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抗生素是其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增加,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出现,导致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降低。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以下将介绍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

一、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时,首先需要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一般来说,非细菌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例如,普通感冒、鼻炎等就属于非细菌感染。而对于细菌感染,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细菌性咳嗽、细菌性肺炎、细菌性支气管炎等。

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当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生素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需要选择不同的抗生素。例如,对于肺炎链球菌感染,青霉素是首选的治疗药物。而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要使用其他类别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

三、合理调整抗生素用量和疗程

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注意合理调整抗生素用量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一般来说,治疗初期应使用较大剂量的抗生素,以快速控制感染。在病情稳定后逐渐递减剂量,直至停药。同时,应根据细菌菌株敏感性和病情调整疗程,避免过长或过短的疗程,以确保抗生素疗效。

四、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一些病情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得到改善,如局部热敷、口服止咳药等。同时,一些情况下使用抗生素也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因此,应谨慎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总之,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细菌菌株敏感性、抗生素种类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抗生素疗效并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新型抗生素呼吸内科选择应用

新型抗生素呼吸内科选择应用 1抗生素的种类 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有:(1)β-内酰胺类。(2)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3)四环素类。(4)大环内酯类。(5)氯霉素类:氯霉素。(6)林可霉素类:林克霉素、克林霉素。(7)喹诺酮类。(8)多肽类。(9)磺胺类:复方新诺明。(10)抗结核药。(11)抗真菌药。(12)其他:磷霉素。 β-内酰胺类 这类抗生素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得特点,主要作用于病菌的繁殖期。除青霉素外,新型的β-内酰胺类还包括碳青霉烯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的杀菌效果更强同时其抗菌谱更广。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主要是针对G型杆菌,如绿脓杆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作用时期是在静止期。 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谱也较广,但因其常见的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强,现多用于支原体及衣原体的感染。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抗菌谱较窄,但使用后的起效速度较快,与G 型青霉素相似,同时对支原体、衣原体及一些流感杆菌有一定疗效。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适用范围依然有限,但其副作用与药物的代谢有较大改进。 氯霉素类 此类药物的抗菌谱很广,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强,肠杆菌及炭疽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李斯特氏菌、葡萄球菌等均对其敏感。支原体、立克次体及一些厌氧菌同样如此。但在临床上,氯霉素对人体造血系统有相当大的不良影响,因而要慎用。 林可霉素类 其抗菌谱窄,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的感染,其抗菌作用于红霉素相似。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抗菌谱较广,对G-杆菌作用较G+强。新型的喹诺酮类药物对阳性杆菌的效用有所加强,其中以克林沙星与曲伐沙星最强。

呼吸内科抗生素规范使用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定 一、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 不耐酶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 耐酶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 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抗G - 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 -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1.1.1.5 抗G - 杆菌类只用于抗G - 杆菌,对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   抗生素主要指抗茵药物,为人类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越来越多的使用,其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都成为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作出综述,为抗生素更合理和有效的利用提供依据。 标签: 抗生素呼吸内科合理应用联合用药 抗生素是目前医院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作用是抑制并消灭病原,用来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在治疗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对于呼吸内科来说,呼吸内科住院病人中,具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感染,感染人数的比例远高于未感染人数,因此呼吸科医师如何选择使用正确的抗生素是极为重要的。 1呼吸科常用抗生素种类 (1)喹诺酮类。这种药可以抑制DNA合成,从而影响菌的正常繁殖,对组织渗透好,对大多数的呼吸道病原有极好的疗效,是肺部感染治疗的重要药物,常见的药有: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2)内酰胺类。此类药物可以直接杀死支气管分泌的细菌,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胞合成肽缺陷,透水性菌丝破裂。新β-内酰胺类则包括碳青霉烯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其中,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定)的抗菌谱很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 (3)大环内脂类。这种药可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代表是红霉素,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罗红霉素和利君沙。目前已知这种药的功能有:①增强肾上腺素的功能,红霉素可以延缓激素分泌,可以刺激分泌肾上腺素进而引导类固醇治疗,有过敏、抗炎作用,因此缩短了病程并提高了疗效,但是对于顽固性支气管炎病人,在使用时应减少类固醇用量;②缓解了支气管的强烈反应,病人也是很注意气道高反应性,红霉素可以减轻这种反应,去除气道痉挛;③分散渗透至支气管和肺组织,增强抗菌能力;④大量摄入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影响活性氧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4)氨基甙类。此类药物的机理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较常见的有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等。 (5)多肽类。多粘菌素B和E对肾毒性大,一般只用于严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而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有高度抗菌活性

抗生素合理使用7(经验选择)

抗生素合理使用—经验选择 1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1.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统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喉炎、咽炎.其病原体90 %以上为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只占10 %左右。此类病人临床上多数表现为血象不高,病程较短(通常为1周) 。治疗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为主,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果症状持续7~10 天没有改善,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或发生化脓性或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时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族(青霉素G、阿莫西林) ,也可选用一、二代头孢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一般抗生素的疗程为5~7 天,伴有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者10~14 天。若有严重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可视病情延长。 1.2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其病原体有细菌(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如棒状杆菌、梭形杆菌等) 、病毒、真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成人细菌感染率为80 %,儿童为70 %。在免疫抑制状态、老年、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下真菌性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目前医学界公认院外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肺炎球菌) ,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院内获得性感染约

60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的是绿脓杆菌。院外下呼吸道感染以往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但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肺炎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达50 %,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50 %~70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7 %以上,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70 %左右,对 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菌国外亦有报道。但对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低,特别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故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合用常常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二代头孢菌素。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根据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抗菌作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次给药可使总有效时间增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主张分次给药。对于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对于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一般二联即可达满意效果。 下面简述几种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 1.2.1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其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低等特点。该药在支气管黏膜中的浓度比血液中高2 倍,在肺泡上皮中比血液中高2~3 倍,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比血液中高9~15倍。 1.2.2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包括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及非典型β- 内酰胺类抗生素。β- 内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抗生素是其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增加,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出现,导致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降低。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以下将介绍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 一、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时,首先需要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一般来说,非细菌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例如,普通感冒、鼻炎等就属于非细菌感染。而对于细菌感染,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细菌性咳嗽、细菌性肺炎、细菌性支气管炎等。 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当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生素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需要选择不同的抗生素。例如,对于肺炎链球菌感染,青霉素是首选的治疗药物。而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要使用其他类别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 三、合理调整抗生素用量和疗程 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注意合理调整抗生素用量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一般来说,治疗初期应使用较大剂量的抗生素,以快速控制感染。在病情稳定后逐渐递减剂量,直至停药。同时,应根据细菌菌株敏感性和病情调整疗程,避免过长或过短的疗程,以确保抗生素疗效。 四、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一些病情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得到改善,如局部热敷、口服止咳药等。同时,一些情况下使用抗生素也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因此,应谨慎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总之,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细菌菌株敏感性、抗生素种类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抗生素疗效并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及合理应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及合理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選择及合理应用。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于我院150例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患者的药敏试验、抗生素药物使用率、合理用药等。结果对于15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使用抗菌类药物治疗达138例,使用率为92%,用药时间最长为31d,最短为3d,单联用药有81例,二联用药有53例,三联用药的有16例;9例患者的抗生素药物使用上,其存有使用不合理的现象。结论虽然我院的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抗生素药物使用上比较合理,但是仍有一些不足的情况存在,故因加大用药管理。 标签:呼吸内科;抗生素药物;临床选择;合理用药 对于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在很多医疗机构都存有滥用或是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导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的增高,从而给后续治疗带来阻碍。作为临床药学而言,其是临床用药和药学互相渗透结合的一种学科,根据卫生部改革中指出,临床用药就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从而运用医学和药学两方面知识的结合,来降低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故本文对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及合理应用做出了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于我院150例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9±14.2)岁。 1.2方法 1.2.1合理用药方法患者资料都通过了病历用药情况的抽查,并且对患者的不合理用药资料做出了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采用了药物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来做出药物的动态管理;在药物管理的信息系统中,其包含了基础运用操作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和各个有关药物管理的信息平台等,信息系统管理的人员,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主任来进行管控,运用这样的机制来管控可以确保药物种类选择、使用原因、使用过程和合理审批等有效完成;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系统而言,其可以把卫生部下发的病种临床路径模板整合集成,其系统结合了医院中各个科室的实际治疗情况等各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融入,可以从很大程度是限制路径中抗菌药物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再者,信息化药物管理,其系统平台拥有多种功能,可以动态检出细菌的类别,也可以实行耐药监测跟踪,对于病原体构成和细菌敏感率的等都能有效跟踪监测,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做出分析统计,从而把统计分析的结果再发布到信息平台之中,这样可以为每个科室提供抗生素耐药情况、患者细菌感染情况等等信息的了解。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合理应用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挽救了大量患者生命。呼吸内科疾病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感染约占80 %~90%[1],所以对于呼吸内科医生来讲选择使用好抗生素至关重要。但是,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将导致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 1 抗生素的分类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一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2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1 应用原则与方法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G+球菌或G-杆菌,这样可以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杆菌为主(如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 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抗菌治疗3 d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β一内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2.2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β一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引言: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由于抗生素滥用和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从合理应用抗生素的角度出发,探讨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适应症、选择原则、用药方案以及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抗生素的适应症 在呼吸内科临床实践中,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及合并感染。常见的适应症包括: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肺孔肿、急性气管炎、化脓性脓胸、肺炎支原体感染等。 二、抗生素的选择原则 合理选择抗生素是保证疗效、预防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施。选择抗生素的基本原则包括: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病原学特点、患者个体差异、用药经济性等。 1.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应根据病原菌的明确诊断、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选择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常选择对该菌具有较大抑菌作用的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2.病原学特点: 对于一些常见病原菌已明确的感染,可根据其病原学特点进行选择。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多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患者个体差异: 由于个体患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理状态等个体特点进行选择。如孕妇和儿童患者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和儿童较为安全的抗菌药物。 4.用药经济性: 在抗生素的选择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价格、用药方便等方面因素。应遵循“价廉效果好,疗效高效用”的原则。 三、抗生素的用药方案 抗生素的用药方案主要包括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等方面。

1.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肌肉注射等。一般情况下,轻型呼吸道感染可选用口服给药,如重型肺炎等严重感染则需静脉给药。 2.剂量: 合理的给药剂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剂量调整。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可适当提高药物的剂量。 3.疗程: 合理的疗程可以有效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感染症状缓解后,应至少继续用药2-3天,以确保病原菌消失。 四、抗生素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为降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呼吸内科临床中应采取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 1.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教育: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需要医生的正确处方和患者的合理使用。医生应加强对抗生素的知识培训,提高用药水平;患者应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得自行增减药量。 2.加强抗生素管理: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抗生素管理制度,制定抗生素使用的内部规范。抗生素使用需经过药师审核,并进行必要的药品监测和评价。 3.推广感染控制策略: 推广感染控制策略,如手卫生、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加强细菌药敏试验能力,减少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4.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抗生素应用的认识。让他们了解细菌耐药性形成的原因和防控措施,提高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识别能力。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引言 呼吸内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和治疗呼吸系统的疾病,如肺炎、支气 管炎、哮喘等。在呼吸内科临床工作中,抗生素的使用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抗生素的 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增加耐药菌株的风险,还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和医疗费用的增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 合理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医师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意识,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一、抗生素的作用原理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抗击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如阻止细菌 细胞壁的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菌的代谢等。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决定了它们在治 疗呼吸内科疾病中的重要性。在选择抗生素时,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病原菌的 特点来合理选用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抗生素应用 1. 肺炎 肺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引起。针对不同类型 的肺炎,抗生素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对于细菌性肺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 抗生素是常用的一线药物。对于病毒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抗生素并不适用,需要根据病 原体的特点选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2.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常伴有细菌感染。在治疗支 气管炎时,抗生素的应用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确定。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急性加 重期支气管炎,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重度的急性加重 期支气管炎,可以选择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抗生素在哮喘的治疗中并不常用。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对细菌感染的易发性增加,医师有时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和 治疗并发的细菌感染。此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抗生素,并在短期内使用, 避免滥用。 三、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某院呼吸内科的处方进行随机抽取,选择500张处方,对抗生素使用的品种、合理用药、联合用药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有339张处方使用了抗生素,使用率为67.8%,使用抗生素的品种达到43种;有200例使用联用抗生素。结论:该组抗生素使用存在滥用、多用、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情况。 标签: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使得我国这一人口大国患上呼吸内科疾病的几率更大,且病情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1]。由于抗生素具备各项优点,因此在市场药物中居于遥遥领先的位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抗生素药物的销售已位居所有药物的最前列[2]。然而临床中抗生素的滥用现象也伴随其优点越发的严重,现对本院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某院2011年1-8月呼吸内科的处方进行随机抽取,选择500张处方。其中男216例,女384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4 2.4± 3.68)岁。 1.2 方法统计分析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数、抗生素使用品种及联合应用情况。 2 结果 2.1 抗生素应用情况本组选取的500张处方中,使用了抗生素的有339张,使用率为67.8%,其中男性患者148例,占4 3.7%,女性患者191例,占56.3%,年龄15~89岁,平均年龄60.2岁。 2.2 应用抗生素患者患病主要类型见表1。 2.3 使用抗生素品种在339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种类达43种,使用最多的品种有头孢他啶68张(20.1%)、阿莫西林63张(18.6%)、头孢呋辛60张(17.7)、哌拉西林50例(14.7%)、头孢尼西44张(1 3.0%)、头孢孟多酯31张(9.1%)、青霉素钠25张(7.4%)、左氧氟沙星19张(5.6%)等。 2.4 抗生素联合应用情况在339例抗生素使用药过程中,共有200例使用联用抗生素,其中一连用药93张,占46.50%,二联用药86张,占43%,三联用药15张,占7.5%,四联用药6张,占3%。 3 讨论 人们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普遍认为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有预防感染的作用,而且觉得价格高的抗生素效果高于价格低的抗生素,造成抗生素滥用的情况[1]。从以上对500张处方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中得知,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关于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合理应用的方法与原则总结分析如下。 3.1 应用原则与方法在给患者选药、开药之前,为了确定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应该先进行涂片检查,再根据检查的病原体是G+球菌还是G-杆菌进行针对性的抗生素选择[3]。通常,患有免疫抑制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患者和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感染类型以G-杆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和绿脓杆菌为主,并且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3.2 联合用药和合理配伍通常情况下,对细菌感染的控制利用一种抗生素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 应用 呼吸内科是医学中重要的专科领域之一,主要负责医院内患有吸氧并且需要抗生素治疗的病人。在呼吸系统上,感染是其中一个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所以抗生素的临床选择和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呼吸内科抗生素的选择 1.取样 前先上采样。从患者咳嗽咳痰中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常规评估和抗生素灵敏度测试。 这可以帮助确定细菌类型,也为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2.针对罹患疾病 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和病情来选择。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慢性支气管炎(CB),通常会考虑使用喷托维林和氨曲南等药物,以及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等药物。而对于非定型病毒肺炎,则可以使用多西环素和替加环素等药物。 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和病毒性肺炎,抗生素没有作用,因此不应使用。

3.针对细菌灵敏度 抗生素的选择也应考虑到细菌的灵敏度,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对于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抗生素灵敏度低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在使用药物时,还应先了解病人的过敏情况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二、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限制抗生素使用 不正确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因此,限制抗生素使用至关重要。 针对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只有在存在细菌感染的明确证据时才应使用抗生素。而对于无细菌感染证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应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2.适当的治疗计划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具体需要,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用量和治疗时长等。一般来说,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时长应该在7天以内。 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病人的病情,包括评估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另外,应鼓励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遵守医疗建议,包括按时服药,遵循饮食和运动方案以及避免不必要的物理活动。

抗生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天津市胸科医院林燕萍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给人体带来严重伤害。抗生素滥用现已成为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生存之患。因此,在 2011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抵御抗菌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 , 明天就无药可用”作为第 60 个世界卫生日的宣传主题对世人进行警告。 我国是全球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也是世界细菌耐药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年平均增长率为 22% 。2007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抗生素人均使用量是美国的 10 倍。由于当前抗生素滥用的严重形式,导致超级耐药细菌的出现和播散,使得人类在感染病菌后无法治愈,当前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危害要远远大于抗生素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我国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的政策以及行动,并在 2012 年颁布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目的在于遏制当前的抗生素滥用的情况,提倡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 一、抗生素合理用药的关键和依据 安全、有效、便利是我们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关键。因此,要做到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就要明确当前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以及每种药物的抗菌谱、给药的方法、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甚至价格问题等。 〔 ppt9 〕图片显示的是抗生素、细菌、人类之间的关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不同之处在于其作用靶点不是人体的组织器官,而是致病菌。药物 - 人体 - 致病菌是确定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三要素。药代动力学 (PK) 与药效动力学〔 PD 〕是决定三要素相互关系的重要依据,抗菌药物 PK/PD 理论是临床优化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抗生素合理用药的相关概念 在给予抗生素治疗时,应该采取降阶梯的治,在感染的早期给予一个恰当的、短程的治疗。如果病情需要应该采取联合用药来治疗的原则,在治疗过程当中,给予优化的药动与药效学的原则。同时,在杀灭敏感菌时要注意去除定植菌。 〔一〕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PK 〕:药代动力学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 药物的吸收:主要表达在吸收的半衰期、生物利用度、药物的达峰时间和血药的峰浓度等;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体会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体 会 摘要:本文以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针 对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抗生素在呼吸内科 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抗生素;呼吸内科;临床应用 1. 引言 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病菌的抑制和消杀,因此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疾病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尤其在呼吸感染患者的治疗中,但是,抗生素 的不合理使用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最终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则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则针对抗生 素在呼吸内科临床应用中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1.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依然存在,部分意识 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呼吸内科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合理提供抗生素,而在用药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此类情况的长期出现,会是患者机体逐步提 升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药物是使用效果会逐步下降,而且,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反而会使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总体来看,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不合 理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论患者是否属于感染性疾病,一些治 疗医师都会为患者使用抗生素。第二,不论患者是否属于呼吸内疾病,治疗医师 都会优先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第三,不论患者属于何种性质的疾病,治疗医师

都会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者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而且肠长时间使用。第四,在呼吸内科患者治疗中,并没有对抗生素的药物特性进行充分考虑就进行联合用药,致使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第五,在儿童患者的治疗中,存在慎用药物、禁用药物的使用。第六,在呼吸内科患者治疗中,将抗生素与维生素、病毒唑等药物混合使用,从而留下安全隐患。 1.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3.1合理选用抗生素 在抗生素的运用中,首先要做做到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为此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使用痰涂片对患者病原体进行检测,以此明确患者所感染的病原体,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相应的抗生素。通常来看,对于比较严重的呼吸内科患者,其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厌氧菌、杆菌等,那么所选择的抗生素应该为真菌类、头孢类或亚胺培南等。如果患者被针诊断为肺炎或支气管炎,则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发,针对此类情况,则主要使用阿莫西林、红霉素等抗生素。为了提升呼吸内科疾病治疗的针对性,医护人员需要对做好治疗前的检查工作,在用药后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果检查发现病原体的数量明显减少,则意味着抗生素起到了作用。但是如果检查发现病原体的变化并不明显,治疗医师则不可一味的加大药量。 3.2做好联合用药 在临床医学中,联合用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实际用药效果,而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也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提升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呼吸内科疾病应对过程中,往往仅需某一类抗生素,但是当一种抗生素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时或发现患者机体产生明显的抗药性时,治疗医师则可以进行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比如,当患者被诊断为肺癌时,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出现呼吸衰竭的几率相对较低,针对此类患者,则可以进行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如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的联合使用,能

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张可

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张可 鸡西鸡矿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针对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当中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最近36个月内本院收治的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小儿呼吸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处方应用 情况,并总结患者病情与抗生素药物类型;结果:近年来本院抗生素药物合理性不断提高, 不合理应用在不断减少,总合理率数据统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当前在小儿呼吸内科的治 疗当中,抗生素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是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及疗程过长的使用方面仍然 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抗生素;小儿呼吸内科;合理应用 抗生素药物作为有效的抗菌药物在我国的临床医疗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 其应用也推广到了抗病毒、抗肿瘤与其他特异性酶的抑制治疗当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治疗 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主要包括有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等等,并且已经推广到了儿科疾病的治疗工作当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同时 随着一些广谱抗生素药物的普及与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临床医疗事业的发展,大 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但是当前部分地区以及医院都存在着一定的抗生素滥用情况,这会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需要重视起来,本文针对最近3年来460例小儿呼吸科患者抗生素 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选择2017-2019(截止到Q3)年度本院收治的小儿呼吸内科患者共计460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285例、女275例,年龄分布为2-14岁,平均4.5岁。住院时间为3-10天。2017年就诊 患者数量为155例、2018年度就诊患者数量为145例、2019年度(截止到Q3)就诊患者数 量为160例。患者性别以及各年度就诊人数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并且三个年度在住院时间、性别与年龄比也无统计学差异,以上数值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对每个年度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分别记录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联合用药情况,对每个年度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抗生素药物的品种以及联合用药的 情况。 (三)观察指标 (1)合理 抗生素药物选型得当,药剂量也符合于相关要求,对疾病有良好的适应性。给药方式具有科 学性,同时不同药物配伍方面也无不良反应,无配伍禁忌,并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基本合理 所应用的药物选择正确,并制定的药剂总量合理,符合相关要求。药物的选择与患者病症有 良好的适应性,未出现配伍禁忌,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少许药物不良反应; (3)不合理 药物使用过程中,药物的选用不符合症状治疗需要,存在药物禁忌,或应用慎用药物时出现 严重后果,用药剂量不合理,不符合相关要求。或病菌在使用时出现了较强的耐药性,给药 方式不合理等等。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研究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研究 概述 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抗生素的应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作为医生的我们,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需要仔细评估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合理使用抗生素。因此,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对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呼吸内科常见疾病 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气胸等等。这些疾病在临床中通常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而且这些病原菌多数属于细菌。因此,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是根据它们的作用机制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的。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为: 1. 广谱抗生素: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并且对于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2. 窄谱抗生素:只有对某些细菌具有杀菌作用。 根据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种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这类抗生素的代表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能够阻断细菌核酸的合成,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代表物有红霉素和阿奇霉素。 3. 其他类别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等。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针对呼吸内科常见疾病,我们需要使用正确的抗生素来治疗病人。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广谱抗生素。 1. 肺炎的治疗 肺炎通常是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因此在治疗肺炎时我们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临床研究表明,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细菌性肺炎的治疗

效果比较好,这是因为这些抗生素可以攻击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对于重症肺炎,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更广谱的抗生素,例如碳青霉烷二联体、氨苄西林-舒巴坦酯等。 2. 支气管炎的治疗 支气管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因此在治疗时我们需要评估病情从而选择正确的抗生素。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我们通常会使用广谱抗生素,例如口服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对于重症患者,我们可以选择静脉给药的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 3.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不会对病毒产生杀菌作用。因此对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我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是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可以使用类固醇、支持性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4. 结核病的治疗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由于结核分枝杆菌非常难治疗,所以在治疗时我们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来进行联合治疗。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同时使用里菌素、异烟肼、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药物。 抗生素的禁忌症 在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时,我们需要注意抗生素的禁忌症。常见的禁忌症包括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儿童、孕妇等等。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我们需要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并及时进行处理。 结论 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药物。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并能够使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在治疗时,我们必须注意不要滥用抗生素,否则会导致不需要的副作用和抗生素耐药的问题。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必须按照临床指南进行合理应用,从而更好地治疗呼吸内科疾病。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它们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本文将科普抗生素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它们可以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抗生素通常由真菌、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合成,并被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的发现与发展源于对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种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从而开创了抗生素的时代。随后,人们发现了更多类型的抗生素,并不断改良和合成新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和目标细菌的特征。大部分抗生素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抗菌作用: 1. 细胞壁合成抑制:某些抗生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失去保护性的外围结构,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 蛋白质合成抑制:许多抗生素能够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阻碍细菌正常的代谢和生长过程。 3. 核酸合成抑制:部分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核酸(如DNA或RNA)的合成,影响其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4. 代谢途径干扰:某些抗生素可以阻断细菌的关键代谢途径,如维生素或氨基酸的合成,使细菌无法继续生长和繁殖。 抗生素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细菌对抗生素会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医生会根据细菌的类型和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此外,

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正确剂量和疗程进行使用。 二、抗生素的分类 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抗菌机制,抗生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它们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它们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对细菌产生杀菌作用。 4.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它们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5. 磺胺类抗生素:如磺胺嘧啶、甲氧苄啶等。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代谢途径来发挥抗菌作用。 6.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它们主要用于治疗由真菌引起的感染。 7. 强力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利福霉素等。这类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的、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感染,其作用机制多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或影响细菌的代谢途径。 8. 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雷帕霉素等。它们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9. 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如呋喃妥因、尼莫地平等。它们通过影响细菌的核酸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