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首级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高速公路首级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XX高速公路XX段XX合同段

首级测量控制网复测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核: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

二、测量标准及依据 (1)

三、测量时间 (1)

四、测量控制网坐标系统 (1)

五、测量范围 (2)

六、测量人员配置 (2)

七、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3)

八、测量控制网网型布置 (3)

(一)、平面控制网网型布置 (3)

(二)、高程控制网网型布置 (4)

九、测量控制网技术精度指标 (5)

(一)、平面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5)

(二)、高程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8)

Ⅰ、几何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8)

Ⅱ、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指标 (9)

十、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 (10)

(一)、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原理 (10)

(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精度分析 (11)

(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与四等水准测量的限差值比

较论证 (12)

十一、内业数据处理与结论 (14)

(一)、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 (14)

(二)、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 (14)

(三)、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 (15)

(四)、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 (15)

(五)、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内业数据处理 (17)

十二、首级控制网成果表 (18)

十三、附件 (21)

(一)、二航局测量中心测量资质证书 (21)

(二)、人员资质证书 (21)

(三)、仪器鉴定证书 (21)

(四)、GPS内业解算报告 (22)

(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手簿 (22)

一、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起点(桩号YKXXXXX,ZKXXXX),与A1合同段终点顺接,位于XXXX隧道内,路线由南向北,经XXX,穿XXX隧道,后沿XX左侧布线,经XX,穿XX隧道,终点位于XXXXX村(桩号YK72+760,ZK72+733.753),路线全长8.330933公里(以右线计,其中:YK69+180.079=K69+186.646里程减短6.567米)。路基宽度24.5m,设计时速80km/h,采用四车道标准。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

本标段区域内交通较为便利,沿线主要的公路有省道XXXX,县道XXX以及其他县乡道路等,但本项目工程穿越山岭,村庄及农田,总体位于低山地貌区,地势南部地,往北逐渐升高,坡地天然坡度一般在20°~45°,地貌中多夹有河流阶地、山间河谷、谷地及小盆地等,地形较复杂,对控制网的施测造成一定的难度。

XXXXXX的建设可构筑XXXXX的最便捷通道,将进一步完善XXXX高速公路网,强化XX经济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协助,有利于加强山海协作,有利于构筑XXX旅游快速交通网,推动省际旅游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带动作用。

二、测量标准及依据

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2.《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6.国家其他相关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7.本工程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及平高控制网成果资料

三、测量时间

平面控制网:2014/8/14~2014/8/17

高程控制网:2014/8/18~2014/8/26

四、测量控制网坐标系统

1、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坐标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3、中央子午线:118:00

五、测量范围

平面控制网复测范围为:由XXXX提供四等平面控制网中的15个点

(SI102-1、SI103-1、SI105、SI106、SI107-1、SI108、SD21、SI110、SI111、SD22、SI112、SD24、SI113、SI114、SI115、SD25、SD26、SI121-1、SI122-1)以及加密控制点4个(JM1、JM2、JM3、JM4)。其中SI102-1与SI103-1为本标段与A1标段的平面联测点,SI121-1与SI122-1为本标段与A3标段的平面联测点。

高程控制网复测范围为:由XXX院提供四等高程控制网中的12个点

(SI103-1、SI100-1、SI107-1、SI108、SD21、SD22、SI112、SI113、SI114、SI115、SI121-1、SI122-1)以及加密水准点3个(JM1、JM3、JM4)。其中SI103-1与SI100-1为本标段与A1标段的高程联测点,SI121-1与SI122-1为本标段与A3标段的高程联测点。以上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方法采用几何水准法予以施测。

由于本标段地形较复杂,部分点位间直线距离虽短,但两者之间高差较大,若采用几何水准方法则难以施测,故对于一些位于山坳、山顶及小土包上的水准点采用全站仪对向三角高程观测方法予以施测。本次在JM1与SD21两点间由于高差相差104.454m,且两点间平距约600m,但若采用几何水准施测,则水准路线将沿S206省道环绕3公里左右,无疑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故而此次这两点间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施测,经检核,各种误差条件均合限。六、测量人员配置

本次测量控制网施测难度较大,时间紧迫,计算量大,故而公司(局)测量中心针对项目具体情况配备了相应富有经验的测量人员来完成此次测量控制网

复测任务,现将测量控制网复测相关人员名单列出,如表1所示。

表1 测量人员名单

七、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此次测量控制网复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均经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且合格,各仪器设备检定日期均在有效期内,可满足相应等级精度的测量工作。现将各相应仪器设备列出,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仪器设备配置清单

八、测量控制网网型布置

(一)、平面控制网网型布置

本次首级平面控制网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技术施测,外业工作采用4台GPS 接收机以边连式的GPS网图形布设形式在现场同时同步采集数据,并分别与A1标段、A3标段联测,内业采用随机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外业施测简略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平面控制网简略图

(二)、高程控制网网型布置

本次首级高程控制网主要采用四等水准以附合水准路线形式施测,个别两点(JM1和SD21)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方法施测,外业施测简略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高程控制网简略图

九、测量控制网技术精度指标

本次本标段全线控制网复测,首级平面控制网采用GPS接收机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四等精度要求施测;首级高程控制网采用几何水准测量与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几何水准测量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四等水准精度施测,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四等要求施测。在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复测过程中,外业相关操作遵循相应测量技术规范要求执行,内业也严格参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计算与解算,且各项限差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现将首级测量控制网的相关技术指标列出如下。

(一)、平面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规定,各等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中误差不得大于表3的规定。

GPS基线测量的中误差应小于按式1计算的标准差(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执行),各等级控制测量固定误差a、比例误差系数b的取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2

a(式1)

式中:--------标准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基线长度(km)

表4 GP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GPS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中的相关规定(《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执行)。

表5 GPS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GPS测量计算应进行下列检查并提交相应资料:

1)同时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宜大于10%。

2)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应满足式2的规定。

22

d………(式2)

s

d--------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mm);

式中:

s

--------标准差(mm )。

3)

各级GPS 网同步环闭合差应符合式3的规定。

5

5

2X Y Z n

W n W n W n W

………(式3)

式中:n--------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

--------标准差(mm )。

4)

各级GPS 网异步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符合式4的规定。

43

43

432X Y Z n

V n V n V V

n

………(式4)

式中:n--------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

--------标准差。

5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式

5

的规定。

333

X Y Z

V V V ………(式5)

式中:--------标准差(mm )。 6)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粗差剔除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式6规定。

4

3

43

43

X Y Z

dV dV dV ………(式6)

式中:--------标准差(mm )。

(二)、高程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Ⅰ、几何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规定,各等级公路高程控制网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5mm ,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和附合水准路线长度应小于表6规定。

表6 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 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L 为附合

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 为测站数,i L 为检测段长度(km),小于1km 时按1km 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规定。

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应按式7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6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

1

4M

n L ………(式7)

式中:M --------高差偶然中误差(mm);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 L--------测段长度(km); n--------测段数。

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式8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6中相应的规定。

1W

WW

M N L ………(式8)

式中:W M --------高差全中误差(mm );

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

L--------计算各W 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 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

高程成果的取值,四等水准应精确至1mm 。

Ⅱ、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指标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本次在首级高程控制网方面,基于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与选择,在JM1与SD21这两点间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测量,测量结果并入水准路线进行水准平差。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中的规定。

D 电磁波测距三角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0中的规定。

垂直角的对向观测,当直觇完成后应即刻迁站进行返觇测量。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差前,应按本章式8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2)高程成果的取值,应精确至1mm。

十、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

(一)、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原理

对向观测又称往返观测,其观测原理与单向观测相同。将全站仪置于A点,

棱镜置于B点,测得A、B两点间的高差h

AB ,h

AB

称为往返高差;再将全站仪

置于B点,棱镜置于A点,测得B、A两点间的高差h

BA ,h

BA

称为返测高差。

往返两次观测高差的平均值即为最终的测量高差。

往测计算公式为:

………(式9)

返测计算公式为:

………(式10)式中:S

--往测的斜距;

S

--返测的斜距;

--往测的竖直角;

--返测的竖直角;

i 往--往测的仪器高;

i 返--返测的仪器高; v 往--往测的棱镜高;

v 返--返测的棱镜高; K 往--往测的大气折光系数;

K 返--返测的大气遮光系数。

在全站仪往返测量时,如果观测是在相同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在同一时间进行,则可假定大气折光系数对于反向观测基本相同,因此K K 返往

。又

22

cos S 往往

和22

cos S 返返

同是A 、B 两点间的平距,也可认为近似相等,即有:

………(式11)

从(式9)、(式10)可得对向观测计算高差的基本公式为

.........(式12)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因此,在气象条件稳定时,全站仪对向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系数的影响,与单向观测相比有明显优势。

(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精度分析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对(式12)进行微分,并转变为中误差关系式,则(式12)可变为:

22222222

2h

m

m

1

1

m =cos

cos

sin m sin

m 4

4

S S S S 往

返返

往往

往………(式13)

式中:h m --往返观测平均高差中误差

m S 往--往测斜距中误差

m S 返--返测斜距中误差 m

--往测竖直角中误差 m

--返测竖直角中误差

i m 往--往测仪器高量取中误差

i m 返--返测仪器高量取中误差 v m 往--往测棱镜高量取中误差

v m 返--返测棱镜高量取中误差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由于仪器和观测条件相同,可取S m =m =m S S 返往,m

=m

=m 返

v i v i m =m =m =m =m 返返往往,

=

=返

,==S S S 返往。于是(式13)可简化为:

………(式14)

对(式14)进行开方,则变为:

………(式15)

(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与四等水准测量的限差值比较论证

为了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进行验证,分析该测量方法的精度,本次选取尼康Nivo 2.0M 全站仪(测距精度为m =2,测距精度为

6m =

2210mm S D )

,按全站仪到测点的测距1km 计算,则m =4mm S ,m =2,有关试验证明,大气折光系数的误差为±0.03~0.05mm ,本文中取K m =0.04mm ,仪器高和棱镜高的量取误差取i v m =m =2mm 。同时取2倍的

中误差为极限限差,与四等水准测量的限差进行比较分析,其计算数据如表11所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1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极限误差与四等水准限差值对比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11可以看出,当竖直角的范围在0°~50°之间,测距范围在100m~1200m 之间时,对向观测的极限误差均小于四等水准的规范限差,上表可得出一个结论:在不大于1200m 的距离内,竖直角不大于50°范围内,用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2ppm 的全站仪进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完全可以代替四等水准完成高程的复核工作任务。

本次在JM1与SD21两水准点进行全站仪的对向观测,其中

1~21

599.780JM SD D m ,往测方面,在测站SD21观测测点JM1时,仪器高i=1.696m ,

棱镜高v=1.3m ,竖直角-9°55′3.75″,斜距S =608.876m ;返测方面,在测

站JM1观测测点SD21时,仪器高i=1.561m ,棱镜高v=1.3m ,竖直角

9°51′

11.58″,斜距S =608.767m 。将上述数值代入(式12)可得,

21~1104.454SD JM h m ,

而根据测段SI108~JM1未进行平差前的几何水准测量高差数据可计算出

1

565.441JM H m ,而SD21设计高程为21

669.897SD H m ,则未经平差前理论上

21~1104.456SD JM h m ,与实测的对向观测高差仅有2mm 的误差,故可以进一步

验证此次三角高程对向观测高差值的精度可靠性。

十一、内业数据处理与结论

(一)、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

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规定,各等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 ,最弱相邻点边长中误差不得大于表12的规定。

表12 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二)、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

本次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解算成果如下:

表13 基线最弱边

从表13与表14可以看出,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2.292cm<5cm;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为2.267cm<3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112506<1/35000;各相应数据均符合规范要求,故本次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合格。此次在于A1、A3标段的平面联测过程中,效果良好,在精度上达到了良好的闭合条件,此次平面数据采用复测成果。

(三)、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

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规定,各等级公路高程控制网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25mm,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和附合水准路线长度应小于表15规定。

表15 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的规定。

(四)、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

本次首级高程控制网采用四等附合水准与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要求施测,同时联测了A1合同段与A3合同段的各2个水准点,附合水准路线内业成果均符合规范要求。内业分别按照(式7)、(式8)计算其高差偶然中误差与高差全中误差,成果数值与(表15)、(表16)规范中的限差对比,现将成果整理如下表

17所示:

表17 内业成果与规范限差对比表

M

由于整条附合水准路线较长,在水准测量的过程中难免带入一定的观测与立尺偶然误差,导致小部分的高差误差出现,在附合水准路线高程配赋计算时出现了所有水准点都上浮的误差,经综合分析,现将各个水准点之间测段高差罗列出来,进行细部的分析。现将各测段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对比表数据罗列出来,如表18所示:

根据表18中实测高差数据可知,SI103-1与SI100-1两点中有一点已显著沉降,经与A1标段水准测量数据对比,SI103-1发生沉降,SI121-1与SI122-1两点中有一点也有显著下沉,经分析,SI121-1下沉。对于本标段内的水准点,可以判定的是SI114已发生沉降,约1cm。

对于整条附合路线的配赋之后发现,虽然闭合差为9.5mm,精度良好,但经

过平差配赋之后,所有水准点都呈上升状态,这是有悖于常理的,原因在于与其他两个标段的联测过程中人为的带入一定的偶然误差,故此次本标段的高程控制网数据(SI114高程改为661.515m 外)采用原设计高程。并且在与A1、A3标段水准联测效果良好,在精度上达到了良好的闭合条件。

(五)、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内业数据处理

本次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记录如下表19、表20所示。

表19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记录表1(往测)

表20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记录表2(返测)

经整理计算,根据(式12)进行计算,将数值代入

1h sin sin i v i v 2AB S S 返返返返

往往往往.

1、鹤关复测报告(鹤庆段)

复测报告 编制: 审核: 审批: 云南交投集团云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鹤关项目总承包部 二○一八年一月

鹤关高速公路鹤庆段 (K0+000~K24+500) 复测报告 云南交投集团云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鹤关项目总承包部 二○一八年一月

一、工程概况 (一)路线布置 鹤关高速公路是国道348线(武汉至大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大理市、鹤庆县。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大理州鹤庆县松桂镇格局村北侧、蝙蝠洞南侧,起点K0+000接在建上鹤高速止点K61+400,之后经金墩、鹤庆火车站、丽江机场、七河等地,路线止于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关坡垭口北侧,设置关坡立交连接华丽高速及七河至丽江一级公路,止点桩号为K42+076.716,路线全长42.076716公里。 本鹤庆至关坡高速公路(鹤庆段),起止桩号为K0+000~K24+500,施工段全长24.5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5.5米;工程包括:隧道、桥梁、立交、涵洞、通道、挡土墙、路基土石方、排水工程和路面工程等。公路等级为高速,设计时速80Km/h,施工总工期24个月。 (二)水文地质情况 鹤庆县处于南亚热带与寒温带之间的过渡区,属高原季风气候,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3.5℃,1月平均气温8℃,7月平均气温21℃,极端气温最高33.4℃,最低-11.4℃。年平均日照2293.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59.5毫米,无霜期210天。春季回暖早,但不稳定,2月常有“倒春寒”,8月也常有低温。由于地形地貌比较特殊和温差变化较大,是全国雹灾较多的地区之一。 本项目位于南北向与北西向及东西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断裂发育,褶皱强烈,地形陡峻,山高谷深,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受构造、岩性、地貌等因素的控制。路线主要沿鹤庆坝子东部盆地与山脚边缘地带布设,地表水、地下水顺盆地东侧山坡流向盆地低洼处的漾弓江,漾弓江流入金沙江水,属金沙江水系,金沙江为路线区内各类地下水、地表水的排泄基准面。路线区域内共有三种地下水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 二、复测目的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测量及勘察,对原设计路线平面、高程、导线坐标贯通复测及工程量进行复核,了解设计意图,调查地形地貌水文特点,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人员进场,确保施工进度,并有效地对工程施工进行控制。通过复测,提出存在疑问的地方。

控制网测量成果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复测依据及采用的技术标准..................................................... - 1 - 三、测量时间及围 ..................................................................... - 3 - 四、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 ............................................................. - 3 - 1、参加复测人员................................................................... - 3 - 2、仪器设备 ........................................................................ - 4 - 五、外业数据采集 ..................................................................... - 4 - 1、复测前的准备工作 ............................................................. - 4 - 2、观测作业基本要求 ............................................................. - 4 - 3、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 .......................................................... - 6 - 4、与相邻标段的衔接 ............................................................. - 6 - 六、业处理及分析 ..................................................................... - 6 - 1、坐标系统及控制点 ............................................................. - 7 - 2、观测文件 ........................................................................ - 7 - 3、基线解算 ....................................................................... - 10 - 4、基线检查 ....................................................................... - 22 - 5、平差后坐标 .................................................................... - 23 - 6、控制点高程复测............................................................... - 25 - 七、成果精度说明 .................................................................... - 27 - 1、基线处理 ........................................................................... - 27 - 2、自由网平差 ........................................................................ - 28 - 3、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 28 - 4、控制点高程精度.................................................................. - 28 - 八、复测结论.......................................................................... - 28 - 附件1:人员资质证书 (21) 附件2:仪器鉴定证书 (22) 附件3: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表 (32) 附件4:控制点复测加密线路示意图 (35)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范文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范文 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一、工程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一级公路国道110线改扩建TJ-2标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0+000~K5+948.8,全线均在原路基础上进行加宽扩建,路线走向与老路相同。起点位于临河市西南,后与临河西外环相交,全长约5.948.8Km。地形沿线地势自东北向西南逐步升高,但起伏极小,属于高程异常变化平缓地区。二、复测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22)三、测量仪器中海达v8型双频GPS静态接收机四、施测方法 测量过程中采用复测、加密同时进行的方法作业,复测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17个、加密控制点4个,对测量成果进行统一平差并与相邻标段进行联测,D29、D30是和TJ-1标共用边. 1.平面控制点外业数据采集使用2台华测双频GPS接收机,观测时严格按《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的要求执行,采用静态定位技术施测,同步作业图形之间采用边连结的方式,并做到有较 强的图形结构,确保该控制点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内业数据处理采用南方GNSS软件进行平差解算。 2.高程控制点外业数据采集使用2台华测双频GPS接收机,观测时严格按《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的要求执行,采用静态定位技术

施测,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用小钢卷尺从厂家规定的天线高量测基准面彼此相隔120°的三个位置分别量取天线到控制点标志面的垂直距离,互差应小于2㎜,取平均值为天线高。内业数据处理采用南方GNSS软件进行拟合高程解算。五、成果精度评定 经南方GNSS软件解算平差后平面控制点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20000精度满足要求;高程控制点用南方GNSS软件进行拟合高程解算后精度满足四等水准要求。 六、1.导线点测量成果报表(附后) 2.水准点测量成果报表(附后)七、控制点平差成果(附后)八、测量仪器鉴定证书(附后)九、控制点布置图(附后)

复测报告

安徽省北沿江高速公路(马鞍山至巢湖)路面第一合同段导线及水准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书 一、工程概况 安徽省北沿江高速公路(马鞍山至巢湖)路面第一合同段(K0+000—K22+352),全长22.352公里,主要工程项目有路面、附属工程等。 二、人员、设备投入及测量任务 本项目共投入测量人员10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4人,辅助工4人。投入1台全站仪,4台水准仪。全站仪型号宾得R-202NE。水准仪型号DSZ2。标尺为3米双面尺。所有使用前都经过测绘仪器计量定点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检定书附后)。 1、复测及加密工作量 (1)导线点71(其中1个为相邻标段点)个; (2)水准点93(其中1个为相邻标段点)个; (3)与相邻标段的贯通测量。 2、复测原则 复测基本原则是:采用与原定测量同精度、同方法进行控制网复测工作。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原则按照原控制网的网型结构进行观测,复测精度不低于原定测量精度;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按照原测水准线路施测,复测精度不低于原定测量精度。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较差在限差之内时,施工中仍然使用原测成果;若较差超出限差要求,在复

测报告中上报。 3、外业复测工作于2012年7月06日开始,8月13日完成。在外业测量的同时,内业计算也同步进行,每天的数据及时计算整理。内业计算工作于2012年8月16日完成。 三、既有资料情况 路基01、02标所提供的《控制测量成果表》2012年7月。 四、作业技术依据 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五、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 (一)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与原测相同,椭球体参数为1954北京坐标系。(二)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基准。 六、全站仪平面控制网复测及数据处理 本段控制网分一级布设,基础平面控制网与路线控制网同级观测。在复测过程中采用与设计同精度、测脚测边进行控制网复测。 由于受现场施工的影响,原进场提供的部分导线点(DS1,MI-4, DS20,D5) 及后来加密的一些控制点(JM12,JM13) 已被破坏,为更好的控制整条路线,我部对其中的一些用不到的点进行了舍弃(如: DS2,DS5等),采用8cm钢钉浇混凝现浇,重新加密布设了A1,A2,A3,J18,J15-1导线控制点,利用原MI1,DS1,DS3,DS4,DS6,DS10,MCI023,D2,D3,D4,D6,D8,MCI036,M

控制点复测报告

榆林市凯达路桥有限公司 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Ⅱ标项目部 控制点复测报告 编制:测量组 审批: 批准: 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Ⅱ标项目部 二〇一八年五月

导线点复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Ⅱ合同段桩号K4+400~K8+776.786,长4.4约 km。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时速40km/h,其中K8+000-K8+776.768设计行车时速30km/h。全线路基宽度8.5m,路面满铺宽度7.9m,两侧各0.3m宽的C20混凝土硬化路肩,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K4+400-k5+035和K5+383-K7+171(大概里程)两段为重新规划新建路段,其余路段基本沿旧路路线旧路改造。并设有24座涵洞及8座桥梁,其中大中桥5座,小桥3座。 本标段设置长链一处为:K6+121.319=K6+085.497,长链35.822m,线路经JD32至JD66G共设平曲线35处,其中回头曲线6处,其余均为缓和曲线。本标段超高以路基中心线进行旋转最大超高6%,K4+400-K8+000设计时速40KM/h,采用二类加宽,其中K8+000-K8+776.786段,设计时速30KM/h,采用一类加宽。。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公路桥涵施工设计规范》(JTJ 041-2000);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7、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设计文件。 三、使用仪器设备 项目投入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四、主要测量内容

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从化至东莞高速公路工程十三标段 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一、任务内容 1、由于本标段桥梁已准备进入施工上部结构及部分路基已成形, 加上近来连续受雨水天气影响,部分导线水准点存在不同程 度的破坏,影响测量精度、施工,所以对本标段水准点及导 线点进行复测、加密,以便于后期施工测量控制工作。 2、本次测量复测工作于2013年4月14日开始,4月26日完成。 参加复测人员均由测量监理及其他四名测量人员组成。 3、本次水准复测加密, 分二条线,第一条以原设计水准点 GE32(12标界内)联测到水准点GD156-1(原设计给的点东深 二路桥上).从中根据施工控制所需在本标段内加密施工水准 点.总计24个点,其中第一条线加密新点9个,原有水准点8 个;第二条以水准点GE33为起点和终点的闭合水准网,围绕 塘厦互通共计7个水准点。 4、本次导线加密复测,分二条线,第一条以原导线点GE32和 GE33为起始边,中间加密复测ZX2、K3、K5、K6、K7-1、 GE37-5、GE37-2、GE37-4、GE37-3、GD33-1、K9 、FG8、 GD33-2共13点,附合至原导线点GD156-1和GD155-1;第 二条以主线导线点GE32和GE33为起始边,中间加密复测 ZX2、K3、TX1、TX6、GE36-4、K4-1、K4共计6个点,闭 合至主线导线点GE33。 二、主要作业技术依据及其成果分析。 导线测量及水准测量严格根据《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中一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对测量成果整理并进行导线平差计算后,测量精度导线符合一级导线、水准符合四等水准精度

要求(精度数据见后面各表:主线进行的近似平差,其中测角闭合差12.93″<10√15=38.73″,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22406,小于允许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5000。塘厦互通进行的严密平差,其中测角中误差为3.3″<5″,相对闭合中误差为1/198943,小于允许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5000。主线的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为38.0mm<20√4.874=44.15mm,每千米权中误差为17.213mm,塘厦互通闭合水准闭合差为9.5mm<20√5.006=44.748mm,每米权中误差为4.246mm)。计算成果制成成果表,以便以后施工测量控制使用。 三、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 导线测量仪器为中维ZT80R+全站仪精度要求等级2"。水准测量采用黑白双尺法,仪器采用索佳C32Ⅱ及双面黑红面3米板尺。全站仪及水准仪分别委托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鉴定,鉴定结果见仪器鉴定文件。 四、复测结果 附件: 1.导线点测量记录表(共7页) 2.全站仪测角、测距记录表(共25页) 3.导线点平差计算表(共2页) 4.导线点成果表(共1页) 5.导线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共2页) 6.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共16页) 7.附合水准路线各点高程计算表(共1页) 8.水准点成果表(共1页)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鱼山石化疏港公路)公路工程第DSSG04标段首级施工控制网第一次复测成果报告2017.9.27-1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鱼山石化疏港公路)公路工程第DSSG04标段 首级施工控制网第一次复测成果报告 编制: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 第DSSG04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7年9月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鱼山石化疏港公路)公路工程第DSSG04标段首级施工控制网第一次复测成果报告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第DSSG04标段项目经理部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鱼山石化疏港公路)公路工程第DSSG04标段首级施工控制网第一次复测成果报告

同步基线文件: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6666\8876.GPS3DVector_S BZD06 BZD09 -1105.1822 -457.4151 -376.0660 0.0004857162750 0.0044597585250 0.0010597446000 -0.0008389644750 -0.0004415602500 0.0016337729250 BZD06 BZD08 -165.6463 -220.0672 185.7459 0.0003542630400 0.0009210839040 0.0004605419520 -0.0003542630400 -0.0002125578240 0.0003542630400 BZD06 BZD10 -940.7594 -7844.3861 10517.0125 0.0025071134990 0.0221081826730 0.0054700658160 -0.0045583881800 -0.0022791940900 0.0084330181330 BZD06 BZD11 -357.1804 -7560.7435 10656.8785 0.0107931227360 0.0313981752320 0.0127555086880 -0.0122649122000 -0.0063777543440 0.0088307367840 BZD06 BZD07 -668.1005 -5.9131 -635.2868 0.0000272026880 0.0000612060480 0.0000272026880 -0.0000272026880 -0.0000170016800 0.0000238023520 BZD06 BZD11 -357.1823 -7560.7239 10656.8762 0.0017836756660 0.0043018060180 0.0016787535680 -0.0020459809110 -0.0009442988820 0.0015738314700 BZD08 BZD09 -939.5401 -237.3325 -561.8087 0.0003998000250 0.0035982002250 0.0008884445000 -0.0007551778250 -0.0003998000250 0.0014659334250 BZD08 BZD10 -775.1167 -7624.2982 10331.2642 0.0016025610240 0.0135327375360 0.0035612467200 -0.0030270597120 -0.0016025610240 0.0056979947520 BZD08 BZD07 -502.4557 214.1590 -821.0314 0.0002349244880 0.0005873112200 0.0002349244880 -0.0002642900490 -0.0001468278050 0.0002349244880 BZD08 BZD06 165.6451 220.0716 -185.7447 0.0002198285120 0.0005495712800 0.0002198285120 -0.0002473070760 -0.0001373928200 0.0002198285120 BZD08 BZD09 -939.5421 -237.3402 -561.8112 0.0003696775290 0.0015197853970 0.0004518280910 -0.0004518280910 -0.0002464516860 0.0005750539340 BZD08 BZD10 -775.1168 -7624.3070 10331.2610 0.0005662496160 0.0022020818400 0.0006920828640 -0.0006920828640 -0.0003774997440 0.0008179161120 BZD08 BZD11 -191.5322 -7340.6629 10471.1299 0.0026236932840 0.0064134724720 0.0023321718080 -0.0029880951290 -0.0013847270110 0.0022592914390 BZD09 BZD07 437.0827 451.5137 -259.2164 0.0003521252250 0.0014476259250 0.0004303752750 -0.0004303752750 -0.0002347501500 0.0005477503500 BZD09 BZD06 1105.1832 457.4265 376.0701 0.0003635886240 0.0014947532320 0.0004443860960 -0.0004443860960 -0.0002423924160 0.0005655823040

高速公路首级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XX高速公路XX段XX合同段 首级测量控制网复测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核: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 二、测量标准及依据 (1) 三、测量时间 (1) 四、测量控制网坐标系统 (1) 五、测量范围 (2) 六、测量人员配置 (2) 七、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3) 八、测量控制网网型布置 (3) (一)、平面控制网网型布置 (3) (二)、高程控制网网型布置 (4) 九、测量控制网技术精度指标 (5) (一)、平面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5) (二)、高程控制网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8) Ⅰ、几何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8) Ⅱ、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指标 (9) 十、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 (10) (一)、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原理 (10) (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精度分析 (11) (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与四等水准测量的限差值比 较论证 (12) 十一、内业数据处理与结论 (14)

(一)、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 (14) (二)、平面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 (14) (三)、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要求 (15) (四)、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及结论 (15) (五)、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内业数据处理 (17) 十二、首级控制网成果表 (18) 十三、附件 (21) (一)、二航局测量中心测量资质证书 (21) (二)、人员资质证书 (21) (三)、仪器鉴定证书 (21) (四)、GPS内业解算报告 (22) (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手簿 (22)

一、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起点(桩号YKXXXXX,ZKXXXX),与A1合同段终点顺接,位于XXXX隧道内,路线由南向北,经XXX,穿XXX隧道,后沿XX左侧布线,经XX,穿XX隧道,终点位于XXXXX村(桩号YK72+760,ZK72+733.753),路线全长8.330933公里(以右线计,其中:YK69+180.079=K69+186.646里程减短6.567米)。路基宽度24.5m,设计时速80km/h,采用四车道标准。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 本标段区域内交通较为便利,沿线主要的公路有省道XXXX,县道XXX以及其他县乡道路等,但本项目工程穿越山岭,村庄及农田,总体位于低山地貌区,地势南部地,往北逐渐升高,坡地天然坡度一般在20°~45°,地貌中多夹有河流阶地、山间河谷、谷地及小盆地等,地形较复杂,对控制网的施测造成一定的难度。 XXXXXX的建设可构筑XXXXX的最便捷通道,将进一步完善XXXX高速公路网,强化XX经济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协助,有利于加强山海协作,有利于构筑XXX旅游快速交通网,推动省际旅游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带动作用。 二、测量标准及依据 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2.《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6.国家其他相关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7.本工程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及平高控制网成果资料 三、测量时间 平面控制网:2014/8/14~2014/8/17 高程控制网:2014/8/18~2014/8/26 四、测量控制网坐标系统 1、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坐标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3、中央子午线:118:00

控制网复测总结报告

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精密控制网复测总结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核: 技术负责人: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 2014年5月

目录 1 完成任务情况 (1) 1.1 任务来源 (1) 1.2 测区概况 (1) 1.3 工作内容 (2) 1.4 执行的技术依据及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2) 1.4.1 执行的技术依据 (2) 1.4.2 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2) 1.5 施测单位 (3) 1.6 完成工作的起止日期 (3) 1.7 完成的工作量与相邻标段联测的桩点 (3) 2 坐标系统及巳有资料利用情况 (5) 2.1 坐标系统 (5) 2.2 巳有资料利用情况 (5) 3 复测方案执行情况 (5) 3.1 仪器检定 (5) 3.2 精密控制网复测 (5) 3.3 GPS观测操作及手簿填写 (6) 3.4 GPS网数据处理 (7) 3.5 水准复测 (8) 3.5.1 水准点的观测 (8) 3.5.2 水准复测数据处理 (8) 4 项目质量检查 (9) 5 提交的成果资料 (9) 6 附件 (9) 附件1:CP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10) 附件2:CPI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13) 附件3:三等水准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20) 附件4:水准网闭合差 (24)

1 完成任务情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中铁二十五局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对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测量工作的要求,对本标段的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及三等水准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工作。 1.2 测区概况 新建九景衢铁路江西段JQJXZQ-2标。起讫里程为DK15+700~DK66+100,正线长度50.4km。本标段共有特大、大中桥梁28座19.207km,框架式小桥3座59.37m;隧道6座4.078km;盖板涵5座241.86横延米,框架涵120座2789.37横延米,倒虹吸6座156横延米;路基27.3km,挖方147.67万方,填方237.14万方;本标段设都昌、油墩街2个站。1.3 工作内容 依据2014年4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员所交的控制点以及成果表: ⑴CPI点成果表; ⑵CPII点成果表; ⑶三等水准点成果表。 以上成果表见附件(设计院交桩表),其中CPI014-1、CPI016-1、CPI021已被破坏;CPI018-2周边环境改变(遮挡),不满足摆仪器的条件;以上四个点不是重要桩点,且附近有其他桩点,与设计院沟通后无需补桩。

控制测量复测报告

1.设计桩点情况 (2) 2 .加密复测技术依据 (3) 3 .加密复测工作内容 (3) 3.1 加密复测范围 (3) 3.2 加密复测精度 (4) 4 .加密复测工作的展开 (5) 5 .坐标系统 (5) 6 .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 (5) 6.1 加密复测实施 (5) 6.2 数据处理 (9) 6.2.1 基线解算要求 (10) 7 .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精度分析 (11) 8 .复测结论及成果使用说明 (16) 9 .平面补桩成果表 (17) 10 .高程复测及加密成果 (18) 11 .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22) 附件一,资质证书 (23) 附件二:主要人员资格证件 (25) 附件三: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25)

贵开路线位于贵阳市境内东北部,起于贵阳北站,经长昆线贵阳东站后,途经水田镇、羊昌镇、南江(哨上)乡,终点位于开阳县城附近。其中: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线铁路工程,贵开铁路第一项目标段包括正线贵阳东站长沙端( DK0+000 )至磨槽石隧道( DK14+109 )( DK3+700 之前为摆布单行线);联络线为贵阳北( LgDK1+200 )至贵阳东站( LgD2K11+313.9 )。 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上,属高原岩溶地貌,主要山峰、河谷走向与大的地质构造线一致,呈南北向展布。宽坦的背斜形成山岭,向斜狭窄形成河谷,为典型的隔槽式褶皱山区。岩溶地貌在路线占领主导地位,以溶蚀峰丛沟谷为主,次为溶丘洼地及构造剥蚀中低山区。海拔高程在 1000 ~ 1400m 间,普通相对高差 100~200m ;在褶曲翼部,由于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岩溶地貌呈带状展布,多为低缓的蜂丛谷地,在挨近分水岭、构造影响强烈处形成尤如侵蚀地形普通的深切“V”型峡谷。 按业主和技术方案要求,贵开线施工平面控制网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

控制网复测技术总结

控制网复测技术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控制网复测技术总结》的详细文章,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请下载。篇一:控制网复测技术总结*********水电站 左岸地下电站、泄洪洞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第Ⅰ标段) 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技术总结 1.工程概述 ****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与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金沙江****峡谷中,下游距宜宾市184km(河道里程),左岸距四川省雷波县城约15km,右岸距云南省永善县城约8km。 ****水电站枢纽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引水发电建筑物组成。发电厂为地下式,分设在左、右两岸山体内,各装9台、单机容量为700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600MW。 引水发电建筑物由电站进水口、压力管道、主厂房、主变室、尾水调压室、尾水洞及出口、通风洞、出线洞、地面出线场及地下厂区防渗排水系统等建筑物组成。引水系统采用“单机单管”供水,地下厂区主厂房、主变室、尾水调压室三大洞室平行排列,尾水系统采用“三机一室一洞”的布置格局。2.观测依据 2.1《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XX);2.2《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1997); 3.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为金沙江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系,高程投影面470m。4.资源配置 ******测绘工程院****项目部组织7人参加作业。使用仪器为 LeicaTCR402型全站仪,标称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mm/km?D);对讲机6部。以上仪器均进行了计量检定,精品各项指标均符合精度要求(详见检定****)。5.平面控**测量 5.1 根据左岸地下厂房工程的工程分布,经过现场踏勘,首先以业主测量中心提供的已知控**点金江湾、镇江关和仙游洞为起算点加密Ⅲ等控**点ZC01,以仙游洞、XⅡ29为起算点加密Ⅲ等控**点ZD1,将严密平差后的ZC01,ZD1作为已知点参与测量平差工作。以ZC01和仙游洞为起算点,蔡家岩和XⅡ34为终点,布设一条附和导线,穿过整个1#交通洞;以ZC01和仙游洞为起算点,ZD1,XⅡ29为终点,沿尾调交通洞布设另一条附和导线,并与1#洞导线ZC06点为节点形成导线网。在各个支洞交岔口都布设控**点,按Ⅲ等导线网要求进行观测。 5.2平面控**测量 外业观测严格按照《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L/T5173-20XX)的相应规定进行作业。规范中光电测距附合(闭合)导线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光电测距附和(闭和)导线技术要求

控制网复测报告

CB13控制测量成果报验单 (项目编号[20**]测量**号) 说明:本表一式 4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签后,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各l份。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制 XXXXXXXXXX工程xx标段 XXXX年X月XXX日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许昌市清泥河,我项目标段,起讫桩号(1、2、3),主要工程内容包括1、2、3等部分。 二、复测的目的 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三、复测的内容 我标段主要复测范围为桩号:本标段桩号为1、2、3,全长约xkm,即“xxxxx标段”标段。与分布在本标段标头X个首级点,标尾X个首级点(共计X个)进行联测。 本次复测内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和高程控制网测量,因我标段的控制点全部被破坏,校核设计单位移交的X、X、X平面控制点3个。 另外,为满足施工过程测量放线的需要,项目部又增加了一些现场控制点,加密控制点的点号分别为:X至X这些控制点的测量成果将一并在此成果报告中上报。 四、加点布设原则 (1)周围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 ;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 (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5)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便于以后进行施工放样工作。 (6)控制点按照每200-300米在征地范围线内沿左右岸边加密,并在通视情况不好的地方再加密控制点。 五、埋石 在土基上开挖40*40*100基坑,利用Φ16钢筋埋入基坑并做“十”字标志,坑内浇筑混凝土,用红漆标注点号。 六、复测及加密控制点工作量 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预计此次平面复测的工作量为外业数据采

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的分析研究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1引言 (1) 2精密工程测量的概念、新进展、用途和应用举例 (1) 2.1概念 (1) 2.1.1 基本介绍 (1) 2.1.2 精密工程测量技术 (2) 2.1.3 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 (2) 2.2新进展 (3) 2.2.1 应用的新发展 (3) 2.2.2 技术的新发展 (3) 2.2.3 测量仪器的新发展 (4) 2.3应用举例 (5) 2.3.1 国内简述 (5) 2.4.2 国外简述 (6) 3高铁轨道控制网精密测量复测现状 (6) 3.1高铁选线设计与路基 (6) 3.1.1 铁路选线设计 (6) 3.2复测现状 (8) 3.2.1 高铁精密工程测量实施方案 (8) 4轨道控制网精密测量精度分析 (13) 4.1平面控制测量精度标准 (14) 4.1.1 由轨向误差确定基本长度单元两端点的相对点误差 (15)

4.1.2 垂向平顺性对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 (15) 4.2精密水准测量 (17) 4.2.1 精密GPS水准 (17) 4.2.2 精密GPS网质量的影响因素 (17) 4.3本章小结 (18) 5高铁轨道控制网精密测量复测的新方向 (19) 5.1轨道控制网与高级控制网的联测 (19) 5.1.1 采用全站仪与地面控制点联测方法 (19) 5.1.2 水采用GPS与地面控制点联测方法 (20) 5.1.3 GPS位置基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 方位基准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 轨道控制网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6高速铁路轨道工程发展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7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25)

浅谈高速公路工程平面控制点的复测及加密

浅谈高速公路工程平面控制点的复测及 加密 摘要:高速公路施工中,平面控制点的复测及加密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对 整个施工过程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平面控制点复测及加密的两 种方法进行阐述,根据二者的优缺点和项目实际情况,来确定选用哪种方法复测 快捷高效。 关键词:公路工程平面控制点复测加密 高速公路的设计单位一般仅提供给施工单位控制点成果表,其成果为整条线 的联测成果。施工单位进场后,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交桩, 然后组织测量人员对本标段控制点进行复核。由于公路建设周期长,设计单位提 供的控制点经历了初测、定测、施工图设计、招投标阶段至开工建设,少则一年,多则几年的时间,常常出现控制点产生位移或破坏的情况,设计单位布设的 控制点过稀,部分控制点位于施工范围内,此时应对平面控制点进行加密或移位。 1.复测前的准备工作 1.1查阅设计资料 复测之前,要详细阅读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成果,包括控制点精度等级、 中央子午线、投影带的划分以及投影面高程等。 1.2现场勘察及加密 复测开始前,对本标段内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进行现场踏勘,检查是否完 好或有没有发生明显位移,对其加固或者补点处理。根据本项目特点和施工要求 加密控制点,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满足施工放样,满足布设原则及规范,要求 达到点位稳定、精度可靠和使用安全。

2.平面控制网复测的方法 2.1采用GNSS静态测量 (1)选点 选点的基本要求是:点位应选在稳定地段,同时应方便观察、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宜有一个通视方向;选点周围的视野要足够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周围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宜大于200m,距高压输电线路或微波信号传输通道宜大于50m。 (2)外业数据采集及处理 作业前,所使用GNSS接收机经国家鉴定部门鉴定并在有效期内,数据采集严格按照《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2020各等级要求执行。外业数据要经过同步环,异步环或附合线路、重复基线检核,应满足以下各指标要求。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Wx≤,Wy≤,Wz≤,W≤,W≤ 式中:—基线长度中误差;n—同步环中基线边数的条数;Wx、Wy、Wz—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mm);W—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异步环或附合线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全长闭合差,应分别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Wx≤,Wy≤,Wz≤,W≤ 式中:n—异步环或附合线路中基线边的条数;W—异步环或附合线路全长闭合差(mm)。 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Δd≤式中:Δd—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

控制点复测报告.doc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本工程在重庆市万州区属于三峡库区中心,东经107°55′22〃-108°53′25〃,北纬30°24′25〃-31°14′58〃。设计修建位于万州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北接机场路,南接万川大道,交通较便利。江南新区位于万州城区以东,东依毡帽山,西傍长江,南起五桥河,北至晒网坝,江南新区以行政文化、旅游服务、商务商贸及港口物流为核心职能的新城区。其规划面积约为15.62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人口达到12万人。 联合坝立交至五桥立交是联系江南新区与百安坝片区的重要交通干道。经万州区政协委员调查,此段道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以下简称主线道路)在高峰时段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五桥立交拥堵明显。此外,莲花社区居民出行不便,绕行较远,故建议增设分流道,以解决近期居民出行不便、缓解机场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与立交节点的交通拥堵现象。并打造由北滨路、长江二桥、南滨路、万川大道以及长江大桥组成的“环湖路”,形成万州特有的城市交通景观新格局。 2、现状道路情况介绍 五桥立交位于万州五桥移民新区,立交分两层,上层为立交桥主体桥梁系,包括环形匝道、匝道桥、高架桥;下层为万川大道,环形匝道内环半径20米。五桥立交通过莲花寺公园路段与联合坝立交衔接,联合坝立交是喇叭形立交,立交主线上跨南滨大道上段。两个立交的连接主线宽14米,双向4车道,无中分带,主线道路由桥梁段及路基段组成,其纵坡为0.3%+8%,其中五桥溪桥梁纵坡是0.3%,五桥立交高架桥梁纵坡8%。五桥立交、主线道路、联合坝立交现状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 本次拓宽改造位于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主要改造内容是现状道路和桥梁拓宽。根据项目内容分为拓宽改造A段 拓宽改造A段:长约934.669米,此段改造范围是联合坝立交经五桥立交最后至万川大道,拓宽宽度主要分为10米(主线段)、6.25

控制点的成果报告(序)

关于控制点复测及加密的报告 南大梁高速JL3总监办: 我部对本合同段内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了复测,同时为满足下一步施工测量工作的需要,加密了施工控制点。现将测量成果上报,请审核。 特此报告 附件:1、复测及加密情况说明 2、加密成果表 3、水准计算表 4、GPS成果报告 5、人员资质证书 6、仪器检验证书 四川路桥建设集团南大梁高速公路 TJ-E2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一年元月十六日

复测及加密情况说明 根据项目施工计划安排通知精神,我项目部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了控制点的复测及加密工作。施测前,对所有参测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并检查了测量仪器、工具,使其保持完好状态。在整个施测过程中,测量人员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作业,高质量地完成了内外业工作。现将复测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1、导线点复测及加密 导线复测及加密采用静态GPS观测,按照三等控制点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本次复测三等GPS控制点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满足控制网的基线边方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70000的精度要求。线路中间重新加密了52个导线点。本区段共有3对共个三等GPS首级控制点,加密网采用一级GPS控制网,按一级控制网的技术要求进行作业和坐标解算。基线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20410满足规范要求。 2、水准点复测及加密 水准复测从TJ-E1合同段的BM41水准点开始,到TJ-E3合同段的BM52共分为六段采用附合水准路线。为了保证施控制的精度,便于施工测量,加密点仍主要沿用导线加密点,部分起伏较大段落适当加密保证施工测量工作。在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路段,工程量集中、地形复杂地段增设水准点。水准测量按照四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附和水准路线全长16.097公里,各测段的高差闭合差均能满足四等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加密水准点的密度能很好地满足以后路基顶面的施工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