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_word版含解析

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_word版含解析

19谏太宗十思疏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轻者贬谪削官,重者惨遭灭门之祸。功臣谋士谈虎色变,封堵进谏言路。如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但是仍有无数谋臣良相,他们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勇敢地向君王冒死直谏,赢得一世美名。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

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

【课内挖掘】

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魏征的“十思”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从此一段君臣佳话亘古流传,一代盛世光景彪炳千秋。这是魏征的幸事,是太宗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

[写作运用]适合“为政者善纳谏”“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倾听”等话题。

【课外运用】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

否也,我认为。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所以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也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

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

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痛苦的果实。

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而解决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把锁: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呢,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

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应有一定的鉴别力,而那思想上的独立和兼容,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本基石。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是最高级的,但我们应随时警惕走向极端——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相反,我们应学会于相信中存怀疑,于怀疑中寻找信任。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把锁。

鉴于此,不妨修正一下但丁的名句来表达我内心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纠正我们的错误!

(《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明白)

B.善始者实.繁(确实)

春华秋实.(果实)

C.振.之以威怒(震慑)

振.臂一呼(挥舞)

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

流.水不腐(流动)

解析:B项“春华秋实”中的“实”应是动词,结果实。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其.皆出于此乎

C.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

吾尝终日而.思矣

D.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解析:A项,因:因为,介词。B项,代词,它的/表揣测语气,大概;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B.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C.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

D.役聪明

..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解析: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项中“纵情”古义为放纵情感;今义为尽情。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D项中“聪明”古义是两个词,灵敏;明亮。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答案:C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解析:“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

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稳固”“使……安宁”“使……快”。

答案:B

5.下列句子与“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B.董之以严刑

C.青,取之于蓝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解析: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A

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疏,是文体,给皇帝上的奏章。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太宗。

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等。

D.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

解析:“以历代帝王为例”错,而且其中的观点并不是作者要陈说的观点。

答案:D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唐太宗任人唯贤

武德

....,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末,魏征为太子洗马

之谋。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

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

..,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

..,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

[注],我任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

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 [注]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征雅.有经国之才雅:平素,向来

B.性又抗直

..抗直:急躁,暴躁

C.非卿忠诚奉国

..奉国:献身为国

D.多所弘益

..弘益:补益,增益

解析:抗直:刚强正直。

答案:B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末”中的“武德”是以皇帝年号纪年,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

B.“太子洗马”中的“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C.“擢拜谏议大夫”中的“擢”指降官,类似的还有“左迁”“谪”等。

D.“太宗幸九成宫”的“幸”指皇帝亲临到某地。

解析:“擢”指的是升官。

答案:C

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征原是太子的谋臣,唐太宗既诛太子,本要降罪于他,但魏征动之以情,终于使唐太宗宽恕了他。

B.“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这句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可以理解。

C.魏征归附唐太宗后,觉得遇见了知己之主,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决心效忠唐太宗,竭尽其用。

D.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解析:A项,无“动之以情”之意;B项,是难以理解;C项,没有感到惭愧。

答案:D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以疾乞辞所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陛下您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

(2)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

(3)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被人所珍视。

(4)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

参考译文:

武德末年,魏征担任太子洗马,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太子以后,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众人都为他担心恐惧。魏征慷慨自如,从容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祸。”太宗听了很受震动,对他厚加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都很高兴。魏征也很高兴遇到知己之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二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他深谋远虑,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太宗曾对他说:“你的罪过比管仲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更重,我任用你却超过齐桓公任用管仲。近世君臣相互信任,哪里有像你我这样的?”贞观六年,太宗驾幸九成宫,宴请近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从前侍奉太子,我见了他们就好像见了仇人,没想到现在却同在宴会上。”太宗说:“魏征从前确实是我的仇人,但他尽心为国,应当嘉奖。魏征常常犯颜直谏,不容许我做错事,这就是我敬重他的原因。”魏征拜了两拜说:“陛下引导我让我说话,我才敢直谏。如果陛下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太宗很高兴,每人赏赐钱财十五万。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珪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要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金子在矿石中,有什么珍贵呢?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被人所珍视。我正自比为金,把你当作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魏征于是不辞职了。

三、创新语用

11.读书札记是阅读书籍、报刊时写下的文字,可借此加强记忆,加深理解,积累资料,并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历代名人、学者都十分重视写读书札记,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把“看书”和“动笔”相提并论,这对我们中学生不无启发。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以下其中一篇课文,也写上几句札记。

课文:《谏太宗十思疏》《师说》《劝学》

示例:在平凡的生活里,一个先驱者的使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肩负的,一个勇敢的开拓者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替代的。现实的“山民”有太多太多的梦,却很少去追梦,我喜欢《山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谏太宗十思疏》无论是魏征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理念;无论是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哲人睿思,还是其“创业难,守成亦难”的至理名言,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魏征直言敢谏的可贵品格和辅国治世的深刻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文化坐标和鲜明符号。

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_word版含解析

19谏太宗十思疏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轻者贬谪削官,重者惨遭灭门之祸。功臣谋士谈虎色变,封堵进谏言路。如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但是仍有无数谋臣良相,他们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勇敢地向君王冒死直谏,赢得一世美名。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 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

【课内挖掘】 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魏征的“十思”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从此一段君臣佳话亘古流传,一代盛世光景彪炳千秋。这是魏征的幸事,是太宗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 [写作运用]适合“为政者善纳谏”“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倾听”等话题。 【课外运用】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 否也,我认为。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所以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也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 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

2018版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教学案粤教版必修

◆19 谏太宗十思疏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代大臣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时政时常会遭致杀身灭门之祸。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200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奉为座右铭”。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到底论述了哪些问题,让唐太宗对魏征如此器重? 学会倾听 有人说“鲜花最美,因为它鲜艳”,有人说“雨露最美,因为它滋润”,有人说“太阳最美,因为它温暖”,而我说“倾听最美,因为它染艳了心灵,滋润了身躯,温暖了世界”。生活中学会倾听,必将受益无穷。 在讲台上,在人流中,在小巷的深处,在高楼的阳台上,在奔驰的列车上,在温馨的小家里,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倾听。倾听让我们回味一生的声音,倾听街头那个修鞋的老人阐述他对过日子精辟的看法,倾听一个重病患者坦然面对生命的表白,倾听那个屡遭磨难又屡次站起的男人的悲壮历程,倾听那个成功人士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倾听那些用汗水智慧浸泡出的辉煌往事,倾听那些用热血顿作潮涌的感人情节。 倾听那一串串鲜活的故事,倾听那一个个真实的足音,我们就会明白:平淡的日子真的很精彩,平凡的生命真的很美丽,人生就应该多姿多彩,如诗如画。 微感言: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2.尔无面从,退而后言。——魏征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魏征 4.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魏征 5.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 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 一、作者视窗 敢于“犯颜直谏”的一代良臣——魏征

粤教版语文必修4 第四单元第19课知能优化演练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B.纵情 ..以傲物纵情:尽情 C.永保无疆之休.休:美 D.所宜深慎 ..深慎:特别谨慎 解析:选B。纵情:放纵情欲。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情不胜其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 C.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 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 解析:选D。A项,第一个“欲”解释为“欲望”,第二个“欲”解释为“愿意的”。B项,第一个“当”解释为“主持”,第二个“当”解释为“当做”。C项,第一个“积”解释为“积蓄、积累”,第二个“积”解释为“堆积、积聚”。D项,两个“服”都解释为“服从”。 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解析:选C。例句是介宾结构后置句,即“以其于晋无礼”。C项也是介宾结构后置句,即“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A项“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B项“岂……乎”,表反问,是反问句。D项“何也”,表疑问,是疑问句。 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解析:选C。C项,“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错误。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主要是为了说明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原因,也就是“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文本名句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4.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二、魏征的名言 1.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2.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3.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4.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文本导学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 因喜以谬赏: (2)一词多义 ①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项王曰:“沛公安. 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身立命之地:

②信???? ? 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③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于我也: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 : (3)古今异义 ①凡百元首.. 古义: 今义: ②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 ③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古义: 今义: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 古义:

今义: ⑥何必.. 劳神苦思 古义: 今义: (4)虚词归纳 ①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纵情以 .傲物: 则思无因喜以. 谬赏: 则思知足以 .自戒: 则思三驱以.为度: 虽董之以.严刑: ②而?????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择善而.从之: 岂其取之易而. 守之难乎: 2.词类活用 (1)则思江海而下. 百川: (2)简能. 而任之: (3)则思正身以黜恶. : (4)择善. 而从之: (5)乐. 盘游: (6)必固. 其根本:

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19谏太宗十思疏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必修4

谏太宗十思疏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B .而况..于明哲乎 而况:何况 C .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牧 冲:前进,进取 D .能克. 终者盖寡 克:能 【解析】 C 项,冲:虚。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固其根本.. B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 .则思知足.. 以自戒 D .凡百元首.. 【解析】 A 项,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 项,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D 项,元首,古义:君主、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 导人。 【答案】 C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17140072】 ①不念于居安.思危 ②则思知止以安.人 ③信者效其.忠 ④失其.所与,不知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句,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②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③句,代词,他的;④句,代词,自己的。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貌恭而不心服 B .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C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D .代下司职 【解析】 A 项,“心”,名词作状语,在心里;B 项,“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C 项,“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答案】 D

5.下列没有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导学号:17140073】A.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B.夫晋,何厌之有 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A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上皇帝书(节选) 苏洵 嘉祐三年十二月一日,眉州布衣臣苏洵,谨顿首再拜冒万死上书皇帝阙下……臣自惟 疏贱,未敢遽言,而其近而 ....易行,浅而易见者,谨条为十通,以塞明诏。 …… 其六曰,臣闻法不足以制天下,且.法必有所不及也。先王知其有所不及,是故存其大略,而济之以至诚,使天下之所以不吾欺者,未必皆吾法之所能禁,亦其中有所不忍而其大臣 御. 已。人君 不可以用法。以天下之大 , 而. 则国不足以为国矣。 臣观今 , 无可信之人 之士 , , 两制以上 非无贤俊 然皆奉法供职无过而已 为陛下深思远虑 , , , 绳墨之外 莫肯于 有所建明。 何者?陛下待之于绳墨之内也。臣请得举其一二以言之。夫两府与两制 , 宜使日夜交于门,以讲论当世之务,且以习知其为人,临事授任,以不失其才。今法不可以相往来,意将以杜.其告谒之私也……臣愚以为如此之类,一切撤去。陛下赫然震威,诛一二 人,可以使天下奸吏 .....重足而立,亦必有倜傥非常之才,为陛下用也。 …… 其十曰,臣闻古者所以采庶人之议,为其疏贱而无嫌也。今臣幸而未立于.陛下之朝, 无所爱惜顾念于其心者。是以天下之事,陛下之诸臣所不敢尽言者,臣请得以僭.言之。陛下擢用俊贤,思致太平,今几年矣。事垂.立而辄废,功未成而旋去,陛下知其所由乎?虽得贤臣千万,天下终不可为。何者?小人之根未去也。陛下遏士大夫有礼,凡在位者不敢用亵狎戏嫚以求亲媚于陛下,而谗言邪谋之所由至于朝廷者,天下之人皆以为陛下不疏远宦官之过。陛下特以为耳目玩弄之臣,而不知其阴贼险诈,为害最大。天下之小人,无由 , , 至于陛下之前 故皆通于宦官 珠玉锦绣所以为赂者络绎于道。 而大臣常 , 陛下纵听不用 有所顾忌 , 以不得尽其心。 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 之祸者臣每伤痛之 ........。 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高中语文必修4第19课《谏太宗十思疏》导学稿(学生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 19《谏太宗十思疏》 【课题】 《谏太宗十思疏》(粤教版语文必修4第19课) 【课型】 本文属于文言文拓展阅读课 【学习目标】 1.能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文言句式。(理解、掌握) 2.能学习文中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分析) 3. 能通过学习本文,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继承并发扬勤俭朴素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重点】 1.能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文言句式。(理解、掌握) 2.能学习文中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分析) 【学习难点】 能通过学习本文,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继承并发扬勤俭朴素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前预习积累】 (一)字音识记 求木之长.( ) 浚.( ) 壅.蔽( ) 谬.论( ) 黜.恶( ) (二)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通“”, 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 (三)一词多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烟涛微茫信难求() 低眉信手续续弹() 自可断来信()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危危而不持() 不念于居安思危() 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安步以当车() 赢粮而景从()景 承天景命() 生乎吾前()乎 而况明哲乎() 必固其根本()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可恕乎() (四)成语积累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第一、二课时 一、内容导读 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的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于是犯颜直谏,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十思”。全文围绕“,”,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__________ ,;用人时 要,;生活上要,不轻用民力。全文脉络如下: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_《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详细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详细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以下简称《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徵的一篇奏议。魏徵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合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上司的脸色行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魏徵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议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他很注意进谏的方法和实效。他的意见大都为唐太宗采纳,使唐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徵是有其功的。 魏徵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从小丧父,家境清寒,但非常好学,即使避难出家当了道士,也仍然潜心读书。他十分关心政治,反对隋朝暴政,同情人民疾苦。后来毅然加入了农民起义军。投唐后,先事太子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才成为太宗的得力助手。他的生活道路使他比较清醒地看到人民的力量,因此“民本”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他非常重视历史教训,认为隋文帝统一天下后,经过精心治理,不到二十年而臻于富强,可谓善始,但隋炀帝却不能善终,“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骄奢纵欲,徭役无已,邪恶的人受宠,忠正之士丧身,结果“民不堪命,率土分崩”(《贞观政要》卷一)。因此他提出把布德施惠、礼仁诚信作为治国大纲,主张轻徭薄赋,明法慎刑。为了保证这些政治主张得以实施,他还强调广开言路,慎选人才。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 《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是魏徵奏议中十分重要的一篇,也是魏徵给唐太宗开的一剂很及时的良药。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资治通鉴》卷一九二)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甚至被誉为“从谏如流”。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渐渐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就从魏徵进呈《十思疏》的贞观十一年来看,他先下令修了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老百姓为了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为此有的大臣向唐太宗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新唐书•魏徵传》)他再不像过去那样爽快地接受下级的意见了。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然而,魏徵却在这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的一篇。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_《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针对性

《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针对性 1.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魏征评论:“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考之于今,其风近坠……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 典型史实:王珪谏太宗出美人 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 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魏征评论:“陛下贞观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民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顷年已来,意在奢纵,勿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典型史实:张玄素谏修乾阳殿 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幸,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门并宜焚殿,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于贫人。事虽不行,然天下翕然,讴歌至德。今若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趋舍顿异,何以昭示子孙,光敷四海?”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魏征评论:“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己从人,恒若不足。顷年已来,微有矜放。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 典型史实: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 贞观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孔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上,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憔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

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新教材统编版)

谏太宗十思疏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魏征(580- -643) ,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因直言敢谏,辅佐唐太宗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是《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2.文化常识 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诚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诏,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3.文本分析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用“求木之长”和“欲流之远”两个比喻,类比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两个比喻句,从正面打开话题。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文: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从反面说明“德不厚而思国之理”知其不可”的原因。 (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文: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学案5 粤教版必修4

《谏太宗十思疏》 一.学习要点 1.作者、写作背景 ①作者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著名政治家。隋末为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义军。李密失败,他投降唐朝。唐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其人有胆量,敢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助成'贞观之治'。后代一些诤臣都以他为楷模,亦泽被后世。著作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 附: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②写作背景 '疏',即奏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是魏征在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的。唐初随着天下安定,太宗有骄奢之意。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戒之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亦属可取事理。后来唐太宗曾赐手诏,褒奖魏征,并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此文中提到的'用人''纳谏'等策略被采纳,为成就'贞观之治'起到了大作用。 2.课文内容简讲 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并'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运用比喻推理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第二段: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 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十条劝戒,正面论述'十思'的好处。 3.写作特点 ①正反论述,说理透彻。 对同一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如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固本疏源',如第三段对'十思'的正反论述。 ②比喻论述,生动有力。如第一段的比喻及比喻推理。 ③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多用骈偶句式,但又不受骈体束缚,夹以散句,既整齐华美,又自然流畅。 二.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19 谏太宗十思疏(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粤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9 谏太宗十思疏(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粤 教版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 [根底运用层] 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必浚.其泉源浚:疏通 B.而况 ..于明哲乎而况:何况 C.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冲:前进,进取 D.能克.终者盖寡克:能 C[C项,冲:虚。]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必固其根本 .. ..B.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 C.那么思知足 .. ..以自戒D.凡百元首 C[A项,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局部;B项,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D项,元首,古义:君主、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3.对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不念于居安.思危②那么思知止以安.人③信者效其.忠④失其.所与,不知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句,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②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③句,代词,他的;④句,代词,自己的。]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貌恭而不心服 B.惧满溢那么思江海而下百川 C.忧懈怠那么思慎始而敬终 D.代下司职 D[A项,“心〞,名词作状语,在心里;B项,“下〞,名词作动词,居……之下;C项,“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5.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动词,使……牢固 B.既得志那么纵情 ..以傲物纵情:尽情 C.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 D.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深慎:特别谨慎 B[B项的“纵〞是“放纵〞的意思,“纵情〞解释为“放纵感情〞。]

04《谏太宗十思疏》-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 04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正文翻译注释赏析 臣闻求木之长(zhǎ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yù)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shē)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浚:疏通,挖深。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明哲:聪明睿智(的人)。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域中:指天地之间。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yīn)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jié)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fù)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

高中语文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高中语文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高中语文必修4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 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 谦冲:谦虚。 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9 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谏太宗十思疏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浚.其泉源浚:疏通 B.而况 ..于明哲乎而况:何况 C.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冲:前进,进取 D.能克.终者盖寡克:能 【解析】C项,冲:虚。【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则思知足 ..以自戒D.凡百元首 .. 【解析】A项,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项,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D项,元首,古义:君主、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答案】 C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念于居安.思危②则思知止以安.人③信者效其.忠④失其.所与,不知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①句,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②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③句,代词,他的;④句,代词,自己的。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貌恭而不心服 B.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C.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D.代下司职 【解析】A项,“心”,名词作状语,在心里;B项,“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C项,“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 【答案】 D 5.下列没有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A.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B.夫晋,何厌之有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A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上皇帝书(节选) 苏洵 嘉祐三年十二月一日,眉州布衣臣苏洵,谨顿首再拜冒万死上书皇帝阙下……臣自惟疏 贱,未敢遽言,而其近而 ....易行,浅而易见者,谨条为十通,以塞明诏。 …… 其六曰,臣闻法不足以制天下,且.法必有所不及也。先王知其有所不及,是故存其大略,而济之以至诚,使天下之所以不吾欺者,未必皆吾法之所能禁,亦其中有所不忍而已。人君御.其大臣,不可以用法。以天下之大而.无可信之人,则国不足以为国矣。臣观今两制以上,非无贤俊之士,然皆奉法供职无过而已,莫肯于绳墨之外,为陛下深思远虑,有所建明。何者?陛下待之于绳墨之内也。臣请得举其一二以言之。夫两府与两制,宜使日夜交于门,以讲论当世之务,且以习知其为人,临事授任,以不失其才。今法不可以相往来,意将以杜.其 告谒之私也……臣愚以为如此之类,一切撤去。陛下赫然震威,诛一二人,可以使天下奸吏 .....重足而立,亦必有倜傥非常之才,为陛下用也。 …… 其十曰,臣闻古者所以采庶人之议,为其疏贱而无嫌也。今臣幸而未立于.陛下之朝,无所爱惜顾念于其心者。是以天下之事,陛下之诸臣所不敢尽言者,臣请得以僭.言之。陛下擢用俊贤,思致太平,今几年矣。事垂.立而辄废,功未成而旋去,陛下知其所由乎?虽得贤臣千万,天下终不可为。何者?小人之根未去也。陛下遏士大夫有礼,凡在位者不敢用亵狎戏嫚以求亲媚于陛下,而谗言邪谋之所由至于朝廷者,天下之人皆以为陛下不疏远宦官之过。陛下特以为耳目玩弄之臣,而不知其阴贼险诈,为害最大。天下之小人,无由至于陛下之前,故皆通于宦官,珠玉锦绣所以为赂者络绎于道。陛下纵听不用,而大臣常有所顾忌,以不得 尽其心。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之 ........。 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之 B.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之C.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之D.臣故曰/小人之根未去也/古之小人/有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为天下之祸者/臣每伤痛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_《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徵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 。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徵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 ,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徵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 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致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 以赏之。’此导之. 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 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注]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比. 来所行得失政化 比:近来,最近 B .应由德义所加. 加:施与 C .旋以海内无虞. 虞:忧患 D .我已与其断.当讫 断:推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旋以.海内无虞勿以.善小而不为

【金牌学案】2021-2022高一语文粤教必修4课时训练:4.19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19谏太宗十思疏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进谏./饯.别疏浚./俊美 ..殷.忧/殷.红 B.崇.高/鬼祟.竭.诚/应届.苟.免/污垢. C.朽.索/珍馐.谦.冲/悭.吝懈.怠/携.带 D.谗.邪/禅.意黜.恶/雏.鸟谬.赏/绸缪. 解析:A项,jiàn,jùn,yīn/yān。B项,chóng/suì,jié/jiè,gǒu/gòu。C项,xiǔ/xiū,qiān,xiè/xié。D 项,chán,chù/chú,miù/móu。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 自牧:自我约束 B.乐盘游则思三驱 ..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弘兹九德,简能 ..而任之 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D.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垂拱:拜谒 解析:D项,“垂拱”,是指垂衣拱手,这里比方天下很轻易的实现大治了。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何必劳.神苦思 解析:A项,“安”,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清静”。B项,“正”,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端正”。C项,“乐”,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D项,“劳”,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劳”。 答案:C 二、延长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行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灵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灵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灵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雎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①险诐(bì):不正。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用之之术何如耳顾:不过 B.请备.论其效备:预备 C.此理而谕.之也谕:使……明白 D.悟则明,惧则恭.恭:谦逊有礼 解析:“备”应解释为“完备,全面”。 答案:B 5.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③⑤不在作者提倡的五种方法之列。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提倡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灵、机敏、英勇、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迷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在文章的最终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和苏秦、张仪学习,效法他们的忠心和游说方法,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概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亮。 解析:作者表示自己要学习龙逢、比干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苏秦、张仪的方法,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心地。 答案:C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讽固不行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 参考答案:(1)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 (2)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惊异: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格外之九。

《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生长)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根);欲流之远(形作动,流的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安宁)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稳固)而求木之长(生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等级低)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形作名,重任),居域中之大(形作名,重要的地位),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形作名,安逸的环境)思危(形作名,危险的境地),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形作动,流的远)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能够)克终者盖(大概)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下属);既得志,则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以傲(形作动,傲视)物。竭诚(诚心)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虽董之以严刑,振(同“震”,使……震怒)之以威怒(状语后置),终(最终)苟免而不怀仁,貌(名作状,表面上)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如果)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宾语前置),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使……安宁)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宾语前置),惧满溢则思江海下(处于……之下)百川,乐(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以之为,把它当作)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结束),虑壅蔽则思虚心(使心谦虚)以纳下,想谗(形作名,说坏话的人)邪(形作名,邪恶的人)则思正(使……端正)身以黜恶(形容词作名词,恶人),恩(名作动,赐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使……光大)兹九德,简能(形作名,有能力的人)而任之,择善(形作名,好的意见)而从之,则智者尽(形作动,竭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使……劳累)神苦(使……苦累)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二、实词、句型 (一)实词 1.通假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