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氨基苯甲醚安全性数据表

对氨基苯甲醚安全性数据表

对氨基苯甲醚安全性数据表
对氨基苯甲醚安全性数据表

对氨基苯甲醚安全性数据表

最新版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根据GB/T 16483-2008标准和UN GHS 4.0修订版编写 甲醇 1.0版本 打印日期:2014年12月26日 修订时间:2014年12月26日SDS编号:10000685281 1.1 产品的确认 产品名:甲醇 其他名称:木精;木醇;木酒精。 产品的识别信息:CAS#67-56-1 ;EC#200-659-6 1.2 产品的推荐用途与限制用途 1.2.1 推荐用途: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 1.2.2 限制用途:未知。 1.3 供应商的具体信息 名称:***公司 地址:(工商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址) 联系人(电子邮箱): 固定电话: 传真: 1.4应急咨询电话(24h):个人拥有近8万种SDS,全球120种语言。 2.1物质或混合物的分类 2.1.1 GHS危险性分类: 物理危险易燃液体类别2 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 环境危险未被分类 2.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吸入会中毒。 会损害器官。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电位连接。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 使用本产品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如皮肤(头发)沾染:立即去除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如误吸入:将人员转移到通风环境,保持呼吸顺畅。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漱口。 立即脱去所有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使用。 火灾时:使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保持低温。 存放处需加锁。 废弃处置:依据地方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质或混合物:物质 成分: 4.1 措施概述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4.2 急性和迟发效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会损害器官。 4.3 急救人员的个体防护:务必让医务人员知道所涉及的物质,并采取防护措施以保护他们自己。 4.4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提供一般支持措施,并根据症状进行治疗。

甲醇钠甲醇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甲醇钠甲醇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甲醇钠甲醇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醇钠甲醇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methylate 别名中文名称:甲氧基钠溶液 别名英文名称:sodium methoxide 分子式: CH3ONa 分子量: 54.02 CAS No.124-41-4 2成分/组成信息 1.主要成分 本品为纯品,其中有害组分的品名和浓度范围见下表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甲醇钠27.5%~31.0%124-41-4 甲醇69%~72.5% 67-56-1 2.CAS No.124-41-4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电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属于Ⅲ级危害(中度危害)毒物。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对神经细胞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可引起豆状核和小脑皮质变性坏死,导致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还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易爆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静卧休息。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清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可引起着火回燃。若遇到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时无光焰。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钠。。 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用水灭火无效!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立即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禁止产生火源。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

天津大学精细化工综合实验2 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的制备

实验2 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的制备方法。 2、掌握醚化、酰化、硝化、还原反应的机理。 3、了解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的用途和性质。 二、实验原理 还原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增加氢的反应或减少氧的反应,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反应。还原反应的方法有化学还原、催化还原和电化学还原。 化学还原有铁粉还原、锌粉还原、硫化碱还原、亚硫酸盐还原、金属复氢化合物还原。 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的合成方法有以对氯硝基苯为原料,经甲醇醚化、加氢还原、乙酸乙酰化、混酸硝化、铁粉还原或加氢还原而得。反应方程式如下:醚化: 加氢还原: 乙酰化: 硝化:

还原: 还有以2,4-二硝基氯苯为原料,经醚化,制得2,4-二硝基苯甲醚,再催化加氢还原,制得2,4-二氨基苯甲醚,再酰化而得。反应方程式如下: 醚化: 加氢还原: 酰化: 铁粉还原的优点是价格低廉,工艺简单;缺点是有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国内仍有一些产品的生产用铁粉作还原剂,而很多产品已逐渐改用氢气还原法或硫化碱还原法。 三、产品性质:

熔点102.5℃,沸点180℃~195℃。 四、用途: 本品可用于制造4-乙酰氨基-2-(N,N-双乙醇胺基)苯甲醚,用以生产染料:分散蓝S-3GL、分散蓝HGL等。 五、实验内容: 方法1 4-乙酰氨基-2-硝基苯甲醚的铁粉还原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250mL四口瓶中,加水30~40mL,铁粉8.5g,浓盐酸1.5mL,升温至90℃,搅拌30min进行预蚀。 然后在90℃下于30min内慢慢加入10.5g 4-乙酰氨基-2-硝基苯甲醚(由实验Z-1制得),后于90℃~100℃保温2h,在此过程中用渗圈法随时检查酸量,即用硫化钠溶液测试有铁离子存在,保温完毕,在此温度下,加入固体碳酸钠,调节pH=8~9,并用硫化钠溶液测试无铁离子。趁热过滤,把滤液和洗液合并,加入少许亚硫酸氢钠,冷却至25℃以下,过滤,得灰白色产品,干燥。产品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方法2 2,4-二硝基苯甲醚的催化加氢还原和乙酰化 向高压釜中加入2,4-二硝基苯甲醚70份、N,N-二甲基甲酰胺300份和镭尼镍催化剂2.8份,搅拌,在60~65℃和1.01~3.04MPa(表)的氢压下进行加氢。170min后反应结束。过滤催化剂,得含2,4-二氨基苯甲醚48.1份的反应混合物374.2份。然后,冷却上述反应混合物至10℃,经2h滴加35.5份的无水乙酸。再搅拌反应30min,在减压下蒸出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副产物乙酸,得浓缩物62.1份。其组成: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96.2%,2-乙酰氨基-4-氨基苯甲醚小于0.8%,2,4-双(乙酰氨基)苯甲醚1.3%,2,4-二氨基苯甲醚1.1%,其他1.3%(均为质量分数)。将该浓缩物进行减压精馏,收集190℃~195℃(133Pa)馏分,得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57.6份,含量98.9%,总收率89.5%。 六、思考题 1、铁粉还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2、请分析两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3、请分析各种还原方法的优缺点。

36%乙酸(冰醋酸)的物料安全说明书(对照最新GHS标准)

产品名称:36%乙酸 按照GB/T 16483、GB/T 17519编制 修订日期:2015年3月1日 技术说明书编码:14035 最初编制日期:2015年3月1日 版本:1.0 第 1 页 共 6 页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36%乙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ic acid 36% 企业名称: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 仅供科研或工业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制备醋酐、醋酸乙烯、乙酸酯类、金属醋酸盐、氯乙酸、醋酸纤维素等,也用作溶剂。仅供科研或工业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GHS 危险性类别: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5)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3)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4) 皮肤腐蚀 (类别1A) 严重的眼损伤 (类别1) 皮肤敏化作用 (类别1) 标记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吞咽可能有害。皮肤接触有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吸入会中毒。 防范说明:

产品名称:36%乙酸技术说明书编码:14035 修订日期:2015年3月1日 ●预防措施: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P261 避免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2 污染了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所。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戴防护手套/ 穿防护服/ 戴防护眼罩/ 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 P301 + P330 + 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 + P361 + 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 如果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 眼睛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22 具体措施(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3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 就诊。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吞咽可能有害。皮肤接触有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吸入会中毒。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质量分数,%)CAS号 乙酸36.0 ~ 37.0 64-19-7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携气式呼吸防护器。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数据资料。 第 2 页共6 页 https://www.doczj.com/doc/d49478758.html,

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醇)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anol 企业名称:XXXXXXX 地址:XXXXXXX 邮编: XXXXXXX 电子邮件地址:XXXXXXX 联系电话: XXXXXXX 传真号码: XXX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XXX 产品代码: XXXXXXX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农用杀虫剂溶剂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 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轻,能在较高处扩散到相当 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 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

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可能中毒;吸入可能中毒;对人健康有危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明火,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采取防

BHA的对氨基苯甲醚路线

BHA 的对氨基苯甲醚路线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剂,它一般是指2一丁基羟基茴香醚(2一BHA)与3一丁基羟基茴香醚(3一BHA)的混合物,以3一BHA 为主 BHA 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动物脂、干酪、饼干、肉类等。BHA 对热稳定,在弱碱条件下也不容易被破坏,具有一种良好的持久能力[1]。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蜡样结晶状粉末,稍有酸类的臭气和刺激性气味。BHA 对动物脂肪的抗氧化性较强,对不饱和的植物油的抗氧化性弱。对热稳定-用于焙烤食品。 丁基羟基茴香醚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剂,在有效浓度时没有毒性。作食品抗氧剂,能阻碍油脂食品的氧化作用,延缓食品开始败坏的时间。其在食品中的最大用量以脂肪计不得超0.2g/kg 。其用量为0.02%时比0.01%的抗氧效果提高10%,当用量超过0.02%是抗氧化效果反而下降。作化妆品的抗氧化剂时,能对酸类、氢醌、甲硫氨基酸、卵磷脂及硫化二丙酸等起抗氧化作用。亦可作饲料的抗氧剂。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丁基羟基茴香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果仁罐头、腌腊肉制品、早餐谷类食品,其最大使用量为0.2g/kg 。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混合使用时,其中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总量不得超过0.1 g/kg ,没食子酸丙酯不得超过0.05 g/kg (使用量均以脂肪计)。此外也可用于胶姆糖配料。 其他使用参考:在动物油中用量为0.001%~0.01%;植物油,0.002%~0.02%;焙烤食品,0.01%~0.04%;谷物食品,0.005%~0.02%;豆浆粉,0.001%;精炼油,0.01%~0.1;糖果、口香糖基用量可达0.1%。 FAO/WHO (1984)规定:丁基羟基茴香醚用于一般食用油脂,最大使用量为0.2 g/kg 。与二丁基羟基甲苯合用时,没食子酸酯、特丁基对苯二酚合用时,没食子酸不得超过100mg/kg ,总量为0.2g/kg ;用于人造奶油,单用或与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酯类混合使用时,没食子酸酯类不得超过100mg/kg 。不得用于直接消毒,也不得用于调制奶及其制品。 BHA 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以对羟基苯甲醚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与异丁烯或叔丁醇反应得BHA ; 一种是以叔丁基对苯二酚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硫酸二甲酯(或其它甲基化试剂)反应得BHA 。由于对羟基苯甲醚易得,其制备也较简单,因此,目前BHA 的生产以第一种方法为主[2]。 对氨基苯甲醚路线 首先合成甲氧基苯酚,然后通过烷基化反应,制备BHA 。 在冰浴搅拌下,加入对氨基苯甲醚和亚硝酸钠(摩尔比1:1.5),在硫酸存在下进行重氮化反应,反应后保温过滤,将滤液滴加于热水中水解,生成对羟基苯 1)H 2SO 4 NaNO 2 冰浴 1.5h 2)热水中水解

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

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MSDS清单) 注:危害性: (1)?????? 爆炸性(2)易燃性(3)可燃性(4)自燃性(5)腐蚀刺激性(6)急性毒性(7)特定毒性(8)破坏臭氧层物质(9)氧化性(10)有机氯溶剂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清单)

(1)爆炸性(2)易燃性(3)可燃性(4)自燃性(5)腐蚀刺激性(6)急性毒性(7)特定毒性(8)破坏臭氧层物质(9)氧化性(10)有机氯溶剂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清单)

(1)爆炸性(2)易燃性(3)可燃性(4)自燃性(5)腐蚀刺激性(6)急性毒性(7)特定毒性(8)破坏臭氧层物质(9)氧化性(10)有机氯溶剂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清单)

(1)爆炸性(2)易燃性(3)可燃性(4)自燃性(5)腐蚀刺激性(6)急性毒性(7)特定毒性(8)破坏臭氧层物质(9)氧化性(10)有机氯溶剂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清单)

注:危害性: (1)爆炸性(2)易燃性(3)可燃性(4)自燃性(5)腐蚀刺激性(6)急性毒性(7)特定毒性(8)破坏臭氧层物质(9)氧化性(10)有机氯溶剂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清单) 注:危害性: (1)爆炸性(2)易燃性(3)可燃性(4)自燃性(5)腐蚀刺激性(6)急性毒性(7)特定毒性(8)破坏臭氧层物质(9)氧化性(10)有机氯溶剂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清单)

注:危害性: (1)爆炸性(2)易燃性(3)可燃性(4)自燃性(5)腐蚀刺激性(6)急性毒性(7)特定毒性(8)破坏臭氧层物质(9)氧化性(10)有机氯溶剂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清单)

对羟基苯甲醚的生产原理与工艺

对羟基苯甲醚的生产原理与工艺摘要 对经基苯甲醚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在碱性条件下,将对苯二酚、一氯甲烷、无机碱、溶剂和水置于压力釜中,经过搅拌、分离、蒸馏和真空精馏的步骤制得对经基苯甲醚,其中,对苯二酚与一氯甲烷的投料重量比为1:0.46一0.8,对苯二酚与无机碱的投料重量比为1:0.36一0.65,对苯二酚与溶剂的投料重量比为1:2一5。其优点是:用一氯甲烷替代剧毒的硫酸二甲酷,降低了生产原料的毒性,采用带压反应,提高反应选择性,得到纯度在99.5%以上的高纯产品,其95%以上的收率,相对于现有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反应液只需经过蒸馏和真空精馏的步骤,便可以得到质量稳定的成品,简化了反应液的处理步骤,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关键字 对羟基苯甲醚,对苯二酚,一氯甲烷,无机碱。 1 对羟基苯甲醚的应用与合成方法进展 对羟基苯甲醚是重要的医药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中间体和化工原料中,其生产产量也不断在上升,而且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需求市场。

1.1 对羟基苯甲醚应用简介 对羟基苯甲醚广泛用于丙烯腈,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其类等烯基单体的阻聚剂、紫外线抑制剂、染料中间体等。 1)用于UV光油,UV光固化涂料(UV塑胶涂料)中起阻聚稳定作用,防止凝胶氧化现象,可延长树脂溶液产品的储存期,提高稳定性,是一种高效的阻聚剂产品。 2)用作丙稀酸、乙烯酸等丙稀基单体及酯的高效阻聚剂,也是乙烯基型塑料单体的阻聚剂,最大优点是添加该阻聚剂后的单体和其它单体共聚时不必除去该阻聚剂,可直接共聚,不会使树脂颜色加深变黄,热稳定性好,是一种高效的阻聚剂产品。 3)它还用作防老剂、增塑剂以及食用油脂和化妆品的抗氧剂BHA 等的合成。它有定香作用,用于皂用香精中;而且可用于制作药物,也可用于做油漆和塑料的抗风蚀剂,紫外线抑制剂。 1.2 对羟基苯甲醚合成方法进展 目前报道的对羟基苯甲醚的合成方法比较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对氨基苯甲醚

对氨基苯甲醚 对氨基苯甲醚 p-Anisidine 分子式(Formula):C7H9NO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123.15 CAS No.:104-94-9 质量指标(Specification) 外观(Appearance):熔融状的晶体。 含量(Purity):99% 包装(Package):200公斤/桶 产地(Orgin):上海 物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1、熔点57.2℃沸点243℃相对密度 1.071 折射率 1.5559 溶解性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水。 2、凝固点:57℃ 用途(Useage) 用作染料和医药中间体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对甲氧基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p-methoxyaniline 中文名称2:对茴香胺 英文名称2:p-anisid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1218 CAS No.:104-94-9 分子式:C7H9NO 分子量:123.1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对甲氧基苯胺104-94-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其蒸气或气溶胶对眼睛、粘膜、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进入体内导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引起紫绀。慢性影响:可引起呼吸系统、皮肤的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OSHA 0.5mg/m3[皮]; ACGIH 0.1ppm,0.5mg/m3[皮]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对氨基苯甲醚

对氨基苯甲醚 1产品简介 1.1产品介绍 品名:对氨基苯甲醚,对甲氧基苯胺或对茴香胺 英文:p-Anisidine 分子式:C7H9NO 分子量:123.15 1.2理化性质 熔点:57.2℃沸点:243℃ 闪点:109.6℃相对密度:1.071 溶解性: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水,在空气中易氧化成深棕色,与铁接触时氧化较快 1.3毒性 对氨基苯甲醚有一定的毒性,对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包括血液学改变、贫血和中毒性肾损害。 1.3用途 对氨基苯甲醚是染料、医药和香料的中药中间体。可用于生产冰染染

料、阳离子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可用于合成近20种染料,主要有:冰染染料枣红色GP,碱性染料阳离子金黄X-GL、还原染料还原大红R、冰染染料蓝色盐VB,活性红紫X-2R,直接耐晒橙F3G、色酚AS-RC、生产色酚AS-SG、染色剂甲氧基黄叱精等染料以及对甲氧基乙酰苯胺、邻氨基对乙酰氨基苯甲醚等染料中间体;医药上用于生产消炎痛、阿托平、伯喹等。 2合成方法 目前国内外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硝基苯法,以贵金属为催化剂,硫酸-甲醇和二甲亚砜为溶剂,在氢气下可制得对氨基苯甲醚。 2)苯酚法,以苯酚为原料,经过消化、甲氧基化、加氢等步骤制得。 3)对氯硝基苯法,以对氯硝基苯为原料与甲醇、液碱进行甲氧基化反应,生成对硝基苯甲醚,再经还原制得。还原方法有多种(Fe粉,NaS,水合肼,加氢,电化学等)

硝基苯法使用的溶剂回收困难,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苯酚工艺合成路线蝉,后处理过程复杂,很少在工业中采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点都集中在对氯硝基苯上。 2.1硝基氯苯国内现状 硝基氯化苯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中在医药、农药、染料等方面的,随着一系列相关衍生物及下游产品的开发,需求在大幅增长,在过去的几年对硝基氯苯的需求一直有增无减。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硝基氯苯产业的建设,直至2010年末,我国硝基氯苯的年产量达到470kt左右,2010年我国硝基氯苯的产出大约占据了全球的74%。

由对硝基苯甲醚制备对氨基苯甲醚的工艺研究

收稿日期:2003205220 作者简介:王树清(1960-),男,山东诸城人,南通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工工艺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研究。电话: (0513)523944023,E 2mail :wang.sq @https://www.doczj.com/doc/d49478758.html, 由对硝基苯甲醚制备对氨基苯甲醚的工艺研究 王树清,高 崇 (南通工学院化工系,江苏南通226007) 摘 要:以硫磺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多硫化钠,然后用多硫化钠还原对硝基苯甲醚合成对氨基苯甲醚。第一步反应在90℃下回流1h ,硫磺的转化率可达100%;第二步反应在110℃下回流8h ,对氨基苯甲醚的收率为96%,纯度为99%,副产品硫代硫酸钠的收率为92%,纯度为98%。关键词:对氨基苯甲醚;对硝基苯甲醚;多硫化钠 中图分类号:TQ 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206(2003)06-0027-02 Study on synthesis of p 2aminoanisole from p 2nitroanisole W A N G S hu 2qi ng ,GA O Cho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tong 226007,China ) Abstract :Sodium polysulfide is prepared using sulfur and sodium hydroxide as raw material ,and then to reduce p 2nitroanisole with it to prepar p 2aminoanisole.The reaction condition :first reaction at 90 ℃for 1h ,the conversion of sulfur can be over 100%;second reaction at 110℃for 8h ,the yield of p 2 aminoanisole was 96%with purity 99%,the yield of by 2product sodium thiosulfate was 92%with pu 2rity 98%。 K ey w ords :p 2aminoanisole ;p 2nitroanisole ;sodium polysulfide 目前工业上采用铁粉或硫化钠还原对硝基苯甲醚制备对氨基苯甲醚[1~3]。铁粉还原后排出的废弃物处理困难,对环境污染大;硫化钠还原法,产物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硫代硫酸钠,不易分离,硫化钠的利用率低。我们以硫磺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多硫化钠溶液,用多硫化钠溶液使对硝基苯甲醚还原成对氨基苯甲醚。通过试验,得到了两步反应的优化条件,对氨基苯甲醚的收率达96%,纯度为99%,副产品硫代硫酸钠收率92%,纯度为98%。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硫磺、氯仿(纯度99%)均为化学纯;液体氢氧 化钠,工业品,纯度30%;对硝基苯甲醚,工业品,纯 度98.5%。 R Y 22型熔点仪;GC102型气相色谱仪,带氢火 焰离子化检测器;CDMC 25色谱数据处理机。1.2 实验方法 1.2.1 多硫化钠的制备 在装有回流管的反应器 内,加入31.8g 硫磺粉、129.87g 30%的氢氧化钠溶液,开动搅拌器,慢慢加热,控制反应温度为90℃,反应1h ,反应液呈透明状态,证明硫磺已全部转化。 1.2.2 对硝基苯甲醚的还原 在装有刚制备好的 多硫化钠溶液的反应器内,加入0.3095mol 对硝基苯甲醚,升温至110℃,搅拌回流8h ,取样经气相色谱分析,含量达到规定要求后,稍冷却,分出有机层,冷却、固化、过滤,滤饼溶于氯仿中,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回收溶剂,析出白色固体,过滤,干 第32卷第6期 2003年12月 应 用 化 工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 Vol.32No.6Dec.2003

冰醋酸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冰醋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ic acid 企业名称: 地址:邮政编码: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年月日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乙酸乙酯 有害物成分乙酸乙酯浓度CAS号:141-78-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1类 (81601),酸性腐蚀品(GB12268-1990)。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健康的影响-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液体或气体会使视力严重损伤或导致视力丧失。含量在10%以上的水溶液会引起严重的结膜刺激和角膜损伤,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的化学烧伤。误吞后对健康的影响-吞咽后可能会有如下后果:腐蚀口腔,喉咙和消化道。吸入后对健康的影响-当口腔中含量达到15ppm时可能有下面一些危害:鼻子,喉咙和呼吸道受到刺激.含量升高会有如下危害:严重刺激鼻子,喉咙和呼吸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直接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最好淋浴。在冲洗过程中脱掉弄脏的衣服,如果起泡或出现红斑就需请求医生治疗。 眼睛接触:睁着眼睛直接在清水中浸泡至少15分钟,紧急求医。 吸入:脱离受污染环境,保持温暖并静养。呼吸困难时要输氧。如果呼吸停止或观察信号消失,要施以人工呼吸。不要口对口换气。如果心脏停止跳动,给予外部压缩起博心脏,寻求医生紧急医治。 摄入:用清水冲洗嘴外部。喝一些冷水或牛奶来缓和影响部位,不要引起呕吐。紧急求教医生医治,处理中可能会休克。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泄漏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CO)。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扑救,用喷雾水冷却包装容器和周围环境。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个人防护-穿戴适当的防护服,佩带呼吸保护设备。消除所有火源(包括禁止使用非防爆电器)。疏散泄漏污染区域人员至安全区。切断泄漏源。注意可燃蒸气能够在低洼地区积聚,强制送风使污染地区通风良好,防止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 环境防范-防止该物质扩散至排水沟或水源。可用泥土筑临时围堰阻挡其溢出,不要让其进入下水道和河流。如发生溢出进入下水道和河流,污染土壤或植被,立即通知政府相关部门。 大量泄漏:利用围堰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避免吸入蒸汽,避免与眼睛、皮肤接触。紧急淋浴和眼睛冲洗设备应很容易取得。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专用醋酸蒸汽过滤器,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渗透工作服,戴防渗透(如PVC)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禁用非防爆型的电器设备。避免与氧化剂接触。要轻装轻放,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当不使用时容器应保持紧紧的关闭状态。储存注意事项:由于醋酸的腐蚀性,所以在选择泵,密封垫,管线材料时要非常小心。适宜的储存材料是:铝及其合金、不锈钢、玻璃。密封垫可选用:异丁烯橡胶、PTFE(聚四氟乙烯)。耐酸瓷砖具有较好的抗腐效果。储存区域应该凉爽,通风良好,仓温应在20℃-30℃。远离热源或火源。冬天要做好防冻工作,防止结冰。远离氧化剂、碱类物质。当不用时容器盖子要关闭好。贮罐必须放置在围堰区域里面。选用适合本区域危险等级的电器设备。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

甲醇安全操作规程

甲醇罐区安全操作规程 一、本公司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甲醇在罐区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火、灭火、防爆、防毒、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二、甲醇必须储存在专用罐区,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三、用于甲醇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由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四、安全操作规程 ⒈装卸车前准备工作: ⒈⒈装卸人员操作时必须戴防护眼镜或面罩及胶手套防护用品。 ⒈⒉装卸前应当与当班班长联系,取样分析合格。 2.装卸前对槽车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⒉⒈检查槽车检验标记,铭牌周期是否超过期限 ⒉⒉槽罐必须有安全阀,进出口阀,并沿封完好,灵敏可靠,槽罐外露的 接管,阀门必须加装安全保护罩。 ⒉⒊槽内有余液,要判明槽内物料品名。 ⒉⒋运输车必须保证车况良好,槽罐应与车体固定牢靠。 ⒉⒌外表无明显变形和损坏,并装有导除静电等相应的安全装置。 ⒉⒍车辆导气管必须装设阻燃器和电路系统,应有切断总电源和隔离电装置。

⒉⒎车辆应配备必要的防毒,灭火器材(各1个) ⒉⒏运输的汽车驾驶员.押运员必须持有危险化学品运输.押运许可证。 ⒊甲醇槽车装卸要点 ⒊⒈充装检验人员必须经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人员相对稳定, 不可随意换人 ⒊⒉新槽车或检修后首次充装或槽内有不能确定品名的物料时,需向安 全员汇报,通知中化室取样分析槽内物质。 ⒊⒊槽车充装前必须称重。 ⒊⒋槽车装卸前应在指定位置停稳,方可按下列程序操作.制动.手刹.熄火。 ⒊⒌检查合格的槽车: ①接好防静电接地线。 ②检查关闭槽车排污阀。 ③胶管快装接头。 ④打开槽车进口球阀。 ⑤打开输出槽出口阀,启动甲醇装卸泵,缓慢开一点出口阀。 ⑥检查各阀门接头,法兰等有无泄漏。 ⑦确认无泄漏情况下调节装卸泵出口阀,注意甲醇装卸速度不能过快。 ⒊⒍在装卸时要仔细检查储罐液位的变化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 即停下装卸泵,关泵出口阀,关闭槽车的紧急切断阀,准确排除异常 故障。

甲醇的危险特性资料

甲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甲醇的毒性及中毒急救方法 品名:甲醇; 木醇; 木酒精; 甲基氢氧化物; Methanol; M ethyl alcohol; Carbinol; Wood alcohol; Wood spirit; Methyl hydroxide; CAS:67-56-1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略有酒精气味。分子式C-H4-O。分子量32.04。相对密度0.792(20/4℃)。熔点-97.8℃。沸点64.5℃。闪点12.22℃。自燃点463.89℃。蒸气密度 1.11。蒸气压13.33KPa(100mmHg 21.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6~36.5 %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会爆炸。 消防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小火用二氧化碳、干粉、1211、抗溶泡沫、雾状水灭火。以使用大量水灭火效果较好。用雾状水冷却火场中的容器并保护堵漏人员。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副标志:毒害品。包装方法:(II)类。玻璃瓶外木箱或钙塑箱内衬不燃材料或铁桶装。储运条件:注意轻装轻卸,防止容器破损,避免日光曝晒,严禁接触火源。夏天高温季节早晚运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液体库房内,与氧化剂隔绝,远离火源,炎热气候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所有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水冲洗,对污染地面进行通风处理。 接触机会 甲醇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甲醛,纤维素,甲基化反应,用作防冻剂,萃取剂,橡胶加速剂,亦可作染料、树脂、人造革、火漆薄膜、玻璃纸、喷漆等的溶剂以及油漆、颜料去除剂,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等。也可用作燃料、焊剂。 职业性甲醇中毒是由于生产中吸入甲醇蒸气所致。在国外,误服含甲醇的酒或饮料是引起急性甲醇中毒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也发生多起误饮含甲醇的酒而引起中毒。 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 毒理学简介 人(男性)经口LDL 6422 mg/kg; TDL 3429 mg/kg。女性经口TDL 4 gm/kg。另有报道,人类经口LDL 428 mg/kg,143 mg/kg不等;吸入TCL 86000 mg/m3,300 ppm不等。 大鼠经口LD50: 5628 mg/kg; 吸入LC50: 64000 ppm/4H。小鼠经口LD50: 7300 mg/kg; 吸入LCL 50 gm/m3/2H。兔经皮LD50: 15800 mg/kg。 甲醇吸收至体内后,可迅速分布在机体各组织内,其中,以脑脊液、血、胆汁和尿中的含量最高,眼房水和玻璃体液中的含量也较高,骨髓和脂肪组织中最低。 甲醇在肝内代谢,经醇脱氢酶作用氧化成甲醛,进而氧化成甲酸。本品在体内氧化缓慢,仅为乙醇的1/7 ,排泄也慢,有明显蓄积作用。未被氧化的甲醇经呼吸道和肾脏排出体外,部分经胃肠道缓慢排出。 推测人吸入空气中甲醇浓度39.3~65.5 g/m^3,30~60分钟,可致中毒。人口服5~10ml,可致严重中毒;一次口服15ml ,或2天内分次口服累计达124~164ml ,可致失明。有报告,一次口服30ml 可致死。

TBC甲醇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淄博胜赢化工有限公司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苯乙烯产品阻聚剂TBC甲醇溶液按照 GB/T16483、GB/T17519 编制 修订日期:2014 年 5 月 7 日SDS 编号:SYHG/SDS-4 最初编制日期:2011 年 3 月 16 日版本:SYHG-2014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苯乙烯产品阻聚剂TBC甲醇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 TBC/toluene solution 企业名称:淄博胜赢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化路 28 号 邮编:255438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应急咨询电话: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已签委托协议):0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聚合抑制剂及抗氧化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液体和蒸气。一次接触引起眼睛损害。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 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别 3;急性毒性,类别 5;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 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可能有害,皮肤接触可能有害,一次接触致眼睛损害。 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明火、热表面。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保持容器密闭。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得到专门指导后 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按要求使用 个体防护装备。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如眼睛接触:提起眼脸,用流 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取出,取出隐形眼 镜,继续冲洗。如果眼睛刺激继续,就医。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 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 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如 有不适感,就医。火灾时: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砂土灭火。 如有泄漏,收集泄漏物。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储。 废弃处置:本品/容器的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法规。或与厂商或制造 商 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液体和蒸气。遇明火、高热可燃。能与强氧化剂发生猛烈反应,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或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和刺激性的烟气。 健康危害: 眼睛接触引起严重眼睛灼伤,可能引起持久性损伤,包括失明。皮肤接触本品可能有害,吸收后可导致全身性反应。本品可引起呼吸道和皮肤的过敏反应,中 毒表现有烧伤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呕吐等。长期反复接 触皮肤可引起皮炎,影响在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引起器官损害。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最新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甲醇按照GB/T 16483、GB/T17519编制修订日期:2015年3月10日SDS编号:********** 最初编制日期:*********** 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甲醇别名:木醇;木精 化学品英文名:Methanol 企业名称:**********企业地址:************ 电话号码:************* 电子邮件地址:********** 应急咨询电话:********** 邮编:********** 传真:*************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甲醇是多种有机产品的基本原料和重要的溶剂,广泛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医药、涂料和国防工业等。甲醇是容易输送的清洁染料,可以单独与汽油混合作为汽车染料。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易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直至死亡。可致视神经损害,重者引起失明。慢性影响: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眩晕、震颤性麻痹及视觉损害。皮肤反复接触甲醇溶液,可引起局部脱脂和皮炎。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2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一次接触。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 ——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和喷雾。 ·事故响应: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