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控制网成果书

平面控制网成果书

昆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东标段太平村车站

(YDK20+267. 100 -YCK20+460. 400)

控制网二次复测成果书

F円匸2'-丄呻

",电\

:常鞋交通三号线太

平村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恪狈魔车斑建

症騁

"■Ci*

部十月

编复审

1>工程概况

2、测量依据、复测精度总体控制 ................... 第3-6页

3、复测主要人员、仪器设备 ....................... 第6-7页

4、控制网复测整理及分析 (7)

5、控制网平差报告 ............................... 第7-13页

6、复测结论及建议 (14)

7、附件 ....................................... 第15-27页

8 外业观测记录 ................................. 第15-27页

一:工程概况

太平村站是昆明地铁3 号线工程的中间站,位于太平村东侧东绕城连接线和规划路交叉口西北角地块内,沿东绕城连接线北侧呈东西向布置。车站主体结构标准为地下二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长

193.3m, 标准段宽24.6m, 有效站台长度120m 。总建筑面积11294m 2,主体建筑面积9591m 2,附属建筑面积1703m 2。本次工程含有1个出风口,4组风亭。C 号出入口(车站主体北侧)向东开口,平行于东绕城连接线并临近规划路设置;1 号风亭位于车站主体西南象限,由机械风亭和新风亭组成;2 号风亭位于车站主体东南象限,由战时新风亭组成;3 号风亭位于车站主体东北象限,由排风亭和活塞风组成。4 号风亭位于车站主体西北象限,由战时排风亭和活塞风亭组成。车站C 号出入口及3、4 号风亭需拆迁云南铝加工厂和昆明租赁公司部分厂房。

二:测量依据、复测精度总体控制:第三方测量交给的控制桩的数据是采用GPS 定测的坐标资料,根据设计交桩情况及昆明轨道地铁工程测量管理办法和现场的地形条件和当前工程进度要求情况,我项目部采用尼康DTM-352C 2〞仪器对全段控制桩和相邻标段的连接控制桩进行两月一次的四等导线和复测。用DSZ2 水准仪+FS1 测微器对管段内和相邻标段的水准点进行二等水准复核测量。利用坐标返算法求得相邻切线控制桩的间距和坐标方位角、偏角,和设计交给的控制桩资料进行对比,验证是否有误或是否超限。

测量依据和精度要求

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 GB50308-2008 ) 3《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地铁工程测量工作管理办法》⑴ 《平面控制网复测精度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平面控制网采用昆明地铁平面坐标系统,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 GB50308-2008 )中精密导线精度要求施测及成果处理。平面控制从两个精密控制点D068 、D067 作为起始

点、通过D305 , D065加密点S2,三点附合到精密控制点D302、D303上。利用全测回法对左、右角各测6个测回,测距往返观测各4个测回法测量以检查平面控制点的正确性。其中D068,

D067,D302,D303 MBD320 是和中铁18局共用点位。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注:1、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12 ;

1.1精密导线测量方法:

1.2测量前设置各项参数,并输入温度、气压。

1.3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小于

±4"。

1.4左、右角各测一测回后,按照120。变换仪器及棱镜方位,且各测回间不得大于土6〃。

1.5前后视边长相差较大,盘左观测时长边调焦,短边不调焦;盘右观测时短边调焦,长边不调焦。

1.6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内2C值不得大于13〃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不得大于土9〃。

1.7距离测量:每边往返各测2个测回,一测回中读数间较差小于4mm ,单程各测回间较差小于6mm ,往返测距较差小于2倍的标称精度

(a+bD )。

1.8精密导线测量数据处理

1.9外业数据由两人以上整理无误后用于成果计算。

1.10水平距离经过加常数、乘常数修正后,用于成果计算。

1.11精密导线测角中误差小于M —1 [f r ]。

\ N R

1.12内业计算中数值取位:观测值及修正值0.01 〃,坐标、边长及改正数0.1mm。

1.13精密导线测量成果计算采用南方平差易2005进行处理。

⑵《高程控制网复测精度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高程加密控制网复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复测相邻标段的水准点间的高差,采用附和水准从精密点BMT320 开始经过D065终点到D064,往返测。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A°M △应满足二等水准的规

定,小于或等于1mm。

M △按下列公式计算:

“ /1

M L]

式中:△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 ------ 测段长(km);

n——测段数。

本标范围内不涉及跨河水准测量,因而本技术设计文件中关于水准测量的所有内容不包括跨河水准测量。

除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M △)检查外,本次水准

复测满足如下表所示“往返测高差较差限差、高差闭合差限差以及和原有高差成果的较差限差”的要求。

注:表中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

km。

单站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咼程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观测时,视线长度w 50m,前后视距差w 1.0m,前后视距累积差

w3.0m,中丝视线高度》0.55m, <2.80m ;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

w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w 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w i.Omm ;观测时,按奇数站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偶数站时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每一测段应为偶数站。

一组往返测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互

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外业数据由两人以上整理无误后用于成果计算。内业数据数值取位:往返距离总和0.01km,各测站高差0.01mm,水准点高程0.1mm。水准平差采用手工平差。

三:主要参加人员

本次复测由项目部组织,北京铁城监理有限公司测量专监参加

四:仪器设备

平面控制网测量尼康352C型全站一台;测角为:2.0〃、测距标称精度为:(1.5+2D ) mm ;设备使用前已自检合格,且在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范围内。

二等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苏光DSZ2水准仪+FS1平板测

微器,配套木质铟钢尺,所用水准测量仪器均经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表2

五:测量结果整理和分析

1、设计院所交精密导线控制网施测精度符合要求,满足施工需要,可以直接作用。

2、设计精密点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设计交桩点按设计资料放线。

3、设计水准点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进行复测,均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内均满足精度要求,可以直接使用。

六:导线网复测平差报告

控制网平差报告

[控制网概况]

计算软件:南方平差易2005

2.50(s)

平面控制网等级:国家四等,验前单位权中误差:

已知坐标点个数:4

未知坐标点个数:3

未知边数:4

最大点位误差[S2] = 0.0079 (m)

最小点位误差[D305] = 0.0065 (m)

平均点位误差=0.0072 (m)

最大点间误差=0.0101(m)

最大边长比例误差=44127

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2.34 (s)

[边长统计]总边长:1151.158(m),平均边长:287.789(m),最小边长: 127.068(m),最大边长:384.536(m)

序号:<1>:附合导线

路径:[D302-D303-D065-S2-D305-D067-D068]

角度闭合差=-2.09(s),限差=土5.59(s)

fx=0.005(m),fy=-0.023(m),fd=0.024(m)

总边长[s]=1151.158(m),全长相对闭合差k=1/48248,平均边长

=287.789(m)

[起算点数据表]

[方向观测成果表]

[距离观测成果表]

[平面点位误差表]

平面点间误差表]

[控制点成果表]

控制点坐标对照表]

导线点位布置图

二等水准复测计算成果表

日期:/。・36测量监理工程师:

水准成果对照表 点名

设计 本次测量 采用 BMD320

1923.241 1923.241 1923.241 MBD065

1921.034 1921.0358 1921.0358 MBD064 1917.7560 1917.7560 1917.7560

.uLLLL 出 土比比風 灶上比 BMD320 L L L L L L U L L L L L BMD065 JK L LL ・ -LLLLL -LLLLL. ^.ULLLL* L 匚 LLL - BMD064

七:测量结果整理和分析

1、第三方测量所交精密导线控制网施测精度部分符合要求,部分产生位移需要改正,改正后满足施工需要,可以直接作用。

2、设计精密点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设计交桩点按设计资料放线。

3、设计水准点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进行复测,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均满足精度要求,可以直接使用。

八:附件:

1、测量仪器检定证书

2、测量人员证书

九:外业观测记录。

1.水准测量记录

2. 导线测量记录

控 制 网 平 差 报 告

控制网平差报告 [控制网概况] 计算软件:南方平差易2005 网名:成都学院1-6教导线网 计算日期:2014-07-02 观测人:赵磊 记录人:薛佳丽 计算者:薛佳丽 检查者: 测量单位:成都学院测绘工程一班 备注:第六小组 平面控制网等级:国家四等,验前单位权中误差:2.50(s) 已知坐标点个数:2 未知坐标点个数:8 未知边数:9 最大点位误差[D] = 0.0118 (m) 最小点位误差[B] = 0.0068 (m) 平均点位误差= 0.0109 (m) 最大点间误差=0.0102(m) 最大边长比例误差= 53 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1.88(s) [边长统计]总边长:1211.146(m),平均边长:134.572(m),最小边长:51.705(m),最大边长:262.760(m) [闭合差统计报告]

高程网平差 -------------------------------------------------------------------- APPROXIMATE HEIGHT -------------------------------------------------------------------- No. Name Height(m) -------------------------------------------------------------------- 1 A1 500.0000 2 A2 499.6860 3 A3 499.3690 4 A4 499.2295 5 B1 497.9570 6 B2 497.1505 7 C1 495.7295 8 C2 495.0625 9 D1 495.5515 10 D2 494.9110 11 E1 494.5825

控制网测量成果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复测依据及采用的技术标准..................................................... - 1 - 三、测量时间及围 ..................................................................... - 3 - 四、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 ............................................................. - 3 - 1、参加复测人员................................................................... - 3 - 2、仪器设备 ........................................................................ - 4 - 五、外业数据采集 ..................................................................... - 4 - 1、复测前的准备工作 ............................................................. - 4 - 2、观测作业基本要求 ............................................................. - 4 - 3、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 .......................................................... - 6 - 4、与相邻标段的衔接 ............................................................. - 6 - 六、业处理及分析 ..................................................................... - 6 - 1、坐标系统及控制点 ............................................................. - 7 - 2、观测文件 ........................................................................ - 7 - 3、基线解算 ....................................................................... - 10 - 4、基线检查 ....................................................................... - 22 - 5、平差后坐标 .................................................................... - 23 - 6、控制点高程复测............................................................... - 25 - 七、成果精度说明 .................................................................... - 27 - 1、基线处理 ........................................................................... - 27 - 2、自由网平差 ........................................................................ - 28 - 3、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 28 - 4、控制点高程精度.................................................................. - 28 - 八、复测结论.......................................................................... - 28 - 附件1:人员资质证书 (21) 附件2:仪器鉴定证书 (22) 附件3: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表 (32) 附件4:控制点复测加密线路示意图 (35)

陕铁院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陕铁院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一、项目综述 为了满足陕铁院百年规划发展的需要,受临渭区陕铁院委托,铁院测绘第七队承担控制网任务,为使该项任务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测量技术设计书陕铁院主校区处于渭南市临渭区站北路东段,东临尤河,南面南源黄土区域,西向临渭区主城区,北靠渭河,与占地340余亩的测绘实训基地相距1公里。为将陕铁院校内测量实训基地与测绘综合实训基地连为一体,以进一步拓宽实践教学的条件,同时也为了满足临渭区经济发展的规划需要,为此,陕铁院测绘工程系,决定应用全站仪对全校进行图根控制网。 该图根测量平面控制网选点已由测绘第七队先期完成,全网待测点共计5点,联测已知大地点2,共计7点,控制网联测按附图实施. 该联测已知点为: 已知点坐标 点号X Y H B3 3817842.416 200031.275 381.811 A5 3817921.840 200035.637 381.005 其中B3位于该校医务室台阶3米处,A5点位于A楼与家属院之间道路中,距离A楼西北角24米处。 二.技术依据及精度指标 该网设计联测图采用闭合导线布控,全网共6个测站,以已知边A5-B3为起始边 1.技术依据:《控制测量规范》 2.精度指标: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 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确立该区域详细宏观平面图,为 该校规划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南京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南京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3.

控制网技术设计

东山煤矿控制网技术设计说明书 一、基本说明 1、建控制网的目的 为东山煤矿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提供控制点。 2、作业范围 东山煤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面,北到牛驼寨、太钢东矿,南到到煤院、南坪头,东到石人梁、东家凹,西到建设南路、建设北路。东西约7公里,南北约12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 3、测区概况 测区属城市近郊,村庄较多,通视条件差,东部为高山区,西部较平坦,交通便利。 4、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经度及高程系 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4°。 高程系采用1985年黄海高程系。 5、执行《规范》 GB/T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二、水准网说明 (一)网形说明 1、等级及原因 东山煤矿为中型煤矿,水准网等级确定为四等。 2、所用已知点及数据

测区西部有三个已知水准点,其数据为: 点名等级高程高程系太铁公安局二815.832 1985黄海高程系火车站二807.834 制镜厂二807.471 经实地踏勘,标石保存完好,可以利用。 3、网型 画上网型 第一条四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约为20公里,第二条长度四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约为35公里,均不超过150KM ,符合要求。

4、点数 1)已知点 3个,已知点数量能够满足要求,分布合理。 2)未知点 16个 5、联测平面点个数 6个 (二)水准点标石说明 (三)水准仪、水准尺、尺垫说明 1、水准仪、水准尺选择说明 水准网为四等水准网,选用DS3光学水准管式水准仪,配合区格式木质水准标尺,以及配套尺垫。

2、水准仪检校的项目与限差 1)检视 ①仪器外表、制、微动机构的检视 查看仪器有无锈蚀、螺钉是否松动、缺失。各螺旋转动是否平稳、均匀,松紧是否适当。 ②望远镜、水准器的检视 查看望远镜视场亮度、成像清晰度、水汽、霉污、划痕等,查看十字丝分划板位置是否正确、线条粗细、均匀情况、调焦透镜滑动是否平稳、目镜调焦是否晃动。查看水准器是否松动、气泡扩大;水准器格线颜色有否脱落等情况。 ③读数系统的检视 查看读数显微镜内亮度是否均匀、成像是否清晰;查看光学零件有无水汽、霉污等情况。 ④三脚架的检视 查看三脚架架头与架腿连接是否牢固、架腿有无损坏,各螺旋是否起作用。 2)水准仪的检校 ①圆水准器轴的检校 ②十字丝的检校 ③i角的检校。 小于等于20秒 (四)水准外业观测说明

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从化至东莞高速公路工程十三标段 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一、任务内容 1、由于本标段桥梁已准备进入施工上部结构及部分路基已成形, 加上近来连续受雨水天气影响,部分导线水准点存在不同程 度的破坏,影响测量精度、施工,所以对本标段水准点及导 线点进行复测、加密,以便于后期施工测量控制工作。 2、本次测量复测工作于2013年4月14日开始,4月26日完成。 参加复测人员均由测量监理及其他四名测量人员组成。 3、本次水准复测加密, 分二条线,第一条以原设计水准点 GE32(12标界内)联测到水准点GD156-1(原设计给的点东深 二路桥上).从中根据施工控制所需在本标段内加密施工水准 点.总计24个点,其中第一条线加密新点9个,原有水准点8 个;第二条以水准点GE33为起点和终点的闭合水准网,围绕 塘厦互通共计7个水准点。 4、本次导线加密复测,分二条线,第一条以原导线点GE32和 GE33为起始边,中间加密复测ZX2、K3、K5、K6、K7-1、 GE37-5、GE37-2、GE37-4、GE37-3、GD33-1、K9 、FG8、 GD33-2共13点,附合至原导线点GD156-1和GD155-1;第 二条以主线导线点GE32和GE33为起始边,中间加密复测 ZX2、K3、TX1、TX6、GE36-4、K4-1、K4共计6个点,闭 合至主线导线点GE33。 二、主要作业技术依据及其成果分析。 导线测量及水准测量严格根据《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中一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对测量成果整理并进行导线平差计算后,测量精度导线符合一级导线、水准符合四等水准精度

要求(精度数据见后面各表:主线进行的近似平差,其中测角闭合差12.93″<10√15=38.73″,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22406,小于允许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5000。塘厦互通进行的严密平差,其中测角中误差为3.3″<5″,相对闭合中误差为1/198943,小于允许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5000。主线的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为38.0mm<20√4.874=44.15mm,每千米权中误差为17.213mm,塘厦互通闭合水准闭合差为9.5mm<20√5.006=44.748mm,每米权中误差为4.246mm)。计算成果制成成果表,以便以后施工测量控制使用。 三、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 导线测量仪器为中维ZT80R+全站仪精度要求等级2"。水准测量采用黑白双尺法,仪器采用索佳C32Ⅱ及双面黑红面3米板尺。全站仪及水准仪分别委托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鉴定,鉴定结果见仪器鉴定文件。 四、复测结果 附件: 1.导线点测量记录表(共7页) 2.全站仪测角、测距记录表(共25页) 3.导线点平差计算表(共2页) 4.导线点成果表(共1页) 5.导线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共2页) 6.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共16页) 7.附合水准路线各点高程计算表(共1页) 8.水准点成果表(共1页)

高速公路首级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XX高速公路XX段XX合同段 首级测量控制网复测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核: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 二、测量标准及依据 (1) 三、测量时间 (1) 四、测量控制网坐标系统 (1) 五、测量范围 (2) 六、测量人员配置 (2) 七、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3) 八、测量控制网网型布置 (3) (一)、平面控制网网型布置 (3) (二)、高程控制网网型布置 (4) 九、测量控制网技术精度指标 (5) (一)、平面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5) (二)、高程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8) Ⅰ、几何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8) Ⅱ、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指标 (9) 十、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 (10) (一)、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原理 (10) (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精度分析 (11) (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与四等水准测量的限差值比 较论证 (12) 十一、内业数据处理与结论 (14)

(一)、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 (14) (二)、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 (14) (三)、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 (15) (四)、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 (15) (五)、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内业数据处理 (17) 十二、首级控制网成果表 (18) 十三、附件 (21) (一)、二航局测量中心测量资质证书 (21) (二)、人员资质证书 (21) (三)、仪器鉴定证书 (21) (四)、GPS内业解算报告 (22) (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手簿 (22)

一、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起点(桩号YKXXXXX,ZKXXXX),与A1合同段终点顺接,位于XXXX隧道内,路线由南向北,经XXX,穿XXX隧道,后沿XX左侧布线,经XX,穿XX隧道,终点位于XXXXX村(桩号YK72+760,ZK72+733.753),路线全长8.330933公里(以右线计,其中:YK69+180.079=K69+186.646里程减短6.567米)。路基宽度24.5m,设计时速80km/h,采用四车道标准。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 本标段区域内交通较为便利,沿线主要的公路有省道XXXX,县道XXX以及其他县乡道路等,但本项目工程穿越山岭,村庄及农田,总体位于低山地貌区,地势南部地,往北逐渐升高,坡地天然坡度一般在20°~45°,地貌中多夹有河流阶地、山间河谷、谷地及小盆地等,地形较复杂,对控制网的施测造成一定的难度。 XXXXXX的建设可构筑XXXXX的最便捷通道,将进一步完善XXXX高速公路网,强化XX经济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协助,有利于加强山海协作,有利于构筑XXX旅游快速交通网,推动省际旅游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带动作用。 二、测量标准及依据 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2.《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6.国家其他相关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7.本工程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及平高控制网成果资料 三、测量时间 平面控制网:2014/8/14~2014/8/17 高程控制网:2014/8/18~2014/8/26 四、测量控制网坐标系统 1、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坐标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3、中央子午线:118:00

控制网复测总结报告

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精密控制网复测总结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核: 技术负责人: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 2014年5月

目录 1 完成任务情况 (1) 1.1 任务来源 (1) 1.2 测区概况 (1) 1.3 工作内容 (2) 1.4 执行的技术依据及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2) 1.4.1 执行的技术依据 (2) 1.4.2 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2) 1.5 施测单位 (3) 1.6 完成工作的起止日期 (3) 1.7 完成的工作量与相邻标段联测的桩点 (3) 2 坐标系统及巳有资料利用情况 (5) 2.1 坐标系统 (5) 2.2 巳有资料利用情况 (5) 3 复测方案执行情况 (5) 3.1 仪器检定 (5) 3.2 精密控制网复测 (5) 3.3 GPS观测操作及手簿填写 (6) 3.4 GPS网数据处理 (7) 3.5 水准复测 (8) 3.5.1 水准点的观测 (8) 3.5.2 水准复测数据处理 (8) 4 项目质量检查 (9) 5 提交的成果资料 (9) 6 附件 (9) 附件1:CP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10) 附件2:CPI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13) 附件3:三等水准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20) 附件4:水准网闭合差 (24)

1 完成任务情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中铁二十五局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对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测量工作的要求,对本标段的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及三等水准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工作。 1.2 测区概况 新建九景衢铁路江西段JQJXZQ-2标。起讫里程为DK15+700~DK66+100,正线长度50.4km。本标段共有特大、大中桥梁28座19.207km,框架式小桥3座59.37m;隧道6座4.078km;盖板涵5座241.86横延米,框架涵120座2789.37横延米,倒虹吸6座156横延米;路基27.3km,挖方147.67万方,填方237.14万方;本标段设都昌、油墩街2个站。1.3 工作内容 依据2014年4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员所交的控制点以及成果表: ⑴CPI点成果表; ⑵CPII点成果表; ⑶三等水准点成果表。 以上成果表见附件(设计院交桩表),其中CPI014-1、CPI016-1、CPI021已被破坏;CPI018-2周边环境改变(遮挡),不满足摆仪器的条件;以上四个点不是重要桩点,且附近有其他桩点,与设计院沟通后无需补桩。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

南水北调影响区北汝河1标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制 河南省水利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一、工程概况 北汝河系淮河流域沙河一级支流,发源于豫西伏牛山区嵩县外方山跑马岭,流经河南嵩县、汝阳、汝州、郏县、襄城等县市,在襄城县丁营乡崔庄村岔河口汇入沙河,流域面积6080km2,干流河长250km。北汝河与南水北调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山区支流建有玉马、虎盘、安沟、马庙、腾口、涧山口等6座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25km2。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修建,造成北汝河及其邻近支流在洪水期间相互串流。北汝河串流片南起岭湾北沟南侧,北至北汝河北侧,区域内包括北汝河、石河两条交叉河流和岭湾北沟、肖楼北沟两个左岸排水,总干渠以上流域面3926.03km2,其中石河、岭湾北沟、肖楼北沟属宝丰和郏县设计渠段,北汝河属于北汝河属于倒虹吸设计段。 根据南水北调总干渠与北汝河、石河交叉断面附近河道现状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本次治理的重点是解决防洪排涝标准低、河道行洪断面不足险工段危机岸边村庄安全、水利排水设施缺乏及生产桥水毁严重的问题。 1、根据工程规划,对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北汝河两岸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堤防加固段河道桩号为83+750~81+250,加固堤防总长度为4.39km,其中左岸2.05km,右岸2.34km。堤防加固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防工程等级为4级。 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和加固左、右堤防长4.39km,右岸险工护岸长900m、新建西王楼排涝闸1座、新建引汝大牛灌渠闸1座、穿堤涵洞3座、

临时工程等。 3、工程施工范围:自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2.5km,河道桩号83+750~81+250. 二、复测的目的 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三、复测的内容 我标段主要复测范围为桩号:自总干渠交叉断面以上 2.5km,河道桩号83+750~81+250。 本次复测内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和高程控制网测量,其中需校核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点5个。 另外,为满足施工过程测量放线的需要,项目部又增加了一些现场控制点,加密控制点的点号分别为:北岸B1至B5(有五个点),南岸:N1-N7,共17个控制点,这些控制点的测量成果将一并在此成果报告中上报。 四、加点布设原则 (1)周围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 ;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 (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5)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便于以后进行施工放样工作。 (6)控制点按照每200-300米在征地范围线内沿左边加密,并在通视情况不好的地方再加密控制点。保证工程施工放样的需要。 五、埋石 在土基上,下挖深度不小于0.5米、直径不小于0.3米的坑,坑内浇筑砼,中间埋设一根Φ16左右钢筋,钢筋上端高出砼面5毫米,并刻划“+”,在砼面上用红漆标注点号。 六、复测及加密控制点工作量 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预计此次平面复测的工作量为外业数据采集2-3天,内业数据处理2天。高程控制网复测工作量为外业数据1-2天,内业数据处理2天。

国家平面控制

2.1.1 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四个等级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常规方法有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 1.三角控制网 三角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三角形且扩展成网状,称为三角网,如图2—1所示。三角形连接成条状的称为三角锁,如图2—2所示。在控制点上,用精密仪器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测定出来,并测定其中一条边长,然后根据三角公式解 2-1三角网 2-2三角锁 算出各点的坐标。用三角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三角点。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三角网,称为国家平面控制网。按控制次序和施测精度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布设原则是从高级到低级,逐级加密布网。一等三角网,沿经纬线方向布设,一般称为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设在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等、四等三角网是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以满足测图和施工的需要,如图2—3所示。 2.导线控制网

导线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扦一系列控制点,将相邻点连成直线而构成折线形,称为导线网,如图2—4所示。在控制点上,用精密仪器依次测定所有折线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 解析几何的知识解算各点的坐标。用导线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三角网时,当某些局部地区采用三角测量有困难的情况下,亦可采用同等级的导线测量网代替。 导线测量也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其中一等、二等导线,又称为精密导线测量。 2-3国家平面控制网 2-4导线网 图根平面控制网为满足小区域测图和施工需要而建立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小区域平面控制网。小区域平面控制网亦应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建立。测区范围内建立最高一级的控制网,称为首级控制网;最低一级的即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首级控制与图根控制的关系见表2—5。 直接用于测图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图根点的密度取决于地形条件和测图比例尺。如下表2-6

平面控制网成果书

昆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东标段太平村车站 (YDK20+267. 100 -YCK20+460. 400) 控制网二次复测成果书 F円匸2'-丄呻 ",电\ :常鞋交通三号线太 平村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恪狈魔车斑建 症騁 "■Ci* 部十月 编复审

1>工程概况 2、测量依据、复测精度总体控制 ................... 第3-6页 3、复测主要人员、仪器设备 ....................... 第6-7页 4、控制网复测整理及分析 (7) 5、控制网平差报告 ............................... 第7-13页 6、复测结论及建议 (14) 7、附件 ....................................... 第15-27页 8 外业观测记录 ................................. 第15-27页

一:工程概况 太平村站是昆明地铁3 号线工程的中间站,位于太平村东侧东绕城连接线和规划路交叉口西北角地块内,沿东绕城连接线北侧呈东西向布置。车站主体结构标准为地下二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长 193.3m, 标准段宽24.6m, 有效站台长度120m 。总建筑面积11294m 2,主体建筑面积9591m 2,附属建筑面积1703m 2。本次工程含有1个出风口,4组风亭。C 号出入口(车站主体北侧)向东开口,平行于东绕城连接线并临近规划路设置;1 号风亭位于车站主体西南象限,由机械风亭和新风亭组成;2 号风亭位于车站主体东南象限,由战时新风亭组成;3 号风亭位于车站主体东北象限,由排风亭和活塞风组成。4 号风亭位于车站主体西北象限,由战时排风亭和活塞风亭组成。车站C 号出入口及3、4 号风亭需拆迁云南铝加工厂和昆明租赁公司部分厂房。 二:测量依据、复测精度总体控制:第三方测量交给的控制桩的数据是采用GPS 定测的坐标资料,根据设计交桩情况及昆明轨道地铁工程测量管理办法和现场的地形条件和当前工程进度要求情况,我项目部采用尼康DTM-352C 2〞仪器对全段控制桩和相邻标段的连接控制桩进行两月一次的四等导线和复测。用DSZ2 水准仪+FS1 测微器对管段内和相邻标段的水准点进行二等水准复核测量。利用坐标返算法求得相邻切线控制桩的间距和坐标方位角、偏角,和设计交给的控制桩资料进行对比,验证是否有误或是否超限。 测量依据和精度要求 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 GB50308-2008 ) 3《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地铁工程测量工作管理办法》⑴ 《平面控制网复测精度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平面控制网采用昆明地铁平面坐标系统,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 GB50308-2008 )中精密导线精度要求施测及成果处理。平面控制从两个精密控制点D068 、D067 作为起始 点、通过D305 , D065加密点S2,三点附合到精密控制点D302、D303上。利用全测回法对左、右角各测6个测回,测距往返观测各4个测回法测量以检查平面控制点的正确性。其中D068, D067,D302,D303 MBD320 是和中铁18局共用点位。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滨江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工程控制网课程设计(实习报告)院系滨江学院大气遥感系 专业测绘工程 学生姓名吕建波 学号20082350009 指导教师薛丰昌 职称副教授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吕建波 20081350009 (一)作业目的及任务范围 本次主要是针对大三下学期进行的精密水准仪控制网测量实习完成的基础上展开的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书。本次测量完成建网任务和提交1:500地图。在测区建立统一的具有足够精度密度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布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滨江楼区域二级导线二等水准。另外,还要依据布设好的控制网实地埋设钢钉,并做好标记。 (二)测区概况 1 地理概况 本测区地点位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位于浦口区龙王山脚下。测区内主要有学生宿舍楼及食堂。所选测区植被较少,地势平坦。北侧至测绘路,南侧至遥感路,西侧至地信路,东侧至防雷路。 2 交通情况 测区的主要交通状况校园紧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道路相连,交通比较便利。 3 气候条件 测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在年际、季节之间差异较大,丰枯明显,降雨量分布不均,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2.2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夏季气温较高,一般在30℃左右,冬季较为寒冷。 4现场踏勘报告 通过图上设计后,选择出最佳方案后,对测区进行了现场踏勘。包括对原有测量成果的检查和现在所选控制点间通视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现场的踏勘,发现所选用的已知点标石保存完好,可以用于施测。且部分控制点之间由于通视不够或其它原因,需要进行架觇标。同时由于考虑到点的保存问题,控制点的标石建设的情况不同予以记载。对费用的需求再次进行估算,工作量和人员的需求也做一定的估算。 (三)已有测绘资料成果及利用 1 平面控制 本测区有已知的控制点六个:NXD102, NXD153, NXD108, NXD106, NXD098, NXD161, NXD039,均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实测提供。造

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7.4.1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1.编制目的 保证陕西榆能横山煤电一体化项目2×1000MW机组电厂输煤系统建筑安装工程(D 标段)的施工质量和满足工程进度要求,指导本项目工程的测量施工。 2.编制依据 本工程设计招标图纸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施工准备 3.1.人员组织 由项目施工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业主提供的首级坐标控制点、原始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各级轴线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测量小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由测量工程师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人员人数(名)工作职能 测量工程师 1 工程施工进度,技术方案的编制实施,施工质量措施,“三检”制度实施,技术资料的编写和报验,及测量放线工作 测量放线员 3 测量放线工作3.2.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测量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及设计说明的阅读和现场踏勘,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工程建筑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工程建筑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的各项尺寸,它是整个过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坐标点及高程,对比工程结构图纸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两者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3.3.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至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序号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 1 全站仪DTS-660 台 2 2 光电经纬仪DT/102c 台 2 3 水准仪DZS3 台 3 4 皮尺50m 把 2 5 水准标尺3m 组 2 6 塔尺5m 组 4 7 盒尺5m 把 3 8 棱镜组 2 4.测量原则和要求 4.1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 (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现场施测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场区控制网及轴线控制网工作完成后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上报的工作制度。

精密控制测量网报告2

海沧货运通道Ⅱ标段测量控制网复测报告 测量: 计算: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五年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技术依据及工作内容 (1) 2.1技术依据 (1) 2.2 工程范围 (1) 2.3 工作内容 (1) 3 .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 (2) 4.平面控制网测量 (2) 4.1 平面控制网复测、加密实施 (2) 4.2 观测数据后处理及其精度分析 (3) 4.2.1 基线向量异步环闭合差 (3) 4.2.2重复基线较差 (4) 4.3 加密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4) 5.高程控制网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高程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高程控制测量主要限差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高程控制测量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高程控制测量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2 高程控制测量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提交的成果资料 (5) 7.复测加密结论 (7) 8.附件 (7) 8.1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平差报告。 (7) 8.2 GPS、高程联测示意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程概况 2.技术依据及工作内容 2.1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 10054-2010); 2.2 工程范围 2.3 工作内容 1、平面控制网: (1)新埋设加密控制点7个(FL01、FL02、FL03、FL04、FL05、FL06,FL07); (2)复测设计院交CPII控制点4个(FL8、FL13、FL14、FL15、),联测新加密控制点7个,共计11个控制点。 2、高程控制网: (1)新埋设加密高程控制点 4 个; (2)联测设计院交高程控制点 5个共计 9 个。 3、本次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过程中,加密点按公路是三等GPS 点精度施测;高程控制网包括联测水准路线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

控制测量报告(精选10篇)

控制测量报告(精选10篇) 控制测量报告第1篇 1、测区概况 位于玉溪市江川县江城镇,二等水准测量控制点大多布设在公路旁,控制网布设在江城镇附近公路及山地上,二等水准测量控制点大多布设在公路旁,位于公路(翠大线)边上的控制点,地势平坦,在这些点的附近多为房屋和农田,视野比较开阔,通视情况比较好,但是来来往往车辆较多,观测过程中对仪器影响很大,四等导线测量(五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控制点大多位于山上,位于山上的控制点,由于有些树长高了,通视情况不是很好,观测的时候找目标不是很好找,大多地方路形崎岖,路面滑,实习过程中,天气太热,对仪器也有很大的影响。 控制点大多是用水泥钉和埋石做标识。二等水准测量控制点K27位于IJ107与IJ106间去抚仙湖的路旁,IJ107、IJ106、IJ105均在翠大线路,K24附近有一个财神庙,13G和13F旁边有一个水池,14T在一个山包上的一个大石头上,用水泥钉做标石。四等导线测量(五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控制点CH5位于山头上,CH18位于一个山头上小路间,水泥钉做标石,J7位于大路边的山头上的石头上,14A位于上山头上松树旁,M5位于两棵树间,埋石做标石,K22位于一个山包上的石头上,电杆旁,水泥钉做标石,IJ104、IJ105、IJ106、IJ107均位于翠大线旁,水泥钉做标识。

2、组任务 (1)到实习基地找到已布设好的控制点; (2)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测水准仪的i角误差以及全站仪的水平度盘的2C值和竖直角的指标差; (3)四等导线测量(五等三角高程测量),需测水平角、竖直角、平距,通过数据计算出三角高程及水平角。 (4)二等水准测量,需测出各段高程、视距。二等水准测量线路:线路2(6):14T(起点)、13F、13G、K24、IJ105、IJ106、IJ107、K27(终点)。 导线网(三角高程网):线路2(6):闭合环4(3):CH5(起点)、CH18、J7、14A、M5、K22、IJ104、IJ105、IJ106、IJ107(终点)。 3、个人完成任务 二等水准测量:外业:往测我观测了一站,记录了一站,计算了一站,用皮尺拉距离拉了两站,返测观测了一站,记录了一站,计算了一站,扶尺扶了一站; 内业:完成了水准网平差(平差报告和网图)。 四等导线测量(五等三角高程测量): 外业:我观测了两站,记录了三站,计算了两站;内业:完成了三角高程平差(平差报告和网图),导线平差(平差报告和绝对误差椭圆及网图)。

施工方案-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成果)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秭归县九里移民安置小区功能完善项目共有5 条道路系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各条道路分别为:九里二路全长195米,红线宽26米,车行道宽15米;建东大道全长764.55米,红线宽32米,车行道宽22.5米;迎宾路全长1940米,九里二路至陡茅路红线宽13米,陡茅路至杨贵店桥头红线宽15米,杨贵店桥头至止点红线宽18米。陡茅路全长370米,红线宽18米,车行道12米;二圣路全长151.39米。五条道路总长3421米。 2、设计提供测量点位 根据建设单位按设计人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GPS—E级点共7个,其点号分别为:GPS1、GPS3、GPS4、GPS8、GPS9、GPS10、GPS11。二、测量方案 1、测量现有资料 平面坐标资料:按照业主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控制点,因各点位之间有部分不能相互通视,施工过程无法进行,所以按照现场仅有通视条件,将首尾已知点GPS1、GPS8、GPS10进行了联测,并按照施工要求在中间各施工段进行了加密,其加密点编号分别为:JM1、JM2、JM3、JM4、JM5、JM6、JM7、JM8、JM9、JM10、JM11。 高程资料: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E级点,选择 GPS8为基准点,进行闭合和附合测量。 2、测量依据

施工图纸:a、建东大道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 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b、九里二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c、迎宾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d、陡茅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e、二圣路路线平面图、路线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竖曲线表。规范依据:a、《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2008), 该规范中相关测量章节内容。 3、平面控制测量 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2008) 5.2.6导线测量之规定,进行布点测量。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首级控制(交桩点) 测量、复核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经实测数据进行平差,其结果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s/:S=1/3H57,测量成果详见后附件A。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5.2. 6—1 4、高程控制测量 按照由建设单位提供的GPS8点黄海高程点为基准点,分两个布点 方案,方案一:由GPS8点开始沿陡茅路至迎宾路交叉路口至九里二路再至建东大道最终闭合至GPS8点,为满足施工过程需要,方案一沿途共加密25个永久水准点,基本能保证施工过程中不被破坏;方案二由GPS8沿陡茅路至迎宾路向东至杨贵店再至二圣路、福利院门口终点,为满足施工需要沿途加密21个永久水准点,能保证施工过程中不被破坏,直至竣工验收均能使用该水准点。按照方案一和方案二现场实测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技术设计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技术设计 测绘信息网 §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1.三角网1)网形 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位1,2,,使互相观测的两点通视,把它们按三角形的形式连接起来即构成三角网。如果测区较小,可以把测区所在的一部分椭球面近似看做平面,则该三角网即为平面上的三角网。三角网中的观测量是网中的全部方向值,图1-4中每条实线表示对向观测的两个方向。根据方向值即可算出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已知点1的平面坐标,点1至点2的平面边长s1,2,坐标方位角1,2,便可用正弦定理依次推算出所有三角网的边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平面坐标。这就是三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图1-4为例,待定点3的坐标可按下式计算 s1,3s1,2sinB sinC1,31,2A x1,3s1,3cos1,3 y1,3s1,3sin1,3x3x1x1,3 y3y1y1,3图1-4 即已知的s1,2,1,2,x1,y1和各角观测值的平差值A,B,C 可推算求得x3,y3同理可依次求得三角网中其他各点的坐

标。 2)起算数据和推算元素 为了得到所有三角点的坐标,必须已知三角网中某一点的起算坐标,某一起算边长s1,2和某一边的坐标方位角1,2,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三角测量的起算数据。在三角点上观测的水平角是三角测量的观测元素。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出的三角形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三角点的坐标统称为三角测量的推算元素。3)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的获得 在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可下列方法求得: 起算边长当测区内有国家三角网时,若其精度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则可利用国家三角网边长作为起算边长。若已有网边长精度不能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时,则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仪直接测量三角网某一边或某些边的边长作为起算边长。 起算坐标当测区内有国家三角网时,则已有的三角网传递坐标。若测区附近无三角网成果可利用,则可在一个三角点上用天文测量方法测 1 测绘信息网 定其经纬度,再换算成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作为起算坐标。保密工程或小测区也可采用假设坐标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