自然的感情,与生俱来;诗人对大自然的颂歌,永世长存。盛唐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真情的绝唱与隽秀的神韵在中国诗坛闪烁着奇异的艺术光彩。他就是——王维。 二.作者介绍 1. 诗朗诵:《王维》。 王维 ——读《山居秋暝》 文 / 史邦奇 枫叶红了, 大唐的盛世, 在骊山的歌舞声中, 摇摇摆摆地走到了深秋。 没有谁能预料到范阳的祸水,没有谁看出肥胖的安禄山,对同样肥胖的大唐山河, 深藏不露的阴谋。 你似乎预感到了, 那场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可是没有谁相信你, 你只能念佛, 只能在诗画中寂寞地徘徊。盛唐的山水多么可爱, 多么富有灵气, 可是长安城里, 充斥着那么多的醉生梦死,充斥着那么多的行尸走肉。你只好离开, 你只能离开, 在尚未污染的辋川, 你以天地为家, 以山水为庐, 以山中的草木鸟兽为友, 造好了一座浪漫的别墅。你开始吟诗, 开始把松间的明月 和石上的清泉, 精心酝酿成一杯美酒。 你醉了, 醉眼朦胧的你, 听着竹林那边传来的笑声,看着莲花深处归来的渔舟,突然发现了生命的家园。 恍然大悟的你, 认真地告诉沉沉坠落的夕阳,告诉凄然飘零的残花, 告诉大腹便便的大唐, 王孙归何处, 山中自可留。 你真的留下来了, 从孟城坳到华子冈, 从文杏馆到斤竹岭, 从栾家濑到金屑泉, 从白石滩到辛夷坞, 潇洒自如的足迹, 深深地镌刻在辋川的风景里。标示着唐诗的高度! 标示着中国山水诗的高度!没有激动也没有哀愁,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三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公开课教案_31

《竹里馆》教学设计 设计者: 单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诗人王维。2、反复诵读诗歌。3、探究诗人的内心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掌握朗读技巧,整体感知诗歌大意;合作探究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知诗论人,知人论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约2分钟) 师: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今天老师就考大家几句唐诗,我出上句,大家答下句,(大屏幕显示:学生小学时学过的王维的诗歌,生回答)发现这几首诗的作者是谁?(生:王维)。提起王维,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人曾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今天我们就来拜读这位“人才”的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引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约1分钟) 了解王维(大屏幕显示王维的基本信息) (设计意图:从诗歌、音乐、绘画等几方面了解王维的才能,让学生心生敬佩之情) 三诵读诗歌(约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 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用小节线标注诗歌节奏,并注意朗读的语调。 3 学生练习朗读。 4 小组PK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鲜明,语调舒缓 5 师生共同评价小组朗读,评选出“状元朗读小组”。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诗歌,培养学生语感,在诵读比赛中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做到人人参与,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四整体感知(约5分钟) 师:苏轼曾经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默读诗歌,诗中都“画”了什么?(生回答,教师板书:竹林、弹琴、长啸、明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默读诗歌,自主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整体了解诗歌的大意) 五知诗论人(约15分钟) 1师:在《竹里馆》这副画中,诗人所展现出来的并非静止的画面,而是灵动的,结合诗人的经历和诗歌内容,探究诗人的内心情感?(教师出示大屏王维的主要经历:主要是王维的做官经历) 2 同桌合作探究 3 学生汇报(预设答案:王维是孤独的;王维是快乐的;王维是悠闲的……)(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诗人的内心情感,由此走近诗人,并通过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 4 师: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王维,他可能是孤独的,也可能是快乐的,如果你看到王维晚年时写的《酬张少府》,你又看到了王维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师出示大屏《酬张少府》) 5学生朗读《酬张少府》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淡泊闲适的心境。 2.正确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3.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2.正确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2.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朗读诗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2.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与竹为伍。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盛唐,走进王维,一起欣赏《竹里馆》。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2.正确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3.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维,字摩诘。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官太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31岁的时候,妻子难产而死,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他很赏识王维,拔擢王维为右拾遗。加上王维文采好,又精通音律,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特别喜欢音乐,王维于是声名鹊起。但是好景不长,张九龄在李林甫的各种手段下罢了相,李林甫接任了宰相的位置,开始权倾朝野。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安史之乱后,王维被捕被迫出任伪职,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战乱平息后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来官至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半隐半官。 2.背景资料 早在张九龄执政时,王维就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建造了一座私人园林,设计了二十个景点,每个景点王维都赋诗一首,并且让同样隐居的好友裴迪和诗一首,最后编成了一部《辋川集》,再画一幅辋川图,辋川也就奠定了唐朝最著名文人园林地位。竹里馆就是其中一景,《竹里馆》就是为此处景点所作的一首诗,是《辋川集》组诗中的第十七首。 四、吟诵诗歌 1.听范读 2.自由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配乐读(配《高山流水》) 五、释读诗歌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一等奖创新教案_2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竹里馆一等 奖创新教案 《竹里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感受运用多种诗歌鉴赏策略(如听读朗读、情境想象、色彩通感、字词赏析、了解背景、联系生活等)走进诗歌情境、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的方法,以便为学生将来的自主阅读赏析指引方向。 体悟诗歌清幽的意境、诗人高雅的情趣,理解诗人丰富的内心,包括从孤独转向淡然的思想情感以及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宁静淡泊的心境。 培养传统文化审美,由单首诗歌的阅读理解拓展到《辋川集》整本诗集的阅读推荐,让雅致诗意与宁静豁达延续到未来的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学习感受运用多种诗歌鉴赏策略(如听读朗读、情境想象、色彩通感、字词赏析、了解背景、联系生活等)走进诗歌情境、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的方法,以便为学生将来的自主阅读赏析指引方向。 理解诗人丰富的内心,包括从孤独转向淡然的思想情感以及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宁静淡泊的心境。 教学方法:音乐渲染、听读朗读、想象通感、字词品析、知人论世、联系生活 一.识句游戏,引入诗歌。(调动积累,激趣导入。) 九宫格游戏——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里有四张卡片,每一张卡片都能识别出一句诗,请大家仔细识别抢答并说出下一句。 春绿间 明松去 枝月照 举大对 孤烟溪 漠多直

城晴朝 浥渭轻 尘花雨 人红闲 花桂书 落山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这四句诗有什么共同点呢?——作者都是王维,这些诗句都非常具有画意,很美。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王维的另一首充满画意的诗歌——《竹里馆》,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诗,一会儿,我们请同学为我们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 请一位学生朗读,请另一位学生评价。 读准确读流畅是读诗的第一步要求,我们一起来准确流畅地朗读一遍。 ——学生齐读。 二.情境想象,初入诗境。 (一)聆听朗读,想象情境。 现在请大家关上书本,闭上眼睛,让自己的各种感官尽可能地变得敏锐,打开自己的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老师的朗读中,想象画面,尽可能地将诗句转化为图画与情境。 聆听老师的朗读: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化文为图,描述画面。 苏轼曾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家在听《竹里馆》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或教师引导梳理:首先我们来想象一下画面中出现了哪几种事物?竹林(怎样的竹林?——为什么——幽篁、深林)、琴(怎样的琴?)、明月(怎样的明月?想象是残月还是圆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_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诵读-《竹里馆》教案_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3.学习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知人论世阅读方法,总结王维田园诗的特点教学难点归纳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轼语: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知道摩诘是指谁吗?(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竹里馆》,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感受他的高雅志趣。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一)走进作者(PPT展示)王维(701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诗人别称(利用PPT的遮盖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后展现)1.王维——诗佛2.李白——诗仙3.杜甫——诗圣其诗称“ 史诗” 4.李贺——诗鬼(二)多种形式朗读1、听朗读音频后,两个学生个别试读,其他学生点评2、教师范读3、观听名家朗读视频(利用PPT的插入功能,插入视频)4、学生集体朗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三)感悟诗意1、一读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学生个别翻译。 (2)观听解释视频(教师利用PPT展示纠正,并插入诗意解释

视频强化理解)(3)学生个别解释诗歌。 (4)展示诗意(PPT)三、赏析诗歌二析(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利用PPT点拨纠正)(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林怎样的环境和诗人怎样的生活?你是从哪些词语上看出来的?(2)后两句写林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诗中反衬、拟人手法(PPT展示,学生个别回答)。 (4)这是一首写隐者生活的诗,诗人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起到了什么样表现效果?(1)请用如:诗中手法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了。 三品: 再次听读,结合,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创作背景: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教师讲析: 这种阅读文章的方法叫做“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一个重要的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知人论世的原则,提出研究作品必须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加以考察。 1、诗中贯穿全篇是哪个字?诗中写景写人的词语有哪些?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和气质?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你还能举例吗?(学生抢答) 3、教师小结写法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独自一人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视听兼有、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诗中有画)四记:

人教(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设计

竹里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能力目标: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 二、背景介绍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三、作者介绍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四、会读 1.教师范读。教师从节奏、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2.指名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王维》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王维》教案及 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本教案旨在设计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案,引导学 生感受文学的内涵和韵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本教案主要教学内容为诗歌赏析,教学对象为初中七年级学生,课程时间为45分钟,是《语文》第10课的内容,属于文言文的部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韵律与节奏; 2.掌握《竹里馆王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体验诗歌带来的美感和情感; 4.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情感的表达和诗意的体验; 2.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全面教学。 2. 教学难点 1.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式和词语; 2.帮助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 用电子白板投影带有竹子和枯萎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教师提出问题:“竹子和枯萎树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谈论其区别,解释竹子和枯萎树的象征意义。 2. 阅读课文 教师先念课文,学生跟读并初步理解。然后让学生在默读后朗读,并思考以下问题:文章中有哪些重要的生活图景?发现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并谈谈自己的思想感受。学生交流思考结果。 3. 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组阅读,每组负责其中的一个段落。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字眼和句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意,发现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4. 总结讨论 组长带领个组员讨论总结各自发现的问题和收获。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诗歌对人们生活的启示和美化人类情感和心灵的作用。 5. 练习答题 学生就《竹里馆王维》进行题目和课文对答案,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章节的理解力和分析力,并巩固课文内容。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撰写一篇与《竹里馆王维》有关的自己的故事,并加上与诗歌有关的精美图画。并通过课后作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自己情感的表达能力。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竹里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竹里馆》 一、情境导入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首诗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文学常识 1.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杰出诗人、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比较消极,追慕隐逸恬静,皈依佛教,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有《王右丞集》传世。 2.背景资料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1.欣赏情境课文。 2.读准节奏。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读懂诗歌。 注释: 幽篁( huáng ):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四、品读诗歌 1.诗中重点写了哪几种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营造出月光普照大地的幽深空旷的审美境界。 2.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把诗人脱离尘世、隐居山林所具有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五、诗歌小结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竹里馆》改写成一篇散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竹里馆 【文本分析】 《竹里馆》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晚年隐居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主要写了诗人在静谧而优美的月夜里,独自坐在竹林深处,时而弹琴,时而高歌的情景。诗中描写了 幽篁 明月 ,营造出了清幽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与宁静淡泊的心境,反映了王维诗 诗中有画 的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时,能够读懂诗歌的大意,初步体会诗歌的感情。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诵、吟等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感情与意境。 【课时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大意。 2.赏析诗歌,领悟感情。 3.吟诵诗歌,增强体验。 【教学重难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及意境。 【教学方法】 1.视频激趣 2.谈话法 3.小组合作、展示 4.创设情境 【授课预设】课前,播放我校学生《雷锋日记》节目演出视频静场 一、初读《竹里馆》 1.视频导入。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 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吗?(在背书;像是在唱《三字经》) 准确来说,这种方式是吟诵,它被称作 文人的歌唱 ,与唱歌相似却又不同。它是古人的主要读书法,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的诗歌都是可以吟诵的,你们想像古人那样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竹里馆》吟诵出来吗?(想)要想吟诵好一首诗,就要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意思和诗人抒发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先来一起学习《竹里馆》。 (板书课题及作者:竹里馆 王维) 2.齐读学习目标。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4.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二、赏析《竹里馆》 1.文中描写了哪些景?描写人的哪些活动?(用笔勾画) 2.结合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画面。 3.结合画面,结合背景,体会诗人此时的心境。 4.小组探究,全班汇报,老师点拨总结。 三、吟诵《竹里馆》 1.学习吟诵基本方法。 2.学习吟诵《竹里馆》。 3.练习、展示。 4.拓展延伸:用所学方法,根据诗歌感情及意境,吟诵自己所熟悉的其他五言绝句。 组内吟诵 小组πκ 小结: 观看《朗读者》中董卿与叶嘉莹先生谈话的片段(了解吟诵的现状与老人传承吟诵的情怀)。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4.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难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微课示范法、网络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导语设计:同学们,在小学时我们学习过王维的诗歌,有哪位同学给大家背诵一下呢。(学生背诵)好,这位同学背得很好,流利有感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王维的诗歌。诗歌,下面先请大家观看一个视频,了解一下王维。 (二)作者简介(3分钟) 1.播放作者介绍视频,学生边观看边听边记下相关要点。(经过处理的视频只有画面和声音,没有文字出现。)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观看后记下的相关内容。(很多在“听”的能力方面不够,故设计这个环节既培养学生能力,又让学生很好的识记相关文学常识。学生对于视频还是有一定的兴趣的。) 3.教师出示“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维(701—760),字摩诘,太原祁州人,唐代杰出诗人、画家。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有“诗佛”之称。王维的作品风格是清新淡雅,禅意丰富,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品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学生对照教师出示的内容自己核对,记忆较好的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更能引起学习兴趣。) (三)背景介绍(1分钟)

出示相关背景知识,学生读,了解背景。 背景介绍:《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四)新授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先划节奏后自读)(1分钟) 出示诗歌内容,学生根据所划节奏自由朗读。 2.诗句解读。(认真阅读注释,利用《初中文言文注解》一书,互相讨论,理解诗句。)(6分钟)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长啸:嘬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学生根据注解,理解诗歌大意。 诗句大意: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3.听名家读诗歌。(2分钟) 播放“古代名篇之旅”电视散文诵读视频,学生用心体会,学会诵读。 4.学生个人背诵古诗。(5分钟) (指名学生上台背诵) 5.观看《竹里馆》欣赏视频,用心思考,看名家是如何赏析诗歌的。(8分钟) 6.齐背诗歌,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归纳主旨。(6分钟) (指名学生上台或站立读自己的描绘语句。)出示教师改编的《静夜思》描绘画面的话给学生参考学习。 7.学生展示自己描绘的内容。(2分钟) (五)拓展延伸。(4分钟) 听诗歌的诵唱音频,学着唱这首诗。(播放音频,先听唱,再跟唱诗歌)(古诗文特有的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区一等奖)

《竹里馆》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师领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2、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意蕴有一种丰厚的认识。 3、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环节一:读

1、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环节二:赏 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式呈现。 2、补充“竹”的资料(如下),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呈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 资料补充: ①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 泉。 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③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3、出示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资料补充:宴会、烹饪、饮酒、伶人及其表演、杂耍、摔跤、幻术、驯兽表演、舞蹈、戏剧、傀儡戏、说书、打猎、蹴鞠、马球、斗鸡、围棋、投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