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年磨一剑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十年磨一剑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十年磨一剑,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呼吁全球要密切关注患者安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紧跟国际步伐,从2008年“始建一支队伍”到“全员参与”,经历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从“教育研究”到“临床实践”,从“院内局部试点”、“市内、全国推广”到“走向国际”,逐步构建了“以病人为中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数据分析、信息共享、持续改进”的患者安全文化,为医院患者安全实践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患者安全文化;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文化( patient safety culture , PSC )指医疗机构为实现患者安全而形成的员工共同的态度、信念及行为方式[1]。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先后提出全球三大挑战,开展保障患者安全的行动,推动患者安全文化[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一院)紧跟国际步伐,将保障患者安全作为医疗护理工作的根本和撬动医疗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杠杆,从2008年起,重医一院着力患者安全文化,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数据分析、信息共享、持续改进”的多元素医院患者安全文化。

1.始建一支“小队伍”,打拼患者安全“大天下”

2008年,在主管护理院长的倡导下,医院开始打造学习型组织,成立了“患者安全研讨小组”,确定了“培养一批人才,开设一门课程,举办系列继续教育讲座,申报多项课题,发表多篇文章,编写一套教材”的目标。

成立之初,国内关于患者安全的资料稀少,患者安全研讨小组从对“患者安全”的概念理解入手,从翻译患者安全相关英文资料开始,通过每月1次读书报告的形式开展患者安全研讨活动。在学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查摆安全隐患,提出安全建议。如今,安全小组活动形式逐步发展为医疗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深入探索患者安全相关理论、编译患者安全相关书籍(如《质量与安全:护士循证手册》、《WHO医学院校学生患者安全课程指南》、《患者安全案例研究——构件患者核心能力》等)、开展在校患者安全课程、申报科研课题、参与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修订、推广患者安全理念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经过十年的发展,患者安全研讨小组成员由最初以护士为主的11人逐渐吸纳医生、医技人员、行政后勤、学生、患者及其家属等社会人群,目前已达90余人,累计开展活动80余次。在患者安全研讨小组活动成效基础上,医院陆续创建了五心、5S、管理、IT 及研究生研讨小组,并细分为翻译、临床、培训3个亚专业,成员涵盖临床、检验、设

备、后勤等,均以患者安全为基础,研讨方向各有侧重,逐步形成全院各部门、各专业铺开学习、实践、研究与推广患者安全的良好态势。

2.“抓早、抓小、抓全”,推进患者安全教育

“抓早”:重医一院启动患者安全工作以来,全院上下非常重视患者安全理念的教育、植入和推广。对临床医务人员培训,形成“抓早”教育,即狠抓新进人员患者安全教育。每年9月针对新进人员(新入院医生、护士、规范化培训学员)开展系统化患者安全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患者安全概论、患者安全目标、医患沟通安全、用药安全、设备安全、输血安全、手术安全等主题,截至2017年9月底,已针对医院新进人员开展专项培训9期,累计培训新进人员3000余人,患者安全系列培训已成为医院新进员工必修课程之一。

“抓小”:在前期医院新进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实践及患者安全研讨小组翻译和学习WHO《医学院校学生患者安全课程指南》的基础上,安全小组自主编写了《患者安全》选修课教学大纲,成功申报重庆医科大学《患者安全》选修课,依托学校教学平台,在全国率先将患者安全课程前移至医学院校在校教育,将“患者安全至上”的理念带入校园,打造“抓小”患者安全教育模式。自2012年课程开设以来,已完成700余人次的教学工作,涉及护理、临床等30余个专业和方向。

“抓全”:在患者安全教育对象方面尽量做到“抓全”。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从新进人员的患者安全意识培养和安全理念熏陶入手,建立起医务人员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目前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已紧密贯穿于医院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临床三基培训、医师/护士规范化培训、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培训等各个层次。同时,医院依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国际和国内患者安全理念及发展进行推广,并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将课堂实时连线到医联体内部各医院和各指导医院,对区县医院开展患者安全培训,向区域医务人员传播患者安全理念。目前累计召开各级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7期,现场培训学员4100余人,涉及渝、川、贵、鄂、陕、云等省份,通过远程教学方式惠及3200余名医务人员。

3.搭建交流互动平台,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患者是落实患者安全的重要人群,《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指出,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为患者提供多种参与医疗照护过程的方式与途径,为患者提供给相关培训,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3]。在推进患者安全实践过程中,重医一院一直在尝试并实践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如搭建院-科两级出院后患者随访、患者工休会、问题反馈日、医患沙龙、患者俱乐部、出入院宣教等医患互动和交流的平台,鼓励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安全改进建议,全面促进患者安全。此

外,全院各个科室应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建立了“医患微信群”、“医患QQ群”及专科“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平台实现24h全天候医患互动,并对患者开展安全专项教育,既确保了患者遵依行为、加强了自身健康管理,又获取了从患方反馈的第一手安全信息,实现了患者安全动态、实时管理。

4.理论“落地生根”,“实战”保障患者安全

医院以新一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为契机,结合中国医院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患者安全章节内容,在院内全面铺开患者安全临床实践,借助品管圈竞赛、PDCA竞赛、workshop、目标管理、安全生产等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4.1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结合医院实际,2011年,重医一院从“人、机、料、环、法”五个方面着手,编制了《重医一院安全生产检查记录表》,并制定了全院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以科室自查、片区交叉检查、院方督查等形式的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定期深入排查医疗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死角,找准薄弱环节,专项追踪、持续整改,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4.2依托信息化手段,助力安全监控

在保障患者安全信息化建设方面,从2011年起,重医一院在全院逐步推行

电子患者身份标识和移动护理终端的运用,对病人执行操作前后,除了“三查七对”,还采用PDA扫描再次对患者身份

进行确认,对特殊患者采用特殊的身份识别方式(如耳鼻喉聋哑患者采用粉色腕带,精神科患者采用指纹打卡识别),

保障护理操作执行零差错;建设数字化手术室监督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全院手卫生行动计划中,采用手卫生APP

监测与反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了依从性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促进了精准化手卫生管理,提升了医疗安全。目前医院信息化对患者诊疗流程的管理,逐步实现在信息系统下的“医护一体化无缝式对接和互助式监管”,为患者安全筑牢防线。

4.3鼓励从错误中学习,持续质量改进

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方面,重医一院在全院推

行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奖励不安全事件识别者及不良事件上报者,并鼓励医务人员从错误中学习,运用RCA、QCC、PDCA等管理工具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进行分析,从2012年起,医院还陆续开展了品管圈案例竞

赛和PDCA案例竞赛,掀起了全院医务员工学习科学管理工具、持续质量改进的浪潮。此外,护理部持续开展目标管理,对每年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并制定下一年度全院及各科室安全目标基线值,同时进一步明确安全目标管理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为临床目标管理工作提供

依据和指导。通过对高危科室的workshop项目培训、重点病历个案分析、重点科室指导督查等一系列措施,目标管理成效显著。

5.开展安全研究,推动患者安全持续发展

医院开展患者安全实践以来,就将研究实践作为推动患者安全重要驱动力。医院专门设立了院内专科科研基金,鼓励全体医务人员及行政后勤人员开展患者安全相关研究,目前研究内容涵盖临床安全实践、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文化调研、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安全工具汉化、信效度检验与应用、存进患者安全信息化建设等。其中,安全文化调研有助于了解组织及员工对患者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为进一步强化全院员工安全理念、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医院成功申报患者安全相关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批患者安全相关专利10余项。

6.推广患者安全文化,引领患者安全走向国际化

医院启动患者安全系列工作以来,各级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全院范围内多次开展动员号召工作,通过全院护士大会、医师大会、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提振全院员工深入学习、主动实践、积极传播的“精气神”。全院万众一心,努力打造一支全新的队伍,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信息共享、持续改进”的患者安全文化,该文化

成为全院患者安全工作的风向标,为患者安全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人文环境。

为广泛传播患者安全文化理念,实时传递国内外最新的患者安全资讯,重医一院创办了国内首个推广患者安全的新媒体平台——“患者安全”微信公众号,坚持每周发布一期,至今已通过该平台发布文章200余期,平均阅读量达6000

人次,最高点击量达20000多人次,关注量达21000人。重医一院患者安全团队还积极活跃在各大行业国际会议及协

会活动中,在2013年11月“第21届日本医疗与设备年会”、2014年“第12届全球护理信息大会”、2015年以“患者安全、共同责任”为主题第一次中国患者安全大会、2016年主题为“健康中国建设与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国医院大会上,重医一院患者安全团队均就患者安全发表了系列专题报告。2017年3月,重医一院参加了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二届患者安全全球部级峰会”,积极与国内外关注患者安全的同道交流,并借助各大平台及时分享传播了全球患者安全研究与实践的新进展。至此,重医一院患者安全文化已走出医院,面向全国,逐步向国际化道路迈进。

结语

患者安全文化建设是医院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构建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有助于减少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如何建

立患者安全文化体系,已成为医院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重医一院从解决临床问题出发、领导高度重视、多学科协作、引导全员参与、奖励不良事件上报、提倡从错误中学习、鼓励研究实践的患者文化构建策略基本上符合患者安全文化“以患者为中心、领导、团队合作、循证、交流、学习”等要素的概念框架[4],并得到行业组织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认可与肯定,2018年,重医一院将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授牌首家“全国患者安全文化培训教育基地”。下一步,重医一院期望能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在实践中验证并推广符

合中国医疗环境的患者安全文化,从未为保障患者安全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 U.S

[EB/OL].[2017-03-04].http://www.ahrq.

gov/professionals/ quality-patient-safety/patient safety culture/hospital/index.html.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alth topics: patient safety[EB /O L].(2015- 02- 20)[2017- 04-

30].http://www.who.int/topics/patient_safety/en/. [3]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J].中国医

院,2017,21(01):81.

[4] Christine E S, Kristine L, Karan P S, et al. What is Patient Safety Cultur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2010,42(2),156-165.

2021-202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21-202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篇一:2021版患者安全目标及历年患者安全目标大全 2021版患者安全目标及历年患者安全目标大全 2021-11-18,中国医院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健康中国建设与医院改革发展”为主题,全国各地4000多位医院管理者参加了这一行业盛会。患者安全是大会最热点的话题之一。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薛晓林对发布了《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版)》,并进行了解读。患者安全目标是倡导和推动患者安全活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工作,中国医院协会从2021年起连续发布《患者安全目标》。 2021版是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使之简明化、标识化,更具操作性。 2021版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历年《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2021年)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

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五、提高用药安全 六、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 八、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 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十、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2021年) 一、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三、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 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五、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六、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相关感染的风险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因跌坠床等风险的危害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21-2021年) 一、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三、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 四、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五、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六、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相关感染的风险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因跌坠床等风险的危害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护理安全管理十大目标

护理安全管理十大目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的医疗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护理作为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护理安全管理的十大目标,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目标一:建立安全文化 建立安全文化是护理安全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制定安全政策、开展安全培训、建立安全标准、强化安全意识等措施,让护理人员养成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从而形成安全文化。 目标二:强化患者安全意识 患者的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如宣传、教育等,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让患者了解自身安全风险,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共同维护患者的安全。 目标三:规范护理操作 护理操作规范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护理人员应该熟悉各种护理操作规范,如手卫生、药品管理、伤口护理等,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目标四:完善医疗记录

医疗记录是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护理人员应该认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信息,并在记录中注明时间、人员、签名等必要信息,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目标五:强化药品管理 药品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该认真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对药品进行正确存储、发放、使用和清点,避免药品误用和盗窃等情况的发生。 目标六:加强感染控制 感染控制是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应该熟悉各种感染控制措施,如隔离、消毒、洗手等,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避免感染交叉传播。 目标七:保障设备安全 医疗设备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应该认真维护设备的安全性能,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安全事故。 目标八:强化危急情况处理能力 危急情况是护理过程中常见的突发事件,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确保患者获得适宜、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为了保障医疗安全,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核心制度。下面将介绍医疗安全的十三项核心制度。 一、安全文化建设制度 安全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培养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医疗安全的良好氛围。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包括建立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医务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安全周知和宣传材料等。 二、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该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和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纠正。 三、医疗风险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疗风险预防与控制制度是通过对医疗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提高医疗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该制度包括对医疗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与分类,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管理与护理等。 四、安全信息管理制度

安全信息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体系,及时收集和分析医疗安全相关的信息,为安全决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五、医疗安全责任制度 医疗安全责任制度要求医疗机构明确医务人员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该制度包括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安全委员会,在医疗机构中设立安全岗位等。 六、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该制度包括设备质量管理、设备维修与维护、设备安全使用培训等。 七、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用药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制度。该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用药评估与监控机制,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检查和管理,完善用药教育和指导服务。 八、手术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手术安全管理机制,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质量。该制度包括手术安全风险评估、手术前的安全检查、手术过程的安全控制和手术后的安全管理等。 九、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内患者安全文化的构建与推广

医院内患者安全文化的构建与推广 一、背景与意义 医院是人们接受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患者的安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然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患之间的关系和医院内部的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患者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关注的焦点,而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才能提高医院内部的安全水平,促进医患双方的良好沟通与合作,确保患者的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问题与挑战 1. 患者安全意识不足:患者对自身安全的认知程度不高,对于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安全事故的防范缺乏了解。 2. 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弱化:部分医务人员对于自己在医院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认识不到位,导致对患者安全的重视度不够。 3. 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医院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健全,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和防范措施。 4. 面临药品问题:部分医院存在药品管理不规范、原材料采购混乱等问题,增加了患者用药安全的风险。 5. 医患矛盾与纠纷:医患矛盾突出,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问题成为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 三、患者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与核心价值 1. 患者安全是首要原则:患者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首要原则,医务人员只有树立起患者安全至上的理念,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2. 全员参与与共同责任:患者安全工作是医院内部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和失误都有可能对患者安全造成危害。 3. 预防为主与持续改进:医院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减少患者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4. 透明和沟通:医院要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及时将风险和事故信息向患者披露。

安全文化建设案例

安全文化建设案例 案例1:某工厂的安全文化建设 某工厂认识到安全文化对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决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以下是他们的建设方案: 1. 安全意识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意识培训课程,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教育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2. 监测与纠错机制:建立安全监测与纠错机制,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修复和整改,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宣传活动:开展安全宣传活动,例如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安全宣传资料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提出改善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 环境整治与警示设施:对工厂内部环境进行整治,清理乱放物品,设置警示标识和设施,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5. 安全评估与持续改进: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安全隐患和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持续改进,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工厂的安全文化逐渐得到了建立和发展,员工的安全意

识明显增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案例2:某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 某医院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的安全,进行了安全文化建设。以下是他们的建设方案: 1. 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课程,包括医疗安全知识、操作规范等,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 2. 日常管理和监测机制:建立日常的安全管理和监测机制,例如制定标准操作流程、设置安全检查点等,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建立安全反馈机制:鼓励患者和家属对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并及时向患者和家属做出合理解释。 4. 安全宣传和知识普及:通过医院内部宣传栏、宣传册等形式,普及医疗安全知识,提醒患者和家属注意医疗安全,增强医院安全文化的整体效果。 5. 积极参与改进: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提出改善医疗安全工作的建议和措施,通过团队合作不断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一、方案背景 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非常重视的问题,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都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直接相关。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安全水平,确保医疗过程中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并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方案。 二、目标设定 1. 提升医疗机构的患者安全文化,培养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2. 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医疗错误率降低,避免患者因医疗事故而受到伤害。 3. 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4. 加强信息管理和沟通,在医疗团队之间实现良好的信息流动,避免信息传递错误导致的患者安全问题。 三、方案内容 1. 建立患者安全管理机构:设立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医务人员代表和患者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

2. 开展患者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患者安全培训,提升他们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引导他们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需求和权益。 3. 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对医疗过程中存在的患者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纠正。 4. 加强医疗过程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患者安全标准。 5. 加强信息管理和交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降低因信息传递不畅引起的医疗错误。 6.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参与:通过建立患者安全参与机制,促进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沟通,让患者参与决策,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安全感。 四、方案实施 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每一项具体的任务和责任人员,并设立时间节点,确保实施方案的有序进行。 2. 加强组织领导:医院管理层要高度重视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明确责任分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3. 监督与评估:建立患者安全目标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2023年患者安全日宣传折页内容

2023年患者安全日宣传折页内容亲爱的患者和医护人员: 2023年患者安全日即将到来,我们希望通过这份宣传折页,向大 家传达有关患者安全的重要信息和知识,让大家更加关注患者的安全 问题,共同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1.患者安全日介绍 患者安全日是一个国际性的关于患者安全的宣传日,旨在提高社 会对患者安全问题的关注,并通过宣传和教育,促进医疗服务机构和 医护人员加强患者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2.患者权益保障 在任何情况下,患者的权益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我们呼吁全 体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的人权,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得泄露患者的 个人信息。在治疗过程中,要与患者相互尊重,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坦诚沟通,保持医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3.医疗风险防范

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包括用药错误、手术事故、院内感染等。我们要求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医疗操 作流程,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于常见的医疗风险,医护人员应该 及时告知患者,并建议患者配合治疗,减少医疗风险。 4.患者安全培训 为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 人员的患者安全培训。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如何规范操作流程,如何有效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同时,也要在医院内开展患者 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让患者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5.患者安全文化建设 患者安全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我们 希望通过患者安全宣传日,提升全社会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倡导医患和谐、共建患者安全文化,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 利益。 在2023年的患者安全日,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关注患者安全问题, 提升患者安全意识,共同努力,为患者的健康和权益保驾护航。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内容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六)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

(一)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规范医嘱开具、审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 (三)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四)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五)建立跨专业的有效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式的差异性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尽可能降低医院内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如VAP、CTBSI、CAUTI及SSI。 (三)医护人员在无菌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四)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严格遵循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流程,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

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有不断提高,但是不可避免地还是会出现意外事故或是医疗纠纷,这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的困扰,这也就需要有一种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建设来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安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如何进行“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建设”。 一、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意义 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是指病人与医生之间在交流、治疗过程中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在安全问题上的共识。建立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有效预防医疗纠纷,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还能增强医院的社会形象,提高社会声誉。 医生和患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应该有清晰的安全意识,应该从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出发,积极认真地防范并预防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从而爱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和身体权益。 二、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1.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医院为医务人员提供不同级别的培训班,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得到提高,通过专业技能的提升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特别是要注重培训医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医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和技术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建立医疗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制度的正常执行,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标准化,以达到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建立医院质量控制小组、统一的精神慰藉小组,通过清晰的分工和协作,对于患者的病情解决达成更好的共识。 3.医疗设施的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的医院设施保障系统,采用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以确保医疗服务的效果。此外,还要加强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及时巡检并进行修缮和维护,让设施一直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4.加强患者安全宣传 医院要定期开展患者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启发广大医患人员对安全问题的深刻认识,认识到安全是医疗服务的一项核心工作。同时,医院还应在其宣传栏、网络媒体等发布相关医疗知识,加强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5.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通过法律和职业道德来惩治医院内的医疗行为不规范等现象。同时还要建立患者意见反馈机制和建立投诉热线,收集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并及时处理,以尽快妥善解决医疗纠纷。 三、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通过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建设措施,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有了显著提高,也大幅降低了意外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摘要 本文旨在汇报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情况。我们对医院的安全文化进行了评估,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安全意识和行为。本文将总结我们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简介 医院安全文化的建设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方面。通过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我们可以减少医疗事故和误诊的发生,提升医院的声誉和信任度。 评估结果 我们首先进行了医院安全文化的评估。评估涵盖了医院内部的安全政策、流程以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评估结果显示,虽然医院已经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措施和成果 基于评估结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升医院的安全文化:

1. 加强培训:我们组织了定期的安全培训,包括培训医院员工 的安全常识和操作技能,并提供定期更新的培训课程。 2. 建立报告机制:我们建立了匿名报告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汇 报安全问题和意见,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隐患。 3. 审查政策和流程:我们对医院的安全政策和流程进行了审查,确保其与最新的法规和标准保持一致,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更新和 修订。 4. 建立沟通渠道:我们与患者和其家属建立了沟通渠道,鼓励 他们提供对医院安全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医院的安全文化。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 医院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医疗事故和误诊的发生率有 所下降。 - 员工对医院安全文化的满意度提高,感受到医院对于安全问 题的重视。 - 患者和其家属对医院的安全感有所增强,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 下一步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安全文化,我们将继续努力,包括:

- 持续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和患者的安全 意识。 - 定期评估医院的安全文化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继续改进报告机制和沟通渠道,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结论 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但它对于医院的 发展和患者的福祉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努力,我们相信医院的安全 文化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以上是对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谢谢阅读。

血液透析室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血液透析室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血液透析室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医疗设施,其工作环境复杂且涉及到高风险操作。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建设一种良好的血液透析室安全文化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血液透析室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1. 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操作风险; 2. 确保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安全并减少并发症; 3. 建立透析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设备维护和紧急情况处理。 二、实施步骤 1. 制定并宣传安全政策和流程 制定血液透析室的安全政策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规范。将安全政策和流程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宣传给医务人员,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 2. 完善培训体系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新员工培训和定期培训。新员工培训要包括血液透析室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定期培训要根据透析室的特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为医务人员提供更

新的知识和技能。 3. 强化设备维护和监测 血液透析室的设备维护和监测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并记录相关数据。同时,建立设备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实施标准化操作 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医务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能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标准化操作可以降低操作风险,减少操作失误,提高治疗效果。 5. 加强感染控制 血液透析室是感染传播的高危环境,因此需要加强感染控制。建立切实可行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废物处理等方面。同时,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6. 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 血液透析室存在各种紧急情况,如心脏骤停、过敏反应等。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包括培训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准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制定应急预案等。

医疗机构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

医疗机构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要求,维护患者健康权益,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机构患者安全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城市当前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预防为主,系统优化、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健全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创新患者安全管理手段,全面推进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大力营造患者安全文化氛围,有效减少医疗服务不良事件,努力提高医疗机构患者安全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行动目标 利用3年时间,健全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制度建设,畅通工作机制,及时消除医疗过程中以及医院环境中的各类风险,尽可能减少患者在医院期间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保障患者安全。连续3年每年至少完成1轮全院巡检排查和全院患者安全专项培训至2025年末,患者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每百出院人次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年均大于2.5例次,低风险病种住院患者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三、行动范围

全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四、行动内容 (-)确保医疗服务要素安全。 1.加强药品耗材安全管理。加强药品耗材采购、储存、调配、使用全程管理,对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分别存放并设置警示标识,确保药品耗材存储环境符合要求并处于有效期内,及时清理过期药品耗材。特别是对机构内制剂、高警示药物、毒麻精放等重点药物类别加大管理力度。严格防止假冒伪劣、过期药品耗材流入临床,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加强患者自带、外购药品使用管理。对可重复使用的耗材,加强洗消、检测管理,及时清除超使用寿命、性能不达标的耗材。 2.排查医疗设备设施安全隐患。对本机构使用的医疗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关注相关设备设施定期保养检修情况、功能状态,特别是近期进行场地改造、设备设施更新换代、运行机制调整优化的领域要进行细致排查,对变更后的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有效干预。对事关安全的重点领域进行事前审查、事后检测、定期巡检,防止出现因设备设施失检、失修导致的安全问题。同时,加强实验室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的管理,防止腐蚀、灼伤、中毒、水灾、火灾和爆炸等事件的发生。 3.规范医务人员管理。加强医务人员规范管理,明晰各个岗位职责,压实科主任、护士长、医疗团队负责人、值班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医疗安全责任。强化医务人员临床能力评估,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

科室患者安全管理措施

科室患者安全管理措施 概述 科室患者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的目标是确保患者在 医院就诊期间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科室患者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例如设立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医护人员、完善设施设备、规范医疗流程等。本文将重点介绍科室患者安全管理的一些常见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 科室患者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应该涵盖科室 内各项安全管理的要求和规定,包括责任分工、安全目标、人员培训、事故处理、风险评估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科室能够有序地进行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并最大限度地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评估 科室内的设备设施对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性,科室 应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的工作包括设备设施的日常巡查、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等。对于存在故障或不安全因素的设备设施,科室应及时采取措施修理或更换,以避免给患者带来潜在的伤害。 保证医疗质量的流程规范 科室内的医疗流程规范对于保证患者安全至关重要。科室应制定并执行符合标 准的医疗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按照规定进行。科室应建立标准操作程序手册,并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意识。此外,科室还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操作流程的贯彻执行。 医护人员培训和岗位责任 医护人员是科室内最重要的安全保障因素之一。科室应为医护人员提供系统全 面的培训,包括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危机应对等方面。培训应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如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或在线培训等。同时,科室还应明确医护人员的安全责任,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 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 科室内的安全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发生的安全事件,科室应建立明确的报 告机制,并及时进行处理。安全事件报告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的根源,

病人安全在医疗保健中的重要性与管理策略

病人安全在医疗保健中的重要性与管理策略 医疗保健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它关系到每个人健康和生命的安全。在医疗保健过程中,病人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病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不仅会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还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保障病人安全是医疗保健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1. 重视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在医疗保健中需要得到重视,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病 人的安全。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安全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其次,医疗机构需要认真开展病例审查,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以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同时,医疗机构需要普及病人的安全知识,让患者了解治疗、护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从而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2. 病人安全管理策略 病人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医疗设备的质量、临床操作规程等。下面简要阐述一些病人安全管理策略。 (1)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 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对病人安全至关重要。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管理流程和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同时,医疗机构要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 (2)医疗设备的质量 医疗设备的质量是保障病人安全的基础条件。医疗机构需要保证设备的质量和 功能完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防止设备故障导致的意外伤害。

(3)临床操作规程 临床操作规程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医护人员必须遵守各种规程,例如手卫生规程、输液规程、药品管理规程等,规范诊疗流程,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 (4)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是保障病人安全不可或缺的环节。医疗机构需要在各个层面贯彻安全文化,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营造安全第一的氛围。同时,医疗机构需要摆脱以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思维方式,以病人的安全和福祉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3. 结语 病人安全在医疗保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病人安全管理策略,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高效、贴心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病人也应该积极参与自身的治疗和护理,做好自我保护工作,与医护人员共同维护病人的安全。

2023年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二篇

2023年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二篇篇一:2023年版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安全是医疗保健系统的核心目标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患者安全目标,以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安全保障。以下是2023年版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1. 减少医疗感染:医疗感染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有着致命性的影响。医疗机构应加强手卫生、器械消毒以及环境清洁等工作,减少医疗感染的发生。 举例:医院使用定期检测系统,对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进行监测,提醒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2. 提高药物安全:药物错误是导致患者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疗机构应加强药物管理和监控,确保患者得到准确、安全的药物治疗。 举例:医院引入智能药物管理系统,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疾病情况,自动计算出正确的剂量,并监控患者用药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 加强手术安全:手术是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医疗机构应制定规范的手术安全流程,并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监测。

举例:医院实施"安全手术核查清单",医生、护士、麻醉师等手术团队成员,在手术前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全面审查和确认。 4. 提升患者识别与标识:正确识别和标识患者是确保医疗过程安全的基础。医疗机构应推行严格的患者身份确认措施,避免患者身份混淆。 举例:医院使用电子医疗记录系统,通过患者的生物识别信息(如指纹、视网膜等),实现患者身份准确、可靠地确认。 5. 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信息共享与沟通是医疗团队协同工作的基础。医疗机构应建设健全的信息系统,确保医疗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准确记录。

建立患者安全文化

建立患者安全文化 患者安全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医院和医疗机构中 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不仅可以保护患者的生 命和健康,还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本文将从定义患者 安全文化,建立患者安全文化的必要性和方法五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定义患者安全文化 患者安全文化是指医疗机构内部对患者安全的共识、价值观和行为 准则。它是一种全员参与、风险管理与患者保护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患者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将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营造相互尊重、高度关 注患者安全的工作环境。 二、建立患者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建立患者安全文化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患者安全文化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 制度、加强医疗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医疗差 错和不良事件发生。其次,患者安全文化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 满意度。医疗机构建立起患者安全文化后,医护人员能更好地与患者 进行沟通和合作,增强患者信任,提升医院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最后,患者安全文化可以维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声誉。通过建立安全文化,医 护人员能够更加专注和自律,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为患者 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建立患者安全文化的方法

1. 制定患者安全政策: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患者安全政策,明确 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为建立患者安全文化提供制 度保障。 2. 宣传教育培训:医院应加强患者安全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 医护人员的患者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3. 建立报告和反馈机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差错和患者安全事 件的报告和反馈机制,鼓励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事故和患者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避免事故重复发生。 4. 强化团队合作和沟通:医护团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沟 通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提高患者安全水平。 5. 重视患者参与:医院应重视患者的参与,鼓励患者对医疗过程中 的安全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和风险管理。 四、建立患者安全文化的挑战和对策 建立患者安全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患者安全意识不足、医 疗资源不均衡、医患矛盾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医院可以采取措施,如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医患沟通和 信任等。 五、总结 在当今医疗环境中,建立患者安全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通 过明确患者安全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建立报告和反馈机制、强 化团队合作和沟通,以及重视患者参与,可以帮助医院和医护人员提

医院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研究

医院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研究 患者安全文化相关概述 安全文化,是指以安全为目的,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此方向推进,保持组织内的所有人员对安全有着共同的态度与价值取向。 患者安全,是指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医疗服务得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预防和降低对患者造成伤害和不良影响。 患者安全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有singer等(2003)提出,其理论根据是一切以确保对患者没有损害为先。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患者安全文化主要是指护士在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其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患者安全的内涵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技术安全:不发生误诊误治、不发生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规定之外的损害,不发生其它医源性损害。 (2)管理安全:因管理不当而致的意外伤害,如坠床、碰伤、跌倒、压疮、搬运意外及其它意外伤害。 (3)心理安全:不发生由于不良的医疗行为造成患者心理及精神的损害。如由于保护性医疗执行不好、沟通不当,给患者造成担心、疑虑、恐惧甚至巨大的心理压力。 2.1.2护士与患者安全文化

通常在医疗卫生环境中,更多的是强调护理,这并非是否定治疗的作用与价值,而是表明护理 在促进病人安全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于护士对患者安全的影响,Vanderbilt大学研究发现: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医疗服务的时间与次数对提高病人安全非常有效。Aiken认为护士的护理强度与患者的死亡率存在着一定的关联。Unruh研究证明:如果增加百分之十的护理人员,那么就会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英国某项研究结果指出:护士的护理时间与床护比与患者的住院时间、抢救失败率等因素存在 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护理时间越高,床护比越高,患者的住院时间越短、抢救失败率越低,越能够促进患者的痊愈。这一系列研究都表明: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护理工 作越细致、护理人员越充足、护理行为越安全,越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护士作为预防和避免医 疗事故的重要因素,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reenberg认为:护士不仅仅提供辅 助工作,同时还可以阻止医生的一些导致患者产生更坏、更严重的行为。护士是医疗系统内的 一类尚未被完全开发和保护的重要资源。2015年IOM报告中明确指出护理对患者安全起决定性作用,护理管理不规范、护士消极怠工是患者安全最直接最危险的威胁。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 对15所医院的患者安全文化情况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与其他医护人员对比,护士的患者安全认知程度能够更直观的显示患者安全管理水平。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表明:护士队伍不稳定, 将会大大影响医院的医疗水平、护理水平,并对医院形象造成强烈负面影响,从长远看,严重 制约了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良好发展和进步。 重视护理,就意味着对患者安全的负责。在医护工作中,护士处于医护工作的最前沿,与患者 在治疗、护理、服务、沟通等方面接触最为频繁。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频率也 相对较高。有研究表明: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安全问题比例高达40%,因此护士在承担患者安 全不良事件中的责任数量相比也较高。 因此,提高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康复率,维护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护理文化 2.2.1护理概述 自19世纪中期,南丁格尔创立护理专业以来,护理学科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

护理安全文化构建与实施

编号:AQ-WH-00601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护理安全文化构建与实施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safety culture

护理安全文化构建与实施 备注: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安全文化主要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内重要性尤为突出。 一、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患者的安全已经成为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安全文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之后,国际和安全检查组在总结事故的发生原因时,明确提出,认为安全文化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素质和态度的综合,是高于一切至上的观念,此后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安全管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或是功能上的障碍、损害、缺陷或死亡。 二、医院安全文化现代理念 (一)医院文化 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医疗服务,是与人的疾病康复相关的特殊服务业,医院文化的核心是以病人为

中心,医院安全文化及护理安全文化都是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安全文化 国际和安全咨询体制1991年的安全文化定义中指出,安全文化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各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的安全管理方式及专业程度,组织中个人或群体的价值观、态度、感知、能力和行为方式。医院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nger等人于2003年首先提出,护理安全文化是医院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安全文化即护理安全文化都是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三)护理安全文化 美国围手术期注册护士协会把护理安全文化定义为,一个组织具有风险意识、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把差错作为组织改进的机遇,建立差错报告系统及有效的改进机制;认为如果一个组织缺失护理安全文化,那么大部分患者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 (四)安全文化构成要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