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摘要:目的:探讨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186例患者,均应用抗生素治疗,分析抗生素的种类、选择原则、使用方法。结果:抗生素使用最多的是头孢他啶,其次为头孢哌酮、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一联用药占41.94%,二联用药占29.03%,三联用药占19.89%,四联用药占9.14%。结论:临床应结合感染病因合理用药,尽量减少使用时间,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2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20-01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治疗细菌感染类疾病,在各种传染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普及,临床中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不断出现,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威胁人体健康,易发生菌群紊乱,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而导致抗生素失效[1]。由于呼吸内科中感染高发,故本研究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186例患者,男92例,女94例,年龄11-72岁,平均

抗生素的选择

抗生素的选择 1.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 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例如 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革兰氏阳性杆菌。链球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对青霉素保持敏感,临床应用首选青霉素。不能用青霉素的宜选择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而不宜用庆大霉素,因链球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常不敏感,因而无效。头孢菌素为广谱抗生素,但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各有特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一代头孢菌素作用最强;二代头孢菌素次之;三代头孢菌素较弱。但对阴性杆菌的作用则三代头孢菌素明显超过二代与一代头孢菌素。因此金葡球感染不应首先三代头孢菌素,应选用一代的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 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 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些易产生耐药的细菌和金葡萄、绿脓杆菌、肠杆菌属等 近年对不少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增高。有报道北京地区金葡萄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0%~70%,红霉素 不能作为抗耐药金葡菌的有效药,只能作为备用药物;羧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等抗绿杆菌作用也因细菌的敏感度下降而被酰尿类青霉素(呋苄青霉素、苯咪唑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等)所取代。各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性不同,相同菌种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差异,加之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细菌耐药性逐年有所增加,因此借助正确的药敏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增加临床感染治疗成功率。 3.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 重症深部感染选择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较高的抗生素。如早期金葡菌败菌症,头孢噻吩与头孢唑 啉都有效,但病程较长者并已引起深部感染的金葡萄败血症,头孢唑啉的抗感染疗效明显优于头孢噻吩。因为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酰尿类青霉素不仅具有强大抗链球菌与绿脓杆菌的作用。而具有血浓度、组织浓度较高,膜穿透力较强等临床药理特点,因此对链球菌属、绿脓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肾盂肾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4.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选择抗生素 抗菌药物在体内存在着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某些药物尚可在体内代谢。 (1)吸收过程:不同的抗菌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一般口服1~2小时,肌注后 0.5~1小 时药物吸收入血,血药浓度达高峰。 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强力霉素等,口服后一般均可吸收给药量的80%~90%;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口服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 类可被胃酸破坏,口服后只吸收给药量的30%~40%;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多粘菌 素类、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口服后均吸收甚少,约为给药量的0.5%~3.0%。

呼吸科十种常见药物

一、抗生素类—泰能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泰能 通用名称: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英文名称: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for Injection 【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钠。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浅茶色结晶性粉末。 【适应症】 本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特别适用于多种细菌 联合感染和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如腹膜炎、肝 胆感染、腹腔内脓肿、阑尾炎、妇科感染、下呼吸道感 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骨和关节感染以及 败血症等。 【用法】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不良反应】 1.本品静脉使用时速度太快可引起血栓静脉炎,肌内注射时 可引起局部疼痛、红斑、硬结等,宜注意改换注射部位。 2.肝脏:可有氨基转移酶、血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升高。 3.肾脏:可有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升高。但儿童用本药时常可 发现红色尿,这是由于药物引起变色,并非血尿。 4.可有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如肌痉挛、精神障碍等。 5.本品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偶可引起假 膜性肠炎。 6.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 小板减少或增多、血红蛋白减少等,并可致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

【注意事项】 1.过敏体质者慎用。 2.本品不可与含乳酸钠的输液或其它碱性药液相配伍。 3.本品应在使用前溶解,用盐水溶解的药液只能在室温存放10小时,含葡萄糖的药液只能存放4小时。 4、静脉滴注时间大于2小时。 二、护胃药物—洛赛克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洛赛克 通用名称: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英文名称:Omeperazole Sodium for Injection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奥美拉唑钠。 【性状】本品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专用溶剂为无色的透明液体。 【适应症】 1.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 2.应激状态时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 3.预防重症疾病(如脑出血,严重创伤等)应激状态及胃手术后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等。 4.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以及衰弱昏迷患者防止胃酸反流合并吸入性肺炎。 5.作为当口服疗法不适用时下列病症的替代疗法: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用法】静脉推注。 【不良反应】 1.不可逆性视觉损伤。

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呼吸科)

呼吸内科是应用抗生素相对较多的科室,如何规范极其重要。关注其发展是当务之急.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酶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酶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 - 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 -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1.1.1.5 抗G - 杆菌类只用于抗G - 杆菌,对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1.1. 2.1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ˉ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1.1. 2.2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对G +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ˉ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 2.3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定\三嗪\噻肟\哌酮\地嗪\甲肟\克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代为弱,对Gˉ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 2.4 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匹罗\吡肟\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ˉ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ˉ杆菌的作用优于[/I]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1.1.3 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I](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I],对Gˉ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B]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氨曲南对多数Gˉ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 1.1.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复合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的β-内

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百人天,针对此项控制指标,我院制定了各科室责任状目标值。2015年我科责任状目标值为48DDD/百人天,实际使用强度为52DDD/百人天。2016年我科责任状目标值为75 DDD/百人天,看似目标值增高了,但由于科室重组以来,呼吸系统感染病人数有上升趋势,因此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不容忽视。 从上表可看出,我科2016年1月至2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目标值差距较大,欲达到要求,任务很艰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X线、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三、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血流感染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某些侵袭性真菌病。 四、把握疾病疗程,控制出院带药数量。

2019继续医学教育《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题库答案

氨基糖苷类的抗结核药是()A、链霉素 ()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与呋塞米合用的 原因是() A、呋塞米增加其耳毒性 对尚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 进行() A、预防性治疗 对厌氧菌无效的药物是()A、克林霉素 对厌氧菌无效的药物是()A、克林霉素 对于实施隧道式血管导管或药盒置入术 的患者,建议() A、不推荐预防用药 对于实施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高危患 者,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次 A、1 关于白喉抗毒素说法正确的是()A、青霉素不可代替白喉抗毒素 关于脓胸的治疗原则,叙述有误的是()A、慢性脓胸患者可口服给药,若无好转可静脉给药 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原则,叙述有误的是()A、重症患者选用口服药,若临床表现无显著改善可肌肉注射 关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儿童群体中应用说法错误的是()A、大于6月龄儿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与成人相仿 关于头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A、不推荐头孢西丁用于<6个月的婴儿 经验治疗动物咬伤,宜选药物为()A、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 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 即()而定 A、药敏试验结果 可诱发红斑狼疮的抗真菌药物是()A、灰黄霉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家庭的儿童,可 预防性给予下列哪种抗菌药物 A、利福平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的病原体为 () A、产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性真菌病的治疗疗程通常较长,需 要考虑患者的免疫状态、感染病原菌和 药物种类,一般在()周或以上 A、6~12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 霉素等,应()给药 A、一日多次 实施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建议预防 性使用()类抗菌药物1次 A、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时,应注意抗生素相关腹泻 和假膜性肠炎的发生,如有可疑应及时 停药 A、克林霉素 鼠咬伤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可选药 物() A、多西环素 四环素用于()A、斑疹伤寒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不包括()A、多重耐药定植菌或携带状态,不宜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 原因不包括() A、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减少 下列关于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叙述错 误的是() A、青霉素钾盐应快速静脉注射 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描述错误的是()A、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可作为预防用药 下列关于吸入炭疽的治疗说法错误的是 () A、宜选磺胺类治疗 下列关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说法错 误的是() A、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 下列关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说法错 误的是() A、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 下列属于引起细菌性眼内炎的革兰阴性 杆菌是() A、铜绿假单胞菌及肠杆菌科细菌 医疗机构应每月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项目不包括()A、Ⅱ、Ⅲ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合理率 以下对于抗菌药物给药剂量的认识,错误的是()A、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应应用可耐受的最大剂量 以下哪类手术Ⅱ、Ⅲ类切口可能含有革A、结肠、直肠、阑尾手术

呼吸科常用药物

呼吸内科常用药 一、喹诺酮类药 1. 乐派0.3 i.v.drip q.d 加替沙星(第四代) 2. 凯泽0.4 i.v.drip q.d 加替沙星100ml:0.2/袋 3. 海超0.4 i.v.drip q.d 加替沙星100ml:0.2/袋 4. 圣迪锋0.4+N.S 100ml i.v.drip q.d 加替沙星 5. 来立信0.4 i.v.drip q.d 左氧氟沙星(第三代)100:0.2/袋 6. 利复星0.4 i.v.drip q.d 左氧氟沙星100:0.2/袋 7. 左克0.4 i.v.drip q.d 左氧氟沙星 8. 可乐必妥0.4 i.v.drip q.d 左氧氟沙星100:0.2/袋 9. 丽珠强派0.4+N.S 100ml i.v.drip q.d 盐酸左氧氟沙星0.1g/瓶 10. 奎泰0.3 i.v.drip q.d 11. 拜复乐0.4 p.o q.d 盐酸莫西沙星(第四代)0.4/片 11. 诺佳0.4+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依诺沙星 12. 科奇0.4+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天门冬氨酸洛美沙星2ml:0.1/支 13.天方罗欣0.2-0.4 i.v.drip q.d 氟罗沙星100:0.2/袋作用特点:主要对G-细菌作用较强,而且具有一定

抗结核作用。不用于儿童和孕妇。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常与剂量有关):如恶心、呕吐等。 2.少数有中枢兴奋作用(本要有脂溶性); 3.过敏反应 4.静脉炎(可不处理)。 5.曾有报道科奇可诱发癫痫。处理:可嘱慢滴。 二、头孢菌素类药: 1. 仙力素 2.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1.0/瓶(一代) 2. 新亚星2.5+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呋辛钠舒巴坦钠2.5/瓶(二代)能够透过血脑屏障 3. 泰吡信 2.0+N.S 100ml i.v.drip q.8h 头孢匹胺钠1.0/支 4. 益保世灵 2.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唑亏1.0/瓶 5. 可赛舒2.5+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1.5/瓶(三代) 6. 康利必欣3.0+N.S 100ml i.v.drip q.d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5/支 7. 新瑞普欣3.0+N.S 100ml i.v.drip q.8h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5/瓶(三代) 8. 海舒必3.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哌酮舒巴

内科用药

内科用药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参见表1.1) (一)基本原则: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出,而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如下。 1.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2.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3. 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二)抗菌药物的选用及给药方案调整:根据抗菌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及其肾毒性,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功能减退者,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 2. 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但剂量需适当调整。 3. 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 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参见表1.2)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剂量调整需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程度以及肝功能减退时该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由于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复杂,不少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现有资料,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属此类。 2. 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属此类。 3. 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属此种情况。

呼吸科常用药

呼吸科常用药 一、祛痰药: 1.盐酸氨溴索片为溴己新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具有粘痰溶解作用,可使痰中的多粘纤维断裂从而稀释痰液,并通过抑制糖蛋白的合成而降低痰粘度,使痰便于排出。30mg tid po 2.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若)4mg bid ivgtt 二、舒张支气管: 1.盐酸丙卡特罗片β2受体激动剂,对支气管平滑肌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从而起到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和促进呼吸道纤毛运动。1 2.5ug/25ug bid po 2.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mg/片)适用于15岁及以上成人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10mg qn po 3.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为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选择性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β2肾上腺素受体,而呈较强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在治疗哮喘剂量下,对心脏的激动作用较弱。一日四次喷 4.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含沙美特罗50微克和丙酸氟替卡松500微克,2/日喷入,根据变化减少吸入次数。 三、平喘: 1.茶碱缓释片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100mg bid po 2.多索茶碱葡萄糖0.3g qd 静点 四、保护胃粘膜: 1.瑞巴派特片100mg tid po 2.生理盐水20ml 泮托拉唑钠42.3mg qd ivgtt 五、抗感染: 1.生理盐水100ml 头孢唑肟3g bid ivgytt 2生理盐水100ml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3.75/5g bid ivgtt 3.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00mg bid ivgtt 六、抗过敏: 1.氯雷他定高效、作用持久的三环类抗组胺药,为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剂,可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各种症状。10mg qd po(IgE升高者用) 2.西替利嗪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10mg qd po 3.盐酸苯海拉明 1支 20mg st im 或1片 tid/bid po

如何制定抗生素方案

如何制定抗生素方案

如何制定抗生素方案(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193人已访问 (一)细菌分类: 现将细菌分成以下几类,并拟出其用药大原则: 1、G+菌:例如上感、青壮年肺炎。普通的用头孢一代二代、阿奇就可以搞定了。恐怖菌代表是: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此种要用到最顶级的万古霉素、替考拉丁、利奈唑胺才能搞定。 2、G-菌:例如医院获得肺炎、肠道感染、女性泌尿系感染。普通的用头孢三代和/或喹诺酮就可以搞定了。恐怖菌代表:铜绿假单胞菌(选药:舒普深、泰能、美平、特治星、环丙沙星、马斯平)、肺炎克雷伯菌(选药:碳青酶烯类:泰能、美平)、鲍曼不动杆菌(选药:泰能、美平,省钱方案或尝试:舒普深+丁胺卡那)。 3、厌氧菌:一般消化系统的的胆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用到;妇科感染也常用到。如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4、支原体:儿科的支原体肺炎常用:阿奇霉素 5、立克次体:内科的恙虫病必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6、其他杂菌:可考虑喹诺酮或阿奇来解决。 (二)抗菌药物分类及其抗菌谱、常用药物: 1、青霉素类: (1)青霉素:对G+菌、G-球菌有效,我感觉,现在估计只有急性肾炎、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化脑、梅毒这些非得用PG的病才会用它了。 (2)对G-G+均有效的广谱青霉素:代表药: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此类不仅对G+有效,主要抗菌谱是对G-有较强的作用,若加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则效果更佳:例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这些都是好药贵药。进口药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劲药),对G-、厌氧菌均有强大作用。

麻醉科常用药物使用指南

麻醉科常用药物使用指南 咪达唑仑注射液(力月西)1ml:5mg 适应症:麻醉前给药,全麻诱导和维持,椎管内麻醉及局麻辅助用药。 不良反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镇静过度、头痛、幻觉、共济失调、呃逆和喉痉挛; 静脉注射还可发生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有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禁忌:对苯二氮卓过敏、重症肌无力、精神分裂症和严重抑郁状态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用作全麻诱导术后常有较长时间在睡眠现象,应注意保持病人气道通畅;本品不能用6%葡聚糖注射液或碱性注射液稀释或混合;慎用于体质衰弱者或慢性病、肺阻塞性疾病、慢性肾衰、肝功能损害或充血性心衰病人。 应对方法(预防措施):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患者有无使用禁忌症。用药后严格观察药效,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贮藏方式:遮光、密闭保存。 地佐辛注射液(加罗宁)1ml:5mg 适应症:需要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的各种疼痛。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出汗、寒战、脸红、血红蛋白低、水肿、高血压、低血压、心率不齐、胸痛、苍白、血栓性静脉炎、嘴干、呼吸抑制、谵语、肺不张、语言含糊。 禁忌:对阿片类镇痛药过敏的病人禁用。 注意事项:本品含有焦亚硫酸钠,硫酸盐对于某些易感者可能引起致命性过敏反应和严重哮喘;本品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对麻醉药有身体依赖的病人不推荐使用;对于脑损伤、颅内损伤或颅内压高的病人,使用本品产生呼吸抑制可能会升高脑脊液压力;胆囊手术者慎用本品。 应对方法(预防措施):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使用禁忌症。用药后严格观察药效,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贮藏方式:遮光、密闭保存。 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诺杨)1ml:1mg 适应症:用于治疗各种癌性疼痛,手术后疼痛。 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头晕、恶心或呕吐;全身:虚弱、头痛、热感。心血管系统:血管舒张、心悸。消化系统:畏食便秘、口干、胃痛。神经系统:焦虑、意识模糊。呼吸系统:咳嗽、呼吸困难。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年龄小于18岁患者禁用。不宜用于依赖那可汀的患者。 注意事项:脑损伤和颅内压升高、心肌梗塞、心室功能障碍、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发生高血压时,立即停药。本品可抑制呼吸。 应对方法(预防措施):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使用禁忌症。用药后严格观察药效,出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贮藏方式:遮光,室温10—30℃保存。 盐酸吗啡注射液1ml:10mg 适应症:强效镇痛药,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麻醉和手术前给药。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等。本品急性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昏迷、呼吸深度抑制、瞳孔极度缩小、两侧对称或针尖样大、血压下降,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 ) 【摘要】:抗生素是指具体抗菌作用的药物,抗菌药物的产生象征着人类征服细菌开始,抗生素的应用和研究,在本世纪以来,不断的进步,成为医学科学最重大贡献。本世纪30年代,磺胺药被发现,随后在40年代,发现了青霉素,并很快的应用于临床中,新的抗生素不断的出现。抗生素不仅能被用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还能对危害人们健康最大的类疾病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并且在手术和某些肿瘤患者感染中用于预防和治疗,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人类疾病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关键词】:抗生素;呼吸内科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如何合理的利用抗生素也成为目前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将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进行如下总结。 1抗生素的分类 临床中,较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B -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结核药、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

真菌药以及其他抗生素。 2抗生素合理应用原则和方法 呼吸内科疾病中,多种不同性质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约在 80% ~ 90%左右,因此,对于呼吸内科医生,如何选择、使用好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抗生素使用得好能大大的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浪费、降低死亡率。首先,在应用抗生素前,选择双氧水、盐水或碳酸氢钠进行漱口,或者口含华素片,将口腔进行初步清洁,或者对口腔杂菌进行杀灭(其中包括致病菌),然后帮助病人,选择合适人员协助下拍背,并将呼吸道深部(下呼吸道)的痰液清咳出,并进行涂片检查、培养,并根据菌落计数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敏感药物。另外呼吸道感染中,儿童疾病以病毒感染较为高发,成人则主要是由细菌引起。使用抗生素去治疗肺部感染,需合适的选择敏感药物,并根据药物特性、抗菌机制选择合适的药物。 经验性的药物选择,需先作痰涂片检查,并能大致的确定感染病原体为:G+球菌或G-杆菌,能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院外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主要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要病原,常用药物为:青霉素G、红霉素类、四环素类、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等。对院内感染患者,尤其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通常是由于G-杆菌为主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厌氧菌引起感染,也常伴有真菌、结核以及非结核类分支杆菌,还有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引起感

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

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的选择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多种细菌性感染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但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则导致了不良反应增多和细菌耐药等问题,例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肝菌等,其中有些耐药菌感染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最大程度发挥抗菌药物的疗效并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程度。 抗菌药物通常仅对细菌性感染有用,对病毒感染无效。并非所有的发热均由感染所致,而且并非所有的感染均由细菌引起,抗菌药物不能治疗病毒感染。下列情况不宜或应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性感染;原因不明的发热,又无细菌感染迹象提示者;无症状或轻型胃肠炎型的沙门菌感染,因使用抗菌药物可抑制正常肠道细菌,有利于沙门菌生长繁殖,延长带菌期,并易产生耐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不应列为常规,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应予限制,因局部应用后易产生过敏反应,也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2004年10月国家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该规范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确定是否联合用药,最好按药敏试验结果用药;1种抗菌药物可以治疗时不联合应用多种药物,一般不联用3 种以上抗菌药;一旦联合应用,用药剂量要足,不宜采取少量长时间应用或频繁更换;还需注意配伍禁忌,联合应用抗生素应达到协同或相加的治疗效果,必须有严格的指征,如重症混合感染患儿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低的患儿,以及耐药菌感染和难治的细菌感染等,防止拮抗作用和毒性作用的产生和增强。 药物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药物的选择不当,不但产生不了抗菌治疗效果,还可能给病人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诸如不良反应增多,致病菌的变迁现象增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合并症,延长病程,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等。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细菌学诊断和体外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的选择,首先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性质,多数抗菌药物仅选择地作用于有限范围的致病菌,因此,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必须建立在对致病菌的正确诊断之上,有条件者应进行细菌分类与药敏试验。 2 患者情况 有药物过敏疾病及具有过敏性家族史者,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抗菌药物应禁用;机体防御机能低下者,应采用杀菌剂来治疗。肾脏是大部分抗生素排泄的主要途径。肾功能不全时,应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宜减量或延长给药时间,

呼吸内科用药分类参考

呼吸内科用药分类参考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呼吸内科用药分类参考 1剂量换算;10mg-等于1万单位 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20mg等于强的松5mg(1tab)等于地米0、75mg(1tab)等于甲强尨4mg(1tab) 2药物皮试问题;所有注射用B-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头霉素、氧头孢烯类、但单环类及碳青霉烯类除外)连霉素、胸腺肽、破伤风抗毒素、L-门冬胺酶、普鲁卡因、碘造影剂(碘过敏试验、用于CT增强扫描或CTA)等均需做皮肤过敏试验、青霉素类均做青霉素皮试 3注射药物的稀释;注射用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多粘菌素、紫杉醇、肝病用药首选GS稀释、(护肝降酶药还可以用10%Glucose稀释)、亦可以用NS作为稀释用水、脂质体分散系如紫杉醇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必须用GS配制。其它药物配成注射剂时GS等同于NS(因格林氏液含离子种类多、增加与药物配伍禁忌几率、一般少用格林氏 液配)、B-内酰胺类多用100mlNS稀释、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多用500mlGS~NS.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最好采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作溶媒、若溶在葡萄糖溶液中、往往使主药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另外红霉素、卡那霉素、新生霉素也不宜加在葡萄糖溶液中。 3冲管;两种不同抗微生物静脉用药如续滴则必须冲管、如NS100ml冲管qd,其它需要冲管的情形还包括;输血及血制品(包括白蛋白)、脂肪乳剂、静脉化疗等。 4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处理; 过敏性休克;皮试时亦可出现,应1立即停药(但要保留静脉通道);2头低足高位;3 1:1000肾上腺素~ iH/im st.其次地塞米松 st.以上两药可重复使用。4呼吸支持;给氧、保持气道通畅、支气管解痉、喉头水肿可给予肾上腺素~+NS3ml雾化喷喉、必要时气管

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发表时间:2012-03-12T09:06:03.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许俊杰[导读] 呼吸系统在选择抗生素的时候应当坚持谨慎的原则。 许俊杰(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中心卫生院小桑商店分院山东阳信251805)【中图分类号】R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165-02 【摘要】抗生素类药物在现在临床内科医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呼吸内科的必需药品,已经成为医学界非常重要的药物类型之一。但近年来出现很多因为使用抗生素不当而对病情的治疗不利或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但是抗生素使用不当则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呼吸系统在选择抗生素的时候应当坚持谨慎的原则。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为呼吸内科对于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抗生素呼吸内科合理选择 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如何进行合理的使用也成为目前较突出的问题,在此将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总结如下。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1]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与方法 呼吸内科疾病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感染约占80%~90%,所以对于呼吸内科医生来讲选择使用好抗生素至关重要,使用得好将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浪费、降低死亡率。首先在使用抗生素前,用双氧水、盐水或碳酸氢钠漱口或口含华素片,初步清洁口腔,或杀灭一些口腔杂菌(其中包括致病菌),然后令病人在别人的协助下拍背,将深部(下呼吸道)的痰液咳出,再作涂片检查,培养,菌落,计数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另外呼吸道感染,儿童以病毒多见,成人以细菌多见。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除敏感药物选择外,根据药物的特性,抗菌机制选药至关重要。 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G+球菌或G-杆菌,这样可以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杆菌为主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抗菌治疗3d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β-内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2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如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不宜联合应用,因为速效抑菌剂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用,因泰能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耐酶力低的青霉素灭活。 3 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MIC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这种现象称为PAE。各种抗菌药物[2]对G+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PAE。但对G-杆菌,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有满意的PAE;碳青酶烯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杆菌有中等程度的PAE,而青霉素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则几乎没有PAE。抗菌药物的投药间隔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有无PAE及其时间长短以及抗菌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原则上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应将其1d 剂量集中使用,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药峰浓度,而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病菌的MIC时间,与血药浓度关系不大,故其给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使24h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的MIC时间至少60%。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代表药物有青霉素类,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投药方法应缩短给药间隔,最好每6~8小时1次,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代表药物有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投药方法应提高血药浓度,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介于浓度、时间依赖之间的药物,代表药物有碳青酶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类等,投药方法介于二者之间。参考文献 [1]杨荣丽,李兵兵.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7(2):23-25. [2]高利娥.谈抗菌药合理应用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09,18(3):42-43.

呼吸内科常用药物

呼吸内科常用药物 1、目录:*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雾化药物 *激素 *氨茶碱 *抗生素 ●垂体后叶素 【主要成分】为动物脑垂体后叶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内含催产素(缩宫素)和抗利尿激素(加压素)。 【药理作用】本品所含缩宫素,小剂量可增强妊娠末期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肌层内的血管起止血作用。本品所含的抗利尿素具抗利尿和升压作用。 【适应症】用于肺、支气管出血(如咯血)、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并适用于产科催产、及产后收缩子宫、止血等。对于腹腔手术后肠道麻痹等亦有功效。本品尚对尿崩症有减少排尿量之作用。 【用法和用量】肌内 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微泵 静脉滴注:输液泵 呼吸道或消化道出血:一次6~12单位 产后子宫出血:一次3~6单位 【注意事项】(1)用药后可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胃肠道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2)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忌用。 (3)凡胎位不正、骨盆过狭、产道阻碍等均忌用本品引产。 (4)肾脏炎、心肌炎、血管硬化、骨盆过窄、双胎、羊水过多 (5)心动过缓? (6)防止静脉炎 (7)护理方面:与NTG合用 ●硝酸甘油 1、硝酸甘油扩张动静脉血管床,以扩张静脉为主,外周静脉扩张,左室舒张末压(前负 荷)降低。扩张动脉使外周阻力(后负荷)降低。 2、动静脉扩张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缓解心绞痛。 3、治疗剂量可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4、心率通常稍增快,估计是血压下降的反射性作用。 【用法和用量】 ·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开始计量5ug/min,最

好用输液泵。患者对本药的个体差异很大,静脉滴注无固定适合计量,应根据个体的血压、心率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整用量。 ·微泵!注意配伍! 【不良反应】 1·头痛:可于用药后立即发生,可为剧痛和呈持续性。 2·偶可发生眩晕、虚弱、心悸和其他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 3·治疗计量可发生明显的低血压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虚弱、出汗、苍白和虚脱。4·晕厥、面红、药疹和剥脱性皮炎均有报。 【药物过量】 过量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晕厥、持续搏动性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瘫痪和昏迷并抽搐、脸红与出汗、恶心与呕吐腹部绞痛与腹泻、呼吸困难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禁忌】 ·禁用于心肌梗塞早期(有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速时) ·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和已知对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 ·服(万艾可)患者,后者增强硝酸甘油的降压作用。 ●激素 激素,一般糖皮质激素的简称,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1、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 2、诱发或加重感染 3、消化系统并发症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可诱发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5、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 6、神经精神异常,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癫痫 7、白内障和青光眼 ●氨茶碱 【适应症】 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哮喘。 【不良反应】 1、早期多见的有恶心、呕吐、易激动、失眠等 2、当血清浓度超过20ug/ml,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3、血清中茶碱超过40ug/ml,可发生发热、失水、惊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引起呼吸、心 跳停止致死。 4、微泵!注意配伍!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β-内酰胺类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青霉素类 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 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2)头孢菌素类 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