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学案:19_谏太宗十思疏_word版含解析

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学案:19_谏太宗十思疏_word版含解析

19谏太宗十思疏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轻者贬谪削官,重者惨遭灭门之祸。如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功臣谋士谈虎色变,封堵进谏言路。但是仍有无数谋臣良相,他们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勇敢地向君王冒死直谏,赢得一世美名。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赏美文

一双筷子何以毁掉一个国家

秦强

《韩非子·喻老》中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盛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吃山珍海味就不能粗布葛衣、茅草陋屋,而要锦衣华车、琼楼玉宇……箕子“畏其卒,怖其始”,从一双象牙筷子身

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魏征的“十思”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从此一段君臣佳话亘古流传,一代盛世光景彪炳千秋。这是魏征的幸事,是太宗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

[写作运用]适合“为政者善纳谏”“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倾听”等话题。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

否也,我认为。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也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

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痛苦的果实。

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而解决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把锁: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呢,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

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应有一定的鉴别力,而那思想上的独立和兼容,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本基石。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是最高级的,但我们应随时警惕走向极端——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相反,我们应学会于相信中存怀疑,于怀疑中寻找信任。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把锁。

鉴于此,不妨修正一下但丁的名句来表达我内心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纠正我们的错误!

(《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明白)

B.善始者实.繁(确实)

春华秋实.(果实)

C.振.之以威怒(震慑)

振.臂一呼(挥舞)

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

流.水不腐(流动)

解析:B项“春华秋实”中的“实”应是动词,结果实。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其.皆出于此乎

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吾尝终日而.思矣

D.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解析:A项,因:因为,介词。B项,代词,它的/表揣测语气,大概;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答案:A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B.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C.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

D.役聪明

..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解析: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项中“纵情”古义为放纵情感;今义为尽情。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D项中“聪明”古义是两个词,灵敏;明亮。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答案:C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解析:“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

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稳固”“使……安宁”“使……快”。

答案:B

5.下列句子与“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B.董之以严刑

C.青,取之于蓝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解析:B、C、D三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A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疏,是文体,给皇帝上的奏章。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太宗。

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等。

D.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

解析:D项,“以历代帝王为例”错,而且其中的观点并不是作者要陈说的观点。

答案:D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唐太宗任人唯贤

武德

....,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末,魏征为太子洗马

之谋。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

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

..,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

..,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

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注],我任

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 [注]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解析:注意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答案:C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末”中的“武德”是以皇帝年号纪年,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

B.“太子洗马”中的“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C.“擢拜谏议大夫”中的“擢”指降官,类似的还有“左迁”“谪”等。

D.“太宗幸九成宫”的“幸”指皇帝亲临到某地。

解析:“擢”指的是升官。

答案:C

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征原是太子的谋臣,唐太宗既诛太子,本要降罪于他,但魏征动之以情,终于使唐太宗宽恕了他。

B.“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这句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可以理解。

C.魏征归附唐太宗后,觉得遇见了知己之主,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决心效忠唐太宗,竭尽其用。

D.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解析:A项,无“动之以情”之意;B项,是难以理解;C项,没有感到惭愧。

答案:D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以疾乞辞所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陛下您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

(2)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

(3)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被人所珍视。

(4)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

三、创新语用

11.读书札记是阅读书籍、报刊时写下的文字,可借此加强记忆,加深理解,积累资料,并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历代名人、学者都十分重视写读书札记,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把“看书”和“动笔”相提并论,这对我们中学生不无启发。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以下其中一篇课文,也写上几句札记。

课文:《谏太宗十思疏》《师说》《劝学》

示例:在平凡的生活里,一个先驱者的使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肩负的,一个勇敢的开拓者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替代的。现实的“山民”有太多太多的梦,却很少去追梦,我喜欢《山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谏太宗十思疏》无论是魏征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理念;无论是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哲人睿思,还是其“创业难,守成亦难”的至理名言,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魏征直言敢谏的可贵品格和辅国治世的深刻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文化坐标和鲜明符号。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臣子上疏劝谏帝王确非易事。历史上比干挖心就是千古明证。然而,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因此获得唐太宗的盛赞。这说明,他不光有过人

的勇气,②_______________。魏征劝谏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还获得了“诤臣”的美誉。这不得不归功于他高超的劝谏艺术。魏征进谏,语言真诚谦虚,委婉通达,入情入理,分寸有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仅没有招致杀身之祸②更有高超的劝谏智慧(艺术)③他不仅没有触怒龙颜

2018版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粤教版必修

◆19 谏太宗十思疏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代大臣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时政时常会遭致杀身灭门之祸。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200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奉为座右铭”。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到底论述了哪些问题,让唐太宗对魏征如此器重? 学会倾听 有人说“鲜花最美,因为它鲜艳”,有人说“雨露最美,因为它滋润”,有人说“太阳最美,因为它温暖”,而我说“倾听最美,因为它染艳了心灵,滋润了身躯,温暖了世界”。生活中学会倾听,必将受益无穷。 在讲台上,在人流中,在小巷的深处,在高楼的阳台上,在奔驰的列车上,在温馨的小家里,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倾听。倾听让我们回味一生的声音,倾听街头那个修鞋的老人阐述他对过日子精辟的看法,倾听一个重病患者坦然面对生命的表白,倾听那个屡遭磨难又屡次站起的男人的悲壮历程,倾听那个成功人士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倾听那些用汗水智慧浸泡出的辉煌往事,倾听那些用热血顿作潮涌的感人情节。 倾听那一串串鲜活的故事,倾听那一个个真实的足音,我们就会明白:平淡的日子真的很精彩,平凡的生命真的很美丽,人生就应该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微感言: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2.尔无面从,退而后言。——魏征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魏征 4.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 5.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 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 一、作者视窗 敢于“犯颜直谏”的一代良臣——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重点句子;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体会文中的忧患意识,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一、基础积累: 1、作者简介: 魏征(580- 643), 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少时孤贫,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李密败,降唐。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贞观三年(629)任秘书监,主持校定秘府图籍。后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公元643年,魏征病死。谥号“文贞”,入凌烟阁。 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次劝唐太宗以隋亡为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薄赋敛,轻租税”。 魏征从政十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2、写作背景: 这篇奏秦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 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了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魏征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魏征,表示从谏改过。魏征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 3.题目解说 本文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谏太宗”交代了写作目的;“十思”则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十种值得深思的情况;“疏”是一种文体,属古文体中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疏,是分条论述的意思。 4.文体知识: 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疏” 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情、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诸葛亮的《街亭自贬疏》等。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为“疏”,如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5.给加点字注音 浚其泉源(jùn)戒奢以俭(shē)殷忧(yīn)载舟覆舟(zài ) 虑壅蔽(yōng )黜恶(chù)谬赏(miù)弘兹九德(zī) 二、阅读第一段 1.解释字词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形容词使动,使……稳固)其根本 ..(根);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 ..(极其愚 昧无知),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明智的人)乎!人君当.(主持、掌握)神器 ..(指帝位)之重.(重权),居域中之大,将崇.(推崇)极天 ..(指至高无上的皇权)之峻.(高峻),永保无疆之休.(喜庆,福禄)。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这)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翻译重点语句: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止境的福禄,(如果)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制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远啊。 3.理解文段大意: (1)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①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②正反对比论证 正面论证:求木长→固根本→欲流远→浚泉源→思国安→积德义; 反面论证:根不固→求木长→源不深→望流远→德不厚→思国安;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根本、泉源)→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长(国之安、国之治)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用原文回答)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三、阅读第二段 1.解释加点字词 凡百 ..(所有的)元首,承天景.(大)命,莫不殷忧 ..(深深忧虑)道著 ..(治道显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能够)终者盖.(表示推断,大概)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 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 ..(竭尽诚心)以待下;既得志 ..(成功),则纵情 ..(放纵自己的情感)以傲物 ..(看不起别人)。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督察)之以严刑,振.(同“震”,威吓)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在表面上)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2、翻译重点语句: (1)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实现治道显著,但大功告成后品德就开始衰微了。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看不起别人,就会使亲骨肉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威吓人民,(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在表面上恭敬但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3、理解文段大意:(用原文回答) (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语句是哪句?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文本名句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4.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二、魏征的名言 1.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2.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3.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4.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文本导学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 因喜以谬赏: (2)一词多义 ①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项王曰:“沛公安. 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身立命之地:

②信???? ? 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③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于我也: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 : (3)古今异义 ①凡百元首.. 古义: 今义: ②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 ③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古义: 今义: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 古义:

今义: ⑥何必.. 劳神苦思 古义: 今义: (4)虚词归纳 ①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纵情以 .傲物: 则思无因喜以. 谬赏: 则思知足以 .自戒: 则思三驱以.为度: 虽董之以.严刑: ②而?????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择善而.从之: 岂其取之易而. 守之难乎: 2.词类活用 (1)则思江海而下. 百川: (2)简能. 而任之: (3)则思正身以黜恶. : (4)择善. 而从之: (5)乐. 盘游: (6)必固. 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等文言知识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课前诵读】唐太宗和魏征小故事 (一) 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道”,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 (二) 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他还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君临天下的皇帝,对一个老臣竟倚重、倾心如此,这在历史上的确并不多见。 成语积累: 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善始善终垂拱而治戒奢以俭 【课前预习案】 一、注音 求木之长.()塞.源()载.舟()夫在殷.忧() 懈怠 ..()浚.其泉源()黜.恶()谗.邪() 戒奢.以俭()谬.赏()壅.蔽()垂拱.() 二、文言实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必浚.其泉源(2)人君当.神器之重 (3)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4)永保无疆之休. (5)凡百 ..元首(6)承天景.命

(7)能克.终者盖寡(8)将有作. (9)则思谦冲.以自牧.(10)则思江海下.百川 (11)则思正身以黜.恶(12)代下司.职 2、古今异义。(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必固其根本 (2)则纵情以傲物 3、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然后归纳该组属于哪一类活用现象。)(1) 貌恭而不心服 (2) ①江海下百川②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3)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②居域中之大 ③惧谗邪④择善而从之 ⑤则思正身以黜恶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⑦居安思危 (4) ①智者尽其谋②必固其根本 ③知止以安人④正身以黜恶 ⑤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⑥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5) 何必劳神苦思 (6)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三、文言虚词 以 (1)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2)虽董之以严刑() (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主备:于瑞英 复习目标:1、积累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默写名句2、训练文言语句的翻译3、积累课本素材,学会一材多用 教学过程 一、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 1.则思江海下百川 2、思无以怒以滥刑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4、人君当神器之重 5、居域中之大 6、简能而任之 7、择善而从之 8、则思正身以黜恶 9、居安思危 10、必固其根本 11、则思止以安人 12、思正身以黜恶 13、何必劳神苦思 14、乐盘游 15、貌恭而不心服 二、牢记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则思三驱以为度 4、凡百元首 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三、解释重点实词 1、必浚.其泉源 2、人君当.神器之重 3、永保无疆之休. 4、承天景.命 5、能克.终者盖寡 6、其可忽.乎 7、虑壅蔽 .. 8、简.能而任之 9、代下司.职 10、役.聪明之耳目 11、亏.无为之大道哉 四、一词多义 1、危

1)居安思危2)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2、诚 1)诚能见可欲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3、盖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4、以 1)戒奢以俭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3)振之以威怒4)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5、则 1)则纵情以傲物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6、之 1)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4)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5)简能而任之 6)择善而从之 五.文言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4、则思三驱以为度 5、终苟免而不怀仁 六、翻译句子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虽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七、名句 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语文(金版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4学案:19_谏太宗十思疏_word版含解析

19谏太宗十思疏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轻者贬谪削官,重者惨遭灭门之祸。如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功臣谋士谈虎色变,封堵进谏言路。但是仍有无数谋臣良相,他们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勇敢地向君王冒死直谏,赢得一世美名。 美 字 体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赏美文 一双筷子何以毁掉一个国家 秦强 《韩非子·喻老》中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盛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吃山珍海味就不能粗布葛衣、茅草陋屋,而要锦衣华车、琼楼玉宇……箕子“畏其卒,怖其始”,从一双象牙筷子身

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魏征的“十思”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从此一段君臣佳话亘古流传,一代盛世光景彪炳千秋。这是魏征的幸事,是太宗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 [写作运用]适合“为政者善纳谏”“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倾听”等话题。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 否也,我认为。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也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第四单元 第19课 报任安书(节选) 含答案

第19课 报任安书(节选)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仆偿前辱之责: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思垂空文以自见: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望????? 若望仆不相师: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望尊: 丁卯三月之望: ②重????? 重为乡党所笑: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商人重利轻别离: 勿复重纷纭: 卷我屋上三重茅: (3)古今异义 ①意气a 勤勤恳恳b

(1)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身直为闺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学案28《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一、基础梳理 1.通假字 答案①同“震”,威吓②同“辩”,分辩 2.古今异义词 答案①树木的根②帝王③放纵性情,含贬义④路人⑤听觉、视觉灵敏⑥小,用作自称的谦辞⑦写回信 3.多义实词

答案(1)①诚信②实在③可靠的④相信⑤信使⑥信用⑦随意(2)①真诚,真心②表假设,如果③确实(3)①信②专指《尚书》③书籍④写字⑤读书(4)①兴办

②发生、产生③使……兴盛④引发⑤发动⑥激发情感⑦起,起床(5)①修订②长③修养④高⑤修建、修造⑥编纂、编写⑦修理、建造⑧美好的 4.词类活用 答案①使动用法,固,使……稳固;安,使……安宁②形容词作名词,重,重权;大,重要的地位;安,安逸的环境③名词作动词,君,统治;下,居于……之下④正,使动用法,使……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小人⑤意动用法,乐,以……为乐;忧,以……为忧⑥动词作名词,贪图的东西⑦形容词作名词,能,贤能的人;善,好的意见⑧名词作状语,貌,表面上;心,在心里⑨名词作动词,终,保持到底;事,办(事)⑩名词作动词,施恩惠 5.特殊句式 答案①判断句,标志词:亦②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③被动句,蔽:被蒙蔽④固定句式,岂……乎⑤固定句式,况……乎⑥被动句,标志词:见⑦定语后置句,标志

词:之⑧宾语前置句,介词“为”的宾语“何”前置 6.文化常识 (1)“疏”,通称“奏疏”。“疏”的本义是“________”。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为古代官员向________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也就衍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太宗: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______________,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__________。 (3)三驱:古王者田猎之制。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古时多指统治者以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统治天下。 (5)有司: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有司”并非特指某个部门,而是泛指________。 (6)盘庚之迁:商朝君主盘庚即位后,认为国都设在商地(今河南商丘),不适宜实行教化,决定迁都亳,改国号为________。 答案(1)疏通帝王疏通事理,分条陈述(2)太祖或高祖太宗(3)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4)无所作为、顺其自然(5)官吏(6)殷 二、重点巩固 (一)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七千余字的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篇,足以凸显“人民”二字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不竭诚对待臣民,如同用腐烂的缰绳驾驭马车一样可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从多侧面反映了文章的主旨,从多方面开拓了唐太宗“居安思危”的境界,从多方面开拓了治理李唐王朝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效果。 (4)《论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这一观念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得到了体现。 (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保守派主张的论证立足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获奖学案4粤教必修4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获奖学案4粤教必修4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获奖学案4粤教必修4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难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案例剖析 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 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而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加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出来了。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戒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为戒的. 学法导引 1、细读课文,理清全文的思路。 分析: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而本文又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为达此目的,作者反复申述论说。先以比喻推理出之,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继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振聋发聩;再以具体做法结之,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语重心长。全文思路严谨,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2、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它大体上是每两句成对,两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而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二是“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徐此之外,又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两条,也应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条件之内,因为选能择善权在人君。但这两条与“十思〞性质不同,做到“十思〞,才能选能择善.果能做到“十思〞,“宏兹九德〞,选能择善,那么,政治前景一片光明:(从秉性气质、品格能力区分)智、勇、仁、信四种人各尽其长,(从职役划分)文、武两类人各尽其用.人君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3、揣摩下列语句的涵义与特点。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评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连用四个“不〞字,用后一个“不〞否定前三个“不〞,否定之否定,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 “不可〞既是自己的判

【金牌学案】2021-2022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时训练:4.19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19谏太宗十思疏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进谏./饯.别疏浚./俊美 ..殷.忧/殷.红 B.崇.高/鬼祟.竭.诚/应届.苟.免/污垢. C.朽.索/珍馐.谦.冲/悭.吝懈.怠/携.带 D.谗.邪/禅.意黜.恶/雏.鸟谬.赏/绸缪. 解析:A项,jiàn,jùn,yīn/yān。B项,chóng/suì,jié/jiè,gǒu/gòu。C项,xiǔ/xiū,qiān,xiè/xié。D 项,chán,chù/chú,miù/móu。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自牧:自我约束 B.乐盘游则思三驱 ..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弘兹九德,简能 ..而任之 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D.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垂拱:拜谒 解析:D项,“垂拱”,是指垂衣拱手,这里比方天下很轻易的实现大治了。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何必劳.神苦思 解析:A项,“安”,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清静”。B项,“正”,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端正”。C项,“乐”,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D项,“劳”,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劳”。 答案:C 二、延长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行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灵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灵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灵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雎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①险诐(bì):不正。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用之之术何如耳顾:不过 B.请备.论其效备:预备 C.此理而谕.之也谕:使……明白 D.悟则明,惧则恭.恭:谦逊有礼 解析:“备”应解释为“完备,全面”。 答案:B 5.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③⑤不在作者提倡的五种方法之列。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提倡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灵、机敏、英勇、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迷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在文章的最终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和苏秦、张仪学习,效法他们的忠心和游说方法,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概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亮。 解析:作者表示自己要学习龙逢、比干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苏秦、张仪的方法,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心地。 答案:C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讽固不行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 参考答案:(1)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 (2)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惊异: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格外之九。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课时

谏太宗十思疏第三课时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夯实基础 2.积累素材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 B、则思正身以黜.恶(斥退) C、简.能而任之(精简) D、宏兹.九德(此) 2. 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乐.盘游 B、则思正.身以黜恶 C、宏.此九德 D、何必劳神苦.思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泉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 B、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 C、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只能使人们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有仁慈之心,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佩服 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能克.终者盖寡B.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彼竭我盈,故克.之塞源而.欲流长也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D.臣闻求木之.长者 不念居安.思危虽董之.以严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盖在殷忧,必竭诚 ..以待下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6.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1)请给这段选文加上标点。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2)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学习目标 1、感受本文说理的逻辑力量。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文中的古今 异义词和活用词。 2、学习魏征之言金剑的精神,领会课文中“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的思想。 二、随文识字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 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谏太宗十思疏》是__________(作者)向唐太宗劝谏的奏章。贞观十一年作者“频上四疏,以陈得失”,终始唐太宗警醒,作者因此被世人成为_________臣。 2、《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是古代臣属进程给帝王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请再列举三种古代文章标题中的文体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二、文章内容 1、《谏太宗十思疏》以_____________为线索,文章重心在第三段,“十思”可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戒。 2、写作特点:比喻论证,生动形象,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语言朴实雄健,雄辩的逻辑力量。 三、知识梳理 1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2古今异义词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既得志,则纵请以傲物 (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5)人君当神器之重 3词类活用 (1)则思江海下百川 (2)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3)则智者尽其谋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5)貌恭而不心服 (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7)则思知止以安人 (8)则思虚心以纳下 (9)则思正身以黜恶 (10)宏兹九德 4句式特点 (1)文武并用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1 / 4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在15~30字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5分)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振之以威怒 ( 通 ) ⑵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通 ) 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3.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4. 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⑴必固其根. 本 古义: ;今义:引申义,重要的。 ⑵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走路。 ⑶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古义: ;今义:现代汉语中“纵情”是“尽情”之意。 ⑷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 ;今义:“以为”常用于“认为”义。 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⑴形容词的活用 ①乐盘游 ②必固其根本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④何必劳神苦思 ⑤宏兹九德 ⑥则思知止以安人 ⑵动词的活用 将有作 6.文言句式 ⑴倒装句 ①振之以威怒。 ②董之以严刑 ③三驱以为度 ⑵省略句 ①江海下百川 ②载舟覆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 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安人 ⑴ 恩所. 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 洗 ⑵ 必竭诚.以待下 诚. 能见可欲 ⑴ 求木之长者. 则智者.尽其谋 ⑶ 终. 苟免而不怀仁 克终. 者盖寡 ⑵ 求木之长.者 塞源而欲流长. 也 ⑷ 信. 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 之 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 ⑸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不念居安. 思危 则思知止以安. 人 ⑹

7.名句名篇填空 ①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 思国之安者,。 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③怨不在大,;,所宜深慎。 ④诚能见可欲,;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念高危,;惧满溢,;乐 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虑壅蔽,则 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 谬赏;罚所及,。总此十思,弘兹九 德。,则智者尽其谋,,仁者播其惠,。文武并用,。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完成8——11题 8.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B.善始者实.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春华秋实. 2 / 4

《谏太宗十思疏》师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准确背诵并默写全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性默写,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自主梳理并掌握本文重点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如“诚、下、简、以”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 3.挖掘写作素材,理解并应用。 一、重点实词释义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臣闻求木之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者,必固(使……牢固)其根本(树根);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挖深)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明智的人)乎!人君当(主持、掌管)神器(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之重,居域中(天地之间)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喜庆、福禄)。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用、行)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所有的)元首,承天景(大)命,莫不殷忧(深深忧虑)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的确)繁,能克(能够)终者盖(表推测语气)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深)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视别人、看不起别人)。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指父母兄弟子女)为行路(路人)。虽董(监督、督察、管理)之以严刑,振(通“震”,震慑、威吓)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表面上)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建造、兴建)则思知止以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念高危则思谦冲(谦虚)而自牧(修养、约束),惧满溢则思江海下(居……之下)而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壅,堵塞)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排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的奖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弘扬、光大)兹九德,简(选拔)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诚信的人)效(献出)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二、积累与翻译(依据课本,结合资料书,2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下面练习。) (一)完成课本梳理P29古今异义2、3、4,P30一词多义 2、3、4、11,词类活用

【优质学案】《谏太宗十思疏》挖空训练及重要知识点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挖空训练及重要知识点梳理 [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本”“克”“诚”三字及次常用字“简”。2.背诵 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第1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 ..(),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之大,将崇.() ..()之重,居域中 ..()乎!人君当.()神器 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答案①治理得好,太平②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③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④主持,掌握⑤帝位⑥天地间⑦推崇⑧天之极处,指至高无上的皇权⑨喜庆,福禄⑩克服 (第2段)凡百 ..()而道...()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 ()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 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答案①所有的②大③深深忧虑④治国之道⑤开头做得好的⑥臣民⑦放纵情感⑧看不起别人⑨路人⑩难道⑪轻视,怠慢 (第3段)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 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 ..()则思江海 ..()而自牧.(),惧满溢 下.()百川,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 ..()则思 ..(),想谗邪 ..()则思虚心以纳下 正身以黜恶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 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答案①贪图的东西②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③谦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