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学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学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学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学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YAL)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过程、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代表性的观点(填空)

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兰德(1976)提出了社会心理学形成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分为哲学思辨、经验的描述和实验的分析阶段。

2)我国社会心理学相应于三大阶段提出了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分为:①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的观点;②育时期、形成时期、确立时期和扩展时期。

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简答)

(一)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二)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三)期待效应

(四)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4、社会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可能为论述)

(一)观察法

观察法(obervational method)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进行直接而系统的观察,由此收集人类社会行为的资料,进而分析和判断变量关系的方法。观察法常常伴随着细致而准确的测量,如运用录音、录像、摄像头监控等方法。1)优点:

A、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

B 、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人为的紧张情绪

2)缺点:

A、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

B、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

(二)档案法

档案法为档案分析法的简称。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搜集各种现存的发表和虽未发表但是通过系统方法记载(如论文、地方志)的知识载体,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借以揭示特定社会行为及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

1)优点:

不引人注目、觉察,排除了特殊反应。

研究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社会心理趋势、特点。

2)缺点:

不易得到档案,也易受档案编著者等因素的限制。

量大、耗时。

有赖于分析者的抽样方法及概括与分析能力

不能排除社会现象的多因性,不够准确客观。

(三)调查法

调查法是运用各种数据或事实搜集方法,对所关心的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类方法的总称。常有问卷法、量表法和访谈法等。

1)优点:

能获得第一手生动的材料

手续简练,可在不同时间对同质被试重复使用

可获得数据与某些假设的验证

2)缺点:

必须有被调查者的配合

被试必须有自我意识、口头或(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必须选择典型代表做被试时,往往会受条件限制

(四)现场研究与现场实验

1)现场研究(field research)是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现场,对被试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的方法。

①优点:

在自然情境中对人们进行研究,资料直接来源于实际生活和真实的人,因而真实可靠;现场研究还可以获得其他干扰被试真实生活的方法不可能获得的资料。现场研究获得的研究结果也更容易直接运用于实际生活。

②缺点:

一方面,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是被动的,无法控制研究情境。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偶发因素容易冲击研究过程,使研究难以系统化。另一方面,现场研究在时间、人力与钱财资源上需要较大投入,对研究者素质的要求也较高。

2)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是指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所以又称自然试验(natural experiment)。

①优点:

使研究具有可控制的特点,可以缩短研究周期,摆脱研究的被动性。且现场实验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被试不知道自己在被研究,因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高。

②缺点:

研究可能受到干扰。现场实验中自变量的操作也较为困难

(五) 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1aboratory experiment)是直接以实验室环境作为实验情境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

模拟实验是指在实验室建造模拟实际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在其中进行有控制的实验。

5、个性定义(名词解释或填空)

个性又称人格,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人的个性就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质倾向的总和。一般包括两部分:

1)、个性心理特征(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性格、能力。

2)、个性品质倾向(决定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积极行为的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等。

6、性格发展的影响因素(论述或简答)

(1)生理性因素

包括遗传、体格、体形、性别以及肌肉与神经系统、体内各腺体的发育水平。例如:体格健壮者,性格外向,较活跃,有进取心;体格弱小者,性格内向,沉静,胆小。男性好强,争胜,有表现欲;女的温柔、体贴、心思细密。

过度补偿:为克服自卑心理而做出的过度反应。

(2)环境因素:

①家庭是培育个体性格的摇篮。儿童期、青春期、成人期;离婚、独生子女、父母因工作长期不在家;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偶然的情景因素等等。

②学校。是个体尝试和选择性格发展的时期。

③社会文化。决定性格发展的大方向。

④职业。医生的镇静和不动声色;政治家的不怕挫折;科学家的好奇喜研究;律师的重视公平;会计的谨慎、严谨、刻板等。

7、什么是社会化(名词解释或填空)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8、社会化的基本特性(简答)

1)社会化的社会强制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化的毕生持续性

9、社会化的类型(论述或简答)

(一)早期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的社会化。它主要使儿童掌握语言、学习本领,使儿童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内化,与周围人建立感情,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以使儿童与其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二)预期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

(三)发展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是在早期社会化和预期社会化的基础上,当对个体产生新的期待、要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角色等的时候进行的。

(四)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反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

反向社会化又被称为“文化反哺”,是指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

(五)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个体舍弃过去所接受的一套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重新学习社会所要求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过程。

10、自我概念的定义(名词解释)

自我概念,亦称自我(或自我意识) 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11、自我的结构(填空)

自我结构包括: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12、帮助学生改善自我概念(简答)

1)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提高能力的自我概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从多方面多角度发现学生的长处,杨长避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13、印象形成中信息整合的法则(简答或填空)

1)平均法则

在印象形成中,人们接收到信息后对对其单独地加工,然后将它们平均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总体的印象。

例子:

有两个人,如果让你在一个从-5到+5的量尺上对她们的品质进行评价。

甲机智、学识渊博、沉着、自信,你给她的打分分别是+4、+4、+2、+3。乙除了具有上述品质外还有坦率、不讲究衣着两个特点,你对她的打分分别是+4、+4、+2、+3、+3、-2。

根据平均法则:甲的得分是(4+4+2+3)÷4=3.25,乙的得分是[4+4+2+3+3+(-2)]÷6=2.33,甲的得分比乙的得分多,因而对甲的印象更好些。

根据叠加法则:甲、乙两个人的总分分别为13分和14分,乙的总分更多,因而对乙的印象更好。

2)叠加法则

人在形成印象时将各个独立的信息叠加在一起形成总的印象。

3)加权平均法则

人们将所有品质平均起来形成印象,但他们给予那些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以更多的权数。

14、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名词解释或填空)

首因效应: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

近因效应: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15、社会知觉的效应(偏差)(简答或论述)

1)积极性偏差

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地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这就是积极性偏差(positivity bias),也称“宽大效应”(1eniency effect)。

2)证实偏差

人们既有的观念或期望会影响他的社会知觉和行为。他们总是有选择地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

3)后视偏差

人们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这种现象称为后视偏差(hindsight bias)。

4)虚假一致偏差

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这种倾向称为虚假一致

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5)自我中心偏差

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倾向,称为自我中心偏差(egocentric bias)。

16、印象管理的定义(名词解释或填空)

印象管理又叫印象整饰,是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他人印象符合个体期待。简单说是指有意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

17、归因的定义(名词解释)

所谓归因,又称行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和推导其原因的过程。

18、态度的定义(名词解释或填空)

态度(attitude)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9、态度的要素结构---态度“三元论”(简答)

就态度的构成要素而言,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持“三元论”的看法,即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要素构成。

一是认知成分,它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含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二是情感成分,它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三是行为倾向成分,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它具有准备性质。行为倾向成分会影响到人们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它不等于外显行为。

20、态度的功能(简答)

(一)态度的认知功能(知识功能)

(二)态度的情绪情感功能

(三)态度的动机功能

1)适应功能。(效用功能)

2)防御功能。

3)价值表现功能。

21、态度改变的方法(论述或简答)

(一)劝说宣传法

这是一种借助语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是一种极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方法。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某个角色对占据这一角色的个体所具有的约束和影响来改变个体态度的。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南开大学第四版)讲课稿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①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②研究人的社会动机③研究人的社会认知④研究社会态度的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3.群体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自20C20’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潜意识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根据这一设想,有三个相应的人格组织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与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统治和统辖,它遵循“现实原则”,其作用是将“快乐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为准绳,它发端与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 将潜意识冲动归于性的趋利:口唇区、肛门区、生殖器区及生殖欲等。 乔治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 主观我与客观我。“主观我”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冲动,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客观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由于个人具有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因此客观我就成为“一般化的他人”。 自我的发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玩耍和游戏。 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与勒温的场论:社会认知理论 场:包含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环境和行为,而行为则是前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儿童期的社会化:基本社会化 2.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 3.成人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化 4.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化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 2.家庭 3.学校 4.同辈群体 5.大众传播媒介 6.计算机网络

2019临床心理学教学大纲李惠民

《临床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86504 课程名称:临床心理学 英文名称:Clinic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64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 考核方式:集中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健康 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二、课程简介 临床心理学是关于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持和援助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存在心理困扰的人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通过临床评估和临床干预指导和培养健全的人,以便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有创造力本课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心理咨询能力为核心强调心理咨询的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心理诊断与测量的技术;人格的理解与诊断;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教学中需配合助理心理咨询师的考核要求情况安排教学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该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全面综述。根据我校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应紧密配合心理咨询师考级内容展开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心理基础理论的有关知识,能够对人格作出较好的理解与诊断,掌握心理诊断与测量的技术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技术手段,并且能够对临床心理学中的特殊专业有较好的认识,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

四、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一)教学基本要求 诊断工作对咨询和治疗来说是充分和必要的先决条件,没有诊断咨询和治疗也就无从入手,误诊往往也是咨询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诊断时必须掌握诊断程序和常用方法,同时还要学会将诊断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按要求整理行文。 (1)掌握异常心理症状,能够区分病与非病 (2)掌握心理诊断的分类标准 (3)掌握神经症的诊断分类 (4)能够根据求助者实际情况选择心理测验 (5)能够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诊断 (二)教学具体内容 (1)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1.1)如何进行初诊接待(掌握) (1.2)摄入性谈话(重点掌握) (1.3)正确使用心理测验(掌握) (1.4)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重点掌握) (1.5)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熟悉) (2)初步诊断 (2.1)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掌握) (2.2)确定是否属于本职工作(重点掌握) (2.3)形成初步印象,分析一般心理健康水平(重点掌握) (2.4)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重点掌握) (2.5)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重点掌握) (2.6)提出心理评估报告((熟悉)

心理咨询师考试大纲社会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考试大纲社会心理学部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89-91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二、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 1.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 () 行为;个体;个体所处的情境;函数关系,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二)社会心理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在个体层面(2)在人际层面(3)在群体层面(4)在社会层面 (参见本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专栏2-1)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1) 教材(基础知识)P91-97 一、哲学思辨阶段 1.这一阶段是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十九世纪上半叶。 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辩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但在这一阶

段,有关社会心理学的思想是和一般的心理学见解混杂在一起,很难把“纯”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分离出来。 2.这一阶段对人性的争论,不能用经验方法证明其假设,因而不具有科学形态。但对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具有启蒙作用. 二、经验描述阶段 (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三、实证分析阶段 (1)瑟斯顿、李科特的态度测量;(2)谢里夫“游动效应”研究; (3)莫里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4)勒温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 (参见本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专栏2-2、专栏2-3)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1) 教材(基础知识)P97-102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 价值中立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伦理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1.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

社会心理学试卷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卷与答案 一、单选题 1. (1分) 第一份专业经济心理学的专业杂志是哪一年创办的?() ? A. 1902 ? B. 1908 ? C. 1975 ? D. 1981 2. (1分) 以精神分析法研究经济心理学的是()。 ? A. 考托瑙 ? B. 拉扎斯菲尔德 ? C. 阿尔布 ? D. 迪希特 3. (1分) 关于性别角色的论述,下列哪位学者的观点最接近中国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基本观念?() ? A. 本尼迪克特 ? B. 奥尔波特 ? C. 霍尼

? D. 帕森斯 4. (1分) 感知觉异常;逻辑思维紊乱;奇怪想法与信念;情感迟钝或倒错;明显怪异行为;明显退缩或社会隔离;兴趣、动机、意志力明显减退;学习工作能力明显下降;生活懒散、个人卫生或修饰明显受损等这些特征,是()的初期症状。 ? A. 躁狂抑郁症 ? B. 抑郁症 ? C. 精神分裂 ? D. 走火入魔 纠错 5. (1分)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的横向结构属于()。 ? A. 差序格局 ? B. 团体格局 ? C. 交换格局 ? D. 情感格局 纠错 6.

(1分) 下列哪位社会心理学对性别差异做过出色的跨文化研究? ? A. 奥尔波特 ? B. 霍尼 ? C. 米德 ? D. 海德 纠错 7. (1分) 下列心理学家中被认为是经济心理学的创立者的是()。 ? A. 弗洛伊德 ? B. 冯特 ? C. 塔尔德 ? D. 阿尔布 纠错 8. (1分) 考托瑙对经济心理研究的集中体现是《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他认为经济心理研究的重点应该是()。 ? A. 经济行为

? B. 决策行为 ? C. 心理预期 ? D. 非理性行为 纠错 9. (1分) 谨小慎微、敏感多疑、拘谨呆板、优柔寡断、心胸狭窄、求全责备、顾虑重重、自我克制、苛求自己、责任心过重、好玄想等这些特征是()的表现。 ? A. 癔病性人格 ? B. 强迫人格 ? C. 反社会型人格 ? D. 分裂人格 纠错 10. (1分) 拉扎斯菲尔德则主张在经济心理学的研究中应该以()作为研究的重点。 ? A. 经济动机 ? B. 消费行为 ? C. 消费潜意识 ? D. 经济习惯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30 学分:2 适用对象:各专业学生 考核要求:平时30%,期末考核7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门课程为全院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主要使学生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初步懂得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其学习社会心理学的需要与兴趣;使其掌握为现实生活所必须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学会自觉应用所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自觉性与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宏观社会结构并且如何通过微观社会结构对个体发生作用,从而使社会心理学有助于对人们社会行为进行理解,预测和控制。 3.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确社会心理学在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社会心理学作用。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涵盖个体、群体与大众心理等不同层次的内容,涉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趣味性与专业性并重。因此要求学生

预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讲授必要的社会心理理论与观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讲座、讨论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社会心理原理与规律解释分析社会心理现象的能力,并能学以致用,提高生活质量。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 2.十三所高校.社会心理学(第4版).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 3.章志光等.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 5.[美]戴维.迈尔斯著,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第 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1、基本内容 (1)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2、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了解社会心理学历史发展 (4)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难点: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4、教学建议 (1)全面、简要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树立正确观点 (2)采用讨论、案例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1、基本内容 (1)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2)第二节社会角色 (3)第三节自我意识 2、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 (2)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社会心理发展 1、社会化 2、态度及其测量 二、认知社会心理学 1、社会知觉 2、刻板印象与归因 3、自我概念 4、价值取向 三、社会互动 1、沟通 2、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 4、助人行为 5、侵犯行为 四、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和服从 2、劝导与态度改变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4、合作、竞争与冲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改变。 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 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 二、产生阶段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还原主义”向“心理还原主义”过渡 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 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三、迅速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1、各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 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 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 4、各种研究取向进一步综合 5、话语心理学可能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 运城学院专业建设网.doc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社会心理学 英文名称:Social Psychology 课程编码:14118D 课程类别:拓展提高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了解和说明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是一门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应用心理学学科。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帮助学生系统用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对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社会心理的探讨,使得学生能够从社会、文化和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人的行为,并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的特点有所把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与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社会心理观 二、认识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四、符号相互作用理论的社会心理观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具体方法 第二章社会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 2、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 3、联系社会的要求思考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内容 三、社会化的种类 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二、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三、教师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四、同辈集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五、大众传播工具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第三章自我意识 [目的与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含义和内容: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一、日我意识的定义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生理与心理能力的发展与日我意识的发展 二、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自我过程 一、日我评价 二、自我美化 三、日我表现

00266社会心理学(一)2018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 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提纲复习进程

社会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P1 1 认识自己 .. 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使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往往会夸大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的水平,所以经常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当这些要求不能获得满足时,痛苦也就随之而来了。 2 认识他人 .. 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对方的人格出发(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二是从情境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 ....: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景对个体行为的印象大于内在个 人特点的影响。P2 人格心理学论从特质 ..认识他人的思路:大五人格理论,大七人格理论 3 认识社会P3 社会的形态常常决定着个人的行为选择 4 认识生活的价值P4 生活的意义:能够自主,能力,关系,自尊 四个基石:家庭,配偶、孩子、健康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P5 弗里德曼行为主义Myers 社会认知 2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P6 常识未必是正确的 社会信念——非理性特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团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P8 1 学派时期——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 行为主义者:华生、斯金纳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2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P12 早期:麦独孤本能(15种) 起步:社会规范,领导和群体过程 发展:认知过程,文化因素 反思:更广泛思路 发展:环境、性别、偏见与政治生活……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P17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 假设和理论 假设:可以证伪,可以量化表达,必须简单 理论:准确性、一致性、简洁性 2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社会学心理学 3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际层面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 2 如何查阅文献 3 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相关研究:不能够说明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对变量有严格控制 4 怎样收集研究数据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档案研究法元分析方法 5 研究的设计与进行P2 6 (专栏孩子向警察开枪) 6 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样本的代表性实验者偏差被试偏差伦理问题 7 心理学论文的撰写标题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附录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 生物理论P30 强调两方面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本能(战争,印记行为),遗传差异(XYY染色体)2学习理论P31 强调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 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特点: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只 想解释外显的行为 3 诱因理论P32 理性决策论 .....——经济学家,最大收益经济抉择 交换理论 ....:扩大到两个人之间的互动,一连串理性决策 需求满足论 .....: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 4 认知理论P33 基本原则:分类,注意 一些理论:归因理论 ...... ....,认知失调理论 5 角色理论P34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 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 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 纶,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 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social psych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9200410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5(39/6)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3(2.5/0.5) 学分:3 学分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1.课程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中重要的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理论,并将其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学科。在课程类别中属于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了解个体在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掌握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应用社会心理的相关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并能将其运用于分析解释社会心理现象,把握个体心理发展及动态变化。 (2)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树立社会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观。 (3)能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分析和评价意见,通过学科交叉和融合,制定解决方案。 (4)具有合作意识,能够通过团队合作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5.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并实践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以及分析社会心理现象,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能力。 6.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社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课程,为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学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

社会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流派

社会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流派 一、学习的机制 (一)联想 (二)强化 (三)模仿:奖赏是正强化,惩罚是负强化。 二、社会交换论: 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G.Homans)相互联系的普遍命题上: (一)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二)刺激命题 相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三)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

(四)剥夺—满足命题 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五)侵犯—赞同命题 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意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惩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变得更有价值。 三、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源与美国学者詹姆斯(W.james)和米德(M.Mead)始于20世纪30年代。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1.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有意义为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源与个体与他人互动,而不是在于事物自身中; 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四、精神分析论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1.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是个体能觉察到的心理部分,是人类理智作用的表现。潜意识(无意识)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本能及欲望,它们受法律、道德及习俗的控制而被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下,但依然存在并追求满足。在被压抑的本能与欲望中以性本能为主。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还有前意识--潜意识中可能被召回的部分。 2.“力必多” 这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弗洛伊德假定,力必多(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性本能从幼儿时期就以口唇性欲、肛门性欲等形式存在,其发展呈定式化,如果正常发展状态受阻则可能会产生性倒错状态,如同性恋、暴露癖等。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个体初级系统顺从冲动、追求快乐。这是快乐原则。在婴儿期表现尤为突出。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道德、习俗要求个体克制本能与冲动,适应现实,否则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会痛苦,这是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 前者指向生命,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后者指向毁灭,是体现恨与破坏的力量。 5.人格结构 有三个层次: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我参照效应: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 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 2、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 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习得 性无助的重要的矫治策略是改变认知、问题解决、示范、 自我谈话、自我控制、自我评价。】 3、虚假普遍性: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 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普遍 性效应。 4、虚假独特性:在能力方面,当我们干的不错或获得成功时, 虚假独特性效应则更容易发生,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 看成是超乎平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 5、信念固着:信念固着现象是指人们一旦对某项事物建立了 某种信念,尤其是为它建立了一个理论支持体系,那么就 很难打破人们的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 时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 6、自我实现预言:也叫自证预言,是指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 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在 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其他人怎么样产生一个预期,这会影 响他们如何对待他人,而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

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预期成为现实。 7、登门槛效应: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先请他们帮一 个小忙,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登门槛现象。 8、好心情效应:当信息与好心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 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9、首因效应:最先出现的信息最具有说服力。第一印象很重 要。 10、去个体化:在某些群体情境中,人们更可能抛弃道德约束, 以至于忘却了个人的身份,而顺从于群体规范,简言之, 就是变得去个体化。 11、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 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 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二、简答题 1、如果说基因与人格对自我概念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那么社 会经验对自我概念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人身份与社会身份:民族、信仰、性别、专业等等。 当我们成为处于一个大团体的小团体时,社会身份就显示出重要性了,例如,男性团体中的女性,汉族团体中的少数…… 通过社会比较判断自己:高矮、胖瘦、贫富…… 周围的人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比较的标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X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V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V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X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 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D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章志光版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现场实验:在现场背景中适当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的实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现场研究:研究者亲临现场依据计划通过多种方法对有关的社会事件、群体活动及其中的心态进行观察与了解的方法。一般是非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旁观者观察;也可以进行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群体的成员参与活动。 优点: a.所获材料比较真实且有深度,有助于新事实的发现。 b.不排除甚至相当重视晤谈,但更集中注意力于人们的行为、群体情境及相互作用的活动上。克服了许多被研究者不善或不愿描述而歪曲实情的困难。 c.采用参与观察法时;研究者的本来身份不易被觉察,因而可以消除或减少被访谈者常有的人为紧张感或唐突感,从而保证了材料来源的多样性与真实性。 d.所得到的结果来自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日常活动,因而其成果或结论能直接运用于被考察的环境。如果考察的群体较典型,其结论甚至可以推广或应用于类似的群体或 环境。 缺点: a.要考察的有关现象往往要等待其自发出现,而不能靠研究者的意愿去引发,有时还会遇到意外的干扰不能完成考察任务,所以在时间与精力上往往花费较多。 b.导致社会现象发生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多种类的,考察者所把握的因素是否全面或是否为主要原因,常常有赖于其分析素养,更取决于相关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事物的意义和符号在社会过程及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带有社会学特色。 代表人物:米德、林顿、戈夫曼及海曼等人。 基本思想: 1.基本观点 心智、自我、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它们的形成、维持和发展,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关联,都凭借符号(特别是言语)及符号相互作用来实现。 米德把能传达某种意义的姿势(gestures),如动作、形相、言辞等称作符号,并称人是惟一能使用语言符号及其意义系统的动物。 (1)人的心智活动是人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号并通过符号相互作用而产生与 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客体向主观领域过渡的内化过程,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 的外化过程。

社会心理学考试大纲(1)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过程、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代表性的观点(填空) 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兰德(1976)提出了社会心理学形成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分为哲学思辨、经验的描述和实验的分析阶段。 2)我国社会心理学相应于三大阶段提出了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分为:①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的观点;②育时期、形成时期、确立时期和扩展时期。 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简答) (一)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二)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三)期待效应 (四)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4、社会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可能为论述) (一)观察法 观察法( )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进行直接而系统的观察,由此收集人类社会行为的资料,进而分析和判断变量

关系的方法。观察法常常伴随着细致而准确的测量,如运用录音、录像、摄像头监控等方法。 1)优点: A、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 B 、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人为的紧张情绪 2)缺点: A、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 B、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 (二)档案法 档案法为档案分析法的简称。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搜集各种现存的发表和虽未发表但是通过系统方法记载(如论文、地方志)的知识载体,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借以揭示特定社会行为及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 1)优点: 不引人注目、觉察,排除了特殊反应。 研究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社会心理趋势、特点。 2)缺点: 不易得到档案,也易受档案编著者等因素的限制。 量大、耗时。 有赖于分析者的抽样方法及概括与分析能力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doc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 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 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3.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4.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二是()。3.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C)。A.初级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1.下列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A.父亲 B.朋友 C.外交官 D.妻子 2.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是()。 A.警察 B.朋友 C.外交官 D.法官 3.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4.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5.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6.下列有关文化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化具有普遍性 B.文化具有共享性 C.文化具有遗传性 D.文化具有整合性 4.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5.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3.规定性角色 答: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说明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课程编号:12600342z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总学时数:48 总学分:3 大纲主撰人:马永方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时产生种种社会心理现象及人类行为的学科。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是一个范围最广的分支学科,从个人到集体,从群众到领导,从私人生活空间到公众场所,从婚姻恋爱到违法犯罪,任何涉及到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心理活动,都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但是,由于社会是由相互交往的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社会心理学的一条主线,就是研究人的交往,研究人际行为和人际关系。 教学大纲 一、课堂讲授部分 (一)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4学时) 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4学时) 第—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社会认知(6学时) 第一节个人知觉 第二节自我知觉 第三节社会认知 第四节归因问题 第四章社会行为(4学时) 第—节人类行为的基础 第二节人类的侵犯行为 第三节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第五章态度问题(6学时) 第一节态度的概述 第二节态度的形成 第三节态度改变的理论 第四节说服模型 第五节偏见问题 第六章人际关系(4学时) 第一节人际吸引 第二节亲密关系

第三节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第七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6学时)第一节社会交换 第二节社会影响 第三节从众、顺从与服从 第八章团体心理与行为(6学时)第一节团体概述 第二节团体领导 第三节团体内部沟通 第四节团体决策 第九章健康心理学(4学时) 第—节健康与心身疾病 第二节压力 第三节应对方式 第十章文化心理学(4学时) 第—节文化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领域 第三节对中国文化的分析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 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 ()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 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 ()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 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 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 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 ()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 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A.发动作用 B.创造作用 C.发展作用 D.制止作用 ()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 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 ()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 信息 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 ()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 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 ()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 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 ()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 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 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 ()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