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 教学日历

流行病学 教学日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1) 研究方法的发展 10分钟 (2) 研究方向的多样化 7分钟 (3) 流行病学特征 8分钟 (4) 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5分钟 (5)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 4分钟 (6) 循证医学 3分钟 (7) 循证医学对整个医学界的冲击 3分钟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1 概述及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40 分钟 (1)概述 2分钟 (2)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38分钟

2 疾病分布的形式 40分钟 (1)地区分布 15分钟 (2)时间分布 10分钟 (3)人群分布 15分钟 3.疾病三间分布综合描述及流行强度 40分钟 (1)三间分布综合分析 15分钟 (2)散发 8分钟 (3)暴发 10分钟

1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1)学科形成前期 (2)学科形成期 (3)学科发展期 2. 流行病学的定义 (1)定义的演变 (2)定义的诠释 3. 流行病学原理和应用 (1)基本原理 (2)实际应用

4 研究方法与特征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4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4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40 分钟

(4)流行 15分钟 (5)大流行 2分钟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1 概述 40分钟

(1) 概念 5分钟 (2) 种类 30分钟 (3) 特点与用途 5分钟 2 现况研究 40分钟 (1) 概念 3分钟 (2) 特点 3分钟 (3) 研究类型 4分钟 (4) 设计与实施 20分钟 (5) 优缺点 5分钟 (6) 应用 5分钟

3 现况研究实例 40分钟 第四章 筛检 40分钟

3 筛检效果的评价 40分钟

1概述

(1)概念

(2)目的与应用 (3)类型 (4)实施原则 (5)伦理学问题 (6)实例 2筛检试验的评价 (1)定义 (2)评价方法 (3)评价指标 (4)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

10分钟

3分钟 7分钟 5分钟 12分钟

4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评价指标20分钟

(2)存在的偏倚20分钟

第五章队列研究

1 队列研究及其设计40分钟

(1)概念10分钟

(2)基本原理10分钟

(3)研究目的10分钟

(4)研究类型5分钟

(5)实例15分钟

2 队列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40分钟

(1)确定研究因素5分钟

(2) 确定研究结局5分钟

(3) 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10分钟

(4) 确定样本量10分钟

(5) 资料的收集与随访5分钟

(6) 质量控制5分钟

3 经典实例分析40分钟

(1) 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10分钟

(2)人时的计算10分钟

(3)率的计算10分钟

(4)效应的估计10分钟

4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小结40分钟

(1)偏倚类型20分钟

(2)优缺点20分钟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1基本原理40分钟

(1)概述10分钟

(2)基本原理10分钟

(3 )研究特点10分钟

(4)研究实例10分钟

2研究类型和实施40分钟

(1)研究类型20分钟

(2)研究实施20分钟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40分钟

(1)资料的整理20分钟

(2)资料的分析20分钟

4常见偏倚和优缺点40分钟

(1)常见偏倚10分钟

(2)偏倚控制15分钟

(3)优缺点15分钟

第七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1 概述40分钟

(1)基本原理20分钟

(2)基本特点10分钟

(3)主要类型10分钟

2临床试验40分钟

(1)研究对象选择的基本原理5分钟

(2)确定干预措施3分钟

(3)确定样本量5分钟

(4)随机化分组3分钟

(5)确定对照的方式5分钟

(6)盲法的应用5分钟

(7)资料的整理5分钟

(8)实验效应的评价指标9分钟

3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40分钟

(1)研究目的8分钟

(2)实验研究现场的选择原则8分钟

(3)研究对象的选择8分钟

(4)主要评价指标8分钟

(5)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缺点8分钟

第八章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1 概述40分钟

(1)基本概念10分钟

(2)偏倚的种类15分钟

(3)偏倚发生的环节15分钟

2选择偏倚40分钟

(1)概念10分钟

(2)类型20分钟

(3)选择偏倚的防制10分钟

3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40分钟

(1)概念20分钟

(2)类型20分钟

第九章病因及其推断

1 病因概念,研究方法和步骤40分钟

(1)病因的概念10分钟

(2)研究方法15分钟

(3)研究步骤15分钟

2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40分钟

(1)统计关联10分钟

(2)虚假关联10分钟

(3)间接关联10分钟

(4)因果关联10分钟

3病因推断40分钟

(1)因果推断标准的发展10分钟

(2)常用的因果推断标准15分钟

(3)病因推断标准应用举例15分钟

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1 概述40分钟

(1)传染病流行的历史、现状与取得的成就20分钟

(2)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0分钟

2传染病的发生、发展40分钟

(1)病原体10分钟

(2)宿主15分钟

(3)传染过程15分钟

3传染病的流行40分钟

(1)传染源10分钟

(2)传播途径20分钟

(3)人群易感性10分钟

4预防策略与措施40分钟

(1)针对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20分钟

(2)免疫规划及其评价20分钟

第十一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1.概述、糖尿病40分钟

A概述20分钟

(1)概述3分钟

(2)特点3分钟

(3)慢病预防和控制的各种误解5分钟

(4)全球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及现状3分钟

(5)我国慢性病的流行趋势3分钟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同危险因素3分钟

B糖尿病20分钟

(1)定义及分型5分钟

(2)诊断标准5分钟

(3)流行特征5分钟

(4)危险因素5分钟

2.心血管疾病40分钟

(1)定义5分钟

(2)全球及我国的流行概况5分钟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0分钟

(4)流行特征10分钟

(5)危险因素10分钟

3.恶性肿瘤、慢性病预防和控制40分钟

A 恶性肿瘤20分钟

(1)定义2分钟

(2)肿瘤监测2分钟

(3)流行特征10分钟

(4)危险因素6分钟

B 慢性病预防和控制20分钟

(1)慢性病防治策略3分钟

(2)慢性病防治关键5分钟

(3)三级预防5分钟

(4)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3分钟

(5)慢性病管理4分钟

第十二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1.疾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40分钟

(1)策略和措施的概念5分钟

(2)制订策略和措施的必要性和依据10分钟

(3)我国卫生工作方针10分钟

(4)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宏观思想15分钟

2.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40分钟

(1)公共卫生概述20分钟

(2)中国公共卫生现状及挑战20分钟

3.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20分钟

(1)全球卫生策略2分钟

(2)初级卫生保健3分钟

(3)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8分钟

(4)新公共卫生运动7分钟

4.疾病的三级预防20分钟

(1)疾病自然史与分级预防5分钟

(2)一级预防5分钟

(3)二级预防5分钟

(4)三级预防5分钟

第十三章分子流行病学

1.概述40分钟

(1)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10分钟

(2)分子流行病学定义20分钟

(3)与传统流行病学关系10分钟

2.生物标志40分钟

(1)定义20分钟

(2)分类20分钟

3.研究方法、应用与展望40分钟

(1)主要研究过程5分钟

(2)研究设计和分析10分钟

(3)生物标本的采集8分钟

(4)生物标志选择和检测8分钟

(5)应用与展望9分钟

第十四章病毒性肝炎

1.流行概况、甲型肝炎、乙型肝炎40分钟

A 甲型肝炎10分钟

(1)病原学2分钟

(2)流行过程2分钟

(3)流行特征3分钟

(4)预防策略与措施3分钟

B 乙型肝炎30分钟

(1)病原学5分钟

(2)流行过程5分钟

(3)流行特征10分钟

(4)预防策略与措施10分钟

2.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40分钟

A 丙型肝炎15分钟

(1)病原学2分钟

(2)流行过程3分钟

(3)流行特征5分钟

(4)预防策略与措施3分钟

B丁型肝炎15分钟

(1)病原学2分钟

(2)流行过程3分钟

(3)流行特征5分钟

(4)预防策略与措施3分钟

C戊型肝炎10分钟

(1)病原学2分钟

(2)流行过程2分钟

(3)流行特征3分钟

(4)预防策略与措施3分钟

第十五章艾滋病流行病学

1.基本概念及流行特征40分钟

(1)基本概念15分钟

(2)流行特征25分钟

2.防治策略及方法40分钟

(1)防治政策及策略10分钟

(2)防治方法15分钟

(3)取得的成效10分钟

(4)面临的挑战5分钟

第十六章伤害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特征40分钟

(1)定义5分钟

(2)诊断3分钟

(3)分类12分钟

(4)流行特征20分钟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预防与控制40分钟

(1)特点3分钟

(2)测量指标2分钟

(3)监测5分钟

(4)研究方法应用15分钟

(5)预防与控制15分钟

第十七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1.概述40分钟

(1)突发事件定义及分类5分钟

(2)突发事件造成的公共卫生问题10分钟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及特征10分钟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期、分类及分级15分钟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调查及处置40分钟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10分钟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10分钟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20分钟

第十八章循证医学

1.从流行病学到循证医学20分钟

(1)产生与发展5分钟

(2)早期流行病学5分钟

(3)现代流行病学5分钟

(4)临床流行病学异军突起5分钟

2.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20分钟

3.循证医学内涵和外延的演变20分钟

4.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20分钟

5.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20分钟

6.循证医学的启示和挑战20分钟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epidemi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NN101412 课程总学时20(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0时) 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 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升本)、全科医学、 眼视光(七年制)、眼视光学(专升本)专 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兴起,使得流行病学也日益成为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及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注意传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并根据本章节的特点,结合课时安排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起来。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李立民主编.《流行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曾光主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4 3.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赵忠堂主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林果为,沈福民主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6.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7.MacMahon B, Trichopoulos D. Epidemiology-Principles and Methods, Second edition.Boston, New York, Toronto and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6 8.施侣元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流行病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学时分配:2学时。 重点内容:流行病学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基本内容: 一、概念与研究范围 近数十年来,随着危害人类生命或健康疾病谱的变化,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学向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相结合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到现在为止,比较一致认可的流行病学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health event)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通过研究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其研究对象已由仅研究传染病扩大到非传染性疾病,又从疾病扩大、引伸到健康和与健康有关的事件;研究内容既包括了描述“分布”,分析“决定因素”,又包括了研究、提出、评价预防、保健的对策与措施。由此可见流行病学既是一门方法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已包括了与人类疾病或健康有关的一切问题。 随着流行病学研究范围与内容的发展及其研究方法的不断深入,以及随着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和一些新的学科如分子生物学、评估学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流行病学原有内容的衍化,逐步形成了许多流行病学分支。如血清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职业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管理流行病学、移民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伤害流行病学等等。 二、流行病学原理 (一)疾病分布原理 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表现形式即分布(distribution),根据分布特点,探讨疾病发生或流行的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对策或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是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疾病”包括所有疾病如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健康状况除是否罹患疾病之外,尚包括精神状况、心理状况、环境适应等;与健康有关的卫生事件如灾害、伤害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分布”涉及疾病的流行(Epidemic)、爆发(outbreak)和少数病例。即包含流行状态,也包含了非流行状态;既研究群体中涉及病例数较多的流行过程,也研究涉及少数病例的相对静止状态。 (二)病因论与因果推断 1.疾病病因论十九世纪末,Pasteur等首先证明了某些动物与人类的疾病是由微生物感染所致,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可导致不同的疾病。以后随着病原微生物的不断被发现,逐渐形成了疾病发生的单病因论或特异病因论。据此Koch等提出了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即Henle-Koch标准。该病因理论及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在医学科学的进步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疾病发生及流行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流行病学研究范围的扩展,人们逐渐发现单一病因并不总以导致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不能适于对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探讨。因此不断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病因学说,逐渐形成了多病因论,形成了当代的病因概念。如三角模型(Gorden,Ront等);轮状模型(Susser等),病因网络学说(Macmahon等)。多病因论与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同步的,对疾病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特别是对一些病因复杂疾病病因的研究、探讨及其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2.因果推断原则随着疾病病因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Henle-Koch准则已不适应疾病病因的研究需要。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因、果推论中的准则或标准进行了多次的修正与补充,如Hill(1965),Evans(1976),Lilienfeld(1994)等,逐渐形成了适应当代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与疾病控制的因果判断标准。 (三)疾病控制与促进健康的策略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理论建立起来的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疾病控制对策在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中曾经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其重大的作用。如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预防为主”的卫生政策指引下,传染病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许多烈性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被消灭或被控制。80年代以后我国急性传染病已逐渐转变为以痢疾、病毒性肝炎等高发病率低死亡率的肠道传染病为主,传染病在城乡居民死因构成中的位次均已从解放初期的第1位退至第10位左右。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及其控制的研究、探讨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了三级预防的概念。第一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即针对与疾病发生与流行有关的因素采取对策,避免或减少对危险因素的暴露,从而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第二级预防即通过一定的措施如疾病筛检、普查等早期发现病人,从而及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低疾病对人类的危害;第三级预防即对患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提高生存质量等。 除上述外,对疾病的控制与促进人类健康的对策亦逐渐体现在对相关的公共卫生政策的影响上。因为对一项公共卫生政策的制订,流行病学不仅可为决策者提供制订正确政策的依据,也可根据对相关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05级七年制教学日历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05级七年制教学日历 (2008至200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口腔内科学本学期总学时145;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见习)73学时。主讲教师束蓉。 理论课见习课牙体牙髓科牙周科粘膜科 教师职称课 时 教师职称 课 时 教师职称 课 时 教师职称 课 时 梁景平教授 4 束蓉教授 4 周曾同教授 2 孙喆副教授37 黄正蔚副教授 2 李超伦讲师 6 唐国瑶教授 2 顾迎新讲师37 唐子圣副教授 4 葛琳华副教授10 周海文副教授 2 刘晓峰副教授32 姜云涛讲师 2 谢玉峰讲师 2 周永梅副教授 4 李超伦讲师32 孙喆副教授 3 刘晓峰副教授 4 沈雪敏讲师 2 王海燕讲师 4 王蓓副教授 2 蒋伟文副教授 4 王宇峰助教 4 夏文薇副教授 5 吴岚讲师 2 李昊妍讲师 2 马善奋讲师 4 上课在九院新教学楼(制造局路833弄12号) 101 教室,每学时为40分。 教学进度 周次 理论课见习课 月 日 星 期 节次内容教师月 日 星 期 节次内容教师小班(地点) 1 9 1 一 1 2 概论 龋病病因 梁景平9 1 一 6 7 8 9 口腔检查 洞型讨论 孙喆 顾迎新 (一) (临床示教) 9 2 二 3 4 龋病病因 (英语) 黄正蔚9 2 二 6 7 8 9 口腔检查 洞型讨论 孙喆 顾迎新 (二) (临床示教) 2 9 8 一 1 2 龋病治疗唐子圣9 8 一 6 7 8 9 颌架牙ⅠⅡⅣⅤ 类洞制备 孙喆 顾迎新 (一) (实验室) 9 9 二 3 4 龋病治疗唐子圣9 9 二 6 7 8 9 颌架牙ⅠⅡⅣⅤ 类洞制备 孙喆 顾迎新 (二) (实验室) 3 9 16 二 3 4 龋病治疗姜云涛9 16 二 6 7 8 9 离体牙洞型制备孙喆 顾迎新 (一) (实验室)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第一章 绪论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 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 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向?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 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 k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三号黑体字)

二、学时分配表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流行病学概念; 2. 传统流行病学与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及特点; 3.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熟悉: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 流行病学的特征。 了解: 1.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2.流行病学的展望; 3.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 1. 流行病学概念; 2. 流行病学的特征。 [难点]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的定义:定义的演变、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三 个阶段---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期、学科发展期。 2.重点讲解: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基本原理、实际应用:疾病的分布特点;病因及影响流行因 素;诊断疗效判定,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流行病学的特征。 3.一般讲解: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流行病学发展。 第二章病因与病因推断(4学时)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掌握病因的定义; 熟悉: 1.常见的病因模型 了解: 1.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重点] 1. 病因的定义。

[难点] 1. 常见的病因模型。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病因的定义、病因模型:生态模型、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模型。 2.重点讲解:病因模型 3.一般讲解:因果联系方式、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1宿主因素;2 环境因素;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第二节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https://www.doczj.com/doc/d319196308.html,l准则。 熟悉: 1.假设演绎法。 了解: 1.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重点] https://www.doczj.com/doc/d319196308.html,l准则 [难点] 1.假设演绎法 1.假设演绎法。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2.重点讲解:Mill准则。 3.一般讲解:假设演绎法;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第三节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因果关联。 熟悉: 1.统计学关联 [重点] 1.因果关联。 [难点] 1.统计学关联与因果关联判断过程。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因果关联:间接因果关联;直接因果关联。 2.重点讲解: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判断过程。 3.一般讲解:统计学关联。 第四节因果关联判断标准

(完整版)流行病学

(完整版)流行病学 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特定疾病新发生的病例数与人口总数之比,通常以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为单位。患病率是指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段内,某一特定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通常以百分之一为单位。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是描述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指标,但发病率更侧重于疾病的新发病情况,而患病率更侧重于当前疾病的存在情况。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患病率是发病率的积累,即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

所有病例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同时,患病率也影响着发病率,因为患病率高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新的发病情况。因此,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是流行病学研究中重要的指标,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和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指标。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可以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对照组的多少倍。归因危险度则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则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则是相对于整个人群而言的指标,可以反映某一因素对整个人群的影响程度。

抽样调查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点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抽样调查的方法包括单纯随机、系统、分层、整群和多阶段。抽样调查的用途包括确定高危人群、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掌握人群中疾病健康分布和提供并应研究线索。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包括预期现患率p、容许误差d和要求的显 著性水平α。队列研究样本量因素包括一般人群p和暴露组与 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d=p1-p2。 1、疾病流行病学的意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判断患者受 感染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留验,检疫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2、疾病流行病学表现为周期性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易感者积累使人群易感性增加,形成发病率增高的现象;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利于疾病传播;传播机制

《流行病学》实习课学习教案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流行病学》实习课教课方案 教研室: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教材名称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主编叶冬青 初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初版社版次第1版 授课内容:疾病频次的测量 课前准备:1.同理论课教师沟通,认识理论课的内容。 准备本次课班级名单调份。 目的:1.掌握发病率、生病率、病死率、死亡率、时点生病率等常用指标的见解、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熟悉生病率与发病率、病死率与死亡率指标在分子、分母上有何差异,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在流行病学的各样方法中,怎样运用各样频次指标。 重点:1.发病率和生病率的见解、计算及应用,两者的差异和联系。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见解、计算及应用,两者的差异和联系。难点: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次测量常用指标应用条件。 第一阶段:理论课内容简要回首(45’) 一、疾病频次测量(20’) 重点:发病率与生病率的计算方法及意义,两指标的差异(分子、分母及应用的 差异)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1、见解:表示在一准时期(年度、季、月)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 频次。此指标可用来描绘疾病散布。 裸露人口: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分子:一如时期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2、应用: 1)、用作描绘疾病散布 2)、反应疾病发生比率 3)、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 (二)生病率(prevalence rate) 1、见解:某特准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率(但不钖死亡及痊愈者)。 商议发病的因素,提出病因假定和讨论预防举措的收效,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2、分类(按察看时间):

流行病学 教学日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1) 研究方法的发展 10分钟 (2) 研究方向的多样化 7分钟 (3) 流行病学特征 8分钟 (4) 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5分钟 (5)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 4分钟 (6) 循证医学 3分钟 (7) 循证医学对整个医学界的冲击 3分钟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1 概述及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40 分钟 (1)概述 2分钟 (2)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38分钟 2 疾病分布的形式 40分钟 (1)地区分布 15分钟 (2)时间分布 10分钟 (3)人群分布 15分钟 3.疾病三间分布综合描述及流行强度 40分钟 (1)三间分布综合分析 15分钟 (2)散发 8分钟 (3)暴发 10分钟 1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1)学科形成前期 (2)学科形成期 (3)学科发展期 2. 流行病学的定义 (1)定义的演变 (2)定义的诠释 3. 流行病学原理和应用 (1)基本原理 (2)实际应用 4 研究方法与特征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4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4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40 分钟

(4)流行 15分钟 (5)大流行 2分钟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1 概述 40分钟 (1) 概念 5分钟 (2) 种类 30分钟 (3) 特点与用途 5分钟 2 现况研究 40分钟 (1) 概念 3分钟 (2) 特点 3分钟 (3) 研究类型 4分钟 (4) 设计与实施 20分钟 (5) 优缺点 5分钟 (6) 应用 5分钟 3 现况研究实例 40分钟 第四章 筛检 40分钟 3 筛检效果的评价 40分钟 1概述 (1)概念 (2)目的与应用 (3)类型 (4)实施原则 (5)伦理学问题 (6)实例 2筛检试验的评价 (1)定义 (2)评价方法 (3)评价指标 (4)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 10分钟 3分钟 7分钟 5分钟 12分钟 4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李立明)

流行病学温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散布及其阻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增进健康的策略和方法的科学。 2.流行病学概念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损害和健康),任务的三个时期和三个范围(揭露现象-描述性,找出缘故-分析性,提供方法-实验性),研究的三种大体方式(观观点、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式和应用)。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1.大体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散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进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那么;⑥疾病防制的原那么和策略;⑦疾病进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增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成效评判。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式 1.流行病学观看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大体方式,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其特点是在观看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 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主若是在人群中进行。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和社区实验三种。其特点是需要人为地操纵某些处置因素,故又称为干与性研究。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取得的数据,成立数学模型或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进程中各类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 四、流行病学的特点 1.群体特点 2.对照的特点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4.社会心理特点 5.预防为主的特点 6.进展的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散布 疾病散布的概念(distribution of disease):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看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进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刻、不同地域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散布的现象,即疾病的人群现象确实是疾病的散布。 研究疾病散布的意义:为①说明病因和疾病在人群中发生、进展机理提供线索;②为制定疾病预防操纵策略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③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发病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在一按期间内,必然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显现的频率。(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的阻碍) 2.罹患率(attack rate) 疾病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刻内的发病率,也是人群新发病例数的指标。 3.患病率(prevalence) 在某一特按时刻内必然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4.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在该传染病最短暗藏期到最长暗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 在某个时刻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6.病残率(prevalence of disability) 某一人群中,在一按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 (二)死亡指标 1.死亡率(death rate,mortality rate) 在一按期间内,必然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缘故)的频率。 2.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在一按时期内,患某病的全数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3.生存率(survival rate) 指同意某种医治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假设干年随访(一样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二、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sporadic)发病率呈历年的一样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刻和地址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流行病学(全本)

流行病学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形成不过百余年。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世纪十大成就 1、疫苗; 2、安全工作场所; 3、安全和健康的饮食; 4、机动车安全; 5、传染病控制; 6、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 7、计划生育; 8、吸烟危害; 9、母婴保健;10、饮水加氟这十个领域。 上述成就的取得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日益增多和完善,近年来它也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 一、流行病学发展史 (一) 学科形成前期 1. 古希腊著名的医师 Hippocrates ,最著名的《空气、水及地点》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自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而流行(epidemic)一词也是这时期在他的著作中出现的。 2. 15世纪中叶的早期实践 意大利威尼斯开始出现原始的海港检疫法规,要求外来船只必须先在港外停留检疫40天,是为最早的检疫(guarantine)。而我国在隋朝就开设了“疠人坊”以隔离麻风病人。这是传染病隔离、检疫的早期实践。 3. 1662年统计学 引入流行病学领域 英国的葛郎特(John Graunt) 首次利用英国伦敦一个教区的死亡数据进行了死亡分布及规律性研究,并创制了第一张寿命表,用生存概率和死亡概率来概括死亡经历。在研究死亡规律和死亡资料质量的同时提出了设立比较组的思想。其贡献在于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 (二) 学科形成期 学科形成期是指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约200年的时间。这时,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聚居于城市,为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提供了可能,而传染病的肆虐使流行病学学科的诞生成为必然。 1、流行病学临床试验 1747年英国海军外科医生詹姆士 林德(James Lind) 在“Salisburg”号海船上,建立了一种由于VitC缺乏引起身体虚弱的坏血病病因假说。并将12名患病海员分为6组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 2、开创了主动免疫 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从而使天花的烈性传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传染病的控制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 3、 Louis为现代流行病学 先驱之一 18世纪法国革命对流行病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代表人物路易斯(PCA Louis) 被喻为现代流行病学先驱之一。他通过对比观察,探索放血疗法对炎症性疾病的疗效,利用寿命表对结核病的遗传作用进行了研究。此后又与他的学生,英国统计总监法尔(William Farr)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班日程表

作为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一部分,培训项目班的日程安排对于学员们的学习和培训效果至关重要。在培训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学员们的学习需求、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实践环节的设置,以确保学员们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现场流行病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下面是我们为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班设计的日程表,其中包含了课程安排、实践环节和其他相关活动的具体安排。 一、开班仪式 时间:8:00-9:00 内容:培训项目的介绍、学员自我介绍、教师介绍、项目班规章制度告知 二、理论课程 时间:9:00-12:00 内容: 1.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讲解 2.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技术 3.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与应用 4.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伦理

三、午餐 时间:12:00-13:00 内容:午餐休息时间,午餐地点为指定的休息区域 四、实践课程 时间:13:00-16:00 内容: 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践 2. 数据分析软件操作实践 3.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案例分析 4. 随堂小测验 五、解答与讨论 时间:16:00-17:00 内容:学员们可以提出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进行解答与讨论,学员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共享学习心得。 六、课外活动 时间:17:00-18:00 内容:组织学员们进行户外活动或者休息、自由活动时间 七、自习与作业 时间:18:00-21:00

内容:学员们可以利用自习时间进行课程复习和作业完成。 八、小组讨论 时间:21:00-22:00 内容:组织学员们进行小组讨论,共享对当天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心得,梳理思路,解决疑惑。 以上是我们为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班设计的日程安排,我们深知学 员们对培训期间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的重视,因此在设计日程安排 时充分考虑了学员们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希望能够为学员们提供 一个系统、全面、高效的学习环境,确保学员们能够充分掌握现场流 行病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践中。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严谨、科学的培训项目班日程安排,学员们一 定能够收获满满,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成果。感谢学员们的参与和支持,让我们一起期待这次精彩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吧!九、专题 讲座 时间:9:00-11:00 内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就流行病学领域的前 沿研究、实践经验等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十、现场调研 时间:11:00-12:00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 (专业代码100401或077801)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法纪,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而献身; 掌握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以及有关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 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好地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能解决流行病学实际的问题,或能较好地运用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各种事件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在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新意; 可胜任科研院所、高校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教学、科研工作; 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全日制研究生三年。第一学期修满学分(讲座学分可以到第二学期修满),第二至三学期完成硕士论文的选题、开题,第四至第六学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论文及论文答辩。 三、研究方向 1. 常见疾病流行病学 主要探讨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及进行效果评价,以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 2. 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以丰富和发展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理论方法。 3.群体健康状况评价 研究不同群体例如弱势群体、大学生、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影响机制;群体的生命质量评价及其影响机理,同时注重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及教学说明 一、课程性质 流行病学是一门从群体水平研究疾病和健康的科学。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为医学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独特的方法学领域,逐渐成为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流行病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不仅在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病因不明的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病因研究与防治起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流行病学在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社区卫生干预和评价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流行病学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各论介绍流行病学在疾病防制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当前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的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例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以及伤害等。 三、教学目标 流行病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流行病学的系统学习,使学员初步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 教学主要采取电视授课,网络在线辅导、教学基地辅导等方式,学员借助多种媒体以自学为主。教材在学员学习中为主媒体,电视和网络为辅媒体。 五、教学层次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要求从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把握课程内容。 对于要了解的知识,学员主要通过机械记忆获得,一般不要求理解。在测试时,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与教科书一致,要求学员在大脑中能再现所学的知识。在心理过程中属于记忆层次。 对于需要熟悉的知识,学员主要通过理解获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进而对新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归纳。在测试时,试题的形式与教科书有差异,要求学员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新材料、新问题进行说明、叙述。在心理过程中属于思维层次。 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学员主要通过理解获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决策。在测试时,试题的内容和形式与教科书有差异,主要通过复杂的问题测试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员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复杂的材料、复杂的问题进行论述。在心理过程中属于思维层次。 在课程测试中,要求了解的内容约占10%、要求熟悉的内容约占60%、要求掌握的内容约占30%。 六、推荐阅读的书刊 1、书籍 (1)李立明主编. 流行病学. 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耿贯一主编. 流行病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3)王天根主编.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4)曾光主编.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 (5)谭红专主编. 现代流行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流行病1604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1) 2.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15) 3.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发病率水平。(15) 4.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5.地方性: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疾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某地区存在的现象。(16) 6.自然地方性:由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使一些人类传染病的分布局限在一定地方的现象。(16) 7.统计地方性: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或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不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在某些地区长期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该地区自然条件无关。(16) 8.自然疫源性:指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如森林脑炎、地方性斑疹伤寒及鼠疫等。(16) 9.长期趋势(长期变异):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人类生活条件、医疗技术的进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19)10.移民流行病学: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23) 11.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当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概率就下降。(25) 12.队列研究:是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观察两组或多组成员结局发生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该因素与该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54) 13.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研究结局。(62) 14.病例对照研究: 按照有无研究的疾病或某种卫生事件,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追溯其既往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因素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70) 15.匹配(配比):所选择的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72) 1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干预实验、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或减少某种因素,然后追踪观察该因素的作用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组或多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86) 17.干扰:实验组额外接受了与实验效应一致的处理措施,从而造成人为夸大疗效的假象(94)沾染:对照组患者额外的接受了试验组药物,造成人为夸大对照组疗效,从而低估效应的现象(94) 18.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它措施在健康人群中将那些可能有病或者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真正无病的人区别开来。(99) 19.感染谱:宿主机体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轻重程度的频率。(128) 20.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128) 21.潜伏期:病原体倾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不同 2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至侵入宿主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23.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132)

福建医科大学信息

福建医科大学信息 篇一:福建医科大学课程表、进度表查阅操作流程 福建医科大学课程表、进度表查阅操作流程 1、登录教务处主页的教务管理系统或210.34.96.1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2、“大学英语”课表、进度表查询操作流程 (1)点击“信息查询”→“学生个人课表”,即可查询到学生个人“大学英语”的“上课时间”(周五1-2节、周一8-9节)及“任课教师”,如下图所示: (2)点击“信息查询”→“课表进度表查询”,进入“进度表”查询 页面如下图。 (3)根据查询“学生个人课表”得到的“大学英语”上课时间及任课教师,选择星期“一”节次“8-9”(只需选择其中一个时间点)、输入“大学英语4”(根据自己所上课程的级别),按“查询”如下图: 再根据得到的“任课教师”的信息,选择该条记录后面的“查看” 按钮如下图所示,在“教学日历”栏目可查看教学进度表,点击 按钮后,可将该教学进度表导出。 3、除“大学英语、体育”外其余课程课表、进度表查询操作流程 (1)点击“信息查询”→“课表进度表查询”,进入课程进度表查询页面如下图。 (2)选择好学年、学期及查询条件(查询条件选择:一般除“英语、体育”外的计划的课程选择“班级”、“任意选修课”输入“课程名称”查询),点击按钮后即可查到课表及查看进度表。示例如下: 通过“班级”下拉键(如图一),选择要查询的班级,点击 按钮后,如“图二”所示在“课程列表”中查询到该班级的所有课程;点击各个课程的按钮后,如“图三”在“教学日历”栏目可查看按钮后,可将各个课程的教各个课程的教学进度表,点击 学进度表导出。 (图一) (图二)

(图三) 4、体育课根据“纸质课表”的时间安排以及体育部的分班安排上课,目前暂不从系统查询。 篇二:福建医科大学20xx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福建医科大学 20xx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一四年九月编印 福建医科大学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经过76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优良校风,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属医科大学。20xx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上街、台江2个校区,占地近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福建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文明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校务公开”示范校、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绿化模范单位和省级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研究生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协和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福总临床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和体育教学研究部、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20个学院(部);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药物制剂、英语、基础医学、临床药学、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

2012-卫管-《流行病学》实习指导-15.03.04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 【目的】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熟悉描述性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 其原理、用途和优缺点。掌握Epi infor、Epidata等相关软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和开 展中的应用技能. 【时间】3学时 【内容】 一、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现况调查也称横断面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研究目的, 既可进行普查,也可进行抽样调查。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研究,即收集研究人群中某疾 病或健康状态特征资料,以阐明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特征。有时,现况研究同时也可 以收集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可能存在联系的资料。 【课题一】为了解老年人中多发病的患病情况,某市于1982年组织医务人员对该 市七区一郊的九各地段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6393名(其中市区5866名,郊区 527名)进行了调查,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1。 表1-1 1982年某市老年人多发病患病情况 市区郊区疾病患病人数患病率(%) 患病人数患病率(%) 高血压1687 28.76 120 22。77 冠心病316 5.39 11 2。09 脑血管病152 2.59 12 2.28 动脉硬化2369 40.39 203 38。52 慢性支气管炎1062 18.10 188 35。67 肺气肿737 12.56 163 30.93 糖尿病149 2.54 2 0.38 高血脂症1913 32。61 135 25.62

恶性肿瘤19 0。32 0 0 (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1985) 问题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为什么在现况研究中通常只能进行患病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 【课题二】某作者于1981年对某市高校全部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现况调查,共调查971人。主要了解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体重与这些疾病的关系.其中部分结果见表1-2、1-3. 表1-2 某市45岁及以上男性知识分子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 注:﹡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6者为肥胖。(姚才良等,1986) 表1-3 体重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关系 体重调 查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指数人 数 患病数患病率(%)患病数患病率(%)患病数患病率(%) ﹤20 106 8 7.55 5 4。27 2 1.89 20~ 371 55 14。82 30 8.09 19 5.12 24~232 47 20。26 23 9.91 14 6。03 26~159 39 24。53 19 11。95 22 13.84 28~103 38 36。89 17 16.50 7 6。80 合计971 187 19。26 94 9。68 64 6。59 (姚才良等,1986)问题1:与“课题一"比较,本次研究有什么特点?本次研究的目的何在?能从中得到病因启示吗? 问题2:为什么现况研究一般不能检验病因假设?请结合“课题一"和“课题二”归纳现况研究的主要用途和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