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期末考试题型说明:

一、选择题:15题*2分=30分

二、名词解释:6题*3分=18分

三、简答:4题*8分=32分

四、论述题:1题*20分=20分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1、民族是最大范畴的群体。

2、社会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欧洲的群体心理研究。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1871-1938)发表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3、亚洲社会心理学会成立于1988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第一次是在韩国召开的,第二次在日本,第三次在中国台北由杨国枢主持召开。

4、社会心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有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和民族心理,四者之间的关联,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轮廓。

5、社会心理与社会文明是分不开的,文明是社会心理的内核。

6、关于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社会心理的作用,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社会心理状态,二是影响心理沟通和心理表达的程度。

7、社会心理

8、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9、群体心理

10、大众心理

11、民族心理

12、请通过某些社会问题,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善”的理念对于社会心理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章研究方法

1、乔根森主张,具有下面特征者都是参与观察者:

⑴开放式的;

⑵研究者作为被观察团体的成员之一;

⑶个案的深度访谈;

⑷直接观察。

2、戈尔德(Gold)把参与的程序分为四种:⑴完全参与者;⑵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⑶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⑷完全的观察者。

3、期待效应

4、随机抽样

5、定量研究: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6、访谈的类型:⑴无结构访谈;⑵结论化访谈。

7、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哪些特点?

㈠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㈡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㈢期待效应;

㈣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8、问卷调查中题目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⑴理解性原则;

⑵准确性原则;

⑶客观性原则;

⑷选项排他性原则。

第三章人际关系

1、冲突时一种对立的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争斗关系。

2、美国学者潘迪(Pondy)曾经提出冲突的五阶段模式:冲突潜伏阶段、冲突知觉阶段、冲突感受阶段、冲突外显阶段和结果阶段。

3、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的三角理论,他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亲密、激情与承诺。

4、自我表露:就是我们常说的“敞开心扉”,即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

5、侵犯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或心理上痛苦的行为。

6、利他行为:指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

7、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数越多,任何一个人出面相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8、亲社会行为:指任何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9、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0、侵犯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因为被别人侵犯而反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侵犯、本能的表现、由于受到挫折而侵犯、基于模仿而侵犯等。

11、人际关系的含义:狭义: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广义: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

12、阿曼特对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四阶段?

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第四章社会认知

1、社会认同表现为三个层面,即价值认同、工作或职业认同和角色认同。

2、首因效应: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

3、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⑴他人的反馈;⑵反射性的评价;⑶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⑷社会比较

4、第一印象:在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

5、近因效应: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6、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

7、文化认同:指个体将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

8、价值认同:指人们对社会传统观念和道德习俗等的基本原则有趋于一致的倾向。

9、角色认同:指人们在社会中必须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扮演不同的角色,各种角色都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标准,一个人如果能够赞同社会为某个角色设定的行为标准,并按这个行为标准行事,就是角色认同。

10、社会认同的动机:⑴提高自尊;⑵减低无常感或提高认知安全感;⑶满足归属感与个性的需要;⑷寻找存在的意义。

11、简述刻板印象的利与弊。

利:能够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

弊: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它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12、请论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第五章社会动机

1、亲和动机:又称为结群动机,是指个人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者要加入某个团体的需要。

2、社会动机: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

3、权利动机:指个体要在某方面取得一定的支配地位的需求。

4、成就动机:个体为了取得较好成就、达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地动机。

5、谈谈你对马斯诺的需求层次论的看法。

马斯洛对于人类行为动机的研究最优影响。他认为人类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它们构成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一种需要满足之后,另一个更高的需要就立刻产生,成为引导人的行为的动力。因此,人很难得到完全的满足,总是处在不断的追求之中。

第六章社会感情

1、社会集群情绪包括集体恐惧、集体敌意和集体欢乐等情绪表现。

2、社会情绪管理,包括社会情绪的管理、网络情绪型舆论管理、组织情绪管理等。

第七章社会态度

1、工作满意度

2、心理契约

3、组织承诺

第八章群体心理

1、群体心理对个体的作用体现在: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和群体的促进和干扰作用。

2、团体按团体的组织结构分为:

正式团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团体。

非正式团体: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是为了满足社会交往需要自然形成的。

3、团体规范是指团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是直接制约个人行为的某个团体所特有的共同观念。

4、团体规范的作用:维系团体的作用、认知标准化作用、行为定向作用和惰性作用。

5、凝聚力

6、请结合实例谈谈几种群体现象:(定义、原因分析、表现等)

社会助长

社会惰化

群体极化

从众

服从

去个性化

7、请谈谈你对去个性化的理解(定义、原因)

原因:匿名性、丧失责任感、群体的淹没性

第九章传播与社会心理

1、社会心理在不同传播类型中的表现

传播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四种:⑴自我传播,又称内传播;⑵人际传播;⑶组织传播,又称组织沟通;⑷大众传播,是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构成的。

认得自我传播是传播的基础,任何信息的传递都是在这个心理互动的基础上完成

的。

2、舆论形成的最终标志是社会的公认。

3、伊丽莎白?内尔-纽曼认为,大众传媒的三个特质是积累性、普遍性、共鸣性。

4、时尚的特点表现为:⑴标新性;⑵时效性;⑶个性化;⑷消费性;⑸周期性。

5、人际传播:指信息在社会个体之间的传播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保持着相互的影响与作用。

6、谣言:某些人或团体、组织、国家,根据特定的动机和愿望,散布的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通过自然发生的、在非组织的连锁性传播通路中所流传的信息。

7、舆论(备选):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公论”、公众意见,指在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众人对于某些社会实践的一致反应和判断,是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意见。

8、时尚(备选):流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指社会上新近出现的或某权威人物倡导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以致消失的过程,又称时尚。

9、如何理解人的选择心理?

⑴选择性理解:人们眼中的“外在世界”与个人理解(即心理印象)之间有相当一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人们的理解受愿望、需要态度、动机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⑵选择性接触:是人们在接触信息时,总是愿意接触那些与自己原有态度向一致的传播信息,进而避免基础与自己意见不相符合的传播信息,因为这样做会在受众心理上产生不和谐状态,这种不和谐状态会产生心理上的不舒服,因此,人们努力减轻这种不和谐,已达到和谐。

⑶选择性注意:人们无法事先决定信息的内容,因此,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信息中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态度、行为相一致的或是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这既是一种认知和谐心理因素,又是一种文化期待现象。

⑷选择性记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愿望、需要、态度及其他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记忆,也就是说人们很容易记住那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一致的、需要的信息,进而忘却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信息。

10、舆论的形成过程及形式。(了解)

两种形式:显在性舆论和潜在性舆论。

形成过程:⑴舆论客体的存在,即社会公众所关注的事件、问题等出现。这些社会事件、问题作为舆论课题表现为一种信息、符号发出来。

⑵舆论客体给主体所造成的认知,即社会公众对客体产生认知,这种认

知在各种不同的动机、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转化为态度,态度再

转变为各种行动。

⑶舆论本身,它是将个人的意见表达出来,在人们彼此交流、传播,使

众多的个人意见在表达与交流中会集,并趋于一致。

第十二章性别社会心理

1、性别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人的基本身份之一。因此,将性别引入社会

心理学领域是十分必要的。

2、人的性别存在至少五个维度:基因性别、生物性别、生理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第十三章人格培育

1、人格特性: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2、气质分为哪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3、请谈谈人格测评中常见的投射测验(了解)。

4、请结合你自身人格特征,谈谈九型人格(举一例说明)。

第十四章心理健康

1、心理应激:又称心理压力、紧张状态或紧张刺激。一般认为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2、应激源:指机体内、外环境享有集体提出的适应或者应付的要求,并可能导

致心理应激反应的紧张性刺激物。包括生物性的刺激、心理方面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刺激物。

3、社会支持:人类在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网中生存和生活。在其社会环境中,个体都可受到来自社会关系网中各方面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关注、支持和援助,这就是社会支持。

4、请简要谈谈常见心理异常或障碍(P376-380了解)。

(1)行为和人格偏离:行为偏离问题、人格障碍、性行为异常、不良适应性反应;

(2)特殊意识状态

(3)轻度心理异常:神经症、癔症、轻度心因性反应症;

(4)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障碍

(5)大脑患病及躯体却显示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

(6)严重的心理异常: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

5、精神分裂症可分为多种类型: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和妄想(偏执)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