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D—DSA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3D—DSA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3D—DSA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在上世纪70 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于1980 年始用于临床,是常规X线血管造影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应用DSA的部位是头颈部。早在1983年,已有相关的临床报告。我国开始引进DSA 设备是在1984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并是在1985年初,从1986年开始国内陆续有文献报道。

脑血管疾病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头颈部血管检查手段中,DSA被公认为是脑血管疾病诊断、术前评估和评价的”金标准”,因其在血管形态方面和反应动态血流情况具有特异性强、准确性好、敏感性高的特点,DSA检查头颈部血管最常用的是正侧位造影。常规DSA正侧位由于受到多支血管重叠成角及摄影角度选择不当等的影响,往往会使部分病变血管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不清,甚至部分血管狭窄会被遮挡而遗漏。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 )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生的。

3D-DSA建立在球管旋转技术、常规DSA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三者结合的基础上,是在球管旋转两次的基础上获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并快速重建成三维血管影像。文献显示,3D-DSA技术在神经介入诊治中的价值越来越被广泛认可[1]。

2 3D-DSA图像对于血管性疾病的意义

3D-DSA图像对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三维血管重建相结合的结果。3D-DSA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更准确的观察血管影像和显示血管狭窄;可从任何空间视角观察动脉瘤,避开其他血管的重叠,清楚显示动脉瘤及其颈部,更明确血管间的毗邻关系、瘤体和载瘤动脉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找出瘤体、瘤颈显示最好的角度;可准确测量靶血管的直径、动脉瘤颈部宽度和瘤囊的最大深度和宽度,助医师选择更优的治疗方式及操作路径[2]。

在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颈动脉狭窄,尤其是在复杂的病例的的诊断与治疗中,3D-DSA以其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3]。但3D-DSA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造影条件、三维重建后处理及患者配合等人为因素都会影响成像质量,故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作为一种客观的指标。3D-DSA技术的局限性使其只能作为常规DSA检查的重要补充,不能代替常规DSA检查[2]。

3 3D-DSA技术的全面应用必会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增加

3D-DSA技术的全面应用必会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增加。电离辐射作用于人

体,可能造成器官和組织损伤,因而表现出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各种生物效应,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防止组织反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由于介入操作是在自动曝光和自动照射量控制下进行,所以要准确和真实的反映介入操作者和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较为困难,需要同时考虑X射线束流的变化和照射野的改变。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患者的受照剂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常用的指标有最高皮肤剂量(peak skin dose,PSD)、累积剂量(cumulative dose,CD)、入射皮肤剂量(entrance skin dose,ESD)、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等。

PSD是评价确定性效应较好的指标,但测量较复杂,目前还没有被广泛应用;CD与PSD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CD可直接通过设备内置剂量测量系统获得;ESD是指辐射射入受检者的体表处照射野中心的吸收剂量(含受照皮下组织反散射线对皮肤照射的贡献),能定量描述确定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直接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hermo luminescent dosimeter,TLD)测定。DAP是指射线束的横截面积与所致平均空气比释动能(air kerma,AK)的乘积,单位是Gy·cm2,常用于评估患者的有效剂量,可以客观的评价随机性效应。DAP可用设备自带的电离室型区域剂量测量系统(area exposure product,AEP)直接测得。ESD和DAP之间可以相互转换,ESD和DAP的测量结果可按相同的量值单位直接与指导水平比较。AK可以反映出患者在介入放射学实践中所接受到的X射线的总授予能量,单位与吸收剂量相同,也可以用AEP直接测得[4]。

4患者受照剂量的问题

介入放射学诊疗中的患者受照剂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附加滤过,采集野及感兴趣区,对比剂浓度,管球旋转次数等因素都会对它产生影响。①附加滤过板可大量吸收射线束中的低能量光子,改善线质,增加射线束的穿透力,降低受检者吸收剂量。②笔者实际测量得出,在相同附加滤过条件下,采用自动曝光模式,采集野及感兴趣区变小,AK增大。③DSA显示血管的能力与血管内碘浓度和X线曝光量平方根的乘积成正比[5],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对比剂浓度可大大减低被检者辐射剂量。④3D-DSA技术需要管球旋转两次,采集时间相对较长,患者的一些不自主活动或吞咽动作,会造成图像模糊,对于配合欠佳的患者,可以采用旋转DSA的单次旋转技术,只需管球旋转一次,旋转的同时注射造影剂,这样就减少了辐射剂量。但是,单次旋转的图像未经减影,部分颅骨会对血管有遮挡,对于局部血管细节不能清晰显示,影响图像质量。对以上几个可调节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制定出最优的参数组合来指导临床实践,使受检者在承受较为合理的照射剂量同时仍能获取满意的图像质量,这是广大从业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5计算机技术是DSA的基础

计算机技术是DSA的基础,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增加,3D-DSA的后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各大DSA设备厂商都在积极地研发新技术。Clarity IQ 技术是Philips公司最新研发并已应用于临床的绿色微剂量技术。此技术涉及从X射线发射到最终图像显示,全影像链中每一个环节。X射线源头的改进包括:

增加铜滤片和降低毫安值,使用更窄而陡的脉冲。Clarity IQ技术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保证了X射线剂量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平衡。Clarity IQ技术后处理功能在4个方面做到了技术革新,革新内容有:①抑制空间噪声技术,减少噪音,只需要较少的X射线剂量即可获得同等图像质量;②控制自动像素位移,有效的减少了患者运动伪影;③自动动态补偿,对于运动器官(如心跳)使用更强的时间降噪技术、自动校正动态伪影;④图像强化,更加灵活的调节对比度、亮度和清晰度。最新研究表明,Clarity IQ技术能明显降低检查对比剂的用量,大幅度降低医务人员及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新技术对硬件设备的高要求,使得其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有技术的剂量控制,仍需认真对待。如果能把新技术与优化参数结合起来,更能促进3D-DSA的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3D-DSA 以其高质量的3D 图像、多角度的重建等优点在临床上尤其是介入诊疗领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3D-DSA的广泛应用,介入放射技师和医师应充分认识入射线束的线质和辐射剂量与影像质量间的相互关系,结合临床实际应用经验对扫描参数及剂量进行优化调整,制定相关的影像质量控制规范。

参考文献:

[1]张晓龙,凌峰.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价值[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9(2):99-101.

[2]刘瑞宏,胡立斌,付海鸿,等.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造影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9):129-132.

[3]AnxionnatR,Bracard S,DucrocqX,eta1.Intracranial aneurysms:clinical value of 3D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the therapeutic decision[J].

[4]强永刚.医学辐射防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7-188.

[5]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0.

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

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探究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 维成像(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中抽选66例来我院接受诊断检查 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中心,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 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诊断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结果。结果:经手 术治疗检查后确证66例患者均为颅内动脉瘤,共检查出74个病灶,经过3D-CTA诊断后66 例患者中共发现颅内动脉瘤体数为66个,而3D-DSA检查后共发现68个病灶处,其漏诊率 分别是10.81%、8.11%,两组差异无明显区别,研究无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颅 内动脉瘤的诊断检查,选用3D-DSA的检出率略高于3D-CTA,但两种检查方式均可以作为该 病的诊断筛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性参考数据。 【关键词】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 颅内动脉瘤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各种原 因所致动脉瘤发生损毁,进而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最明显的症状是头痛、呕吐 以及视力下降等。诱发此病产生的病因与先天遗传、动脉硬化、感染、外伤等因素先关,其 临床死亡率较高,临床需及早诊断、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效果[1]。针对此病临床所采取的诊 断方式有CT血管造影、3D-CTA、3D-DSA等,不同的检查方式产生的检查结果不同,本文将 对我院收治的66例患者行3D-CTA与3D-DSA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各自的检查效果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阶段为2017年9月~201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本研究调查主体,所 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3D-CTA和3D-DSA进行诊断检查,接收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23~72岁,平均(49.22±3.84)岁,Hunt-Hess分级,I级17例,II级22例,III级 12例,IV级10例,V级5例。其中5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瘫、32例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6例患者出血视力下降,13例患者出现眩晕恶心。66例 患者在入院3d内完成3D-CTA和3D-DSA检查。 1.2 诊断方法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选用的设备仪器是飞利浦的64层螺旋CT仪器,设置扫 描速度为0.3s,扫描层距为1mm,层厚1mm,设置电流和电压分别是250mA、120kV,在检 测前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1mL·kg-1),要求患者将身体上携带的金属物品全部摘除,如手链、戒指、手表、假牙及发饰等,提前安慰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要紧张,对患 者监测心电图,根据具体的监测指标调整合适剂量的注射速度的对比剂,然后在注入0.9%氯 化钠溶液30ml防止伪影的发生,扫描范围从患者颈部主动脉至头顶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 中叮嘱患者不要活动,尽量减少咽部动作,其检查时间控制在6min内,将扫描获取的数据 全部录入工作站,采取容积再现、多平面及曲面重组、遮盖容积重建等操作[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选用的设备是德国的AXIOM Artisd TA造影机,按照Seldinger 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分别插入椎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血管造影,采取斜位、正位及侧位方式进行摄影,注射造影剂的剂量为20ml,注射速率为3ml/s,采用240。的旋转角度进行扫描,扫描时间为5s,然后将原始数据全部传至工作站,使用VRI和MIP技术完成图像重建[4]。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现状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现状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了临床 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超声成像技术已经 具有高分辨率、无创伤、实时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本文将针对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应用现状进行详 细的探讨。 一、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 超声成像技术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在当时,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探测地下油藏和金属。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这种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医疗领域。最早应用于医学的超声成像技 术是A型超声,但是其分辨率较低,只能用于检查一些较大的器官。后来,B型超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供二维、三维 成像,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病变组织结构。目前,超声成像技术 的发展不仅在成像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在造影技术上也 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

超声造影技术是通过向人体内注入一种含有微小气泡的造影剂,并利用超声的衰减特性,来实现成像的技术。微小气泡造影剂可 以散发出较强的回声信号,而衰减的程度与气泡的数量和大小有 很大的关系,这样就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器官的灌注情况。由于 衰减的特性不仅与微小气泡的数量和大小有关,还与超声波的频率、能量等有关,因此,超声造影成像技术需要特别优化和定制。 三、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也得到 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超声造影剂的开发和改进。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优化和改进超声造影剂,并开发出了一些新型 的造影剂。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了纳米级 超声造影剂,这种造影剂更加细小、安全、稳定,成像效果也更 加明显。此外,研究人员已经将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与其他成像技 术相结合,比如超声-CT联合成像、超声-MR联合成像等,获得 更加全面清晰的成像结果。 四、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

3D—DSA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3D—DSA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在上世纪70 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于1980 年始用于临床,是常规X线血管造影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应用DSA的部位是头颈部。早在1983年,已有相关的临床报告。我国开始引进DSA 设备是在1984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并是在1985年初,从1986年开始国内陆续有文献报道。 脑血管疾病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头颈部血管检查手段中,DSA被公认为是脑血管疾病诊断、术前评估和评价的”金标准”,因其在血管形态方面和反应动态血流情况具有特异性强、准确性好、敏感性高的特点,DSA检查头颈部血管最常用的是正侧位造影。常规DSA正侧位由于受到多支血管重叠成角及摄影角度选择不当等的影响,往往会使部分病变血管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不清,甚至部分血管狭窄会被遮挡而遗漏。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 )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生的。 3D-DSA建立在球管旋转技术、常规DSA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三者结合的基础上,是在球管旋转两次的基础上获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并快速重建成三维血管影像。文献显示,3D-DSA技术在神经介入诊治中的价值越来越被广泛认可[1]。 2 3D-DSA图像对于血管性疾病的意义 3D-DSA图像对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三维血管重建相结合的结果。3D-DSA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更准确的观察血管影像和显示血管狭窄;可从任何空间视角观察动脉瘤,避开其他血管的重叠,清楚显示动脉瘤及其颈部,更明确血管间的毗邻关系、瘤体和载瘤动脉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找出瘤体、瘤颈显示最好的角度;可准确测量靶血管的直径、动脉瘤颈部宽度和瘤囊的最大深度和宽度,助医师选择更优的治疗方式及操作路径[2]。 在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颈动脉狭窄,尤其是在复杂的病例的的诊断与治疗中,3D-DSA以其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3]。但3D-DSA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造影条件、三维重建后处理及患者配合等人为因素都会影响成像质量,故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作为一种客观的指标。3D-DSA技术的局限性使其只能作为常规DSA检查的重要补充,不能代替常规DSA检查[2]。 3 3D-DSA技术的全面应用必会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增加 3D-DSA技术的全面应用必会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增加。电离辐射作用于人

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临床应用探讨

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临床应用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DSA)对观察血管空 间解剖关系的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进行常规DSA和3D-DSA检查,对2D-DSA和3D-DSA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常规DSA和3D-DSA中,分别有37例(70%)阳性病 例和50例(95%)阳性病例与周围血管显示清晰。结论 3D-DSA能多方位观察病 变血管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准确显示病变的参考角度,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 要补充。 【关键词】DSA 三维重建血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147-02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为GE公司Innova 3100及3100IQ Advantage Workstation 4.4工作站。主要用于二维血管造影图像系列上再现血管网络的三维(3D)模式。其中:主动脉夹层5例,头颈部血管造影48例。男性24例,女性29例,年龄19-72岁。 2 结果 常规DSA明确诊断的主动脉夹层3例,头颈部造影34例。常规DSA影像不 能显示或通过3D-DSA丰富、改变影像学诊断的主动脉夹层2例,头颈部造影13例。1例患者在3D-DSA造影过程中不能配合,采集图像不符合诊断标准。一例脑血管缺血性患者,左椎动脉开口MRA提示狭窄,常规DSA正斜位不能排除狭窄 病变,3D-DSA通过多角度观察确定狭窄程度,并通过后处理系统确定斑块位置、范围、软硬性质,为治疗提供了极大帮助。一例主动脉夹层常规位置无法显示破口,通过3D-DSA在RAO 8°确定破口位置,清晰显示破口和大动脉的关系,指导 并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策略。 3 讨论 随着CTA、MRA的无创性血管成像,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由于其饱和作用, 血管的扭曲、分叉及局部狭窄可导致信号丢失,容易使狭窄程度、范围出现夸大 现象。在有血管病变的情况下,仍然需进一步DSA检查。本组28例病人均先行CTA或MRA造影。头颈部的血管走行变异较多,血管分支、病变血管和正常血管扭曲段常发生相互重叠,很多临床患者,因多方原因呈现多个血管异常,有时病 变段较长,扭曲也较多,常规DSA的正侧位评价病变处血管有其局限性,使得腔 内介入治疗存在不确定性。不规则、扭曲性狭窄则由于显示角度的影响,使得病 变血管的诊断难以全面、准确,在保守、手术、介入等临床治疗中难以取舍。一 直以来DSA都是评判血管病变,尤其是狭窄的“金标准”,我们目前使用的带有平 板功能影像增强器的血管造影机,其后处理工作站的 3D仿真图像可以360。显示病变血管,当病变段出现不规则、偏心、夹层等狭窄时,可使我们可以通过3D 仿真图像结合常规图像,分析病变段血管的异常,客观、全面地制定下一步的治 疗方案[1-2]。 3.2 文献研究报告,应用3D TOF MRA是显示动脉瘤的首选技术,对直径5mm 以上的动脉瘤,MRA基本上能检出,造成动脉瘤漏诊的原因主要是动脉瘤较小所 致[3]。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2D-DSA成像质量稳定,合适角度可以明确反映 动脉瘤的血流动力信息,但正常血管、载瘤动脉与动脉瘤之间经常发生相互重叠,

2024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市场发展现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市场发展现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数字处理技术,去除了超出关注区域的血管和骨骼结构信息,使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血管的情况。DSA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神经血管疾病等领域,具有无创、准确、有效的优势。本文将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市场概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市场目前呈现出稳定发展态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广泛,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DSA 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DSA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率。 2. 市场驱动因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市场的增长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神经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这将推动DSA技术的需求增长。 其次,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使得DSA系统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高清晰度、高精度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血管成像,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也促进了该市场的发展。

此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具有无创伤、痛苦小、操作简便等优势,广受患者欢迎。对于参保人口而言,DSA技术也享受政府医疗保险的支付,这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需求。 3. 市场挑战与机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市场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DSA系统价格昂贵,设备购买和维护成本高。这使得许多中小型医疗机构难以承担DSA系统,限制了市场的扩大。 其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使用和操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也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成本也将影响市场的发展。 然而,市场的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将逐渐进入中小型医疗机构。此外,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DSA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为市场带来更大的机遇。 4. 市场竞争格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GE Healthcare、Philips Healthcare、Siemens Healthineers等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商。这些公司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市场还存在部分本土生产商和中小型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些厂商通过低价格、服务等方式吸引潜在客户。

2024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市场规模分析 引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一种医学影像 技术,用于观察和诊断血管性疾病。DSA通过将连续X射线成像与数字图像处理相结合,可以消除正常组织的影响,使血管更加清晰可见。在广泛应用于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血管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DSA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 前景。 DSA市场规模 目前,全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市场研究报告,DSA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并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增长。下面将从全球、地区和产品类型三个层面对DSA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全球市场规模 全球DSA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DSA市场规模有望达到X亿美元,在未来几年中保持5%左右的年均增长率。

地区市场规模 从地区角度来看,北美地区目前在DSA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归功于北美地区医疗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较高,以及对医疗技术的快速采用。然而,亚太地区的DSA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产品类型市场规模 根据产品类型,DSA市场可以分为机器型和耗材型。在这两个类型中,机器型市场规模较大,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DSA技术的不断改进,机器型产品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耗材型市场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将有更快的增长速度。 发展趋势和前景 DSA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创新、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等。以下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市场的一些发展趋势和前景: 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DSA技术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新一代DSA 系统将更加智能化、便携化,提供更高的影像分辨率和更低的辐射剂量。 2.3D DSA的应用:3D DSA是一种新兴的DSA技术,可以提供更真实、 更准确的血管图像。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3D DSA市场预计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医疗超声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医疗超声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医疗超声成像技术概述 医疗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无痛、安全、可重复、经济的 医学检查方法,是通过利用高频超声波的物理原理,以声速和声 阻抗差异为基础,产生超声图像,并对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进行 诊断和观察。医疗超声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疗学中不可或缺 的一种诊断手段。 二、医疗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 医疗超声成像技术自从1960年代被提出以来,历经了近60年 的发展。起初,它只能用于人体表浅部位的检查和分析,如妇科、乳腺等检查。到了1970年代,它才开始用于心血管、胃肠、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的检查,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进入1980年代,医 疗超声成像技术开始在神经学、眼科、骨伤科等医学领域得到应用。到了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疗超声成像技术不 断发展和完善,包括三维、四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让其成为 了非常精确的医学检查手段之一。

三、医疗超声成像技术的分类 1、传统二维超声成像技术 传统的医疗超声成像技术主要采用双维成像,又称为B型超声 成像,利用横向扫描和纵向扫描技术,可以得到人体内部的图像。它不仅可以用于定性、定位、定量地评估疾病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还可以通过测量大小、形态、数量、密度等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分析。 2、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将超声传感器沿各个轴旋转,以获取多个不 同角度的二维图像,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这些二维图像重建成一 个三维的虚拟图像,对人体的内部结构进行更为全面详细的观察 和分析。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医生的诊断准 确率,并从图像的任意角度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周围 组织关系,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可靠性。 3、四维超声成像技术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成为了临床诊断 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尤其在肝脏、心脏和甲状腺等方面的检 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分析疾病病变过程中,提供了准确的病灶位置信息,从而指导治疗和监测疗效。 超声造影的原理是在静脉内注射微小气泡后,超声波可以通过 其间隔来进行成像。这些微小气泡在血管中的分布则反映了血流量,当微小气泡受到超声波的激励时,它们就会振动,从而产生 信号,这些信号被接收器接收并转换为图像。 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可追溯至1980年代,当时的成像质量非 常低。然而在当代,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已经能够以高精度、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查。目前,超声造影技术已 经成为了医学影像学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其发展趋势也是日 新月异。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成为 了肝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基于超声造影成 像技术的肝癌治疗技术也日渐成熟,包括肝脏微泡化疗和高强度 聚焦超声切除技术等。尤其是高强度聚焦超声切除技术,已经在

肝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在不影响周边正常组织的情况下对病灶进行准确的切除。 超声造影技术在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超声波的反射信号,可以获取到心脏的几何形态和运动状态,从而为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目前,基于超声造影技术的心脏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包括心房颤动消融术、二尖瓣修复术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 尽管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成像分辨率与深度、难以检测到微小血管的问题、以及气泡寿命的控制等。随着新的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出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总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低剂量、高安全性的影像检查技术,正逐渐成为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尤其在肝脏、心脏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有望在医学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sa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DSA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1. 什么是DSA 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介 入性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脑血管、肾血管、肺血管等进行血管造影,帮助医生检测血管病变、异常和疾病的诊断。 2. DSA的原理 DSA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血管造影 在进行DSA之前,需要先在患者体内注射一种特殊的对比剂。对比剂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管系统,然后被血液携带到需要研究的血管区域。 2.数字图像采集 使用X射线机器和电子感应器对患者进行影像扫描,将血管内的对比剂映射为数字图像。 3.数字减影(Subtraction) DSA在数字图像采集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血管外的组织结构消除。首先,通过在对比剂注射前和注射后分别获取两幅图像;然后,将对比剂注射后的图像减去对比剂注射前的图像,得到的结果即为数字减影图像。 4.图像重建和显示 经过数字减影后,可以对数字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和重建,然后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数字减影图像,诊断血管病变和异常情况。 3. DSA的临床应用 DSA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脑血管病变的诊断 DSA可以提供对脑血管病变的准确诊断。包括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通过观察数字减影图像,医生可以确定病变部位、病变类型以及病变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颈动脉狭窄的检测 DSA可以用于检测颈动脉狭窄,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需要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等手术治疗。通过对数字减影图像的分析,医生可以确定狭窄的位置、程度和形态特征。 3.器官移植的血管供应评估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DSA可以评估供血血管的通畅性和血流情况,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血管吻合方式。通过数字减影图像的观察,医生可以检测供血动脉和供血静脉的血流情况,为手术操作提供指导。 4.介入治疗的指导 DSA可以提供介入治疗的指导,如血管扩张术、栓塞术等。通过DSA的准确诊断,医生可以确定治疗部位、病变类型和病变程度,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以上是DSA的原理及临床应用的相关内容。DSA作为一种准确、可靠的诊断工具,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 用价值的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及其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 DSA)相比的优势。方法对53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入院而CT疑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进行2D DSA和3D DSA检查,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及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2D DSA 诊断46例共49枚动脉瘤,占84.5%(49/58),诊断的阳性率为86.8%(46/53),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1.8%;3D DSA诊断50例共58枚动脉瘤,占100%(58/58),诊断的阳性率为94.3%(50/53),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2D DSA检出的动脉瘤中,清楚显示瘤颈者23枚,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22枚;3D DSA组清楚显示瘤颈者58枚,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56枚(P<0.05)。53例患者行2D DSA检查平均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78.32±17.39) mGy和(74.57±11.95)mL,行3D DSA检查则为(99.81±9.48)mGy和(54.15±7.05)mL(P<0.05)。结论 3D 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提供血管内治疗的最佳工作角度,并能明显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和X线辐射剂量,提高了放射防护的安全性。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成像,三维;脑血管造影术 To evaluate 3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3D打印在医疗领域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3D打印在医疗领域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3D打印技术通过数字化建模和逐层叠加的制造方式,可以快速、精确地制造出复杂的结构,给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将探讨3D 打印在医疗领域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一、医疗器械的个性化制造 传统医疗器械的制造往往是标准化的,难以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求。然而,随着3D打印技术的应用,医疗器械的个性化制造成为可能。比如,在口腔修复领域,3D打印可以根据患者口腔的具体形状和需求,定制合适的修复材料和假牙。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还减少了医生的操作难度。 二、人体器官的3D打印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器官的3D打印也逐渐成为现实。目前,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肝脏、心脏等人体器官的原型。这一突破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传统的器官移植需要等待供体器官,而且供体器官的数量有限。而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制造出合适的人工器官,从而减少等待时间和匹配难度,提高移植成功率。 三、生物打印技术的进展 除了器官的打印,生物打印技术也是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生物打印技术主要通过将生物材料与细胞的混合物打印成立体结构,实现组织和器官的再生。目前,科学家已经成功地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体皮肤、骨骼和软骨等组织。这为临床修复和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功能和外貌。 四、未来趋势

尽管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中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 确定性。首先,3D打印技术的成本和速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临床需求。 其次,质量控制和生物相容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法律和伦理问题也需要深入研究和讨论,确保3D打印技术的安全和合规性。 然而,尽管面临这些挑战,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前景依然广阔。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3D打印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个性化医疗、器官移植 和再生医学领域。这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通过个性化制造 医疗器械、制造人体器官和实现组织再生,3D打印技术将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的 变革。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技术的改进和法律的规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3D打印技术将为医疗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2023年超声诊断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超声诊断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超声诊断是医疗行业中一种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通过利用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生成人体内部的图像,用于医生诊断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超声诊断行业市场进行分析,并对其现状进行探讨。 1.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 超声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并不断扩大。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全球超声诊断设备市场总额在2019年达到了500亿美元左右,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00亿美元以上。这主要得益于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临床应用的广泛推广,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 超声诊断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端设备的快速发展,包括 3D/4D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显示效果,同时也推动了市场的增长;二是移动超声设备的兴起,由于其便携性和灵活性,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开始采用移动超声设备进行临床诊断;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超声诊断中的应用,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工作效率。 2. 市场竞争格局 超声诊断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飞利浦、GE、西门子等大型跨国医疗设备公司,以及Mindray、United Imaging等国内知名企业。这些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另外,还有一些小型企业和初创公司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或自主研发,不断推出具有特色的超声诊断设备,争夺市场份额。此外,一些互联网技术公司也开始涉足超声诊断领域,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在线诊断服务。 3. 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超声诊断行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投入成本较大,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市场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超声诊断设备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何保护患者隐私和敏感信息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然而,超声诊断行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断推动超声诊断领域的发展,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之,超声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临床应用的推广,超声诊断将在医疗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市场竞争激烈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也需要企业和相关方持续创新和合作,以实现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健康发展。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医学影像技术,无论从技术发展还是应用范围上来看,已经成 为世界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不只在于帮助 医生作出准确诊断,还在于在治疗过程中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控疾 病的进展,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创伤和风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 将会探讨医学影像技术未来的发展和当前的应用现状。 一、医学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 医学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是多方面和广泛的,涉及到硬件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这些方面的进步进一步推动 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它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硬件技术的进步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医用设备 在图像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影像 分辨率得到提高,影像质量得到改善,同时设备体积也大大缩小,使用更为方便。

2、计算机技术的革新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等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得计算机在图像处理和分析上有了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医生自动检测并识别图 像中的异常区域,提高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3、图像处理技术的进展 医学影像技术的图像处理也是日新月异的,医学图像处理技术 拥有了更深入地鉴定和分析影像,简化和优化影像,更好地展现 病理学和生理学临床信息等功能。 二、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现状 1、医学检查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检查尤 其是诊断学科比以往更加准确和快捷。软、硬、全景等多种类型 的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脑部、胸部、腹部、骨骼等诊断检查中。 2、影像引导下的治疗 对于一些小的病变,医生可以采用影像引导下的治疗方式进行 治疗,这种治疗方式被称为介入治疗。比如,通过局部放射性治 疗和局部局部介入治疗来治疗肝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3、手术导航系统的应用 手术导航系统是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医生在手 术中更好地把握病情,有效地减少了创伤和风险。手术导航系统 主要分为光学导航系统、磁共振导航系统、超声导航系统等,具 有指导精度高、精度准确等优点。 4、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DSA设备的发展特点」

DSA设备的发展特点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1923年,Berberich和Hirsh首次在人体上做了血管造影检查;1931年,Forsmann报告了心脏的X线造影;经腰部穿刺施行主动脉、颈动脉及周围血管造影的方法相继得到了报道。 20世纪80 年代,由于电视技术、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诞生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1978年,Wisconsin大学Kruger领导的研究小组最先设计了数字视频影像处理器,从而奠定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基础。该项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DSA 设备的性能不断改进,功能不断增加,DSA 设备已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系统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目前数字化平板DSA 已经取代影像增强器DSA 成为该设备发展的主流,数字化平板探测系统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为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目前DSA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数字化平板探测器的采用:DSA采用非晶硅或非晶硒数字化平板探测器,最大视野30cm ×40cm,最大分辨率3.25Lp/mm,动态数字化平板探测器具备多种输入野格式,透视和采集可达到14bit灰阶分辨率,采集速度最快30幅/秒,数字采集及数字减影采集采用1024×1024矩阵、0.5f/s至7.5f/s帧率。通用型DSA系统,一般采用大平板矩形探测器,能够满足常规检查的需要,配合多视野的转换以及可跟踪旋转功能,可满足包括心脏、外周血管、神经介入的基本需要。 导管床和C臂机架的智能控制:病床和C型臂机架运动由计算机控制,床面能够在各个方向运动,还能移出操作位方便抢救病人;悬吊式C型臂机架能够三轴联动旋转,可以对人体任意部位进行投照,可以实现 DSA的很多高级功能比如旋转DSA和步进DSA等。 DSA系统特殊功能的实现:随着平板探测器的使用,计算机计算的进步,DSA新功能不断涌现,旋转DSA、3D-DSA、步进DSA、虚拟支架功能等新功能已经应用于临床。 旋转DSA是利用血管造影机的C形臂旋转来达到检查要求的新技术,理论上可以多方位显示血管解剖。它利用C形臂的两次旋转动作,第一次旋转采集一系列蒙片像,第二次旋转时注射对比剂,在相同角度采集的两帧图像进行减影,以获取序列减影图像。旋转DSA 的优点是可获得不同角度的血管造影图像,增加了影像的观察角度,能从最佳的位置观察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异常改变。 3D-DSA是在旋转DS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旋转血管造影技术、DSA技术及计算机三维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作用原理是将二次旋转DSA采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次重建(VR)、多曲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方法主要是对病变部位进行任意角度观察,特点是能较常规DSA提供更丰富有益的影像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血管结构重叠的问题,可任意角度观察血管及病变的三维关系,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步进DSA即下肢血管造影的跟踪摄影,通过控制床面移动速度,分段采集血管造影图像,计算机减影后拼接连成整体图像。该项功能用于双下肢血管病变的诊疗。特点为对比剂用量少,显示双下肢血管并可行双侧对比,尤其适用于不宜多用对比剂的患者。 虚拟支架置入术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支架,提高血管内成形技术,扩充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取得手术成功率。虚拟支架置入系统可在有待进行支架置人的病变血管部位形象地展示支架置入的效果,模拟显示内支架置入后的情况,可以指导支架的选择。 DSA设备在程序化、自动化、人性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数字化平板探测器的使用更增进了DSA 新功能开发和使用,随着DSA设备软、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功能将日臻完

DSA的特殊功能

在CT诞生之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就很快地进人了人们的视野,并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诊断,目前已完全代替了AOT、Puck电影等,广泛地应用于介人放射工作,成为主要的导向设备及血管性疾病的诊断设备。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影像增强器已被平板探测器替代;精尖复杂的X射线系统得到简化,这就使得DSA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近几年,DSA技术的进步,使得一些新功能及特殊功能己经应用于临床。本文就一些新的特殊功能在临床应用方面作一说明。 旋转DSA 旋转DSA是利用血管造影机的C臂旋转来达到检查要求的新技术,理论上可以多方位显示血管解剖。它利用C臂的两次旋转动作,第一次旋转采集一系列蒙片像,第二次旋转时注射对比剂,在相同角度采集的两幅图像进行减影,以获取序列减影图像。旋转DSA的优点是可获得不同角度的多维空间血管造影图像;增加了影像的观察角度,能从最佳的位置观察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异常改变,提高病变血管的显示率。该技术实际上是对正侧位DSA 检查的重要补充,而旋转起始位置及方向的设定、旋转角度的设定、对比剂注射参数及总量与旋转角度匹配等都影响病变血管的显示效果,而旋转速度的大小与图像质量有关系。 对于旋转DSA的临床应用,目前主要应用于 (1)头颈部血管性病变;尤其是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应用旋转DSA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并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瘤颈,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确定; (2)胸腹部血管病变的明确诊断,尤其是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应用此项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肝脏肿瘤的供血动脉; (3)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由于能清晰显示病变,利于导管的超选择性到达病变部位的供血动脉内,减少对血管的损伤;提高了超选择性插管操作的准确性。 3D—DSA 3D—DSA是近几年在旋转DSA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旋转血管造影技术.DSA技术及计算机三维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作用原理为通过二次旋转化DSA采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次重建(VR).多曲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要显示的部位对病变进行任意角度观察,特点是能较常规DSA提供更丰富有益的影像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血管结构更迭的问题,可任意角度观察血管及病变的三维关系,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 (1)脑动脉瘤的治疗.可提高其确诊率,减少假阳性率,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载瘤动脉.瘤颈,并可提供填塞治疗的工作位。 (2)可清晰判断脑动脉狭窄。 (3)对胸、紧盆部用器肿瘤的供血动脉可清晰显示,并可显示一些异常血管的起源及走形; (4)对于腹部一些血管的狭窄及变异亦可清晰显示,并可指导介入导管的临床使用; (5)清晰显示骨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组织及病变与骨骼的关系,对栓塞治疗有利,更为外科医生提供一直观的影像,利干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使术中切除肿瘤组织更为彻底。 岁差运动 岁差运动是相对于旋转DSA的另一种运动形式,利用C臂支架两个方向的旋转,精确控制其转动方向和速度,形成了X射线管焦点在同一平面内的四周运动,增强器则在支架

3D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研究

3D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前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脑血管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了解颅内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可以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出血性疾 病的病变最大程度的了解。它也可以对缺血性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直观的 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而且还能正确评估脑血流动力学 及侧支代偿情况。对于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很好的了解病变的情况,对于制 定手术计划有很大帮助;对于需要开颅手术患者能提供各种角度观察病灶的图像,能够将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病灶的情况预先展示在术者眼前;对于血管狭窄的病人,能从各种角度观察最大狭窄程度,很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的患者将来 如需治疗,检查可提供对比的材料。数字化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仍然是目前治疗 脑血管疾病及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方面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3D全脑血管造影术临床研究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015-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概况飞利浦FD20大平板血管造影机、3D血管采集工作站、具有标 准DICOM接口、软硬盘存储、管鞘刻录系统、美国高压注射器、柯达干式激光相机、PACS整个系统采集、存储和处理图像自动化程序。 1.2 手术器械血管造影手术包1个、Y型阀1个、三通1个、脑血管造影导管2-4根(“猪尾巴”造影管、椎动脉造影管、猎人头造影管、西蒙II造影管)、导管鞘组1套(成人5F、儿童4F)、150cm超滑导丝1根(备用260cm交换超滑导丝)、高压注射器连接管1根、100-2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根据情况,如复查 的可以少用)、平衡盐500ml(地西泮 10mg备用)。如血压高的可继续使用降 压输液泵维持,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继续使用尼莫地平输液泵维持。 1.3 造影技术采用Seldinger技术。右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动脉鞘。先用 “猪尾巴”造影管(pigtail)行主动脉弓处造影,了解各血管的开口情况,然后用 5F的猎人头型或单弯造影管进入左右颈总动脉,继续可选择颈内动脉造影。于两 侧锁骨下动脉可进入椎动脉造影。行选择性造影时均应包括动脉期、微血管期及 静脉期。 1.4 造影体位左右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常规体位,头颅正侧位,患者 听眦线尽量垂直于检查台面,根据病情需要可采取特殊体位,左右双斜位(45度),或者头颅后前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2—15度),基本能满足诊断要求。必要时旋转任意角度观察,直至病变显示清楚为止。 1.5 本组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28~75岁。检查前 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反复发作15例,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及复视5例, 运动障碍、畏光、失语、烦躁不安、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丧失等51例,脑实质 血肿形成9例。所有患者均无脑血管造影禁忌证。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造影发现异常75例,诊断率93.7%。其中缺血性疾病15 例中,发现异常15例,诊断符合率100%;出血性疾病65例中,发现异常60例,诊断符合率92.3%。在造影诊断发现的60例脑血管疾病中,脑动脉瘤50例,诊 断符合率为83.3%,30例均为单发,动脉瘤大小2~25 mm,包括小型5例,中 型22例,大型3例;按动脉瘤外形分:囊形动脉瘤45例,梭形动脉瘤5例。动

3D-DSA 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优势

3D-DSA 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优势 黄荣珍;姚秀华;王儒发;岑建 【摘要】目的:评估平板探测器3D-DSA 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疑似颅内动脉瘤和其它脑血管病在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中发现或疑似脑动脉瘤的58例患者,均常规位造影(2D-DSA)后即行旋转采集,将旋转数据传送到 3D 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分析动脉瘤检出情况、瘤体及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比较3D-DSA 技术与2D- DSA 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2D- DSA 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75.00%;3D-DSA 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0%,2D-DSA 与3D-DSA 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3D-DSA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高于2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D-DSA 显示的信息量优于2D-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D-DSA 可提高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诊断率和信息量。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8)002 【总页数】3页(P195-197)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三维重建 【作者】黄荣珍;姚秀华;王儒发;岑建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介入室,广西百色 533000;广西百 色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放射科,广西百色 533000;广西百 色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放射科,广西百色 533000;广西百 色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放射科,广西百色 533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