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说教材

《竹里馆》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诵读中的其中一首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所作的古诗。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二、说教学目标

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通过品读诗歌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意境。、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知道王维,感知和领悟田园诗的意境美

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透过《竹里馆》,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

教学难点: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记通诗歌方法

四、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意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采用了

(1)整合教学法∶由于本课所选取的两首诗都是王维的作品,都是寄情山水的山水田园诗,借助注释、初知大意是整合的基础。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从感性上初步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2)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齐读、范读、闭上眼想象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3)想象理解法∶想象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尽情想象。如在学习《竹里馆》时启发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并感受到诗人从众多的景物中只摄取了幽篁、深林、明月正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从而了解了

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4)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课外古诗词诵读王维的《竹里馆》

板块二、课前质疑

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提到王维,我们会想到关于他的一些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课件展示:王维诗句)王维给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实在太多了,那么对于王维,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王维为什么叫“王维”吗?标题中的“竹里馆”又和王维又怎样的渊源呢?怎样才能读懂这首田园小诗呢?那么就让我们跟随王维的脚步,去参观他的竹里馆吧。

板块三、竹里馆做客

同学们,竹里馆是个什么地方呢?注释79页中是这样说的:竹里馆,辋川别墅的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同学们,你

知道了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看来读懂一首小诗并非易事,刚才我们从诗人的名字和题目入手,走进了了这首小诗,那么《竹里馆》是王维哪一个时期的作品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板块四、写作背景

《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天辋川时期所创作的一首五绝,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40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宁静、淡泊的情怀。(课件展示:写作背景)

板块五、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听读诗歌,明确读音和节奏,(请同学们按下播放键)标注读音和节奏,(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跟着节奏自由地朗读。(课件展示:竹里馆+音频)

板块六、精细研读

同学们,王维多才多艺,能诗能书能画,还精通音乐。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反复的朗读,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后来分享你的收获吧。(课件展示:)

整首诗可谓是平易恬淡,通俗易懂。写景物,全诗只用了六个字,组成了三个词,分别是幽篁、深林和明月;写人的活动也只用六个字

组成三个词,分别是独坐、弹琴和长啸,从表面看来,这首诗的组合看似平淡无奇,但它们实则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板块七、合作探究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请赏析“独坐幽篁里”这句中的“独”字。(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体现了诗人的与众不同,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它陪伴,向它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一个“独”字提纲挈领,意境悠远。

板块八、主题思想

这首田园小诗写山林幽居的情趣,属于闲情偶寄,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遣词造句,简朴清丽,描写月夜竹林弹琴长啸笑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板块九、课堂小结

同学们,至此,我们领略了王维诗中的美丽画境,自然的交响乐和一颗寄情山水的淡泊之心。感谢如王维这样智慧灵性的前辈,牵着

我们到宁静的自然中寻找真正的自我,用月光清洗蒙尘的灵魂。

七、板书设计

竹里馆

王维

自然平淡清新诱人

情景一体

生活情趣艺术魅力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重视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诗和审美情趣有所裨益。但是缺乏学生质疑的环节形同虚设,学生们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以后在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上,一定要重视,不能畏葸不前,要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二)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王维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本文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干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目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二、说教学目标∶

1、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3、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2、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问题导入:

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析。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板块二、学习《竹里馆》

1、朗读指导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作者:王维

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诗歌特色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多才多艺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

仕途际遇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

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3、注释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惟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4、诗歌大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时而谈谈古琴,时而高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

5、诗歌鉴赏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渲染了竹林清幽、恬静的环境和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足见诗人的闲情雅致。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全诗没有特意写景物,着重写人在竹林里的活动,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

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

6、巩固练习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来反衬。

4、全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独坐”、“弹琴”、“长啸”。

7、拓展延伸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六、板书设计

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

鉴赏赏析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这次的教学基本上完成了目标,但由于在时间上没有控制好,以致于教学最后匆忙结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措施,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能力。

《说和做》说课稿精编版

《说和做》说课稿 单位:新开口初中姓名:蔡文书 学科:语文 年级:七年级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说和做》。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单元地位和作用 《说和做》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单元主人公都是历史上杰出人物,他们事迹感人。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闻一多的故事和人物形象 本篇围绕着“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最后指出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由此,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 积累重点词语,整体感悟文意。 (2)过程与方法 熟读精思,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人物形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闻一多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闻一多“说和做”的特点,品读闻一多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叙述过程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佳,在阅读实践方面能力欠佳,不会钻研文本,对于思想感情的理解不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并及时引导。 2、说教法 本篇课文教学要以阅读教学为主,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因此教法设计如下: (1)采用朗读、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锻炼学生阅读能力(2)设计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恰当运用板书、多媒体,帮助教学 3、说学法 阅读是获得信息的有效途径,本节课按照“熟读精思”方法,让学生反复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读与品完美结合。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西南联大的建校、发展历史,引出主人公闻一多,闻一多曾在西南联大教书,由此导入新课。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竹里馆》

单元 人教版初一下册 附录诗歌课题 诗意的人生,澄澈的心灵-- 诗歌欣赏:王维《竹里馆》 崇州市蜀城中学教师刘晓峰 课时安 排 1课时课的类型诗歌欣赏课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将诗歌描绘成优美的画卷; 3、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底蕴,懂得根据诗歌中的“意象”欣赏诗歌,并且能够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诗意,引导学生感悟诗情,有感情地吟诵诗歌,体会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并且进行拓展阅读。 课前准 备 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查阅、收集有关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1、板书:竹里馆 2、看到这个标题后,大家想到了什么? 脑海中浮现出一副怎样的画面? 3、教师简介竹里馆。 1、思考,交流 2、齐读 二、温故而知新,简介王维,了解诗人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1、回顾小学所学的王维的诗歌; 2、幻灯片显示有关王维重要文学成就的 资料,了解王维生平; 3、幻灯片显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将诗歌描绘成优美的画卷; 3、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底蕴,懂得根据诗 歌 4、中的“意象”欣赏诗歌,并且能够进 行拓 5、展阅读; 6、回顾并齐背; 2、齐读; 三、吟诵诗歌。幻灯显示吟诵诗歌的要求和技巧: 1.读准字音,咬字清楚; 2.抑扬顿挫,有所起伏; 3.有韵味感,带上感情; 4.能够联想,古人风度。 显示古人读诗重要心得和对《竹里馆》的 1、自由朗读诗歌; 2、交流朗诵心得; 3、展示自我风采; 4、点评同学朗诵; 5、记录读诗方法;

评论 1、“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经》) 2、“幽迥之思,使人神清气爽” --《唐贤三昧集笺 注》 教师示范吟诵,并且作细致的方法指导 6、师生配乐齐诵。 三、:译读诗歌--放飞想象,描绘画面,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教师指导译读诗歌的要求: 根据课文注释流畅准确地翻译; 有画面感,加入自己的想象,融入诗歌的 意境; 诗歌翻译要适当地押韵,有韵味。 2、教师根据学生的翻译作点评; 3、幻灯显示苏轼对王维诗歌与绘画的评 论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苏轼 4、教师即兴翻译 1、自读注释 学生个人翻译 小组交流、班内展 示 2、学生吟诵,配合 教师放飞诗情,营 造气氛 四、把握“意象”,走进作者1、教师讲解诗歌欣赏小常识: 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 1、做笔记 2、在书上批注、点 评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含答案)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基础知识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并能够正确运用,同时了解重要的作家及作品。 2、深入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和情感,熟记文中的名句和细致分析精彩语句、语段。 3、学习本单元文章在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教学重点: 1、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2、夯实基础,掌握重点语段分析。 教学难点: 总结做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教法】 1、自读质疑学生自由复习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二、明确复习目标 知道一点常识、识记一批雅词、重温一个精段、学习一种妙思 三、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时点拨 (一)知道一点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以赏花的过程为顺序组织材料的。 B.贾平凹在《一棵小桃树》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人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深刻感悟。 C.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D.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岱宗”指的是泰山。中国有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泰山是“五岳之首”。 (二)识记一批雅词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矜持(jīn) 孱头(càn) 迸溅(bèng) 怆然(chuàng) B.依傍(bàng) 单薄(bó) 伫立(chù) 决眦(zì) C.挑逗(tiǎo) 猥琐(wěi) 涉足(shè) 岱宗(dài) D.酒酿(niàng) 颤抖(chàn) 路径(jìng) 鸡豚(tún)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花苞褪尽幽寂血气方钢 B.嫁结延绵爱怜仙露琼浆 C.笼罩挣扎瞬息淅淅沥沥 D.盘虬苦涩服待荒草萋萋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共二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说教材 “写出人物的精神”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的主题内容,本课主题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初中作文主要集中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上,而写人的记叙文是其中的重点,上学期描写人物方法已经学习并训练了。为使人物的写作训练更加深入,同时又配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要求(写出人物的精神),因而进行外在特点写出内在精神的训练。以达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如何选取典型事例、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学习叙议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具体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外在特点表现人物内在精神。

四、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已经能够判断,对于写人文章的写作方法有了一点了解,但是在作文中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却不得要领。很多学生写作,特别是写人叙事的文章,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写,而且写出的文章语言空洞贫乏,不生动。特别是在人物描写中,只是笼统地描写人物,写不出人物特点。虽然一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但不清楚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在写作中也并不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 四、说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以及对在写作中运用。然后通过方法的引导,进行写作实践,学生能够轻松的运用,已达成写作目标。 讲授法讨论法批注法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温故知新 首先,我们来区别人物特点与人物精神。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哪一组不属于人物精神? 第一组:开朗幽默热情好客 第二组:真诚善良大公无私 第三组:高雅羞涩文质彬彬 第四组:强壮高挑貌美如花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竹里馆 ——王维山水诗群文阅读 王维 教学目标: 1.了解王维的诗,尤其是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把握王维诗的诗情、画意、禅趣,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归纳王维诗作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王维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人对大自然的感情,与生俱来;诗人对大自然的颂歌,永世长存。盛唐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真情的绝唱与隽秀的神韵在中国诗坛闪烁着奇异的艺术光彩。他就是——王维。 二.作者介绍 1. 诗朗诵:《王维》。 王维 ——读《山居秋暝》 文 / 史邦奇 枫叶红了, 大唐的盛世, 在骊山的歌舞声中, 摇摇摆摆地走到了深秋。 没有谁能预料到范阳的祸水,没有谁看出肥胖的安禄山,对同样肥胖的大唐山河, 深藏不露的阴谋。 你似乎预感到了, 那场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可是没有谁相信你, 你只能念佛, 只能在诗画中寂寞地徘徊。盛唐的山水多么可爱, 多么富有灵气, 可是长安城里, 充斥着那么多的醉生梦死,充斥着那么多的行尸走肉。你只好离开, 你只能离开, 在尚未污染的辋川, 你以天地为家, 以山水为庐, 以山中的草木鸟兽为友, 造好了一座浪漫的别墅。你开始吟诗, 开始把松间的明月 和石上的清泉, 精心酝酿成一杯美酒。 你醉了, 醉眼朦胧的你, 听着竹林那边传来的笑声,看着莲花深处归来的渔舟,突然发现了生命的家园。 恍然大悟的你, 认真地告诉沉沉坠落的夕阳,告诉凄然飘零的残花, 告诉大腹便便的大唐, 王孙归何处, 山中自可留。 你真的留下来了, 从孟城坳到华子冈, 从文杏馆到斤竹岭, 从栾家濑到金屑泉, 从白石滩到辛夷坞, 潇洒自如的足迹, 深深地镌刻在辋川的风景里。标示着唐诗的高度! 标示着中国山水诗的高度!没有激动也没有哀愁,

初中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 《晚春》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首诗,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是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注重指导读准音节、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怎样通过谴词用句,来表达情感,初步培养诗歌的赏析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重读准音节、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初步培养诗歌的赏析能力,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 四、说学情 初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的诗歌学习基础,学生对写景抒情诗歌好奇心强,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 五、说教法学法 积极创设情境,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学习兴趣和探求热情,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领悟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情感体验,不断加强语言积累;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实现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大多的孩子都是从小听着并读着唐诗长大的,可见唐诗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提到唐诗,我们总是要提起诗仙李白,同学们,能不能吟诵李白的诗歌? 一代诗仙李白仙逝之后,唐朝又出现了一位伟大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今天老师将引领同学们走进韩愈,了解他以及他的诗。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一等奖创新教案_4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竹里馆一等 奖创新教案 《竹里馆》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与赏析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虽然较浅,但是有去收集信息的热情,教会他们赏析的方法,引导他们有自己的体悟,教师要拓展课堂的广度,从诗人的生平和性格入手,结合诗词教学去引导学生品读,从而体悟“诗以言志”的道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意境,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难点:熟读成诵,感知诗意、品析诗的语言与意境, 四.教学思想: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的诗词教学要求教师以读诗为核心,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走入诗词,赏析诗词,提升语文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及审美情趣。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古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保持寓教于乐的课程理念,鼓励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置身于教学活动中,激发朗读兴趣,乐于朗读、敢于朗读、善于赏析和感悟,增强合作意识,收获美好感受。 五.教学方法:指导朗读法、启发式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 六.课程资源:教科书的课文内容、教师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多媒体出示图片、视频、学生(课内、外)对于诗人生平事迹和作品积累较为丰富多样、学生不同的感受与生活经验等都可成为本课有效、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 七教学内容:

一.展:请同学自由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王维诗的句子,学生主持并展示,教师评价补充。 二.导:同学们展示的诗句自然晓畅又深远,意境开阔又各具风格,可以豪情也可以深情,这就是王维,一颗人世超然出尘闪亮明珠。今天让我们一同走人诗人及他的《竹里馆》 三.大屏出示图片 四.学: (一)自主学习 检查自主学习:教师大屏出示教材. 1.题解:说说竹里馆指的是什么? 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诗书画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检测朗读预习:(1)一名同学来读并为其他同学提一些建议,教师范读。 (2)出示字词、标注节奏的幻灯片。 (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读、吟、诵的区别” (5)播放朗读的音频,体会音调与情感 (6)学生放声吟诵,教师深入点拨,并及时捕捉学生朗读的样子,随堂上传视频分享交流 (二)合作探究 1.对诗句的理解:参照注释,小组合作,了解诗意,继续指导朗读。 师: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他告诉我们什么呢? 读注释,借助注释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文解释】 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竹林深深,

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 翻译二: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解释】 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又深又静的竹林。幽,深。篁,竹。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赏析】 《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竹里馆》 (4)

《竹里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句,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写的情景; 2.品读诗句,并背诵,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人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学会比较鉴赏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唐朝达到巅峰。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首唐诗,用图片导入新课。 二、走进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

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原,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三、走进文本 第一环节:读 1、师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二环节:品 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式呈现。 2、提问学生还有哪些关于竹的诗句?补充“竹”的资料(如下),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呈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 资料补充: ①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竹里馆(王维)说课稿

竹里馆(王维)说课稿 竹里馆(王维)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维这位唐代杰出诗人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分析并理解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3.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对独特意象的感知。 二、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竹里馆》中所展示的意象;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王维诗歌中的意象;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王维的相关背景和作品特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王维的诗歌原文和翻译材料。 五、教学过程 引入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唐代大 诗人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王维这位杰出 的诗人。 (教师使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王维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王维是唐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以写景、咏物等创作而 著名。他的诗歌通常以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哲理 的思考。 解读 接下来,我们开始解读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首先,让我们共 读一遍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短小精炼,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让我们来分析一 下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 首先,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大自然无限延伸的无穷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广阔。 接着,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人们对于知识和 追求的渴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思考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断前行,永不满足。

初中语文(七下)《写作:怎样选材》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七下)《写作:怎样选材》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怎样选材”,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选择有意义的材料,主要是指习作者能慧眼识“珍珠”,选择那些能给人以启示或者是为人提供经验教训的材料,使作品的主题更加积极。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家庭、校园、社会、自然中寻找好材料,从生活的点滴中选择材料。 3、变“学得”为“习得”,让学生在“练”中增强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记叙文选材的方法并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选材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选材的方法。 四、说学情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选材〃是写作中的一大难题,学生在日

常的写作中经常出现不会选材,写作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想到哪写到哪儿;写的内容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会选材。 五、说教法学法 教授本课时,既要学习新知〃怎样选材〃,更要对前面的知识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教师要关注这些写作要求之间的联系,给学生明确好作文的标准。理清思路就是合理安排文章的选材;突出中心,就是强调围绕中心写作,安排好选材的主次和详略。而这个单元的写作训练, 也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的一般类型,认识材料,体会选材的意义,学习选材的方法,树立〃作文要选材〃的意识,明确选材需遵循的原则,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 读写结合,强化指导,是统编教材的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在写作教程的编排上,统编教材力求调动学生兴趣,改变学生怕写作的现状,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细致观察;力求〃一课一得〃,避免大而无当; 同时要写清楚,有感情,为学生提供方法技巧指导。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写作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同学拟题、立意和内容都不错,但选择的材料一看就是虚假的或老旧、千篇一律的。这就涉及到作文的选材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该怎样选材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说课稿(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1、写人物注意写出其精神,写人物如果只有外貌、语言等外在表现,而没有思想、气质等内在精神,就如同画龙而没有点睛一样笔下的人物就会泛化,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精心选择能够反映人物精神的内容,写人物,自然要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3、写人物的精神要来自于作者的切身感受,学生所写的人物,大多是自己身边的人物,学生对人物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自己的观察感受。因此要表现的人物精种,应该是学生切身感受到的,而非生搬硬造来的。 4、写出人物的精神,也可以先写具体表现,再以点睛式的议论、抒情句子概括精神特点;写人物精神,还常用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强调人物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观察人物外貌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的方法:由整体到局部,局部 由上至下。2.使学生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展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3.使学生学会根据所表现的文章中心的需要,有选择、有侧重性地进行人物 外貌描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精神”的内涵,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内在美2、掌握写作方法,突出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鉴赏优秀习作,归纳写作技巧。 四、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写人的文章,七下一单元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人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运用写作技法去体现人物的人性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批注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首先,我们来区别人物特点与人物精神。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哪一组不属于人物精神? 第一组:开朗幽默热情好客 第二组:真诚善良大公无私 第三组:高雅羞涩文质彬彬 第四组:强壮高挑貌美如花 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二)、整体感知技巧方法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七下)《竹里馆》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说教材 《竹里馆》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诵读中的其中一首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所作的古诗。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二、说教学目标 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通过品读诗歌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意境。、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知道王维,感知和领悟田园诗的意境美 4、学会读诗、品诗、入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透过《竹里馆》,体味热爱自然,追求恬淡及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情怀 教学难点: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记通诗歌方法

四、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意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采用了 (1)整合教学法∶由于本课所选取的两首诗都是王维的作品,都是寄情山水的山水田园诗,借助注释、初知大意是整合的基础。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从感性上初步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2)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齐读、范读、闭上眼想象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3)想象理解法∶想象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尽情想象。如在学习《竹里馆》时启发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并感受到诗人从众多的景物中只摄取了幽篁、深林、明月正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从而了解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元宵节作文

实用的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合集五篇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音乐教研组将继续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学校的相关工作意见,以学校为基础,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导向,以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多元化和人文特色,全面提高我校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校艺术特色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巩固老成果,强化质量意识。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丰富课余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理论水平 音乐组的所有老师都应该主动参与专业学习,因为他们热爱教育,对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有很高的责任感。我们将定期组织小组内外学习,查阅平时的相关教育和教材 2.严格规范“五种意识”,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以“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主体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听、说、唱、玩、思、行、做、画的

方法,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体验、感受,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3.灵活选择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场景,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组织课外活动,让课堂学习得以延伸,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识,巩固兴趣。抓声乐、器乐、舞蹈尖子生,积累优秀作品,积极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 4.以学校为导向,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积极参加学校内外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校本培训为主要阵地,开展定期、专题、系列化的教学科研活动,加大研究力度,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1)注重平时业务学习和提高,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提高专业和教学技能。 (2)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注重了解新教材,创造新模式,设计新课程,运用新方法,突出研究性和实效性。 (3)开展一系列经常性的讲座和评价活动,做到听、评、导、学,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4)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方法,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拓宽活动形式,完善评价体系,不断总结,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5.继续研究科研课题,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初中语文(七下)《逢入京使》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七下)《逢入京使》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说教材 《逢入京使》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其中一首边塞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二、说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读出节奏感,读出感情。 2. 能有意识地通过反复诵读、知人论世、分析意象等方式理解诗歌情感。 3. 感受岑参在诗中表现思乡与报国的深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中的情景,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能有意识地通过反复诵读、知人论世、分析意象等方式理解诗歌情感。 四、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意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 1.回顾《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感受岑参忧国忧民的情感; 2.你觉得怎样才能读懂一首诗?依据学生回答明确:读懂一首古诗,包含两重含义,浅一重——明白诗句意思;深一重——读懂诗作的情感。古人讲“诗言志”——诗是用来抒发情感的。那怎样才能读懂一首古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起看看。 板块二、初读节奏: 1. 自主诵读古诗,请同学试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回顾节奏划分的规律: 五言诗为:二二一或二三七言诗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 3.齐读全诗。 板块三、再读内容 1. 结合注释及赏析,给学生3分钟时间,合作探究,解读诗歌内容。 2. 请学生展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30分) 1.(10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3)东市买骏马,。(《木兰诗》) (4)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6)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7)《木兰诗》中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 (8)《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2.(4分)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不连笔,写规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时代的洪流里,曾澎湃过数不尽的“大英雄”。她们或是在自己领域(1)qiè而不舍,终于成为妇(2)rú皆知的两弹元勋,或者扶大厦之将倾,直刺人性软肋的民族脊梁。文学的舞台上,同样也因“小人物”而五彩斑(3)lán ,如以一本粗(4)zhuō的《山海经》温暖了迅哥儿整个童年的长妈妈,如身处不幸却又饱含深情的老王。无论是“小人物”还是“大英雄”,他们都在历史的风尘里尽诉生命的意义。 3.(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句话里“只”是副词。 B.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或者做独立成分,如“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里面加点字就是叹词。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包括《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书。 D.“见教、笑纳、见谅、令尊”这几个词语都是谦辞。 4.(3分)下列病句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修改:在“互进”后加上“的热潮”。) B.近年来,中外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日趋提高,总体形势良好。(修改:“提高”改为“提升”。) C.国家领土当然寸土必争,纵是面积狭小的弹丸之地,也要誓死捍卫。(修改:将“面积狭小的”删去。)D.漫长的人类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类不断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历史。(修改:将“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调换位置。) 5.(10分)综合性学习。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13《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专题13《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著名词人苏轼曾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诗《竹里馆》,体会和欣赏“诗中之画”吧! 二、目标 目标: 1.知识目标: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能力目标: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三、原文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注释 《竹里馆》:选自《王维集校注》卷。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ǎ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

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五、诗意 独自闲坐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六、赏析 独坐幽篁里, 一个人,一片幽深的竹林,还有一颗向往宁静的佛子心。 古代文人们,大都喜欢竹子,认为竹子是节气的象征,仿佛和竹子同时出现,骨气就有了,文气也有了。 弹琴复长啸。 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有裹挟着花草香的清风,还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如此清爽脱俗的环境,如果没了琴声,便少了几分雅致。好吧,那就焚香摆琴,抚弦长啸以乐。 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了。 深林人不知, 在野外玩音乐,除了环境幽静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扰民。王维的琴声是不是美妙,长啸合不合韵律,无人知道,反正是弹了,反正是啸了,反正是没人听到。 在这样一个清净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呢。可没人欣赏的才华,也确实寂寞! 明月来相照。 虽然“人不知”,但明月好像了解我的心思,独来相照。 有明月相伴,所以也并不感到孤独。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整体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诵读时想象一下,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在这样一个清净的世界,虽然“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